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无人机应用范围可以做大型会议安防无人机应用范围啊?推荐下呗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亚洲特快》,今天咱们来聊聊无人机。

话说美国陆军最近宣布,采用美国宇航环境公司开发的“跳跃20”无人机作为取代美国陆军现役RQ-7“暗影”的下一代旅级侦察无人机。

美国陆军与宇航环境公司签署了价值8百万美元的合同,采购一套无人机系统,包括地面控制站和6架无人机,这套系统将首先在美国陆军的一个旅级战斗队进行试装备,之后视情况决定是否后续采购更多。

说到这个项目,它有意思的地方是,美国陆军表示,该机的主要意义是不依赖跑道。

我们可以看到,这架无人机采用垂直起降固定翼设计,也就是在固定翼无人机的基础上增加四个垂直方向布置的电动旋翼,用于进行垂直起降,在达到较高高度后启动水平方向的螺旋桨转入水平飞行,而此时垂直旋翼则锁定在气动阻力最小的方向上。

这种布局的无人机近年来比较流行,结合了四旋翼无人机和常规固定翼无人机的特点,在起降阶段使用电动驱动,而水平飞行时则采用内燃机动力。其续航力和飞行性能几乎不受四旋翼装置的影响,因此在近年来迅速成为了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热点。

其实和“跳跃20”和V-BAT一起参加美国陆军旅级无人机竞标的还有两种型号无人机,其实从外形到性能也和“跳跃20”大差不差。可见这种四轴+固定翼无人机的布局现在确实是流行。

其实说到美国陆军这个新型旅级垂直起降无人机项目呢,其实也已经有点年头了,此前该项目中较受陆军青睐的是马丁无人机公司的V-BAT无人机,但该型无人机在美国陆军上次竞标时未能达到可以实用的阶段。实际上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都对该型无人机进行了测试。

那么这个V-BAT无人机的外形是什么样子呢?就是这个样子。

唉,你要说未来无人机的话,是不是V-BAT长得更像呢?

该型无人机在2021年首次参加美国陆军展示,并且很快就因为其科幻的外形成为媒体小明星。

不过呢,大家如果在网上搜一下该机的照片,就会发现它几乎很少展示水平飞行的姿态,网上的几张图都是它以20度左右迎角飞行的照片。

或许这表明,该机的飞行试验看来并不顺利,可能没有完成姿态转换试验,因此没法拿去参加竞标。

当然了,目前我们也不清楚V-BAT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也只是一种猜想。

但V-BAT和“跳跃20”其实都不是很稀奇的东西,我国与之起降原理和飞行性能相似的无人机早都已经满山满谷。

类似V-BAT的垂直起飞,水平飞行的无人机,典型的有我国成飞无人机公司研制的VD-200,而西安爱生集团的爱生-218B的总体布局和载荷、起飞重量、留空时间等性能参数则和“跳跃20”基本相当。

而放眼世界,类似布局的无人机也非常多,为什么呢?

原因当然也很简单,就是垂直起降无人机用起来方便啊。

其实在这些垂直起降无人机开始密集出现前,零长弹射起飞、阻拦网回收已经成为不依赖跑道起降无人机的主流选项了。听起来好像很先进,但其实这类的弹射起飞通常就是用一个弹簧,或者橡皮筋动力的弹射器趴蹬一下就飞起来了,甚至干脆就是直接让人手投,就跟扔纸飞机似的,而回收呢,就展开一张大网子,让飞机直接往上面撞。

只是,对于非常轻的无人机来说,这确实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如果无人机重量稍微重一点,比如说达到一两百公斤,那么起飞降落就要复杂了。比如我军常用的爱生系列无人机,通常都使用火箭助飞发射,回收则是用一个大降落伞。

那么这种模式有什么大问题吗?好像也没有,但确实相比飞机直接能垂直起降的话呢,毕竟还是要复杂一些。

美国陆军之前在旅级没有配备侦察无人机,而RQ-7实际上是配属给陆航旅,和AH-64“阿帕奇”直升机配合作战的。

相比之下,我军的旅侦察分队和炮兵分队都有自己的“爱生”无人机,当然我军也有大量比“爱生”更轻更小的无人机承担侦察监视的任务。但相比之下,作为旅级指挥部最依赖的无人机,“爱生”还是舍我其谁的。

缺乏中型无人机,也是美国陆军之前一直被诟病的问题,说起来什么信息化、多维战一套一套的,落实起来怎么连个正经无人机都没有呢?

其实旅级战斗队当然不是不想要无人机,实际上美国陆军旅级单位里面有为数不少的小型无人机,有手抛的,也有弹射的,但就是没有一种类似“暗影”这样尺寸,能带上几十公斤的装备,留空十几个小时的型号。

原因呢,就是这样的无人机要么就像解放军陆军一样,用一辆专用的发射车来发射,然后降落伞回收,要么就和“暗影”一样,弹射起飞,跑道着陆。美军当初选型的时候选中了“暗影”,那自然后面也就得用它,这其实里面多少是个官僚主义的问题。

那么,你一个无人机,一旦要用到跑道……你旅级战斗队到处跑着,怎么能保证时刻在你的控制区内有一条可用的跑道呢?最后,可不就只能给陆航用了吗?目前“暗影”无人机属于美国陆军航空兵营级编制内的装备。不过嘛,反正美军现在打仗也不靠旅编制内的装备打,你的远程炮兵、陆航,甚至是坦克、步兵战车,可能都需要友邻部队“借”给你用,那也不差多借一个无人机了呗。反正也不是没有数据链,虽然麻烦点,但经过几手转接,旅里面还是能用上无人机的,这个倒是也不必怀疑,只是不方便,效率不高,容易错失战机而已嘛,小问题了。

只是这样干呢,就有个问题,无人机返航要回到陆航的机场着陆,那就意味着它不能再距离机场太远的地方作战。

也就意味着,美军的旅级战斗队如果在远离己方陆航野战机场的地方作战,那么要么得望眼欲穿等好久,“暗影”才能飞过来,要么,就干脆得不到无人机支援。

这就限制了强调机动作战的旅级战斗队的机动,所以不论如何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经过几年的研究以后,他们最后决定,还是专门为旅级战斗队开发一个无人机算了。正好赶上这几年,又是垂直起降无人机热潮吹拂的风口,于是他们就决定在选型要求里加上了一条,能够垂直起降。

然后反过来呢,陆航也回过头来“搭便车”,干脆也用同型无人机,不也很方便吗?未来美国陆航装备的无人机可能就会是“跳跃20”取代“暗影”,作为营级的无人机,而旅级则装备具备察打一体能力的“莫哈维”无人机。

所以呢,虽然“跳跃20”不论是系统还是无人机本身,都并没什么特别过人之处,但对于美国陆军来说,这却是填补他们装备空白的一大步。

说了半天呢大家也看明白了,美国陆军的无人机问题主要就是一个官僚主义问题了。相比之下,我军近年来在无人机问题上的策略就要灵活得多了。

随着军民融合和我军改革的深入,在无人机这样技术进步特别快,同时各家产品没有特别大差异的前提下,实际上我们可以注意到,我军已经采购和使用了型号和数量非常多的无人机产品,不仅包括“国家队”的先进装备,也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的产品。

比如不久前在金门上空出现的“双尾蝎”无人机,就属于民企产品,从我军公开报道中出现的无人机种类极为丰富的状况来看,我们可以推测,我军在无人机这个领域应该是已经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不再全军统一选型装备一两种无人机,而是允许各部队根据自身特点,在一个相对很大的“候选名录”里面挑选自己需要的无人机。

也正是因为这种灵活的采购策略,目前各种各样在其他国家尚属概念阶段的无人机,在我军这里都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

这就和美国陆军在无人机方面的官僚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也是我陆军野战部队在无人机装备方面能走到美国前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美国空军和中央情报局的无人机在伊拉克、阿富汗那么多年实战,也不是白打的,相比于美国空军在无人机方面的丰富经验,我国空军真正开始装备“攻击”系列无人机也还没几年。而更早时候我国空军的无人机当中,数量最多的大概就是当作无人反辐射巡航导弹使用的歼-6无人机了,但这种无人机和现代无人机基本没多少共同之处,它甚至连航路都只设置了少数几条,而且基本都是通过不同的路线飞向同一个目标的。

这个其实和解放军陆军的无人机有点像,就是这些无人机结构简单,功能相对单一,飞行控制“傻瓜化”,也不需要很复杂的维修保养,其实基本上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弹药,战时就是准备大量消耗的。

当然空军无人机这个咱们这儿也就是提这么一嘴,实践中出真知,随着我军先进大型无人机和作战无人机未来必然大量装备,相关经验自然也会迅速积累,我们也不必过于羡慕美国无人机在伊拉克、阿富汗损失率50%倒霉经验。

那么我们会不会装备类似美国“跳跃20”这样的无人机呢?当然会啊,而且我们啊……用的可比美国人早。前面提到的性能与之基本相当的爱生218无人机系统,据陕西科技报报道,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应急测绘项目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应急测绘任务。

而取代老款“爱生”系列的无人机呢,现在我军也在积极发展之中,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我军在无人作战方队里首次展示了车载发射的喷气动力无人机,该机主要任务就是为我火箭炮、导弹部队提供目标指示,凭借自身较高的飞行速度减少从发射阵地到目标上空的飞行时间,减少敌人的反应时间。

至于为陆军野战部队发展的起降更方便,具备有限打击能力的无人机,其实国内已经有很多型号,这些无人机不仅能够进行垂直起降而且有些还具备在行进间从车上发射和回收的能力,可以说是为陆军部队提供了一艘“陆上航母”,可以展望,到我军建军百年时,我们的无人机阵容还会更加庞大和先进,并且将成为侦察、打击、电子对抗领域不可缺少的主力装备。至于到时候美国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那咱们就等着看呗。

好了,本期节目咱们就说到这里,咱们下回再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机应用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