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土木工程 研究生:建筑学081300和085100的区别与土木工程(代码085213)能报什么岗?

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0-2021年度建设报告(学术型)1.1学位点历史情况云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25年,1953年云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分别调整至四川大学水利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北京铁道学院。2007年云南大学恢复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云南大学2007年获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081405)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0814)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学位)、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学位),开设土木工程本科专业;2019年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调整为土木水利(0859)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设中英合作办学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参加了全国 2016年第四轮和2021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2018年国家学位委员会学位点合格评估。1.2学科方向布局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当前设岩土工程(081401)、结构工程(08140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3个学科方向,计划增设市政工程(081403)方向。其中,岩土工程方向含地基与基础、边坡与基坑、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工程方向含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诊断、桥梁与隧道、结构材料;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含工程抗震、工程防灾与减灾、城市防灾与生命线;市政工程方向含市政工程管理、市政工程规划、市政工程技术。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立于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本年度,本学位点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专业开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1.3 学位点亮点与特色本学位点定位“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和东南亚,区域高水平、特色鲜明”,针对云南高原山地、地质及地震灾害频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且急需强化的实际,体现“高原山地土木工程理论与技术”亮点,目前已形成了“高原山地岩土工程减灾理论与技术”、“高原山地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及优化”、“高原山地工程防灾减灾理论与技术”等“高原山地土木工程减灾理论与技术”的学科特色。1.4师资建设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24人(教授和正高级工程师4人、副教授10人、中级职称10人),其中:导师19人(含博导1人、硕导18人);专任教师中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等省级人才4人。2020-2021年度,学位点新引进副教授1人,新进博士学位师资1人,2人晋升为副教授,新遴选硕导2人。1.5平台建设本年度,学位点建有云南省高校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实验教学中心;参与培育建设云南省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牵头培育建设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1.6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本年度,学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完善了《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考核办法》;修订了《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学位授予标准》,并根据修订的学位授予标准完善了《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等重要制度。本年度,学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并予以持续完善,先后出台了《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细则》、《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及培训制度》、《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办法》、《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预评审办法》等制度,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1.7主要建设成效与经费投入2020-2021年度,学位点获得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实验室专项建设等经费投入共计400万元。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6人,学位点教师新增主持国家自科基金1项,在研国家自科基金3项,新增纵、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高质量论文30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工程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获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项、省级工法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主、参编国标、行标和地标3项。学位点教师科研成果被相关单位推广应用取得经济效益0.5亿元。2.1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控制情况本学位点按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开设必修公共学位课7门,开设必修学科基础课3门、学科方向课4门,开设公共选修课及跨学科课程(选修课)6门,另外要求学生按规定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考核和认定。本年度,任课教师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教学督导对研究生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研究生成绩总体良好,所有研究生均按要求修得学分;本年度研究生教学过程未发生教学事故。2.2导师教学类成果、研究生科研及竞赛成果情况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导师发表2篇教学类学术论文,获得1项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研究生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研究生项目)2项目,主持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3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篇,取得1项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竞赛铜奖和1项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大赛金奖。2.3学位点招生、毕业、授位、就业情况2020年招生9人,2021年招生6人;2020年毕业8人、授学位8人,2021年毕业8人、授学位8人;除2021年毕业生中1人升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2020年和2021年毕业研究生15人全部就业,就业率100%。2020年,1名研究生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毕业生,1名研究生被评为云南大学优秀毕业生。2.4研究生国内外交流本年度,学位点研究生12人次参加了国内学术交流,其中1人在国内学术会议中做了学术报告;受疫情影响,研究生未开展国际学术交流。2.5奖助学金情况2020年和2021年,本学位点研究生41人次获得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云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云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云南大学研究生优秀班干部奖学金、云南大学研究生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合计19.4万元。2.6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导学位点建设、导师选聘、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制定、处置学术不端行为。学位点健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和保证机制,落实执行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拟定、教材编选、师资配置、培养计划、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评审、重复率检测、论文送审、预答辩、答辩、学位授予审查等环节;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质量工作,发挥教学督导、校院领导随堂听课和教师同行评价作用,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教学督导和研究生评教为辅的教学评价机制,探索以督为主向以导为主、督导结合的转化,确保督有目标、导有特色,强化常态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及学生申述机制,以“馈”促“改”,及时“闭环”,对研究生教学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学术论文写作、工程伦理等课程和学术规范性讲座,将学术道德、学术伦理和规范纳入培养环节,强化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学术伦理要求和学术规范指导;坚持质量检查关口前移,通过课程考试、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评审等环节,实行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建立导师、专家把关学位论文水平和学术规范性制度;规范导师职责和工作,建立导师培训、师德师风评议等机制以保障研究生培养。2.7人才培养管理服务、教学、科研支撑情况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学院配备1名副院长专门主管研究生工作,配备1名党委副书记和1名班主任管理研究生学生工作,配备1名研究生秘书管理招生、培养、学位、档案等。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学院制定了研究生教学实践、奖学金(含学业奖学金)评选、助学金、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申述办法以及研究生对培养过程满意度测评等制度并形成系列研究生管理办法,充分保障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权益;学院及时调研研究生家庭、学习及生活情况,对生活困难的研究生及时发放助学金;此外,建立了研究生定期谈话制度以及受惩罚时的教育制度。在校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在校研究生近两年对学位点的满意度调查表明,满意度分别为 92%和 94%。3.1年度师德师风建设总体情况本年度,本学位点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学位点的“生命线”。学位点健全思想铸魂的引领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坚持价值导向,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文化及学科知识,涵养师德师风;弘扬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实施“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计划,传承优良师风;组织教师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朱有勇等先进事迹,引导教师立德树人铸师魂,不忘初心正师风,扎根祖国边疆高教事业、爱岗敬业,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构建广泛参与、科学严格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及惩戒机制,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本年度,本学位点无教师因师德师风不正、违反法律法规、学术不端等而被查处或通报的情况。3.2专任教师队伍情况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和正高级工程师4人,占比16.66%;副教授10人,占比41.67;中级职称10人,占比41.67%。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17人,占比70.83%,硕士学位5人,占比20.83%;35岁以下2人,占比8.33%,36岁-45岁16人,占比66.67%,46岁以上6人,占比25.00%;导师19人(含博导1人、硕导18人)。专任教师人数、学历、年龄、职称、专业结构合理。3.3主要学科方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学位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学科方向均由正高级教师担任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均配置5名学术能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3.4教师担任的国内外重大项目负责人、重要学术组织任职情况2020-2021年度,学位点专任教师3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学位点7位专任教师分别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地基工程分会、中国土木学会检测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化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云南省力学学会、云南省土木工程学会、云南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云南省硅酸盐学会、云南省地球物理学会、云南省人防工程协会、云南省勘察设计质量协会钢结构专委会、云南省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重要学术组织担任副理事长、副会长、副主任、常务理事和理事等职务。3.5教师参与本领域重要学术交流情况2020-2021年度,学位点专任教师12人参与了本领域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其中1人在国内学术大会上做了大会主题报告。4.1年度重要科研类获奖情况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专任教师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工程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获得云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项;获得云南省省级工法奖1项。4.2公开出版的专著情况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专任教师2人在国家一类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4.3国内外重要期刊待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情况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专任教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Powder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Mechanics Based Design of Structures and Machines》《Fuel Cells》《Thermal Science》《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土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桥梁建设》《材料导报》《计算力学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化工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可再生能源》等SCI、EI、CSCD收录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中文核心期刊等共计发表学术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代表性论文17篇、EI收录代表性论文6篇、CSCD收录代表性论文13篇、中文核心期刊代表性论文20篇。4.4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专任教师新增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研(含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新增主持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纵、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新增科研项目经费641.0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151.00万元,横向经费490.00万元;获得地方政府投入经费(云南大学双一流第一期学科建设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经费、学科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共计400万元。4.5建设省部级重要研究基地情况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牵头建设云南省高校实验教学中心-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实验教学中心,参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牵头培育的云南省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建设。4.6 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情况2020年11月,本学位点作为协办单位,协办了“2020 年西南地区第四次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2021年,本学位点作为协办单位,协办了由英国混凝土技术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水泥混凝土国际大会”。4.7本学位点其它科研成果情况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专任教师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主编和参编行标、地标3项。2020-2021年度,学位点教师科研成果被相关单位推广应用取得经济效益0.5亿元。5.1智库建设与咨政研究情况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解志勇教授级高工牵头主持“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十四五”规划”编制(总经费100.00万元,其中2020年到校60.00万元,2021年到校40.00万元),该规划被云南省供销合作社采纳。5.2科教协同育人情况2020与2021两个年度,本学位点分别与云南科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云南建投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滇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四个协同实习实训育人基地。借助产学研平台,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本学位点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及时植入研究生培养中,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鼓励研究生申请云南省教育厅“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以及研究生参加导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项目和横向项目,构建以项目为依托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机制。5.3承担国内外重大设计情况2020与2021两个年度,本学位点参与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昆明轨道交通 4 号线呈黄区间穿越岩溶区盾构掘进施工组织设计。2020-2021年度,本学位点尚存在如下不足与短板:(1)学位点尚缺乏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学术大师以引领学科,目前3个学科方向中,个别方向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仍不够明显。今后规划采用引、培并举,从国内外高校引入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的知名学者;同时注重培育学位点现有学术骨干,使其尽快达到学术带头人的标准。(2)学位点培养研究生的配套科研设备仍有一定不足。计划在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下,重点建设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方面的科研实验设备。(3)学位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能力不够、动力不足。作为典型工科特色学位点,多年来获取横向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仍较少。计划以学校新颁布横向项目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与地方大型企业的深度交流沟通,通过联合攻关研究方式解决工程行业“卡脖子”技术问题进而取得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广应用,使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学081300和085100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