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部想破了脑袋要提升强化品牌升级,深化品牌运营核心竞争力,尹坤先生的资源整合模式不错,对我司强化品牌升级,深化品牌运营有帮助么?

01降本增效要在哪里下功夫,怎么下功夫?1.提升效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关键要素有哪些?我总结了4条: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从财务视角看,在报表上是没有体现的,因为财务基于谨慎原则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但人力资源是无形资产,很难计量,这并不代表人力资源不重要。恰恰相反,我们认为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一笔无形资产,而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重要。组织保证。我们的能力要构筑在组织上而不是在个人英雄上,从这种程度上讲,我们要打造组织能力,提升效能。流程支撑。流程是什么?流程是最佳实践的总结和固化。最好的流程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而是简单易用,像水流一样,顺畅流动不泛滥。一个企业要提升效能,流程本身要有支撑,简单易用,要契合真正的业务流。流程一般有价值创造的主业务流,有使能流程和支撑流程。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组织保障、流程支撑,最后要有一个收口,收口就是绩效。绩效管理现在很火,OKR、KPI等等,现在Google从OKR又回到了KPI。提升效能一定要跟绩效挂钩,绩效一定要有强的考核应用。很多企业家朋友跟我说,我们也有绩效,但最后考核结果跟晋升、奖金没有强相关,没有挂钩,这就是有考核,但是在应用方面出了问题,所以要形成一个闭环,考核及考核应用,才能实现力出一孔,激发组织活力。业务、人、流程如何协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业务是在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价值循环中,顺畅地流动。要有组织来承载业务,流程是最佳实践的总结和固化,所以流程要反映业务,组织要匹配流程,公司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要基于组织、基于流程构筑能力,提升效率。2.降本增效对运营与管理能力的要求是怎样的?在哪里下功夫,怎么下功夫?降本增效是企业的另一个终极命题。一个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在市场上怎么有竞争力?要么体验比别人好,要么质量比别人优,要么价格比别人低,要么综合比别人强。这里主要就降本增效简单分享一下我的观点。降本是很多企业都在提的,但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降的是什么本?成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团队专门做过研究。举个例子,比如茅台酒,贵州茅台厂家销售价格是1499元(终端零售价格在2900元左右),但茅台酒的生产成本及材料价格只有48元,占3.2%,销售费用46元,占3.1%,管理费用78元,占5.2%,纳税96元,占6.4%,主要费用是经销商的费用495元,占了33.3%。也就是说,成本不是它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渠道费用、经销商的费用,剩下的是净利润,736元,占收入的49.1%。再比如矿泉水。一瓶1.5元的矿泉水,产品的成本只有1分钱,占0.67%,它的费用结构是运营和广告费0.22元,占了14.7%,经销商的费用占了26.7%,0.4元,瓶子、包装费用0.17元,占比11.3%,大头是零售店的费用,面向消费者的终端店的费用,占了33%,0.5元,厂家的利润13.3%,0.2元。这足以让矿泉水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大家知道,这两年中国首富是农夫山泉的老板,钟睒睒。为什么?我们总结了一下,可能他做的是有“水分”的生意,有“水分”的生意毛利都高,茅台酒,矿泉水、饮料行业,原材料主要是水。所以,我们推断,有“水分”的产品,液体的产品,比固体的产品,成本低,毛利高,挣钱容易些。因为水的成本,总是比较低的。再比如苹果手机,一部iPhone1,128G配置的售价849美金,成本占了373美金。大家可能认为芯片最贵,其实不是的。它的成本中,显示屏是最贵的,70美金,占了18.8%,它是主要矛盾。所以降成本,首先要抓显示屏,其次才是芯片,58.5美金,占比15.7%,再次是A14处理器,40美元,占比10.7%。这是成本TOP3的主要矛盾。但是芯片又很重要,它有战略重要性,类似于高铁上的“永不松动的螺母”,螺母松动了高铁就很危险,高铁首要的是安全。因为速度快。螺母在高铁总成本中占比其实不高,但很重要。回到这个问题上来,降本首先要搞清楚主要矛盾是什么?我们把成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产品成本,很多行业,包括服务业,产品成本不是主要矛盾,但是对制造企业来讲,产品成本是主要矛盾。第二类是管理成本,管理成本是半显性半隐形的。第三类是时间成本,这是隐性的成本。比如对于金融企业来讲,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是主要矛盾;对制造企业来讲,产品成本是主要矛盾;对于服务业来讲,管理成本是主要矛盾。所以我们首先要区分哪些是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里抓什么,抓住了主要矛盾之后要看降本机会点哪里。就像前面我们研究的贵州茅台、矿泉水、苹果手机,一个是白酒行业,一个是饮料行业,一个是高科技消费品行业,它们的主要矛盾不一样,降本重点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基于企业的成本结构来分析怎么降本。比如制造业,你不要简单地挤压上游利润,来降材料费,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如目标成本法、全流程高效产能法,在供应商选择“排独”,入库供应商选择模型(比如n选2-3,N选3-5),等等,来端到端全流程降总成本。对于成本,我们要考虑产品成本、管理成本、时间成本,还要考虑决策成本、沟通成本和隐性成本。对于这些成本,我们要通过组织的变革来优化实现,而不是简简单单在一个点上来考虑。这是我讲的要树立正确的降本增效理念,同时要识别成本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最后要有针对性地对标学习改进,端到端全流程降总成本。比如特斯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通过工序的简化,全流程降本。传统汽车企业零部件有30000多个,特斯拉只有10000多个,平均每47秒生产一辆Model Y。最后,面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业务、成熟业务、现金牛业务等各种复杂业务,降本增效的核心重点应该放在哪里?首先,不要把成本仅仅看成是成本,要把成本看成是一项投资,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把成本看成是一项投资,而不仅仅是一项花费的话,你可能面向的是未来,你会更多的考虑对于创新业务,成本费用要怎么投。我们有一个原则,对于创新业务、面向未来的业务,要保下限,即使公司的盈利状况不是很好,公司也不能失去未来,所以要保下限,确保对创新业务的基本投入,不能因为现在不好就没有未来。第二,对于成熟的业务,比如现金流业务,要有效率改进的自我约束和追求。举个例子,对于内部运营费用,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成本投入,可以要求每年改进5%的约束指标,这样的话就会倒逼我们自己不断地驱动自我提升的效率。总的来说,创新业务保下限,成熟业务按率改进,基本上就把现在、未来,今天、明天都考虑到了,不至于在活下来的时候,丧失未来。这就是我讲的三个平衡的第三个平衡:平衡短期活下来与中长期活得好。02
降本,并不代表增效!1.从需求端出发去识别内部价值点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和放开,大家对于恢复经济抱有很大的期望,一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GDP同比增长了4.5%,但大家的实际感觉可能要比数据显示差很多,反弹乏力很明显,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强劲反弹。咨询行业由于贴近一线企业,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春节以来,我带领我们的团队一直在企业一线调研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实际的经营状况。我最大的感受是:需求是存在的,但是需求是否是企业真实的需求值得商榷。这段时间很多企业谈需求(管理咨询需求)时,都是说要做一些基本的管理规范,要夯实管理,回归经营管理基本面。难道突然企业都在重视和关注基础管理的提升和夯实了?交流之后企业迟迟不能确定项目的实际状况告诉我们,真相可能不是这样!分析之后,我认为大量企业在面对经济下行、经营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情况下,是茫然的。过去高速增长的宏观经济态势和今天是截然不同的,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增长,甚至是高速增长为前提的经营,突然面对停滞和下滑时,经营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还没有调整过来。一定是从自身找原因,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就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怎么可能没有问题,所以企业直觉认为应当从基础管理、从自身产品和服务角度去提升和解决问题,以应对经营的问题。这种想法对,也不对。换个角度来讲,冬天跑跑步对身体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抵御寒冬不仅是跑跑步可以解决的。坦率地说,咨询公司也是一个经营主体,我们也面临着企业同样的状况和问题,客户的需求一度也误导了咨询顾问,我们也做了大量查遗补缺、产品规范、流程规范等苦练内功的工作。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工作是从供给端去发力,以自身的确定性去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本身没有错,但是路径依赖成为最大的障碍和问题,实际上现在需求端、客户端那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意识到企业经营、管理变革和提升的前提已经发生了巨变,成了我们推进业务时的最大问题。当然,这也是很多企业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有经营压力,迫于经营压力确实有很多现实的痛点得解决,但是如果只是解决现实需求的话,对企业长期来说并不见得是真正有价值的。我们怎么帮助企业去平衡或者识别现实痛点与长远发展需求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企业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这也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过去管理可能更多追求效率,现在要真正对价值负责任了。不是不追求效率,也不是仅仅追求效率,而是要识别价值点在哪里,要在企业认知模糊的情况下帮助整个运营管理体系清晰地识别价值点和价值贡献点,平衡好短期的问题和中长期的发展,这是当前对管理者最大的要求。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创新和守恒的核心任务是什么?现在的创新和在之前高速增长经济形势下的创新究竟有什么区别?在薄利竞争时代,创新和守恒的核心任务一个很大的变化点在于要从客户端考虑,而不能仅仅从供给端发力,要从需求端出发重新定义创新。另外一个问题,过去经济增长比较快的时候,是以增量为前提的创新,高质量成长也是以增长为前提,而现在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要追求效能、响应高质量成长,就会发生变化。原有的规模体量可能无法增长了,原有业务的构成比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时候所谓的创新可能是对原有业务的升级换代,也可能是针对客户新需求的响应与开发,而不仅仅是在增量的基础上再创新。这是我对创新的简单认识。2.企业提升效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效能提升的问题我们研究了很多、很久,也有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方法模型。嵌入需求端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我认为依然要从六个维度思考和发力(见图1 )。第一,事业理论与战略思维。这是从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的角度去思考效能提升的前提条件。我们在跟企业进行研讨的过程中,都认为激励是提升效能很重要的抓手,但更重要的前提是要定义清楚什么是价值,尤其是新的经济背景下如何平衡中长期价值和短期经营压力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把原来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再往前延伸一步,回答价值是什么的问题。而且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很多企业所谓高管激励的需求、评价的需求等,到最后都是怎么定义价值的问题。从定义价值来说,我们一直倡导的事业理论、顶层设计、战略思维,就是在回答中长期企业的价值是什么。我认为,在面对新的形势时,沉住气,进一步认真思考如何平衡中长期价值和短期经营压力之间的矛盾是有价值的,这是效能提升的很重要的前提。第二,组织进化与变革。价值究竟怎么创造出来?刚才说了在新的创新定义之下的需求响应,要通过新的产品组合,同时要有新的组织运营模式去支撑它。所以效能提升的第二个要素是组织本身的进化和变革,这是效能提升的基础。战略决定组织,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战略思维发生调整,过去相对清晰的战略目标变成了一个在相对模糊的情况下组织怎么响应它,需要有组织地进化和变革。第三,能力规划与赋能,这是效能的供给系统。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组织能力如何规划?如何响应新的战略需求?第二个层面是如何把这种能力转化为核心人才队伍的能力,转化为对员工能力的赋能体系。第四,自主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系统整合。效能提升最终要解决的就是驱动力的问题,核心是绩效管理。当前绩效管理跟传统的以岗位履职能力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截然不同,是自主管理与效能管理,甚至与价值管理、价值评价结合在一起的。脱离了简单以岗位履职情况为基础的效能管理,更聚焦于价值创造本身,包括OKR,都是在做这种尝试。第五,认可激励与分享。包括激励体系如何真正激活整个组织,激活人才队伍。在做了组织结构的变化、业务结构的变化和人才的赋能之后,如何激活人?还是要靠激励。而且,在经营遇到暂时困境的时候,更需要考虑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的综合运用,统一全员思想,激发斗志,共同面对和积极参与到经济下滑趋势下新的业务场景中去。第六,领导力建设。领导力是效能提升的基点,尤其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如何进行新的领导力建设,用干部和核心人才队伍的内心之火和精神之光点燃全体员工的信心,勇敢挑起大梁,带领员工齐心协力渡过难关。领导力是企业能否实现效能提升的重要一环。3.从“增效”的角度考虑“降本”,需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关于降本要识别降本的机会点在哪里,降本增效的主要矛盾关系在哪里。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一谈降本,认为就是降低人工成本,就是裁员。降本的本质不是仅仅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为了增效。增效就需要从价值角度去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真正导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战略的响应和支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战略已经从一个相对清晰的描述变成一个方向性的描述,往上延伸到事业理论,强调顶层设计和系统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导向不是“降本”,而是支撑增效、响应战略。因此,真正的降本增效,是要构建一个真正的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从更长远的角度去平衡发展的矛盾,如前面说到的短期紧迫问题与中长期发展需求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在裁员,同时也在进人。并不是“一刀切”地在降低成本,同时还在持续加大投入,这就是一个平衡,也是一个必要的人员优化过程。比如裁掉的人员是过去认为市场机会比较多、做了长期投入却带不来更多现金流的业务,这个时期不能再投入了,需要砍掉,将有限的资源资金投到可能在未来会带来长期增长的业务上。有进有出,有砍掉的也有增加的,这肯定是一个平衡关系。那对于人力资源来说,重要的是怎样去紧贴战略,怎样识别该投入的地方和该降成本的地方,而且是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考虑,并且平衡这中间可能的矛盾关系。当然,同时也需要妥善处理人员调整时的社会责任承担问题。效能提升对各级管理者的核心任务要求有哪些?从我们的实际感受来说,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从过去对考核指标负责任,对经营利润简单地负责任,转向对企业的价值识别,对真正创造价值去承担责任,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转变。战略研讨会系列文章《战略研讨会1-如何开好一场战略研讨会》《战略研讨会2-如何做好市场洞察?增强战略洞察力》《战略研讨会3-如何做好差距分析?》《战略研讨会4-如何做好战略制定?》《战略研讨会5-如何做好战略解码?》《战略研讨会6-年度经营计划》《战略研讨会7-业务关键举措》《战略研讨会8-预算如何承接战略?》《战略研讨会9-供应链体系ISC如何承接战略》《战略研讨会10-产品战略IPD》《战略研讨会11-组织战略》《战略研讨会12-人才战略》《战略研讨会13-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战略研讨会14-经营分析会》《战略研讨会15-年度工作复盘》《战略研讨会16-战略制定与落地工具大全》《战略研讨会17-战略领导力》《战略研讨会18-战略地图》}
近年来,3D打印已经从一个概念类的产品逐渐走进现实,民用级3D打印设备也并不鲜见。但在汽车领域,以3D打印造车的企业却未曾有过。如今,一个以3D打印技术为突破,既能生产3D打印汽车,又能为汽车工业提供智能完善的3D打印生产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在华亮相了。这家企业,就是XEV。11月11日,XEV上海中心在上海市宝山区正式开幕。作为XEV在意大利和香港之外的又一个创新中心,XEV上海中心将拥有完整的工业级增材制造应用领域研发能力,为汽车工业提供智能完善的3D打印生产整体解决方案。XEV上海中心正式开幕,剪彩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副镇长胡海燕女士、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长黄宇先生、XEV创始人兼CEO路迪先生、意大利上海总使领馆科技参赞Pagani博士、意大利Campello Auto CEO Andrea Campello先生、中创海洋投资基金有限公司CEO兼董事长尹坤先生,以及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陈剑先生开幕仪式吸引了许多行业人士前来助阵,到场嘉宾包括意大利上海总使领馆科技参赞Pagani博士、上海宝山区顾村镇副镇长胡海燕女士、上海智慧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陈剑先生、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长黄宇先生、中创海洋投资基金有限公司CEO兼董事长尹坤先生、意大利Campello Auto CEO Andrea Campello先生以及XEV创始人兼CEO路迪先生。XEV创始人兼CEO路迪先生在上海中心开幕仪式作主旨演讲XEV创始人兼CEO路迪先生表示:“XEV上海中心将会是我们布局全球的三大研发中心之一,整合国际最优秀的资源,负责未来3D打印汽车的前瞻开发。该技术无需模具以及大规模冲压、铸造设备,能够实现定制化、柔性化生产,节约研发时间和成本,从而满足不同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彰显XEV公司3D打印定制全民化、去工具去浪费化生产、零成本硬件整体快速迭代的三大核心价值,为用户创造极致的城市出行体验。”而在记者询问关于XEV是否会生产更大尺寸车型时,路迪先生也表示,XEV有制造更大车型的技术能力,但并不倾向于在中国市场这样去做,而是更希望能够通过成熟的3D打印技术解决方案,来协助中国顶尖的主机厂以3D打印技术更好的制造汽车。2019年,XEV已经与全球领先的3D打印材料供应商Polymaker、工业级3D打印公司ATMAT和酷鹰科技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参与研发车规级3D打印材料、大型3D打印机以及量产的整套解决方案。Polymaker副总经理屈航先生发言Polymaker副总经理屈航先生在开幕仪式上表示:“规模化量生产无疑是汽车3D打印技术的未来,XEV将这样的未来最先带到了现实。作为XEV在车规级3D打印材料领域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Polymaker希望能够携手XEV,提供性能更好的材料,在3D打印汽车的创新道路上贡献我们的力量。”得益于设计快速定制化以及低成本的柔性生产技术,在还未量产的情况下XEV就已经收到来自意大利邮政和欧洲最大出行公司ARVAL的7000台预售订单。同时,面向个人用户的量产车型将由意大利两大经销商Campello Auto与Ascon Auto进行合作销售,以更好地触达消费者。意大利Campello Auto CEO Andrea Campello先生发言意大利Campello Auto CEO Andrea Campello先生表示:“XEV的产品拥有顶尖的造型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我们有幸能够成为其欧洲合作伙伴。在两年内,我们有信心在意大利实现YOYO车型每年多达10000台的销售。”XEV首款量产车型YOYO原型车目前,XEV正紧密准备首款车型“YOYO”的量产工作,并得到了中国创投界新锐中创海洋在内投资人团队的大力支持。中创海洋投资基金有限公司CEO兼董事长尹坤先生发言中创海洋投资基金有限公司CEO兼董事长尹坤先生表示:“路迪先生带领的XEV团队极具创新意识与能力,颠覆人们对于汽车个性化车身的想象,在汽车设计、研发和生产全过程都实现了突破。”进入到量产阶段,XEV将与中国顶尖的主机厂携手进行合作生产,计划年产能10000台,预计于2020年第四季度问世。凭借领先的工业3D打印增材技术与创新的定制化商业模式优势,XEV期待重塑新能源汽车行业,为用户和社会创造更好的价值。
}
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1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此前,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当然还包括一些户外的宣传形式都称为传统媒体;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媒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获知信息传播的快速和高效的需求,这时移动新媒体就应运而生了。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电视、广播、户外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移动新媒体就是借助一种平台,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所有移动便携性的平台。
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是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传播中媒介层面的新突破,它使得信息产业成为社会发展中最为显著的产业,知识、信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和主要资源,人类社会出现了信息化趋势,全球化的出现也与新媒介的产生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新媒体不是自发地、孤立地出现,而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每一种新媒介都把一种旧媒介作为自己的内容,作为最古老的媒介——语言,几乎存在于一切新媒介中。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种传播类型呈现出融合趋势和一体多功能的态势,这在互联网中表现最为突出。由于媒介的融合,新媒介的信息传播具有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范围广的特征。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不再有明显的差别,每个人都可能既是信息的制造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充当信息接受者的身份。如今移动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市场的平均增速超过35%。
面对移动新媒体如此高的增长速度,我们再来看一下传统媒体目前的发展状况,这里重点阐述一下广播、电视这两种传统媒介。广播就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1920年11月2日正式开播。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建于1923年,是外国人办的。中国广播事业创建于1940年12月,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当然这只是新媒体出现之前的优势,现在这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短处是转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笔者在我们当地做了一项调查,现在广播的受众群体只有汽车驾驶员,其中包括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司机,还有就是学校的学生以及年长的老人,受众群体是越来越小。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这种媒体越来越成为老百姓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如今,虽然电视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家家都有,处处都能看到,但是在世界新技术浪潮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电视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新情况,并直接影响着我国电视业的未来走向。再加上新媒体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的影响,电视业的未来发展也到了关键时刻。就拿广告收入来说,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虽然这些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广告蛋糕”也正日益被新媒体以及变革后的移动新媒体所瓜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旧媒体到新媒体再到移动新媒体(更加强调互动和参与的社会化媒体),媒体业正在经历着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的又一次全新的变革。
在移动新媒体出现之前,媒体这个概念专指那些专业的新闻机构,他们利用自己的记者和硬件优势,收集和筛选各种新闻信息,以平衡、中立、可信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信息的传播是一条单行道:从媒体到消费者,缺乏必要的反馈。这一模式之所以能够成行,来自于这些机构对印刷、广播等传播渠道的独占。通过收集和创造的信息,他们建立起庞大的读者用户群,这些正是广告商们梦寐以求的受众。结果是,他们既能从读者的订阅中获利,也能从广告商的针对性广告中获利。但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新闻网站、博客、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崛起证明了在新的时代信息的成本已经接近于零。任何人都可以非常简单地建立自己的网站、博客、视频频道或是个人网络账户,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大加快了信息的速度,而各种类型的搜索和推荐引擎的崛起也让这些新时代的内容者们可以获得比传统媒体更大的优势。
在应对互联网的冲击时,旧媒体的反应显得有些缓慢而缺乏条理。考虑到它们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庞大的人员和基础设施成本,以及对于新闻品质的坚持,旧媒体的反应其实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当我们面对互联网上大量缺乏可信度和深度的内容时,我们会觉得其对品质的坚持依然有其价值。但在这个信息狂热的时代,内容的价值重要性在很多时候被大大减弱,新奇有趣成为了其是否能吸引受众、能吸引用户眼球的重要因素。传统媒体当然也尝试在新的媒体形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例如国际著名的《纽约时报》、《卫报》等经典大报以及国内的《南方周末》、《羊城晚报》,还有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的转型为传统媒体留下了一些希望。但对媒体来说,在这个时代更值得留意的一个问题是:读者、观众是否还在乎信息来源于哪里。当想要了解一条新闻时,现在的用户往往会从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新闻聚合网站开始,点击最想看的那条链接入手,用户对于某一家特定媒体的忠诚度明显减弱,这对以用户为核心的广告模式谋生的媒体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挑战。如何能够更好的吸引用户,传统媒体也许应该向那些网络媒体取经。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群众分化日益复杂,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新的行业层出不穷,受众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等都存在很大差距,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 移动新媒体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转型发展时期同样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如何去解决?笔者认为首先国家要进一步出台有关政策法规来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管,要进一步加大对两种媒体各种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让它们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其次在放开新媒体发展的同时,还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的结合,让他们兼并整合成大型的传媒企业,减少它们之间恶性的竞争和市场资源的浪费,这毕竟是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特有的两种传媒,虽然它们或多或少的吸取和借鉴了西方传媒的一些发展因素,但是还不能照搬照套那种模式,要走出我们中国特色的传媒发展格局,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①郭德艳,《浅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J].《魅力中国》,2010(6)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2
关键词:新媒体;手机报;手机广播;移动手机电视;手机媒体产业
一、手机媒体发展和前景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是1992 年在英国Vodafone 的GSM网络上通过PC 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 而在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则是在1998年。短短几年的时间, 手机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变, 它能传播新闻信息, 广告, 成为手机媒体在现阶段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手机网民则达到4.2亿,同比增长了293%。如果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手机上网费用高与速度慢等阻碍普通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问题,手机上网的人群将在短期内获得超常规发展。普遍认为手机媒体非常具有发展前景,只要解决体制上和技术上的限制,它必将会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要力量。手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经历短信时代、彩信、3Gs手机三个时代,更值得期待得便是不久即将投入使用的4G网络时代。
手机的媒体的发展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弊端,但也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缺陷。综合多方观点总结手机媒体总体上的优点和不足。
(一)、优势介绍:
1.移动性
2.及时性
3.大众传播媒介和终端接受工具属性双重属性
4.信息服务个性化,手机媒体应充分挖掘手机用户实名制的优势, 细分受众, 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播,自主订阅。
5.手机的高度普及,信息垄断程度下降,短讯使个人成为信息制作者。
6.效果反馈速度快。
(二)、缺陷:硬伤:
1.新闻的原创性,手机媒体消息多来自转载,没有专业的采编人员其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2.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效果减弱,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的大量传播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社会效应。
3. 缺乏成熟的传播理论支撑,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 把关人”作用的极度弱化, 受传者和传播者身份的重合都造成了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在该情形下原有理论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的发展需要。
(三)、技术瓶颈:
1.手机资费高,成为限制国内手机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高额的费用本身就不符合大众传播的“大中性”,发展潜力受到限制。
2.受众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达不到,私人信息泄露会对媒体的引起信任危机。从另一角度而言影响手机媒体的使用深度。
(四)、其他观点:
手机媒体将因其有助于消减“媒介依存症”。其主要表现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满足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自网络媒体出现后,受众对于网络的沉溺比其对电视的沉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手机的移动性、参与性和沟通特性则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受众从这种封闭、缺乏社会互动的媒介环境中解脱出来,对现代人的社会病理现象的克服会有所帮助。
二、手机媒体在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表现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接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手机报——与报纸融合;
2.手机广播——与广播和网络融合;
3.手机电视;
4.其他。
下面我将综合多方观点,介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接形式中的优势和不足。
(一)、手机报、广播、电视的优缺点(不重复其共性,从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点上谈)
手机报: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的业务
优点:1.是传统媒体数字化延伸的典范,弥补平面媒体不足在很大程
度上增强了报纸的竞争能力。更真准的加强报纸的传播范围和效果。
缺点:1.传输容量小新闻背景交代不清(断章取义) 2.新闻内容潜(报纸的最大优势不能够得到延伸) 3.阅读习惯问题广播:从广义上讲,手机广播即通过手机实时收听或下载播放音频节目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
优点:1.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变成一种信息终端, 这种演变也给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2.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同时为其他媒体共享广播信息资源, 特别是音频资源创造了条件。
缺点:
电视:优点:(电视在传媒界的霸主地位,其本身优势再与手机的优势相结合手机电视发展无可限量。)1.消除电视最大弊端,可保存,不受时间现实 2.个人电视带来的私密化 3.互动性
缺点:1.强迫性接受广告(。因此在目前收费的状态下, 适度选取有价值的客户及一些带有植入性质的广告内容, 让读者和客户都满意。)
其他:手机电影:手机电影是指以手机为主要拍摄与制作工具,并能够通过手机平台传输与手机下载、观看的电影。
(二)、我国手机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无限商机,发展潜力大发展初具规模,但产业小产业化成都不高,规模实力不够。(传统媒体跨行业机制不完善,不具备跨行业能力,国外大的传媒集团则具备)技术跟不上发展速度慢手机媒体产业(生产厂家)与传统媒体(资源提供方)还有移动通信服务方尚未找到适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利润分成、业务范围等]缺乏配套管理制度
(三)、如何树立手机传播特色增强其生命力
1.建立职业传播者队伍, 具备较强的独立采编能力。手机媒体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与传统四大媒体相抗衡的大众传媒, 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采编队伍, 健全自己的采编体系、技术设备、运作模式等, 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要。传统媒体在向手机媒体领域扩展业务时必须根据新媒体的特点, 再造传统媒体的采编流程, 改变记者传统的发稿习惯, 建立容纳多个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处理平台。(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手机媒体概论》 匡文波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李建伟 王克茹 新闻界
[3]《青年记者》杂志 2008 年3 月中 《手机报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韩冰
[4]《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9月 《中国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分析》匡文波
[5]《中华新闻报》2008 年3月12日 第C04 版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郭全中 陆地 尹坤
[6]《新闻界》2006年5月 新新媒体 《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展望》胡忠青 邹华华
[7]《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2期 《手机媒体发展探析》钟倩
[8]传媒学术网 《手机媒体发展预期——未来最便利的信息获取终端》王娟
[9]《新闻界》 2008年第一期 《我国手机报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王雪莲王雷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3
【关键词】文化传媒产业;资本市场;传统产业
一、引言
2003年文化产业作为产业形态的一种正是获得我国经济部门的认可,并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无独有偶,文化产业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也被认定为我国未来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分支,文化传媒产业以独特的产业侧重点,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集约型经济的重要力量。李东宇(2009)将文化传媒产业的范围界定为两个方面的内容:提供传统的文化产品(如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音像制品等)和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它构成文化传媒产业的核心层;网络文化服务等其它现代传媒,它构成文化传媒产业的层。[1]一般的横向划分,文化传媒产业可以包含新闻服务、出版发行、版权服务、影视娱乐等行业。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风向标,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能够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对资本资产风险进行定价的作用,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的作用。[2]最大程度的反应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同时也能发现与挖掘出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正是利用资本市场这一特性,试图挖掘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隐藏在现状之中的风险及问题,并对这些风险及问题进行系统剖析,得出结论、提出对策。
二、文化传播产业相关指标分析
1.融资规模分析
(1)IPO现状
IPO,即首次公开募股集资,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IPO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衡量公司乃至行业发展现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IPO规模的研究可以有效挖掘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前景,并且发现行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9月15日,文化传媒公司共完成的IPO的公司达到34家,融资规模为192.34亿元,在IPO总额中的占比不到1.66%,相比传统产业发行规模较小,如资本货物类公司的发行规模达到3666.21亿元,占比超过31.56%,材料类公司的发行规模达到1481.48亿元,占比超过12.75%。与同为新兴产业的软件与服务业等产业相比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期,软件与服务业的IPO规模达到456.92亿元。另外截止2012年9月15日,2012年共148家公司IPO并上网发行,其中文化传媒企业6家,文化传媒IPO占IPO总额的4.05%。研究得出文化传媒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发行规模有限,文化传媒产业还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与同属服务业的消费者服务、商业与专业服务、零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相比,作为后生产业的文化传媒产业已经在IPO规模上超越了后三者,消费者服务、商业与专业服务、零售业的IPO规模为62.13亿元、149.57亿元、148.45亿元。因此有理由期待文化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2)定向增发现状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目前规定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公告前20个交易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定向增发是公司完善管理体制、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是建立现代化公司体制的具体表现,也是IPO后再融资的重要途径,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利用上市公司估值溢价将母公司资产价值放大,从而提升母公司资产价值。②避免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③通过增发加强母公司对上市公司的控制。④能够更有效地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强化市值导向机制。⑤作为新的并购手段,促进优质龙头公司通过并购实现成长。
由于时间序列上的先后,单纯将文化传媒产业的增发次数与其他传统行业进行比较是不合理的,因此,本研究将时间段的选取设置在2012年初至2012年9月14日,在这个时间区间内考察各行业增况。在这一时间段内,全部A股完成增发的公司达到96家,其中92家为定向增发,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4.08%,定向增发募集金额2311.37亿元。文化传媒产业中完成增发的公司数为4家,全部为定向增发,分别是蓝色光标、电广传媒、粤传媒、长江传媒,共募集金额81.04亿元。2012年完成定向增发的文化传媒公司占增发总数的4.35%,募集金额占总募集金额的3.51%。
(3)评价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由于发展时间、融资需求等产业本身的特性、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逊色于传统产业,但由于被赋予了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属性,文化传媒产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类,其发展规模已经超越了传统服务业,可见发展速度惊人、发展空间巨大。与此同时上市融资规模落后于软件业等其他新兴产业,反应出文化传媒产业相对稚嫩,发展程度相对不足。2)一方面,文化传媒产业由于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所需资金量相对有限,因此更多得收到战略投资者的关注;另一方面,文化传媒产业为今年来我国重点发展的朝阳产业,本身具备较强的持续发展势头,因此文化传媒产业的定向增发相对更为活跃。无论是增发公司数量占比的4.35%,还是增发金额的3.51%,还是截止2012年前三季度完成IPO的文化传媒企业数量,相比历史数据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文化传媒产业已经开始得到机构的关注,并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文化传媒产业在一级市场上的表现值得期待。
2.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分析
(1)市值变化分析
股票的市值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亦可以说是股票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它衡量的是股票被市场所接受的价值。影响行业内股票总体市值的因素除了新股的发行,还有投资者对于该类股票所能接受的心理价值,而后者往往更能反映该行业被投资者认可的程度,或者说更能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按照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截止2012年9月15日,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市值达到2363.62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1%,总体市值规模在所有14行业中13位,仅高于农林牧渔业,与制造业、采掘业等传统产业的总体市值相差甚远。
由于上市时间上存在差异,在关注市值规模的同时,市值的变化能够更好的衡量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前景。研究发现,2011年9月文化传媒产业总体市值为1372.45亿元,而2012年9月该行业总体市值达到2318.88亿元,增幅达到69%。相对于制造业、采掘业等传统产业分别9%、12%的负增长,文化传媒产业增幅惊人。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至2012年我国股市经历了一股大熊市,在新股发行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文化传媒产业逆势上涨的能力令人惊叹。
(2)涨跌幅分析
截止2012年9月15日,A股近250日的涨跌幅为-17.45%,而文化传媒板块的表现可圈可点,与A股大盘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可统计的27家公司中,有13家公司实现股价上涨,占文化传媒板块可统计股票的近半数,其中涨幅超过10%的8家,涨幅超过50%的4家,超过100%的2家,文化传媒板块成为近1年来表现最为突出的板块。
(3)评价研究
文化传媒产业市值规模有限,但市值增长速度惊人,新股发行对市值增长的直接贡献仅仅81亿元,其余近1000亿元的市值增长直接得以与上市公司自身的成长性,可见文化传媒产业的投资价值得到投资者的充分认可,产业总体发展空间广阔。
3.财务指标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根据万德数据库的资料,文化传媒产业2012年中报显示的资产负债率为36.18%,资产负债值在所有23个细分行业中最低,显示出文化传媒产业对财务杠杆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偿债能力良好。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2.15倍、1.82倍,两项财务指标近略微低于金融服务业,短期偿债能力位列所有行业第2位,考虑到金融服务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文化传媒产业依然是短期偿债能力最优秀的行业。
(2)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分析是衡量公司或行业经营现状最直接的指标。根据万德数据库所提供的数据。文化传媒产业2012年中期销售毛利率达到31.98%,在所有23个行业中位列第4,净资产收益率位列第8,达到4.69%,总资产收益率位列第4,为3.72%。销售毛利率相比传统产业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净资产收益率却并没有表现出优于传统产业的逻辑观点,相比总资产收益率的排名可以发现,文化传媒产业利用财务杠杆创造利润的能力更为突出。
(3)评价研究
1)文化传媒产业无论是长期偿债能力还是短期偿债能力都非常优秀,经营风险相对较小,这为该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2)文化传媒产业总体盈利能力较强,相比传统产业具备一定优势,但相比房地产业等高利润传统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3)文化传媒产业利用财务刚才创造价值的能力突出,但却与文化传媒产业较少利用财务杠杆的实施形成悖论,可见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文化传媒产业对财务杠杆利用率有待加强。
三、思考与对策
1.对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1)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从本文第二部分的研究可以得出,从资本市场的视角看,文化传媒产业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都收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一级市场上,完成定向增发公司数量以及金额超过了A股平均水平,机构投资者更看好文化传媒产业。二级市场上,文化传媒产业市值逆市大增,二级市场交易活跃,文化传媒板块估值不断提高,板块市值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具体到公司个体,文化传媒公司相对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较高的销售毛利润。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传媒产业具有朝阳产业所具备的很多特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2)文化传媒产业存在诸多发展隐患
虽然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情景喜人,但是也存在着与众多新生产业共有的问题,如本文第二部分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主要是发展基础薄弱,从发行规模以及市值规模可以看出,文化传媒板块在A股中的份额非常小,基数较小也是该产业取得高增长的原因之一,所以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前景,应当保持适当的理性,不应过度乐观。同时,财务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同样很重要,集中体现为利用财务杠杆创造利润能力较高的文化传媒产业却没有表现出足够明显的杠杆效应,这一问题值得决策层足够的关注。
2.对文化传媒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针对文化传媒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得出以下对策:
(1)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目前我国已经就发展文化相关产业从中央层面制定了发展计划,甚至提出了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21实际的支柱产业之一,所提出的扶持政策包括《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等。但是,成熟且有竞争力的产业需要得到立法层面的支持,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广告法》等法律,但是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文化类产业的版权保护,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显得十分落后。另外,只有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中,各种市场成分才能有序运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才能发挥。[3]文化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依然依靠我国相关法规、政策的松动。
(2)防止资本市场上关于文化传媒产业过度投机行为的出现
在2011年至2012年的一年时间里,文化传媒板块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走势逆势翻红,但是不得不理性看待这一事实,“市场的疯狂”不是股市真正意义之所在,游资的炒作、市场的不理性很有可能充斥着文化传媒板块。不仅仅是文化传媒板块,规范市场秩序目前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任务之一,引领文化传媒板块健康、有序发展是证监会的重要工作之一。
(3)加强金融服务机构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倾斜
1)创投资本
创投资本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金融机构,也是企业规范管理,成为现代化企业的重要助手,值得欣喜的是创投资本对文化传媒产业的关注正在逐渐加强,但是总体规模并不大。加强市场引导,为创投企业与文化传媒企业的合作铺平道路应该是政策引导的关键。
2)银行
前文研究得出文化传媒企业未能有效利用财务杠杆作用,这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有很大关系。当前,尽管已出现了一些多元化投资的文化传媒企业和企业集团,但由于文化传媒单位与资本供给者之间进行合作、交易的对象多是实体而非金融产品,因此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文化资本市场。[4]文化传媒产业的主要融资途径还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要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文化传媒企业在两方面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①文化传媒企业的核心不是固定资产,我国的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更愿意与以固定资产为抵押的经济实体进行合作。②文化传媒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文化传媒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这就决定了银行没有贷款给这类企业的动力。因为银行的一般经济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准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是不完全按照生产量或者销售量的增减而增减的。这就无形地造成商业银行成本的增加。因此,平衡商业银行各业务利润率,积极引导商业银行信贷向文化传媒企业倾斜十分关键。
(4)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证券交易市场
1)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推出以来,已经为300多家优质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可靠的融资平台,继续加强和完善创业板市场复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般需要,同时也会为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可以认为,创业板市场将成为优秀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的最重要工具。
2)OTC市场
如果说创业板市场能够为优质龙头型文化传媒企业提供可靠融资平台的话,那么场外市场的设立与完善将为所有规范管理且有发展前进的文化传媒其他提供融资和交易平台。我国场外OTC市场很有可能是对所谓“新三板”的改革与扩容,随着第二批试点高新技术区的设立,我国“新三板”市场将稳步发展,相信随后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区加入到“新三板”试点区域,覆盖全国的OTC市场将会逐步形成。但是我国OTC市场建设的不完善也是制约文化传媒企业甚至是所有科技型企业进入“新三板”的屏障,如对企业股东人数的限制,监督管理机构的局限,这些都是未来“新三板”改革的方向。
四、结语
根据传媒经济学的一般观点,文化传媒产业似乎不具备逆势上涨的特性,该观点认为:传媒广告和经济成长状况的起伏呈强相关关系,广告能够放大经济波动的效应。即当外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传媒广告以超过GDP的速度增长;而当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时候,传媒广告以高于GDP的速度下滑。传媒产业的这一特征是传媒产业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所决定的。[5]而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近期抢眼的表现着实值得我们留心。
与此同时,本研究得出的关于文化传媒产业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也需要解决与克服。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足以得到赞赏和肯定,但是围绕文化传媒产业的政策制定依然有待加强,文化传媒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依然有待检验。
参考文献:
[1]李东宇.区域文化传媒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孙培毅.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J].金融财税,2011(12):79-80.
[3]刘建华.论民族文化传媒产品市场体系的构建[J].长白学刊,2010(5):156-159.
[4]王希刚.文化传媒产业融资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出版广角,2008(12):58-59.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4
>> 中医诊所的差异化市场定位分析 产品定位的差异化 媒介的差异化传播 基于生态位错位理论的品牌差异化定位 纽约华文报的差异化生存 IDC差异化生存 国内SNS网站的差异化经营 浅析团购网站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论经济型酒店的差异化定位 定位:基于顾客心智的品牌差异化战略 媒体融合下新闻差异化传播的研究 团购网站差异化策略研究 财经门户网站前期定位及内容差异化研究 竞争差异化:生态位角度分析的新视角 服务世博 差异化定位 如何设计差异化的生态滨水景观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化分析 差异化的土壤 差异化的效率 差异化视角下的中国投资机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中国健康传播网站的差异化生态定位分析 中国健康传播网站的差异化生态定位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亿本 郑智斌 周云倩")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选择四家典型健康传播网站作为分析对象,探索其媒介生态定位现状与不足,及发展对策。研究认为中国健康传播网站需要处理好三重生态关系,即网站个体内部的生态系统关系,不同健康传播网站之间的种群关系,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差异化竞争的群落关系,才能实现差异化生态定位。 关键词:中国健康传播网站;生态关系;差异化生态定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032-02
“物种”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群落”是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而“生境”指的是“生物生存的周围环境”[1,2]。中国健康传播网站的发展需要协调好网站内部的生态系统关系,不同健康传播网站之间的种群关系,以及与传统健康传播媒体之间的群落生态格局关系。本文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万方医学网、中国数字医疗网、健康报网为例,分析中国健康传播网站的差异化生态定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中国健康传播网站的有序发展提供建议。
一、种内生态系统状况分析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是媒体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四大资源[3],中国健康传播网站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协调物种内部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让物种占据适宜的生态资源,并使各生态资源协作发挥作用,推动特定媒介物种的持续发展。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所选这四家网站都拥有国内权威的健康传播人力资源。但是,体制内的人力资源加上政府拨款的财力资源,容易造成外无压力,内无动力,传播缺乏效率的媒介生态环境,制约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难以做到人尽其才。从财力资源角度分析,这几家网站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拨款,不以盈利为目的,忽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势必降低健康传播网站的发展动力。再看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情况,这四家网站具有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近乎垄断的信息资源优势。但是,网站互联网思维运用不当,造成信息利用率受限。如万方医学网的付费阅读,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忽视网民的个性体验需求,势必限制受众的覆盖范围。
综上,这四家健康传播网站占据优势生态资源,却缺乏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最终制约了健康传播网站的良性发展。
二、种群生态关系状况分析
从媒介种群关系看,媒介发展需要协调不同健康传播网站之间的生态关系,也叫种间关系。健康传播网站应该结合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以及话语方式的差异,实行差异化生态定位,占据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介生态资源,形成差异化生态位分布。
首先,传播主体比较分析。万方医学网的传播主体是健康研究学者;中国数字医疗网(HC3i)的传播主体是数字医疗业的专家,医疗信息化产品生产厂家等;这两家网站的传播主体都是知识精英。但是,前者是医学研究精英,而后者是数字医疗研究与推广的精英,两者存在差异。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的传播主体是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办公厅、全国爱卫办等与健康相关的政府部门官员;健康报网站的传播主体是健康传播记者及其采访对象。这两家网站的传播主体都是政府健康部门官员,或者媒体引用其观点,总体上是在传播健康政策信息,两者生态定位重叠比较大,容易形成竞争关系。
其次,传播受众比较分析。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将各级健康主管部门官员和利益相关者作为核心受众;万方医学网的受众主要是相关科研院所的健康研究者;数字医疗网(HC3i)的受众主要是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医疗器械的采购部门,数字医疗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业内专家、学者等;健康报网站以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药卫生工作者及人民大众为服务对象。这四家网站都聚焦社会精英人群,受众定位存在重叠现象。
第三,传播内容比较分析。万方医学网是健康研究理论文章,其专业的健康研究理论足以实现内容资源的差异化定位;数字医疗网(HC3i)传播国内外数字医疗设备使用的现状与趋势、成功案例、医疗信息化商家产品与方案信息等;两者都注重学理性,万方医学网主要是医学知识,数字医疗网则主要是数字医疗的技术理论分析,两者差异性比较明显。而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是从国家层面对于健康事业的顶层设计的权威信息,健康报网主要是从新闻传播视角解读健康政策法规,两者有差别,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需要形成差异化特征。
第四,传播话语的比较分析。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以政治权利话语向全国各类医疗健康部门或个人传递政策信息;万方医学网撇开政治权利、商业目的等干扰,采用知识精英话语方式客观地探索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有理有据,可信度高;数字医疗网是从医疗信息化角度宣传医疗信息化,具备知识精英话语特征。但是,商业宣传话语容易干扰知识精英话语的客观、公正;健康报网主打公共健康新闻传播,以新闻话语向社会受众传播健康类新闻,满足受众健康信息的知情权。但是,健康报网也经常以引述政府官员讲话的方式,以政治权利话语模式传播健康政策、法规等信息。这样,健康报网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都以政治权利话语传播健康政策,两者话语方式非常相似。
按照媒介生态学的观点,“当两种媒介共同占有一个生态位或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并且,生态位越稀缺,不同媒介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深,两者之间的竞争就愈加激烈”[4]。总体上,所选四家网站聚焦社会精英阶层,缺失大众日常话语,忽视普通网民的健康信息需求,相互之间有差异性,但还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容易产生竞争关系。
三、群落生态关系格局分析
中国健康传播网站的群落关系主要是指整个健康传播群落内部健康传播网站与传统健康传播媒体之间的生态关系。健康传播网站的竞争优势是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的健康传播媒体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否则就出现生态位重叠,小结健康传播网站的竞争优势。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的单向传播特征明显,网站提供“在线服务事项”,但是都需要下载安装程序,便捷性受到影响。网站也设置“网上来信”专栏,但是,要求如实填写注册信息,而且,每人只能注册一个用户名。实名制消除了很多虚假信息,但是,也可能让很多真实的举报信息不敢上传。
万方医学网是收费阅读,传播方式相对单一,不符合互联网思维的免费传播。健康报网站最近几年先后推出手机版、移动客户端(iPad版、iphone版和安卓版健康报),以及微博、微信平台,吸引新媒体用户,实现与传统纸质《健康报》差异化的受众定位。但是,在视觉传播,尤其是视频新闻方面,互动性、网民参与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总体上,中国健康传播网站还主要是政府部门政策信息的单向传播(如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以及健康报网),或者是健康医疗器械的推销(数字医疗网),或者是付费的健康专业学术网站(如万方医学网),“内容分布有些庞杂,商业信息、健康政策宣传信息与公益信息交织,消解了传播的说服力。混杂的传播主体导致迥异的传播意图,消解了传播信息的公信力和说服力”[5]。比较而言,MedlinePlus网站利用多种新媒体渠道与网民互动,满足新媒体用户的个性体验,免费提供专业健康知识,提供网民多种参与网站信息传播[6],其传播模式值得借鉴。
四、协调三重生态关系,培养生态环境
综上可见,目前中国健康传播网站在差异化生态定位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生态学研究认为,对媒体弱者来说,最好重新调整“生态位”或“生态位”位段,实现“生态位移”,也就是尽力与强硬的媒体对手错位,以求得生存[7]。鉴于此,新兴的健康传播网站需要处理好三重生态关系,实行差异化生态定位。
第一重关系是协调健康传播网站个体内部的生态系统关系。健康传播网站整体上应该结合传播主体、传播受众、传播内容和传播话语的差异,协调不同网站的生态位差异,强势占据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资源,这是健康传播网站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健康传播网站需要改变政府拨款的财力资源优势,激发体制依赖的人力资源潜能,进而提升互联网传播的物质优势,最终优化信息资源的传播效能。
第二重关系是协调好不同健康传播网站之间的种群关系。研究认为,“精确定位自身生态优势,准确争夺核心受众资源,是媒介生态位细分的明智之举。拓展媒介的生态空间,构筑自身的媒介特色,判断并培育了媒介最具优势的生态位,为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如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以政治权利话语传播健康政策文件凸显权威性内容资源优势,而健康报网需要从新闻视角解读健康政策法规,万维网做实专业健康知识传播,数字医疗网则展现数字医疗的技术优势。这样,不同健康传播网站种群之间才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5
1 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在网络传播出现之前,专业媒介组织对信息的流向和流量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传统“单向议程设置”现象普遍存在。
1.1议程设置的主体主要是传统媒体
因为其掌握独有的媒介资源,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的与传播集中在少数专业媒介组织受众。专业媒介组织完全有能力对议题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排序,受众则相对被动,缺乏同时接触多个媒介的有效渠道,其自主性的发挥不过是从常接触的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中去选择。
1.2议程设置的关系主要是传――受支配型
传统媒介环境下,专业组织媒介在传播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受众一直处于支配被动地位。网络媒介环境下,当受众被“解放”后,议程设置理论更加难以回答到底是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还是公众议程影响媒介议程这样的问题。
2 新媒体中的生力军――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模式,网络媒体一般运用的就是超链接和超文本,这种方式其实就是通过一种关系进行点和点之间的链接。这样就能通过网络信息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种信息的交换和储存的方式是非常简洁迅速的,它不像原来那种线性的方式去传播,而是网状的交叉的形式去传播的,可以迅速的从一个地方传达到另一个地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超链接的方式进行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网络媒体的检索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想要获取某种新闻的信息也可以用查询的方式进行链接获取。另外,网络媒体还可以编辑给多窗口同时进行链接,这样就会省去很多的时间和麻烦。
3 新媒体新闻传播模式转型的分析
3.1模式向度上转向网状模式
尽管霍尔的编码――译码模式以后进入双向模式,但该模式免不了具有一种理想化、简单化的倾向,实现程度仍相当有限,总体上还是一种线性模式。对人类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构成要素的众多型和复杂性反映不够,不能用来分析和解释人类的全部传播现象,对人类传播的新媒介新技术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网络时代属于网状传播模式为主的时代,以往大众传播所建立的都是一种线性的传播方式,而网络传播则是在数字空间展开的发散式的网状传播。多维网络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的网状传播模式。多维网络是当前新媒体研究的一大热点。
3.2模式类型上转向表达模式
新媒体时代传播模式进入了表达模式,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互动、参与、开放、传者和受者的边界模糊,即时通信、博客、博客、维基、微博、轻薄等社交媒介给传者和受者在展示、分享信息和表达思想方面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
3.3先进的技术支持
对于新闻传播形式的转变,国家是给予大力支持的,而且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在技术水平上也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上,网络媒体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运用起来也是非常游刃有余的。这样就能把做出来的信息更加抓住受众的眼球,满足受众的胃口。
3.4把关机制的变化
在传播学文献中,传统把关理论把“把关”界定为“媒介工作中做出选择的过程,尤其决定是否让一个特定的新闻故事通过新闻媒介的门卡进入新闻渠道”。由此,把关机制主要是一种编辑选择机制,众多文献研究中的把关人也主要以编辑角色作为考察对象。网络语境中的信息控制形式则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选择机制之外,还包括导向机制(例如搜索引擎、超链接等)、审查机制(包括过滤、阻挡等)、安全机制(如密码、cookies)、增值机制、成本效应机制、基础设施机制、用户互动机制、规制机制(例如我国对网络谣言的规制)。
3.5模式范式上转向功能/批判模式
目前研究显示出了将功能/批判模式与文化/批判范式逐渐融合起来的努力趋势。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角色边界日益模糊,受众在新技术推动下被赋予更多的传播权力。
3.6分析重心上转向受众传播分析
受众传播分析指受众对信息不仅被动体验或主动解读,而且还对信息积极传播、创造。网络新媒体时代是用户创造内容的时代。众多网民在互联网上帖子,上传自己拍摄的图片、视频,或下载、转发、观看别人的图片、视频,这种传播景观在传统媒体时代难以想象,传统的传播模式均遭遇合法性危机的质疑,因此了解网民的传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例如,人们同时使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多种传播活动。
3.7超越时空的开放性
人类可以第一次在不同的族群、地域、文化背景等群体之间运用新媒体进行交流和传播各种信息和新闻。而且人们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和在线的人们进行交流和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表述,还可以进行视频播放、群体讨论等方式进行。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不受报纸版面的限制,也不受时空的限制。更重要的,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只仅限于看到的人的,而网络的新闻报道,可以被无限的转载和转发,这就像撒网捕鱼一样,是网状的传播。这对新闻的时效性具有很深的价值和意义。
3.8网络媒体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控制
网络媒体的发展是迅速的,也是国家极力支持的,但是,现阶段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是不够的。因此,现在网络上就会出现很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误导的负面的信息。更甚的是,有一些信息虽然是负面的,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控制,有可能导致舆论走向极端的情况。现实生活中,有些居心叵测的人运用夸大的或者不实的的信息进行渲染后,用煽动的语言发表出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然后在网络里就迅速升温,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人们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诱导,就会失去应有的判断能力,变得盲目。这是网络媒体的弊端,也应该渐渐的完善并且杜绝。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6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统计
在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现状”进行的实践调查中,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调查来获得最真实有效的教学效果和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能够发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进而实现对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改进和创新。调查问卷面向全校语文教师及学生,共设置六个主题,包括多媒体设备、情感、态度、状态、审美体验及学生看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64份,有效回收249份。
(二)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很少主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自主语文学习。用于学习的比例不足21%;在学生课堂状态方面,课堂保持学习注意力在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及以上的学生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超过40%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几乎不开展教学活动,经常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不足10%;学生更倾向于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播放视频、小组讨论等;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超过55%的语文教师只是偶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经常指导的教师占比30%左右;面对多媒体教学,超过57%的学生更倾向于多媒体教学呈现形式,只有不到11%的学生倾向于板书。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可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筛选、整合和应用,并未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设计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呈现手段,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此外,从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学生多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习方式单一。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行动研究
(一)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案
单从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层面看,多媒体教学实施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多媒体教学设计应遵循基本的原则,比如认知原则、通道原则、个体差异原则、一致性原则等;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层面来说,其不仅要遵循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还要结合语文传统教学的原则。
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行动方面,笔者选择我校两个班级的学生为教学试验对象,由于在教学实验实施前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测评结果并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两个班级不做调整。实验班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行动为期一个学期,教学内容选择古诗词板块。教学实验的具体步骤为: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修改与优化课件并观察和记录学生参与情况优化传统教学课件并观察记录设置课外学习平台并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学期结束后进行测评。
(二)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行动研究
首先,对语文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借助校园网建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学生多样化学习。重点引导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优化和改进,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与学生良性互动的交流渠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展开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行动,教师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展示给学生。通过qq群或校园网共享学习平台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提高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设计简洁高效的多媒体课件,减少教学无关的陪衬信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分量,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优先考虑小组合作学习。再次,教师对多媒体融合传统教学的过程时刻保持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记录,并在课后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实际需求,教师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翻转课堂中将一节课的前半部分设为翻转课堂教学,而后半部分设为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式相得益彰,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传统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效果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测评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语文课堂多媒体和传统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下,超过90%的学生认为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很有趣,乐于参与到教学中;超过9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超过87%的学生更喜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此外,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明显提升。这些都说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积极性、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测评成绩可知,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班。这说明多媒体与传统教学融合的模式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三、实践教学结论
教学实验表明多媒体教学无论是在学生学习成绩,还是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均具有突出的作用,但多媒体教学并非万能的,其也需要一定的应用条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正确对待语文教学信息化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语文多媒体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2]刘海梅.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4,(13).
[3]陈晓稚.浅谈多媒体应用对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J].改革与开放,2010,(10).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发展现状
【项目】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2011大学生科研立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35-1.5
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举办,依托校园网存在,其信息的及网站的开发利用得到校方的认可,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一、高校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传统的校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因其传播技术和传播周期的限制,因而很难做到随时随地的更新信息。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因而校园网络媒体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传递校园内外重要的信息。
(二)传播信息量大
在校园网络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内容丰富的信息。高校的网络媒体页面上通常设有各个板块,师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如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网站,设有山大时讯、图片新闻、热门话题、重要通知、等33个栏目,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
(三)信息公开化、互动性强
校园网络媒体上的各种信息基本以公开化的形式出现,师生点击页面,可以无障碍地浏览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公开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便于师生对校园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的监督、管理,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舆论的监督者。许多高校的网站上还设有互动平台,BBS链接等,师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进行意见的交流、互动。
二、影响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响
社会大环境对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存在着客观的影响。一所高校所在地区的媒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媒体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其地区高校的校园媒体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媒体的理念、资源和人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下,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学校媒体环境的影响
高校自身的媒体发展历史及媒体环境也影响着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在我国,较完善的高校网络媒体,如复旦大学的“复旦学生网”、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以及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其所在高校的媒体发展历史也比较悠久,有着历史悠久的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较专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校园网络媒体的专业化发展。
(三)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在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网络媒体成员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多多少少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在对高校网络媒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网络媒体中,都存在着新媒体的影子,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我们网”上,设立了网络电视链接,师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收看电视节目。
三、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取我国一期的34所985高校,对其校园网络媒体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选取14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采用百分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表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调查
上述抽样调查简单的对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现状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校园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服务引领、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及趋势,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校园网络媒体有以下三个新的特点:
(一)校园网络媒体形式更加丰富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党委、团委、社团等机构主办,表现出了一定的“官方性”,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出现了由师生,甚至是学生团体自主创建的网站,如清华大学的“清新网”,北京师范大学的“蛋蛋网”,电子科技大学的“栋力无限”、“我来我网”等。这些由学生自主创办的网络媒体形式新颖,内容活泼,更接近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新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络媒体上表现突出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新的媒体形式在各大校园网络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较高,新媒体的加入使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更加多样,丰富了师生使用校园网络媒体的范围。
(三)校园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更广
同学们登陆校园网络媒体不仅仅能获得校园内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连接,了解其他学校的动态信息,了解校外各媒体的信息,同时可以看到各大媒体对该校报道的各种信息,丰富了师生了解校外相关信息的渠道。
四、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趋势
(一)强化议程设置在舆论引导中的功能
校园网络媒体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有些意见常常被贴上了“过激”、“愤青”的标签,学校对于这些意见常常疏于管理。作为根植于校园中的媒体形式,校园网络媒体具有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等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引入校园网络媒体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对校园网络媒体信息的管理,引导,从而主动出击,设置出更利于同学接受,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的议题,做好对论坛,网站新闻的把关工作,掌握主动权,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
(二)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伴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校园网络每天伴随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因而从校园网络上切入,加大网络文化建设无疑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了一条新的方向。为此,校园网络管理者应逐步提高网站建设的文化素养,用更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引领网站的发展,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文化内涵的新闻作品来引领广大师生的价值观。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多为师生们提供一些基本的校内外新闻信息和学习、生活指南。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中,伴随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如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等,使网络媒体的形式更加丰富。作为网络媒体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自然的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校园网络媒体上,同学们之间的信息互动性、公开性更强。新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的有效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晓冰.高校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问题[J].网络传播,200906.
[2]宋刚锋.浅析大学校园网络媒体建设[J].新兴媒体,201009.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功能定位;作用发挥;传媒
一、引 言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起,党和国家就不断努力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努力。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发生了变化,因而有必要对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重新分析和定位研究。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闻媒介现状分析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起,新农村建设已经经历了将近7年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和作业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与社会主义新闻传媒的力量是分不开的。电视节目对于农村、农民来说,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随着网络在农村地区的不断普及,农民学习、娱乐有了新的途径,农民对于网络的认识由最初的排斥和盲目已经逐渐变成了对于网络的探究和学习,这些变化无疑是新闻媒体对于农村地区的重要贡献。
然而,相对于城市受众而言,农村受众目前依然处在某种程度的“传媒缺失”状态之中,各种“涉农传媒”依然处在边缘化的尴尬困境。目前来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涉农传媒数量比较匮乏。二是涉农的传媒本身就存在节目分配机制的先天性缺陷,涉农内容简单。 总体来说,涉农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积极为农民知晓国家惠农政策提供途径和学习的平台。
三、陕西关中地区新农村与传统农村媒介接触的对比调查分析
为了给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和功能的探究奠定实践基础,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典型代表和落后的农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对象选择了陕西咸阳花马村与罗堡村。花马村是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示范村,而罗堡村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目前依然属于传统农村。两个村子同属第一产业,花马村从新农村建设中逐渐走上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农村和传统农村村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知存在差异。花马村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较为了解,清楚本村的发展方向。罗堡村却对于新农村的概念了解不清晰。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传媒角度来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接收信息、理解信息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决策的不同。两个存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知恰好验证了“媒介示范论”,即媒介对两个村村民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
新农村和传统农村对于信息的需求产生较大差异。对花马村村民发放的问卷中,我们发现该村村民都对农业生产类信息和致富类信息关注度较高,而罗堡村对于该类信息的需求量较少。花马村村民对娱乐和法制教育这类信息的需求远远小于罗堡村的村民。这一对比可以看出在信息闭塞的环境中,环境以外的事物是无法影响到环境之内的事物的。正如罗堡村村民对娱乐和法制教育这类信息的需求度远远大于花马村一样。由于环境的影响,外界的声音传入这一地区的力度也是微乎其微的,罗堡村的村民接受到的新鲜事物还很缺乏,对法制教育的着重关注,说明他们自身并没有在这方面受到过信息的传递,在该方面属于轻度的闭塞。
四、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发挥
(一)保障“受众权利”,实现下情上达
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基本权利有传播权、知晓权和传媒接近权[1]。新闻传媒作为保障受众权利的直接中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农民的该项权利,以实现下情上达,更好的为农民了解外界事物服务以及为国家做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然而面对长期城乡二元化的体制模式和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利益的驱使,农民、农村一向作为弱势群体的现实决定了他们在媒体世界中的弱势状态,农民由于信息的闭塞和知识的匮乏普遍缺乏参与传播活动的机会和途径,缺乏接近媒介的条件和能力,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经常处于“失语者”和“缺席者”的境况。新闻传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应该努力的丰富涉农新闻和信息,深入到基层和人民群众之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将信息进行反馈和交流,做到下情上达。以陕西咸阳花马村与罗堡村为例,作为新农村和传统农村的典型代表,同样在新闻传媒上的劣势不言而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沿,涉农传媒应该积极的深入农村,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现实生活状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宣传和报道。
(二)实现“信息滑板”,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随着社会的变迁,当前农村、农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十多年来,大量农民离家、离开土地奔赴中国东南部发达城市去打工的情形彻底改变,许多农民在打工的过程中学习到了许多新本领,掌握了许多新技术,许多农民不再单纯的去打工,而是积极回到家乡去自主创业 。面对新农村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新闻媒体应该在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上进行相应变革。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并不高,虽然他们在外打工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加上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于大城市来说远远较为落后,农民从城市回来后获取农业信息和科技知识的渠道非常稀少,当前媒介娱乐化现象普遍存在,涉及农村信息和信息的节目匮乏,这给农民创业带来了不少困难。因而,媒体首先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目前传媒的节目设置显然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该问题的基础便是积极的推动和实现“信息滑板”功能。在信息时代,凡可以随信息一起运动的区域发展与劳动力要素密切相关的文化教育成分等,都可以随现代信息传播跨地域、跨梯度地进行,从而使相关领域差别逐渐缩小。这便是新闻传媒的“信息滑板”功能[2]。在信息滑板价值下,新闻媒介应当积极的增加涉农媒体的数量,在宣传和报道的内容上积极增加农业科技和最新惠农政策等内容,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信息和政策支持。
(三)发挥“活血化瘀”作用,构建和谐新农村
当前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着重大变化,城乡之间、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政府机关之间的各种矛盾时有发生,现实中各种显现或者隐藏的矛盾时时刻刻有可能爆发出来,这一系列矛盾必然将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质量。新闻媒体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将隐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矛盾不断的寻找出来,为政府决策和农村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新闻传媒首先应该发挥自身预警功能,善于见微知著,捕捉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症状,并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受众认清其危害,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3]。不可否认,在新农村建设中也显现了不少问题,由于农村、农民群体的利益不被重视,他们的心声没有一个适当的发泄途径,这使得各种群体性事件以及上访等社会不和谐因素不断的显现出来。新闻媒介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不断的发挥其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功用,在对待“群体性事件”上,新闻媒体应当切实承担起营造和谐气氛、疏通渠道的职责,通过有效舆论的引导来不断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的稳定,预防“群体性事件”等不和谐因素的发生。构建和谐的新农村,矛盾的发现比矛盾的存在和解决更有难度,所以我们必须在媒体功能发挥上下重力气。花马村与罗堡村在村民矛盾的解决方式上还是存在着若干差异,花马村侧重对媒体力量的寻求来不断的加大对村民的宣传,以此来化解村民间存在的若干矛盾。而处在传统农村下的罗堡村对媒体的运用还很欠缺。
(四)推动“环境监测”,适时调整农村发展
环境监测被认为是大众传媒的首要功能。大众传媒所拥有的信息丰富与触角广泛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最大程度地向大多数人提供有用、能够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使公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了解周围的环境,适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相应调整[4]。新闻媒介发挥监测环境的功能被施拉姆形象的比喻为“社会雷达”,它可以充分的了解农村地区的最新变化,为政府做出农村决策提供依据。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介可以多多报道农村地区建设的最新情况和趋势,及时发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信息支持,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新闻媒体在花马村中农业成就的宣传和报道可以增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息,同时也能寻找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上级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启示。
五、结 语
探究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发挥是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对于媒体价值的重新调整和整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固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通过对新农村与传统农村的对比分析以及传媒在建设中作用探究,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未来新农村发展的方向,据此来更加深入的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A].媒介的市场定位[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 吴信顺.中国东西部传媒经济的失衡及其对策[J].新闻记者,2004(1).
[3] 汪三汉.新闻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发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9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 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150-01
2013年对我国新闻传播也提出建立“现代传播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新旧媒体的融合。新媒体正处于发展的最佳时期,传统媒体若是没有走出创新的道路,必然要被新媒体挤出媒体市场,怎样才能走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我们根据当下的媒体发展环境、应对措施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媒体的发展环境
1.媒体的现状
网络时代对于媒体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媒体由于网络的冲击,发生巨大的变革,由于新媒体的参与,媒体的格局发生变化,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彼此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面临新媒体如此猛烈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产生生存危机,其要以新思想、新观念,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任何应对措施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舆论导向。
2. 融合的必然性
网络媒体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消除各个媒体、国家、产业、之间的界限,实现媒体的大融合,其受众群包括所有的群众,并且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成本低廉,门槛低,可重复性,可搜索,传播范围广、打破空间限制的优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适合自己的信息接收,而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被动接收性,同时用户的参与度也不断加深。网络媒体还可以根据特殊用户的需求,点对点的实施专项。
传统媒体由于多年发展,其权威性和丰富的资源决定其并不会快速消亡,新媒体却正处于最佳的发展期,两者的融合使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扩大传播范围,开展媒体业务,打破媒体界限,与各个商业相互合作,丰富自身的传播渠道,这样促使传统媒体与时俱进,同时也是网络媒体内容主提供方,两者融合,互助互利,共同创建现代传播体系,促进我国媒体与国际媒体逐渐接轨。
二、融合道路的应对措施
1.观念的转变
网络媒体的发展逐渐改变媒体的发展模式,其具有信息的即时性和海量性,信息交流的平等互,充分体现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传统媒体必须深刻认识到媒体发展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单向传播的方式、适应受众的选择功能,建立双向传播的模式,注重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根据受众的需求,建立个性化、针对性的用户体验的网络媒体。
1.分析受众,找准市场定位
传统媒体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其如何扭转不利的局面。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深入受众的心理,往往来自于传统媒体的信息更加容易获取人们的共识,但是其灵活性远不如网络媒体。利用两者的优势,传统媒体可以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网络媒体。
电视网络建立并不仅仅是电视栏目的移植。首先是对媒体受众的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可知,网络媒体的受众大多数为年轻人,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曝光率和粉丝数,而传统媒体的重点在于收视率和可视性,因此电视网络公布的视频应该针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传播,才能真正融入网络媒体;其次是根据受众的不同,传统媒体应该对公布的信息进行调整,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根据其公布的信息和视屏的浏览量和转发量来逐渐调整其公布的内容和风格,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
2.资源共享
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吸引受众的亮点仍然是内容。现今我国媒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003年我国首次成立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其负责央视付费频道市场化的运营现今数字频道基本普及,还增加30多个境外频道,除了网络电视、还有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网络媒体将这些媒介集成在一起,丰富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增加受众的参与度
网络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伴随性,人们不仅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浏览信息,还可以通过投票、发表言论和搜索等途径参与信息传播。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型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性,采取不容方案进行传播,增大受众的点击率,以此同时传统媒体利用新兴媒体受众参与度高的特点,增加传播信息的互动因素,将受众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成员。传统媒体也尽可能的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利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充分体现自身丰富的资源,更好的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
三、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
根据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媒体融合的必然性可知,媒体的发展不仅仅是单个方面的突出就可以立足于媒体市场,未来媒体的发展必然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的发展模式。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道路中,内容、网络、终端、技术、资本、人才和受众是决定其主流媒体地位的发展要素。七个要素的相互依赖、整合才能持续保持传统媒体的主流媒体的地位和舆论导向的权威性的不动摇。
传统媒体在未来几年的发展道路上主要建立三个内容:一是融合媒体的信息指挥中心;二是整合信息内容的汇聚平台和技术平台;三是建立信息汇聚平台、语音视频共享平台、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
未来媒体的发展要遵循融合媒体的发展规律,以网络媒体为主体,遵循受众的意愿,建立用户体验的融合媒体,即抛弃传统媒体的专断独行,我播你看的传播模式,而建立面向用户、你爱我播、互动参与的传播模式,媒体和用户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控制正确的舆论导向,而非实施传统媒体的霸权主义。
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融合道路要以互联网为主体,顺应网络媒体的发展规律,正式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为融合道路建立良好的政治和市场环境的基础,并且重视市场机制的运作,两者在竞争、合作中互助互惠,共同进步,形成双赢的局面。
结语:综上所述,21世纪是信息大爆发的时代,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现代传播体系必然要正式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真正认识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必然性。传统媒体在融合道路上不断丰富传播形式,优化传播内容,顺应受众需求,逐渐将其融合到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顺应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立斌.传统广电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路径分析[J].科技传播.2010(14)
[2] 朱春阳、张亮宇、杨 海.当前我国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目标与路径[J].新闻爱好者.2014(10)传统媒体现状分析篇10
【关键词】流媒体 光复用 分析
信息时代之下,整个社会对于信息的依赖都有所加强,在某些特殊的领域中,信息甚至直接与当前社会正常行为的展开,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息息相关。要求实时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并且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沟通,流媒体应运而生,这也从一个侧面对数据传输网络本身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有鉴于此,更需要我们对流媒体数据传输环境下的通信手段展开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1 流媒体数据传输特征
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即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并且播放的媒体格式。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音频以及视频文件,通常会采用流媒体格式进行传输,这主要是考虑到此类文件通常相对庞大,并且当前数据实时传输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采用流传输的方式加以实现,能够有效保证信息消费端的时间得到良好利用,对于有效实现数据传输资源的均衡使用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技术角度看,流式传输方式是将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多个较小的压缩包,最终在用户发起数据传输请求的时候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实现从用户角度看的连续、实时传送。同一个流媒体文件在传输的时候,时序上较靠前的文件包在完成传输并且实现播放的时候,能够为时序上靠后的文件包赢得传输时间,从而实现用户角度的连续传输。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是所谓的实时观看应用的基础,也是解决大容量媒体文件的必要手段,不仅仅对于某些文件的传输意义重大,对于实时的视频监控以及会议等媒体应用更深地步入市场环境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就流媒体系统的组成角度而言,典型的流媒体系统通常包括编码服务器、转码工具、流媒体服务器、媒体播放器以及多媒体制作技术五个组成部分。其中编码服务器负责实现人类可识别语言与机器语言之间的转化;转码工具则负责将有待传输的媒体文件分割成为若干小文件,并且压缩打包为传输做准备;流媒体服务器负责发挥平台型的作用,帮助从技术角度搭建起供流媒体传输的逻辑技术平台;而媒体播放器则负责将获取到的媒体文件合理组织,并呈献给终端用户;最后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则负责帮助通过媒体播放器将多种媒体信息综合到同一个界面上予以展现,将包括文字、图片、声音等在内的多种媒体文件加以综合播放,为用户提供多媒体综合体验。
2 流媒体传输环境下的光复用分析
在面对流媒体数据传输的时候,通信链路本身的数据传输能力成为了整个数据传输环境中的瓶颈所在。一方面对于流媒体的分割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不同的分割部分之间的衔接效率,危害到用户的观看体验;但同时其分割不能太大,太大就会造成可能在时序上前一个文件块已经播放完,而时序上的后一个文件块尚未传输完毕,造成媒体播放器只能停止等待的状况,一方面危及用户体验,另一个方面在实时性方面也凸显不足。
这种流媒体对于数据传输物理链路传输能力的要求,与当前光相关技术的进步,一同推动着光网络的深入应用。就当前的发展状况看,光纤的造价不断降低,已经成为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毋庸置疑的优质数据传输载体,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光复用技术的精度也与日剧增,这同样成为了推动光网络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在光复用领域中,以光波复用(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最为突出。从根本上看,这是一种将多个携带信号的光源压合在一个通信光线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在这样的复用技术之下,光纤的信息容量最多可以提升到原来的几十倍,并且随着光复用精度的不断增加,同一根光缆通道上能够容纳的数据量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大大提升光纤的利用率以及信息的传输效率。
一个典型的光波复用技术的传播系统结构参见图1。
整个光复用技术的核心在于光复用系统,其作用在于将多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复用在一起并通过光缆进行传输,这中双向工作设备有点像之前铜网中的调制解调器,能够实现复用和解复用两种功能。
从应用的角度看,光复用技术本身降低了光通信的成本,从理论角度看,一根光纤的容量随着光复用技术的成熟状况和精度能够得到无限提升,因此光纤网络从物理层面看,仅仅需要关注以安全和稳定作为基础考虑的备份和冗余即可以满足整个通信网络的需求。而对于网络架设方面,当前市场上的光复用技术以及设备已经日趋成熟,尤其是光复用设备所采用的无源光学设备,更是以其较小的体积以及较高可靠性主城,结构也相对简单,为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与此同时,光纤的接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之中,接续损耗的不断降低,也是推动光网络逐步走向信息消费终端的重要推动力量。
3 结论
基于当前流媒体的传输特征,以及光复用技术的成熟状况,在未来的时间内,这二者必然都会占据数据网络的重要地位。人们对于流媒体以及流传输技术的需求必然会成为未来数据传输的重要特征,而这必然会随着光相关技术的成熟,以更强劲的生命力出现在技术领域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涵.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01)
[2]裘庆生.浅析我国光纤通信发展现状及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09, (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化品牌升级,深化品牌运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