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日本国籍好拿吗籍自己的姓氏后加了一个井字是啥原因?

我听说明治时期前下等日本人是没有姓的,后来强制取姓,就随便取,住的地方有松树就取松下,有田就取田中.是不是哦
  • 由国家下令让全国人一齐取姓,这事听起来好像是有点儿不可思议,可是在日本就确实有过这样的事。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
    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有名,他们所谓的姓,与我们理解的姓并不一样。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
    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当时的姓约有30个,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姓。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
    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从来没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光,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姓氏就诞生了。
    由此可知,这时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缘关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则表示新的分支,但这时氏、姓、苗字只有贵族才有。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
    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
    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
    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我孙子”、“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全来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因为日本人的姓来得突然,来得特殊,它的内涵也与众不同。世界各国的姓多是表示血缘关系的,而日本的姓却很少有这个意义,姓一个姓的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爷爷。
    日本人姓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少的有一个字的,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如:北、池、岸,田中、铃木,宇都宫、西园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场合,要在姓与名中间留出一个字的空来,如,井上清,要写成“井上清”,三阶堂进,要写成“三阶堂进”,八木下弘,要写成“八木下弘”。
    据说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
    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
    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标志,长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11位的就叫余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选、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儿子。长女称大子,次女称中子,三女称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长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
    过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卫”、“左卫门”、“右卫门”,这是由军职变化的名,也有的是为了显示尚武精神。 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结尾,如,川岛芳子、大关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听起来优雅、柔和。现在青年女子中,约有90%的人用“子”命名。
    按习惯,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中野良子嫁给川崎善弘后,改名川崎良子;松崎君代,结婚后就改姓名为栗本君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子反对夫妻同姓,还成立了“反对夫妻同姓会”,主张婚后仍用自己的姓。 把数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岛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条、八马、九鬼、十石的,还有姓四十五、五十铃、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万岁的。
    在名中用数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见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时间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时父亲是56岁。 日本是注重礼节的国家,过去,孩子出世要举行命名仪式,而且规定,在孩子出生后的第14天内举行,通常以第七天为多,日本人叫这天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当天晚上家中要摆上宴席庆祝一番。
    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称呼父母的名,这在大多数国家是不允许的。 要说日本人姓名的怪,那可多着呢。日本人姓名的写法,通常是先姓后名,译成西文时,往往改为先名后姓,而且是按照日语原来的读法以罗马字拼写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汉字以来,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主张不用汉字取名,而改用“假名”。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读做以下几个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等。姓为ことぅ的日本人,用汉字来写会有以下几种写法: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
    日本姓复杂得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有调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为了避免弄错,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用假名注明日语的读音。
    日本人还习惯称姓不称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有好几个“佐藤”一起答应。有个笑话是说: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10个人,其中就有9个叫佐藤。
  •  由国家下令让全国人一齐取姓,这事听起来好像是有点儿不可思议,可是在日本就确实有过这样的事。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
    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有名,他们所谓的姓,与我们理解的姓并不一样。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
    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
    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
    当时的姓约有30个,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姓。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
    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从来没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光,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姓氏就诞生了。   由此可知,这时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缘关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则表示新的分支,但这时氏、姓、苗字只有贵族才有。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
    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
    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
    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我孙子”、“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全来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因为日本人的姓来得突然,来得特殊,它的内涵也与众不同。世界各国的姓多是表示血缘关系的,而日本的姓却很少有这个意义,姓一个姓的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爷爷。
      日本人姓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少的有一个字的,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如:北、池、岸,田中、铃木,宇都宫、西园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场合,要在姓与名中间留出一个字的空来,如,井上清,要写成“井上清”,三阶堂进,要写成“三阶堂进”,八木下弘,要写成“八木下弘”。
      据说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
    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
    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标志,长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11位的就叫余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选、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儿子。长女称大子,次女称中子,三女称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长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
    过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卫”、“左卫门”、“右卫门”,这是由军职变化的名,也有的是为了显示尚武精神。   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结尾,如,川岛芳子、大关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听起来优雅、柔和。现在青年女子中,约有90%的人用“子”命名。
    按习惯,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中野良子嫁给川崎善弘后,改名川崎良子;松崎君代,结婚后就改姓名为栗本君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子反对夫妻同姓,还成立了“反对夫妻同姓会”,主张婚后仍用自己的姓。   把数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岛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条、八马、九鬼、十石的,还有姓四十五、五十铃、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万岁的。
    在名中用数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见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时间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时父亲是56岁。   日本是注重礼节的国家,过去,孩子出世要举行命名仪式,而且规定,在孩子出生后的第14天内举行,通常以第七天为多,日本人叫这天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当天晚上家中要摆上宴席庆祝一番。
      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称呼父母的名,这在大多数国家是不允许的。   要说日本人姓名的怪,那可多着呢。日本人姓名的写法,通常是先姓后名,译成西文时,往往改为先名后姓,而且是按照日语原来的读法以罗马字拼写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汉字以来,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主张不用汉字取名,而改用“假名”。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读做以下几个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等。姓为ことぅ的日本人,用汉字来写会有以下几种写法: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
      日本姓复杂得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有调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为了避免弄错,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用假名注明日语的读音。
      日本人还习惯称姓不称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有好几个“佐藤”一起答应。有个笑话是说: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10个人,其中就有9个叫佐藤。
  • 日本人的姓一般来自两个来源
    贵族或武士阶级 自古就有姓 一直使用
    他们姓的来源多数是居住地或职务演变而来
    平民本来无姓 近代以后为了管理方便才要求必须有姓
    所以取得比较乱 也是日本姓比较多的原因
    事实上 欧洲国家也是类似 老百姓在古代大多是没姓的
}

@文嘉 写的非常详细了,我来补充一些。

先说一些容易忽略的日本姓氏的大原则

1. 我知道的所有日本人的姓,无论有多稀有,都是用汉字的,但是名,有很多是用平假名甚至片假名写的。

2.天皇以及皇族是没有姓的,这个逻辑@文嘉也提到的,因为天皇是真人级别的,其实就是神级,已经不是普通人类了。

3.古代,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大约是平安到江户时代,整个平民阶层也是没有姓氏的,逻辑和天皇一样,因为他们级别太低,也不算普通人类,所以也不能有姓氏

4.日本人里面有2个稀有群体,姓氏很特殊,一个是阿伊努人,就是娜可露露和莉姆露露那一伙的,因为是少数民族,所以他们的姓氏和普通日本人体系完全不一样,还有一个群体是部落民,这批兄弟都是干没人肯干的脏活累活的,比如埋死尸,剥皮,收垃圾,都是以前被贬的人,这2个群体历史上都受尽了歧视,所以乘着明治维新的时候大都改成普通日本人的姓氏了。

5.中国的大姓,除了少数汉字(比如林,田,石,江,高)之外,张王赵李刘陈周杨黄徐吴朱等等,在日本人姓氏中出现的概率极低,所以可以推测为,日本人的姓氏,来自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一点和韩国完全不同。(因为是原创的,我暂且叫它“禁字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去猜日本人的姓氏怎么念,也千万不要根据读音去猜姓氏的汉字怎么写,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因为汉字的多读音问题,以及特定读音(只有在姓氏中存在的特殊读音)问题,猜错的概率很大,而且在日本把人家的姓名念错是很失礼的,即使日语水平很高汉字功底很好的人也一样。

比如你遇到一个人姓 東,你想都不想就说あずま,结果人家告诉你他的姓念ひがし,

下一次你遇到一个叫十河的,由于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你直接用训读念とおうがわ,结果人家告诉你应该念そごう,后来你遇到一个叫渡部,心想这念わたべ总没跑,结果实际上是和渡边一个发音わたなべ,再后来你遇到一个自称あやべ的人,说你姓綾部总不会错吧,TMD结果人家写成 文部,还有TMD名字叫銀行的,一般人肯定是脑子都不动直接念ぎんこう,结果应该念 かねゆき,说多了都是泪啊。

以我个人的原创研究,日本姓氏非常繁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古代文化太弱势了。

日本的片假名,是唐代才创造的,汉字的传入更早一点,大约是在南北朝到隋代,再此之前,日本是全民文盲,没有文字,所有的记录全靠打绳节和刻陶器,悲惨的一逼。

但是同时代,当代中国存在的几乎所有汉族姓氏(至少9成)已经形成,而且因为当时汉字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了,即使全民识字率很低,但是传承知识和传统的文化精英阶层已经形成,所以姓氏的传承对中国人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绝大多数一个中国人,都能很轻易从史记,三国,资治通鉴等书中找出和自己同姓的人,并且和自己扯上某关系(比如我以前在日本工作,有个中国同事姓蔡,我拿史记的管蔡世家给日本同事看,我说这个蔡sang可是周文王的后代哟,日本同事们都震惊了),日本人民就没那么方便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平安时代之前和自己姓氏相同的祖先。

在加上当时日本的全民文盲,大家连字都不会写,怎么可能想到自己姓什么这种问题呢。

如果分析下日本的书写体系和历史,就会发现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是AD500,也就是说AD500之前,日本是属于无文字时代的,所有的人名地名事件全部靠画画和打绳结,日本的第一本历史书,古事记,成书于AD700年,这个时间推定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即使靠外部输入书写系统,也确实需要那么一两百年在社会上行程约定俗成的规范。然后古事记以及之后的历史书大量写到BC600年到AD500年之间的天皇和历史,那就让人很生疑,难不成你是看着以前留下的壁画或者说是数着绳节写的历史,然后书中说到第一代天皇叫做神武天皇,别说天皇连自己名字怎么写都不知道,全日本都没人会写字(中国的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夏代不好说,因为没文物,要说尧舜禹是神话这个有一定可能,商代的甲骨文是板上钉钉的,商代开始的所有君王,都有甲骨文文字作证的),所以我一直怀疑当时的日本著史的人是怎么知道天皇叫神武天皇的,至于其他的贵族姓名就更悬了,所以这段时间留下的姓氏,基本不可以作为可信的资料,只能认为是后世附会的。

所以同样是姓氏,传承性和严肃性,日本和中国差的远了,日本历史上,让日本人改个姓,分分钟的事情,反正自己的本姓本来就有很大的瞎编可能性,各种理由都能成为改姓的理由,比如搬家,分家,升官发财,心情不好,出家还俗,但是在中国,改姓的理由非常稀少,只有避祸,入赘,赐姓等等。

下面介绍一些我认识的日本人里非常怪异的姓氏

1.龍寶,十几年前认识这妹子的时候非常惊奇,怎么有如此戏剧化的姓,简直就是现在的乡村非主流啊,妹子说她也不知道她姓氏的来源,而且别的日本朋友同事都说这个姓氏他们从来没遇到过,后来我意识到可能这个姓氏是不是普通的来源,果然后来我查资料的时候偶尔看到以前日本古代关东有一座有点小名气的寺庙叫做龍寶寺,后来出于一些原因改名为发音相同的瑞法寺,当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一口咬定,但是这至少是个可能性。

2.東海林,按说这个姓氏不算是特别稀少的姓氏,因为日语输入法可以直接打出来,这个姓氏特殊的地方在于,按理说,日语的一个汉字应该至少是一个音,东海林应该至少包含3个音,但是实际上,东海林的发音是【しょうじ】,しょう是一个音,じ是一个音,2个汉字但是只有2个音,日语中是几乎不可能存在这种现象的。

【東海林】的发音和【庄司】是一致,庄司在日本是个很常见的姓氏,后来也是查资料才发现,东海林和庄司其实是一个意思,庄司是典型的职务姓,就是祖上是给贵族看庄园的管家,东海林,是因为以前东海地区有一帮姓林的担任了庄司的职务,所以才有了这个姓氏。

后来我又有了跟惊奇的发现,在日本的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大概是四国或者中国地区,也有一帮姓东海林的,但是他们姓氏的念法是很规范的音读,とうかいりん...据说这帮人的姓氏来源又是另一个故事了,至于具体是啥原因,我到现在还不清楚。

3.勘解由,日本官方统计,现存姓氏中,汉字数量最多的是【勘解由小路家】,duang,6个汉字12个字节,真担心日本政府户籍管理的数据库大丈夫?勘解由小路家这个姓氏太稀有,我是没碰到过,但是我有个朋友和这家同源,就叫勘解由,兄弟语感比较好,第一次遇到他我就凭感觉把他的姓氏念对了,勘解由的发音是かげゆ,但是勘解由小路家的发音就是完全八竿子打不着的かでのこうじけ,但是两者的来源都是,勘解由使,所以这也是一个职务姓,这个职务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国古代的督邮

张,这个就比较屌了,因为这位兄弟身份特殊,他叫做張富士夫,以前丰田汽车的社长,看板体系他是重要发明人,因为某次活动有关一面之缘。话说日本单姓的,林,森,原,辻,这种都一把一把的,连姓秦的我都碰到过2个,这些姓氏都是训读的,比如“秦”是はた,但是姓张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首先发音是音读ちょう,再加上我前面提到过禁字原则,要不是他的名字是富士夫绝对就把他当中国人了,但是张社长的祖先,有家谱明确记载几百年间都在佐贺藩从事教育工作,所以不太像近几百年从大陆进口的,張富士夫自己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表示过,可能祖先是很早很早就从中国或者韩国迁移到日本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国籍好拿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