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朋友们:大学新生入学体检转氨酶高是正常质的二百多信通过非正常手段偷偷混入大学校园会有什么后果?

2023 年是三年疫情后的第一年,中国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心理都处于恢复过程中。这一年,从热搜榜、公开新闻提供的数据中,我们能看到:年轻人热衷寺庙、手串,热衷考公 "上岸",热衷买彩票。职场广泛的 "非人化" 现象也引发了关注,"发疯"、"全职儿女"、"孔乙己文学"、"四不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等词汇一度流行。网络暴力一再发生,李佳琦的言论遭到讨伐,上海万圣节人们的个性表达获得喝彩。"情绪价值" 成为了一种被重视的 "价值"。人们涌向淄博吃烧烤,又涌向哈尔滨看冰雪,大学生们发明了 "特种兵式旅游"……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释放、自由的渴求。这些无不反映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代。心理学家许燕觉得,外部世界的剧烈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心理冲击。很多人每天心神不定、焦躁不安,为工作和生活所迫,"没有处于一种真正的人的状态"。她认为 "情绪价值"、"精神内耗"、"内核稳定" 等词语的流行反映了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境遇。时代社会的变化引发了群体的心理共振,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注重 "情绪价值"。大家因为不想 "精神内耗",所以追求 "内核稳定",需要积极的心理力量来应对艰难的外部环境。这种状态可以从心理学家卡伦·霍尼(Karen Horney)那里得到解释。霍尼在 1937 年出版的著作《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提出,现代社会变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普遍焦虑。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环境对于神经症的重要影响后,被弗洛伊德视为神经症根源的生物、生理因素立刻退居二线。许燕认为中国社会目前处于霍尼描述的现代转型期,所以有着同样的普遍焦虑和不安全感。但相比过去,"这个时代也有新的特征"。许燕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她在 1978 年考入北师大学习心理学,成为中国恢复心理学专业后的第一批学生。近 50 年来,许燕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在心理枯竭、心理绑架、心理贫困、心灵善恶等领域有开创性研究,著有《人格心理学》《成为更好的自己》等。许燕。来源:受访者提供。2024 年 1 月,《晚点 LatePost》通过视频对话了在海南三亚养病的许燕,与她回顾了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经历的公共心理事件。她因为病后初愈,不断咳嗽,但讨论还是持续了三个半小时。她的表达温和,但不失批判性,对中国的时代和社会心理有着许多洞见,也积极提供解决之道。"乌卡时代"、"紧缩型文化"、"内卷" 和 "大流行时代" 是许燕理解时代特征的关键词。从全球来看,她觉得现在是一个乌卡(VUCA)时代,即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性(complex)、模糊性(ambiguous)交织。人们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但常常跟不上,身心疲惫不堪。就中国而言,她认为 "紧缩型文化" 和 "内卷" 是当前的时代特征。"紧缩型文化" 与 "宽松型文化" 相对应,前者指制约比较多,特别是权力的规定比较多,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觉得要处处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后者指人们的心理状态感觉比较自由,社会相对比较和谐,人能够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许燕称,一般来讲,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容易出现紧缩型文化的特征,会出现所谓的道德严苛性,道德的社会监控力增强。她和合作者研究发现,基尼系数越高,道德严苛性越强。当人人都在说道德时,道德的边界被无限扩大,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被监控,对自身行为的道德约束性也在增强。她把 "内卷" 视作一种 "努力的通货膨胀",称去年一项研究 [1] 发现,"内卷" 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急剧爆发的拐点是 2019 年,恰好和中国 GDP 增速急剧放缓的拐点相对应。"两个拐点明显交织起来,说明经济冲击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她提到两项研究 [2] 从社会和个体两个角度分析 "内卷" 的心理结构。从社会心理角度看,"内卷" 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资源稀缺(怕拿不到资源)、社会规范(类似紧缩型文化)、心理压力过大(只能卷自己)、竞争行为。从个体心理角度看,"内卷" 会让人具有三个特征:无力感、无意义感、无自主性(被动地卷入竞争,没有力量支配自己)。"‘内卷’ 的后果就是躺平、苦斗、焦躁、忧郁等社会心态反应,无论哪种心理反应,都需要释放压力。随即而来的就是今年流行的 ‘发疯’ 状——不受约束的心灵释放,其实质是一种故作疯狂的释压行为。" 许燕说。最后一个特征是 "大流行时代"。由于网络的助推,一个 "爆点" 能迅速引发社会共振。比如 2023 年火热的 "淄博烧烤"、"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特种兵式旅游" 等都是如此。特别是结束了三年疫情的封控环境所导致的 "报复性出行",是需求的被动压制所出现的行为回弹。"过于压抑之后,人们更要一种自由感与奔赴感,旅游就属于一种体验性消费。但体验容易扎堆,人们要的也是现场的蜂拥效应——共情。例如,蜂拥去淄博,才吃得嗨;蜂拥去 ‘尔滨’,才玩得嗨,大家一起去 ‘发疯’。淄博和哈尔滨都抓住了百姓心有所向的流行点——低消费的高体验,提高了百姓的可参与度。" 许燕说。她注意到,现在三亚打的广告也变成了瞄准低消费高体验的流行点,比如开车环岛穷游。"在大流行时代,必须要找到好的启动点才行。"许燕观察到,不同时代的年轻人似乎面临着同样的人生问题。这一代年轻人的 "状态" 令她想起 《中国青年》杂志的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那是 1980 年,她在上大学,署名信的题目是《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这引发了一场震动全国的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的大讨论。1996 年,《中国青年》又展开了一次人生观讨论,题目是《我不停地奋斗,为什么成功却离我越来越远?》。当今,这类问题还在年轻人中谈论着。许燕说,心理学能对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从这个角度,"心理学不是只为心理异常者服务,它是为所有人服务的。"她自己的人生也受到心理学的深刻影响。许燕的父母是北师大的老师,自己从小在教师家庭和教师 "大院" 里成长,接受了 "北师大最标准的全套教育"(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二附中、本硕博),最后工作也在北师大。她回忆,自己在幼儿园受的教育是扎根于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的行为训练,比如分餐制、睡眠姿势、洗脸和穿衣程序都非常固定化。这种行为训练造就了她喜欢程序化的做事方式,强调秩序与规则,言行举止要文雅庄重,性格上更追求严谨、细致、完美,甚至有些心理 "洁癖"。学者之外,她是一名身边总围着学生的教师,与年轻人有最直接的交流。她感受当人们是年轻人时,他们有共同精神处境,她也感受时代变化落在不同代际年轻人身上的具体差异。她会在课堂问学生为什么去逛寺庙、考公,好奇学生为什么连恋爱都不谈了……她以一个老师自然的职业本性关注着年轻人,也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应对时代变化,应对未来巨大的心理挑战。以下是《晚点 LatePost》和许燕的对话。过去三年多,全球很多人出现 "社会心理残疾"《晚点》:如果现在让你回看,你觉得疫情给中国人的心理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许燕:疫情不只对中国人,对全球的冲击力都太大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精神健康报告》指出,2019 年,世界上有近 9.7 亿精神疾患,占总人口的 13%。疫情以后,精神疾患的人数在提升,像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增加了 25% 以上。陆林(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提出,"疫情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少持续 20 年"。其实不止 20 年,很多人是终生受到影响。对于中国,总体来讲,我们发现一个现象需要关注,但还没有研究,就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出现了褪色。我们在疫情当中有很多黑色或者灰色记忆,但现在变白了。我们在说事情的时候,似乎总要跳过这三年,时间轴出现了空白。淡忘是人面对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有的创伤也会让人铭刻终生,理论上不应该完全变白。《晚点》:大学在 2023 年正式恢复线下授课,你和这些 "00" 后的学生接触有什么感受吗?许燕:我们前三年都是线上上课,去年彻底恢复线下。恢复以后,大学生应该正常地入学报到,结果我们发现一个什么情况呢?有些学生开学不来注册,还是想上网课,说,老师,我没有返校,能不能给我一个链接,我在家上网课。我们很吃惊,有的学生对正常的大学生活已经没有概念了。三年疫情,有很多学生没有入校就毕业了。相对来讲,他们的人生是有缺失的。疫情又让他们习惯了在家的隔离状态,不需要和众人交往,但不与人面对面交往,就不能实现良好的社会化。现在很多人出现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就是因为缺失社会交往。我提出要关注 "社会心理残疾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 "健康损失残疾年",指因为疾病引起的健康损失,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年数。全球平均每个人生活六年,就有一年是由于心理或精神疾患造成 "残疾",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损失了社会功能。实际上,疫情三年就是我们的 "健康损失残疾年"。这造成一些人用疫情状况取代正常状况。进入新环境时,他们不知道应有的正常状态。我们力图告诉学生,大学的正常状态是什么,但有些人习惯不了、怨声载道,不能融入真正的现实社会,而是要求你为我服务,自我中心和个体化更强了。他们不到校注册,或者到校注册以后就在宿舍里待着,能在宿舍里听课、就不到课堂听课,喜欢远离集体生活,蜗居在个人空间。疫情过后,我们要让年轻人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当中,不能再延续他们 "社会心理残疾年" 的年数。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所谓心理健康,指标有两个,一个是临床指标;另一个是文化指标,指偏离了现实的社会文化规定,心理就会出现偏差。在常规系统中获得不了,就会在非常规系统中寻求《晚点》:去年很多年轻人爱去寺庙,流行语是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 ‘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选择了 ‘求佛’、在作为和作用之间选择了 ‘做法’、在关系和体系之间选择了 ‘佛系’、在彻底摆烂和艰苦奋斗之间选择了 ‘感动上天’"。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许燕:我去年上课的时候,问学生有没有进过寺庙拜佛?很多学生都说去过。他们是不是当真?其实不一定当真。但我觉着这是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因为现在给大家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太模式化了,他们听腻了,想自己尝试一些别样的方式。具有科学训练背景的大学生为何去接近 "玄学",因为他们知道 "未知领域" 可能是当下科学未探明或被验证的领域,他们也在找 "玄学" 中与现实的连接点。例如,辟邪恶(避免小概率或危险事件)、避骄纵(避免引火烧身或乐极生悲),避免自谶(防止一语成谶)等。这些都是安全自保的被动防御方式。但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在逃避问题,或是许下心理期望,以心理暗示进行自我安慰。但有时对某些人是有效的。比如在灾区,宗教服务比心理服务更受欢迎。为什么?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一个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自己的命运有多少的掌控力。当掌控力低时,我们就会出现无力感、无价值感、无自主性,这些都是 "内卷" 下的心理特征。这时,人们就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老天,"头顶三尺有神明",交给一个也许能够控制我们人类的神灵。"网易数读" 2023 年的调查 [3] 发现,现在年轻人对寺庙的关注度是从 2022 年下半年开始,到 2023 年上半年一下子增加,18 岁到 30 岁的年轻人大概占到进寺庙人群的 45%,将近一半,足以可见年轻人对世间的无力感,缺乏对命运的掌控力。调查还发现,年轻人到庙里更多求的是前程,比如学业、事业、财力,但是不问婚姻。一些年轻人格外偏爱寺庙游,到清幽禅静中去寻找心灵慰藉,将人生转机寄托于超自然力量。人在困境时需要找一些心理安慰。我们虽然不排斥,但一定要告诉年轻人,它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要去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社会支持。正如他们所说:"早起上完香不耽误坐地铁搬砖,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晚点》:如果说 "求佛" 是年轻人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一种方式,另一些年轻人则选择了 "考公""考编" 来求未来的稳定,但竞争非常激烈,一些人进了体制后也出现不适应。许燕:现在年轻人想 "上岸" 更难了。因为政府支出偏高,有些地区的机关已经发不出工资,有的也开始大量缩减岗位。年轻人在工作岗位缺失时,就开始考虑上学。社会要给年轻人提供发展的路径与生存机会,学校也可面向应届生把硕士、博士的名额开放一点,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可能是条缓解社会压力的通路。中国的学历早就通货膨胀了,在学习型社会里,年轻人回归学校,也是知识蓄池、自我积累的过程。《晚点》:相比追求避险的 "考公""考编",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追求风险的 "暴富",2023 年中国的彩票热就是典型,销量同比增长近 50% [4]。这可能反映了什么群体心理?许燕:现在有的商家总要隔出一个空间来卖彩票,因为买彩票的人多了。在原有的常规系统中已经获得不了的东西,那只能奢望在非常规系统中寻求了。特别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更会做 "小投入、大回报" 的梦想,赌徒和侥幸心理就开始有了。但是你问年轻人,他们有的会说这是一种简单、快捷获取快乐的方式。他在买彩票时,就没想着要回报,接受了失败预期,所以一旦中奖,觉得是额外附加的,能带来很多快乐。这有点像去年流行的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欲望激素,能迅速给你带来快乐,但它容易上瘾。像买彩票和赌博都容易上瘾,它们启动的是低水平激素的多巴胺。当正常途径在缩减,异常方式就会流行。像缅北骗局也是投其所好。他们做局时,对你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都做了预案,见招拆招。其实除了多巴胺,还有很多获取快乐的途径,它们和人类的激素有一定关系。比如内啡肽是奋斗激素,是一种痛苦后的愉悦,就像长跑超过极限后的兴奋;血清素是维持自我平和的激素,早上晒太阳会多分泌;催产素是爱的激素,拥抱、好的亲密关系让人幸福。这些都能让人获得快乐,缓解压力。《晚点》:正如刚才我们聊的,现在年轻人不仅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开始热衷探索自己,像星座、MBTI 人格测试等就是例子。你怎么看待这几年心理学的火热?有被扭曲或者误解的地方吗?许燕:星座预测人的性格和未来是伪科学。这里面的心理机制是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早在 1948 年就被学者研究了。它指人们在一种笼统描述的情况下,倾向选择那些能印证自己的描述。而且,有时人们测完以后会有心理暗示,会不自觉地按照那些说法行事,进行自我印证,形成循环。MBTI 要比星座好一点,因为它应用了荣格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但 MBTI 的测量指标(如区分度、效度、信度)并不好,没那么科学。但它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它简单明了地让你知道你是什么性格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业,简便易懂。实际上,在科学的心理测量中,测量工具的保密性很重要,也不是计算机上简单的计算和排列组合,需要专业人士整合考虑。就像普通人检查身体得去医院,医生才能分析解释 CT 结果一样,心理检查(测量)也得去学校、医院等专业机构才行。像很多人只是有抑郁情绪,本来可以恢复,还没严重到抑郁症。但他们被网上的心理测试 "确诊" 后,就往抑郁症的方向发展。这会产生误导,一定要小心。"发疯" 是积极的表达,要给人能够 "发疯" 的场所和机会《晚点》:年轻人应对现实的还有一种方法是 "发疯",比如万圣节的上海年轻人有很多 "表达",甚至有人觉得形成了一种 "青年文化"。怎么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这一类的现象?许燕:一般来讲,我们处理压力有两个路径——战与逃。战就是我要积极解决问题。但当某个问题解决不了时,我们必须学会保护自己,要学会逃,避开永远折磨我又解决不了的那个问题。我只有把它扔掉、放下,才能轻松地活出自己。去年开始流行 "发疯" 这个词,强调自我奔放、自由的感觉。这是一种积极的表达。因为没钱是现实,我自身解决不了。我整天磕死在我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只能让我感受苦海无边。那我也不想了、不比了,就看我能走通哪一条让我快乐的路径,就怎么来。我觉得年轻人现在更多以 "发疯" 的状态来处理很多以往纠结的东西,是一种生活态度。虽然可能有些无奈,但能让自己快乐起来也不错。"躺平" 是一种无助、不反应的状态,但 "发疯" 是一种让我自己快乐的剧烈反应。这有年轻人的特点,避苦趋乐也是释放压力的好方式,说明他们 "活明白了"。要给大家能够 "发疯"、宣泄的场所和机会。今年可能还会延续 "发疯" 文化。像大家在呼吁春节能不能放开放烟花爆竹?中国传统民俗认为,放炮可以辟邪,把过去不好的东西彻底给它崩掉,有一个新的开始,热热闹闹的,有利于我们现在的精神和社会心态建设。不少人也在批评今年除夕不放假,不能让大家过个好年。社会朝向人性化的要求开始发展,你要能让我活得像个人。节日是给人带来快乐的时刻,东方的传统节日、西方的好的节日,都可以过,给大家提供更多快乐的时光。要尽可能地让大家多过节,多一点快乐,像国外就有很多节假日。从弗洛伊德的角度讲,人的心理能量就这么多。为什么我们不让它在积极层面释放?《晚点》:现在很多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都会受到网络影响,最让人痛心的是遭遇网络暴力后自杀的人,像 2023 年发生的就有染了粉红色头发的女孩郑灵华、武汉 "校内被碾压致死" 男童的母亲 [5]。网暴行为可能是出于什么心理?许燕:有一种叫缺失补偿心理,贬低他人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夺人眼球以找寻自己的存在感。有些网络喷子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压抑或者受挫的群体。当现实环境对我们各种心理表达有严格控制时,他们就要找到一个可以安全宣泄的地方,"线下沉默寡言,网上无所顾忌"。网络具有匿名性,特别容易成为网暴者宣泄的替罪羊。他的攻击是对自己负面心理的宣泄,撕得越狠,越有畅快感。还有一类人是本身具有邪恶快感。这是一种暗黑人格。这类人见不得别人好,当他看到比他好的人倒霉时,快感就出来了。他甚至愿意制造别人的不幸,这能让他酣畅淋漓。他们在网络上制造流言,重伤别人。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述:"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他们使用的道德绑架手段极具掩蔽性,常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道德的名义指责别人,让人无以辩驳。社会道德严苛性加剧,会导致 "道德双标"。当社会不和谐时,幸灾乐祸就会出现。鲁迅不就因为国民无视自己同胞而弃医从文吗?他用的词是 "看客",我们也叫 "看客心理"。不良网络是一个情绪宣泄的垃圾场,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网暴常给对方制造不幸,像武汉那个男童的母亲双重受创,最后自杀。但在网络上没人能对此负责,你常常找不着谁是致她于死地的人,我们只能说是网络的一个群体,"法不责众"。比如你能证明谁的哪一句话致她于死地吗?所以很难界定,现在最多只是封号,很难进入法律程序。实际上,网络从众行为很普遍,一种言论出现,大家不负责任地马上跟进。其背后的心理是责任扩散。当我是一个人时,我会考虑承担责任,但如果是一群人,我的责任就分摊给现场的其他人了。这会导致人们群起而攻之,不为自己的恶果承担任何责任。整个社会要贯彻 "行行出状元" 的理念,让人有价值感和意义感《晚点》:很多年轻人找工作遇到一些困难,催生了 "全职儿女""孔乙己文学""四不青年"(指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这样的新词。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许燕:"全职儿女" 不是 "啃老族",他们是先在父母这个蓄水池里储备能量,然后借机进入社会,等待时机 "上岸",比如考研、考公。它与 "啃老族" 不太一样,是一种无奈。找不到工作,但必须要有一个能够生存的地方,家庭成为儿女最能待得住的安全地带。一般来讲,在子女最困难或者没有自立的时候,父母都会给予支持。"孔乙己文学" 是网络上的年轻人用来抒发自己当下苦闷的流行文体,表达有了高学历,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也是一种自嘲,挑战了 "读书有用论"。我们常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现实社会不是都能给人美好感,打压到一个人必须放下所谓读书人的脸面去生存。无法放下的人只能自嘲说,"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就像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虽然央视网也在对话年轻人,"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但是年轻人觉得一些媒体的口气爹味十足,媒体的家长式思维已经不被年轻人所接受。现在的社会把工作分为蓝领、灰领、白领、金领等阶层,有等级、高低之分。人往高处走,没人想跌落。但如今阶层两极分化越来越厉害了,只有少数中层能往上流动,其余基本是往下流动,并被固化在低阶层,"读书已经改变不了命运了"。孔乙己们或者有高学历的人,要做好往下流动的心理准备,这对他们来讲是巨大的心理挑战。原来有个理念挺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心安理得选择一项工作,没有阶层、等级之分。只要我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如果整个社会贯彻这种理念,工作没有高低之分,真正做到社会平等,那所有人都有面子,都有自己工作的价值感和尊严感。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是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但现在不只是中国,全球的两极分化都非常厉害,变成了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发展的稳定状态。由于抗风险能力的差异,疫情也让财富更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甚至占据了 2/3 的新增财富 [6],导致中产萎缩、低收入群体增多。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四不青年" 说的是现在年轻人的社会生存状态。我有时会讲恋爱心理学,以前的学生又恋爱又结婚又生孩子;后来的学生慢慢地不太想生孩子,但可能会恋爱结婚;再到后来,学生不想结婚,就想恋爱;最后到现在,他们恋爱都不要了,观摩别人恋爱就行,替代性满足就可以了。我问学生,背后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们说,家庭成本太高了。我们都知道人要有各种人生体验,谁都希望有一种心理的丰富感和生活的繁荣感。但如今,他们挑不起成家这个担子了,索性就放下。这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体问题,社会应该解决好社会分工的问题。《晚点》:失业和贫困是造成焦虑、抑郁等情绪的重要诱因。极端的案例之一:在经历了欠薪、失业、找不到工作后,44 岁的资深建筑设计师金辉从供职过的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21 层一处窗户坠楼 [7]。一个人失业的人该如何调整心理状态?你有什么建议?许燕:心理学有一个词叫 "中年危机",就是 "上有老、下有小" 的中年人在拼搏事业的时期,最容易出现危机。因为他要承担自我成长和整个家庭的责任。本来他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也处在个人成长的关键期,突然失业,要比年轻人受创更大。而且现在各个企业在降低成本时,会先裁掉中高层的中年人,因为新入职的年轻人知识结构新、工资也低。中年人这种现状确实令人忧心,当人绝望时就会出现极端例子。实际上,整个经济状态导致我们出现 "期望递减效应"。我们以前一说期望,意思是往高处走,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期望不得不呈递减的状态,我们的生活幸福感要不断降低。以前我们都说要追求美好生活,我只要努力,就能获得好生活;慢慢变成,我只要一个安安稳稳的水平;再往下走,我有些经济来源,能维持一种比较苦的日子;最后往下走,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无望,再努力也没用了,到无望、无助的失业状态。所以百姓期望经济快速回升,阻止住生活的下滑状态。个人不知道这场危机什么时候能结束,等到危机结束的时候,人可能已经老了,一大批年轻人还在等着工作,自己的优势已经没有了。当个人的努力已经无效的时候,真的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关怀。从政府来讲,在完成农村的扶贫工作以后,要开始关注城市的扶贫工作。这要靠社会力量来支持,不完全是个人努力,需要政府、机构来帮助这些失业职工。所有的困难户都会沉落在社区,所以社区的关怀性活动要做到。不管怎么样,总要让人活下去。中国有 500 多万人每月人均收入为零 [8]。我们要尽可能减少零收入的人,对失业职工的关怀一定要配套跟进,要给他们最低生活保障。现在入职几个月后就可能出现心理枯竭《晚点》:你研究过教师的 "心理枯竭",2023 年也有相关的悲剧发生,比如河南郑州一位 23 岁的小学女教师自杀 [9]。她在遗书中称,自己很想教书育人,但学校的工作和活动、领导的检查,让她像进了 "牢笼"。"牢笼" 一点点缩小,每天都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处理 "心理枯竭",避免悲剧重演?这可能是当下中国职场的普遍性问题。许燕:现在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有点过多,比如原来学生 4 点就可以离校了,现在必须到 5 点之后,等于不给老师留有备课时间,把社会功能全都压到学校,自然会加重老师的工作负担。我们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调研时,发现他们的社区功能很重要,比如孩子 4 点放学到家长 6 点下班这一段,孩子归社区管。社区工作人员将孩子集体接回,孩子在一个活动站里在写作业等。香港社区工作人员多是宗教志愿者群体,其实大陆社区也有许多退休人员可以发挥余热。我们一直强调 "家、校、社" 一体,但社会的功能始终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而且,未来孩子的数量在剧烈减少,所以现在老师的编制也在缩减,工作量又超负荷,和教书无关的杂事较多。自杀的这个老师就觉得工作和她想得不一样,为什么干了那么多活,很多活还和教书育人无关?另外,新入职老师的岗前训练很重要。要让他们知道目前教师的工作状况是什么样,应该怎样防止出现心理枯竭。其实这种老师一般都很有责任心、自我要求高,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好老师,但在最初没有保护好,职业预期不准确,应对力不足,导致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晚点》:好的岗前训练现在在职场上是个稀缺品。许燕:对,以前我们说,入职三年后才会出现心理枯竭。现在不是,入职几个月后就可能出现心理枯竭。压力越大,枯竭出现时间就越早。从出学校门到进入职业门,这是一个质的转变,必须要有人引领一下。以前我们很多工作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现在好像少了,工作单位只管用你,缺少培养,就会出现适应不良。现在职场上要重培养,不要只重使用。其实很多大的机构都会有新入职培训,这非常重要。我做过一些培训,发现职场新人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够由学生身份转到职场人身份,明显看到你对他们的很多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但他们根本无所谓。如果角色转变不过来,以学生身份替代职场身份,结果会碰得头破血流。学生身份与职场身份最重要的不同是由他控向自控的转变,职场上不再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时刻要自我提醒。责任心是重要的职业人格,要对工作负责,也要对自己人生负责。我们之前也没有 "免疫教育",很多家长太宠爱孩子,让他们觉得社会也该像家长宠爱自己那样,其实不然。家长、学校允许他们犯错,但职场常常不给犯错机会。《晚点》:现在心理健康问题呈年轻化趋势,比如 18-24 岁青年的抑郁风险检出率近 1/4;江西 15 岁男生胡鑫宇失踪,后被认定自缢死亡;四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最小的 23 岁)在天门山跳崖引发关注 [10]。你在采访中也曾提到,疫情之后,孩子的自杀率增加,一个 6 岁的孩子会说,"我活着没有意义"。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儿童和青年群体的精神危机?许燕: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相对来讲比较脆弱,没有经过大灾大难,一旦遇到社会的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很多冲击。一开学,很多学校都处于防备状态,因为开学是孩子最容易自杀的时候,灾后会出现各种各样心理脆弱感的反弹。这三年的封闭有点像心理学上的 "感觉剥夺实验",就是隔绝人的所有信息通道,比如眼睛戴一个眼罩、耳塞让你听不到声音、皮肤全都给你缠绕着绷带。人开始处在感觉剥夺的环境下反应不大,几天后就有很多人无法坚持。因为持续的隔绝状态让人产生幻觉、精神崩溃等。实际上,三年疫情阻断了很多信息,虽然不像感觉剥夺那种绝对的剥夺,但是一种相对的剥夺,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这种影响,因为青少年更需要丰富的刺激,所以一下子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孩子采用极端方式,比如自残、自杀。自杀现象是有传染性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在网上看到有人自杀以后,就会学着自杀。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很多都是冲动性自杀。比如平常没跟父母 24 小时密集接触,现在天天在一起,冲突就会加大,父母的批评言语,有时也会引起孩子采取过激行为,所以反常规环境会引发很多异常心理反应。青少年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弱,导致他们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失常行为。所以灾后的教育非常重要,就像刚才我们说的,它要影响一个人至少 20 年。不是这一场灾难过去以后就风平浪静了。它是一个持久的心理消化过程。亲职教育缺失,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做合格父母《晚点》:如你所说,青少年的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弱,那么家庭和学校应该多做一些工作。我记得你曾说,最大的空白区在家长,我们缺少 "亲职教育"(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许燕:对。缺少 "亲职教育" 是一个挺大的问题,但有没有需求?有。原来我们学校的赵中天老师讲这门课,全校选修,在 500 人的大教室里面讲,大部分学生想选都选不上。但后来他退休以后,就没人讲这个课了。《晚点》:这门课火热的缘由是什么?许燕:弗洛伊德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成年人的问题都能在童年找到根源。" 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但它更多是针对有问题的群体。我们反过来追踪寻源的时候发现,有问题的群体和他们的家庭是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发现,具有内核性、重要的人格品质都是在学龄前形成的,像乐观、希望、坚韧。希望决定卓越人生,乐观决定幸福人生,坚韧决定成功人生。乐观是在两三岁形成,希望是在三四岁形成,坚韧是在五六岁形成。这些是未来能让他抗压的核心品质。我们早一点给孩子植入这些人格品质,他以后就能抗压。如果我们早期没有对孩子植入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教育,以后就会出问题几率就会增加。《晚点》:问题是如何植入。很多父母也很茫然,应该如何做?许燕:有不同的方法。乐观是你看待事物的态度。积极和消极截然不同。比如爸爸每次回家都会抱孩子。有一天,爸爸回来沉着个脸,倒头就睡了。这时,2 岁的孩子就跟妈妈说,爸爸不喜欢我了,很难受。等于是对特殊事件做了消极的泛化性结论。那妈妈就要调整孩子的心理,把他的消极的想法局限在这个点,不能放大处理。可以告诉他,爸爸今天太累了,等他休息好了以后,就会来抱你。让孩子从对事情的消极解读转化成积极解读。希望的品质包含三个要素:首先是人要有目标。"目标思维" 很重要,能让你以最捷径的方式达成目标;其次是 "路径思维",这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最后是 "动力思维",你必须要有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信念。在培养孩子目标思维时,有时孩子要做某件事情,你要问他,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因为孩子有时做事根本不想。你问他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有什么价值,可做还是不可做,这都要他做一些判断,不是都随心所欲。一般我们主张坚韧在 3 岁以后培养,关键期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不要过早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特别是 3 岁之前,亲子依恋期的时候不要去做,这时要给孩子安全感。稍微大了以后开始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可以给他设置障碍。不能让他认为一切都是风平浪静,要给他制造一定失败。制造失败以后并不是不管他了,要看他对失败的反应。如果他不怕失败,克服了困难,就要表扬他。如果他破罐破摔,就要帮助他,和他一块儿克服困难。你让要他体验到换个方法就能解决困难,体验到成功。慢慢让他形成遇到困难不放弃、找到解决办法的习惯。类似这样,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晚点》:感觉这不只对孩子有用,成年人也需要培养这些品质。许燕:这些品质实际上是从成年人那里得出来的,我称为 "人格金三角"。为什么有人有这些积极人格品质,有人没有?很多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从孩童时代就要培养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是人类普遍规律,所以人格品质要早培养,让它早发挥作用。不少人没有处于一种真正健全的 "人" 的状态《晚点》:2023 年主播李佳琦说:"找找自己原因好吧,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这引发了网友 "声讨",背后似乎反映出一种时代心理变化,努力不一定能取得相应回报。你怎么看待年轻人这种心态变化?岁末年初播出的电视剧《繁花》非常火热,也触发了一些人怀念 1990 年代的中国,觉得那时普通人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机会很多、空间更大。许燕:李佳琦说了一句和现在时代不吻合的话,认为穷就是你自己的问题,触动众怒,引起人心理的反弹和抗拒。因为这个时代不是我们造成的,但我们遇到了。我们无法选择时代,也扭转不了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人所处的社会境遇不同。《繁花》反映了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做事情,汪小姐是一个典型。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现在有所不同。现在是靠个人努力不一定获得成功,因为个人的力量在减少,社会的力量在增加。大家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内卷。《晚点》:面对慢增长和弱流动的未来,人们是不是需要通过心理调整来适应未来变化?有学者建议人们要适当学会反内卷,要破除单一评价体系,不要主动把自己异化为工具,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意义等等。你有什么建议?许燕:其实大家都想反内卷,在内卷的环境中,被卷的人和卷别人的人都不快乐。如果大家都不快乐,一定是我们现行运行规则有问题。如果规则不改变,内卷也改变不了。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句话说,如果科技发展没让我们的工作轻松,反而更内卷,那它一定是错的路径。大家都在思考真正正确的路径在哪里?内卷是一个大的时代潮流,每个人都在漩涡中。当你在漩涡中想逆潮流而过,仅靠个人力量不足以逆流而上。当我们每个人都无力面对内卷时,其实应该是社会治理的运行时刻。政府怎样在社会发展中能让人们提高工作的幸福感,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在工作当中,我没有处于一种真正的 "人" 的状态,甚至我会接受这种 "非人化" 的状态——我是工具,我能够被别人当工具,说明我还是有价值的。情感老是刺痛我,所以我要隔离情感,不要情感。我也不要自主、不要自由,因为自由会带来痛苦、无奈。我任何自由的选择最后都是碰得头破血流。我就像动物一样,处在被支配的被动地位。躺平、佛系实际上都是放弃自主性。"非人化" 来自于马克思讲的 "人的异化",其实就三个特点,像动物一样无自主性、像机器一样无情感、像工具一样被利用。现在很多人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怎样让一个人活成真正的人,发挥人的自主性?怎样让人快乐生活?人要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别人的价值?现在很多孩子实现的是父母的价值,而不是自己真正的价值,孩子也被父母工具化。夫妻之间也是这样,女性就是生孩子的工具,就该做家务,男人就该在外面挣钱。本身应该是一种人之间的关系,可变成工具关系。怎样去工具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竞争性的环境中,实用性的哲学观点太占主导地位了。我们在做中国人近 40 年价值观变化的研究,发现从 2013 年以后,实用型价值观取代了社会型价值观,一直处在第一位。从实用价值来考虑问题,追求利益最大化,先考虑利益,再考虑别的,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作为判断价值的指标。这是一条非人性化的路径,也是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晚点》:与之相对,你觉得这个社会应该提倡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许燕:要活到真正人的一种境界。《晚点》:怎么才算活得像真正健全的人许燕:能够遵循自己个人的意愿,你能决定你自己的命运。比如我不想考大学,就想做一个厨师,那我就不用非得走高考这条路。我就按自己的兴趣走。西方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遵循个人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生命力最光彩的点,也符合 "行行出状元" 的理念。在我的兴趣点上,我能做得比别人更好,那我就是这个行业的状元。人类最幸福的状态是能够获得愉悦感,不被痛苦纠缠,没有那么多生活的苦恼和困境缠绕你。最后,有尊严地活着。现在很多职场冷暴力,最重要一点就是让人没尊严。你干活干得再好,我都要否定你,忽视你的贡献。70% 的职场人都遭遇过冷暴力,被欺负过。这是对人性最大的灭杀,好社会是要给人以尊严,形成 "自尊自信" 社会心态。能实现这三点就是一个人,不能实现就是去人性化。《晚点》:可否分享一个你所知道的、具体的活成了 "人" 的例子?许燕:我的导师张厚粲是一个典范。我在张老师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对学术的追求。她 14 岁对心理学产生兴趣,立志要学心理学,18 岁开始学心理学,后面遇到多次政治运动,每次都受冲击,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过心理学。到 1978 年心理学专业恢复时,她已经 52 岁了。她说,我真正的人生是从 52 岁开始的。张老师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孙女,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她会 7 门外语。但她说,"我是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最开始她想出国交流,都不被批准,怕她 "叛逃"。申请了四次后,她才第一次出国交流,带回前沿学科知识,讲给学生。她做了很多大事,包括中考、高考改革,职业自学考试,儿童阅读等。她拿了很多国际奖,像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 "艰苦卓越成就奖",中国只颁给了她一人。但我觉得她最重要的是人格品质。她对学术要求特别严格,不仅自己做到尽善尽美,也对学生严格调教,直接指出你的不足。那时我们所有学生都被她骂哭过,但我们很多能力就是靠这样培养起来的。那个时代的师生关系像师徒,很有人情味,但现在学生叫老师 "老板",老师要给学生发工资,是实用性的工具关系。我们说做人要做到 "真",我在张老师身上看到什么叫活成 "人" 了。她为人坦荡、真真切切、自主性强、情感表达直接——我喜欢你就肯定你,不喜欢你某一点,我就直接跟你说,从不在背后使坏。她从来不把我们当工具,别人也不能把她当工具。《晚点》:你提倡要 "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很多 "鸡汤" 也会说 "成为更好的自己"。你觉得两者的区别在哪里?许燕:年轻人早就 "反鸡汤" 了。他们不希望被洗脑、被幻觉,更追求现实的真实体验,不回避困境,承认自己的不足。除了奋斗,他们还会选择各种生存方式,例如佛系、躺平、发疯,活出自己的样子,不是别人制造的样子。我所主张的 "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要提倡遵循人的真实本性活出人的状态,而不是父母制造出来的 "我"、社会驯服出来的 "我"、奋斗挤压出来的 "我"。以自己的最佳状态快乐地学习和工作,而不是在比较或竞争体系中痛苦地生活。题图来源:电影《记忆》}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通用18篇)  在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如何准备一个主题班会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  我们会认为在社会上都是善良的,而在现实社会中,社会是复杂多样的,有些人只为利益而活的或为生存而活的,我们应该如何识别诈骗伎俩、如何防范诈骗手段。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我们得保持清醒头脑面对生活和社会。通过开展本次防诈骗主题教育班会活动,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防骗、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对待可疑人员,既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防骗的警惕性。我院在本周特此召开“心莫贪,擦亮眼”主题班会。  优点:  一本次班会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二、让大家对诈骗这一类有了了解  三、通过视频等此手段让同学们了解这个这个主题的危害  缺点:  一、对本次材料的准备不够充分。  二、内容不够新颖,没有太多的创新。  三、没有把内容拓展开,比如骗子是如何进行什么手段  总结及改进:通过此次班会,了使同学们对网络诈骗这一手段有了彻底的认识,让同学们对此非常有帮助。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2  对虚假链接钓鱼方式,支付平台目前采用的“防火墙”有:“时间戳”、确认正确域名、设定交易时间敏感值、核实过滤支付来源的网址等。“‘时间戳’就是,在支付各个环节中都加入时间记录,当时间间隔超过预设的范围时,订单将被判定为无效,无法进行支付,需要重新生成订单才能完成支付。并且,当支付来源网址与商户在支付平台登记的IP不一致时,交易也会被阻止。  对木马病毒这种更加隐性而高级的手段,支付平台一般使用加验证码和二次确认等方法,识别人工操作和木马的机器操作行为。用这样的方式,虽然用户的便利性受到影响,但对打击木马型钓鱼收到了明显效果。  所以,网络买家们在购物时不要埋怨支付平台一道又一道的繁琐验证程序,这些都是他们为了保护你的权益而设置的措施,另外,也要谨慎面对网上的一些低价商品信息,比如免费送,或者价格非常离谱的。特别是非正规网购平台,有的人通过QQ邮箱发送的链接。这里往往包含了一些钓鱼链接,一旦登陆后输入了自己的信息,很容易就被盗取了。一般来说选择正规的电商网购平台,使用如旺旺这样的安全聊天工具会好很多。  另外,网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3  近来有同学在校园内外手机、钱包被偷,经常接到兼职中介索要身份证号码等电话的情况等等,所以为了增强同学们的防盗、防骗、防扒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进一步推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自我防范意识,我班特召开“防盗、防骗、防扒”主题班会。  一、主持人以“安全在我心,安全在我行”的号召引入班会  1.结合近期发生的校园安全案例展开讲话  2.结合所见所闻对校园中的真实安全事故作出分析。问题涉及火灾、盗窃、诈骗等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点强调了宿舍电器使用安全如何逃避火灾等人身安全,手机、现金及银行卡等财物安全。  二、班委轮流发言总结“防盗、防骗、防扒”心得  1、通过学生宿舍防盗、防骗、防扒等方面的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遭遇突发安全事故时的逃生自救能力。学生应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生宿舍管理的有关规定。  2、进一步提高自我防范安全意识。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随身携带;离开宿舍和睡觉时间要及时锁好门窗,短暂离开宿舍时也要及时锁门;不要将钥匙借给他人,不要在宿舍内留宿他人;遇到陌生人进入自己宿舍或相邻宿舍时要仔细询问,如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值班室或拨打校内报警电话。  3、各宿舍舍长要召开宿舍安全教育会议,提高同学们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把班主任或身边好友的电话告诉家长,一旦有盗窃和行骗等此类情况发生,家长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电话来求证,不可轻易相信他人,以免蒙受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些,处处小心,安全第一,在自我物品的保护上多留点神,减少个人损失。让我们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健健康康的生活每一天。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4  近年来,涉及学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利用互联网、手机实施的非法贷款等案件不断增加,造成部分学生财产重大损失,甚至威胁人身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防诈识骗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防范、识别网络电信诈骗意识,维护人身财产安全,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违法犯罪发生,数学与统计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主题班会、防诈骗讲座、防诈骗宣传手册等不同形式向同学们普及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  防诈骗主题讲座  为加强学生防诈骗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防范、识别网络电信诈骗意识,数学与统计学院于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特邀xx省xx市xx银行xx分理处会计主管xx面向数学与统计学院全体学生在学术报告厅召开“防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主题讲座。讲座从四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通过此次讲座的开展,同学们充分了解到诈骗的主要手段、形式及其危害,提高了同学们的警惕心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防范意识。  防诈骗小常识宣传手册  为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深化防范虚假信息诈骗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同学们防范、识别网络虚假信息的能力,数学与统计学院近期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活动。我院面向全体师生介绍宣传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介绍了十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揭批了诈骗手法、解析了典型案例,同时进行了防骗提示,提高大家的自我保护能力。特此提醒同学们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要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  防诈骗主题班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防诈识骗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维护人身财产安全,数学与统计学院全体班级积极开展了“防诈骗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各班班长向同学们介绍了网络诈骗形式以及自身防诈骗措施。此次班会的开展不仅引起同学们对自身财产安全问题的关注,还从思想上唤醒了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行动上提高了大家自我保护的技能。  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充分了解电信诈骗的主要手段及防范措施,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我校将继续重视和开展相关防诈骗安全教育工作,从思想上筑起高高的“防护墙”,尽全力遏制校园电信诈骗的发生。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5  面对陌生人的种种诱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究竟能否经受住考验?20xx年6月17日,为检验孩子们的“防拐”能力,提高幼儿自身安全防护意识,xx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拐骗演习”。  在此次的“拐骗演习”中,扮演“防拐防骗”的角色由大班陈凯奶奶、中班xx姥姥、小班xx妈妈、宝宝班xx妈妈、xx妈妈、xx妈妈、一个阿姨、一个叔叔担任,各年级对调进行。在本班老师不做任何语言提示的情况下,由陌生家长使出各种“道具和手段”对小朋友们进行诱惑,孩子们还是会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语、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成功“拐骗”。  本次“防拐、防骗演习”的结果也给老师与家长们敲响了警钟,虽然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教育孩子注意陌生人,孩子们都回答得很好,但通过这次测试,发现面对实际诱惑,很多孩子的防范心理还不强,很容易就被陌生人拐骗,让人哭笑不得,一次又一次的被骗走。  活动结束后,幼儿园教师将各班小朋友进行强化培训,并利用现场拍摄的照片,将被“骗”孩子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孩子的父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幼儿园还将这项教育警示活动长期进行下去。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6  近年来,大学生校园诈骗案件花样不断,案值不断增大,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学生阅历浅、安全防范意识差等弱点,潜入校园诈骗钱财。为帮助学生提高对诈骗的认知,增强对校园诈骗尤其是网络诈骗的风险防范意识,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我院做出以下举措:  1、落实责任机制,完善工作方案  坚持从上至下的原则,我院召开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根据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各部门紧密配合落实分工,全院范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防诈骗教育,警惕网络诈骗行为和传销诈骗活动,主要从班级,网络,家校三个方面进行全覆盖宣传教育。  2、班级宣传全覆盖  各辅导员贯彻落实班级范围内的宣传教育活动;打造“防诈骗”主题特色班会,正面引导学生思想,增强防范意识;组织各班级举办“防诈骗”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案例分享,总结诈骗套路,及时预防事故的发生;邀请相关人员入校面向全院同学举办“防诈骗”主题讲座,普及前导知识,传授防范方法。  3、网络宣传全覆盖  利用学院现有资源,广泛传播相关防范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线上活动,营造积极的线上环境。以学院线上宣传通道为基础,开辟“防诈骗”知识推送专栏,面向全院广泛传播相关案例、针对各类诈骗的防范手段、社会相关重大事件等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南昌红谷滩公安防诈先锋”等反欺诈微信公众号,为其提供直接的交流与反馈渠道;开展线上“防诈骗”知识竞赛,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开展相关活动,净化网络空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4、家校宣传全覆盖  给全院同学下发《“防诈骗”告知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教育他们自觉抵制传销、远离传销,净化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向家人朋友普及防诈骗知识,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组织学生志愿参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参与社区服务,同步防诈骗宣传防范工作。  5、贯彻落实,略显成效  学院根据通过以上举措,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增强与提升学生防范各类诈骗、规避网贷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助力学院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7  20xx年x月x日,我们班开展了防诈骗观影活动。该影片介绍了我们有可能遇到的骗局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为主要内容,提高同学们的防骗意识。诈骗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时刻屡次发生我们周围。因此,我们对这次班会的内容非常认真。我们观看的影片介绍了诈骗的定义和特点,并且详细地介绍了许多诈骗手段,如:atm机诈骗,网络诈骗等。面对这些各式各样的骗局,我们都不禁提出了疑问。而我们结合图文和自身收集到的案例向同学们解释其中的”技窍”后,大家头上的疑团才开始散开。诈骗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遇到过的,但是人们在第一次知道这些诈骗手段时的反应还是比较惊恐的。  学生受骗上当主要有以下原因: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有求于人、交友行事轻率,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等。因此学生要做好对校园诈骗的预防就必须做到:  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不要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3、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在学校,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加强沟通、互相帮助,以避免一些伤害。  4、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当前随着网络、电信技术的日益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电信等媒介实施各种诈骗活动,打击和防范诈骗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一方面,警方要重拳出击,打击不法活动,另一方面,就要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提高基本的防范意识和识破诈骗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我们学生朋友而言,要学习一定的防范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诈骗的基本能力,遇到实际问题,忌盲目,多思考,千万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为了帮助大家识破一些网上和电信诈骗,我们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诈骗类型,供各位学生朋友们学习参考,实际上诈骗手段虽然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相信各位学生朋友们,凭借着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识破这些诈骗伎俩。  利用银行卡消费在现代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然而我们对银行卡的诈骗手段以及网上银行安全交易问题却不是很清楚,本次为我们介绍了防银行卡诈骗对策,安全刷卡消费技巧以及如何确保网上银行安全交易,这些知识使我们对银行卡的使用有了更好的认识。  我们都对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以及应采取的对应防骗手段对策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防骗意识,因此我们在影片中都获益匪浅。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8  高校大学生诈骗不是简单的高校和公安部门问题,它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本身需要共同努力。  社会层面:  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公益广告和媒体曝光,加强社会公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视程度,引导社会公民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同时大力开展防范宣传,提高手机用户的防范意识,号召全民提高警惕性,当遇到手机短信诈骗时,能主动、及时地向警方报案,并提供有关犯罪证据资料,为揭露、证实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高校层面:  首先,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大对电信诈骗案例的宣传力度,在特殊时期做出重要安全提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重视学生信息的.泄露问题,安排专门部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明确学校学生工作的流程和渠道,对于部分工作作出官方明确通知,并设置学生反馈咨询渠道,方便学生对相关事宜的咨询和核实。  个人层面:  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一旦出现意外,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和老师沟通。  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人不法份子所设络的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  高校大学生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所衍生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  电信诈骗危害巨大,防范电信诈骗要从自身做起,民众要做到不贪婪、不轻信、多防范。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多种电信诈骗进行严厉打击、加大科技预警和打击力度、宣传要加大力度,要将防范意识深人人心、要规范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完善立法重点打击。将电信诈骗消灭在萌芽里。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9  青少年犯罪预防一直是社会最为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以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各安全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部门颁发的各种安全会议精神,坚持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泰山”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安全教育,通过齐抓共管,营造气氛,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就我班在班委会的组织下开展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题班会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经过多方面的准备,我们就几个方面在全班同学的激烈讨论,得出第一个重点就是:提高认识,预防为主。  近年来,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我们高校的青年学生违法犯罪活动频繁出现,学生的思想状况更为复杂。所以我们要想更好的防止在校大学生的犯罪行为的出现,那我们就要针对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变化的特征,要在思想上进行把关,要求我们院校的各职能部门及全校教职员工,经常关注我们学生的思想动态,力争做到“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在那里、干什么,思想工作要跟上。要抓好学校法制建设工作,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理念,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犯罪。使广大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校园安全得到保障,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预防我们在校大学生的犯罪活动。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我们学校的领导要组织有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校园安全。我校的领导一向比较重视我们学生的工作,所以我校党委一直把学生思想教育放在工作的议事日程上,尤其是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才换来我们学校的和谐与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且我们学校还确定了工作职责,配备了兼职安全员,实行安全责任和信息反馈制度。在这里首先感谢我院领导对我们学生的重视和关怀。  另外还要我校的制度的保证与措施的到位,经过班级学生的激烈讨论,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建立完整的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应直接由学院党委负责,将校园安全工作列入各系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疏忽学生管理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这一点我们学校做的很好学校,首先责任书的签订更有利于我们学生的管理,这样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确各自的职责。  3、就是要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生出校时间,禁止外来人员住寝,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还要完善学校意外事故处置机制。学校应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群体性的事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类事故应急预案、处置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等多项方案。每个重要的部位都安装有至少一部电话,畅通信息执行零报告制度。以便遇见突发事件能及时报警。而且要每晚负责学生安全并不定时巡逻,如遇特殊情况第一时间向总值班报告,在处理的同时报告当地派出所,确保校园安全。  最后就是我学校一定要做宣传,加强宣传力度,来达到促进自救的目的。就是要认真的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要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安全活动的期间,认真的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此外,学院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对青少年犯罪易发生类型、青少年自救等知识进行咨询、论坛、实例说明,有针对性地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将《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课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犯罪预防教育,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可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预防犯罪教育。加大普法力度,传授法律知识。我院已经开设了相关的法律课程,使广大学生切实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并且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们了解到法律的权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地认识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重后果,引导了我院学生遵法、守法。  以上为我班的主题班会得到的一些总结,并且通过这次班会的开展,更好的加强了我班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防范意识,同时更好的宣传了我院领导对我们学生的重视和关怀。  通过各位班委的努力和班级学生的配合,本次班会取得圆满成功。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0  面对陌生人的种种诱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究竟能否经受住考验?20xx年6月17日,为检验孩子们的“防拐”能力,提高幼儿自身安全防护意识,xx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拐骗演习”。  在此次的“拐骗演习”中,扮演“防拐防骗”的角色由大班陈凯奶奶、中班xx姥姥、小班xx妈妈、宝宝班xx妈妈、xx妈妈、xx妈妈、一个阿姨、一个叔叔担任,各年级对调进行。在本班老师不做任何语言提示的情况下,由陌生家长使出各种“道具和手段”对小朋友们进行诱惑,孩子们还是会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语、各种好吃的、好玩的成功“拐骗”。  本次“防拐、防骗演习”的结果也给老师与家长们敲响了警钟,虽然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教育孩子注意陌生人,孩子们都回答得很好,但通过这次测试,发现面对实际诱惑,很多孩子的防范心理还不强,很容易就被陌生人拐骗,让人哭笑不得,一次又一次的被骗走。  活动结束后,幼儿园教师将各班小朋友进行强化培训,并利用现场拍摄的照片,将被“骗”孩子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孩子的父母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幼儿园还将这项教育警示活动长期进行下去。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1  为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营造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网络办公环境,县统计局精心组织,通过集中学习、有奖竞答和出外宣传等方式,开展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宣传活动。  1、专题学习了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在干部例会中集中学习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对于文明上网、信息安全的认识。  2、及时组织了网络安全知识有奖竞答。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市委、市政府微信公众号“x发布”上的网络安全知识有奖竞答活动。活动参与度和竞答达到“双高”,满分者占据全局答题人数的90%。  3、开展特色活动,扩大宣传成效。统计数据是网络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排查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隐患,防止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被误用、滥用,结合“中国统计开放日”专题活动的开展,由局办公室牵头,批量印制了数据信息与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单,在政府门口进行了发放和宣传,向过往群众大力普及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2  1、提前部署,筹谋到位。  峨桥派出所成立反诈宣传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方案,所领导定期组织召开反电诈工作推进会,通报发案形势及宣传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发案特点及规律,汇集众智,调整思路,靶向发力,提升实效,同时结合学校新学期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提前部署谋划专项宣传活动,综合室加强与各社区民警沟通,全面统计所需的宣传资料数量、尺寸等内容,积极与广告公司对接,选择适宜的电诈宣传内容,迅速制作出大批量的宣传单页、横幅、展板等材料,将防电诈宣传工作筹划准备到位。  2、线上线下,覆盖到位  线上依托警企、警民微信群,持续推送反电诈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意识,发动群众积极转发分享,扩大宣传覆盖面;线下组织警力通过面对面讲解、发放资料、解答疑问等形式,开展动态宣传,并在小区、企业、学校、街道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充分运用企业单位的LED屏,滚动播放反电诈宣传标语,达到立体覆盖、润物无声、内化于心的效果。共计张贴宣传海报1500余张,设置宣传展板20余块,悬挂宣传横幅14条,投放LED电子屏50余块。  3、精准辐射,教育到位  一是积极与辖区银行建立联动防范机制,利用银行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宣传电信诈骗防范预警信息,并加强对银行保安、大堂经理、柜员的防范诈骗知识培训,及时通报近期电信诈骗发案规律,及时有效地制止群众被骗;二是新学期伊始深入校园开展法制宣传讲座,民警通过真实案例给学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课,同时向现场教师和学生讲解了常见的网络诈骗套路。三是针对企业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预防电信诈骗知识专项宣传。截止目前,共走访宣传辖区银行、学校、企业单位160余家,共发放宣传单3千余张,开展宣传讲座3次,受教群众300余人次。  4、扩宽渠道,宣传到位  依托户籍窗口接待群众量大的条件,将业务办理与防范宣传有机结合,积极向前来办事的群众讲解宣传电信诈骗相关知识,动员办事群众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提升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自防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在护航群众接种新冠疫苗时开展反电诈宣传、结合入户走访时开展精准宣传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使其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性,主动提升防范意识。8月以来,共计入户走访500余户,宣传群众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2千余张,解答群众疑问300余条,形成全面铺开、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峨桥派出所将进一步加大防电诈宣传力度,持续推进反电诈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保障群众的财产安全,提升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3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防范各类电信诈骗安全意识,有效打击诈骗的犯罪,维护群众利益,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韩城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四项举措在辖区内开展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工作。  以所为中心,联合辖区各行各业编织网状"防火墙"。8月7日,新城派出所召集辖区行业场所负责人、物业主任、社区工作人员等,召开辖区集中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用辖区发案情况的数据和案例向现场到会人员通报,会后,专门组建防范电信诈骗微信群,定期将辖区发案情况在群内通报,利用各行各业人员将其扩散,谨防再次发生同样电信诈骗案例。  以案为典型,借鉴"四平公安"模式,确保防范宣传全覆盖。在文字案例的基础上,新城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拍摄防电信诈骗小视频,用本地群众乐意接受的。幽默方式,为大家奉献防电信诈骗的小视频或者转发其他优秀的防电信诈骗小视频。让群众在欢乐中认识到诈骗的多样形式。  与辖区银行构建打防协作机制,及时护住群众的钱袋子。民警深入辖区各个银行,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培训会。要求在遇到转账金额较大的'群众时,银行工作人员要提高警惕主动询问,谨防遇到电信诈骗,若发现可疑,停止汇款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多形式开展防电信诈骗活动,加强居民防线。8月28日下午6时许,新城派出所主管领导带领社区民警先后深入禹甸园和体育场,利用群众休闲场所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向群众发放宣传单、现场讲解防骗知识,同时在辖区诈骗案件高发区的主要街道和场所粘贴、悬挂各类防电信诈骗的通告和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4  为有效遏制电信新型诈骗违法犯罪案件高发势头,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群众经济损失,按照市局、县局相关工作要求,7月17日、18日,我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以“赶集日”为契机,扎实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宣传中,民警在街道醒目处设立宣传点的同时,还积极深入辖区街道、小区等人员密集型场所,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等方式提醒群众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证信息、存款、银行账号等情况,不轻易点击可疑链接和告知陌生人验证码,如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与亲属、朋友等沟通或拨打报警电话,谨防上当受骗。  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册900余份,受教育群众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对电信新型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警惕性。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5  为进一步加大社会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电信诈骗意识。  近期,枫芸派出所民警以“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为主题,多措并举,创新形式,突出重点,在辖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警民微信联系群”  枫芸派出所民警将建立的微信群合理利用,进行线上防电信诈骗宣传,向广大群众推送诈骗手段及新型典型案例,供群员学习、转发并告诫群众相关的防范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通过微信群营造了警民共建反电信诈骗防火墙的氛围,维护了辖区环境的稳定。  充分利用赶集天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  派出所民警利用赶集天在人流量密集地通过发放宣传单300余份、悬挂横幅1条,“一对一”面对面讲解的形式向过往百姓宣传电信诈骗的主要手段,并归纳“六个一律、九个凡是”防诈骗顺口溜,方便群众记忆防骗要点。  充分利用警车上“小喇叭”进行宣传  派出所民警利用警车,一边巡逻一边用警车上的“小喇叭”宣传防诈骗内容,为广大群众揭开电信诈骗的层层面纱,将诈骗分子惯用伎俩、套路公布于众,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6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防范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安全意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维护群众利益、预防和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7月20日,双柳河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活动中,民警深入辖区街头巷尾、大型超市、商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现场面对面讲解,配合微信工作群,微信朋友圈,LED屏滚动播放等宣传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防范兼职刷单、杀猪盘、办理贷款、投资理财、冒充购物客服退款,买卖游戏装备等诈骗方式的措施和方法。重点将刷单类诈骗作为宣传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向辖区群众介绍作案规律,增强辖区群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时刻谨记“刷单是幌子,骗钱才是目的”,教育辖区群众主动远离兼职刷单类诈骗,避免经济损失。同时结合辖区实际,针对妇女、待业青年等易受骗人群,民警在宣传讲解过程中着重剖析一些真实案例,介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点,告知甄别办法,进一步增强群众“免疫力”。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7  市防范打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领导组办公室、市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市公安局:  x分公司在全市开展打击信息诈骗专项活动中,认真落实省公司、通信管局和市政法委、公安局等部门打击防范电信诈骗专项治理活动会议精神,积极配合市打击防范电信诈骗活动综合治理等部门联合专项行动,公司党委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基础,本着行业部门技术业务特征为着力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动作为,迅速有力,采取有效的打击办法与技术措施,全面落实了打击治理活动,竭力推动了活动有效开展,效果显著,成绩裴然。  一、党委重视、成立组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经理贝学斌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综合治理领导组;为有效开展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综合治理有效性和组织保障,及时转发并制定了具体的打击信息诈骗行动方案与措施,严格按照市委和政发委和上级主管部门会议精神和行动方案要求,规定内容不走样,在自主安排的内容中,我们措施紧密结合通信信息支撑和技术优势,做出了既有行业特征进行治理,又通过对典型信息诈骗的犯罪作案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各技术业务部门主动出击,紧密跟踪,密切注意往来通信业务进出入端口,业务异常变动,遇有特殊情况,  立即汇总汇报,做到有组织、有秩序、有预案,活动开展有力、有序、有效。  二、技术优势,追根求源。公司打击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特别是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技术特征,各司其职,突出特色,一旦发现犯罪嫌疑及时报告打击办公室,及时汇总、分析整理信息,找出诈骗的犯罪信息依据,对有犯罪嫌疑,证据确凿,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及早防范,保障信息安全。  三、积极配合、整体动作。各部门通力协作,互通有无、制定防范技术方案,整合资源,落实责任,网运部整合后端技术支撑部门的优势力量,探求从技术手段,刨析可疑信息、大批量信息,从中研究其异常来源和批量分析,并通过网络优势,判断信息策源地,判断信息始作俑者的出入地网址等;号码百事运营和客户服务中心,利用信息平台和人工信息呼叫等多种方式,寻找信息发布资源,分析是否存在诈骗嫌疑,总之,从组织、制度、责任把专项行动,变成为日常监管,始终把综合治理作为电信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义务与责任。  四、整合信息、发挥专长。充分利用自由渠道、门户网站、公益短信等传播形式,多形式、多管道、多侧面的进行防范电信诈骗活动宣传,我制作了宣传防范信息诈骗宣传手册2500册,分发17个农村电信支局,在营业场所向用户宣传防范信息诈骗,提高防范技能和意识,在公司主要显著位置张贴大幅标语,利用网络向社会发布防诈骗典型案例,教育公众,提醒公众,时刻警惕不法分子的非正常信息,利用信息平台向用户发布防信息诈骗信息上万条,做流动电子宣传广告牌多处,时间周期半个月之多,集中行业优势,把握自身特色,主动出击协助综联兄弟单位,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通报工作,协助兄弟单位做好信息诈骗宣传教育工作,为打好防信息诈骗活动,公司做出应尽的社会义务与责任。  五、强化宣教、立足长远。不仅在当前活动,积极行动,而且在实践中,摸索打击信息诈骗手段的长效机制,通过把活动,变成日常监管、通过短期宣传教育,到成为日常常识教育,普及大众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防诈骗意识与技能,才能保障打击防范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及时、长久。  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 篇18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在全院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师生员工对电信诈骗的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防范手段和工作机制,计算机学院在全院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计算机学院行政院长xx院长专门给辅导员们开会,一方面交给辅导员们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另一方面全面细致的布置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包括给学生们开防范电信诈骗的主题班会以及将“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传达给家长,真正做到共同遏制电信诈骗的犯罪的蔓延态势,确保学生财产安全。  计算机学院各个辅导员都召开了“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宣并将“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传达给家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特点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让学生积极回家宣传,将相关信息传递到每一位家长手中。  通过班会教育,积极宣传了防范电信诈骗和防范应对措施,切实提高了防电信诈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形成了校、家双方共同防范电信诈骗的协作机制,防范合力,共同遏制电信诈骗的犯罪的蔓延态势,确保学生财产安全。【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相关文章:预防诈骗主题班会总结(精选10篇)05-19预防诈骗主题班会教案06-11预防诈骗班会主题演讲稿09-15大学生防诈骗主题班会内容总结04-21预防溺水主题班会内容总结(精选5篇)04-23预防诈骗主题班会心得体会09-28预防诈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记录总结(精选5篇)04-20关于诈骗的主题班会10-27防诈骗主题班会06-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新生入学体检转氨酶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