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除了物质一无所有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因为欲望越大越大。60年代,人的奢望就是吃上米饭馒头,吃饱了就是最大的幸福。70年代,人的奢望就是不但要吃饱,更要把饭吃好,顿顿有肉吃就是最大的幸福。8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人的欲望就被无限放大了,追求的不仅是一日三餐,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到小汽车、到游艇和私人飞机,从一室一厅到独栋别墅,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欲望的闸门也关不上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简单的说,美好生活不就是欲望吗?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就是大部分人的欲望没有被满足,城市间的差距越拉越大,鹤岗的一个小区,可能买不到上海的一套房,这也就是人们越来越焦虑的原因,因为即使小城市生活很美好,但与北上广深的老百姓比起来,差距会越来越大。想想看,同样生活在中国,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幸福感一下子就没了。}

烦恼即困扰。烦恼的发生是因为人的思虑过多,忧虑,焦虑所引起的。如现在的人活得很累,这个类,就是身心俱疲,过度劳累所导致的。
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这是时代飞速发展到今天,一切似乎可以用“满”这个字来形容。路上挺放的小气车取代了过去的摩托,自行车。高楼取代了过去的农家小院。但是医院也空前发展,更是以人满为患。物质至上的今天,精神却并未与物质同步发展,甚至是二者形成失衡状态。即物质发展,精神堕落,人外表看着充实,实际内心空虚黑暗。
以致于造成一片混乱,人心慌慌,心不安宁。人在淤泥中争来斗去,互相攀比,生怕被别人看不起。因为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更没有自知之明。因为人迷失了,失落了,内心感到稠徜和忧伤,眼泪汪汪,却无处诉衷肠,外面风光,里面惊慌。因人限入一片迷茫的状态,是因为人的心态生病了,并且人自己还未觉察。即生于忧患,死于心寒。}

人们快乐与否可能不易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广义上属于意识的范畴,受到客观物质世界的影响。物质生活愈益丰富的前提下,人类整体应是更加快乐的,这也符合我的感受,仅举一个切身的例子:去年年底我因双侧腹股沟疝接受腹腔镜手术,并使用了库克品牌的生物补片,而该疾病在百余年前还几乎无法在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完整的情况下治疗。疾病治愈于我而言即是一种快乐。
我也可以理解提问者的疑惑,最直观的解读是物质生活的日渐丰富使得人们的欲求也有所增加,这或可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部分解释: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自我实现。当较低层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通常会生发出更高层级的需求,欲求未得到完全满足导致不快乐的情况发生。较浅显的一个例子是,如今六七十岁的人群不少幼时经历过粮食短缺的苦恼,饥饿时得到一张粮票、买一个白面馒头能带来的快乐,在如今富足的年代用一桌丰盛的筵席也未必能替代,但这并不表明丰盛的筵席不如白面馒头可口。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主义的盛行和攀比心理的兴起,都可能在生活必需之外,增添人的可选择欲求,这或许进一步加大了人们享有获得感和满足感的难度。无论是个体心理还是市场机制方面的因素,都可视为双刃剑,既有推动个人奋斗、社会进步的作用,又可能给人带来烦恼。正确认识欲求,确立自身的价值定位,有选择地克制欲望,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快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除了物质一无所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