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是什么意思啊副词?

写记叙文,自然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涉及到人物描写,又离不开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可是如何将人物的语言写得更生动、精彩呢?通过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归纳出以下几个方法:一、适当的分段描写有些人的对话描写经常是这样的:李小明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大姐姐说:“没关系”。李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说:“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还是我给你洗吧。”李小明说。大姐姐说:“不用了,快去忙你的”。说完,大姐姐走了。 观察这段对话可以看到,所有的人物对话都被集中在一个段落里,显得冗长和沉闷,一但涉及到长篇对话,这样的作文就会让读者失去耐心。其实只要稍微做一下调整,就会大不一样,我们来看:李小明说:“哎呀,对不起,对不起。”大姐姐说:“没关系。”李小明接着说:“你看,你的衣服……”大姐姐说:“不要紧,我回家洗洗就行了。”“还是我给你洗吧。”李小明说。大姐姐说:“不用了,快去忙你的”。说完,大姐姐走了。这样一改,原本堆积在一起的枯燥的对话在形式上看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分段描写呢?分段描写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有什么好处呢?1.使文章层次清晰,一目了然;2.缓解读者阅读压力,读起来更轻松;3.文章结构显得更活泼,不呆板。综上所述,分段描写在人物对话描写的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改善结构的作用。二、提示语的位置要有变化一般而言,我们把语段中表示是谁说的,这个人怎么说的的部分叫作“提示语”。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特别关注提示语的位置变化。那么,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哪些变化呢?我罗列了一下,大概有四种:1.提示语在话语前;(妈妈冲我喊:“快把被子收了!”)2.提示语在话语后;(“快把被子收了!”妈妈冲我喊。)3.提示语在话语中间;(“下雨了!”妈妈冲我喊,“快把被子收了!”)4.话语中没有提示语。(“你吃过了吗?”“吃过了。”)为了方便记忆认知,我们把这四种形式分别称为:“拉车式”、“推车式”、“挑担式”以及“空车式”。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在写作中尤其如此。同样一段对话,简单地调整一下提示语位置就会发生很大转变,我们来看一下:小姑娘高兴地说:“我有一个漂亮的布娃娃!” “我的布娃娃不见了?”小姑娘愁眉苦脸地说。 “你能帮我找找我心爱的布娃娃吗?” “太好了!”小姑娘欣喜若狂,抱着布娃娃又蹦又跳,开心地大叫:“我找到我的布娃娃啦!” 如果这段对话是这样的,我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小姑娘高兴地说:“我有一个漂亮的布娃娃!” 小姑娘愁眉苦脸地说:“我的布娃娃不见了?” “你能帮我找找我心爱的布娃娃吗?” 小姑娘欣喜若狂,抱着布娃娃又蹦又跳,开心地大叫:“太好了!我找到我的布娃娃啦!”因此,在对话描写中,一定要适当调整提示语的位置。当然,在指导这个部分的时候,特别需要强调,当提示语位置发生改变时,“说”后面的标点符号也要随之改变,即当提示语在前时,“说”后面是冒号和前引号;当提示语在后面时,说后面接句号;当提示语在中间时,说后面跟逗号(这种情况特别容易错)。三、用相近的词语来替换“说”我们看到在有些人的对话描写中,充斥着大量的“你说”、“我说”、“她说”的情况。“说”字的反复交替特别容易让文章黯然失色。其实,在表达人物情绪时,我们可以用很多相近的词语来替换 “说”字。例如:老师对我说:“你不要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了。”我们把“说”替换成“告诫”:老师告诫我:“你不要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了。”诸如此类,在写对话时,要充分考虑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语调,根据当时的环境适当调整。可以替换“说”的词语有:道、叫、喊、嚷、问、念、咒、吭、劝说、唠叨、嘟囔、请求、反驳、呻吟、吆喝、打招呼等等。四、用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来修饰“说”我们都知道,对话的发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下产生的,那么人物在说话时有什么动作、神态甚至心理都是值得考究的,特别是在对话发生的过程中,如果能插入一些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就会使对话更加生动,我们来看这个例子:小明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三年级就会算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小明说话的状态应是“得意洋洋”、“自信十足”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前面加上这类词语:小明得意洋洋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三年级就会算了!”我们再来看一组:“我这里有一个好东西。”小花对小丽说,“你先答应我不要跟别人说,我就给你看。”我们在“说”前加上小花的动作、神态:“我这里有一个好东西。”小花捂着手中的东西,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对小丽说,“你先答应我不要跟别人说,我就给你看。”看,加上“捂着手中的东西,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这些语句,小花那种悄悄的神秘感便跃然纸上,对话自然就精彩起来了。所以说,在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时,可以适当地在“说”前加上表示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这类词语可以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得意洋洋、奇怪、纳闷、话音刚落、一本正经、自以为是、半信半疑、疑惑不解、满有把握、羡慕、若有所思、眨巴眨巴、神秘、恍然大悟、喃喃自语等等。 五、说话内容要符合人物个性、特点以上谈到方法主要是从对话描写的形式上来说的,除了必要的形式之外,对话的内容也非常重要。当然,对话的内容是由人物决定的,不同的人说话的方式也会不同。人物受性格、身份、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他们的表达习惯会有很大的差异。正如陆生作所说:“不能把老虎说的话,交给小白兔去说,说不出那种气势;不能把大人说的话,让小孩子去说,不是这个味啊。”语言大师鲁迅在《故乡》中写到的“我”和买豆腐的杨二嫂的对话就非常值得琢磨:“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这段对话从内容到语气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把杨二嫂的尖酸刻薄描绘得淋漓尽致,作为旧社会环境下物质、势利、狭隘的一类人的代表,她的语言充满了时代特征,同时也表现了她独具特色的性格特点。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时,一定要揣摩人物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语言,然后,选取有价值的对话的来写。具体来说,对话内容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特征,并且要符合特定的场合。以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务必是什么意思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