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密度、比重、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有什么区别、堆积密度分别是什么意思?

B.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是指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与4℃水的密度之比。以方便计算和在工程中的应用C.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采用标准法(即容量瓶法),测得的表观体积不包括其开。

岩石的真实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岩石矿质单位体积的质量。8、同一种材料,若其表观密度与密度差值越大,则其密实度越大9、材料的软化系数越大,则材料的耐水性越好。

表观密度大表观密度越大保温效果越好吗?/表观密度越大保温效果越好吗?泡沫聚合物保温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摘要:综述了以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和酚醛泡沫。

密度不变。2.表观密度是材料表观体积的质量。与材料颗粒内空隙有关。3.你问的应该是堆积密度,是单位堆积体积下的质量。则堆积得越密实,堆积密度会越大。如级配良好得。

用这堆材料的质量除以其外观的体积得到的密度与材料本身的密度是不相同的,这个密度就叫作表观密度。空隙体积的总和与外观体积的比值叫孔隙率(porosity)。空隙率是一个。

表观密度小、总表面积大、易于吸水等特点,所以其拌合物适用的流动范围比较窄,过大的流动性会使轻骨料上浮、离析;过小的流动性则会使捣实困难。流动性的大小主要取决。

B.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是指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与4℃水的密度之比。以方便计算和在工程中的应用C.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采用标准法(即容量瓶法),测得的表观体积不包括其开。

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是骨料级配的反映,堆积密度越大,则级配好,空隙率越小。骨料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是骨料级配的反映,堆积密度越大,则级配好,空隙率越小。悬。

粒径越大.表观密度越大还是越小。.粒径越大.表观密度越大还是越小。展开粒径大小和表观密度没关系,表观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体积和闭口孔的体积之和。粒径越大,开口孔。

密度密堆表观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岩石的真实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岩石矿质单位体积的质量。8、同一种材料,若其表观密度与密度差值越大,则其密实度越大9、材料的软化系数越大,则材料的耐水性越好。

同一种材料的密度与表观密度差值较小,这种材料的单项选择题同一种材料的密度与表观密度差值较小,这种材料的A.孔隙率较大B.保温隔热性较好C.吸音能力强D.强度高。

1立方米ac一13沥青混合料有几吨压实后的AC-13C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大概在(2.3~2.4)克每立方厘米,需要检测集料的表观密度,集料原材的表观密度越大,吨数会大一些。1。

轻混凝土强度与其干表观密度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干表观密度越高,强度越高。轻混凝土强度与其干表观密度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干表观密度越高,强度越高。悬赏:0答案豆提。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的质量与表观体积之比。表观体积是实体积加闭口孔隙体积加开口孔隙体积。一般直接测量体积,对于形状非规则的材料,可用蜡封法封闭孔隙,然后再用排液法测量体积。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长期在空气中存放的干燥状态),表观。详情>>简要信息-石的表观密度。-各项密度-全部

单位毛体积里粗集料的表干质量,这里表干质量是指粗集料表面干燥,而开口孔隙中吸饱水时的质量,单位毛体积指实体+闭口空隙+开口空隙。计算式:表干密度=M(实体+水)/V(实体+闭口空隙+开口空隙).经常采用网篮法对材料的多种密度进行测试。例如网篮法。详情>>

1)表观密度与吸水率是集料的综合指标,石质坚硬致密,吸水率小的集料比较耐磨,耐久性好,密度与许多性质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说密度越大越好,过分致密的石料破碎面可。

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征的性质1、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体积密度。2、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

通过采用集料表干质量计算得到的密度是。A、表观密度;B、毛体积密度;C、真密度;D、堆积密度。4、用雷氏夹法测水泥的安定性,若煮前两针尖间距离为A,煮后两针尖间。

测定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时,容量筒的选取方法为:对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的拌和物采用容积为5L的容量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mm±2mm,筒壁厚为3mm;集料最大粒径。

转载时请注明网站来源于 ------

}

【摘要】:堆积密度与材料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可分为松堆密度和紧堆密度。孔隙率或密实度直接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孔隙率越高,则表示材料密实程度越小。孔隙率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耐久性等诸多性能密切相关,同一种材料,随着孔隙率增大,其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通常会降低。更准确地来讲,影响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实际是孔隙结构。除了孔隙率,孔径大小和分布及连通状态,对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

1.1.1 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密度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密度,g/cm3

m——干燥状态下材料的质量,g;

V——绝对密实状态下材料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除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建筑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孔隙,如混凝土、砖、等。测定多孔材料密度时,必须先把材料磨成细粉。粉磨得越细,则测试密度值越接近于理论密度值。称量磨细粉体的质量m,用干燥的李氏瓶采用排水法(法)测定粉体体积V,根据公式1.1即可得到材料的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干燥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也称为视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0——表观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干燥状态的质量,g或kg;

V0——材料干燥状态下的体积(包含材料实体和闭口孔隙的体积,不含开口孔隙),cm3或m3

多孔材料的孔隙包括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测量多孔材料的表观密度时,可以直接采用排水法或水中称重法测出材料不含开口孔隙的体积,然后按照式1.2计算表观密度。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体积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自然状态下的质量,g或kg;

V0——材料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3或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实体、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体积。材料的表观密度和体积密度的区别主要是开口孔隙的差异,测定表观密度时不含开口孔隙的体积,测定体积密度时包含开口孔隙的体积。

当材料含有水分时,其质量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因而体积密度也发生变化。测定体积密度时应注明含水状态,未特别注明时,常指气干状态下的体积密度。对于烘干状态时的体积密度,常用干体积密度表示。外形规则的材料可直接测量体积和质量得到体积密度,外形不规则的材料则可采用密封(如用密封)排水法测定体积。

堆积密度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0——堆积密度,kg/m3

m——材料的质量,kg;

′0——材料的堆积体积。

堆积体积是材料(如砂石)在自然松散状态的体积,包括颗粒体积和颗粒之间空隙的体积。堆积密度与材料堆积的紧密程度有关,可分为松堆密度和紧堆密度。堆积密度通常是指材料的松堆密度,可以采用容量筒法测定堆积密度。

1.1.2 材料的孔隙率与密实度

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体积占其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 P——材料的孔隙率,%。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D——材料的密实度,%。

孔隙率或密实度直接反映材料的密实程度,孔隙率越高,则表示材料密实程度越小。孔隙率与材料的性能、抗渗性能和耐久性等诸多性能密切相关,同一种材料,随着孔隙率增大,其和抗渗性能通常会降低。更准确地来讲,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际是孔隙结构。材料的孔隙结构是指孔隙的几何形状、孔径大小和分布、孔隙连通状态。材料内部孔隙可分为连通与封闭两种,连通孔隙彼此贯通且与外界相通,封闭孔隙不仅彼此不连通且与外界隔绝。孔隙按照尺寸可分为极微细孔隙、细小孔隙和较粗大孔隙。除了孔隙率,孔径大小和分布及连通状态,对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

孔隙率和孔隙结构对材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例如常见的多孔材料——泡沫混凝土,干体积密度相同的泡沫混凝土,其孔隙率相近,但其内部孔隙结构可能差异很大。如果其内部孔隙主要是封闭孔,则其吸水率和导热系数通常较低,反之则吸水率和导热系数较高。对于普通混凝土,为了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可以掺加引气剂在混凝土内部引入适量分布均匀的微小封闭孔。

1.1.3 材料的空隙率和填充率

空隙率是指散粒或粉状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其自然堆积体积的百分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 P′——材料的空隙率,%。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状材料颗粒之间相互填充的致密程度。

填充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堆积体积中被颗粒填充的程度,与空隙率相对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材料的填充率,%。

}

《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术》课程大纲

中文名: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材料力学 ,土木工程材料A

后续有关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

水泥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设备,毕业设计(论文)

籍凤秋/教授、任书霞/副教授、张志伟/副教授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作业+实验成绩+期末考试

1.《建筑材料检测实训指导》,谭平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

2.《土木工程材料测试原理与技术》第一版,伍勇华、房志勇主编,中国建材工艺出版社,2010

3.《现行建筑材料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术》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的基本技能。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原理和检测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主要试验仪器设备的组成与构造,认识工作原理,操作要点以及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标准、规范及其使用的条件和方法,认识实验室管理的常识。结合对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的试验操作,进一步加深对试验原理的理解,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检测的步骤,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能够对试验数据进行正确地处理与结果评定,误差分析以及土木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1:具备土木工程材料检测的基本技能、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熟悉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认识实验室管理的常识。

课程目标2:土木工程材料各种密度、孔隙率、空隙率与吸水率等基本性质的试验检测方法与试验结果的计算与处理方法。

课程目标3:水泥与粉煤灰等掺合料性能试验的技术标准、基本规定、试验检测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处理与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4:混凝土用的骨料性能试验的基本规定、试验检测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与处理方法。

课程目标5、水泥混凝土试验的国家技术标准、基本规定、试验检测的方法与试验结果的计算与处理方法。

课程目标6、混凝土用的各种外加剂的技术标准、减水剂的试验检测方法与试验结果的计算、处理与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7 :砌筑砂浆性能试验的基本规定、试验检测的方法与试验结果的计算与处理方法。

课程目标8 :建筑钢材性能试验的基本规定、性能检测的方法与试验结果的计算与处理方法。

课程目标9:能够利用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进行试验检测,各项试验的操作步骤,熟练专业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认识仪器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注意事项。

   课程目标10:依据土木工程材料的特征,合理设计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检测方案:能够将检测技术和先进的材料制备和加工手段用于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优化材料的性能,开发新型多功能的土木工程材料。

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所能支撑的毕业要求如下: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能运用专业理论和科学手段,依据对象特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备的基本原理,能正确使用相关实验仪器与设备,实施实验方案。

能使用现代工具,正确采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能针对复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问题,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先进的制备和加工手段进行结构分析、性能优化和新产品开发。

(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1. 本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1.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基础

2.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检测

4.掺合料(粉煤灰、矿粉)性能检测

5.混凝土用骨料性能检测

7.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测

8..砌筑砂浆性能检测

4.粉煤灰和矿粉的性能试验

6.新拌混凝土的性能试验

8.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

9.混凝土的变形性试验

10.混凝土的非破损试验

11.砌筑砂浆的性能试验

(一) 理论教学基本内容(24学时)

1.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基础 2学时

要求学生认识土木工程材料检测的目的与步骤、检测人员的基本素质、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方法以及试验室管理的制度、程序等。

1)土木工程材料检测的基本技能

2)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方法

4)本课程的内容和任务、学习方法等内容。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检测的基本技能

难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方法

  1. 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检测2学时)

要求学生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与空隙率、吸水率与含水率等性能的检测方法。

2)材料表观密度检测;

4)材料的孔隙率与空隙率检测

5)材料的吸水率与含水率检测

重点:材料各种密度的检测方法。

难点:材料各种密度的检测结果计算与评定。

3.水泥性能检测(3学时)

要求学生熟悉水泥取样规定、检验项目以及相应的标准;水泥性能的检测步骤、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与结果评定,认识水泥性能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1. 水泥取样方法的规定4)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6)水泥胶砂流动度检测重点: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 与水泥胶砂流动度检测。4. 粉煤灰与矿粉检测(3学时)要求学生粉煤灰与矿粉的性能检测项目、执行标准、检测方法与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认识用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粉煤灰和矿粉的技术要求。1)粉煤灰的细度检测3)粉煤灰与矿粉的烧失量检测5)矿粉的流动度比检测重点:粉煤灰与矿粉的需水量比、活性指数以及流动度比的检测方法。5.混凝土用的粗、细骨料检测(3学时)要求学生粗、细骨料的检测项目、执行标准及取样方法;粗、细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与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性能检测的试样制备、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检测步骤与结果评定方法;认识粗、细骨料的吸水率、含水率、岩石抗压强度、各种有害杂质含量的检测方法。1)混凝土用骨料性能检测的一般规定3)粗骨料的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5)粗、细骨料的碱活性检测重点:粗、细骨料的含泥量与泥块含量检测 (1)基本要求2教学内容   2减水剂的匀质性检测
  2. 1)外加剂性能检测的基本规定
  3. 要求学生熟悉外加性能检测的项目、取样数量以及试验条件;减水剂的匀质性、减水率、含气量、泌水率、凝结时间差等主要性能检测方法与结果评定;认识各种减水剂的技术要求。
  4. 6.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测(3学时)
  5. 难点: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机制砂的亚甲蓝与石粉含量检测
  6. 4)机制砂的亚甲蓝与石粉含量、压碎指标检测
  7. 2)粗、细骨料的含泥量与泥块含量检测
  8. 难点:粉煤灰和矿粉的检测结果评定方法。
  9. 4)粉煤灰的活性指数检测
  10. 2)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检测
  11. 难点:水泥比表面积测定原理与测定方法。
  12. 5)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与烧失量检测
  13. 3)水泥细度检测(筛析法)
  • 减水剂的的凝结时间差检测重点:外加剂性能检测的基本规定7.混凝土性能检测(4学时)要求学生混凝土性能检测的常规项目、执行标准、取样方法;试件的制作与养护、拌合方法以及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熟悉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测试与调整方法;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耐久性与长期性能以及非破损检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结果评定;对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也应有一定的认识。1)混凝土性能检测的基本规定3)混凝土抗折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的5)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检测7)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与徐变性能检测(3)重点和难点难点:混凝土的静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回弹测定值修正与评定。(1)基本要求(2)教学内容2)砌筑砂浆的稠度检测4)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重点:砌筑砂浆的稠度、分层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9.建筑钢材2学时)要求学生熟悉钢材的必试项目、分批与取样规定,钢筋拉伸和冷弯性能检测仪器设备的操作、试样的制备、检测步骤与结果计算;认识钢筋的焊接方法及性能测试。1)钢筋性能检测的一般规定3)钢筋连接件性能检测重点:钢材的分批与取样规定、钢筋拉伸和冷弯性能检测方法
  1. 难点:钢筋拉伸的结果计算
  2. 难点:砂浆拌合物的取样和试样制备方法
  3. 3)砌筑砂浆的分层度检测
  4. 1)砌筑砂浆性能检测的一般规定
  5. 要求学生砌筑砂浆性能检测的规定项目与执行标准、砂浆拌合物的取样和试样制备方法、熟悉砂浆的稠度检测、分层度检测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检测与结果计算方法;认识现场砌筑砂浆强度检验的评定方法。
  6. 8. 砌筑砂浆性能检测2学时)
  7. 重点:混凝土性能检测的基本规定、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弹性模量、收缩与碳化性能检测
  8. 8)混凝土的回弹、超声波等非破损检测
  9. 6)混凝土的收缩与碳化性能检测
  10. 4)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检测
  11. 2)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的检测
  12. 难点:减水剂的匀质性、减水率、含气量、泌水率、凝结时间差等主要性能检测方法与结果评定
  • 实验教学内容(24学时)

要求学生水泥、粉煤灰或矿粉等粉状材料的密度测定方法及砂、石的松堆与紧堆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结果计算

1)用李氏比重瓶法测定水泥、矿粉或粉煤灰的密度;

2)砂、石的松堆与紧堆密度测定

要求学生用筛析法测定水泥的细度,用自动比表面积测试仪测试水泥的比表面积

1)采用负压筛测试水泥的筛余;

2)用自动比表面积测试仪测试水泥或矿粉的比表面积;

要求学生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的测量方法

1)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测定;

2)采用雷氏夹法测定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粉煤灰与矿粉的性能试验

要求学生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测定方法以及矿粉活性指数试件成型方法

1)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测定

2)矿粉的活性指数试件成型

要求学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

1)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2)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测定

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测试

要求学生减水剂的减水率、泌水率比测定方法,熟悉所用仪器操作方法。

1)减水剂的减水率测定

要求学生新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与含气量的测定方法,含气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1)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测定

2)混凝土的含气量测定

要求学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认识收缩性测定方法以及相应的结果评定。

1)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测定

2)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实验

1)熟悉电通量的试验方法

2)认识混凝土的碳化、抗冻性能以及硫酸盐干湿循环的测定方法

1)混凝土的电通量试验

2)混凝土的碳化、抗冻性能、收缩以及硫酸盐干湿循环

要求学生混凝土的回弹、超声波等非破损测定方法,回弹仪与超声波测试仪的操作方法与根据回弹值推定强度的方法。

1)回弹法测定混凝土的强度;

2)超声波测定混凝土的内部缺陷

要求学生砌筑砂浆的稠度、分层度与试件的成型方法

1)砌筑砂浆的稠度、分层度的测定

2)砂浆试件强度测定;

四、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本课程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 、“直观演示法”以及播放视频等,具体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不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授课以“讲授法”为主,并与课堂学生讨论等互动方式配合使用。在授课中针对实验步骤和试验方法会穿插播放相关的试验视频,帮助学生所学知识。此外在每一章讲授结束后,均布置3-4道习题,作业面覆盖所讲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巩固所讲内容及考试复习。对于作业中发现的问题会及时向学生讲解,并帮助改进同学的学习方法。

实验课主要采用“讲授法”与“直观演示法”结合,通过在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讲解以及实验步骤的示范性操作,让学生不仅可获得感性认识,也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实验课程的开设是对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跟土木工程材料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补充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等内容,并根据每届学生的特点,对不同内容根据需要调整课堂组织和讨论内容,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促进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

本课程利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多媒体”可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化,“板书”可用于辅助表达,二者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推荐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校园网资源(校园网数据库)、图书馆资源(期刊、专业文献)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既能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拓展专业视野,紧跟行业发展前沿。

课程考核由作业、课堂表现、实验和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内容须覆盖全部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各考核环节及所占比重见下表:

(注:无故旷勤1/3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各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如下:

每次作业必须在正式上课前交,迟交作业或作业不满足下列要求,均以零分计。每次作业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10分。

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

基本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

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

分析基本合理,结论基本有效

2.课堂表现的评分标准

课堂表现的评分标准如下。总评后折算成10分。

事(病)假不超过1次或迟到2次

旷课不超过1次或事(病假)不超过2次,或迟到3次

旷课不超过2次或事(病)假不超过3次或迟到4次

旷课3次或事(病)假超过4次或迟到5次

积极 论述问题正确、全面

一般,论述问题基本正确

论述问题不够全面,有错误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课上的操作表现及实验预习情况综合进行评定。每次实验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30分。

对实验目的和原理的熟悉程度

完成预习报告,回答问题正确

完成预习报告,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实验过程熟练,操作的规范,动手能力强

实验过程较熟练,能完成基本操作

需在指导下完成基本操作

主动做好分配任务,并能协助同组成员

完成分配任务,能与同组成员配合

数据整理规范,计算结果正确

数据整理规范,计算结果基本正确

数据整理和结果均有明显错误

能综合实验数据分析规律,结论正确

结论基本正确但缺乏实验数据综合分析

期末考试成绩是通过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给出,考核内容覆盖课程所讲的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基础、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检测、水泥细嫩检测、骨料的性能检测、粉煤灰与矿粉的性能检测、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混凝土与砂浆的性能检测以及钢材的检测等。按期末考试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60分。

为了确保考核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把握能力层次,进行试卷蓝图设计。

把握能力层次(对应试题)

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评估。本课程采用基于课程目标(即预期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包括:1)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2)收集学习活动中各种学习成果的评估资料;3)分析和评估实际的学习成果,做出正确的判断。4)写出反思和持续改进报告(包括评估过程、评估结果、教学反思和持续改进)。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土木工程材料性能检测的基础知识

土木工程材料检测的基本技能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方法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1、材料基本性质检测方法

材料密度的试验仪器、试验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材料表观密度的试验仪器、试验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材料堆积密度的试验仪器、试验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方法

孔隙率、空隙率、吸水率的检测与计算

2、水泥、掺合料、外加剂、骨料等原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

水泥性能的试验数据与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的试验数据与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外加剂试验数据与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粗、细骨料试验数据与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3、混凝土、砂浆的性能检测方法

新拌混凝土与硬化混凝土试验数据与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砂浆试验数据与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3、钢材性能性能检测方法

钢材试验数据与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水泥、粉煤灰、矿粉掺合料性能检测方法

水泥性能的检测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粉煤灰性能的检测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矿粉性能的检测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处理和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4 的评设计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3、骨料的性能检测方法

细骨料性能检测方法与试验结果的处理和评定

粗骨料性能检测方法与试验结果的处理和评定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新拌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混凝土变形性的试验方法

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方法

课程目标6 的评估设计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外加剂的检测依据以及GB 8076-2008技术要求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砌筑砂浆稠度与分层度检测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处理与评定

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方法与结果的处理与评定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钢筋性能检测方法与实验结果评定方法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各类实验装置结构原理与实际操作与数据分析

详细认识所有的实验教学项目中实验仪器的结构、操作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设备对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评定,得出相应的结论。

课程目标10的评估设计

细化的预期学习成果及实施准则

依据土木工程材料的特征,合理设计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检测方案:能够将检测技术和先进的材料制备和加工手段用于土木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优化材料的性能,开发新型多功能的土木工程材料。

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评价周期定为每2年评价一次,评价小组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负责人组成。评价小组依据毕业要求达成度目标值设置课程达成目标值,采用课程总评成绩分析法进行评价。依据课程评价的结果,寻找问题,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依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持续改进课程体系。

(1)建立持续改进制度

①成立本课程持续改进组。

②由课程持续改进组组长负责组织执行并监督持续改进过程。

(2)成立本课程持续改进组

(3)本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根据各个考核环节的达成评价结果,寻找和分析学生的能力短板,进行课程持续改进,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考核方法的改进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有什么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