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年级数学题解答三年级,怎样解?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题目中涉及的大部分是路程,速度和时间的问题。这些看着眼熟吧?对,这就是小学学过的路程问题。七年级的动点问题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描述方式,想做明白这类题,只需要用路程问题的思维方式解答问题即可。

为了便于孩子们对这类问题的理解,我们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数值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数轴上动点表示的数:点在数轴上运动时,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位置。即一个起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其实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所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完全可以看做路程问题的另一种叙述形式而已

下面咱们用一道例题感受一下:

已知A、B是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数为12,B点对应数位42,C是数轴上一点,且AC=2AB。

(2)D是数轴上A点左侧一点,动点P从D点出发向右运动,9秒钟到达A点,15秒到达B点,求P点运动的速度;

(3)在(2)的条件下,又有2 个动点Q和R分别从A、B和P点同时向右运动,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R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求经过几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设点C对应的数为x(这里不理解为方程,只是为了表示这个数方便),

通过计算可知x=72或-48,

即点C对应的数为72或-48;

(2)设P点运动速度为每秒y个单位,

由题意可得方程(15-9)y=30,

即P点每秒运动5个单位;

(3)由(2)知P点每秒运动5个单位,且Q为每秒1个单位,R为每秒2个单位,

设经过z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即经过135秒,P和Q的距离等于Q和R的距离的3倍.

由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列出的式子都是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到的,都是路程问题。

想做好动点问题,只要把相应问题转换成路程问题即可

}

  导读:马上就放完暑假,什么时候写暑假作业比较好呢?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暑假作业,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1)解:设水果市场运来犁x吨

  (2)解:设大米每千克x元

  (3)解:设梨树有x棵,那么桃树的棵树有3x棵

  AB长3厘米 CD是AB的一半

  阴影部分面积= 梯形ABGD 面积

  3、 门诊 × √ √ ×

  4、 密铺 长方形、正六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甲班和乙班加上丙班和丁班,四个班级人数减去乙班和丙班,就是甲班和丁班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题解答三年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