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溪流的方式有哪些?

海竿钓鱼方法有哪些  导语:海竿钓用得最多的是底钓,炸弹钩裹饵团沉人水底,由于饵团有一定的重量,加之是抛投,惯性增加了饵团人水时的力最,沉人水底时很容易被水底的烂草、烂树叶、淤泥所掩盖。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海竿的钓鱼技巧,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海竿钓鱼方法有哪些1  (1)支竿前微微提线:  往水中投饵团后,待饵团沉人水底时,把竿梢微微上提3--5厘米,再支竿于架上。这样做,就把已人泥中的钩饵团从淤泥中往上提动了一些,至少比不提竿要少人泥2-3厘米,因此减轻了淤泥掩盖的程度。  (2)重坠轻饵:  坠子的重量大于饵团的重量。饵团、坠子人水时,因坠子重,在飞行中一真处于最前方,人水时自然是先落底,然后饵团才慢慢人水。铅坠人水后就已经降低了饵团的人水速度,也相应减少了惯性,所以饵团人水后不会“咚”的一下子被淤泥掩盖。即使被淤泥掩盖,也减轻了掩盖的.程度。  (3)加小浮漂或泡沫塑料块:  在铅坠的下方加一个小浮漂或泡沫塑料块。饵团人水后,由于浮漂有浮力,饵团就不会被淤泥掩盖,而是平躺在水底。  不过,浮漂的浮力的大小与饵团的重量应相匹配。可以在家里先做试验,多大的饵团配多大的浮漂,要求浮力不能过大,否则钩子在水底会悬着,而饵料散落水底,会造成钩饵分离。所以,浮漂的浮力宁小勿大,略微起一点浮力作用即可。  浮漂(或泡沫塑料)是浅色、鲜亮的,在水中还会引起鱼的注意,起到诱鱼的作用。  (4)饵团宜小不宜大:  有的人习惯用大饵团,甚至包得像小苹果那么大,他们认为,饵团大,饵料自然多,诱鱼效果就好。其实大饵团不如小饵团,因为饵团太重,加上饵团运行中的惯性,饵团入水时会陷人淤泥中;而小些的饵团(如乒乓球、鸡蛋这么大),重量小,人水时因水的阻力使饵团人水速度减缓,惯性减少,沉入水底的状况是慢慢落下,因此不会陷于淤泥中。  海竿钓鱼方法有哪些2  一、砣上钩装配组合  所谓砣上钩,是指砣在下,钩在上的装配组合法。这种拴钩形式,又叫串钩、葡萄钩,一般适用于水底多杂物或水底草多、有青苔、淤泥较厚的水域。也适合在浅水域装活饵进行浮钓。  砣上钩组合,可以用单钓、双钩、多钩等多种组合形式,这要依钓法和所钓鱼的种类而定。所用的铅砣,可用环形实心砣,也可用通心活砣。如果在有杂草、淤泥层厚的水域,以钩鲫鱼、鲂鱼、鳊鱼等个体较小的鱼为主,可用多钩组合法。即用5到6只同型号的单钩,每个钩间隔10厘米左右,等距离均匀地缚结在主线上。支线(即拴钩的脑线)一般不超过10厘米,线径要比主线细。常见的钓法是挂小面球或蚯蚓为饵,在河塘垂钓个体较小的淡水鱼。  如果在养殖场等浅水(2米左右)水域装蚂蚱、油葫芦等活饵个体比较大的草鱼,可用双钩或三钩组合法,即用2到3只大钩,每钩间隔20厘米左右,等距离拴在主线上。拴钩的脑线因所钓鱼个体大要长,一般20厘米左右。  二、砣上下混合装配组合  这种混合装配的钩组,须用通心活砣。一般是砣上拴两到三只单钩。砣下加一个连接环,挂一只单钩。海钓的舟钓、矶钓和堤坝钓,多用这种拴钩形式。也适用于水底有障碍物的淡水垂钓。  三、铅砣与天平钩组装配组合  这种拴钩法,宜用带环的实心铅砣。在钓线的前端接一个转环,在转环上接一段一米长的`中线,中线前端再接一个圆环,尔后再接一个转环,同钓钩相连。铅砣是游动式,向下被圆环卡住,遇到了障碍物,铅砣可以自动地向上移动,它能防止铅砣被塞到岩石或海礁缝里,非常安全可靠。这种组合法,常用于海的的矶钓,也可用于水底多岩石的水库、溪流垂钓淡水底栖性鱼类。  四、组钩装配  组钩有双钩组、四钩组两种,常用于在铅砣下装钩底钓或浮钓淡水鱼。拴双钩可用40厘米一根等长的透明尼龙丝钓鱼线,把两只同一规格的鱼钩,分别拴在两头。将线在二分之一处拉成等长,再在其上端打一个“8”字扣拉紧即成。四钩的栓法相同。  五、炸弹钩装配  炸弹钩是海竿挂大团槽食装在铅砣下,底钓鲤、草、鲢、鳙、青鱼等个体较大的鱼用。一般拴6只到8只钩。拴钩的方法与双钩相同。但要注意,如拴8只钩,则需4根等长的线,先在一头拴好单钩,将另一头拴钩的线先剪齐,然后再拴另4只钩,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不论是双钩、4钩、或8钩,对折后脑线的长度以15厘米左右为宜。  脑线过长,鱼吞钩反应不灵敏,过短,个体较大的鱼咬钩,嘴碰铅砣有异物会迅速吐钩,而影响垂钓的效果。  拴组钩和炸弹钩,拴钩线用透明尼龙单丝好?还是用多股锦纶软线好?这要根据桂什么鱼饵钓哪一种鱼择定。  如果挂面食或蚯蚓钓底栖鱼,还是用透明尼龙单丝比较好。因为透明尼龙丝透明度高,在水里鱼不容易发现,拉力强度也高,在7、8、9三个月水温比较高的季节,挂大饵团垂钓,不会水凉线变硬而影响效果。如果用槽食钓底栖性鱼类,因槽食有松、散的特点,要求入水底后5分钟之内散开,将鱼钩在散开的饵堆里,则用多股锦纶线比较好。因锦轮线柔软,鱼来喝饵时,连汤带水,容易把埋在饵里的钓钩喝进嘴而上钩。  六、梅花形托饵钩  是由6只组钩和一只弹簧托饵器组成的炸弹钩拴结法。这种钩形有制作容易、换钩方便,钓鱼效率高等优点,适合的鯉、草、青、链、鳙等个体较大的鱼类。这种钓钩也可以自己制作。方法如下。  先取一根直径0.4毫米左右的钢丝(如没有,可用钢琴的粗弦改制),绕五、六圈,呈上头小、下面大圆锥形的托饵器。其高度为20毫米,尖的一头10毫米,粗的一头20毫米。再用6根长15厘米用清漆漆过的多股锦纶拴钩线,拴6只同型号的鱼钩。用一截直径10毫米、长20毫米的塑料套管,将5根拴钩线用小号缝衣针从塑料套管外壁穿入,顶端引出,剩下的一根拴好钩子的线,从塑料套管的中心贯穿,将托饵器缚结在这只钩子脑线的中部,带钩子的一头从托饵器中心圆孔引出,其他5只钩子的脑线与托饵器的底部平列即成。  垂钓时,如果用面食、半槽食等有黏性的粮食类鱼饵,可将饵团包住托佴器,将5只等长脑线的钩子背朝内、尖向外,将饵团捏成梅花状即成。中间一只贯通托饵器的长线钩子上,可挂蚯蚓、小虾、油葫芦等荤饵,荤素兼备,效果很好。  如果用托饵钩挂酸饵底钓花白鲢,可将酸饵团包住托饵器,将塑料套管向下推至托饵器顶端,6只钩子都不挂饵,形成狼牙状飞钩,鲢、鳙鱼喝食时,将外露的飞钩吸入口中,效果也很好。【海竿钓鱼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水库海竿抛竿钓鱼的技巧有哪些12-02海竿风天钓鱼的技巧都有哪些09-07海竿钓鱼技巧07-18池塘海竿垂钓有哪些技巧12-06海竿遛鱼与提竿的方法01-09关于海竿钓鱼技巧09-07水库海竿钓鱼技巧08-02海竿水库钓鱼技巧09-10海竿在河里钓鱼的技巧07-20}
《《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设计  第二课时:  阅读材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初读诗歌:  1、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  2、比赛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汇报朗读、学生评价,教师引读出节奏来。  三、感悟诗意: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诗歌大意,教师引导:(1)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①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②《春夜喜雨》是唐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词、曲分别有词牌、曲牌。(2)  解释难词。  3、讨论交流词、曲的大意。  4、感情朗读诗歌。  四、欣赏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的异同。  2、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小组交流:(1)  阅读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  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5、分组比赛,读出作者的情感。  6、背诵这两首诗。  五、课堂小结:  自己总结归纳一下词、曲的异同。2、《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透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它就是《天净沙秋思》。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思》)  二、体裁简介  1、这是一首元曲,我们一起看到课后注释⑨,它选自《全元散曲》。上一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过了元曲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属戏剧,是用于演出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散曲属诗歌,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只有一个曲子,套曲是由若干曲子联缀而成的一组曲子。  2、天净沙:曲牌名。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  3、秋思:标题。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预设:秋天里的想法。引导:也可能会写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  三、初读感知  1、生自由朗读:首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这首曲,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2、你们来说一说,这首曲写了一些什么?(写了景,有没有情?什么样的情?人,什么样的人?)  景  情  人  3、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研究探讨,然后分任务,一人读原诗句,一人绘画面,一人谈感受。  “我仿佛看到了??”  “我读出了??”  4、哪位同学可以用流畅的语言把画面连缀起来?  总结:听了同学们的描绘,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冷飕飕的秋风,在荒凉的古道上独自前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乌鸦栖息在树梢上;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经过溪流边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可是他还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漫漫的长夜,他不禁悲从中来,吟诵道“枯藤――――”  四、问题探究  1、这首曲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或: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景物前面的修饰词,如果我们试着把修饰语换掉会怎么样?  用词精炼  2、名词叠加的一幅幅画面,组合起来就是一轴画卷。咱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画画,今天这一首曲,如果让你画出来的话,你会选取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明确:灰黑色,灰褐色。给人压抑、忧伤、沉重感。  3、第二幅画怎么理解?和其他画面是不是不协调?  明确: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正是傍晚时分,人家屋顶炊烟袅袅,在做饭,在团圆。这是一幅非常温馨非常美丽的画面,这个画面是不是属于我的?此刻的我是一个人在那古道上,伴着我的就只有一匹瘦瘦嶙峋的老马。眼见别人家的美景,眼见别人家的温馨,更勾起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4、现在是同学们的质疑时间。或:老师有个疑问――“断肠人”是谁?断肠人是不是马致远,是不是实指某一个人?当时元曲有一股风气,写秋思写古风。有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是一切游子,是一种普遍的思乡之情。  总结:小令虽短,只有28个字,但内涵丰富,有景有情有人物。它为什么能引起历代文人的交口称赞?景是那些大家都熟悉的萧瑟秋景,这种情也是大家都有的,可以说一种普遍的愁思再加上精炼的用词。不得不让人为之赞叹。  五、作者简介,进一步把握情感的丰富性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马致远,看一看他的人生经历,来加深对这首曲的理解。  (出示投影)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这是马致远,再看看他所处的朝代: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人和色目人有种种特权,只有他们可以被任用为官员。而古代知识  分子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马致远前半生就为功名四处奔波,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可是却仕途坎坷,壮志未酬。  2、看了作者马致远的人生经历你会不会有新的感受?这首曲的愁情,除了思念故乡,你还能读出新的味道吗?  总结:(预设:怀才不遇,对自己半生飘泊的.无奈,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在古代封建社会,热衷功名、怀有抱负是每个读书人的志向。但有些人皓首穷经却怀才不遇。(元代时汉族人尤其是汉族读书人的地位非常低下)这不仅是马致远的遭遇,也是元代文人的遭遇,更是自古以来的封建统治时代所有文人的遭遇。所以,晚清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读了这首曲子后感慨万千,忍不住说到:“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并且赞美这首小令“纯属天籁,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认为是元曲的压轴之作。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更是称之为“秋思之祖”。  3、请同学们合上书本,饱含感情地把这首天籁之音齐背一遍。  师总结:从这首曲当中,我感受到作者作为游子深深的悲切;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诗歌的理解。孩子们我为你们骄傲。  六、课堂训练  1、欣赏《枫桥夜泊》,以及现代作家张晓风作品《不朽的失眠》。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丰富的想像,跨越千年时空,结合创作背景,再现了《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意境,构想了《枫桥夜泊》诗句的由来,解读了自己心目中的诗歌作品,创作了《不朽的失眠》一文。  2、请同学们借鉴作家张晓风的这种解读形式,自己也来当作家,根据这首曲的意境,尽情发挥想像,进行创编实践,创编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  示例:他,独自一人,骑着瘦马缓缓前行,一路颠簸,马累了,人倦了,却又只能无奈地漂泊,漂泊。恍惚间,他忆起了家乡破旧的瓦屋,纸糊的窗,几棵繁茂的大树掩住了青苔茸茸的古井,井边几架葡萄,一排竹篱。心中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线连接着故乡的一方黑土,一间茅舍,一株桃花,一口古井。  家在远方,人在天涯。  许久,他哀叹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于是,乡愁化为一页诗篇,一段情结,一次默叹,一场无奈。  于是,乡愁化为一缕轻烟,缓缓飘散,飘散在遥远的天边。  于是,乡愁化为一杯美酒,甜蜜中的苦涩,徘徊不已!3、《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三、教学设想  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 ,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愿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们,有信心吗?)我们的课就要开始了,请先听一段音乐,放松放松。(放第一框听音乐)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引: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如马致远)对!真聪明!说到马致远,就说到正题上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放第2框)  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  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放第3框)  2、理解这首小令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朗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有专家说,读书是与作家对话。总之,读书是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朗读来走进马致远,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  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师:下面我们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样的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感?  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请同学们散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  如果学生有困难,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  学生可能再现出的画面有:  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而行。  喔,同学们描绘的就是一幅悲凉的秋景图。  师:请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请大家齐声诵读,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朗读)  师:通过朗读,真正体验到了作者穷迫潦倒,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与悲剧美。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小令,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它的意象,从总体感受了小令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绘秋的思乡之情,进入它的艺术境界,我们的文学素养有一些提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阅读欣赏一首诗(曲)的一般方法,  1、从语言入手,再现画面;  2、从画面感受意境;  六、作业: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题4、《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型设计  品读课  预习要求  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  教学设想  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教学中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宜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诵读、配画、改写等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画、说、写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唐诗、宋词、元曲互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有谁能说说有关“曲”的常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并小结,之后投影关于“曲”的常识。  关于“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诗。  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  《天净沙、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  二、诵读,整体感知内容。  1、课题及作者:  课题由两部分组成,与词相似,“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即“秋的思念”。  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有“曲状元”之称。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  2、学生自由诵读。  提示:朗读应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  3、检查诵读情况。  通过抽读,小组读了解情况,并对误读的地方予以更正。  4、听范读。  5、给这首曲配一幅画。  激趣:有个词叫“诗情画意”,说的是具诗画的意境,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融会在一起,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笔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间笔画)。  (1) 学生动笔绘画,教师巡回观察。  (2) 完成后让学生互评优劣,并对优胜者予以表扬  (3) 出示教师的简笔画。(投影在大屏幕上)  6、熟读成诵。  三、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和奇特的表现手法。  1、思考:  (1)曲中哪些语句写景?写了多少种景物?(用“ ”画出),并用“( )”括出这些景物特征的修饰语。  (2)文中哪句抒情?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它与曲中的景物描写有  何关联?  2、品味语言,体会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作者写景,既不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语言凝练,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翱游其间。  让学生用“从 (词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 ”的句式说话,品味意境,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  或用“我认为 用得好(或写得好),好在 ”的句式说话,体会其奇特的表现手法。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从“枯藤老树昏鸦”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凋零和凄清。深秋时节,藤蔓枯萎了,树叶飘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树梢上乌鸦凄厉的叫声,更增添了悲凉凄楚之感……  从“古道西风瘦马”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途跋涉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枯黄连天的野外艰难行进,一阵冷飕飕的秋风袭来,使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倒抽了一口凉气……  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位游子在异域他乡的痛苦之情。此刻,太阳快要落山了,乌鸦也归巢了,他却不知家在何处,也不知、该向何处去,任马追着落日,漫无目的地行进……一股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令他肝肠寸断,痛苦不堪……  我认为“枯、老、古、瘦……”这些表现景物特征的修饰语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深秋时节这些景物的特征,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极具表现力。如一个“瘦”字写出了马的孱弱。疲惫无力,那骑在马上的人呢?  对于想象力丰富、语言有独创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3、教师在学生将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挖掘够了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  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写景、抒情散文。  要求:紧扣原作,展开想象,尽量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  4、当堂抽查学生的改写,并作评价。  四、课堂练习  1、比较阅读  将本文与刘禹锡的《秋词》作比较。(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不强求说法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可从以下三方面比较1体裁不同;2所抒之情不同;3表现手法不同  2、填空  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脑海里浮现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5、《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研究目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自然导入)  一、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根据页下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并通过想  象在头脑中勾画出画面。  3、评价活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等。  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1)过渡语:(由形象到意象)。(2)介绍有关背景,为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感情。  2、组织学生活动:  (1)小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2)小组讨论  (3)评价。明确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三、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1、过渡语、指导语  2、组织学习活动  (1)教师出示一幅画面。要求:根据你对这首曲的理解,找出这幅画中与原曲意境相违背的地方,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悠远的意境。  3、归纳.总结。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非常讲究意境的创设,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过精选典型的意象来达成目的,这首小令是这方面的典范。  四、迁移拓展  欣赏白朴的一首《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朗读  2、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  3、请选择一句或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4、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描写“愁”的诗句,理解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课后学习  完成作业  请选择两首小令中的一首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6、《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通过此课,我感受颇多,反思也很多:  1、团结出战动力,团结出凝聚力:  这节课虽然只是四十五分钟,看上去是我一个人和36名学生的展演,但,在我的背后有整个的教研组,有宋昀老师的悉心指导,有李英军老师的耐心指点,有崔玉萍老师的鼎力相助,有王峰军老师的中肯建议……所以尽管还没有达到学校领导,特别是董校长这样的语文专家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在讲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集体力量的伟大!  2、充分理解了“课文无非是例子”的含义  讲授诗歌要紧紧抓住朗读这把金钥匙,这节课上,我们就充分运用了这一点,于是,学生反复读,而每一遍读的要求又在循序渐进的提高,做到了读中学、读中赏、读中悟、读中背,读中拓,于是,各类诗歌体裁的学习方法,学生都会了。那么,这个例子的作用也就充分显现出来了。  3、诵读教学是我自身教学的薄弱环节。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一向自信的我在讲此课之前也有过很多犹豫,在同志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下来了,但是,不可否认由于自身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本课虽有拓展,但是明显感到容量较小、密度不大,相对于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智慧爆炸的今天这个时代来讲,我还显得过分保守,也明显暴露出我自身功底不够深厚,学习不够深入,知识不够扎实等诸多缺点,于是,我在头脑中有设计出一系列的读书方案,当然包括读屏,争取能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尽量对各类课型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不负众望。  谢谢!7、《天净沙 秋思》教学反思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在分析意象组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意象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的状态被学生还原了。如在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幅苍凉悲壮的秋行图。原来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断肠人,所以第一层形成的动静相迭的事态描绘的其实是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波流离、潦倒无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下的情感轨迹。学生亦能从这样画面的还原和情感的体验,将诗歌意象通过鉴赏升华为一个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审美升华。  诗歌鉴赏的教学,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从此来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养。在过去的诗歌教学中,由于应试专家和老师们精心炮制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学生并没有进行真正的鉴赏活动,而是追求技巧的运用和答案的要点的完整性,跳过了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我认为诗歌鉴赏的教学要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从术语、文化知识的抽象的植入转变到文化感悟的培养,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有关诗句的意象、意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8、《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我感到语文课堂一定要紧紧抓住教学重点,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最大容量地去训练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应力求达到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在此同时,听过好几节语文课,有些教师只在于过多进行内容分析,而忽视了作者的情感抒发,“文以情而发,”我始终还是坚信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我们撇弃了文章的情感,只是把单调的字、词、句拿到课堂上,想必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虽然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算太到位,可是我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9、《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在今后教学更需要注意的是,我讲的语言还是太多,不能够做到简炼,在教学有序的衔接时,不能够做到很好地过渡,过于太强势,课堂设计的教学问题还不能够具有开放性,在讲这首小令的情语时“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时,没有做到深入下去,给人一种没有沉下来的感觉,有的只是泛泛地讲,没有点到重要内容上。10、《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2)、(13)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近日上了《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特做反思如下:  一、课前反思  在课前,我仔细研究作为初一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放弃了上届学生教学过程中花大量时间讨论颈联内涵的做法,而定位于在朗读中体会乡愁。诚然,颈联作为备受称赞的名句,仔细研讨无可厚非,但作为初一新生,要他们理解过于深刻的句子,似无必要,而应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事实证明,教学目标的这一改变,使得学生反响较上届要好,学生都能从课堂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愁,而不是一知半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备课时,我了解到初一学生应有一种对新鲜事物的强烈的好奇,所以在讲《天净沙 秋思》时,特地将以前写的另一首《天净沙 中秋》投影到屏幕,学生都呈惊讶状,课堂气氛出现高潮,而这都在我的预料之内。  二、课中反思  在讲《天净沙 秋思》时,本来按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是分析到曲中出现的意象后,逐个分析体会乡愁。但学生在列举意象时漏了“瘦马”,于是,我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紧抓“瘦马”不放,由马瘦讲到人瘦,由物质讲到感情,最后归结为乡愁,这样只讲了一个意象就把“曲”的主题讲清了,学生听起来也容易理解。  三、课后反思  课后,在陆老师、沈老师、叶老师的指点下,我总结了五个方面:  1、容上,“意象”这个概念可以不提出,只讲“事物”即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也可不讲,否则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仗这个律诗的要求要讲清,这是讲课时遗漏的。  2、次序上,我先指明本问是表现了乡愁,然后让学生找出句子中表现出来的乡愁,这是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做法,应通过朗读分析,指导学生从句子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词语上,对重点词语,如“风正一帆悬”中的“一帆悬”解毒不够,没有没有在特定的景中渲染出特定的情。  4、提问上,集体回答较多,个别提问较少,没有很好地顾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学。  5、板书设计上,字不够端正,而且较乱。  总得来说,这堂课基本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反映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是需要我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厉的。11、《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七至九年级阶段,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来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我采用“学生自己用话描绘诗歌”的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又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时,心中自然升腾起无限的自豪感,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不仅知识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对诗歌的热爱的感情。在感受语言的基础上创造语言。古人朱熹说:“教书不见意趣,必不乐学。”《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设计这篇文章共32972字。相关文章《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1、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复体验,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养成;养成了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性;形成了什《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无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
七 年级 上 册 第 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和哺乳动物 学案命题人: 审核人:【感悟目标】(时间半分钟)1.概述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2.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3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问题导学】快乐学习,共同参与,大家一起来!探点一 鸟类仔细阅读课本85页第最后一段—88页,回答下列问题:(一)实验:观察家鸽1、观察家鸽的体形、翼和羽毛的特点:家鸽的体形呈 形,体表被覆 , 变成了翼, 是家鸽的飞行器官。2、摸摸家鸽的胸部肌肉,感受其特点。家鸽的胸肌非常 ,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观察家鸽的骨骼模型和课本插图,了解家鸽骨骼的特点:家鸽的骨有的很 ,有的 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内部大多是 的,这样的骨既 又 ,有利于 。(二)家鸽的生理活动1、家鸽的呼吸家鸽的体内有许多与肺相通的 ,家鸽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空气进入 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 暂时储存;呼气时, 中的气体又进入 ,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 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 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 。这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提高了气体交换的 。2、家鸽的消化家鸽的口中 牙齿,依靠坚硬的喙啄取食物。吃进的食物经咽、食管进入 暂时贮存和软化,然后进入 (又叫砂囊)内经过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最后在 内被彻底消化。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在 内形成粪便。 极短,粪便很快进入 而被排出体外,这样有助于减轻家鸽自身的 。(三)鸟类的特征鸟类有角质的 ;前肢变成 ;体表被覆 ,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 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 ,有的骨 ; 很短,能减轻体重。1、家鸽的翼羽和尾羽的排列有何特点?2、家鸽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3、除家鸽外,你还知道哪些鸟类?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体形呈 形,能减少飞行时的阻力。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 ,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3、胸肌 ,能煽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4、有的骨 ,有的骨 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内部大多是 的,直肠 ,粪便随时排出体外,有利于减轻体重。5、食量 ,消化能力 ,能供给充足的能量。6、 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1.(2009枣庄学业水平)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福娃“妮妮”的原型是一只小燕子,燕子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A.双重呼吸 B.肺与气囊同时呼吸 C.用气囊呼吸D.用肺呼吸2.家鸽的直肠很短,其意义是( )A.减轻体重 B.消化效率高 C.磨碎食物 D.吸收效率高探点二 哺乳类【问题导学】快乐学习,共同参与,大家一起来!阅读课本89页—90页,回答下列问题:1、家兔的体腔分 和 两部分,将这两部分隔开的是一层肌肉膜,这层肌肉膜就叫 。2、膈是 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它能够有节奏的前后 ,使得胸腔的容积 ,从而迫使肺 或 ,从而完成呼吸过程。3、家兔的体表被 ,用 呼吸,牙齿有 和 的分化,4、家兔的生殖特点是 , ,神经系统由 、 和它们发出的 组成,神经系统非常 。5、 动物是脊椎动物中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高等动物。6、身体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 的动物叫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 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7、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属于 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是 动物。1.家兔的体毛具有什么作用?思考:所有的哺乳动物都一定体表被毛吗?2.家兔与家鸽的生殖方式有何不同?思考:家兔的这种生殖发育特点,对家兔的繁殖有何意义?3、家兔的门齿,臼齿各有什么作用?这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思考:肉食性的动物除门齿和臼齿外,还有别的牙齿吗?这与它的食性有何关系?4、发达的神经系统对家兔在陆地上生活有什么意义?5、除了家兔外,你还知道哪些哺乳动物?6、蝙蝠是鸟吗?鲸鱼是鱼吗?为什么?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是( ) 1.(2009苏州)分类学上,将抹香鲸归类为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A.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腔 D.胎生哺乳2.(2009枣庄学业水平)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是( )A.心脏 B.肺 C.膈 D.肝脏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分别学习了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将它们进行正确的分类吗?【课堂小结】填写下列空白处,看看这些知识你是不是都掌握了?鸟类:体表被覆( ),前肢变成( ), 身体呈( ),可以减少飞行时的( ),( ),可以供给( );骨有的( ),有的( );直肠( ),能( )。哺乳类:体表( );牙齿( );体内有( );用( )呼吸;体温( );大脑( );( )。第一关 我夯基、我达标1.(2009福州)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无 ( )A.脊柱 B.体毛 C.鳃 D.肌肉2.(2009长沙)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鲫鱼 B.青蛙 C.乌龟 D.家兔3.(2009锦州)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鸟的下列结构中与这句话含义不符的是( )A.前肢变成翼 B.足有四趾 C.体内有气囊 D.胸肌发达 第二关 我综合、我提高4.下列哪项不是哺乳动物 的主要特征?( )A.胎生、哺乳 B.体温恒定 C.体表被毛 D.用鳃呼吸5.(2009泉洲)无脊椎动物相比,脊椎动物( )A.都是陆生动物 B.都是哺乳动物 C.体内都有脊柱 D.都是恒温动物6.(2009东营)某生物小组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下列几种动物。其中有的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却很难区分它们,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1)A(蚯蚓)用______呼吸,B用______呼吸,E用______呼吸。(2)A与B、C、D、E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____________。(3)从B的生殖发育特点分析,它不能脱离水环境限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____________,体表被覆羽毛等。(5)E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_,它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达标测试1.(2009山东)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 “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 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 “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A.生活环境的不同 B.体内有无脊柱C.运动方式的不同 D.呼吸方式的不同2.(2009泉洲)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分别代表鱼、大熊猫、火炬、藏羚羊、燕子,其中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均属于( )A.陆生动物 B.哺乳动物 C.脊椎动物 D.恒温动物3.(2009济宁)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变温动物4.(2009绵阳)(1)鸟类的体表被覆 ,前肢变成翼,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这些特点与它的 生活相适应。(2)家兔的心脏具有四个腔,用 呼吸,输送氧气能力强;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 动物。5.(2009德城区)某同学将六种生物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方框内所示,你认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类群1:蜗牛、虾、蝗虫 类群2:眼镜蛇、青蛙、麻雀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C.呼吸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6.胎生相对于其他的生殖方式主要能( )A.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B.降低出生个体的数量C.提高后代的个体数量 D.增强后代的体质7.家兔听到陌生人的声音会马上跑进窝里躲起来,是因为( )A.膈 B.发达的大脑 C.分化的牙齿 D.用肺呼吸8.连线蝗虫 鳃家兔 肺家鸽 气管鲤鱼 湿润的体壁蚯蚓 肺,气囊辅助9.家燕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候鸟,每年春天从遥远的南方飞业,在房梁或屋檐下筑巢、繁育后代;秋天双迁飞南方,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请就家燕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家燕的飞行速度很快,每秒高达数十米。从外形看,它适于飞翔的特点是 。 ⑵家燕的长距离的迁飞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充足的氧气供应主要是靠 来保证。⑶家燕有惊人的捕虫能力,是人类的朋友,请你提出2—3种保护它的措施或建议:10.(2009锦州)下面这幅漫画题目是《越卖胆越大》。根据漫画回答问题:(1)你很熟悉他们所捕捉的动物吧。请你写出图中A或D动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2)这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3)请你简要说明图中人类的行为对生物圈会造成哪些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以看出小溪流生活的环境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