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只有一笔的字有几个是怎样表示的呢?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 7/13+7/13 1-2/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 1-2/9-5/9 5/6-(1/2-1/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 11/12-(1/12+1/6)  2、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1/6=3/4 X-7/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课后反思: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2  设计说明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伊始,让学生观看“挑战者”号飞机失事的全过程,让学生从机毁人亡的事件中感受到“次品”带来的危害,领悟到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的情境创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2、重视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推理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本设计在教学例1时,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试验的操作活动,让他们在充分的操作、试验、讨论、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然后引导学生用直观、简明的方式,清晰地表示出推理的过程,进一步理清思路,为后面数量更多的找次品问题做好认知和方法上的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3瓶钙片  学生准备  每人8张圆片学具 每组1张找次品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课件播放“挑战者”号飞机失事的录像。  2、引导学生猜测造成飞机失事的原因。  3、导入新课。  1、看录像。  2、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驾驶员操作不当。  生2:飞机故障,零件不合格。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列举生活中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10分钟)  1、出示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导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出示一架天平: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出示3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导学生尝试找出轻的一瓶。  4、引导学生汇报找次品的方法。  5、引导梳理、比较:无论是先称哪2瓶,只要称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1、自主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1)打开瓶子把钙片倒出来数一数。  (2)用手掂一掂。  (3)用秤称一称。  2、认识天平,明确天平的工作原理,并在天平两端放入质量相同的物体,感受天平平衡的条件。  3、利用学具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3瓶钙片,进行实际操作。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找次品的'方法。  5、汇报:只要称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2、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4片。如果用天平称,天平两端各放1瓶,至少称()次才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两端各放2瓶,至少称()次才能找出次品。  三、合作交流,发现最优方案。(15分钟)  1、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说一说“至少”的含义。  2、组织小组合作找出次品,填写表格。  3、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分组汇报找次品的方法。  4、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1)分成的份数、分的方法与找出次品所要称的次数有什么关系?  (2)怎样分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5、用你发现的方法找出9个、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也是最少的。  1、读题,说一说“至少”的含义。  2、小组合作,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作记录,1名同学填写“找次品记录表”。  3、利用实物和表格汇报:  (1)分成8(3,3,2),至少要称2次。  (2)分成8(4,4),至少要称3次。  (3)分成8(2,2,2,2),至少要称4次。  4、讨论、交流,明确:把8分成3份(每份数量尽量相等)去称,能保证称的次数最少。  5、小组合作操作、验证,汇报试验结果。  3、用天平从7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次品轻一些),把7件物品分成()份称较合适。  4、有8瓶水,其中7瓶质量相等,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他7瓶水略重一些,至少称()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糖水。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8分钟)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2、补充说明:分成3份的方法最好,不能平均分的,每份的数量尽量相等。  1、独立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2、汇报,说明自己的最优方案。  5、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略重),那么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最少而且保证能找出次品?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3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P7及练习二第3、5、6、7、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1、教学例5。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鸵鸟吗?知道鸵鸟是一种跑得比较快的动物吗?有一只鸵鸟正在帮助2个小朋友解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鸵鸟正驮着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凶猛的非洲野狗紧紧追上来了!小朋友说:“哎呀,它追上来了!”鸵鸟说:“别担心,它追不上我!”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信息:  所求问题:(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所需条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倍数的含义:谁来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2)追问提高学习新知的兴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们吗?(非洲野狗追不上鸵鸟。)  ②“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回答:56×1.3)  ③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小结: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计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并集体订正。  (4)指导学生用估算进行验算: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及结果,你认为对吗?你是怎么验证的?(板书验算,完善课题)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师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5)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因数中,56是整数,因数1.3中只有1个小数,所以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应该点在2与8之间,即积应为72.8。  师:很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每个小朋友都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作业:5、6、7  课外作业: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0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4  教师出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16页的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衬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师:怎么列式?  生1:21.45÷15。  师:我们会计算2145÷15,那么21.45÷15怎么算出它的结果呢?先独立思考,试做一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吧!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向全班同学汇报:  组1:我们组是把21.45米化成2145厘米,算式就改写成2145÷15,变成了整数除法,结果是143厘米,再把143厘米化成1.43米。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组2:我们小组认为,因为2145÷15=143,现在被除数是21.45,也就是缩小了100倍,而除数不变,那么商也缩小了100倍,所以商也应缩小100倍,正确的结果是1.43。  组3:我们小组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接着把做的竖式放在展示台上展示。  师:各小组都想出了办法,把21.45÷15的结果算出来了。现在老师要提一个问题: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更好?今后都能使用。小组继续讨论。  组4:组3想的办法更好,没有局限性,碰到类似的算式都可以用这样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齐答:同意。)  师:好,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竖式。哪位同学要提出什么问题?  生2:商的小数点是怎么来的?  生3:商的小数点是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2: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4:因为商的最高位在个位上,而小数点应该在个位的后面,所以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5:如果商的小数点不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商就不是1.43,商不是1.43,那么验算的话,商和除数相乘就得不到被除数。  生6: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时还余下6,这时要跟被除数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一起除以15,合起来的数是64个十分之一,所以得到的商是4个十分之一,那么4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商的小数点自然就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说的太精彩了!(学生自发地给以掌声鼓励)  师:现在请同学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  反思:  1、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师出示例题后,就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有利于方法的掌握和法则的总结。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听取到别人的意见得到一些启发,也能给别人以提示,最后能在小组内达成一致意见。  2、小组汇报,增加见识。因为在一个小组里形成了一种意见的定势,而通过小组汇报,班级里就会出现不同的见解、思路和方法。这样,让同学大开了眼界,知道解决一个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方案。最后还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案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性。这样,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开阔性不仅得到了培养,而且,学生对“最优化”的意识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和巩固。  3、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贵与疑。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急于回答,马上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大胆、充分地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给学生以极大的信心。结果,学生果不负教师的期望,一一做了回答。并说得十分精彩。  4、教师是红娘,不是第三者。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个片段里能听到学生的追问。并且,其他学生,不等教师开口就情不自禁地回答起来。这样的情景是老师最喜欢看到的。出现这样的情景与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分不开的。  5、变替蝶破茧,为咬茧自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自主探索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总是在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可以说,学生参与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越主动充分,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刻、丰富,这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就提供了“动力源”,真正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整个片段教学下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情绪很饱满,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也感觉到有遗憾的地方,致使有的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比如:教师没有进一步引导、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组1:我们组是把21.45米化成2145厘米,结果算式就写成了2145÷15,结果是143厘米,再把143厘米化成1.43米。”这个方案的不足;当组2说出:我们小组认为,因为2145÷15=143,现在被除数是21.45,也就是缩小了100倍,而除数不变,那么商也缩小了100倍,所以商应缩小100倍,得到1.43。”这个方案时,没有让组2的同学充分说出这样做的道理或理由。其实,这个方案就是把被除数看作整数,根据整数除以整数的方法算出商,然后再根据被除数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也缩小多少倍的规律得到商是1.43。实际上也就是要在商143里点上小数点,追问学生商的小数点该点在哪?这样做了话的话就能和组3同学的方案整合到一起了。可惜,当时老师没有按上面的做法去做。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元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计算:×3=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计算?×3表示什么?  (3个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扩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2  ×5  3.6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2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4×425×7×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专项练习练习一4  二、运用  1、填空。  ()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练习一1、2、3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10  ×1000  5×10  ×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小数乘整数1  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能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练习。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  二、用分数表示各题的得数  7分泌=()米31厘米=()米  309米=()千米119千克=()吨  13分=()小时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97平方分米=()米  三、巩固练习  2、比较分数的大小  14/25和13/255/12和5/167/11和5/11  7/30和7/249/28和15/284/27和4/31  3、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小于号连接  5/14、3/14和9/1411/13、11/12和11/146/17、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5、3/4和2/54/15、11/15和11/12  第4、5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进行比较。  2、几个分数排列是,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根据意思进行解答。  五、布置作业  2、真分数和假分数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7  一.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  3.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小数除法  单元要点分析  1.小数除以整数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  2.一个数除以小数  2.练习课  3.求商的近似值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  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  (1)出示例题10: 1÷11  2÷11  3÷11  4÷11  5÷11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符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分析:  1÷11的循环节是09  2÷11的循环节是18  3÷11的循环节是27  4÷11的循环节是36  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  3×7=21  3.3×7=22.11  3.33×7=222.111  3.333×7=2222.1111  (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  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3)根据前几题的规律,得出后两题的结果。  3.3333×6666.7=22222.1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1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8  (一)、实践操作  1、组织谈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都学了哪些知识,谁还记得。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媒体演示  (出示课件:小山羊的困惑。配音: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个长方形撞倒了,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小山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面积是否变了呢?  师:小山羊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出示问题:现在的平行四边形和以前的长方形谁的面积大呢?)  生:一样大。  生:我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小。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大部分同学认为面积一样大,个别同学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到底谁说得对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它们的面积是否一样大呢?  生:可以算一算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师:怎样算呢?  生: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  生:我是家长告诉的。  师:那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小组合作,4人一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二)交流汇报  师:你转化后的图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转化的呢?谁能大胆的上来说一说。  生:是长方形,我是沿着高剪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剪,不沿着高剪开行不行?  生: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转化成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平形四边形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仔细观察(媒体演示转化的过程:找出底,画高,剪开,平移,拼补,转化成了长方形)。  师::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遍。  师:我们通过转化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书本上的一样。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会自己发现数学知识了。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呢?你知道怎样表示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公式是s=ah  师:通过刚才的学生,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下面一起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发展  1.口算下列各题。  生: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  生:第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  2.辨析性练习:  师: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下图,单位:厘米)  生: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不同意,因为……  师:为什么说面积不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也认为不是9×6=54(平方厘米),因为6厘米这条高不是9厘米这条底上。如果沿6厘米这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6厘米这条高,长方形的宽却不是9厘米这条底。所以不能用9×6=54。  师:谁再来说说。  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你能计算了吗?(课件出示)  生:2×9=18;3×6=18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9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的意义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5/8。  2、一代面粉吃了3/10  3、一批货物已经运走了4/7。  4、挖一条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20,第二天挖了全长的.2/35。  填空题: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份。  二、口算。  三、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四、文字题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五、应用题  1、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其余是陆地,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几分之几?  2、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20天,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丙队单独做需要18天,三队合作一天可完成这件工程的几分之几?  六、布置作业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0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上述原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点: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时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迁移的学习方法。  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本课的开始,设计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一致的整数除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明确数量关系,使学生轻松地由整数除法过渡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减轻了学习难度,便于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喝牛奶吗?价钱怎么样?我这里有一个关于牛奶价钱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家商店同一种牛奶的报价图片)  2.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师: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如果你去买牛奶,你会去哪家买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比较单价,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  4.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确定哪家的牛奶便宜。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探究新知  1.提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便宜,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1.5÷5,12.6÷6)  2.探究计算方法。  (1)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被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2)讨论算法。  师:现在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该如何算出甲商店牛奶的单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尝试计算。  师:请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尝试计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 生1:我们把11.5元看作115角,先用115÷5=23(角),再把23角化成2.3元,即11.5÷5=2.3(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提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  生2:我们是用竖式直接进行计算的。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提问: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使学生明白其算理)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情感目标: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3、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重难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三、课件设计: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1、师:我知道大家平时都特别喜欢玩,今天咱们一起到游乐场里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有滑梯、缆车、摩天飞轮等的课件)。你喜欢哪个游戏活动?一提到玩大家都特别高兴,其实玩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在玩中有所发现,那就更棒了。再来观察这些游戏,仔细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2、指学生汇报。  3、师: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最后归纳为2类:平移与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2种不同的运动现象。  二、分析归纳、揭示概念  像缆车、滑梯所做的运动叫平移,像转椅、过山车、摩天轮这样所做的运动叫旋转。边说边板书课题。  三、举例  1、师:生活中平移的.现象随处可见,像升国旗、扶梯的运动都是平移。  2、学生举平移的例子。  3、: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还可以斜者平移。  4、师:瞧,风车在做什么运动?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学生举例。  四、表演  1、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表现出来。  2、学生表演:转圈、向前走、原地上下跳等。  3:我们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手势表示),用“-”表示,把围绕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用“0”表示。  五、判断练习  1、我们已经认识并亲身体会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下面有一道题你能快速作出判断吗?  2、出示课件:汽车行驶、钟表、风车等,学生判断。  六、故事激趣感知平移的距离  1、我们已经掌握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办呢?  2、讲故事  下雨了,小蚂蚁的房子要被水浸了,所以两只蚂蚁决定把房子从一个地方平移到另一个更安全的地方。红蚂蚁说它走的路长,绿蚂蚁不服气,于是他们发生争吵,产生矛盾。到底谁走的路长呢?请大家给当判官评评理。  3、出示课件:两只蚂蚁就这样抬着房子一步一步的走到更安全的地方,房子在做什么运动?两只蚂蚁分别走了几个格子?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四人一组动手操作一下,  蜻  蜓  红  绿  4、学生汇报,上前演示。  5、学生解疑:一样长。  6、师电脑操作演示红蚂蚁和绿蚂蚁走的路线,他们分别走了几格?(6格)  7、假如当时有只蜻蜓飞在屋顶上,那么蜻蜓又走了几格呢?  学生动手操作后演示。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发现蜻蜓也走了6格。  8、:两只蚂蚁都走了6格,蜻蜓也走了6格,所以小房子也走了6格。看一个图形移动了多少格,只要找准一点,看这一点移动了多少格就可以了。  七、填空练习  1、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会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平移的距离,真棒!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2、出示课件,小房子分别向四个方向平移的图形,中间虚线是房子原来的位置,看它向哪个方向分别平移了几格。  八、画图  师:我们既能判断出平移的方向,又能数出平移的距离,那么你们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形状吗?  出示一个三角形,把它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学生做后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教师演示电脑操作过程。  九、拓展创新  1、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欣赏图片(有舞蹈演员优美的舞姿、体育健儿的风采、古老的上海音乐厅大楼、艺术家设计的美丽图案)。  2、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相信他们的作品会更出色。  十、  大家回想一下,这节课咱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例1教学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大胆猜测。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学生:每次称2个零件,4次保证找出次品。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4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5  教材内容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  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  12个小方块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合格产品又叫次品,次品虽小,可危害巨大。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些质量不同轻一点或重一点的次品伤害着我们。如果我们提前发现他们就能避免一些伤害。)  说到次品老师想起了一位世界名人?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出示比尔盖茨的图像,让学生说说对他的了解。  师赞美(同学们知识真丰富一定是一群喜欢读书喜欢学习的好孩子。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看到比尔盖茨那充满自信的笑充满智慧的笑我希望我们同学和比尔盖茨一样时刻充满自信的笑智慧的笑,同学们能做到吗?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情景生成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去寻找外观相同,只有轻重不同的次品。  比尔盖茨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出过一道找次品的题目,想看吗?  生:想  出示课件:这儿有81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比其他的稍轻。如果只能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把它找出来呢?  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没砝码的天平怎么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师小结用没有砝码的天平去称的时候次品可能在左边,也可能在右边,还可能在旁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没砝码天平怎么使用现在明白了吗?生(明白)谁还有问题吗?  师:保证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保证找到就是一定找到,那怕最坏的情况下也要找出来,不考虑运气好的情况,要考虑运气最坏的情况。  师:现在题目的意思理解了吗?  谁来大胆的猜测猜测。学生自由回答。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呢?是不是感觉有点难啊?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呢?(课件展示)老子的话  老子告诉我们从容易的开始,从容易的研究解决过程之中找到规律发现方法然后再去研究解决难的问题。那你们认为从几瓶找一瓶次品最好找呢?  生;有的说2瓶有的说3瓶那就从2瓶开始可以吗?  2.探索规律  (1)从2瓶中找1瓶次品  如果从两瓶中找出一瓶次品请问怎么用没有砝码的天平去把它称出来呢?  生:两端各放一瓶上翘的那瓶就是次品。再找一名学生汇报(回答的真好,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从2瓶中找一瓶次品巩固学生对没砝码天平的运用。】  (2)从3瓶中找1瓶次品  二瓶好了接下来我们研究三瓶行吗?(课件展示)生思考,那谁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掌声有请(学生边说边演示)看谁听的  认真,观察的仔细,谁再来说说?看一看电脑是不是这样做的,在数学上老师把它记录下来可以这样记录:(板书)  刚才交流的时候大家用了一个词特别好  如果  那么  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瓶是次品。天平不平衡那么上翘的那瓶是次品。  【设计意图:从3瓶中找一瓶次品巩固学生对没砝码天平的运用,初步感受找次品前先把待测物品分一分。】  称一次就知道次品在哪份中,还知道那两份中没次品。接下来研究从5瓶中找一瓶次品,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比较从3瓶、5瓶中找次品让说发现?师生共同总结。带着我们的发现接下来我们增加点难度,同学们你们敢去挑战吗?从你们回答的声音中老师听到了你们的信心。  (3)从8、9、11、12瓶中找1瓶次品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课件)找学生读提示。我希望我们同学在小组内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始(学生操作交流)。  老师巡视时非常感动,同学们很会合作学习,分工明确,认真研究,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找到了找次品的不同方法,我们找一组上来分享他们的成果。这个小组研究的是从九瓶糖中找一瓶次品,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方法是怎么分的?怎么称的?用了几次?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保证找到次品所用  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4)总结规律小组交流汇报结论分成三份,并且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用十二验证。通过验证我们知道分成三份的,并且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那不能平均分的又有什么规律可寻那?让研究八瓶的小组上前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保证找到次品所用的次数最少?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怎么分的?怎么称的?  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得出不能平均分的也分成三份,并且尽量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呢?用十一去验证。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不能平均分的也分成三份,并且尽量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通过我们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找次品的行程中完成了一次飞跃找到了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找次品的方法,共同优化出最优方法,感受优化过程,并且明白为什么这种方法最优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现在我们找到了找次品的技巧,那么我们应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去比尔盖茨的公司应聘好吗?八十一能平均分成三份吗?我们应该怎么办?自己完成。呼应猜测。  【设计意图:应用回归】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升  让学生说收获,生自由说。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探究思路是一生的财富。】}
首页>有声问答>>2022-11-27 18:411个回答是个多音字.一是读“te”四声,特别的意思;二是读作“tui”读作一声,方言,意思是很,达到极端了.相关问答的粤语读音这个字好像有两个读音请问应该怎么读2个回答2022-11-04 05:59【的】粤语读音 ◎ 粤语:dik1 ◎ 粤语:di1 ◎ 拼 音:de
◎ 拼 音:dì
◎ 拼 音:dí啊字怎么读啊,有两个读音?1个回答2023-10-18 21:25两个读音:yā
ya
[yā] 1. [叹]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惊奇: ~,下雪了|~,忘带钥匙了 2. [拟声] 形容开门等的声颂毕音: 吱~|门~的一声开了 [yɑ] 1. [助] 表惊叹、肯歼...全文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什么1个回答2022-06-08 22:00第一个读jie三声 第二个读xie四声哈 你应该是问的解这个字吧这两个字应读什么音,樯橹?3个回答2022-11-23 13:42樯(qiang二声)橹(lu三声):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字的两种读音是什么,在“因为中读?”2个回答2022-11-25 01:47为拼音: [wéi,wèi]
[释义]
[wéi]:1.做,行,做事。 2.当做,认做。 3.变成。 4.是。 5.治理,处理。 6.被。 7.表示强调。 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 9.姓...全文模字的两个读音是什么?4个回答2023-02-04 05:30mo 二声:1、表示规范标准,如 模型、模式、楷模、劳动模范等
2、表示效仿,如 模仿,模拟等 mu 二声
只用于少部分词,如模子、模具、模样、模板都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4个回答2023-02-04 09:19都 dōu
1.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2.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3.表示“甚至” 都 dū 1.首都:建~。
2.大城市,也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市。通~大...全文都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3个回答2023-02-08 06:10du都:都市,dou都:都吃了这两字用拼音怎么读1个回答2022-12-25 20:13妇产,这两个字怎么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字中只有一笔的字有几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