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苯燃烧为何不可用水带电灭火不可用?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火险及储运要求
??? 凡是燃点较低,在遇明火、受热、撞击、磨擦或与某些物品(如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强烈、迅速燃烧,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物质称为易燃固体。这类物质主要是一些化工原料及其制品。
??? 按燃点的高低、易燃性的大小等,易燃固体可分为2级: ??? 其燃点和自燃点较低,轻易燃烧爆炸,燃烧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根据它们的化学组成,大致可分为: ??? 红磷及含磷的化合物,如红磷、三硫化(四)磷等。
??? 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萘、发泡剂H等,此类硝基化合物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 ??? 其他,如含氮量在12。5%以下的硝化棉。 ??? 此类物质的燃烧性比一级易燃固体差些,燃烧速度慢些,有的燃烧产物毒性也小些。
根据它们的化学组成,大致可分为: ??? 硝基化合物,如二硝基丙烷,含硝化纤维的制品等。 ??? 易燃金属粉末,如铝粉等,粉末飞扬时还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萘及其衍生物,如萘、甲基萘等。它们轻易升华,其表面蒸汽浓度较大,易着火。
??? 其他,如硫磺、生松香、聚合甲醛等,除易燃烧外大都有刺激性或毒性。 ??? (1)易燃固体的主要特性是轻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明火常会引起强烈、连续的燃烧。由于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其燃烧现象亦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物品在受热后迅速升华,表面的蒸汽遇明火、火花或高温立即燃烧,如硫磺、萘、樟脑等。有些物品在受热后迅速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这些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或高温即着火燃烧,如发泡剂H(发孔剂H)等。有些物品在受热后并没有蒸汽放出,而是直接与氧化合而燃烧,如各种金属粉末、赤磷等。
??? (2)易燃固体与氧化剂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炸。例如,赤磷与氯酸钾接触、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立即发生燃烧爆炸。 ??? (3)易燃固体除火种等热源能引起燃烧外,对磨擦、撞击、震动也很敏感。例如,赤磷、闪光粉等不但遇火种、高温极易猛烈燃烧,受磨擦、震动、撞击等也能引火燃烧,甚至爆炸。
??? (4)有些易燃固体与酸类(特别是氧化性酸)反应剧烈,会发生燃烧爆炸。例如,发泡剂H与酸或酸雾接触,迅速着火燃烧;萘遇浓硝酸(特别是发烟硝酸)反应猛烈会发生爆炸。 ??? (5)很多易燃固体有毒,或燃烧产物有毒或有腐蚀性。例如,二硝基苯、二硝基苯酚等硝基化合物,硫磺、三硫化(四)磷等。
??? 3、储存和运输 ??? (1)储存。详见《仓库防火》中有关内容。 ??? (2)运输。这类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阔别船员室、机舱、电源、火源、热源等部位,透风筒应有防火星的装置。 ??? 4、着火应急措施 ??? 易燃固体着火,尽大多数可以用水扑救,尤其是湿润的爆炸品和通过摩擦可能起火或促成起火的固体以及丙类易燃固体等均可用水扑救,对就近可取的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也可用来应急。
??? 对脂族偶氮化合物、芳香族硫代酰肼化合物、亚硝基类化合物和重氮盐类化合物等自身反应物质(如偶氮二异丁腈、苯磺酰肼等)着火时,不可用窒息法灭火,最好用大量的水冷却灭火,由于此类物质燃烧时,不需要外部空气中氧的参与,镁粉、铝粉、钛粉等金属元素的粉末类火灾,不可用水施救,也不可用二氧化碳等施救。
由于这类物质着火时可产生相当高的温度,高温可使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分子分解,从而引起爆炸或使燃烧更加猛烈。如金属镁燃烧时可产生2500℃的高温,将燃烧着的镁条放在二氧化碳气体中时,燃烧的高温就会把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气和碳,镁便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天生氧化镁和无定形的碳。
所以,金属元素类物质着火不可用水和二氧化碳扑救。由于三硫化四磷、五硫化二磷等硫的磷化物遇水或湿润空气,可分解产生易燃有毒的硫化氢气体,所以也不可用水施救。 ??? 凡是不需要外界明火的作用,而是由于物质本身的化学变化(通常是由于缓慢的氧化作用),或受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发热并积热不散达到其自燃点而引起自行燃烧的物品,称为自燃物品。
??? 根据自燃物品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分为2级: ??? 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或分解,从而产生热量使其自燃,如黄磷、三异丁基铝等。 ??? 大都是含油类(主要是植物油)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固然比较稳定,但在空气中能氧化发热,引起自燃,如油布、油纸、含油金属屑等。
??? (1)自燃物品多具有轻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燃点较低。在未发生自燃前,一般都经过缓慢的氧化过程,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从而加快物质的氧化速度,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当积热使温度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时便会自发地着火燃烧。
??? (2)自燃物品发生自燃,除物质本身的特性外,外界条件也起促进其自燃的作用。 ??? 温度能加速化学反应,使缓慢的氧化反应加快,促使自燃物品自燃。 ??? 湿度对自燃物品的自燃也有较大的影响。有些自燃物品受热后会加速、加剧其分解或氧化而引起自燃。
例如,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等在湿润空气中会发霉引起分解,积热不散,加速氧化,乃至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燃。 ??? 凡能促进氧化反应的一切因素均能促进自燃。如氧化剂、强酸、金属粉末等能与自燃物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对氧化反应有促进作用,都是促使自燃物品自燃的因素。
??? 3、储存和运输 ??? (1)储存。详见《仓库防火》中的有关内容。 ??? (2)运输。自燃物品在化学结构上无规律性,同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不同,又导致性质的不同,因而引起自燃原因和如何防止自燃也就有所不同。 ??? 二乙基锌、三乙基铝等有机金属化合物,不但在空气中能自燃,遇水还会强烈分解,产生易燃的氢气,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运输时必须用充有惰性气体或特定的容器包装。 ??? 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等本身极易燃烧,燃速又极快,且在室温中能缓慢地发生氧化、分解作用降低燃点,受热则加剧其分解反应,受潮则天生的硝酸和亚硝酸又进一步加速其分解氧化,同时放出热量,积热不散,很快就会引起自燃。
因此在运输中,除阔别火种、热源,放置阴凉处所外,还需防止受潮、发霉,以保证安全。 ??? 铁桶包装的一级自燃物品(黄磷除外)与铁器部位及每层之间应用木板等衬垫牢固,防止磨擦、移动。 ??? 4、着火应急措施 ??? 对于烷基镁、烷基铝、烷基铝氢化物、烷基铝卤化物以及硼、锌、锑、锂的烷基化物和铝导线焊接药包等有遇湿易燃危险的自燃物品着火时,不可用二氧化碳、水或含水的任何物质施救(如化学泡沫、空气泡沫、氟蛋白泡沫等);黄磷、651除氧催化剂等可用水施救,且最好浸于水中;湿润的棉花、油纸、油绸、油布、赛璐珞碎屑等有积热自燃危险的物品着火时一般都可以用水扑救。
??? 三、遇湿易燃物品 ??? 凡能与水或湿润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使易燃气体温度猛升到该气体的自燃点或碰到明火火花而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称为遇湿易燃物品。 ??? 按照遇湿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及其危害的大小,分为2级: ??? (1)一级遇湿易燃物品 ??? 与水或酸反应时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发热量大,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 (2)二级遇湿易燃物品 ??? 与水或酸反应时,相对来说,速度较慢,放出易燃气体后,也能引起燃烧爆炸,但极易自动燃烧爆炸。 ??? (1)与水或湿润空气中的水分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热量。即使当时不发生燃烧爆炸,但放出的易燃气体聚集在容器或室内与空气亦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导致危险。
??? (2)与酸反应更加剧烈,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 (3)对人的皮肤有腐蚀性,接触后能灼伤皮肤。 ??? (4)不少遇湿易燃物品还具有毒性,如硼氢类化合物有剧毒,搬运时应留意防止中毒。 ??? (5)有些遇湿易燃物品贮存在易燃的液体中(如金属钾、钠等均须浸没在煤油中),它们遇火种、热源也有很大的危险,应当引起留意。
??? 3、储存和运输 ??? (1)储存。详见《仓库防火》中有关内容。 ??? (2)运输。此类物品不得与其它化学危险品特别是酸类、氧化剂、含水物质、潮解性物质混运,亦不得与消防方法相抵触的物品同车、同船运输,倘若不得已用船运输时必须隔离。
??? 4、着火应急措施 ??? 此类物品着火时除尽对不可用水和含水的灭火剂施救外,二氧化碳、氮气、卤代烷等不含水的灭火剂也是不可使用的。由于遇湿易燃物品都是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化合物,它们不仅遇水易燃,而且在燃烧时可产生相当高的温度,在高温下这些物质大部分可与二氧化碳、卤代烷反应,故不能用其扑救遇湿易燃品的火灾。
如用四氯化碳与燃烧着的钠接触,会立即天生一团碳雾,使燃烧更加猛烈;氮气不燃、无毒、不含水,用来扑救遇湿易燃品火灾应该说是可以的,但是由于氮能与金属锂直接化合天生氮化锂,氮与金属钙在500℃时可天生氮化钙。所以,遇湿易燃品着火不可使用水、泡沫(各种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卤代烷和氮气等灭火剂施救。
从目前研究成果看,遇湿易燃物品着火的最好灭火剂是偏硼酸三甲酯(7150),用干砂、黄土、干粉、石粉等均可,对金属钾、钠火灾,用干燥的食盐、碱面、石墨、铁粉等效果也很好,但必须有选择地使用,由于金属锂着火时,如用含有二氧化硅的干砂扑救,其燃烧产物能与二氧化硅起反应;若用碳酸钠或食盐扑救,其燃烧的高温能使碳酸钠和氯化钠分解,放出比锂更危险的钠。
所以,金属锂着火,不可用砂、碳酸钠干粉和食盐扑救。另外,由于金属铯能与石墨反应天生铯碳化物,故亦不可用石墨扑救。
}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21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有苦杏仁味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相对密度(水1)1.20;相对密度(空气1)4.25

硝基苯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强烈。

用作溶剂,制造苯胺、染料等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溶血及肝损害。

急性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皮肤粘膜紫绀、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甚至心律紊乱、昏迷、抽搐、呼吸麻痹。有时中毒后出现溶血性贫血、黄疸、中毒性肝炎。

慢性中毒:可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慢性溶血时,可出现贫血、黄疸;还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21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489mg/kg(大鼠经口);2100mg/kg(大鼠经皮);狗静脉150mg/kg,最小致死剂量;人(女性)经口200mg/kg,最小中毒剂量(血液毒性);人经口5mg/kg,最小中毒剂量(不悦感)。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啤酒酵母菌10mmol/管。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5ppm(6小时),(90天,雄性),影响 *** 生成,影响睾丸、附睾和输精管。

污染来源:硝基苯是有机合成的原料,最重要的用途是生产苯胺染料,还是重要的有机溶剂。环境中的硝基苯主要来自化工厂、染料厂的废水废气,尤其是苯胺染料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硝基苯。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也会造成硝基苯的严重污染。

硝基苯在水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由于其密度大于水,进入水体的硝基苯会沉入水底,长时间保持不变。又由于其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造成的水体污染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硝基苯的沸点较高,自然条件下的蒸发速度较慢,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对机械震动很敏感的化合物,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倾翻在环境中的硝基苯,会散发出刺鼻的苦杏仁味。80℃以上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具爆炸性,倾倒在水中的硝基苯,以黄绿色油状物沉在水底。当浓度为5mg/L时,被污染水体呈黄色,有苦杏仁味。当浓度达100mg/L时,水几乎是黑色,并分离出黑色沉淀。当浓度超过33mg/L时可造成鱼类及水生生物死亡。吸入、摄入或皮肤吸收均可引起人员中毒。中毒的典型症状是气短、眩晕、恶心、昏厥、神志不清、皮肤发蓝,最后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硝酸反应强烈。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1319491 水质 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 GB1550195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还原偶氮比色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国家环保局编 水和废水

中国 (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1mg/m3(一次值) 中国(GB)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16(表2);20(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当硝基苯洒在地面时,立即用沙土、泥块阻断漏液的温延,配戴好面具、手套,将漏液或漏物收集在适当的容器内封存,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转移到安全地带。立即仔细收集被污染土壤,转移到安全地带。当硝基苯倾倒在水面时,应迅速切断被污染水体的流动,以免污染扩散。中毒人员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被沾染的外衣,用大量的水冲洗皮肤,漱口,大量饮水,催吐,即送医院。着火时用大量水和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接触硝基苯的人员严禁饮酒,以免加重加速毒性作用。沿地面加强通风,以驱赶硝基苯蒸气。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5)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5)
皮肤刺激 (类别 2)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H303吞咽可能有害。
H315造成皮肤刺激。
H318造成严重眼损伤。
H333吸入可能有害。
P264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80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P302 + P352如果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4 + P312如果吸入并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5 + P351 + P338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2脱掉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模块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物处理。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建议的贮存温度: -20 °C


模块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组分化学文摘登值容许浓度基准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模块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4 应避免的条件
10.5 不相容的物质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模块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吸入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引起皮肤灼伤。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12. 生态学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12.6 其它不良影响


13.1 废物处理方法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
欧洲陆运危规: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
欧洲陆运危规: 否国际海运危规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火灾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