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快两个月了,这句话对吗?语序有错吗

个人想法:如何创制一种语言3语序
本想法完全属于自娱自乐。接上回。到了语序问题。其实,通过对单词按规律的微调,也就是所谓“格”的变化,已经可以确定一个句子中,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了。也就是说,如果严格遵守“格”的规则,无论语序如何变,都能表达完全相同的意思。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语序?答案是,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句话,就像一条线。可实际上,一句话,更像一栋“楼”。人是通过听觉,接收一句话的。当一句话开始时,最先听到的词,被最先接收,听者听到下一个词后,会主动将其与前边的词进行联想,结果就是,越在前边的词,越被着重强调。这就像一栋“楼”,越先说出来的词,越被压在最下边,成为后来的词的基础。这栋“楼”不能无限增高,因为,越高,地基越不稳,越容易整体坍塌。这也是为什么句子太长会让人无法理解的原因。语序,其实就是我们对概念强调的顺序。概念关系中,有些容易被强调,有些不容易被强调。上回说到,四种概念关系:1.对比。(主题、参照)2.所属。(主集、子集)3.相互作用。(施加方、承受方、动作)4.自发变化。(实体、概念)拿“相互作用”举例子。在这个关系中,施加方最容易被强调。如果省略施加方,则承受方比动作更容易被强调。由于,总有一些概念,比另一些概念,更容易被强调,我们就可以给句子,按照强调的常见性,确认一个默认语序。当有了默认语序后,我们就有了一个好处:我们不那么依赖词的变化来确定句子中各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了。我们可以把句子中各个概念的关系,按语序确定下来。当需要改变强调的主体时,再把“格”的变化请回来就行了。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语言在表达时更简练。我想,到现在,我们的语言的主体框架就已经形成了。但好像还缺了很多。比如,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疑问句、动作的状态、句子的转折等等。下次再考虑这些问题吧。}
个人想法:如何创制一种语言3语序
本想法完全属于自娱自乐。接上回。到了语序问题。其实,通过对单词按规律的微调,也就是所谓“格”的变化,已经可以确定一个句子中,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了。也就是说,如果严格遵守“格”的规则,无论语序如何变,都能表达完全相同的意思。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语序?答案是,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句话,就像一条线。可实际上,一句话,更像一栋“楼”。人是通过听觉,接收一句话的。当一句话开始时,最先听到的词,被最先接收,听者听到下一个词后,会主动将其与前边的词进行联想,结果就是,越在前边的词,越被着重强调。这就像一栋“楼”,越先说出来的词,越被压在最下边,成为后来的词的基础。这栋“楼”不能无限增高,因为,越高,地基越不稳,越容易整体坍塌。这也是为什么句子太长会让人无法理解的原因。语序,其实就是我们对概念强调的顺序。概念关系中,有些容易被强调,有些不容易被强调。上回说到,四种概念关系:1.对比。(主题、参照)2.所属。(主集、子集)3.相互作用。(施加方、承受方、动作)4.自发变化。(实体、概念)拿“相互作用”举例子。在这个关系中,施加方最容易被强调。如果省略施加方,则承受方比动作更容易被强调。由于,总有一些概念,比另一些概念,更容易被强调,我们就可以给句子,按照强调的常见性,确认一个默认语序。当有了默认语序后,我们就有了一个好处:我们不那么依赖词的变化来确定句子中各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了。我们可以把句子中各个概念的关系,按语序确定下来。当需要改变强调的主体时,再把“格”的变化请回来就行了。这样,就能使我们的语言在表达时更简练。我想,到现在,我们的语言的主体框架就已经形成了。但好像还缺了很多。比如,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疑问句、动作的状态、句子的转折等等。下次再考虑这些问题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活结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