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华大‏基因华大基因检测的可信度准确吗?

视频号抖音号哔哩哔哩号前沿资讯手机看
仪器信息网资讯中心
百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7/03/29 11:17:24导读:
近日,华大基因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拟深交所正式上市,加上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上市,A股市场将迎来真正的基因检测龙头企业。两家公司谁更强?通过披露的业务内容,一起来探寻基因检测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近日,华大基因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拟深交所正式上市,加上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上市,A股市场将迎来真正的基因检测龙头企业。两家公司谁更强?通过披露的业务内容,一起来探寻基因检测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公司的发展历史  华大基因  公司成立于1999年,当时的背景是生物科学领域的基因组研究已经兴起并且大热,基于各类生物的基因组研究都在推进,1990年开始由美国等发达多家共同展开了为期15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华大基因早期主要从事为科研机构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在2002年,公司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单体型图的部分计划。2007年以来开始成立医学部门,推进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随后公司不断扩大基因组研究的合作领域,并增加基因测序的产能。现在国内科研测序与产前无创基因诊断的市场份额领先。华大基因业务现在已经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500余名员工。  贝瑞和康  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比华大基因晚了差不多10年,致力于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为临床医学疾病筛查和诊断提供“无创式”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产品有无创DNA
产前检测、染色体疾病检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等。公司拥有近1,000 多名员工, 2015 年营业收入 4.46 亿元,净利润4,374.81 万元;
2016 年营业收入 9.22 亿,净利润 1.58 亿元。  公司业务对比  华大基因业务来源: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  华大基因在业务内容方面披露更加详细,华大基因的业务分类主要包括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生育健康类服务也就是已经在医院成熟应用的产前无创基因检测(NIPT)。从业务增速来看,近两年复合增速达到61%,增长非常快。这一类业务中占比最大的检测项目是针对21-三体综合征的筛查,也即是唐筛。华大现在成熟的检测服务项目有7种。这些服务将逐渐成为中高端医疗的增值服务,同时随着检测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生育相关的基因检测服务将覆盖更多的罕见基因缺陷,用于孕前阶段优生优育服务。随着成本的进一步下降,该检测由于检测准确度大大高于传统生化诊断方法,因此替代只是时间问题。试想,有更好的方法能避免检测中存在的误差,价格还贵不了多少,患者自己选择的意愿也是显而易见的。  基础科研类服务归纳起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基因测序服务,这是华大基因早期的业务主线。第二个部分上升到生物信息的分析,海量的数据现在仍然是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最大难题,挖掘生物信息密码的工作是大多数机构测序以后的目的。对于不同客户的需求,华大基因可以匹配不同的分析内容,包括数据下机质控、数据组装、比对、基因注释等标准分析,以及各种高级分析。华大基因已具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软件,如
SOAPdenovo、SOAPsnp、 SOAPtrans、 SOAPfuse 等。公司还推出了BGI
Online作为基因数据的分析平台。第三个部分是定制化的组学研究方案。这一块业务近两年是明显下滑的。原因也很好解释,主要是二代测序业务已经成熟,能够购买测序设备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很多企业的人才都起源于华大基因。针对科研服务的测序数据质量要求与临床医学仍有差距,因此这一块容易在有限的需求空间下被杀成红海。  复杂疾病检测服务也具有看点,该业务板块最近两年能保持17%的复合增长速度。该业务随着未来整个医疗资源对重大疾病的倾斜,基因检测服务将有效干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现代医学已经有明确的研究数据支持对精神疾病,恶性遗传性肿瘤进行基因突变的区分,能够显著提高不同药物针对相关重大疾病的疗效,及时控制疾病进程。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未来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诊断将和治疗药品同等重要,现在已经有高血压,精神疾病,肿瘤等疾病在使用基因检测指导治疗。  药物研发类服务,相关业务类似是研发CRO企业,可以利用企业的基因测序与分析平台帮助医药企业进行药品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对病人进行特征提取和分型,增加基因筛查之后能够提高药品的研发成功率。例如创业企业索元生物就希望借助基因特征对患者进行筛选来再开发一些花费巨资研发并宣告三期失败的化合物。  贝瑞和康的业务  贝瑞和康通过服务模式和产品模式为各级医院、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等医疗机构提供医学产品及服务;为科研院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提供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基础科研服务。从业务内容上看,与华大基因没有显著区别。贝瑞和康未透露科研服务的占比,但是由于华大基因成立时间更早,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黄埔军校,其积累的科研地位无法撼动。因此科研服务和一些偏研究阶段临床基因检测服务规模理应更大。不过从业务盈利效率来看,单人产出贝瑞和康的优势明显。不得不说科研服务的盈利能力还是与成熟的无创产前诊断业务差别较大,毕竟具备特殊检测需求的科研服务很难产生规模效应。所以从公司收入增速来看,贝瑞的年营业额复合增速也达到了60%以上(66%)与华大基因的第一主营增速一致。  贝瑞成立时间更晚,成立以后更加关注的是基因检测应用领域,而不是科研领域。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去两者官方网站上去了解一下企业宣传,很明显的是华大在凸显其科研底蕴,但是贝瑞和康的网站上更多是对无创产品和服务的宣传。贝瑞将具体的服务品牌化,主要品牌为“贝比安”“科诺安”“科孕安”“昂科益”。这些检测项目公司归纳起来就是遗传学和肿瘤学两个方向。来源:贝瑞和康资产评估报告来源:贝瑞和康重组评估报告  由于是借壳上市,贝瑞和康签了业绩对赌协议,2017-2019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是22,840 万元、30,920 万元、 40,450
万元。结合2016年1.58亿的净利润,未来三年扣非净利润年复合增速目标不低于30%。根据公司的判断,行业快速增长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资产规模与储备  对比两个公司资产规模  根据最近2016年的审计报告,贝瑞和康总资产12.2亿,其中净资产10.7亿,账面现金有1.8亿。华大基因2016年合并报表总资产42.3亿,净资产34.5亿,账面现金有7.5亿。从资产角度看两者的差别还是很明显,华大基因的资产规模是贝瑞和康的3倍左右。  研发储备  华大基因2014 年至 2016 年,发行人研发费用分别为 1.31 亿元、 1.02 亿元和 1.7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11.54%、
7.72%和
10.33%,略高于8%左右的行业平均水平。贝瑞和康2014-2016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845万,3800万,4858万,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51%,8.52%,5.27%,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出储备项目来看,华大基因非常丰富,目前共有28个项目,其中包括了基于ctDNA技术的癌症检测试剂盒项目。  华大基因部分储备项目来源: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  贝瑞和康的储备项目则明显单薄了许多,基本上就是为现有检测业务提供优化。毕竟技术储备比华大少了10年,而且研发投入也不在一个水平段,可以理解,优化已有产品线,降低运营成本是非常务实的做法。上市以后有望借助再融资平台募集更多项目资金,加大新产品业务的开发力度。  人员结构与产出  华大基因现有员工258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占比9.63%,研发人员占比17.33%。贝瑞和康现有员工1124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占比22.42%,研发人员占比7.3%。对比两者人均产值来看,华大2016年人均产值为65.8万,贝瑞和康人均产值为82万。相比依赖人工服务的迪安诊断(2015年人均产值46.8万)和泰格医疗(2015年人均产值51.87万)而言,基因检测服务具备更高的产值输出。  总结  从经营效率来看,贝瑞和康的商业化导向更有优势。但是从储备和远期业务扩展方面,华大基因在国内基因测序的绝对龙头地位还是稳固的。不过由于华大基因是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也为自己培养了很多对手,早期很多华大核心骨干纷纷另立门户,也包括贝瑞和康(新财富媒体统计到的华大系创业企业多大17家)。在基因检测行业一直存在行业壁垒不够高的争议,事实上各个创业公司都在利用测序为前提去寻找各自特色业务的突破口。相信等这两家企业都完成上市工作以后,整个基因检测行业情况将被市场了解得更加清楚。基因检测的兴起也将提供更多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来源:互联网] 标签:
基因检测华大基因贝瑞和康A股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品牌合作伙伴
版权与免责声明: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打赏失败了~评论成功+4积分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投票失败了~
';
var textData = window.getSelection(0).toString() + '\n\n'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n'
+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n'
+ '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 + "20170329" + '/' + 215862 + '.shtml\n'
+ '来源:仪器信息网\n\n';
if (event.clipboardData) {
event.clipboardData.setData("text/html", htmlData);
event.clipboardData.setData('text/plain', textData);
} else if (window.clipboardData) {
return window.clipboardData.setData("text", textData);
}
}
if (isadminuser === null
isadminuser === '') {
var admin = getCookie("adminname")
if (admin !== null) {
$.ajax({
url: "/news/isAdminUser",
type: 'get',
data: {
userName: admin
},
success: function (data) {
if (data.code === 200 && data.data === 1) {
} else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opy', function (event) {
setClipboardText(event);
});
}
}
})
} else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copy', function (event) {
setClipboardText(event);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大基因检测的可信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