数学逻辑学,存在量词是否有补充?

1、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即概念的含义。(它回答概念“反映了什么对象”)

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它回答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

如:三角形: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构成的封闭图形,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中、美、英、法……

(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

内涵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变大

虚概念:有内涵无外延——鬼、孙悟空、贾宝玉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二、概念的种类(单独、普遍、集合、非集合、正、负)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划分根据: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指称对象的数量

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

从语言角度看,单独概念一般是通过专有名词或者摹状词表达的。具体地说:

A 人名、地名、单位名等一般表达单独概念。

B 包含数目、序列或最高程度的词。

C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

D 包含“这个”、“那个”的词或词组表达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语言角度来说,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表达普遍概念。

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究竟是普遍概念还是单独概念,需联系语言环境。例: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专有的报名——单独概念)小王和小张手里各拿着一份《人民日报》。(印刷出来的一份份报纸——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划分根据:词项内涵的不同,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

集合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只为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的某一个体所具有。

1、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如:森林、书籍、群岛、车队、中国女子排球队、党、词汇、阶级。

2、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与集合体不同,非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组成它的个体一定具有。如:树、书、岛、汽车、党员、词、工人。△怎样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属性只是集合体具有,其中的个体不具有。

集合概念的特征:构成整体的分子不具有整体的属性。车队由车构成,但车不具有车队的属性,我们看见停车场里有停有许多的车,我们并不就认为停车场里有一支车队。

2、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不仅这类事物具有,其中的个体也具有。例如:

(1)中国人是黄种人中国人是亚洲人(2)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单逻辑联结词与量词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