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程序员?

我选择当程序员是因为没得选。在学校的时候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身为一个女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报这种专业?或许就因为我报错了专业,而成就了现在的我。女生学电气自动化很不吃香,我也曾经在学校里见过几次校园招聘,无一例外,性别要求都是男。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大一,恰好大一下半年我们系开设了嵌入式专业,果断的我就报名了,学习了C语言,前期学习计算机语言,当进行嵌入式学习时,我没有做嵌入式,而是转向了纯软件C++。毕业后也就一直做关于C++开发。有些事从一开始错过了,未必对自己不是一件好事,有可能是因为只有错过了才能遇到对的事和对的人。}
多种因素使然1.大学时暑假做兼职,在亚运村做保洁,般东西,工资低的可怜,最后刚好电工刚好人手不足,就临时派去拧螺丝,工资比保洁高多了,而且还轻松很多,当时就觉得有技术比干体力活强,暗暗下决心,一会要走技术路线2.个人性格原因和家庭出身,由于本人农村出来的,不善交际,不自信,是很难做销售的(本人电子商务本科,大多数同学多做销售了),只有技术这条路可选3.学校接触程序,平时自习有一点代码基础,毕业设计打了一些项目基础,招工作比其他方向更有底一点}
编程这么有趣的事,竟然还能赚钱?用代码改变世界?方便打游戏?就业机会多……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程序员呢?一起来看看程序员 @晓满同学 的故事吧。Q: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程序员?感觉是生活中无数个小决定和小想法促使自己走上了程序员这条路。初中开始就变得有点不太爱交流了,所以谈及未来的职业时,也不太愿意选择需要大量交流的,恰好程序员就符合这个条件,也促成了自己选择计科这个专业。哪能想到现在居然又变得乐于交流,每天和产品设计相爱相杀。由于自己能力有限,大学时只顾及了学习成绩,课余时间只有空尝试算法竞赛,所以放弃了很多丰富的经历的可能,等到临近毕业时,发现自己只有程序员这条路可选。Q: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 ?大学读的专业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当时是家人根据我的个人情况和成绩排名帮我选择的。其实那时还没意识到专业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觉得自己选什么专业都可以,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选那些记忆内容占比大的学科。家人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授,他认为互联网是个正确的选择,所以就在我的高考成绩出来后,优先推荐了软硬都有所涉及的计科这个专业,毕业后就业面更大一些。我们填报选择的是非常保守的策略,先确定专业,再从满足的学校中选择稳定能录取的,所以第一个就成功录取了。Q:对于即将入行的职场后辈们,有什么建议?分清轻重缓急,不要捡了芝麻漏了西瓜。专业课肯定是比选修课重要的,上课和考试时间冲突时肯定要选择专业课,选修课考试放弃最多没有学分,而专业课考试放弃就会有挂科记录。大学时多做项目,工作后多学习。因为大学里最不缺的就是学习,而工作后最不缺的就是项目。不要错过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我在大学中主动放弃两次锻炼机会,导致在实习后才对编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四才认为自己编程入了门。不要做假,面试时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简历很漂亮的人,在面试时与简历相距甚远,最终评分甚至比简历较为一般的人低很多。Q:你觉得程序员是一个怎样的职业?这个其实官方已经认证过了,程序员就是新生代农工,也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只是现在互联网在浪尖上,这个职业才被更多地关注。我认为程序员还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职业,总能通过各种方法将不可能的需求设计变成可能。程序员在工作中开发的产品,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效率。这种能够帮助到他人的快乐有时候就能不断让自己继续交付更多更好更有用的功能。提效非常适合我这样的懒癌患者,所以我也常常这样帮助自己,会开发不同的脚本和插件,提升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效率,这可能也是双赢吧。Q:你会如何看待「35 岁危机」这个话题?感觉自己还年轻,没怎么思考过这个话题,或许可以用《被讨厌的勇气》中的一个理念来回答:不念过去,不惧将来,活在当下。最近也在看《浪潮之巅》这本书,可以发现一家公司再强,也拗不过客观规律,很多曾经垄断级别的大公司,由盛转衰都是因为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那我们作为普通人,就更应该跟上知识技术的潮流,才能在快速迭代中不被大浪淘走,这一点其实和活在当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试想一下现在只会 10 年前的技术的普通开发还能轻松找到工作吗?想必我们内心也十分抵触这样的合作。我们要认识到现在已经无法“一招鲜,吃遍天”了,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Q:从事这个职业以来,分享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今年年初学习《CSAPP》时发生的,当时在做其中一章的实验,耗费了几天时间不断尝试,最终在前人的思路上将刷新了实验的全网最优结果,做出来后自己开心得像个小孩。那个实验需要在汇编代码长度和运行效率之间折中处理,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其实我们平时写代码也是如此,总要在运行效率、空间利用率、写代码效率和可读性之间折中,当然现在硬件性能飞速提升,我们在大部分场景下更关注的是后两点。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最优方案其实在我最初分析时早早就被排除了,但后来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由于理解错误才碰巧实现验证。这让我想到了算法训练和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能讲出思路和分析但并不实际写代码,但偶尔真需要实现代码时却发现实际与想象差异很大,甚至发现自己的思路错的离谱。所以我觉得在工作学习中无论思考的多么完善,都需要自己实际动手验证,反馈改进,这才是能让自己快速成长的一个关键。Q:为什么会想到做自媒体账号?我做自媒体账号就是想记录一下个人的成长,最初大学时在博客平台写算法题解,工作后开始在公众号上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今年开始更多地分享一些自我反思。当时起名时就想了很久,最后确定了一个成语变造词,虽然不容易被记正确,但算是满足自己的一个执念,具体含义也在第一篇推文中解释过了。当然我也开始相信“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个口号了,现在不仅仅是记录分享,也开始打磨自己的这个微小品牌,传播自己的能量,与大家共同进步。Q:运营自媒体账号后你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变化?其实谈不上运营,顶多算佛系运营。以前很少公开分享,仅在熟人好友之间传播,缺少反馈,所以基本和自己私下记录没多大区别,工作生活也没什么变化。今年公开分享的更多一点,所以能接收到很多有用的反馈,这会促使自己飞速成长,也更有动力去写一些对大家有用的内容,而不是仅仅记录笔记之类的。我也因此走出了内心的小世界,结识了很多同频的朋友,发现以前没体会到的生活方式居然这么吸引人。我自己的能量其实不是非常大,所以偶尔会陷入内耗颓废之中,正是自媒体账号的运营和这些朋友的鼓励,才让我一直能坚持提升自己,保持积极向上。Q:日常有什么兴趣爱好?工作日被迫自律,周末放纵休闲。工作日每天的日程基本都差不多,早上上班前会花 1.5 小时读书/摘抄/写想法,晚上下班后会有 1 小时锻炼或者英语学习,多余的时间就会写写文章、聊聊天。周末的自己就是一个十足的懒癌患者,常常沉迷手机一整天,或者在电脑上刷完一部电视剧。我也反思过周末也可以做点轻松但有意义的事情,可能反思次数不太够,效果不太明显。希望 2022 年能走出房屋,热爱生活。Q:平常会读哪些类型的书?有什么想要安利给扣友们的书?21 年更多读的是自我提升和传记类的非技术书,半年读了 12 本吧,算是提前完成了年初定下的目标。技术书籍就在年初读了一段时间就停滞了,当时一直在更新视频,就没时间看书了。技术书推荐《CSAPP》这本书,内容非常扎实,而且每个实验都很有趣,会不断促使自己看下去。非技术书推荐《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这是我今年读的第一本非技术书,对自己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让自己从以前奇怪的想法中脱离出来了,能用一个更良好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人事物。你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程序员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声明:本文归“力扣”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序员是什么样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