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我的家里都有谁一个家名字叫什么?

【实用】中班音乐教案模板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进一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  3、体验唱歌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准备录音机,歌风《夏天的雷雨》的音乐磁带。  2、准备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录音。  3、准备手电筒,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音,引出活动主题。  1、播放雷雨录音,让幼儿倾听。  2、引导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听这种声音?  二、引导幼儿讨论。  谁看见过夏天的雷雨?它是什么样的?  三、组织幼儿观赏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  1、请幼儿说说图片的'内容:例如:闪电的画面,闪电过后下雨的画面。  2、启发幼儿说说看到雷雨的感受。  3、引导幼儿讨论:打雷和闪电时应该怎么做?例如:用双手掩着耳朵,张开嘴,不能站在树下,要留在安全的地方等。  四、学习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引导幼儿倾听,欣赏。  2、引导幼儿说说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3、教师朗诵几遍歌词后,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学唱歌曲。  五、幼儿表演歌曲《夏天的雷雨》。  1、引导幼儿自选取扮演打雷公公和闪电婆婆的角色,分别拿着手电筒和乐器演唱歌曲。  2、指导幼儿分角色扮演,如唱到“一闪闪”时,闪电婆婆便把手电筒开关数次,唱到“轰隆隆”时,打雷先生便要敲打乐器。  3、根据幼儿的兴趣交换角色重复表演。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  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优美,体会歌词的意义,快乐的歌唱劳动。  2、感受劳动人民插秧的辛苦,珍惜粮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A、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了解镜子的作用,孩子们慢慢在照镜子的游戏中静下来。  B、介绍水田。  “有一个大镜子,它能照出蓝天,你猜是什么?”(大河、大海)  教师提出水田并提问:水田是什么?(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有几个孩子说出来是种苗的,长麦子的。)  二、引入儿歌。  教师提问:水田这个镜子能照出什么?(白云、月亮、太阳、小鸟……)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展示,帮助孩子记忆和理解。老师边画边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蓝天(白云)”,第三个孩子开始说的时候,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学着老师刚才的方法来说:“水田是镜子,照映着……”  三、学说儿歌前半部分。  教师引出儿歌:“小朋友真厉害,都快编出一首诗了,有一个叫詹冰的爷爷写了一首诗,他的诗就像我们小朋友刚才说的一样,听一听哦。”(慢慢渗透作者名字,让孩子们将来读书的'时候也知道关注作者,并选择优秀作者的做秀作品来读)教师说儿歌的时候发现一些孩子在跟说,于是,提出小朋友轻轻说,老师大声说,听清楚老师的声音。第二遍,小朋友大声说,老师轻轻说。  四、学说儿歌后半部分。  教师过度语:“儿歌还有下一半呢,这一半可比上一半难了,你有信心学会吗?”孩子们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认真地听着、看着。老师做插秧动作,并画出倒在水里的青山,画出秧苗,问:“农民在插秧了,插在哪里了?”(水田、青山)“为什么是插在青山上啊?”(水中倒影)接着便是边画图边展示儿歌。孩子们很快理解了为什么插在蓝天上、青山上。  五、完整地将儿歌说一遍。  六、以游戏巩固儿歌,加强幼儿理解。  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东西,教师做农民。“一、二、三,变变变”的游戏变出东西,定型定在那里,然后和老师一起说儿歌。游戏两遍,孩子们很感兴趣。  七、创编儿歌并表演。  小组小朋友商量变东西,你想插在哪里就变成什么,然后一个人做农民来插秧。  附歌词:插秧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  农民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跟着音乐演唱歌曲《春雨沙沙》,并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春雨悄悄下的情景。  2、感受春雨美好的景象。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春雨、春雨的声音、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相互交流。)  师:前几天啊,你们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幼儿园里寻找了春天?那春天来了,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变化呀?(幼儿自由讲述:花开了/蝴蝶飞来了/发芽)师:(小结幼儿的话语)我们都发现春姑娘是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她让花儿都开放了、她把小蝴蝶都引来翩翩起舞,她让我们的小草们一个劲儿得从泥土里钻出来了,她让树枝上的枝条爆出了嫩嫩的绿芽…(师:春姑娘让我们穿上了花衣裳、漂亮的裙子;春风吹在脸上真舒服呀。咦,还有谁也是春姑娘带来的?  二、欣赏歌曲  1、听春雨声  师:你们听,猜猜看这是什么声音?(小雨、春雨)(引出春雨,并感受春雨的轻快;所以呀,我们唱"沙沙沙"的时候要轻声唱)师:春天到了,春雨也跟着春姑娘高兴地从天上落下来了,一会儿飘飘起舞、一会儿轻轻唱歌,都争着来到我们身边。  师:那你们听到的春雨是什么声音的呀?  2、完整欣赏  师:那春雨落到那儿了?它们说了什么悄悄话呀?(落到了种子上,春雨说雨水好甜啊)(听清歌词,尝试用歌曲里的话来讲述)师:是嘛?春雨是在说…嘛?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3、再次欣赏  师:下了春雨后,种子就好像喝了水,很快就发芽就长大了,这时候种子心里怎样的?(引导幼儿表现活泼优美的情趣)  三、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师:咦,刚才啊,老师在唱的时候,我看到很多小朋友也已经在表演春雨落下来、种子发芽的样子啦。  师:我们把这里当花园,喜欢当种子的小朋友快快到当中来。种子种下去,种子种下去。  师:我们休息一会儿,再来听听春雨和种子是如何唱歌的。  幼儿学唱歌曲数遍(引导幼儿用自然声演唱,表现歌曲的优美)演唱形式:  (1)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啦啦啦……、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  (2)分组对唱歌曲(幼儿两两结伴,分别扮演春雨和种子)  (3)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老师扮春雨,唱:"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孩子扮种子,唱:"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发芽。")  (4)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歌曲的`节奏。  师:刚刚啊老师看到xxx跟着歌曲啊情不自禁的摇摆了起来  四、表现歌曲  (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春雨的美好景象。)  1、春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好的动作大家一起学)  2、幼儿完整进行歌表演。  师:小朋友们自己想想动作,来扮演一下春雨和种子(引导幼儿表现出春雨的优美)  3、幼儿有表情的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照相机拍下来欣赏)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音乐稳定的节奏性“××?×―?”,在音乐慢、快、中等的速度变化中学跳舞蹈。  2.根据教师动作、语言提示,在第二小节“?×―?”处及时地做出抱和换的动作。  3.体验交换舞伴带来的惊喜。  活动准备  1.地上贴好圆圈。  2.红腕花、黄腕花各8个。  活动过程  1.散点游戏,初步体验中速音乐。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做,玩一个“照镜子”游戏吧!  2.体验音乐的'慢速和快速,熟悉音乐节奏型“××?×―?”。  (1)听慢速音乐,创编动作,感受节奏型。  教师: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做“拍拍?跨―?”的动作,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跟着快速音乐做动作,进一步感受节奏型。  教师:刚才你们做得很好。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跟刚才那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跟着这个快速的音乐来试一试吧!  3.分辨快、慢速音乐,将快速和慢速音乐连起来做游戏,巩固节奏型。  4.在掌握节奏型的基础上,站圈练习“拍拍?抱放?”的动作。  教师:你们想不想找个朋友来玩一玩?好,我来邀请一个朋友,看我们做了哪些动作?  5.随着中速音乐学习交换舞伴的方法。  (1)幼儿站在圈上明确自己现在的朋友和下一个朋友。  教师:举起戴腕花的手,顺着腕花的方向指出去,眼睛看着你的新朋友。  (2)借助教师的语令学习交换朋友。  教师:我拍手的时候脚动不动?  (3)尝试听音乐交换朋友。  6.完整表演舞蹈。  (1)整理完整舞蹈的动作编排顺序。  教师:刚才你们玩的“拍拍抱”“拍拍换”就是一个很好看的舞蹈,想不想连起来跳一次?舞蹈开始时是“拍拍抱”,然后音乐先慢后快,然后是“拍拍换朋友”。  (2)幼儿随着音乐完整表演舞蹈。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好歌曲中的节奏,并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点。  2.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并连贯地演唱歌曲。  3.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唱歌的快乐。  教学准备:  图谱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练声  二、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没有去过菜场呀?你跟谁一起去的?在菜场里你都看见了哪些菜呢?  小结:菜场里有鸡鸭鱼肉蔬菜豆制品等各种各样的菜。今天,有个小朋友他也要和奶奶一起去买菜,我们来听听他都买了哪些菜。  三、学唱歌曲,重点学习说唱部分。  1. 师范唱。  师:谁来说说,歌曲里唱了哪些菜呢?  2.重点学习“鸡蛋……蚕豆、毛豆、小豌豆。”  ⑴学习“鸡蛋…鱼儿水里游。”  提问:  鸡蛋长得什么样啊?青菜什么颜色的?母鸡会怎么样啊?鱼儿呢?(幼儿学习:模仿动作练习;看图谱练习。)  ⑵学习“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师:又买了哪些菜?  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幼儿学习:看图谱练习;拍节奏练习。)  ⑶初步了解说唱的形式,两段连起来完整练习。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的部分是唱的,有的是……说的,跟着节奏把歌词说出来这种方法就叫说唱。  四、完整学唱  1.学唱歌曲。  师:师整体范唱并将图谱补充完整。  2.看图谱学唱歌曲。  3.用愉快的声音唱歌曲。  4.用多种形式演唱。  (1)师幼轮流接唱  (2)男女轮流接唱  (3)交换轮流接唱  ( 4 )表演唱  五、游戏――买菜  1.介绍游戏玩法。  师:老师扮演奶奶,小朋友当菜宝宝。老师点到谁,谁就变成一颗菜并模仿那棵菜的动作。  2.师生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买菜》是一节贴近幼儿生活情趣的音乐活动。活动一开始,我用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引出歌曲的说唱部分,然后让幼儿多种形式地完整学唱歌曲,最后通过玩游戏来增强幼儿表现的欲望,进一步巩固歌曲的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活动中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地方是较成功:  1.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本次活动,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形象的图片,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回忆歌曲中歌词,并利用可活动的图片将图谱填充完整。幼儿看着图谱学唱歌曲,在轻松的环境中能很快理解歌词内容,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在这次的教学环节中,采用了难点前置的方法。活动中重点定位在理解歌曲内容,借助图谱初步学习清唱歌词。难点则定位在对歌曲中说唱部分感兴趣,让幼儿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点。将歌曲中说唱部分放在开始部分学习,既先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说唱的欢快节奏,为后面的完整学唱、多种形式的演唱作了很好的铺垫,提高了活动的成效性。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美好心愿。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  3、用律动的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学习新歌体验植树造林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的在演唱时表现连音。  教材分析:此歌曲是作曲家张文纲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歌曲为C大调一段体。这首歌曲虽然只有九小节,但却完整地表达了少先队员热情欢快的植树活动。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讲植树节的由来  1、导入请学生看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什么(小树)说说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2、教师添画(小树哭脸)说说为什么?怎么才能让小树笑起来?  3、你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  二、新授学唱歌曲旋律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植树的歌曲(出示课题)  2、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跟老师小声用“LA”跟唱歌曲旋律(歌曲旋律采用听唱法)学唱歌词按节奏读歌词,注意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连音线听教师范唱,学生学唱。  跟琴练唱歌词。歌词中唱了什么?少先队员是怎么做的'?小树听了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学生给小树换上笑脸)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心情演唱呢?(欢快活泼)教师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饱满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学生对拍手唱,连音线的地方牵手唱)  3、小组、个别同学表演唱。  三、创编歌曲律动  1、学生分小组创编,表演展示。  2、教师伴奏,请学生一起来表演自己创作的小律动。  3、请一部分学生在黑板上画上自己喜爱的树林或者写下自己对小树的美好心愿。  四、小结  1、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师小结中班音乐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高枫的《大中国》是一首校园民谣曲风的歌曲,唱出了祖国河山的多姿多彩,表现了中国人共有的民族自尊与自豪,“一个家”的比喻让人觉得爱国就是那么亲切。这首歌融合了许多地方民歌调子的歌曲,伴以铿锵喜庆的锣节奏,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气氛,使广大听众在听、唱这首歌时,能感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和亲切熟悉的音乐与节奏,同时把中国的特点都数了个遍。所以我选择了这节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大中国》这首歌的学习,让幼儿在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的同时,感受中国土壤的辽阔,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听一听,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  第二个环节:通过看一看,让幼儿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歌词的大意;  第三个环节:通过演一演,让幼儿尝试运用多种乐器配合演奏歌曲。  活动目标:  1.了解歌词大意,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  2.尝试运用多种乐器配合演奏歌曲。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与歌曲《大中国》有关的图片资料,如长江、黄河、万里长城和青藏高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来听一听。播放歌曲《大中国》,幼儿欣赏。  2.你听过这首歌吗?你在哪里听过?  3.你听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谁会喜欢唱这首歌?  4.人们唱的时候精神会怎样?  5.小结:《大中国》这首歌唱得是我们祖国,它唱到了中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了我们勤劳、勇敢的民族,所以这首歌给人们的感觉是气势雄壮。我们用自豪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人民: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家。  二、看一看――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歌词的大意。  1.欣赏教师演唱,了解歌词的大意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歌,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些什么?  3.联系歌词讨论  1)“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是什么意思?  小结:中国有56个民族,就像大家庭一样,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  2)歌词“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  老师这里有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用歌曲中的歌词进行小结。)  3)再次欣赏歌曲:这一次请你听听,歌曲中有哪几句歌词你不懂?  三、演一演――尝试运用多种乐器配合演奏歌曲。  1.用拍手的方法随歌曲拍出节奏,共同探索不同的节奏语言。  2.自选乐器,分成高音(小铃、铃鼓)和低音(圆舞板、双响筒)4个小组。  3.共同确定一种节奏语言,1~8小节用合奏的方式,9~16小节用高低音乐器轮换的方式进行。  4.幼儿与教师一起尝试用乐器演奏歌曲。【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中班音乐教案06-14中班音乐教案:划船07-13最新中班音乐教案08-16音乐火车中班教案08-19中班音乐教案:买菜08-31中班音乐蒲公英教案03-10中班音乐小鸟教案03-22中班音乐教案《捞鱼》03-09中班音乐教案火车03-18中班音乐下蛋了教案03-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家里都有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