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乡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随着航空、铁路、公路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地球村的概念更加清晰明朗。国民经济的腾飞让人们的腰包鼓了,底气足了,追求多了,梦想丰满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搁以前可能是奢望,现如今也就是一抬脚的事,前脚走,后脚到,不是世界小了,而是步子大了。能坐飞机出行,在老辈人的记忆中,那是商界精英、社会名流、明星大腕的专利,现在的情况是动不动单位同事飞美国看儿子去了,乡下亲戚坐飞机上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了。自2015年繁昌以及附近铜陵高铁开通以来,到南京、合肥原本二个半小时的车程缩短为一个小时左右,到上海原需十个小时缩为三个小时,北京四个小时到达,方便快捷,大有世界任我行的快感。朋友圈、同学群里天南海北晒旅游的不计其数,今你游马尔代夫巴厘岛,明他海南潜水哈尔滨看冰雕,既眼花瞭乱,也习以为常了。这样的旅行,已成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常态;这样的旅行,反映的是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游已成为新宠,越来越被人们所喜欢。繁昌的马仁奇峰,山奇林秀,早为人熟知,新增的玻璃栈道摄人心魄,让人欲罢不能。双休日、节假日景区是人山车海,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在此我很惊讶巧遇了我的宁国同学,说她们是一批人组团而行。宁国可是山城,却为我马仁山专程来访,身为繁昌人我自豪!

10月2日,我们一行7人开始了美好乡村东岛行。有古朴之风的村口大门可与景区媲美,村里面的环境更是让人赏心悦目。群山中茂林修竹,庭院旁鲜花环绕,平整清洁的柏油路连接到家家户户。各具造型的民居——一幢幢小洋楼漂亮整洁,其中有一家竟建有九曲回廊、亭台楼阁,让人心生羨慕。很多人家的门上都挂有清洁户、最清洁户的标志,据早一天就来过一次的朋友介绍(足见东岛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返而再往),她到过一家最清洁户,真是纤尘不染,就连厨房的墙面瓷砖上也没一丝灰尘、一滴油迹。受此影响,她不顾一天游玩的体乏,回家后立即动手打扫卫生,竟然干地停不下来,兴奋地一夜难眠。这就叫跟好学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步步是景,处处留影,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我们来到事先联系好的一户农家就餐,舒适整洁的环境让我们“东张西望”,想一探究竟,交谈中,女主人感激地表示她办这农家餐是在村干部的一再鼓励和帮助下才于昨日正式开张,既可为来村游玩的人提供方便,也可足不出户增加收入,两全其美。可不,土鸡板栗、青椒、南瓜、山芋头、大豆毛锅巴……全是现摘现烧,新鲜实惠。饭后两个女主人,媳妇急急赶去村里的舞蹈队排练,婆婆则热情地做免费导游。先参观了她家的大菜园,大冬瓜、大南瓜趴着、挂着横七竖八,豆角鼓胀胀如少女的眼清新、晶莹。旁边宽敝明亮的大楼房是婆婆的大儿子家,一家人进城经商,房子常年闲置,惹得我们一个劲地打听能不能便宜点出租,我们想时不时地来住上一段时间。婆婆兴味盎然地领着我们参观了村里的花圃、荷塘、健身广场以及以京剧脸谱为背景的乡村大舞台,好一幅自然与文化相融的和谐画面。据婆婆介绍,在村里举办的中秋晚会上,媳妇跳舞,她打快板,“疯”得很呢。美丽乡村的共建共享,让老百娃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其精神风貌也大为改观,举手投足间无不洋溢着幸福快乐的满足状和自豪感。游览中,在一坡面上,发现了路边偶有的一些废纸、落叶,婆婆毫不迟疑地捡起来放进不远处的垃圾桶,动作是那样得自然。所谓习惯成自然,环保意识、文明之举早已深入民心。

倒彬木、七星井美丽的传说更为东岛平添了一份神奇的魅力,晴耕雨读已是东岛人厚重的传承。秀美的风光、宜居的环境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善良勤劳的东岛人努力创造的结果,而党的富民政策则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强有力的保障!

在繁昌,这样的美好乡村又何止东岛一处。我的家乡平埔镇新林村就是这美丽乡村中的一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情村风自然淳朴,宽敞笔直的大道两侧树木林立,浓荫蔽日,绿得醉人,人行其中犹如画中游。还有茶冲村的鲜花大道也极具特色,一路鲜花在田间绿苗的映衬下甚是惊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外界展示的一张最具说服力的名片。村里面种有成片的桃林、板栗,还有薰衣草、玫瑰等香草园,也是乡村游的热选地。

繁昌行,见证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日新月异的进步,农业发展与时俱进,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本文链接:(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繁昌县城关实验小学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网友之家交流3群: 。

}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农村建设发展起来,各行各业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吸引更多的人去农村发展,形成良性的农村振兴循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农村建设发展起来,各行各业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吸引更多的人去农村发展,形成良性的农村振兴循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对家乡的变化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乡村振兴对家乡的变化篇1

  我的家乡平潭,从60年前的一个不完整的小城市,变成了一个繁华多变的大城市。是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平潭的房子都是石头瓦砌的。人们发现了许多凹凸不平的石头,在水泥的帮助下,他们建造了房屋。房子的屋顶是由几块红色的瓷砖制成的,瓷砖静静地躺在那里。但只要下雨,这些“瓦兄弟”就被无情的雨珠打得“哇哇大哭”,不是头破血流,就是腿断了。这时,雨点趁他们不注意,从裂缝里滑了下来,让一家人吃吃睡睡都不得安宁。今天的房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不再依赖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材料,而是使用钢筋、粘土等人造材料,更在意对原本荒废的房屋内外进行装饰。比如墙面镶嵌瓷砖,甚至涂上各种颜色,使整个房子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平潭不仅让房子变得又高又漂亮,还让道路变得宽敞平坦。以前平潭只有土路和沙路。交通很不方便,道路崎岖不平。下雨时,道路泥泞,很难走。汽车在上面行驶时总是左右摇晃。如果坡度大,估计整个人都会被弹起来。海鲜不能外运,平潭很落后。如果有人要去福州厦门等地,就要摆渡出岛。你觉得不麻烦吗?想发财,先修路。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平潭修建了海峡大桥,该桥建在宽阔清澈的海面上。它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横跨天空,连接着天空和水。桥上有路灯组成的明亮光带,在茫茫夜色中直伸到前方。穿梭在桥上的汽车像萤火虫,一闪一闪的,美极了!海峡大桥是平潭的经济之源,给我们的旅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市内道路宽敞平坦,沥青路两侧有绿化带、路灯、人行道等设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的家乡在不断变化,日新月异,一步一步上升。相信平潭未来会越来越美好,科技发展会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对家乡的变化篇2

  对美丽乡村事业而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利好。2018年全国两会释放出的包括机构改革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改革、重要政策、重要理念,不少都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美丽乡村建设无疑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内涵将得到新的丰富,力度将得到新的拓展,重要性也将得到新的提升。这是一个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期,美丽乡村事业将为农村振兴、国家复兴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

  一主动与十九大“对表”,推动美丽乡村进入新时代

  三个多小时、三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里的新提法、新要求、新举措不少,有人统计有40多处。就美丽乡村建设而言,有“四个新”尤为让人振奋:一是把“美丽”二字写进了奋斗目标,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表述;二是对主要矛盾认知出现转化,形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判断;三是“美丽中国”独立成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四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要求。所有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四个新”必将把美丽乡村带进新时代。

  增加“美丽”二字,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认识的再提升,是对这一奋斗目标要求的再提高。“美丽”二字将直接影响到战略实现路径和建设内容。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实现“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

  之前,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出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最直接的成效就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跃升。如今,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方方面面的变化最终促成了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变化,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判断,非常及时、正确,体现了一种巨大进步。就乡村而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不仅与城镇相比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且乡村内部之间也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乡建马太效应”比较普遍。美丽乡村建设所要解决的,正是乡村发展中所存在的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美丽中国”只提到一次,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题独立成章。这体现了中央对“美丽中国”的重视,也反映了对“美丽中国”内涵认识的不断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从空间区域上来讲,美丽中国有且只有两部分组成: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没有乡村的美丽,就不会有中国的美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美丽中国”出现了三次,除了这一章之外,还有两处:一处是在基本方略之一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里,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另一处是在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阶段所作的战略安排中,指出第一阶段就要做到“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可见,中央对“美丽中国”作出了系统安排。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推动中国乡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呢?它是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是一条通往美丽乡村梦想的道路。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进一步开展?会不会用乡村振兴战略来替代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下面结合个人的认识与研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很明确的一点,就是不会出现乡村振兴战略替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相反,正如笔者开头提到的,美丽乡村建设会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而恰逢其时,在全面贯彻落实其总要求、总部署的同时,会在不同层面上与之互为犄角,而在基层建设实践中融为一体,进而得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一脉相承,共同构成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基本架构。“美丽乡村”发端于习近平同志2003年在浙江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于2013年由农业部率先推向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着眼于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着眼于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而作出的战略部署。因此,二者同根、同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时代的“三农”发展架构基本形成。

  第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定时期的战略性安排,美丽乡村建设则几乎是永恒的话题。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主要从当前影响到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入手,确立目标、提出要求、设定步骤,该改革的改革、该完善的完善、该废除的废除,其内涵与内容将会相对明确。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则随着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面对的不同问题、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会有所不同。“美丽”没有尽头。

  第三,乡村振兴战略是战略层面的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则是措施层面的抓手。两者在不同层面上形成很好的互补、搭配关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步将会出台一系列具体政策、实际举措,这些政策与举措将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推动、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未来版。二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第四,乡村振兴战略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美丽乡村建设则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创造性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体现出的是政府的意志,主要运用的是行政的手段,通过制度性改革、政策性调剂、行政性干预,以解决那些市场不能解决、基层难以解决、群众盼望解决的深层次瓶颈问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促进乡村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体系。美丽乡村的创建发轫于基层的创新创造,而后逐级得到认可,最后形成社会共识、中央号召、全国政策,使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得到贯彻实施,从而推动乡村社会的进步。

  第五,美丽乡村建设服从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关键抓手是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推出的重大部署,是本世纪中叶之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将会成为我们党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安排。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服从于这个安排,以新的20字要求为方针,主动换挡提质升级。诚如是,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内容、主要载体和关键抓手。 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呢?它是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是一条通往美丽乡村梦想的道路。

  三2035年前后,基本实现美丽乡村梦想

  中国人千百年来“美丽乡村”的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传递出的信息可以判断,这个时间节点应该在2035年前后。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我们要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中央明确提出了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实现。

  以此为目标,如何推进今后的美丽乡村事业就摆在了眼前。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三个着眼于、三个推进”。

  (一)着眼于新时代,创新推进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称之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针对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作了阐述和注解。与之相应,“三农”的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那么什么是“三农”的新时代呢?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是努力建设、即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是合力推进、即将实现美丽乡村梦想的时代,是着力部署、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是锐意进取、全面构建现代乡村治理结构的时代,是良好传承、乡村文化全面繁荣的时代,是生活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

  在新的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需要创新推进。如何创新推进?可从美丽乡村三要素“资金、土地、农民”作一分析。

  一是资金。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主要从三方面挖掘潜力。首先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今后需要出台更多、更优惠、更全面的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怎么体现?这是最主要的体现。其次是激发社会资金支持力度。现在社会上的资金很多,包括银行的资金。这些资金如何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激励体系和环境。2015年五六月先后出台的两个文件,直接激发了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这两个文件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以及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不但成立了农业农村部,而且对涉农财政项目进行了“归大堆”,总体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再次是调动农民资金参与力度。只要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农民群众就会自发地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这方面各地都有不少很好的实践。

  二是土地。我们之前通常说,农村有“三块地”:农用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这种说法不全面,比较准确的说法,要么是“两块地”,即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后者包括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要么说“四块地”,即农用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因为公益性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相对比较稳定,没啥争议,也没有多少文章可做,所以才称“三块地”。现在“三块地”一般指的是:征收土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三篇大文章,无论怎么做,都要遵循三个先决条件,也叫“三个底线”,不能突破: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改变、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农民利益不能受损。最近几年,中央在“三块地”上持续进行探索性改革,不断释放重大利好。2014年12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对“三块地”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随后在33个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试点。2017年底,试点被延长1年。从主管部门透露的信息看,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效果初显,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规则体系;宅基地制度改革在保障农民取得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完善宅基地制度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始破题。

  三是农民。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最关键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何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如何把劳动力培育成爱家乡、会技术、懂市场、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日本的美丽乡村建设叫“造村运动”,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他们非常注重尊重和体现民意,着力培养农民的自主与自立。运动中,农民是行动的主体,政府不下行政命令,不拿钱包办,不指定生产品种,不统一发放资金,而是在政策与技术方面给予支持,一切行动由各社区、村镇自己掌握,这就使各基层单位和广大农民放弃了依赖思想,主要依靠自我奋斗。在总结造村运动的经验时,他们有一条就是造村运动不是简单的“造物”运动,更重要的是“造人”运动。人的提升,才是最终目的。第二,“新农民”如何导入、如何发挥独特作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新农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外面干得比较好,有经验、有技术、有资金、有资源,已经不是农民的村民,如何让他们回到家乡支持家乡的建设。这方面,贵州省有个“春晖行动”,做得很好,发挥了很大作用,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另一类就是有乡村情结、愿意到乡村生活、创业的市民。如何做好他们的引导和服务,让这两类“新农民”融入乡村,成为新乡贤,需要引起重视,需要有一个大的系统性的良好环境。

  (二)着眼于“三阶段”,协调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在这一阶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通过实施七大战略,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国家战略布局的阶段性安排出发,美丽乡村建设也可以分阶段来部署和安排。笔者认为,大体可作“三步走”的战略分析,据此可把美丽乡村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13年到2020年为试点探索阶段。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乡村都进行了试点性创建,树立了一批典范,也探索了一些经验,尤其是在理念、理论、观点、思想上有了重要突破,形成了重要共识,这些都为今后在全国的全面推开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个阶段还有三年的时间,而这三年是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主要做好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在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扩大试点三个方面下工夫,主动做好美丽乡村在全国村庄全面推开的准备和衔接工作。

  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为基本建成阶段。这个阶段是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这儿说的“基本实现”主要指的是农村地区,因此,这个阶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决定性进展阶段。我们看一下,无论是根据布莱克标准、英格尔斯标准,还是世界银行的人均收入划分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我们国家的很多城市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行列,还会有一些城市在今后几年内进入这一行列。那么剩下的就是广大的农村地区,2035年之前,国家主要就是解决占国土面积超过90%的乡村地区的基本现代化问题。农村地区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美丽乡村的基本建成。所以说,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第三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随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想的逐步实现,中华民族在低沉了两个世纪之后重新走在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迎来伟大复兴。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乡村的复兴。可以想象的是,到本世纪中叶的时候,经过30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的乡村无论在颜值上,还是在生活幸福指数上,都将全面超越城市,从而成为人们最为向往的地方,彻底改变长达一个世纪的“人往城市跑”的趋势。那个时候,乡村的美丽将是“全面的美丽”。“全面的美丽”指的是各个区域、各个方面、各色人等的“美丽”。

  (三)着眼于“全面性”,整体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与以往的报告相比,很大的一个不同就是突出强调“全面小康”“全体人民”“公平正义”。其中,“公平正义”提到5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到6次,“共享”提到了7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提到了14次之多。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强国战略的“全面性”特征。基于这一点,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更加强调普惠制、强调所有村庄的共建共享、强调所有农村居民的获得感,而不是再去“造盆景”、做样子了。

  一是通过扩大乡村试点,逐步过渡到全部推进。今后三年的美丽乡村试点,应集中探索普通村庄创建美丽乡村的经验和模式,而不是像部分地区在第一阶段时把精力、物力、财力用在了“立花瓶”“造盆景”上。在已经是美丽乡村的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是没有意义的,只会加重“乡建马太效应”,只会增加社会的不公,只会影响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扩大试点乡村的范围,让更多的乡村参与进来,为2020年在全国村庄的全面推开做好准备。

  二是通过扩大创建内容,逐步过渡到全面推进。囿于各地条件的不同、各地财力的不同,尤其是对“美丽乡村”这四个字认识的不同,就全国而言,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五花八门。尽管在2015年6月1日就实施了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但相关规定并没有在各地得到全部执行。在今后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各地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的20字总要求,对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8个部分,对当地的建设内容进行重新梳理,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该提升的提升,逐步实现涵盖乡村各个方面的“全面创建”。

  三是通过扩大村民共享,逐步过渡到全体推进。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试点村的内部。譬如,一些地方由政府出钱对村民民居进行了改造,部分试点村只改造村头或主要街道两旁的;修路、绿化也是只管大路、不管小巷。这就直接造成了同一个村里的居民的获得感不一样。美丽乡村建设不应该造成新的不公。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考虑全体村民的共建共享,尽量做到不让一户、一个人遗漏。美丽乡村一定是属于全体村民的美丽乡村,而不是只属于少数人的美丽乡村。

  正如中央所指出的,无论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笔者相信,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必将推动农业更全面升级、推动农村更全面进步、推动农民更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将共同支撑起中国乡村的未来。

乡村振兴对家乡的变化篇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是首次将农业农村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标志着我国乡村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着一个以乡村振兴为基础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1.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从我国当前最核心、最根本、最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出发,提出的极具现实针对性的目标要求,是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关的。

  因此,这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也是解决当前诸多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总抓手。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乡村产业落后,造成一二三产业均不发达,乡村振兴,不但直接解决农民收入低下、农民弃农进城、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也可以解决整个国民经济脱实向虚、城市畸形发展、结构调整艰难、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问题。

  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是农民的梦想,也是每个国人的梦想,更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乡村落后,使得乡村变得不生态、不宜居,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病态,乡村振兴,可以在乡村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安居生活,成就国人安居梦想。

  实现乡村“乡风文明”,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复兴,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线。乡村是优秀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振兴,可以直接解决亲情乡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也间接清除自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糟粕,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乡村振兴,可以有效解决基层组织虚化、基层自治缺失、基层法治失效、基层德治失灵问题,也可以缓解因农村人口大规模、常态化、无秩序流动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实现乡村“生活富裕”,是农民的基本向往,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和执政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发生系列转折:

  一是由发展城市转变为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是发展乡村。

  二是由经济的脱实向虚转变为脱虚向实,重点是发展乡村实体经济。

  三是由单纯一二三产割裂发展转变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

  四是由产业依赖转变为生产生态、生活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并重,重点是打造产、镇、人、文、治兼备的乡村新生活载体。

  2.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和基本路径

  振兴乡村的关键,是找准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深刻揭示了供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正是乡村落后的主要根源。

  从农业供给侧看,农产品普遍销路不畅,有产品无市场,农民弃农进城;从需求侧看,消费者普遍买不到安全食品,有需求无供给,大量依赖进口。

  由于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造成生产者收入越来越低,农业越来越落后。由于农业落后,使得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二三产业无法发育,乡村和小城镇产业空心、人员外流,大城市拥挤不堪、一房难求,又造成城乡住房供需不平衡、城乡产业不平衡、城乡公共服务不平衡。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农村的土地、房屋、旅游、文化等资源被闲置,乡村发展严重不充分,社会全要素生产力下降,社会整体运行成本上升。而这一切都源于农产品供需不平衡。

  造成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过于分散、弱小,双方均无法信息对称,无法直接对接,无法决定价格,双方只能做出理性但错误的选择:生产者只能用一切降低成本的方式生产,产品必然不安全,自然更没有市场;消费者只能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流通商只能打价格战,造成恶性循坏。

  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必须把生产、流通和消费有序组织起来,形成供需双方信息透明、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通过农产品供需平衡,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吸引人才、消费回流乡村,充分激活乡村沉淀资源,实现城乡住房供需平衡、城乡产业平衡、城乡公共服务平衡,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因此,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就是:以生产要素的组织化为核心改变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消互动为核心改变消费、生活方式,推动供需生态平衡。

  基本方略有以下几点:

  一是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培养新农人队伍。

  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创新乡村振兴理念,达成乡村振兴共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形成乡村振兴合力。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三农人才为核心,壮大新农人队伍,以各类产业平台、文化平台、消费平台、教育平台,使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成为新农人。

  二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社会化服务。

  实现生产过程全程托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品质,实现分散模式下农业生产集约化、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居民食安之虞、国家粮安之虑。

  三是改变农产品流通方式,促使产消良性互动。

  创新加工、流通、消费模式。组织农产品加工业下乡,以组织化加工对接组织化生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数据覆盖,让流通组织化、智慧化、透明化;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提高乡村产品组织化程度,减少恶性竞争;

  充分发挥社群组织作用,开辟直接进社区通道和订制化消费模式,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生态圈;改变消费观念,提倡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理念,倡导简约、健康、自然生活方式,鼓励为良心产品买单。

  四是创建城乡互动载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激活乡村沉淀资源,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建设相融合的田园综合体,逐步形成保留田园风光的乡村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城乡互动、资源下乡、城乡平衡创造条件。

  五是打造乡村新生活模式,培养新生活价值观。

  以亲情、乡情、邻里关系为核心形成融洽的乡邻关系,以新乡贤引领、宗族管理、社群自治为核心形成有效的乡村治理,以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形成创新的乡邻文化,使乡村成为有灵魂的生态家园。

  3.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和落地方法

  (一)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

  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府、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互动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落地农事服务中心。

  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三)落地加工物流产业园。

  组织加工、分类仓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

  (四)实施品牌乡村工程。

  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免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

  (五)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

  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六)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

  按照土地现状不变、生态风貌不变、农民主体地位不变的“三个不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五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七)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

  (八)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

  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乡村振兴对家乡的变化篇4

  主要想从四个方面聊一聊乡村振兴战略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和整个城市居民有什么关系?

  第二,过去一直提城镇化,大量的农民进城,乡村振兴和农民进城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三,农村现代化跟农业现代化有什么样的区别?

  第四,这一次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

  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部分,我们一起把这个来理一理、看一看。国家为什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对你和我都有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又怎么才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和挑战?当然在抓住机遇之前,先把最核心的一些东西了解清楚,我想可能未来就有很大的机会在等着你。

  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居民有什么关系?

  笔者经常去欧洲,发现有一个很的问题,就是欧洲的年轻人进城。这是全世界的一个规律,因为年轻人喜欢热闹,城里工作也多。

  但是另外一个现象我觉得也非常,叫做老年人下乡。我在意大利罗马的郊区,发现农村建得非常漂亮,但是跟中国的农村差不多,是空心村,没有人。在这里会发现有很多老人,一问这些老人,原来都是在罗马市工作,退休了之后觉得罗马市太热了,所以到郊区买一栋房子,在那里养老。

  我去年到德国的乡村小镇也发现这个现象。老年人在乡村的小镇上,一方面为农村带来了人气,另外一方面实际上也实行一种城乡的平衡。

  这也是我们国家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一定要实行城乡融合,就是城中有乡、乡中有城。我想,中国有一亿多年满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在城市生活,如果他们能有机会把乡村建得非常漂亮,让城市的老人能够有机会到农村去养老,我想很多老人愿意到农村去。因为你在农村住的空间要比城市大很多很多,我想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那么,我国的大都市拿到世界上,应该无论从繁华程度和安全都非常好,但是我们要到这些发达国家的农村,发现咱们国家的农村还是跟人家差别很大。所以从这儿来讲,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通过一二十年的建设,让我国城乡之间的距离没有太大的差距。

  这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的中产阶层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想应该关系特别大。为什么?因为从人的本性来讲,他希望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广阔、越美越好。但是城市基本上大部分空间很狭隘,交通拥堵,城市病严重,如果我们把农村建得非常漂亮,这样来说你就可以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尤其是这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首先要做发展规划,要打破一切目前城乡发展各种要素流动的阻碍,所以这就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国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随着很多制度的出台和时间的推移,我想也许再过一二十年,我们国家农村的房子和地的价格会翻很多倍。

  当然这个政策目前还在研究制定。比如半年前中央相关的部门出台文件,允许在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建房子出租。过去城里人不准到农村去买他们的宅基地和房子,但是现在可以去租房子。这样来说,实际上那些山清水秀风光好的地方,现在价格非常的低,如果大家有这个想法,想去农村投资或者是未来想去居住,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有什么关系?

  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不是矛盾的呢?我觉得实际上是不矛盾的。有时候你可能会问,我们过去搞城镇化,后来又搞新型城镇化,怎么现在搞乡村振兴了呢?因为我们国家过去大量人口住在农村,经过改革开放有不少人到城市生活打工,所以这些年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

  如果大家都往城里去,最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病问题。像我原来去东北的一个城市,发现比北京还堵,本来可能正常20分钟走的路,一走就是两个小时。实际上我们国家这些年城市化导致的城市病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太失衡了,单一的农村人往城里跑,城里人下不去,所以才导致的一头沉。如果乡村振兴战略把我们的乡村也建得很美好,这样来说在城里的一批人就到农村去,城乡实现融合,城市病也解决了,乡村也有人气了。所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不是矛盾的,它是一个相辅相融的过程。

  另外,这次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国家要进行城乡的融合。城乡融合,按我的理解有另外一个内容。比如有一次我去日本大阪,就发现经常有一些都市里的村庄,这边是高楼大厦,那边有一块农田。日本有土地管控政策,这个土地一旦作为基本农田就不准动的。但是我想,正是这样一种政策,实际上某种程度上让城市的人能得到很多的体验。这就是说,以后的城市发展要吸收一些乡村的东西,在城市也可以有一些都市里的村庄,都市里能放牛。

  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什么样的关系?

  这次提出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什么样的关系?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又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有很大差距。

  实际上在欧美日这些国家和地区,不认为农村就是一个农业生产的地方。现在有一个词叫“多功能性”。什么是“多功能性”呢?第一,因为有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地方;第二,可能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实际上还有另外几个功能;第三,如果建得非常漂亮,它可以是城市的后花园,大量的城市居民节假日或者休闲日旅游观光、度假;第四,可能是未来大量年满60岁的城市老人可以回到乡村养老的地方。

  所以后面两个职能,我刚才讲在日本、在欧洲的很多国家早已经实现了。第三个职能,就是乡村旅游,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也刚刚兴起。第四个职能,就是城里人什么时候能到农村养老,才刚刚开始,所以我想这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怎么才能够吸引城里人到农村去养老居住?除了目前的一些制度障碍需要打破之外,最大的挑战就是农村的硬件,这也是为什么要提农村现代化的原因。国家提出来就是希望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相同的生活质量,也为未来的城市居民打开了很多机会之门。

  乡村振兴和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是什么关系?

  十九大提出让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且长久不变,在此基础上第二轮承包期结束再延长30年。为什么这样?我想有很多的意义,一方面中国的土地非常稀缺,所以土地对中国人来说是太珍贵了。

  怎么才能把这一块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好?有些人说,把农民的地都收过来,交给有经营能力的人。这个观点站不住脚,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大量农民的社保水平没有城里人高,土地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社保,家里有十亩地,靠这十亩地,基本上把一家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所以如果你把农民的地拿走了,谁来给农民提供这些保障?国家把地交给农民并且长久不变,主要考虑这些因素。

  当然第二个,土地在农民手中也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很多涉农企业,他们整天想到农村拿地,国家并不鼓励。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一拿到地之后要做非农用处,这样就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地放在农民手里,能保证我们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个对国家、对城市消费者、对农民都非常重要。

  但是2.8亿人到城市打工了,很多人的土地在闲置着,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国家提出“三权分置”,“置”是设置的置,“三权”就是指集体所有权、农民的承包权和经营权。

  中国的农村土地都是农村集体所有,后来1978年把土地都包给农民了,那时候叫承包经营。在此基础上,把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又分割出来一个权利——经营权,农民可以继续保持这样一个承包权,但是经营权你可以流转出去,这就是“三权分置”。“三权分置”好在哪儿?比如我作为一个农民,我到城市打工去,这个地不敢轻易放弃,放弃之后,我万一在城市失业了,回来没地了怎么办。“三权分置”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你的承包证在你那儿,可以签一个合约把经营权转出去,转出去的不是承包权,承包权还在你手里,种你的地是经营权,这样种地的人也高兴。有了合约,农民也可以放心地在城市打工,因为承包权还在你手里。

  所以,“三权分置”就希望把我们国家两三亿在城市打工的人的地可以流转出去,让其他愿意种地的人种。我们现在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流转出去了,因为两三亿农村的精壮劳动力在城市打工,很多农民不种地,最后把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一年还能拿到500到1000元的租金。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它的影响不是五年,而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它带来的机遇也是相当吸引人的。包括未来我们国家农村再也不是你过去想象的样子,而是如诗如画的景象。可能未来海量的资金要投向农村。

  如果你明白这个机会、抓住这个机遇,也许二三十年之后,你拥有的生活就完全是另外一个天地。

乡村振兴对家乡的变化篇5

  前几天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妹妹一起去老家,看家乡的变化。现在村庄建设由旧变新。记得小时候回老家看到村子真的很破旧,茅草村舍土墙,街道弯弯曲曲。下雨天出门踩泥,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村民们不能吃东西,也不能穿暖和的衣服,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

  现在村子里到处都是红瓦绿树,街道也很整洁。有的人建了二楼,买了车,建了大棚,从事果树的繁育种植,有的有能力的年轻人出去打工挣钱。简而言之,村庄是红色的,充满活力的,有新的景象和新的面貌。我的父母很高兴看到他们家乡的巨大变化。

  看着山川平原,到处都是青绿的庄稼,玉米高粱都弯了,花生红薯都旺了。秋天,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长满了金黄色的玉米,到处都是花生和红薯。村民们看到丰收的喜悦时感到温暖。

  随着春风的改革开放,家乡在不断变化,经历着新的经历,一步步崛起。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们都在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对家乡的变化篇6

  我爱我的家乡。长大后,我会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让家乡更加繁荣富强。请看下面中国迷宫带来的,希望能帮到你:

  我叫杨鹏,住在古城的华三巴队。我的母亲河离我家不远。现在春天,有绿色的树枝,清澈的湖水,红色的黄河水和宽阔的道路。现在环境卫生很好,以前比现在差很多。

  你以前来我家的时候,真的是走错路了。那时,没有湖泊和田野。田中有很多白色垃圾和其他东西。后来国家拨了一笔钱之后,这里的田里就没有垃圾了。连田野都不叫田野,叫湖泊。芦苇现在生长在湖里,湖里有很多鱼。以前去母亲河的时候,到处都是土路,回家还要洗衣服。现在土路变成了油路,沿路种了很多树苗。过去,这里的人们不太了解保护自然,所以他们砍树。随着这几年的变化,他们也有了审美观念,看到田地变有用了,土路变油路了,现在没有树了,光秃秃的,很难看,所以现在基本上没有砍树了。

  现在感觉很好,因为家乡变美了,比以前更热爱生活了,因为家乡变好了。我们想看的家乡展现在我眼前。

  我的家乡在长白山脚下。从前,我的家乡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我的家乡那么穷,我住的是泥房子,洪水的时候有可能塌房子。我们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走着走着就很难过,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泥坑里。过去,人们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自行车和牛车...

  现在老家已经繁华强盛,住高层,不容易被洪水冲下来。现在我们走在沥青路上,很容易走。现在,人们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汽车和火车...

  我们的家乡是如此美丽、壮观和繁荣。我们家乡有许多昂贵的特产,如著名的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我们家乡自古以来就有三件怪事:窗纸伸出来,养个孩子摔倒,大姑娘眼睛下面背着包。现在窗户都变成铝合金窗了,孩子也不再挂了。现在的孩子都坐在童车里,女生眼睛下面不是背着包而是外国烟。

  总之,我的家乡在不断变化和翻新。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席卷了足够多的地方,北方和南方。全国一片繁荣景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爱我的家乡。长大后,我会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让家乡更加繁荣富强。

  世界一直在变化,我的家乡也不例外。近年来,我目睹了家乡可喜的变化。

  家乡的山变了,曾经光秃秃的“馒头”现在也绿了;家乡的水变了,曾经满是泥沙的母亲河,现在变得清澈见底;家乡的路变了。泥泞的土路不仅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还修了红绿灯;我家乡的房子变了。曾经矮小的平房,现在变成了壮观的高层建筑;我家乡的交通工具变了。过去,人们追求的目标是拥有一辆自行车,而不是步行。现在几乎所有的街眼都是美车。家乡人的衣服也变了。以前,人们的衣服都是打补丁的。以前还有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现在人们的衣服五颜六色,很时尚,有吊带,西装,裙子,连衣裙等等,很漂亮…

  家乡在一点点改变。

  我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仔细寻找,仔细发现……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家乡的山川树木的变化都记在脑子里,成为我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从前,黄河边上什么都没有,到处都是垃圾,很美。

  现在,黄河建好了。黄河四十里风情线上有许多彩灯。中山桥等桥梁也挂满了彩灯,有些桥梁还有射灯。

  黄河边上的雕塑也很美,包括《黄河母亲》、《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等等。这些雕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是真的。

  最美的是音乐喷泉。音乐喷泉旁边有一台音响,播放着美妙的音乐。喷泉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波动。水池里有五颜六色的灯,非常漂亮。

  去过兰州的外国人说黄河关线可以和上海外滩比!

  啊!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家乡日新月异,我们的祖国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变化是祖国繁荣昌盛的缩影!

  我爱我可爱的家乡!

  沿着家乡的小路,穿过街道,我回到了家乡。这种兴奋是无法形容的。因为从小就离开了家乡,所以一直很想念家乡。

  之后,我们的家乡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蜘蛛网一样的小路一尘不染,整条街的空气清新美丽。不过巷子里的餐厅是最吸引人的,每一道菜做出来都有一股清香。交通工具有序地摆放在路边,旁边的树密密麻麻,郁郁葱葱。树上到处都是花和鸟,成群的鸟在上面筑巢。然后去看看我家乡的公园:山和水,不是以前的样子了,很美,蝴蝶围着花跳舞。花坛里鲜花盛开。这一切都是人间天堂!

  然后,我好奇地听着爷爷的老家:不管人们想走多远,过去都是步行,当然也没有交通工具。当时街上有一两家餐馆,装修还很差。房子呢?当然也不比现在的高层建筑好,都是小平的房子...

  听了爷爷的解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我的家乡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爷爷兴致勃勃地说:“都是党的功劳。1自中国统一以来,共产党去全国各地帮助建设:植树造林,盖楼,生产交通工具...

  哇,听着听着,不禁感叹:“共产党真不愧是人民军队!”

}

4/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建构

9/试论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12/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研究

16/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扶贫脱贫北京师范大学   王丹

19/树立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文化自信

23/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的战略考量与文化抉择

27/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30/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

32/生态感知:生态观的田园式回归

——基于《自然的经济体系》的审视内蒙古大学   胥洁

36/论现象学与社会学的相互渗透广东财经大学   何珍

4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回顾与思考

45/人类生殖细胞系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研究

48/以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强力推动南雄绿色发展新常态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50/浅析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

53/佛山市社会工作政策现状:执行障碍及启示

57/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分析中国纪检监察学院   冯新舟

60/党员队伍管理的优化研究

——以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线网管控中心为例

62/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下党内制度供给研究

64/刍议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当代价值

67/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推进廉洁校园建设

——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70/石油类高校共青团分类引导工作探索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73/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谈航空类高职院校的半军事化管理途径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尚金秋王健

7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之方法途径探析

——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周霞胡爱明李金莹

78/论《儒林外史》中的真假名士喀什大学   薛元

81/信宜特色民俗及特色工艺考究

84/树已有灵,人应温情

——阿城《树王》中生态因子探析

87/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探究

90/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索

——以云南省 C 大学为例

93/高州采茶戏融入中职学前课程研究

95/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探析

——以甘肃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为例

甘肃省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豆学兰

98/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

101/孝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103/“中国梦”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研究

106/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协同发展

110/新媒体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微探

4/以四性为基点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基于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理论思考 

14/文化全球化下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困境与突破

17/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

21/“大水漫灌”还是“精准滴灌”

——基于湖北黄冈科技扶贫的马太效应调查

25/广州市生鲜行业消费者行为研究

—— 年美国工厂中的女性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王旭娇

30/对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中自由与责任关系的思考

3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35/试析解放前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及其启示

38/安全化实践中的言语行为:安全化理论应用研究概述

43/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基于陕西省户县的实地调研

49/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的模式研究

57/严家祠在广东南路革命史地位考究

中共茂名市委党史研究室   朱雄文

59/论我国构建传闻证据规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68/从公开与秘密情报工作的辩证关系探析情报工作布局优化问题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69016 部队

70/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微信个人号的运营策略分析

74/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实证调查研究

——以茂名为例 

82/基于传承主体视角的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90/高职社保专业产教研协同发展的困境及路径探析

93/移动互联网模式下高职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96/移动云教学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98/“北大荒精神”在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中的价值研究

101/新时代地方高校贫困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104/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三论

107/立德树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研究

110/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

8/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根基及现实意义

15/邓小平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

——读《邓小平南方谈话》

18/文化外交的必然性及对策探析

21/新时期中国多元主体的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24/浅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众消费文化的变迁

28/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探究

——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

31/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实现广东同步现代化

35/习近平社会主义平等论述的逻辑体系探索

42/简论中国传统“人本”管理思想

44/草根NGO内部信任关系研究

46/“深化改革”与“法治广东”关系解析

49/区域合作中的嵌套博弈

——以港珠澳大桥设计和融资方案为例

55/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性和持久性

58/干部的优良作风是最好的发展环境

60/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研究

62/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

65/提高新时代县域非公企业党建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以安徽省肥西县非公党建为例中共肥西县委党校   郭文菊

67/论办理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69/论乡村治理体系的法治建构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书评

7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村推进的思考

76/当代高校视野下隐形贫困生问题及对策研究

78/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社会工作介入

85/高潭红色文化的内涵、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

89/浅析茂名冼夫人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

91/论朱生豪汉译《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翻译文学”表征

95/微信群在大学英语口语作业中的应用

97/TBL结合翻转课堂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99/中日对比视阈下体验式防灾教育提升策略

103/斯金纳强化理论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以某中职校理论课堂问题行为为准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王海燕

107/国语学习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的作用

110/习近平德育思想视域下青少年德育研究

4/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生态观的传承与发展

——基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生态视角 中央民族大学 刘锦坤

8/党的执政过程的一项简要分析

——以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为例 中共中央党校   丁粮柯

1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义研究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

15/略论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其重要意义

18/图书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其战略分析 人民出版社   余平

22/佛山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及优化路径

25/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学习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8/改革开放40年青年价值观嬗变及教育研究 河西学院   陈兴娜

30/郑观应研究的价值焦点在于唤醒与创新

32/浅析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对其军品贸易的影响

35/柳宗元柳州时期的为官之道与实践 广西科技大学   韦依娜

38/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新时代社区文化治理探析

44/《共产党宣言》文化观视域下“洋节”热探析

46/任期制下佛山市党代表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49/新时代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研究

52/涉外定牌加工的商标侵权判定

——以最高人民法院“东风”案判决为视角

62/论赣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上犹县门匾文化个案研究江西理工大学

韶关学院 李祖儿 杨华山

66/茂名市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调研报告

68/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和教育机制探究

71/高校图书馆创业专题书架服务研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吴春燕

73/社交媒体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分析

75/做实“三个转变”推动政务信息工作质量持续提升

7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红色文化发展的“四化”研究

79/本土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韶关市翁源县的实证分析

82/乡村振兴战略下清代鲁中杂字文献的价值研究

86/关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89/诊断性测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9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

94/实用主义教育观下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

96/高职社会管理类课程“对分课堂”模式适用性探讨

99/做个新时期合格的班主任

茂名信宜市镇隆镇第一小学   张梅洪

10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

103/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深化与拓展研究

——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

107/品牌培养视阀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110/ 孔子“仁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探讨

8/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民生观 暨南大学   杨嘉其

11/浅论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14/新时代优良家风研究

——以河北石家庄于家村为例

18/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能力的建设

21/新零售背景下易捷便利店创新策略研究

25/进攻性现实主义视角下中美网络空间关系

29/平江惨案与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危机应对

35/解码深圳大革命时期的关键人物:郑奭南

37/优势视角下我国社会服务管理路径探析

39/新时代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转型的关系研究

41/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刍议 山东理工大学   高寺东

44/网红官员:争议与发展路径

48/叶剑英党建思想对新时代党建的启示

51/提升县级党校党史育人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57/明代监察制度衰败成因分析与启示

59/正当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犯罪界限研究

62/共享单车退出市场法律问题研究

6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

67/湛江近30年(年)社科规划工作的发展与思考

——以湛江市社科联社科立项为例

70/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浅析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黄妃

73/以毕业生调查为导向的就业指导微信公众平台的创新实践

75/高校附属医院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82/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学术期刊发展路径探讨

85/葛浩文方言翻译规范研究——以《蛙》为例

88/新时代视域下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思考

9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9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

97/高校易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101/对接粤西乡村振兴需求的“校村共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3/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验研究

——以 X 师范专科学校为例

107/微时代视阈下“95后”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析

110/工匠精神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4/伟大的人生,不朽的事业

——学习《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10/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探析 中央民族大学   常智慧

19/新时代贯彻群众路线面临的考验与提升路径

22/南粤古驿站研究活化及其意义对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

24/论茶叶经济发展与茶叶企业管理的关系

29/哲学思潮激荡下的语言研究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吴尹清

32/论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批判的当代价值

37/新时代背景下共产主义的真理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分析

40/增能视角下“三无”老人的养老服务探析

43/坚持矛盾论的唯物辩证法破解肇庆社会发展难题

48/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实践价值思考

51/整风整党问题研究的三个视角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甄小燕

54/论无人水下潜水器在国际海洋法下的无害通过权

57/《名古屋议定书》下我国的惠益分享权利与义务研究

62/《民法总则》第10条与我国的法源位阶体系

 ——从法律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 华东政法大学 陈双雄

65/新时期司法调解适用率如何有效提升?

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

69/中国违宪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72/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研究:现状、不足与路径

——基于 CSSCI(2008—2018)研究文献计量述评

75/浅谈当代博物馆在参观者引导方面的思考

78/四川省口腔人力资源配置状况研究

80/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档案彰显“高水平”特征的思考

83/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以崇左市为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邓丽芳 韦方立

89/“中国梦”对新时代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成才的价值研究

9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综合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研究

94/高校思政课明理逻辑:必要性、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

98/探析诚信教育在高校贫困生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模式

10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以广东省 4 所高校为例 广州大学   李丽红

104/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7/正能量教育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10/传统节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现实对策探析

11/美国印太战略下蔡英文当局的政策选择及影响

15/建国70年来我国取得成功的价值观因素分析

18/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与法律规制

21/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基础

26/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30/浅议俄罗斯陆军建设与改革的特点和不足

33/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比较

37/枫桥社区矫正模式的法经济学价值分析

44/《薛文清公从政录》解读

47/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

50/习近平关于党建重要论述理论创新的科学思维

54/新思想“大学习”对民办高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56/打造高校学生党支部有味有料有态度的“三会一课”

58/江姐精神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价值及传承路径研究

61/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参与法律援助服务探析

65/信用证欺诈及相关问题研究 贵州财经大学   唐佳

74/纪念馆开展国防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为个案

77/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与现实选择

81/“一带一路”背景下民俗文化传承发展的传播学分析

86/从语用视角看中国文化经典的外译

——以京剧《三堂会审》英译本为例

89/黔东南苗侗杂居地区族群互动与文化演变

91/论制约山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

——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94/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激活思想政治课教学

97/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可行性路径思考

99/经典文献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探究

102/新时期职业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建议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黄海彬

108/建国以来中共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经验与探索

110/青年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探析

7/十八大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概括凝练

14/新媒体时代党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18/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21/通货膨胀预期与企业营运资金结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6/试论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30/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

33/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

36/重读“资产者与无产者”

——对《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的解读 武汉理工大学   贾晓煜

43/试析美国“政治战”缘何回归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庞于

46/动物化社交的批评隐喻分析 深圳大学   尚丹蕊

50/中国共产党对于乡村社会的整合政策研究()

52/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7/农村社区治理中的村民参与问题研究

61/新时代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65/法律对党规的规范吸引:借鉴、叠合与分工

68/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地方立法协调与广佛肇选择

71/ 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权研究

75/ 后真相时代下调查记者的伦理法制素养缺失与重建

——以“汤兰兰案”的报道为例

78/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及其治理研究

81/ 水资源保护的地方立法探讨

——以广东省河源市新丰江水库为例

85/ 关于培育新时代基层官兵自我认同的思考

88/“微文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和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91/ 论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

93/ 古诗词英译中闺怨诗的类型与翻译策略研究

95/ 美以明德:海丝文化视域下的闽派语文研究

98/ 英语微剧在区域形象国际传播中的效用研究

100/ 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102/ 院系学生党组织育人现状及育人模式探索

——以某师范院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105/ 学前教育教学与幼儿歌曲创作新思路之我见

107/ 网络异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问题探析

110/ 论新媒体对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研究

——基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视角 中央民族大学 王 芳

7/ 真抓实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法宝

11/ 新时代条件下列宁的“灌输论”探析 南开大学 史 玲

15/ 透视“一带一路”:理论解读、风险挑战与解决措施

同济大学 赵琳慧 周春林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南海政策研究 广东财经大学 刘加纳

24/ 网络信贷平台的前景分析及规范化发展探析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黄曦庭 黄汶倩

27/ 湛江“东海嫁”民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罗如学

29/ 从“抵货运动”到“国货运动”看民族主义的发展

31/ 影响中印关系的负面因素分析

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李兴明 刘万义 张婧宇

34/ 刍议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学说 山东农业大学 刘清洁 刘友田

37/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早期传播的话语特征及当代启示

41/ 南朝岭南名将侯安都生前事迹研究 韶关学院 詹卓萍 杨华山

43/ 我国警察人力资源发展刍议 四川警察学院 范 超

45/ 三沙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刍议

广东海洋大学 陈灵婧 李贤军 肖 为

47/ 新时代高校党建:问题、原因与对策

——基于 37 所山东省属院校巡视情况通报的考察

51/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探析

——基于刘庄村实践的再思考 天津师范大学 车梦菲

55/ 数字音乐版权独家代理模式的反垄断法分析

59/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舆论与司法审判关系研究

浙江工商大学 邱宏雅 毛潇漪 戴若男 李 浙

63/ 欧盟“GDPR”视阈下劳动者隐私权的保护 兰州大学 王宇辰

67/ 茂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保障研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邱雪璐

71/ 改革开放以来党推动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璐瑶

74/ 基于移动学习的思考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江 燕

77/ 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福建省平和县委党校 周丽琴

79/ 江西红色文化政德资源的三大维度探析

南京师范大学 邓瑞华 仇雯馨

82/ 古诗词英译中意象翻译策略探讨

齐齐哈尔大学 韩春晖 李佳颖

85/ 茂名石油文化的内涵作用与创新路径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姚国军

87/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的细化和拓展

——基于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周伟川

90/ 民办幼儿园社会工作服务的探索与反思

——以深圳 H 幼儿园流动学前儿童生命教育小组为例

江西财经大学 孙巧云 苗春凤

94/ 职业化模式下法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以福建省 F 高校法学院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 张 弘

98/ 面向东盟留学生的旅游汉语专项教学及课外实践探究

101/ 研究生导师制的弊端以及发生纠纷时的应对

河南科技大学 李 倩 赵雅贝 王水莲 李宵洁

1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杨 玲

107/ 大统战格局下私营企业主政治吸纳研究

109/ 加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维解读

北京交通大学 田梦珊 陈树文

7/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启迪

9/ 新形势下党管干部与公众选择权的关系研究

13/“一带一路”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16/WTO 上诉机构改革困境研究 南开大学 周书佳

21/ 互联网行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研究

——以搜索引擎市场为例 上海交通大学 丘俊冰

26/ 论毛泽东革命功利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及意义 暨南大学 魏 佳

29/ 强国崛起的比较分析:强国维度的强化、增加与复合

32/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公共外交研究 同济大学 刘蓓蕾

3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 郭新申

37/ 印度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政策演变及根本动因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建党 李 晨

41/ 浅析日本参与“一带一路”的路径选择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吴太行

44/ 中华传统人口观念及其时代影响 南京审计大学 汤二子

47/ 新时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路径

内江师范学院 王 磊 雷 厉

49/ 政府购买视角下的农村环卫服务供给研究

——以泰安市为例 山东农业大学 周 凯

53/ 社区家事纠纷解决的机制与路径探索

——以湛江市霞山区为例 广东海洋大学 刘雨泰 万宗瓒

57/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的高校巡察工作路径探究

同济大学 吴利瑞 张荣国

59/“党建 + 帮扶”引领新疆西藏民族学生全面提升

——以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为例

南京审计大学 李思远 孙苏亚

61/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途径分析 福建商学院 江 虹

63/ 协商民主嵌入国家制度体系的整合与重构问题研究

山东省政协机关 邢 尉

66/ 中间人截留行贿款的定性探究 暨南大学 曾迈捷

70/ 高校办公室要在参谋助手上担当 北京联合大学 张 赫

72/ 西方军队管理思想的人文转向及对我军管理的启示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石现超 高 璠

75/ 浅谈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江 燕

77/ 浅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落实

南方论刊杂志社 陆一霖

79/ 历史·现实·理论

——新时代文学的外在维度及其内在品格 浙江大学 韩宇瑄

83/ 艺术指导在流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沈阳音乐学院 谢 旭

8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廉政教育中的数字化应用研究

89/ 小学教学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喀什大学 韩换换

9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袁 戎 穆 野

94/“职教 20 条”政策解读及落地路径探索

97/ 地方本科院校课堂纪律治理路径

——以 S 高校 Z 学院为例 四川文理学院 夏世英 张善喜

10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大学生信仰教育

的路径研究 河南理工大学 王 婕

105/ 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育的困境与

应对 江西理工大学 王 霞

108/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形成机制探析 南华大学 朱 芊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维阐释与构建路径探析 南开大学 杨柠聪

7/ 两次“突破”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1/ 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14/ 党员干部需弄懂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几个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梁冰倩 赵 首

18/“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专利合作机制研究

20/ 关于人口红利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思考 武汉大学 周子健

23/ 基于 SWOT 分析的石塘堆花米酒产业发展研究

韶关学院 钟奕杰 杨华山

27/ 高铁时代粤西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以茂名为例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茂名市行知中学

李夏端 陈修文 赵宏利 黄文敏 肖婵华

29/ 自信与担当: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时代效应分析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宋中发 覃雪梅

31/ 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 俞 鹏 管新华

35/ 特朗普政府航天改革对其商业航天发展影响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吴珏人 李灿锋

39/ 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

中共泉州市丰泽区委党校 陈远飞

41/ 浅析美军省级重建队在战后重建中的运用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毛 琦 周 辉

44/《论语》中德法理念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重路径

——以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发展模式为例

中共中央党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陈世宇 刘冠婵

50/ 政府、社会、市场之多元维度视阙下的治理发展研究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金泽龙

55/ 贵州省“文军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路径研究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赵 岩 何思雨

57/ 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探究

重庆大学 王玉娜 李正超

61/ 浅论证券交易异常情况及其民事赔偿责任

65/ 论国际引渡中的双重犯罪原则 华东政法大学 曹鑫阳

67/ 公益诉讼制度框架下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研究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容慧辉 陈能江 马 波 谭宇生 毛淼鑫 黎筱璇

71/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的现实困境与化解对策

74/ 新媒体时代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效性探究

中共平和县委党校 陈金营

76/ 基于社会心理视角的制造业员工体面劳动指标构建

79/ 湖南对非医疗援助的历史、现状及反思

83/ 大学生网络风险防范路径探索 广州大学 李睿贤

86/ 海外冼夫人研究概况及特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张绍兵

90/ 苏轼在岭南的诗歌创作与情感心态

广东海洋大学 苏慧慧 邓 建

93/ 东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讨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孔青梅

96/ 大学辅导员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探讨

福建商学院 林 振 丁花莲

98/ 从翻译教学实践看法汉新闻翻译特色 南京财经大学 凌 燕

102/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启示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耿立进

105/ 如何增强农村学生学习兴趣 湖南科技大学 皮蓝汐

108/ 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10/ 党支部书记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与责任分析

4/ 论习近平新时代观的生成逻辑 中共中央党校 苟立伟 张荣臣

8/《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探析

11/ 习近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三维解析

14/ 马克思恩格斯土地与住宅思想的现实启示

18/ 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依据及路径探析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研究 厦门大学 张 诚

21/ 提升港澳人士在广东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探讨

——以养老、医疗、教育为主要视角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金科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申群喜 景 晶 刘俊杰

25/ 基于体验经济的安溪县茶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唐正花 蒙安孟

27/ 论意识形态的历史性生成 同济大学 李春雨

30/ 探析乌克兰安全局的国家定位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69010 部队 刘振波 王红江 马希骥

3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儒家智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 瞿 丹

36/ 论外国军舰的无害通过权 广西大学 刘智聪

39/ 理解与主体性认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凌娟

41/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5/ 濮阳市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中政府责任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 孙亚娟 居占杰

49/ 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路径研究

——以广西 C 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项目为例

桂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黄春梅

53/ 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 兰州大学 余茜茜

56/ 实现不敢腐必须着力补足的两个短板 天津师范大学 肖文红

58/ 中层干部管理视角下加强公立医院党建探析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刘燚涛 王新军

61/ 治民之具抑或为民之具

——《商君书》法律工具主义观批判 华东政法大学 李前程

64/ADR 制度的域外经验及启示 新疆社科院法学所 郭 蓓

66/ 恶势力的刑法定位 广州大学 刘蓝璟

70/ 注册制下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该怎么罚?

——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责任追究制度探究

深圳证券交易所 庞艺云

73/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茂名路径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胡 华 梁辉良

75/ 不忘初心勇担当 市场监管再出发

广东茂名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蔡流德

78/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构建风清气正企业管理生态的探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陈彤彤

81/ 粤西客家人的价值品质 温州大学 张晓霞 崔岐恩

84/ 论广东云浮长岗坡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红色文化传承视角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邓 辉

87/ 移动网瘾视角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研究

90/“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研究

92/ 实践育人平台与创新人才培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医学院 马新凤 孙英梅

94/ 基于慕课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SWOT 分析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何茂昌

98/ 浅析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思政要素挖掘方法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林 峰

100/ 社工课堂介入学校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的研究

——以怀化市某学校社工课堂为例

怀化学院 西华大学 施雨梦 姜又春

1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的融合

106/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研究

110/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策略研究

桂林理工大学 黄道坤 张 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山村的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