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小学生为什么收书费,本子费



今日高考。祝各位考生都能旗开得胜!为了与广大考生们“同甘共苦”,我们编写了下面这份特殊的“试卷”。

在这份试卷里,包含了四篇文章。围绕高考,它们分别以学校、家长、城市与考生为对象,呈现着他们各不相同的痛苦与荣耀、欢乐与平静。

同时,如果你认真阅读了这“四篇材料”,也许还能顺便把材料下面的题给做了。这些题涉及你熟悉的高中九科——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你可以借此体验梦回高中“知识巅峰”的感受。

下面,让我们赶快来看卷子吧!


2022年「凤凰网读书」统一考试

1.本卷共有4篇阅读文章,每篇文章下有3-4题,共有15道题目,满分150分。

2.欢迎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留言区。

3.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15道题都做完。

请阅读以下四份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 | 打造最强的高考产品

在北京的小乔高考失利,父母为他安排了去衡水中学复读。

这原本是全家人值得去“大董”吃烤鸭庆祝一番的天大好事,小乔却紧张、惶恐、不安。衡中还有“高考工厂”和“高考监狱”的绰号,他不想成为产品,更不想成为囚徒。可他没有拒绝,作为“加害者”的他有什么理由拒绝,继而给替他亡羊补牢的爸妈造成二次伤害呢?

衡中的高三没有月考,而有三周考,最后一科结束在周六中午十二点,考完直接放假。每逢放假日,校门口犹如办车展,挤得水泄不通。

车去人散,二十二小时后,车回人聚。没错,衡中放假不足一天,以小时计算更为妥帖。从周六中午十二点放到周日上午十点,整整二十二小时。

比学生还惨的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每天与学生同步作息,可在学生放假的二十二小时里还要批改三周考的试卷,录入成绩,提取成绩排名单,分析班级及学生个人情况,筹办誓师大会。学生周日一返校,誓师大会隆重举行。


不出意外,小乔考了全班最后一名,倒数第二名少答数学的一面试卷都比他分数高。底线思维就像白细胞围攻侵入人体的病菌一样拯救着他,都怪自己来得晚,都怪自己还不适应,都怪……反正有数不清的理由将倒数第一合理化。他不必黯然神伤,因为没人在意他。

在衡中,高考是唯一信仰,这是衡中模式的核心。若说它是“高考监狱”,小乔自觉管理虽严格,但言重了。可若说它是“高考工厂”,小乔则双手赞成。衡中不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那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少不专注于此。

衡中的重中之重是打造擅长挤高考这座独木桥的产品。既然是产品,就不需过多展示个性或特色,学生只要按照工厂流水线走,按时起床,按时跑操,按时上课,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日复一日,就可被包装成竞争力远强于最初的自己的高考产品,而那些包含天赋和悟性在内的个性或特色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为直接的体现则是名次。

在衡中,贵在守规矩,贵在坚持,所以那些中午不睡觉下午打瞌睡的学生会被严厉批评,那些晚上躺床上偷偷学习的学生会被请回家。

可小乔恨就恨在,他守规矩了,也坚持了,怎么就没见效?

回京参加一模前,小乔对衡中模式是日趋赞同的。这一模式是经过数次高考检验过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回报率高的教学模式。它的每一环节都做到极致,深谙人心,甚至触及人性,戳中欲望。

组织管理制度和纪律不必说,细枝末节不得不提:它提倡学生跑操前拿着本子复习一两分钟,只为营造紧迫感;它鼓励教导老师在自习课上突然打开一扇门,只为测试哪些学生抬头而没有聚精会神学习;它要求学生每天按照“衡中字体”习字十几分钟,只为赢得批卷老师的好感和卷面分;它让学校超市全部采购面包、蛋糕、牛奶、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只为疲累的学生吃了能迅速补充能量……总之,它希望学生只管学习、做题、学习、做题,心无旁骛,在高考考场上做对更多的题、拿到更高的分。

由于效果极佳,衡中模式也担负了更重的社会责任。京津冀一体化后,最优的资源集结在北京,其次在天津,轮到衡水这三四线城市还有什么?城市的街道,灰色的基调,怎么看,衡中都是衡水最亮乃至唯一的闪光点。


质疑过后,小乔并不恨衡中,还很感谢它,像大多数校友那样。那年高考,语文考了一百一十分,那是他高中四年第二次及格;数学考了一百四十分,大幅度刷高分数;英语一百二十分,创下个人最好成绩;文综二百三十五分,第一次及格。

总分六百零五分,比上一年分数高出八十多分,够不到中央财经大学,却也去了北京的一所一本院校。这就是衡中奇迹在他身上的显影。他也感谢自己在二模后静下心来,再三相信衡中模式,一遍遍地翻看自己的错题本和知识点备注,谁知就美梦成真了呢。

(编选自《依然热爱生活》,作者:凉子访谈录,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出品方:博集天卷,2022.1)

1.战国时期,衡水先后属于哪两个国家?(5分)

2.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出生于衡水景县,请简述他对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作用。(10分)

3.假如一名复读生就是否去衡水中学读书咨询你,你将如何回应他?是劝阻还是制止?试运用上述材料中的内容,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并结合矛盾分析法进行辨析。(15分)

家长 | 我的女儿经过高考后,似乎老了好几岁

绝对的安静,以让虫能安心复习和做题。我们很早就关掉了电视,虽然妻是狂热的韩剧粉丝。我们打开电脑,但把声音掐死在喇叭里。我们让手机调到振动,一有电话迅速躲到卫生间小声接听。我们把客人堵在门外,请月亮升起在窗前。我们甚至尽量减少在家中的走动,深感灯光下自己的影子都显得多余。

必须有丰富的营养,才能保证孩子应对高考的体力。我们的饭桌上,轮流做的是虫喜欢吃的红烧牛肉、红烧排骨、啤酒鸭、清蒸鲫(桂)鱼、山药排骨汤、肉饼莲子汤和时鲜蔬菜。茶几上,摆满了苹果、梨子、猕猴桃、桃子、李子、哈密瓜等时鲜水果。储藏柜和冰箱里,奶粉、酸奶、蜂蜜等食品挤得满满当当。妻常为如何做出一顿好饭菜操碎了心。而我,热衷于扮演着采购员角色,大包小包地把食物拎进了家门。


我减少了出门应酬的时间,为的是与虫一起备战高考。我改变了经常酒气熏天的形象,为的是让家中的气息更加清新平和。我们细心地给家里养的植物浇水,是希望它们陪着虫一起成长。我们把没看完的书放进书架,把脱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努力让家里变得井井有条,是为了让整个家,看起来更像个模拟的考场。

夜色已深。我捧着泡好的牛奶,看着虫喝下去,然后轻轻带上了房门。躺在床上,直到看到虫的房间的灯光熄灭,我们才放心地睡去。

妻穿起了她难得穿上的旗袍,戴上了她生日时我送给她的红珊瑚项链。惯于素面朝天的她甚至还涂了口红描了眉。虫则穿着休闲的夏装,在她的母亲面前仿佛是个跟班。而其实今天的主角是虫。因为今天她要奔赴考场。妻的打扮,是尊崇人们口耳相传的高考服饰美学,旗袍和红珊瑚,取“旗开得胜”“鸿(红)运当头”的寓意。

高考终于来了。清晨我们被精心设置的闹钟叫醒。我们刷牙、洗脸、吃着早餐,竭力让这日子看起来跟平日并无二致。可我们都心照不宣:该来的终于来了。所有的努力都要在今明两天得到检验。它是福还是祸,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既然它无法回避,我们唯有精神抖擞地去迎接它。


家离学校不远,可我还是发动了汽车的引擎。天热,我不希望第一场考试虫进入考场是汗水涔涔的样子。我希望她是轻松从容的。——虫放下了车窗玻璃,眯着眼睛,让风吹拂着她,完全是一副假日之中的模样。从后视镜里看她的脸色,昨夜她应该没有失眠,她的临考状态是不错的。我们都稍稍放了心。

路上到处都是警察。地铁口工地已经停了工,原本横冲直撞的工程车此刻整齐地停在工地,就像乖顺的羊群,或者慈悲的长者。惯于抢道和轰油门的出租车也不像平常那般粗鲁,而是读书人般的文明有序。我停好车,眼前的一切让我讶异:学校(考场)门口警戒线的前面,是一片旗袍的海洋。

我看见那些与我们年纪相仿的女人们,穿着各色各样的旗袍。她们有的浓妆艳抹,完全是节日盛装的妆扮。有的却蓬头垢面,除了那件崭新的旗袍,其他的还来不及收拾,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匆匆。有的身材消瘦,旗袍穿在身上倒是贴身,气质也与旗袍吻合,可有的身材完全走形,旗袍穿得就有些勉强,腰部有胀开的危险,神色与旗袍也一点不搭,样子就有几分滑稽。可她们集体的表情是不顾一切的,似乎是即使天上落下冰雹,也不能阻止她们把旗袍穿到底。


她们的身份是母亲。她们都送孩子来到考场,用身体来祝福她们的孩子旗开得胜。想必这一年来,她们一定和我们一样,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吧?

而在学校的大门口,警戒线内,一群穿着红色T恤的人们牵着手一字排开。他们是这所学校的高三老师。他们来迎接他们精心培育的学生们步入考场,并以此来祝福学生们鸿运当头。

看着虫进入了考场,我和妻都不由得攥紧了拳头。

在离考场几百米外的路口,家长们故作镇定,轻声交流,但都引颈而望,目光向着考场的出口。他们来迎接他们的英雄。还有一会儿,高考,让大家长时间喘不过气来的高考,就要结束了。

孩子们陆续走出了考场。他们鱼贯而出,集体走向几百米外的路口。没有人喊口令,但他们的步调几乎一致,表情也大致相同。他们不像往日,骑着单车,让速度产生的风吹动自己的衣襟和头发,或者疾走,大声喧哗,招呼着同行,而是缓慢,无声,脸上充满了迷茫和忧伤,以及耗尽了心力的虚弱无助。——与其说这是一支高考中走出的梦之队,不如说这是一支参加集体送别的队伍。

终于从人群中看见了虫。她与另一个女生一起走着,并且用了我们极其罕见的姿态。在我们的印象里,虫是独立性极强的女生,从小就不愿做小鸟依人状。可现在,她挽着她的同学。似乎是她们都快要虚脱了,需要相互支撑才可以自持。她们多像两个大病初愈的人!

她们似乎在轻声交谈什么。那话题应该是无比遥远的,比如暑假的安排,很早就转学的远方城市的同学信息,这世界她们把握不住的若干部分……刚刚过去的高考题目,宛如伤口,我想她们是不会碰的。


我和妻站在路口,与她们只有几米的距离。可以肯定她看到了我们,可她视若不见,继续挽着女生向前走。她们越过了通往我家的路口,却依然没有松手告别的意思。她们的脚步极慢极轻,好像怕惊醒了谁。她们不断地向前走,好像要走到天之尽头。

她的样子,让我心疼。——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女生,经过了高考之后,似乎是老了好几岁。

我和妻跟着她们,慢慢往前走。妻不自觉间挽起了我的胳膊。我感到妻,也仿佛是耗尽了心力,需要挽着我才有力气前行。

(编选自《回乡记》,作者:江子,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2)

1.(多选)为了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亲都做了哪些努力?(2分)

③做孩子喜欢吃的红烧牛肉

④穿红色T恤,并以此来祝福学生们鸿运当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多选)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是(3分)

B.女儿“经过了高考之后,似乎是老了好几岁”,是因为备战高考度日如年。

C.“我们把客人堵在门外,请月亮升起在窗前”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D.“看着虫进入了考场,我和妻都不由得攥紧了拳头”,是因为“我”和妻子很愤怒。

3.请根据文中“她们似乎在轻声交谈什么。那话题应该是无比遥远的,比如暑假的安排,很早就转学的远方城市的同学信息,这世界她们把握不住的若干部分……”这句话,想象两人交谈的内容,用文言文写一段对话,不少于200字。(15分)

4.文中提到了各种不同的菜色,“红烧牛肉、红烧排骨、啤酒鸭、清蒸鲫(桂)鱼、山药排骨汤、肉饼莲子汤”,请任选两道菜,列举其中至少两种化学成分,并写出其中的至少一种化学反应方程式。(15分)

城市 | 高考那几天,县城几乎完全瘫痪

2011年,一位名叫王杨的陕西籍青年电影导演,来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为“最不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甘肃省贫困县会宁,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中国门》。

影片在网络试播后,点击率单日破百万,创下中国网络纪录片的最高记录,此后多次入围国内外电影节,先后获得“法国银幕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观众选择奖”等多项荣誉。

于是,一个早已存在,却低调潜伏于考界的“高考状元县”,以独特的视觉传播形式冲击了世界。


以下为导演王杨的叙述:

全国著名的贫困县甘肃会宁自恢复高考以来,58万老百姓不惜粜粮举债,累计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11万本专科学生、5500多名硕士和1100多名博士。会宁有个叫阳赵社的“状元村”,全乡最穷,30多户人家,家家都出过“状元郎”;会宁中学有个“宏志班”,其中92%以上的考生被重点大学录取。

会宁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为最不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自然生态之恶劣可想而知。对于经济极度贫困的西部农民来说,要想走出贫困,就只有让孩子读书这一条路。所以为了供孩子上大学,很多人愿意倾家荡产。

在会宁中学旁边一座叫“陪读山”的小山。那里早年都是县城边缘老百姓自己的住房,自20世纪末西部高考风暴起势后,来县城读书、陪读的人越来越多,房主们顺势将老房子改成出租屋,自己去城镇买新房,“陪读山”上的新居民便是一拨又一拨的外来陪读者。

我在“陪读山”采访过一位名叫杨辉彬的孩子,他的父母荒废了农村的承包地,双双来到县城给孩子陪读,全家租住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房子里,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生活过得很窘迫。


那孩子早熟,很体恤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学习很努力,生活很节省。他告诉我,离开老家之前,妈妈对他说,“娃呀,家里过日子有多难你都看到了,只要考上大学就不用再回来受苦了,去外面过好生活。俺给你商量一下,如果你愿意吃苦读书,咱家就豁出去了,陪你去县城,妈给你做饭照顾你生活,你爸打工挣钱供你交学费。”孩子答应妈妈:一定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于是,一家人卷起铺盖、锁上大门出发了。

我们跟访了孩子的爸爸妈妈。爸爸在县城干的都是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妈妈天天考虑怎样在有限的财力条件下给孩子做一顿既可口又有营养的饭菜,还要干一些手工活儿贴补家用。在一家人相互关爱的温情之外,我更感受到这家人巨大的精神压力。我曾问孩子父亲,花这么大的代价,万一孩子考不上大学咋办?他沉默了半天后有些无奈地回答:“既然做了决定,我们不会放弃。我跟孩子说,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咱们全家人都豁出去拼了,赌一把!”

“陪读山”成百上千的陪读人家,大部分人的想法都差不多,过着一样的日子。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向我们推荐了一个采访对象,名叫姚絮娜,成绩非常优秀。在学校接触她时,似乎没有我们在城里遇到的优秀生那么自信和开朗,相反很自闭、自卑,不愿回答问题,而且说话还结巴。


姚絮娜住在学校里,一日三餐吃的都是锅盔(当地一种烙饼)就着一点咸菜。拍摄时我们想请她随我们去酒店吃点好些的东西,被学校老师制止。老师说:“孩子常年吃的都是没有油的锅盔,突然吃大鱼大肉,肠胃受不了会闹肚子,影响复习。”

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我们利用星期天去了她家。她的家乡土地沙化非常严重,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去过那里的人都说:“别讲吃饱饭,连讨口水喝都很难!

那天中午,姚絮娜的父亲给我们做了一顿客饭——每人一碗面条。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油盐煮面条已经是一种奢侈了。老姚说,靠种地无法改善家庭生活,孩子是他们家脱离困境的唯一希望,所以不管吃多少苦,也要把他们供出来,让他们考上大学。姚絮娜是老大,很关键,她要是考上了大学,身后三个弟弟妹妹就有希望。

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从翻过几道山坡,看到自己家乡开始,姚絮娜像是变了一个人,问她什么说什么,有时候还主动向我们介绍她的家乡、她的家庭,说话也不结巴了,甚至在镜头面前也能自信地说出这番话:“也许我没法和城里的同学比出身,我们不平等。但是我有信心、有决心与他们比未来!”


会宁人的确有重教的传统,但是如果把这些年会宁在高考中所取得成绩都归功于此,恐怕也偏颇。会宁是著名贫困县,与别的地区去比政绩、比经济、比GDP,肯定没有任何优势。顺应老百姓对子女考大学的迫切需求,借助本地区在教育方面的天时、地利、人和,以高考作为提高知名度的切入点,无疑是快出成果的极佳手段。

政府将每年近60%的财政支出投入中小学的各项投资,甚至不惜以政府举债、干部职工捐资、集资等手段为学校筹措建设资金。很多老百姓为了供儿女考大学、上大学,同样欠下一屁股债,甚至不惜去借一辈子也无法还清的高利贷。

从政府到老百姓,他们究竟对此怎么想、怎么看?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拍摄期间在会宁能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除了教育,会宁没有别的出路!”

在会宁,高考那是天大的事。高考那几天,县城几乎完全瘫痪,所有部门、所有单位,优先为高考服务,其他事情可以延后的就延后处理。有个考生出了交通事故影响到考试,随时都可能引发公愤,司机会受到路人的围攻。


会宁高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受到社会普遍尊重。举个简单例子吧,他们去市场买菜,假如被卖菜的家长认出来,死活都不会收钱。从经济角度讲,他们的工资在县城里面是最高的,比公务员还高,另外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还会给相关老师发奖金。待遇高,相应责任、压力也特别大,倒不完全是奖金问题,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全县人民都看着呢!”

(编选自《谁输在起跑线上》,作者:吴树, 蒋铮,出版社:东方出版社,2016.10 )

1.这是一张会宁县的地形图:


该图显示,会宁位于____省____部,属于____高原自然带,是我国东西部之间____区向____区过渡地带。(10分)

2.若6月7月高考这天,会宁地区的太阳高度角为52°,则对应的时间约为____时。(10分)

考生 | 考场上我睡了半个小时

《赶走你的忧郁》是一部张国立主演的家庭伦理剧,讲述一位面临中年危机的心理医生周文,如何将患者、事业、家庭和自我从崩溃边缘一步步挽救回来的故事。

剧中的角色纠结、苦恼、迷茫,而两位心理医生(其中一位是周文)则可以守住内心、保持镇定。其中印象深刻的是某男出轨后向未婚妻求婚,而该女(剧中另外一位心理医生)则非常镇定地问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你这么突然求婚,好像是一种意气之举,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告诉我吗?”

也许现在看来已经是很戏剧化的安排,但是当时在我看来却是非常了不起的举动,一个人可以按捺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毕竟是求婚这么大的事情,谁能不激动呢?)而觉察出对方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这是有多么大的能量才能做到呢。

正是被剧中两位心理医生的冷静和淡定吸引,我立志学习心理学专业,成为一个理智的人。后来了解到,国内心理学最好的大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因此当老师问及我们的理想时,我会告诉大家,我想考北师大的心理学专业。


踏着高考的倒计时,我们进入了高三。很多同学开始了走读生活,一般是妈妈来市里给他们做饭,高二时尚不普遍,而到高三时就很平常了。同学们也进入了全面的备战状态,这时候男生的成绩好像噌噌上去得很快,尤其在理科班。记得好的时候我能考到班级前五名,差的时候要到第十名左右。那时候,日子一天天过去,只觉得多学一点是一点,而对未来的思考反而更少了,好像想象不到自己会考多少分,能上什么大学,完全一点估计都没有。

就这样,虽然还有一堆崭新的试卷放在桌子上,还有一些改错本写了从来没有复习过,但高考的步伐悄然而至。

当它离你很远时,你想到的都是考场上的一切,是什么题目,是什么题型;当它离你很近时,剩下的就是在哪里考试、离学校是远还是近的问题了。

很不幸,我被分到了一个很远的学校考试,只能提前入住某小旅馆,准备考试。考试前一天,嗓子有点不太舒服,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有点咳嗽,第二天在没有和我说一声的情况下,爸爸坐了最早一班车来看我。等我考完上午的语文,看到在门外等我的父亲时,内心五味杂陈,一方面很感动,另一方面也担心他的出现会影响下午的考试(因为有一些感情因素在,所以不够稳定),所以一起吃过午饭告诉他我没事之后,就让父亲赶回去了。


第二天下午的考试科目是英语,由于中午没有休息好(因为有其他的租户在大声说话或者吵闹),在考场上昏昏欲睡时,我想了一下以自己平时做题的速度是会提前交卷的,所以就赶快让自己睡了一觉(大概不到半个小时,考试时间一共两个小时),然后精神抖擞继续做题。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一直坚持着,可能在不太清醒的状态下反而发挥会更差。

考试结束后,回到学校,参考答案发到了我们的手里。客观题分数好估,而主观题分数难估,所以我估了一个区间,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然后按照这个区间选填志愿。在填志愿时,家里也给了我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想让我学当时非常热门的生物工程专业,还给我选了一些其他专业,可是都不是我所喜爱的学校和专业,然后我又认真对着报考指南选学校。由于我估分的结果是在一本线附近(事实上,最后低于一本线几分,估分还是比较准确的),我就选择了不太热门的一些师范类院校作为我的备选项。当然,北师大肯定是没有希望了。

当时,我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在一本A类,我填了陕西师范大学。长安自古帝王都,什么阿房宫、兵马俑、未央宫,在年少的我心中,“长安情结”油然而生。

在一本B类,我填了天津师范大学,在二本A类,我填了山东师范大学。中学时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他笔下,济南仿佛是这世间最美好的所在,比如他写道: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加上济南有着(泉城)之称,所以在我年少时的心目中就是一种“四季如春”的印象。由于不太想去那些刚刚“晋升”为二本的学院,所以在二本B类空缺没有填写。

关于专业,我当时也是想了很久,虽然心理学一直是心头最爱,但是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好害怕学了之后和想象中不同,而对它的热爱有所减少,所以我只把心理学作为了第二意愿,那么第一意愿选什么呢?

另外一部电视剧对我产生了影响,可能很多人看《恰同学少年》时都为一代伟人们的意气风发所振奋,为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所折服,而我在看到结尾处,写各位主角的结局时,看到我最喜欢的陶斯咏成为一名教育家,所以我对教育学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由于理科生没有教育学专业可选,所以我选了最为接近的教育技术学,后来才发现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学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不过我最后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进入了心理学专业学习。

感谢命运的安排,我很幸运,也很喜欢。

(编选自《我的高考:女生的故事》,王金玲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6 )


1.根据文中所写:“很不幸,我被分到了一个很远的学校考试,只能提前入住某小旅馆,准备考试。”假设,从学校到旅馆共10公里,作者每走完当下路程的一半就休息5分钟,请问作者在距离旅馆还有一公里的时候,已休息了多少分钟?(15分)

2.作者考前有点咳嗽,考英语的时候昏昏欲睡,请分别分析人体内环境与两者的关系。(10分)

3.在考前或考场上,考生往往容易心跳加快,心情激动,是因为在内脏神经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0分):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4.最后,请回忆你的高考经历,以“高考,遗忘,记忆”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配图 | 电影《犬风少年的天空》《瀑布》;纪录片《高考》《中国门》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为什么还收书本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