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是广东改革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

南方日报从10月24日,相继推出11篇评论员文章,包括1篇学习总书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致辞讲话的南方时论、1篇在总书记视察结束第二天推出的近5000字南方宏论、9篇全面深入系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系列评论。

这组“1+1+9”评论,站位高,时效强,聚焦准,分析深,社会影响力广泛。全国百余家新闻网站和客户端转载推荐,广东新闻联播摘播,全省主要媒体和21家地方党报同步刊发,很好地发挥了凝聚人心、引领舆论的作用,为全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营造了浓厚氛围。

如何学深学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相信从这组评论中就能找到答案。今天,我们将这“1+1+9”系列评论集纳推荐,以飨读者!


金秋时节,南粤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历史的时针再次指向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

10月22日—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工作。在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总书记深入企业、高校、乡村、社区,饱含深情回忆改革故事,满怀期待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殷切寄望广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6年内第二次考察广东,恰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一年,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广东人民的深情厚爱,对广东发展的系统思考,对广东使命的殷殷重托。

人民领袖情牵广东,广东人民充满信心、充满底气、充满力量。

时间不会忘记,广东人民不会忘记——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广东工作、情系广东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广东发展的重要节点、关键时刻,总书记每每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以宏阔视野和战略思维,为广东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注入强大动力。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广东,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宣言书和动员令,赋予了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重要使命。

2014年3月6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强调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希望广东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谱写广东改革发展新篇章。

时光荏苒。2017年4月4日,在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项工作,并对广东发展提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

2018年3月7日,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了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新要求,为广东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再创新局指明了方向路径。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又迎来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从总书记披星戴月、不辞辛劳的足迹中,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总书记语重心长的殷殷嘱托中,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坚定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习习金风吹拂南粤大地,改革开放的故事激荡着广东人民。

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再到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最根本的还要靠改革开放”“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既高瞻远瞩又密切结合广东实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是推动广东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行动指南。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的光辉历程,充满了总书记对广东人民的关心厚爱,显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实践力量。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看发展,全省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面对国内外环境新变化,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直面转型升级的沟沟坎坎,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8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99万亿元,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超6万亿元,出口占全国比重超四分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支撑广东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集聚增多,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打下坚实基础。

看改革,蹄疾步稳不断取得新突破。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我们遵循中央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和政策落地,基本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承接国家改革试点任务113项,一些啃硬骨头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一些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改革不断释放红利;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司法体制、纪检体制等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地方机构改革全面部署,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等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改革不停顿,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列,继续发挥着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

看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科技基石。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紧紧抓住核心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迈出坚实步伐。全省研发经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专利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技术自给率达7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蔚然成风的创新实践,持续激发出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

看开放,着力培育开放合作新优势。对外开放是广东的突出优势,我们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打造更大更包容更国际化的开放平台上下功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年均增长8%;出台并及时修订完善“外资十条”,从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到更加注重改善营商环境,从促进出口到扩大进口推动贸易更加平衡发展;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放不止步,广东以更积极的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在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走在了全国前列。

看民生,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累计近117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1.52%以下;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规模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群众与日俱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时代写下了温暖注脚。

牢记嘱托践于行,不负使命著华章。

回望过去6年,广东各项事业之所以呈现新变化、新气象,之所以能有效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取得令人瞩目的新作为、新成就,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举旗定向,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就在于抓好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这是过去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必须用好的重要法宝。

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奋进的征程永远向前。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只有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我们才能把新时代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只有把总书记的关爱铭记于心,转化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才能行稳致远。

从6年前在深圳莲花山下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6年后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宣告“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广东必谈改革开放,必亮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鲜明态度。这是总书记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得出的思考,也是要把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的铿锵宣示。广东因改革开放而兴,在新征程上要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而且,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从在横琴考察时指出“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强调“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粤港澳合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是广东改革发展史上又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面对机遇,必须抓紧抓实办好,举全省之力推动实施,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标准,携手港澳参与全球顶级竞争,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同时,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继续推进改革,抓好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同向共进,促进开放。

从在格力电器考察时指出“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到在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创新发展,表达党中央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鼓劲加油。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就要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在政策、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从在清远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考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到在英德市连江口镇考察时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脱贫攻坚,关注广东区域发展。提高广东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必须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加快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从在工厂车间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到在贫困户家中强调“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党的宗旨,表达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坚定决心。打铁还须自身硬。以新的更大作为不断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广东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一定能在当好深化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新征程中再创新的辉煌。

站在历史新起点,时间再次开始。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开放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也承载着每个中国人的“小梦想”。真抓实干、敢想敢试,是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取得辉煌成就的鲜明品格。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做担当有为的拓荒牛,做只争朝夕的实干家,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让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

【南方宏论】牢记嘱托践于行 不负使命著华章

人民领袖把脉定向,科学思想指引未来。

10月22日至25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广东工作,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年广东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经验,要求广东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对广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等,总书记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重要节点、关键时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6年内第二次视察指导广东,适逢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东人民的亲切关怀,为广东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令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增做好新时代广东各项工作的奋斗动力和前进信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务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转化为新起点上再创新局的强大精神动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把广东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丝毫不亚于4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开风气之先的广东,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宣言书、动员令,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行动指南,是我们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动力源。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起点,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和思想方法,按照总书记指明的前进方向和路径,找准新时代广东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字字句句饱含着对广东人民的深情厚爱,体现了对广东发展全局的系统思考,对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热土寄予了殷殷重托。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领会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和亲切关怀,坚定“四个意识”,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奋斗动力和前进信心,强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一切工作、处理一切问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一条条认真梳理、一项项深入研究,结合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推进“1+1+9”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发展思路举措,确保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地落实;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广东寄予的殷切期望,切实扛起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扎实努力的工作,向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广东父老乡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领航掌舵,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广东工作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依靠所在。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迅速在全省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群雁高飞头雁领。要坚持领导带头学,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努力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对县处级以上干部要进行全员轮训,市县党委要组织好本地区党员干部的专题培训,推动学习贯彻向基层延伸。要抓好宣传宣讲,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特色和优势,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抓好专题研究,形成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和行动方案,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抓好贯彻落实,把握好精神实质,把握好时度效,把握好实际效果,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落实,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责任主体,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广东大地落地落实、结出丰硕成果。

新起点,新征程,排头兵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向深入,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团结一心、矢志奋斗、锐意进取,抓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用新的更大作为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辜负广东父老乡亲的期望。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 一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年广东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经验,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路径和方法,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0年前,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由此开启,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世界的面貌也为之一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40年的变化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鼓励和支持下,广东以敢为人先的历史担当和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推动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创造了很多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广东,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对广东工作的多次重要指示批示中,总书记要求我们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新时代的广东赋予了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每个方面都是系统工程,没有哪一项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能够完成的。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善于处理改革开放中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关系;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到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回顾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历程,广东之所以能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实现综合实力历史性跨越,最根本的动力是改革开放;展望未来,广东解决新时代前进路上的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改革开放仍然是必由之路。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要继续推进改革,抓好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同向共进。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注重“两个大局”,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改革者的步伐。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各项工作,增强改革定力,抓住时间窗口,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和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精神状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二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对广东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并且指明了行动方向和路径。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下大气力抓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经济总量连续29年位居

国前列,产业体系较全面,市场发育较成熟,转型升级较先行,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当下广东的发展也到了转型升级、体制再造、重新出发的质变阶段,亟需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科技创新的驱动力还不够强、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等难题。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最大程度发挥创新的动能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市场的需求就是创新的方向。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发挥好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培育一批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的标杆企业,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孵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打好创新驱动政策“组合拳”。

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所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改革开放40年,广东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接下来还要继续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任何时候,实体经济都是广东发展的根基;任何时候,广东发展都不能脱实向虚。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抓实抓好,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大做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在制造业,也难在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为此,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无效供给,培育创新动能,降低运营成本,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美好生活也难以实现。当下,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河流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农村垃圾围城等问题,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明显短板。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广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此次视察广东,总书记又明确提出“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同香港、澳门生态环保合作,加强同邻近省份开展污染联防联治协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上生态欠账。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要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再次深刻表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铿锵宣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针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施策,着力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家政服务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办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广东的殷切期望。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广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

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对广东提出了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工作要求。这是总书记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对做好新时代广东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平衡发展、协调发展,要求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4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面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如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强,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等。这些短板必须及时补上,否则必然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和成色。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聚焦存在的问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以更大投入、更精准措施,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不充分。”解决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要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运用好产业扶贫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广东基本省情和突出短板。广东既有位列全国经济最发达区域序列的珠三角,又有位列全国贫困县序列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区域差距较大。缩小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发展差距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转变固有思路,树立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区域发展理念,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要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推进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加快珠海、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要充分发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生态优势,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释:“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我们必须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尤其要结合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的重要指示要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粤剧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发扬好,更好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一要求与此次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一脉相承,都是着眼于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为此,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只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不辜负总书记的信任和重托,不辜负广东父老乡亲的期望。

精准施策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四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强大动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是我们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直面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清正之风吹遍神州。站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的广东,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省委巡视和县市巡察工作,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坚持不懈“打虎”“拍蝇”“猎狐”,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一重要指示要求与此次视察讲话精神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体现了总书记对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系统思考,体现了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必须将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牢记“五个必须”,坚决杜绝“七个有之”,决不允许在广东大地搞政治阴谋,危害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决不允许政商勾结、形成利益集团。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斗争“两个前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我们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继续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加强理论宣传阐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加强阵地、内容、导向、队伍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特别要守住互联网主阵地,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严防出现“两个舆论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绷紧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方位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和“防火墙”,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的“南大门”。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关键在人。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部队伍传承弘扬改革开放先辈“杀出一条血路”的大无畏精神气魄,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专门部署,今年6月,广东召开全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并印发了《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要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部署结合起来,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管党治党的长远大计和固本之策,推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就要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坚持正风不止步、法纪无例外、反腐没禁区。要继续推进作风建设,整治各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防范商品交换原则向党内渗透,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坚持纪挺在前、纪先于法、纪严于法,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一切工作、处理一切问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把全省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五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亲临现场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高度肯定大桥建设工作,希望港珠澳大桥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明确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凸显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们在“一国两制”下携手港澳建设好大湾区,开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局面,注入了澎湃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毗邻港澳是广东的独特优势,从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到这次视察广东听取汇报、指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抓住大机遇,做好大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寄予厚望。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把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要求和具体行动,作为广东服务“一国两制”实践的光荣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积极的作为,奋力推动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更好落地落实。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严格遵循中央顶层设计,坚持互利共赢、融合发展,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广东全面贯彻党中央部署,不断加强三地科技创新、经贸、人文等方面合作交流,推出“便利湾区18项举措”,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构想转化为行动。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的标志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开通,有力推动了三地互联互通,坚定了三地对大湾区美好前景的信念,为三地携手开展更宽领域的合作积累了有益经验。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篇大文章,要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着力在提升市场化水平、科技创新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交流交融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键在于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粤港澳三地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不同,政府和居民思维方式、办事程序、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要善于在坚守“一国”之本的前提下用好“两制”之利,寻求最大公约数,把制度差异转化为制度优势。无论是推动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还是深化生态环保等方面合作,共同参与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等,都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完善对接合作机制,汇聚三地优势、加强三地联动、激发三地潜能。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市场规则、商事制度等方面改革,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其试验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深化合作,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大湾区建设既是推动广东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大舞台,也是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施展才华与抱负的人生大舞台。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善于把握发展大势,把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继当年兴办经济特区之后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珠三角主阵地作用,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加强与大湾区发展对接,全面提升我省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强化机遇意识,在“抓紧”上下功夫,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谋划、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取得优势;要强化责任落实,在“抓实”上发力,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广东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

同饮一江水,共赴新征程。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生动证明,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什么水平,深化与港澳合作始终是广东扩大开放的“重头戏”。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部署上来,举全省之力,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篇世界级大文章一页一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往前书写,牵引带动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一国两制”新实践的勃勃生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紧抓实办好

——六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实体强则经济强,则国家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对于“脱实向虚”的议论给出了一锤定音的回答,对于正在爬坡过坎的实体经济注入了强劲的信心和动力。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广东经济的根基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今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就要求广东“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筑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土地、劳动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下降,制造业企业的经营遇到一些困难。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盈利能力,防止“脱实向虚”的倾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去年8月以来,广东出台并及时修订了“实体经济十条”,通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用地成本、社会保险成本、用电成本、运输成本、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举措冲抵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压力,切实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仅要进一步抓好“实体经济十条”的落地执行,真正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提振企业家信心;还要将“脱实向虚”“以钱炒钱”列为监控重点,在制度安排中有效减少“赚快钱”“一夜暴富”的诱惑和投机取巧的机会。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在制造业,也难在制造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之下,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都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可以说,实体经济强不强,关键在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抓住先进制造业这个关键,就要瞄准高端高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就要立足广东产业基础,瞄准产业发展方向,看齐国际一流,优先在新型显示、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机器人、绿色石化、生物医药等领域谋划布局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创新是第一动力,尤其是自主创新。事实早已深刻证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每一个企业都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市场的主体,都是经济的依托,都是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近段时间,“民营经济离场论”甚嚣尘上,虽然遭到了压倒性的批评,但也造成了一定干扰。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再次旗帜鲜明表示“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为民营企业家送上了“定心丸”,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民营企业对广东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贯彻党中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帮它们解决实际困难。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也要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努力实现新的发展,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在此重要时刻,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广东,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更加重视企业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确保广东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七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总书记以“五个振兴”高度概括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路径,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动广东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广东勇于面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一直强调要解决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深化对省情农情的认识和把握,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确保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推动广东乡村全面振兴,就要做大做强做好富民兴村产业,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做好“特”字文章,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组织开展好“万企帮万村”行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优势,顺势而为,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产业模式。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广东具有丰富乡村自然资源和岭南文化的优势,把培育岭南特色小镇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同部署、齐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因此,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再次走进贫困村,对村民们说:“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落下。瞄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起来,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保持战斗姿态,向贫困发起背水一战的“总攻”。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坚持既定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要用好产业扶贫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

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管农村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政治优势。办好农村的事情,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既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也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支部书记。另外,要充分用好“人才振兴”这个支撑点,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突出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大有所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下大力气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谱写新时代广东乡村振兴新篇章。

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八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时,以掷地有声、催人奋进的铿锵话语,重申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宣示了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姿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而不真抓实干,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能成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辜负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说到底必须落到一个“干”字上。无论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还是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开创新时代广东工作新局面,都离不开真抓实干。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把总书记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把实干精神融入广东改革发展各项事业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不懈奋斗。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实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也是我们党在97年光辉历程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对“实干精神”作了深入阐释。“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实干之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深刻阐明了实干精神的丰富内涵,为我们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注入了澎湃动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用“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定义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质,吹响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冲锋的号角。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指向的是崇高的使命和责任,要求我们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矢志不移永远奋斗。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指向的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求我们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指向的是脚踏实地的态度,要求我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久久为功。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指向的是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的风貌,要求我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只争朝夕、接续奋斗,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

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幸福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广东,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必须靠实干;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实体经济,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靠实干;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补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靠实干;要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靠实干。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虽然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逐梦前行。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实干。要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把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深入调研、精准发力,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蹄疾步稳,务求实效。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巧干。要抢抓机遇,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善于统筹兼顾,善于抓重点抓关键,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善作善成。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靠的是苦干。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头,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需要带头干。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深入组织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贯彻,带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抓;要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真正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改革发展成效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一切工作、处理一切问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政治智慧,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以更严更实的作风,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代接着一代干,引领广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行,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广东的父老乡亲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九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伶仃洋上,一桥跨三地;湾区融合,唇齿更相依。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强调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从改革开放之初香港实业家建言兴建连接香港和珠海的内伶仃洋大桥,到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及至通车,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承载着三地民众数十载梦想,凝聚了上万设计者、建设者心血。作为“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集三地之力、融三地之智,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创下了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等多项世界之最,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超出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20年的设计,高105米、重3000吨的巨型钢塔的整体吊装,33个分别重量达8万吨海底隧道沉管的精准安放……一项又一项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科技攻关,支撑港珠澳大桥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成为引领我国交通建设技术创新和进步的精品工程,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三地共同建设运维港珠澳大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回顾大桥从建设到通车的历程,不仅工程技术难度高,而且还面临粤港澳三地三种法律体系、三种技术管理标准,统筹协调难度大。从三地协商创新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到对不同技术规范、标准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再到边检查验模式的创新,港珠澳大桥集成了“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实现了三地优势互补,成为凝聚中国智慧的工程创举和机制创新,充分印证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自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推动大湾区内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重要议程。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展望大桥通车后的发展前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最新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明日大屿愿景”,澳门的首个五年发展规划也对“大桥时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打造三地“一小时生活圈”的构想近在眼前。从3个多小时到30多分钟,缩短的不仅是车程,不仅是空间和交流的距离,更为香港、澳门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开辟了光明前景。

广东肩负着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总任务、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总目标,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密切了粤港澳三地的沟通与联系,为广东强化珠三角区位优势,向内强化对中南、西南等地的辐射能力,向外扩大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机遇。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我们不但要在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上下功夫,更要持续改革、扩大开放,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作为营造大湾区优势的根本路径,携手港澳构建更高层次更加紧密新合作,打造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的国际一流湾区。

巨龙静卧碧波,既是中国能力的见证,也是联通香港、澳门和内地新时代开放发展的纽带。港珠澳大桥为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树立了典范,更成为连通粤港澳三地、服务大湾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脉,展现了“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的光明前景,引领我们齐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南方时论】开启粤港澳大湾区的美好未来

}

   ......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涂骅泰:   目前我国实行的开放战略是什么
   ......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说到“互利共赢”就已经解答了不全面开放最根本的原因:如果完全开放,1.是我们的企业目前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2.市场冲...

   ...... 世界是开放的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主旋律.所以中国要强大、发达起来就必须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信息 技术和资金,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向更好更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涂骅泰: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什么?
   ......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一)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价值的要求,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

   ...... 建国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走出去,引进来...

涂骅泰:   什么是 "一带一路",如何理解中国提出的这个开放战略 -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如何理解中国提出的这个开放战略:1、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2、“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涂骅泰:   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由我国什么决定的 -
   ...... 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由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方针政策决定的

}

    排头兵,本意是指动作要领最规范、作为示范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战士,喻指冲锋陷阵、打开局面、扫清障碍、率先提供前进路标的先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好排头兵问题,生动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做出什么成效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科学把握和理解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这就要求全国高等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充分发挥吉林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这就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重大疾病防治、医学科技发展和创新、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医疗卫生战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知识、人才积累,不断突破难题、攀登高峰,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同时,注重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这就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矢志不移推进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
  2018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机遇呼唤新担当新作为。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聚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突出问题导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生态兴则文明兴。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1990年,党中央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明确要求,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放在浦东,推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展现新气象。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外环境,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必须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的排头兵是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