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什么意思?

校训:明德博学、日新笃行

校风:和谐自强、严谨求实

教风:敬业奉献、精益求精

学风:勤学慎思、尊师诚信

“明德”:典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又见《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博学”:典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详细地研究,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忠实地践行。又见《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日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即天天更新,日日进步,弃旧图新,既意蕴创新进步,又蕴涵每天以最新的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

“笃行”,出自《礼记·学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即忠贞不渝,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充实而有恒。“笃行”也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要努力践履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

当前位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及出处原诗全文

原始句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翻译内容: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繁体句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繁体翻译: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學習和應用于生活,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诗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全诗原文如下: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

欢迎留言/纠错(共有信息0条))

暂时没有相关的纠错或者留言评论信息!

}

  校训往往是一所学校历史的高度凝结,象征着该校的精神追求。在选定校训初,许多高校都喜欢从古代先贤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四书五经”与史学经典更是众多校训的原始出处。

  究竟哪些书目在校训里更受青睐?又是哪一句话代表着几代学人的执着追求?下面,请随小编一起品读这些校训里的“经典”味儿。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参考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陈嘉庚当年创校时提出了“自强不息、教育救国”的理念。厦大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将校训定为“止于至善”。后来,厦大人将二者合在一起,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参考翻译: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华南理工大学校训: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

  1924年,孙中山先生命邹鲁创办广东大学时,亲笔题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校训。华工从其中提炼8字,组成两句,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又有所创新。

  1.“(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

  参考翻译:(刘德)酷爱藏书,尤爱古籍,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用以形容刘德对于古籍、古代文化的执着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1992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庆55周年前夕,将校训确定为“实事求是”。毛泽东亦曾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天津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并承继至今。赵天麟任校长期间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沿袭至今。

  湖南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迁入岳麓书院旧址,校长宾步程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将“敢为人先”列为校训,体现了湖南大学对优秀传统的弘扬。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参考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复旦的校训一直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样才能为创一流大学奠定深厚的学术底蕴。而学问又关注社会民生,正谊明道,认认真真做学问,清清白白做人,学会做人成人、高层次服务社会的道理。

  福州大学校训: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

  “博学远志”引自《论语》,勉励莘莘学子要勤奋、广博地学习,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事实上,福大的八字校训最终确定是在2003年,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林志凯部长说,“明德至诚,博学远志”作为校训,包含了做人和治学两个方面。

  2.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

  参考翻译:子张问(自己的主张)如何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蛮貊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本乡州里,能行得通吗?”

  暨南大学校训:忠信笃敬

  校训旨在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行与人生修养的熏陶。暨南大学校训具体何时由何人首先提出已无从考究,但早在南京建校时期即以“忠信笃敬”为校训。校友叶毓光在《南京暨南学校杂忆》中述及:“立身忠信,行笃敬,校训谆谆诲我曹。”校友郑文奎在《南京时期的暨南学堂》一文回忆:“校门‘暨南学校’及校训‘忠信笃敬’皆由清末状元张謇书定的。”南京、真如时期的《国立暨南大学校歌》中也包含校训内容:“言忠信,行笃敬,尚勉哉,先哲言,终身诵。”

内容来源:共产党员微信号、论语公号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