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的商品楼阳台圈梁明显裂痕,楼板有裂缝怎么补救墙皮脱落,钢筋裸漏,发现原本混凝土只是细沙和石子,应该谁负责?


2022-06-30 提问
872 次浏览
建房造价除与结构类别有关,还与当地气候、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建筑材料产地、建筑层数、层高、施工人员来源等很多条件有关。目前,如果地基的地质条件较好如粗中砂、沙砾石、含水率不高的黏土或亚黏土等,交通方便,砖、砂、卵砾石当地或近处生产,一般砖混结构,只是单位建筑成本价大约1000元/平米或稍多。北方地区夏季短且多雨,春首秋尾气温低,日照短,这时的季节施工,会增加建筑造价。为保证建筑不守冻融破坏,基础要埋在冻深以下。所以北方地区基础要多花钱。如果地基地质条件不好,如粉细沙,含水率较高的黏土亚黏土、淤泥,或地下水位较高,也要使基础造价增加。二层建筑因为和5、6层建筑一样,要做一个基础,一个屋面,所以2层建筑比5、6层建筑要多分摊基础和屋面费用,所以平米造价高于5、6层建筑。1天前}
抗震鉴定篇1
【关键词】建筑结构 抗震 鉴定方法
一、抗震鉴定与加固设防目标
从建筑结构抗震工作的最终目标上可以看出,小震不坏,中级地震可以进行检修,超级地震也不出现倒塌的现象。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建筑结构工作人员进行抗震鉴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慎重地计算来进行,同时以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为基础。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设防目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房屋的设计要求的制定应该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考虑到其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国家的抗震设防政策都应该以抗震设防工作为基础。同时还应该对抗震设防技术进行改进。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抗震设防投入还明显不够,而且抗震规范和抗震鉴定标准等应该和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的国情相符合。抗震鉴定设防目标需要符合建筑业主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强震区,抗震鉴定工作人员应该将这一因素放置到首位。
二、我国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方法
(1)对已有房屋综合抗震能力进行判断。从这一层面上看,主要包括抗震构造、承载力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应该从整体和局部等不同的层面来进行分析。对现有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细致地分析和判断是现如今,我国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工作的主要方式。
(2)抗震鉴定工作需要从主要部位和一般部位等方面来着手分析。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建筑结构,在对抗震性能进行判定的过程中都应该抓住主要部位,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
(3)根据建筑场地条件和基础类型来进行抗震鉴定工作。对于不同地段的建筑物来说,所采用的抗震方式也不同。如果建筑地基所处的场地环境较好,可以不进行抗震鉴定工作,或者是鉴定次数可以适当地减少。对于一些地基环境不利的地区,需要将抗震鉴定工作不断加强。
(4)合理性检验。所谓的合理性检验就是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房屋规则和建筑工程的尺寸等因素来进行。在建筑结构鉴定工作中,要根据抗震条件的不同来不断提升抗震工作的需求量。
(5)对抗震鉴定工作的相关材料进行控制,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强度等级来选择不同的抗震材料。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对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加强控制。
三、不同类型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技术分析
(一)木结构的抗震鉴定技术分析
一般来说,木结构的建筑是比较常见的,在农村或者是集镇上应用范围较广,对这种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这种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严重不足,在构造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不科学的现象。对于这种建筑结构来说,在进行抗震鉴定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增加少量造价的原则为基础,努力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升建筑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抗震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体部分。对于建筑结构的主体部位来说,抗震工作要对结构布置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底部的标高,进深,开间以及门洞位置的尺寸都应该符合建筑的抗震标准。另外,墙顶,配筋以及屋架和木桩等构造都应该符合标准。另外,房屋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都应该符合建筑标准。由于木结构建筑的主体部位比较重要,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重视。
第二,基础部位。如果地基的土质相对比较密实,地下水位也相对较低,这时,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建筑结构的要求来对基槽进行开挖,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结构的基础形式进行砌筑。其中,毛石结构的强度以及砖体的强度都应该符合施工的要求。另外,砖基础埋入土层的部位也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水泥砂浆的配置比例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进行。如果地基的土质为软土,在进行换土处理的过程中就应该采用垫层的形式。同时还应该对换土垫层进行夯实。如果建筑基础的含碱量相对较大,施工人员需要拒绝使用砖砌结构为基础。
(二)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技术分析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实质是通过改善结构的构件结构受力的途径,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减少结构的地震破坏。其抗震加固原则如下:
(l)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加固,要以结构的抗震鉴定结果为基础抗震鉴定是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设防要求,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可选择整体加固!区段加固和构件加固。
(2)在确定加固方案时,要对结构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特别应查明结构是否存在局部损伤,对已有的损伤应进行专门的研究,在抗震加固时加以考虑。
(3)在确定抗震加固方案时,如果是抗震鉴定不合格,要重点考虑结构总体功能的恢复,而不要求每个构件都恢复功能;如果是静载下出现的破坏,以各种承重墙(柱)等的加固为主。
(4)在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协调中,首先以承载力为主,侧重于利用承载力的提高来弥补变形的不足;但抗震鉴定结果仅为整体性不足时,仍以改善整体性的加固方案为主。
(5)加固后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不应超过规定值的30%,且不宜超过下一楼层综合抗震能力的20%,超过时,应同时增强下一层的综合抗震能力。
(6)同一楼层内,非承重墙体和自承重墙体加固后的综合抗震能力不宜超过未加固的承重墙体的综合抗震能力,否则应加固承重墙体。
(7)加固方案的选择要避免发生内力重分布形成新的薄弱部位或导致薄弱部位转移,如果发生转移,应对新的薄弱部位进行处理。抗震鉴定篇2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加固设计
前言:对于当前框架结构的建筑,如何有效的对其进行抗震鉴定,从而更好的进行加固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针对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地震灾害的发生,在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思考。在建筑建筑过程中,抗震性是最为重要的性能之一,只有抗震性能优良、建筑结构坚固的建筑,才是质量合格的建筑。
一、建筑结构抗震鉴定
(一)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意义和现状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十分辽阔,东西和南北的跨度较大,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国土面积位于地震带之上。在世界范围内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方面,我国高居世界首位。在地震灾害中,大多数的人员伤亡都是由于建筑物受损倒塌所造成的。我国很多重要的城市都处在地震带当中,例如兰州、西安、北京等,都存在着发生地震灾害的可能性。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虽然考虑到了抗震性能,但是由于施工要求或施工工艺等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抗震要求。很多建筑结构的抗侧力不足,在受到地震影响时极易受损倒塌。因此,加强对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有利于提高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1]。
(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对现代建筑结构进行抗震鉴定的时候,应当注意从抗震构造和抗震承载力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考虑,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正确的鉴定。目前在我国,主要有四种建筑需要进行抗震鉴定。第一种是建筑的结构用途和使用环境发生改变的建筑;第二种是同时提高设防烈度和设防类别的建筑;第三种是设防烈度不变,设防类别提高的建筑;第四种是设防类别不变,设防烈度提高的建筑。在对现有建筑进行装修改善的时候,如果不需增加层数,可按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但是如果需要增加层数,其要求应当要高于现有建筑的鉴定标准,因而可以利用综合抗震能力鉴定法[2]。
(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1.抗震鉴定的内容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物的工程验收、竣工图纸、施工图纸、勘查报告等资料进行收集,如有不足,需要及时进行补充。对这些资料与建筑物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掌握建筑物可能存在的非抗震缺陷。结合建筑结构的特点、抗震承载力、结构布置等情况,进行综合鉴定。
2.抗震鉴定的方法
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主要分为两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利用宏观控制和构造坚定进行综合鉴定;第二个级别是利用抗震验算进行鉴定。对于A类建筑,首先进行第一级别的鉴定,如果满足要求,就无需进行第二级别的鉴定。对于B类建筑,还应对其抗震承载力和抗震措施进行鉴定。
二、建筑结构加固设计
(一)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重要性
在最近几十年内,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结构的功能和质量安全要求也逐渐提高。现有的建筑不但在功能上已经无法充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由于存在时间较长,建筑结构老龄化以及长期使用所造成的坚固程度减弱等问题,已经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了影响[3]。建筑的建造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已经成为建筑领域中的主要发展趋势。早在上个世纪末期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且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在建筑物建造当中,所消耗的大量资源有很多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加强对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在保证建筑物良好抗震性的同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1.加固设计的方法
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通常需要进行结构检测、结构评估、设计与施工等步骤,涉及到管理、技术、材料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国对于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增加支撑加固、预应力加固、外包钢加固、增大截面积加固、粘钢加固等方法[4]。这些方法能够应对多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固设计。
2.加固设计的技术
在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主要有表面处理技术、裂缝处理技术、后锚固技术、以及托换技术等。其中,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是对混凝土表面的各类污染物进行清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清洁。裂缝处理技术主要是根据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补。后锚固技术主要是对建筑结构进行螺栓锚固和植筋处理,提高建筑结构的坚固程度。托换技术则主要包括了托梁换柱、托梁接柱、托梁拆柱等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修复和加固。
结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当前建筑领域当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过去数年里发生的地震灾害当中,由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差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十分严重。对此,建筑行业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同时做好加固设计工作,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参考文献:
[1]戴国莹,李德虎.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J].建筑结构,2012,04:45-49-16.
[2]陈婷婷.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抗震鉴定篇3
关键词: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结构体系;构造措施;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184-01
1引言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教育部下达专项文件,要求对全国范围内学校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抗震排查,旨在确定这些校舍工程的结构安全是否满足有关鉴定标准和抗震设防要求,提出检测鉴定结论及需要抗震加固的初步意见。受教育局委托对湖南省某区所属35所中小学校舍149栋房屋进行了抗震鉴定。
2校舍基本情况
所检测35所中小学分布于湖南省某区,按照抗震规范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学校总建筑面积约11万m2。
校舍使用时间及校舍结构形式的统计见表1、表2。统计结果表明,校舍使用时间多为10~20年之间,这部分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43.0%,其次为20~30年之间,40年以上的建筑数量和面积都非常少。
3房屋现状质量检测的内容和方法
3.1建筑垂直度检测和相对高程差检测。采用经纬仪对所有建筑物进行垂直度检测,以确认该房屋是否存在倾斜;采用水准仪对所有建筑进行相对高程差检测,以确认该房屋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根据建筑物倾斜和不均匀沉降等情况,对地基基础工作状况进行评价。
3.2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对房屋混凝土构件进行强度检测。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的抽样检测的样本容量和各房屋混凝土构件的数量确定抽样的数量,并对所收取混凝土构件进行碳化深度检测。
3.3砖墙材料强度检测。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的相关要求,对砌体结构房屋的承重砖墙进行砖墙块材材料强度和砌筑砂浆强度进行检测。
3.4钢筋混凝土构件主筋、箍筋配置数量、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3.5外观质量及结构缺陷普查。对结构构件的外观质量及缺陷情况进行调查,着重检查承重构件是否有开裂、破损等情况,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3.6结构抗震鉴定。根据最新颁布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所有房屋进行抗震鉴定,主要包括房屋的高宽比、梁垫、壁柱、圈梁构造柱布置情况、抗震横墙间距等。
4安全性鉴定结果分析
根据《民用可靠性鉴定标准》对房屋安全性等级进行评定,评级结果统计见表3。
鉴定结果表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安全性鉴定等级均以B级居多,安全性等级为Bsu级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近80%,说明大部分校舍安全性能均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但仍有少数校舍安全性鉴定等级为C、D级。经分析,这些校舍均大都处于较为偏远的乡镇,房屋建筑、施工质量较差,且这些房屋建成年代都较久远,房屋年久失修,一些结构构件趋于老化;还有极个别校舍处于对抗震不利地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5抗震鉴定结果分析
5.1房屋鉴定类别统计见表4。统计结果表明,所检测房屋以A类、B类为主。所有房屋中,一层房屋有74栋,五层房屋仅1栋,二、三、四层房屋数量较为平均。所有房屋层数及高度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高宽比均满足规范要求;房屋平面形状基本上以比较简单的矩形为主;房屋基本上无错层,楼层的质心和计算刚心基本重合或接近。以上均为对抗震较为有利的情况。
5.2砖混结构房屋楼面板、屋面板多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屋盖、楼盖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较为可靠,但是绝大部分预制板之间都存在板间顺缝,有的预制板缝过宽,不仅影响外观,还存在安全隐患。
5.3 90%房屋承重的门窗间墙最小距离及外墙尽端到门窗洞边的距离都大于规范要求的限值;部分跨度大于6m的大梁存在由独立砖柱支承的情况。
5.4层高大于一层的房屋中,约有一半的房屋圈梁、构造柱的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一些设有圈梁的房屋圈梁在楼层内不封闭或设置不足。
5.5房屋承重墙体砖墙块材材料强度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是近70%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偏低。风化较为严重的墙体局部砂浆出现粉化,砂浆强度推算值为0,严重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
6提高校舍抗震能力的措施
针对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拆除重建、整体加固、局部加固或必要的维护等措施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6.1对于安全性鉴定等级为Csu级的房屋,对房屋危险点、危险构件进行加固、改造。如增大截面法、置换、粘钢、贴碳纤维等加固方法;对于安全性鉴定等级为Dsu级的房屋,若其加固改造费用超过新建工程的70%,则对该校舍房屋拆除重建。
6.2对于墙体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校舍建筑,应对强度达不到要求的整面墙体进行加固。如钢筋网复合砂浆加固法。
6.3对于未设置圈梁构造柱、圈梁构造柱设置不合理或设置数量不足的多层砌体房屋,应从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进行整体加固,如墙体加固、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纵横墙交接处墙体、设置钢拉杆等。
6.4对于结构体系不合理、结构布置不对称的校舍房屋,应从改变结构抗侧力体系和改善结构对称性的抗震加固入手。
6.5对于抗震能力及抗震构造措施均满足要求,但存在渗漏、破损、开裂等缺陷的构件,应采取维护、修补等措施,以增强校舍房屋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抗震鉴定篇4
关键词:抗震鉴定;加固
Abstract: With the earthquake-prone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Japan earthquake caused tremendous harm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buildings. In this paper, specific examples of introduce the seismic and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treatment option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 seismic evaluation; reinforcement
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报告厅于1991年建设并投入使用,结构形式为混合结构,建筑高度10.50m。其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该工程曾经部分改造。
2.现场检测
对现场进行了检测,现场检测情况如下:该工程2-8轴为单层空旷房屋,长45m,宽24m。本工程的抗震放烈度为六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屋架为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形屋架,图集号G415(三),型号YWJA-24-2Aa;屋面板采用大型屋面板,图集号G415(一),型号YWB-3II;砖墙采用50#混合砂浆砌75#机砖,厚度490mm;所有现浇构件均采用200#混凝土,在标高3.30m、6.30m和9.00m处各设一道圈梁,圈梁界面尺寸为500mm*300mm。
现场抽测砌体材料和混凝土圈梁的强度,具体数据见下表。
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及砖标号均满足原设计要求,砌筑砂浆强度不满足原设计要求。
经观察,折线形屋架的外观状况良好,未发现有受力钢筋露筋或锈蚀等严重缺陷。水平支撑有锈蚀现象,连接部位局部焊接质量较差。屋面板局部有渗漏痕迹和露筋情况,东北部有两块屋面板局部焊接质量较差。屋面板局部有渗漏痕迹和露筋情况,东北部由两块屋面板局部破损严重。标高9.00m以上的砌体砌筑质量较差,部分位置砂浆强度不足04MPa,局部有干砌现象。
3. 地下室结构安全性评价
3.1地基基础
建筑物周边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建筑物未健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地基基础的安全性等级评为Au级。
3.2上部承重结构
该工程标高9.00m以下砌体结构间连接正确,无明显缺陷;主要受力构件无变形、裂缝和明显的挠度。各部件钢筋保护层完好,无脱落或掉角。屋架外观状态较好,未见异常。水平支撑有锈蚀现象,局部焊接质量较差。屋面板有渗漏,露筋和局部破损的情况。
砌筑材料强度采用实测值,对纵墙的承载能力进行复核演算,纵墙承载力基本满足GB50003-2001的要求。上部承重结构地下室部分的安全性等级评为Bu级。
3.3围护系统承重部分
围护系统砌筑质量较差,砂浆强度较低并存在干砌的情况。围护系统承重部分的安全性等级评为Cu级。
综上所述,该工程地下室部分的安全性等级评为Bsu级,即安全性略低于标准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整体承载,但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
4.结构抗震性能鉴定
4.1地基基础抗震鉴定
本工程为六度设防,丙类建筑。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依据GB50023-2009,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鉴定。
4.2主体结构地下室部分抗震鉴定
本工程建于1991年,应按B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
4.2.1 第一级鉴定(结构布置和构造检查)
本工程的实际材料强度等级,标高9.00m以下砖与砂浆的强度均满足GB 50023-2009的要求,混凝土强度略低于GB 50023-2009要求。标高9.00m以下圈梁布置满足GB 50023-2009要求,但9.00m以上砌体砌筑质量较差,屋架上弦标高处未布置圈梁,不满足GB 50023-2009的要求。本工程无构造柱或组合柱,不满足GB 50023-2009的要求。耳房未设置构造柱和圈梁,不满足GB 50023-2009的要求。本工程2~8轴空旷房屋部分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
4.2.2 第二级鉴定
本工程为六度设防,按GB 50023-2009的要求,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综上所述,本工程2~8轴空旷房屋部分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4.3 鉴定结果
经综合分析认为,本工程2~8轴空旷房屋部分:
1 安全性等级评为Bsu级,极个别构件应采取措施;
2 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GB 50023-2009的要求,应增加部分构造措施。
5.处理方案
5.1 材料要求及构造要求
5.1.1 钢筋和钢材
钢板选用Q235,图中钢筋标注符号为HPB235,为HRB335。钢筋在新增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等构造措施按新建工程的规定执行。
5.1.2 混凝土和砂浆
混凝土为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未加说明的均为C25;砂浆为M10水泥砂浆。
5.2 处理内容
本工程处理的内容主要有:屋面板除锈和修补;拆除耳房;增设构造柱;加固标高9.00m以上的砌体;其它整改内容。以上内容处理时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5.2.1 屋面板除锈和修补
全面检查屋面板和混凝土屋架,对钢筋锈蚀部位进行除锈处理,对露筋部位清理干净后采用涂抹环氧树脂涂层的方法进行处理。屋面板破损部位应剔除松动的混凝土后,对钢筋除锈处理,再采用C35细石混凝土恢复至原截面。
5.2.2 拆除耳房
根据需要,可拆除耳房。拆除时耳房与纵墙连接处应采用静力切割的方法,其余部位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拆除的方法进行,拆除时应避免振动对纵墙产生过大影响。
5.2.3 增设构造柱
分别在纵墙1/2、4、6、1/6、2/6、7、1/7、8、9轴的位置增设混凝土构造柱,位置见图1。
图1:新增构造柱布置图
新增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混凝土销键的截面高度180mm,入墙深度240mm,销键内配置68(GZ1)或48(GZ2、GZ3)钢筋和46箍筋,混凝土销键应与构造柱同时浇筑。(图2-图4)
图2:G Z 1
1 - 1
图3:GZ1底部平面图
图4:基础做法
5.2.4 标高9.00m以上的砌体
增设单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圈梁压顶措施,方案见图5。
水泥砂浆强度等级采用M10,厚度40mm。钢丝网采用细密电焊钢筋网,规格为4@150×150。钢筋网与墙体采用L形6构造钢筋以凿洞填M10水泥砂浆锚固,孔洞尺寸为60mm×60mm,深240mm,构造锚固钢筋间距为600mm,拉结位置应为钢筋网的交点,呈梅花状交错布置。钢筋网下端与标高9.00m圈梁拉结,拉结钢筋采用14@900植入圈梁350mm;钢筋网上端锚入新增圈梁内。
新增圈梁截面采用540mm×240mm,主筋814,箍筋6@200,混凝土强度C25。如墙体以上空间不足可拆除部分墙体。
图5:标高9.00m以上砌体加固图
图6:5 - 5
6其他注意问题
全面检查屋架各钢支撑,对焊接部位进行补焊,并做防锈处理。全面检查系杆预埋钢板的位置,对焊接部位进行补焊,系杆以下托板支撑长度不足150mm的应予补焊,并均做防锈处理。
本工程纵墙有未完全封闭的施工洞口和预留暖气位置的凹槽,宜采用C25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施工应注意问题
(1)施工前应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案,协调好不同受力构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考虑加固施工过程中对结构构件的削弱,采取科学的施工顺序,设置可靠的支撑,保证结构和施工安全。
(2)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GB50367-2006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施工。
(3)为保证加固工程质量,应委托有专业加固施工资质及加固工程经验的队伍施工。
未尽事宜,尚应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7. 结语
本文介绍了某报告厅的鉴定过程和加固处理方法。通过增加构造柱加固墙体、增设单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和圈梁压顶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墙体的抗压承载力,增大了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02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2009).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06).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抗震鉴定篇5
[关键词]: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特点;安全鉴定;加固措施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发生十分频繁,地震属于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见性,而且具有强大的破坏性。由于我国在相关建筑设计规范中对于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房屋建筑过程中,需要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做好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预测和鉴定工作,并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房屋结构实施加固处理,从而有效地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鉴定
所谓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就是对现有的建筑抗震能力进行判断,我国GB 50023-2009标准中层面明确指出了逐层筛选的方法:利用宏观控制对抗震能力进行鉴定以及承载能力进行鉴定,而对于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结构进行测试,并且按照国家规定的GB 50023-2009的标准进行加固设计,将加固以后的鉴别能力作为衡量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简化。建筑结构的宏观建筑鉴定主要涵盖以下方面:建筑房屋的高度、建筑房屋的质量、建筑房屋的平面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检测,只有将非结构构件和结构构件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实际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过程中,要以最简单的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一般震级不超过6度的时候是不需要进行检验的,但是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一些抗震墙间距进行固定和鉴别,这样才能够提高其面积的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抗震能力指标作为建筑结构抗震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2、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实践
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只有配合现有旧城区进行改造和统一规划之后,在考虑安全性、稳定性的情况下,才能增加使用的整体面积,达到加固的目的,从而优化建筑外部结构的美化性[2]。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GB50369-2006的标准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抗震加固的具体操作措施:(1)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加固的过程中,既需要提高建筑的刚性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其承载能力,主要是以扩大建筑构件的截面为主要方式。如:九江市老中级法院改造,就是在原单跨框架内加一排柱,改造为二跨框架,提高承载力与延性,降低了层高。对于仅仅要提高构件的受剪承载力,从而使用连接构建和包钢结构两种方法;(2)一旦发现建筑结构系统中存在明显的缺陷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断开结构或者增设结构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样就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使建筑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达到规定的要求。如:九江市保安公司金库办公楼的改造,是L型结构断开成2个规则的矩形结构,原单跨框架通过加砼剪力墙形成框剪构造;(3)利用提高建筑结构的变形能力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
3、抗震概念的设计是鉴定与加固理论的外延
抗震理念的设计应用主要是用来描述新建筑结构抗震工程,这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的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的经验整合而成的新的设计原理和设计理念[3]。没有经过必要的科学计算直接确定了建筑结构抗震的标准和措施,这也是区别于传统的数值设计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建设结构抗震设计包括以下九点:(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观点;(2)遇到大地震可以屹立不倒、中等地震可以修复、小型地震震不倒;(3)根据不同种类的建筑结构进行分类修复的方法;(4)对于处于危险的建筑结构和地段要进行及时的抢修和处理,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5)清楚了解建筑结构抗震的鉴定概念和方法;(6)构建建筑结构抗震的系统和线路,避免出现变形的情况;(7)保障连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8)考察非结构的抗震设计手段的好坏;(9)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对钢筋等进行更替。
在对已经建好的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抗震设计鉴定综合方法”对其进行基本的鉴定和描述,根据对已经鉴定后的建筑进行总体的宏观的调试,然后还要根据不同的方面来判断整体的建筑抗震总体效果[4]。在GB 50023-2009中明确提出了要是进行分类讨论,根据不同的使用特点设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安全和不安全的路段进行整合和处理,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近震和远震的建筑结构有差别等内容,具体表现如下:(1)现有建筑机构和新型建筑结构的抗震鉴定有所区别。现有建筑主要是根据78项设计进行改造,主要是针对于那些旧的房屋和没有经过实际改造过房屋,而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则有区别,当抗震鉴定工作寿命期不做考虑时,新建工程的抗震能力的设计要求高于已有工程的鉴定要求。(2)现有的建筑抗震鉴定能力的判别方法。根据鉴定标准中曾经明确规定了构件的鉴定方法,因此经常缺乏对整体抗震能力的判别,这就会导致很多部分不能符合实际标准要求,实际的部分就需要进行加固和处理,从而对整个建筑进行加固,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局部进行加固,从而使其产生新型的抗震环节,但是其稳定性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
4 、结语
在当前城乡快速发展过程中,砌体结构房屋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一些灾后重建建筑,基于经济能力考虑,砌体结构采用的更是十分广泛。针对砌体结构房屋的特点,因此需要加强结构的抗震设计,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加固措施,确保砌体结构房屋的稳固性,确保人们居住的安全。近年来,材料技术和工艺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使一些新型的加固方式开始被研发出来,这对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障,而且在满足使用安全的基础上,房屋建筑的美观性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钱晓旭,韩晓健,彭阳.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处理[J].施工技术. 2012(S1)
[2] 邱玉峰.浅谈单跨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J].住宅科技. 2011(S1)抗震鉴定篇6
【关键词】安全性鉴定;抗震性;鉴定;加固措施
0.概况
某中学校舍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场地为Ⅲ类,属于C类建筑物。该宿舍楼长约45.9m,宽16.9m,高13.65m,建筑面积为3207.75m2,地上4层,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屋盖。该建筑物建于2004年。该宿舍楼为纵横墙承重结构,抗震横墙最大间距3.9m;纵横墙布置对称、沿平面内对齐,沿竖向上下连续、同轴线窗间墙宽度均匀;房屋立面无高差、无错层;房屋尽端无楼梯间;无独立砖柱支承;墙体在平面内闭合;无削弱墙体;外墙四角,隔开间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有构造柱,较大洞口处局部无构造柱;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处无构造柱;屋盖及楼盖处沿内外墙均有圈梁,楼盖、屋盖处圈梁最大间距10.5m;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1.0m,不符合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1.20m要求。该宿舍楼标准层平面见图1。
1.现场检测情况
经过对现场检测观察,未发现明显缺陷。
砌筑砂浆强度检测:抽检每层砌筑砂浆强度,换算值为1.06~
3.13MPa,均不满足设计强度值M5的要求。
黏土砖强度检测:抽检每层黏土砖强度,均满足设计强度值MU10的要求。
混凝土强度检测:抽检每层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为22.5~
29.1MPa,均满足设计强度值C20的要求。
2.鉴定结论
2.1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结构设计软件对该建筑物上部结构承载力进行复核验算。验算结果显示,该建筑物一层、二层、三层部分墙体抗震验算不满足规范要求;一层部分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梁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基础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2.2所检砂浆强度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要求,黏土砖强度、混凝土强度满足该标准要求;
2.3该工程的安全性等级为Bsu(安全性略低于标准要求,尚不显著影响整体承载);
2.4适修性评估等级为Br(稍难修,改造后的功能尚可恢复或接近恢复功能,适修性尚好,宜予修复或改造)。
3.加固措施
由于该建筑物一层、二层、三层部分墙体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一层部分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采用双面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进行加固,采用M10水泥砂浆,单面面层厚度为40mm。采用φ6@300点焊钢筋网,“S”形拉结筋φ6@900,施工时,先剔除水平砖缝30mm深,再进行抹面。
本工程抗震构造措施不足处:洞口宽度大于2000mm时,洞口两侧加暗柱进行加固;楼梯间梯梁下无构造柱,采用梯梁下设暗柱做法进行加固;门厅阳角处大梁支承长度不满足500mm处,增设顺梁方向250mm长的构造柱进行加固;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1.0m,不符合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1.20m要求,在外墙阳角处加“L”或倒“L”形构造柱进行加固;新增圈梁通过植筋与原有圈梁连接。
3.1墙肢轴心受压加固验算
取一层⑤轴与A轴交接处窗间墙体,受压墙肢宽度b为1500mm,受压墙肢厚度h′为370mm,墙体单侧水泥砂浆厚度40mm,加固后受压墙肢厚度h为450mm,墙体两侧受压钢筋面积As′为340mm2,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1.34MPa,水泥砂浆面层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为3.5MPa,墙肢轴力设计值568.5kN(墙肢轴心受压计算见图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中式8.2.3得,
ρ=A′s/bh=0.05%β=γβH0/h=6.08
ηs=0.9
查表8.2.3得,φcom=0.93φcom(fA+fcAc+ηsf′yA′s)=1118kN>568.5kN,满足规范要求。
3.2墙肢抗震加固验算
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双面加固,面层厚度为40mm,面层砂浆强度为M10,钢筋网直径为6,网格尺寸为300mm×300mm。原墙体厚度tw0为240mm(内墙)、370mm(外墙),原墙体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E为0.12MPa。由《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中表5.3.2-1得,面层加固基准增强系数η0:一层:1.65,代入公式:
ηpij=240tw0η0+0.075tw0240-1/fvE
经计算,原墙厚为240mm时,ηPij=1.65;原墙厚为370mm时,ηPij=1.28。
首先,验算一层墙体,370mm厚墙体中最不利墙段的抗力与效应之比为0.88,墙体加固后的抗震验算结果为:ηPij×原墙段抗震验算结果,即0.88×1.28=1.12>1,满足规范要求。
其次,验算一层墙体,240mm厚墙体中最不利墙段的抗力与效应之比为0.88,墙体加固后的抗震验算结果为:ηPij×原墙段抗震验算结果,即0.88×1.61=1.41>1,满足规范要求。
由此可得,二层、三层墙体均满足规范要求!
4.结论
4.1从设计方面,对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设防应充分重视,选型要合理,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执行。
4.2从施工方面,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曹玉生,李奉阁.竖向配筋砖砌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J].工程抗震.2001,(02).
[2]唐家祥.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J].建筑科学.2002,18(01).抗震鉴定篇7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广泛发动群众,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合理控制城镇开发强度,完善城乡地震避难场所和设施;加大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加固和改造力度,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确保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落实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排查鉴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各县市要在州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要全面启动、重点突出、分步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经济实用;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兼顾;要强化管理、多方参与、务求实效,全面提高我州的抗震防灾水平。
二、目标和任务
自治州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自2008年起,在排查鉴定的基础上,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对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各类学校、医院、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障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对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城镇多层住宅和棚户区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和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新建建筑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进一步加强城乡抗震设防基础性工作,使自治州抗震设防能力普遍提高。
主要任务是:
(一)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广泛开展既有建筑抗震排查鉴定工作
1.排查鉴定范围、依据和原则。
排查鉴定的范围:各级各类学校、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幼儿园(托儿所)、儿童福利机构、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保障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城镇多层住宅、棚户区。
排查鉴定依据:工程质量排查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系列验收规范和国家、自治区其他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建筑抗震鉴定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及当地现行地震基本烈度执行;危房鉴定按照《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执行;工程结构检测鉴定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执行。
排查鉴定原则:
(1)工程质量排点对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设计质量、施工技术资料及工程实体现状进行质量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未进行质量监督、未按图施工、未进行竣工备案(验收)、无工程技术资料或主要技术资料不全、有质量缺陷(特别是结构质量缺陷)和质量隐患的工程,必须作进一步的质量排查(检测)或抗震鉴定,提出结论性意见及处理建议。
(2)抗震鉴定按照设计文件、鉴定标准、工程建造时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
(3)1993年以前的工程按以下要求分类实施:凡使用预制楼板的砖混结构(包括底框结构,不包括有可靠连接的大型屋面板结构)、土木结构工程及棚户区建筑,可不做排查鉴定,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计划;高层建筑以外的其他类型建筑工程应进行抗震或危房鉴定;高层建筑应进行质量排查(高层建筑的范围依据建筑工程分类,据JGJ3—91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8M的为高层建筑)。
(4)1993年—2003年(含2003年)未进行施工图审查建筑工程的排查鉴定,按以下要求分类实施:砖混、土木结构的工程应进行抗震鉴定,对使用预制楼板且无整浇层的建筑直接列入加固改造计划;框架、框剪结构工程(不含高层建筑),跨度为30M以上的钢结构工程应进行质量排查;高层建筑、跨度为30M以下的钢结构工程可不进行排查鉴定。
(5)2001年(含2001年)以后通过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的建筑工程可不进行排查鉴定。
(6)已经过抗震鉴定、结构检测、危房鉴定的建筑工程,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方案要求的,可不进行上述抗震鉴定。
2.排查鉴定和改造工作步骤、程序。
排查鉴定工作分单位自查、重点排查、抗震鉴定和加固改造四个步骤进行,纳入排查鉴定范围的建(构)筑物,由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本行业各单位进行自查,填写自查统计表(表一和表二),自查结果由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审核汇总(表三、表四),报同级建设主管部门汇总(表五、表六、表七)。根据各行业自查情况,建设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纳入重点排查范围的建筑进行重点排查,在表一上填写是否需要鉴定的审查意见,反馈相关产权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需要抗震鉴定、危房鉴定和结构检测的工程,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产权单位委托具有鉴定资格的机构鉴定,鉴定结果反馈产权单位、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
经排查,不符合现行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都要纳入改造范围;经鉴定属于D级的学校、医院、幼儿园、儿童福利机构和老年福利机构等建筑,要立即停止使用,实施拆除重建;凡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加固改造。凡纳入排查鉴定范围的产权单位,均应立即将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资料、竣工验收资料、竣工验收备案资料、工程质量鉴定(抗震鉴定)资料(需要时)整理存放于单位办公室备查。
(二)坚持各负其责,做好城乡重要公共建(构)筑物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排查鉴定工作的自查、重点排查、抗震鉴定结果和加固改造方案必须经各阶段负责人签章
1.学校、幼儿园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由州、县市教育局牵头落实,结合“两基攻坚”检查验收、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等工作一并进行。抗震排查(自查)工作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9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2.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血站(血库)、急救中心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卫生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9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3.儿童和老年人福利机构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民政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4.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文体设施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州、县市文体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5.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城镇供水、供热、燃气设施等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由各县市建设局牵头落实。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8月31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0年8月底前完成。
6.多层商品住宅小区、单位自建住房、单位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的抗震排查鉴定工作由各县市街道办事处牵头落实,建设(房改)部门进行指导,抗震排查(自查)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抗震鉴定于2009年5月31日前完成,加固改造于2012年8月底前完成。
(三)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城乡既有民居抗震加固改造工作
经鉴定需要加固的城镇住房,要提出加固措施,列入城镇房屋抗震加固改造计划,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由房屋产权单位按现行国家抗震设防标准组织力量进行加固改造。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的多层商品房,由开发企业或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组织加固改造。具备条件的城镇住房,可将抗震加固改造与建筑节能改造一并进行。
州抗震安居办要督促各县市增加投入,按照下达的工作计划,在确保两年内完成农村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的同时。对于已有新建抗震安居房农户的危旧住房,要立即停止使用,坚决拆除。
对没有加固价值的城镇危旧房屋,纳入自治区和州棚户区(危房)改造计划,享受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危旧住房改造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分步实施。
城市低保户和低收入群体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予以解决;城市机关干部职工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单位集资建房形式解决;国有企业职工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通过州住房解危解困工程解决;城市其他居民住房需要拆除重建的,可出台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引导区内外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改造,其住房原则上在新建项目中通过产权调换的方式解决。
(四)健全管理机制,确保新建建筑符合现行抗震设防要求
各县市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和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强化政府质量监管职能,确保新建建筑抗震设防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新建和改造项目要严格履行法定基本建设程序,抗震设防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的县城、乡镇和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新建、重建的,原则上只建单层建筑,特殊情况需建多层的,应控制在三层以下。学校(幼儿园)、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疾控中心)、儿童和老年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和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生命线工程,应按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抗震措施进行设计(即按乙类建筑设防);所有新建项目不论规模大小,一律进行施工图审查,不得漏项;新建项中一律不得使用预制楼板。要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凡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施工图设计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审查,不得开工建设;超限高层项目必须由自治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要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标监督管理,重点对建设单位压级压价和施工企业低于成本价竞标进行监管,引导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合理定价,防止工程造价过低引发质量安全问题。要严肃查处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和超资质承包等违法违规行为,择优选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有效控制质量风险。要加强监理工作管理,规范监理单位行为,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确保工程质量方面的作用。要积极稳妥地推行工程建设代建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监管,对于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影响工程质量的,依法严肃查处。要严格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工程建设各方主体依据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要加强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凡未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使用。要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定期检查制度,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加强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充实技术人员,配备必要装备,落实工作经费,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要健全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充实村镇建设管理力量,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加大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力度,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增强村镇建设技术力量。
(五)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科学指导城乡抗震防灾建设
各县市要加快组织完成城镇抗震防灾专项规划修编、编制工作,为城镇抗震防灾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抗震设防地震烈度8度以上的县,要针对分布在地震活动断裂带、建筑物密度大、危旧房屋集中、缺少可用于避震通道和避震疏散场地的地段,尽快编制以抗震搬迁改造为主要内容的详细规划。城镇要开辟必要的避震场所和疏散通道,确保抗震需要;存在地震灾害安全隐患的地段,原则上只拆不建。地震时可能发生水灾、火灾、爆炸、放射性辐射、有毒物质扩散等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不得建在城镇人口稠密地区,已经建设的,要限期进行搬迁。要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把抗震设防内容作为城市各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执行。要严把规划审批关,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规划不得批准实施;不符合抗震要求的选址、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抗震防灾基础工作水平
各县市要在州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制定完善地震等灾害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指挥机构,确保信息畅通,做好人员、物资储备,强化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措施,提高地震防灾应对能力。要开展经常性的地震应急管理演练,及时发现和改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自治州重要建(构)筑物抗震改造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各级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高度,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好。
自治州已成立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安排部署和指导协调州抗震排查鉴定工作。
各县市应尽快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层层建立责任制,尤其要落实县市、乡镇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确定专职工作人员,设立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办公用品,确保各项工作层层有人抓、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牵头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各县市按期完成年度排查鉴定和改造任务。凡工作不积极,措施不得力,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影响工程实施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各县市工作经费及建筑抗震设防能力排查鉴定工作费用,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
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各县市要严肃财经纪律,不得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定期向州党委、政府汇报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凡发现违规使用补助资金,采取瞒报、虚报等方式,套取补助资金的,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抗震鉴定篇8
【关键字】住宅;砌体结构;抗震鉴定;加固措施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大地震给人们带
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历次震害统计表明:地震中倒塌较多的是未考虑抗震设防或者
设防不符合现有规范的房屋。在四川汶川县地震中发生破坏的建筑中砌体结构占有很大的比
例,因此对砌体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既有的建筑抗震鉴定分为两级:第一级鉴定应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
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应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砌体结构(masonry structure) 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砌体结构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泛,这是因为它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砌体结构的缺点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由于砖、石、砌块和砂浆间粘结力较弱,因此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低。由于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从而使其遭受地震时破坏较重,抗震性能很差,因此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采用构造柱、圈梁及其它拉结等构造措施以提高其延性和抗倒塌能力。
1.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
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及其变性能力都很小,在地震作用下极易产生裂缝进而发生破坏。砌体结构房屋的内横墙和外纵墙之间的咬槎是其结构的薄弱环节,其咬槎牢固程
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地震破坏的程度。当地震作用平行于结构的内横墙时,如果其连接处没有
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外纵墙外闪就会在连接处形成竖向裂缝。当地震作用平行于结构外纵墙
时,如果窗间墙体较宽,其高宽比较小就会出现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破坏进而形成X形交叉裂
缝。砌体结构承重方案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及纵横墙承重。结构体系设置不当,可能会导
致结构平面刚度或竖向刚度突变,这样的结构对抗震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对砌体结构采
取合理的结构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2.工程概况
2.1.建筑概况 。两层砌体结构房屋,建于2010 年,一层层高 3.6 米,二层层高 3.6米,建筑总高度 7.2米;房屋总长 15.84m,总宽 8.64m;屋顶为平屋面,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屋盖和楼盖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未设置构造柱;窗 C1 宽为 1.5m 高为 1.5m,门 M1 宽0.9m 高 2.1m,门 M2 宽 2.4m 高 3.0m;开间为3.5m 和 4.2m。房屋墙体均为 240mm 厚,采用240mmx115mmx53mm 的 MU10 普通实心粘土砖砌筑,砌筑砂浆采用 M2.5;一层顶部设有240mmx180mm 的圈梁,并向外悬挑 1.2m。该建筑位于Ⅲ类场地,7 度区。现户主对其装潢后,未改变砌体结构房屋的使用功能,现对其进行抗震鉴定。
2.2.结构概况。屋的静力计算中,该砌体结构房屋的横墙间距小于 32m,横墙无开洞,满足刚性方案的要求;质量和刚度沿着高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同层楼板无高差。由 软件计算可知:该楼层的计算钢心和质心偏差较小,故可被看做是规则建筑。
3.抗震鉴定
3.1.现场调查。过现场检查发现:该砌体结构内外墙体表面未见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倾斜、歪闪出现,这表明该建筑的基础状态完好。基础处于有力地段,条形基础完好,无腐蚀、剥落现象;砌体材料和砂浆强度等级符合规范要求。建筑外墙未见风化及腐蚀现象,屋面有部分明显渗漏,门窗旁边部分有细小裂纹但外观未见明显破损。
3.2.抗震鉴定。据鉴定标准,我们可从结构体系、房屋整体连续性、局部易损易倒部位的构造及砌体抗震承载力等方面,对整栋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进行两级鉴定。
3.2.1.第一级抗震鉴定。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按照 B 类房屋类型对该房屋进行抗震构造措施鉴定。
3.2.2.第二级抗震鉴定。该砌体结构房屋的圈梁和构造柱的不合理设置无法满足第一级抗震构造鉴定的要求时,我们应对结构进行第二级抗震鉴定,即抗震承载力验算。可用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
数:
式中:―第 i 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结构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结构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由于顶层未设置圈梁 取 0.7,支撑悬挑结构的墙体取 0.8。 运用 PKPM 软件对该楼进行整体建模计算, 屋面恒荷载取 3.0kN/O,活荷载取 0.5kN/O,雪荷载取 0.45kN/O,楼面恒荷载 2.5kN/O,活荷载 2.0kN/O,其计算结果如下:。
第 1 层抗震验算结果(抗力与效应比值);运用 PKPM 软件对该楼进行整体建模计算,屋面恒荷载取 3.0kN/O,活荷载取 0.5kN/O,雪荷载取 0.45kN/O,楼面恒荷载 2.5kN/O,活荷载 2.0kN/O其计算结果如下:由 PKPM 软件的计算结果可知,房屋承重墙体的抗力与效应比值均大于 1.0,抗震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
4.抗震加固对策
经过鉴定分析,应在该结构房屋四角、纵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处设置截面不小于240mmx180mm 的构造柱。房屋顶层的整体性较差,应设置沿着纵横墙的圈梁,其截面不应
小于 240mmx150mm。屋面板加铺 45mm 后细石混凝土,内配 Φ6@200 钢筋网片,以提高其
整体性能。屋面应采取防水材料,防止屋面渗漏。窗户旁边的细小裂纹应用水泥砂浆抹平,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5.结束语
在住宅建设中,由于缺乏规范指导抗震构造措施根本达不到规范或标准要求,有
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住宅建设只有走规范化设计和施工的道路才能确保其安全性、
实用性及耐久性要求。片面追求造价低廉,势必会埋下安全隐患。砌体结构虽然大多都满足
承载力要求,但是往往不能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从而达不到抗震要求。增加构造柱、
圈梁可以达到提高砌体房屋整体刚度和延性的目的,对地震耗能有很大影响,可以减小地震
的破坏作用。
【参考文献】抗震鉴定篇9
第二条在抗震设防区从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活动,实施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
制定、修订工程建设标准时,应当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抗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纳入标准、规范,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
第六条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
第七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城市房屋建筑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抗震防灾专业规划的要求;村庄、集镇建设的工程选址,应当符合村庄与集镇防灾专项规划和村庄与集镇建设规划中有关抗震防灾的要求。
第九条采用可能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安全,又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核准。申请时,应当说明是否适用于抗震设防区以及适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
第十条《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有抗震设防专项内容。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应当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
第十一条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
第十二条已建成的下列房屋建筑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
(二)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
(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房屋建筑工程。
鼓励其他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房屋建筑工程产权人,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经鉴定需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确定的限期内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未加固前应当限制使用。
第十三条从事抗震鉴定的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四条对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产权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并按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抗震加固应当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产权人的房屋维修计划相结合。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装修改造时,应当同时进行抗震加固。
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加固,应当注意保持其原有风貌。
第十五条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抗震加固费用,由产权人承担。
第十六条已按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合理使用年限内,因各种人为因素使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受损的,或者因改变原设计使用性质,导致荷载增加或需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产权人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震验算、修复或加固。需要进行工程检测的,应由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第十七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受损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应急评估,并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第十八条震后经应急评估需进行抗震鉴定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经鉴定需修复或者抗震加固的,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修复或者抗震加固。需易地重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十九条当发生地震的实际烈度大于现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时,震后修复或者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以国家地震部门审定、的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督管理,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执行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村镇建设抗震设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民自建低层住宅抗震设防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和指导其采取经济、合理、可靠的抗震措施。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拍摄科普教育宣传片、发送农房抗震图集、建设抗震样板房、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指导农民自建低层住宅进行抗震设防。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有权组织抗震设防检查,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的文件和资料;
(二)发现有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
第二十三条地震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破坏程度超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允许范围的房屋建筑工程的破坏原因进行调查,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调查情况,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科学研究,并对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修订。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问题都有权检举和投诉。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擅自使用没有国家技术标准又未经审定通过的新技术、新材料,或者将不适用于抗震设防区的新技术、新材料用于抗震设防区,或者超出经审定的抗震烈度范围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个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未对抗震能力受损、荷载增加或者需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抗震验算、修复和加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装修改造时未进行抗震加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抗震鉴定篇10
关键词:抗震加固;砌体结构;设防目标;校舍安全
1、引言
现有中小学校舍多以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早期建成的校舍多为砖混结构,近几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校舍才日趋增多,但总体来说砖混结构占的比例较大。不同结构体系差异较大,框架结构传力明确,较砌体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发生的震后灾害较小;砖混结构是脆性性质,易导致震害发生,特别是学校建筑为横墙较少建筑,当地震烈度较高,地震作用很大,墙体不能胜任所承担的地震力时,即发生震害。往往震害呈现脆性破坏,损失惨重。所以对砖混结构的校舍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改善和提高其抗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多层砌体校舍典型安全隐患及分析
2.1砌筑砂浆采用混合砂浆,大量鉴定报告显示砌筑砂浆含水泥量少,强度过低,达不到设计要求,也达不到规范最低要求,使墙体的承载能力存在安全隐患。如图1所示。
2.2门窗角上墙体出现斜裂缝。门窗洞口四角由于截面突变在角部易于应力集中,若洞口两边未设置构造柱,则过大的应力将导致门窗洞口角部普遍出现裂缝。如图2所示。
窗下墙起着将两片墙成整体工作作用,相当于连梁,在水平力作用下易出现剪切斜裂缝。
2.3预制板间、板在支座处均出现大量裂缝。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其水平刚度对房屋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当采用预制板时整体性较差,板缝偏小而混凝土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板缝易于拉裂。西安市区中小学校舍大量砖混房屋预制板间出现这种板缝,板与墙体顶部连接处也有被震松而出现水平裂缝,如图3所示。
汶川地震中,预制板出现的另一个严重震害是,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拉结措施,加之预制板强度相对偏低易折断,导致预制板在冲击荷载下易掉落或折断。
2.4楼梯间的四角和梯梁下未按规范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特别是梯梁直接放置于砌体墙上未设构造柱时楼梯间承重墙普遍出现斜裂缝,沿着梯梁角部斜向下开展斜裂缝,在高烈度区,楼梯作为疏散通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图4所示。悬挂式楼梯,支撑不可靠,楼梯梯板抗弯承载力不足,成为抗震薄弱部位。
2.5单侧外廊式结构平面布置,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不对称。部分砌体栏板没有可靠拉结,形成安全隐患。如图5所示。
2.6悬挑走廊设计荷载较实际使用值小,计算方法与实际受力不完全吻合,以及受力钢筋普遍下移,因此,悬挑走廊结构安全可靠性普遍偏低。
3、 建筑抗震加固的设防目标
加固规程中规定抗震加固的目标是使现有建筑做到抗震安全、经济、合理、有效和实用,其中抗震安全指加固后的现有建筑在预期的后续使用年限内能够达到不低于其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
4、加固方案的探讨
4.1抗震能力指数或墙体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4.1.1当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与规定值相差不大时,可采用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水泥砂浆面层、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进行加固;当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与规定值相差较大时,可采用在墙体的一侧或两侧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如图6钢筋混凝土板墙固。
水泥砂浆面层、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板墙进行加固进行加固对墙体抗震能力的提高,是采用抗震能力增强系数的方式来表达的,墙体抗震能力增强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当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验算时,楼层的抗震能力增强系数按下式计算:
加固后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4.1.2当校舍抗震横墙间距过大时,可采用新增抗震墙的方法进行加固,以提高综合抗震能力。
4.1.3当原有砖墙砂浆强度等级过低或是砌筑质量较差时,可采用拆除重砌的方法。
4.1.4原有墙体有裂缝时,可采用压力灌浆方式补强。
4.2局部易损易倒部位不满足要求
4.2.1当墙肢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进行加固;
4.2.2当墙肢宽度过小或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窗框进行加固;
4.2.3当支承大梁的墙段抗震能力不满足要求时,要采用增设砌体柱、组合柱、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加固。
4.2.4支撑悬挑构件的墙体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在悬挑构件端部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砌体组合柱或钢柱进行加固;局部悬挑部分挑出过长,可采用增设型钢支座进行加固;
4.2.5窗洞边可采用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包角或镶边进行处理;
5、讨论
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具有年代跨度大、结构形式复杂、工作量大、任务紧、并且加固设计比较复杂,施工现场配合任务比较繁重等特点。通过对本次西安市中小学校舍房屋勘察鉴定,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以及对加固方案的探讨,有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 针对鉴定的结果和房屋的实际情况,确定是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以使房屋总体抗震能力达到规定设防要求;
2) 对结构的加固,要进行“内加固”或“外加固”的比较;
3) 加固后结构的质量、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都发生变化,当采用以提高承载力为主的方案时,要使承载力的提高超过因质量、刚度加大导致地震作用的加大;当采用以提高变形能力为主的方案时,要衡量现有承载力是否达到相应的最低要求;
4) 加固方法要便于施工,以减少对原结构承载力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98[S].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999
[2]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SG611,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S].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S].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2}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非常普遍,但在实际施工中又出现了一个质量通病问题——那就是裂缝问题。我现就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危害、楼板开裂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与大家交流。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危害混凝土是多组分复合材料,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骨料与水泥粘结面或水泥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我们一般称微裂。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互不连贯,但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产生温度变化,养护不到位失水干缩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连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裂缝,成为宏观裂缝,严重的形成楼板上下贯通缝,这就成为有害裂缝。这样的裂缝将对结构的承载力,防火性、抗渗性、抗钢筋锈蚀性、抗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能产生严重的危害。根据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5.2条规定的环境类别,按表3.4.5的规定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0.30(0.40)mm。一)影响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对于受弯构件的楼板,尽管受弯区允许有宽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裂缝存在,但是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一些使用者在装修时又给地面增加了很多设计者没有考虑的荷载时。(二)影响结构的防水性楼板产生裂缝,除了影响结构安全性外,对使用者所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渗漏水的危害,尤其是在没有做防水的房间表现突出。(三)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化学侵蚀、冻融循环、碳化、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体产生破坏作用。这些破坏作用的发生或进行的快慢,除了受混凝土自身材料性质的影响外,裂缝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从结构拆模到装修完成,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有的大型工程还要跨年施工。这时空气中的CO2、SO2气体及雨水等就会顺着裂缝进入混凝土内部,促成钢筋锈蚀的加快;碱集料反应及碳化速度的加快进行;从而引起耐久性的下降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二、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1.水泥品种。水泥的选择是关系到收缩问题的关键。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及水泥细度等。而且,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标号等级要求也就相应提高,水泥用量也就会增加,产生的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越大。2.外加剂应用不当也会引起的裂缝。由于施工工期的需要,一般都会使用化学外加剂的,但外加剂应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多种质量问题,并且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大混凝土收缩的变化率,如掺减水剂用于改变混凝土和易性。高效减水剂的减水作用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这是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效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或早期水化物上,它或是被水化物包围,或是与水化物反应而被消耗掉,变得不能发挥分散能力,水泥颗粒间斥力减小,造成水泥颗粒凝聚,使混凝土坍落度减小,造成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损失过大或短期内完全丧失流动性,这类问题在混凝土生产行业中会经常遇到,程度轻的会引起混凝土施工困难,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收缩裂缝。3.混凝土配合比。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内条件下,混凝土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反之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收缩率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水灰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影响砼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原因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控制参数。(二)施工方面的因素1.配筋、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合标准。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为了节省施工的材料成本和节省人工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没能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钢筋安放位臵不正确、钢筋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震捣不密实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2.施工时模板的处理。模板施工因素对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产生的:(1)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2)如果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在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这样也会引起楼板的裂缝;(3)拆模过早,在混凝土没有完全硬化的时候就进行拆模板,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很容易产生裂缝。3.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臵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4.保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楼板收缩开裂。(1)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使混凝土出现干缩。(2)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3)楼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人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缝。(三)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导致楼板裂缝现在楼板在周围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也会产生裂缝的。(1)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混凝土收缩越大。(2)空气温度升高,混凝土的收缩随之增大。(3)长期风吹、日晒也会使混凝土收缩增大。(四)工期方面的因素建设工程工期不合理,造成施工单位盲目追赶工程进度,楼板砼强度未达到时,施工材料及机械等荷载提前放到楼板上,造成楼板开裂。(五)施工条件不具备建设方很多施工场地三通一平条件达不到施工要求,如施工用水供水量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在砼浇筑前的模板湿润和浇筑后的砼养护工作不能及时到位,造成楼板裂缝。三、对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一)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设计者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不要一味追求使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C20级能满足要求,就不要使用C30级。(二)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尽量不用细砂配制高标号混凝土。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但不得有明水存在。3.在混凝土初凝期注意抹压的时间和方法,抹面应在表面泌水完全排除掉时进行,抹面时应用力抹压,以闭合已产生的微裂纹和泌水孔;设计好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的路线,避免干扰已初凝的混凝土。4.模板要进行强度计算,特别是开间比较大的客厅、房间等放材料及施工机械的位臵必须支撑牢固,按规定时间拆模。5.提倡使用平板振捣器,因为振捣棒振捣想不碰钢筋是不可能的。6.加强养护工作,及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或喷涂混凝土养护剂,防止水分蒸发;不要只重视进度而忽视质量,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2N/mm2前,不得上去踩踏或进行施工。7.提倡使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楼板,在同一个工程的同一层楼面上,用商品混凝土的比现场拌制的裂缝要少得多,而且宽度也小很多。四、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处理:先来看看裂缝的分类: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受力裂缝是由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强度、板厚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是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它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早期的干缩裂缝在浇筑完成约2~4个小时就会出现,部分温度裂缝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至半年内才出现。其中施工因素主要有板负筋保护层偏大(钢筋严重踩塌)、板底混凝土保护层不足。各类裂缝的处理方法:(一)对混凝土中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者水泥不同品种混用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破坏性裂缝,须进行彻底处理,即将混凝土打掉重新浇筑。(二)对受力产生的裂缝,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如果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当用碳纤维布加固时,对单条裂缝,除了沿缝粘贴外还要在垂直于缝方向间距布宽粘贴;对相互交叉的多条缝要井字形粘贴,间距同布宽。(布宽300mm左右为宜)(三)对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处理如下: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2、对其它一般裂缝(宽度在0.05mm~0.2mm之间)的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封闭以恢复观感即可。(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3、对当裂缝(宽度大于0.2mm)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4、对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或在板面用环氧树脂液灌缝封闭(作一层防水也行),在板底用碳纤维布粘贴成井字形,间距同布宽。5、对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2mm的处理方法也为: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当用碳纤维布加固时,对单条裂缝,除了沿缝粘贴外还要在垂直于缝方向间距布宽粘贴;对相互交叉的多条缝要井字形粘贴,间距同布宽。(布宽300mm左右为宜)五、结语微裂缝在混凝土构件中是不可避免的,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以确保工程质量。全面保证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质量,关键在于混凝土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阶段的控制,从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的开盘鉴定、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入模振捣、施工缝及后浇带的处理、养护等,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控制好工序的质量。监理工程师也要对混凝土施工实行旁站监理,加强对施工工艺及措施的监督,必须达到规范及验收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建设方开工前,提供的供水量要满足施工现场需求,制定的工期计划要合理,不要盲目追赶工期。交房后,业主装修时告知业主,在客厅及大开间楼板上集中堆放的材料不能过多;在楼下已完成装修时,严禁楼板没有做防水防护的条件下,在楼板面拌灰,更不能积水或淹水。车库现浇混凝土底板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致:定西陇中监理公司华城国际项目部我项目部在10月24日地下车库T~X/8轴构造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发现在板面出现不规则细小裂缝,项目部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分析,对裂缝的产生及以后的预防制定以下措施。一、车库T~X/8轴构造底板裂缝产生原因:1、混凝土入模时水灰比过大,混凝土浇筑后产生泌水现象。2、沙石的含泥量不稳定,有时大有时小。3、施工过程中有过振和漏振现象。4、施工过程中抹面次数太少,抹面时间掌握不当。5、在施工过程中局部钢筋被踩踏,导致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而出现裂纹。二.构造底板裂缝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对进场的砂石料严格把关。2、浇筑后若发现混凝土面有积水,及时清理出混凝土表面,以防发生泌水而产生裂缝。3、在混凝土浇筑4~6小时内采用二次振捣,让塑性沉降裂缝和干缩裂缝及时得到愈合。二次振捣可以消除因塑性沉降而引起的内分层,阻断因泌水而留下的连贯通道,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抗渗透能力。4、进行二次以上抹面,采用手扶抹压机,可以有效提高因泌水而消弱的混凝土表面强度,消除“被子”现象,使混凝土因水分蒸发而引起的塑性裂缝及时得到愈合5、浇筑后对混凝土加强养护,出现负温时要采取保温措施。6、混凝土板面成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水分蒸发产生裂缝。三、关于甲方及监理提出在混凝土中加抗裂外加剂问题解答:现车库构造底板混凝土等级为C30S6,属于自防水混凝土,加入的外加剂有高效缓凝减水剂、防腐阻锈剂、膨胀剂。我项目部在实验室提出重新委托加抗裂外加剂配合比时,实验室专业人员讲,膨胀剂就具有抗裂作用,他们目前为止没有以上四种外加剂同时使用的先例,做不出以上四种外加剂同时使用时的化学变化分析结果,所以我项目部不敢私自加入抗裂剂,请甲方及监理研究决定。针对这次构造底板混凝土裂缝的质量缺陷,项目部组织各施工人员及全体混凝土工在现场开会,再次给混凝土进行技术交底,要求今后浇注混凝土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混凝土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时,立即报值班施工员停止混凝土浇筑,等塌落度调整合适后再浇筑。振捣人员要认真操作,防止漏振和过振。严格掌握二次振捣和多次抹面的时间,浇筑混凝土时项目部派专人值班。要求混凝土班组向项目部书面保证,保证类似的质量问题不再出现。甘肃中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城国际住宅小区工程项目部2011年10月30日冬季施工方案根据实际现场气温情况,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经甲方同意,决定提前进入施工阶段,故特采取冬季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质量。一、工程概况:本楼建筑面积为为结构,按要求于2004年3月5日开始进行主体砌筑。二、冬施准备:由于气温早晚温差太大,如果采用在这一时间内进行施工,砖砌体砂浆会产生冻裂、吐缝而无法保证其后期强度,圈梁砼强度达不到稳定增长,为了保证不出现上述情况,特采取如下方案:1、搅拌用水水箱,2m3左右,离地2.0m左右,下部距地0.4m处安置炭火使水温达到保证(50℃以下),购买储备煤炭。2、买加厚塑料布3000m2、篷布1000m2备用。3、砂浆、砼拌合料的适用外加剂(早强剂、防冻剂等),按水泥用量的2--3%计,其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必须齐全。4、15支温度计挂贴在操作实际施工区内。5、围护区内设取暖炉4处,确保施工区周围温度在10左右,提高整体砌体表面温度。6、施工用水管道采用钢管并进行保温处理。7、根据气候情况,砌体四周周边生火保温,用废旧油桶1割2加工火炉20个,8、当温度差别太大时,应将砌体的砌筑现场整体进行围护来保护其砌体砂浆的强度均匀稳定的增强。三、冬期施工措施施工规范规定,冬季临近时,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摄氏5度,则砌体施工进入冬期砌体施工。冬期砌体的实质是在自然负温环境中要创造各种可能的养护条件,使砌体的强度增长稳定并得到设计要求。1、圈梁施工方法:首先清理施工部位内的杂物并对钢筋进行整形、支模完毕后,经验收符合要求并保温措施得到要求后再进行浇灌。根据冬施要求,砼提高一级标号进行浇灌,因此采用素浆一道--C25砼浇灌,当温差不大小5℃时(搅拌水必须加温到50℃以上并加入水泥重3%的防冻剂和2%的早强剂),当温差大于5℃时,除采用上述措施外,还应再将原材料加温,即用钢板炒热粗细骨料--浇灌完毕抹面成型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冻裂(用加厚塑料布和稻草帘覆盖),室温保证措施后附。2、在各结构层平面砌体施工中:首先用塑料布将整体大面积进行围护,并用篷布在四周结构平面的上空间形成封闭顶篷,以保证各层结构平面内砌体均匀温度。3、在施工现场,制作同期砂浆试块,并进行同条件养护,用来检测后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详细计划如下:(一)从3月5日以后开始施工的砌体均采用围护结构用以保证空间内部循环温度的办法,进行砌筑。1、粘土砖停止提前浸水,防止热胀冷缩。2、采用颗粒大的砂子和普硅水泥来降低水灰比,提高砌筑砂浆的标号,由M5..0变为M7.0。3、在砌筑时,按计划进行砂浆拌合,不留置隔夜灰,应随时做到工完场清。4、按规范要求砌筑完毕后,应进行墙面清理,灰缝内砂浆的饱和度大于80%,并不得游丁走缝,竖向灰缝垂直误差不超过1cm,水平灰缝误差不超过5mm,砌体的垂直度小于4mm,平整度小于5mm。5、对必须留设的接槎部位,应尽快进行补砌,避免影响砌体的整体强度。6、在砌体施工区,分点放置温度计,派专人察看温度,以便于随时加大生火范围,提高温度,保证质量。7、对添加的外加剂应配比合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材料使用标准。(二)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5度时进入简冬期施工:1、砼圈梁及构造柱搅拌用水加热,温度35~60度时,第一盘砼搅拌前,先用热水预热搅拌机2分钟。2、浇筑现场准备及振捣时间要求。搅拌前,浇筑工具人员到位,模板内不得有杂物,不浇水,砼运到现场后15分钟内振捣完毕,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度。3、防冻剂防冻剂宜选用硝酸钙(含加气、减水组分更好)掺量按使用说明书用量为3%,由定量容器加入,不得多加或少加。4、砼保温养护砼表面收抹完后,立即用塑料面覆盖,上铺稻草莲,上部再覆盖加厚塑料布一层,砼不得洒水养护,保持草莲干燥。5、在砼圈梁施工区,分点放置温度计,派专人察看温度,以便于随时加大生火范围,提高温度,保证质量。(三)当室外最低气温低于-10度时,砼施工停止。值班人员时刻注意加煤和火势确保以浇灌砼的温度,并且防止息火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四)配合比比原施工配合比提高一个标号,坍落度控制在170㎜左右,骨料含泥量<2%,砂<3%来控制质量。(五)梁及构造柱整体模板不拆除,其侧模板待强度增长到75%时,再进行拆除。(六)砼的表面用塑料布架空10-20cm,进行保护,再平均温度5℃以下时,不得进行洒水养护。(七)对砼梁、构造柱产生的表面泌水现象,引起表皮起皱,当气温回升稳定后,采取用钢丝刷凿掉表面脱落的浮皮,用1:2.5素浆满刮一遍的办法,进行处理。(八)砌体的保温围护结构,待气温回升到正常温度或砌体强度达到75%后,拆除,开始进入第二段施工阶段。后附详细的材料及费用计划 1、42.5水泥:T*价格=2、钢筋:T*价格=3、防冻剂:T*价格=4、早强剂:T*价格=5、保温塑料布:m2*价格=6、覆盖草莲:块*价格=7、生火用油桶:*价格=8、生火用炭:T*价格=9、取暖用火炉:*价格=10、实施取暖、保温增加人工费用: *天班*人*/人=11、其它费用:元。综上所述,共计投入费用为:元。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编制依据.........................................................................................................1三、产生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1四、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1五、操作方法.........................................................................................................2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方案利和豪庭一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方案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利和豪庭一区工程建设单位:中山市利和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惠州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第十建筑工程公司该项目位于中山市石岐区悦来南路白石桥侧。出现裂缝的栋号为8幢,层数为18层,建筑高度为62.95m,框剪结构。出现裂缝的具体房间为13层1304号房的主卧和客房,板厚130mm。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2、《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JG/T 333-2011三、产生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主楼施工过程中由于砼强度较高,天气、温度影响及施工等原因造成部分楼板出现裂缝现象。四、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1、楼板裂缝修补、防水处理(开槽填补改性环氧树脂):混凝土裂缝是最常见的工程病害,但大多数裂缝都可以通过修补使混凝土结构物灰缝原有功能。通常可用压力注浆法、开凿压注法和涂膜封闭法进行处理。本方案裂缝数量不多,裂缝宽度为0.5mm~3mm,可用开凿压注法改性环氧树脂进行修补。防水、结构修复一次完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方案2、适用范围:在楼板表面沿裂缝走向骑缝凿出槽深和槽宽分别不小于20mm和15mm的U形沟槽,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填充,并做堵漏灵加强层起加强作用:此法适用于处理w>0.5mm的裂缝。该方法具有粘结力高、耐久性好、抗渗性、耐候性好,可防水等特点,而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易施工。3、材料和机具3.1改性环氧树脂填缝胶,包括配套的打底胶和修补胶。3.2堵漏灵3.3小钉头3.4机具:一般的手工工具,包括钢凿子、冲击钻、拌合铲、油漆刷、抹刀及盛器。五、操作方法开凿压注法的具体做法:开凿→布钉→压注→除钉→环氧树脂填注→堵漏灵加强层→养护。1、开凿:先用切割机切缝,用冲击钻将裂缝凿成3cm×4cm的U型槽,清除槽内碎屑和粉尘。2、在槽沟内每8cm布一个小钉头,拧紧。3、把环氧树脂和专用固化剂按正常比例配比好,列入灌浆机斗仓内,按顺序注入止水钉头,考虑到环氧树脂不可以渗透到楼下天花,机械所给压力必须控制在≤0.2MP(满压在0.2~0.3MPa)这样即能保证环氧树脂压入缝隙,又不至于渗透到楼下楼板。4、待环氧树脂固化后,将止水针头去掉。5、清理灰尘,把环氧树脂按正常比例配料好,灌入U型槽沟内,厚度要求2mm。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方案6、待树脂涂料固化后,用快速堵漏灵填满槽沟,要求分基面等高。7、堵漏灵层固化后,用水养护一、二次,确保固化彻底。六、楼层孔洞处理沿孔洞四周凿成Φ8cm,深3cm的槽坑,除去碎尘,注入2mm厚环氧树脂,固化后用堵漏灵填满槽坑,养护。七、防水层待补漏工序完成后,清理楼面,涂一层水性防水涂料作为基层处理剂,待基面干燥后,分二次涂刮2mm厚,TS防水涂料,侧墙上翻5~8cm高。深圳市卓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2016年10月17日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摘要]近年来,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地步。但由于商品混凝土的品质、混凝土搅拌运输、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对建筑结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合理的控制处理,对保证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及正常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自己个人的施工经验,结合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在施工管理方面对楼板裂缝的原因和控制处理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关键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裂缝处理办法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常见裂缝的种类1、斜向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成45°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如某七层框架商住楼工程,结构总长度约为100m,设有两道温度缝,其基础一侧为条形基础,其余为独立承台基础。在工程交接时后两个月左右突然发现在靠其中一条温度缝的一跨柱角楼板有45°裂缝,从三层至六层楼板每层均有3条,但均未贯穿楼板。2、纵横向裂缝:主要表现为纵横向裂缝。如某教学楼,其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大面积出现宽度0.1-0.3mm不等的纵横向裂缝。3、表面龟裂:此类裂缝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容易控制与处理。如某在建工程,因板面面积大,在晚上浇混凝土,第二天早上派人浇水,但前面浇,后面就干掉,到中午时板面出现龟裂缝,用肉眼可辩识。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分析1、商品混凝土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如今建筑施工都基本采用商品混凝土,由于商品混凝土采用泵送,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要好,因此一般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坍落度比较大。如果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偏大,经过振捣后楼板表面会形成一层水泥含量较多、收缩性较大的水泥浮浆层或砂浆层。一方面由于混凝土初凝时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面层为浮浆或砂浆层强度更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另一方面由于面层浮浆或砂浆的收缩值比基层混凝土大许多,变形值不同也导致混凝土表面裂缝。2、模板及支撑体系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浇捣混凝土前模板不洒水润湿,过于干燥,模板吸收混凝土中大量的水分,造成楼板混凝土塑性收缩,产生裂缝。模板支撑体系未完全按规范和方案要求进行搭设,导致梁板支撑刚度不够或模板挠度过大,在荷载作用下沉陷变形,造成楼板混凝土裂缝。3、钢筋成品保护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在楼板混凝土浇捣时,不注重钢筋的成品保护,上部负弯矩钢筋被操作工人踩弯、踩倒、下沉,由于变形破坏的钢筋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归位,导致楼板钢筋保护层过厚,使其不能有效地发挥抵抗负弯矩的作用,降低了楼板结构抵抗外荷载的能力,楼板很容易产生裂缝。4、混凝土振捣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混凝土过分振捣,将使骨料沉落挤出水分和空气,表层呈现泌水,造成比下层混凝土收缩性大的表面砂浆层,待水分蒸发后,极易形成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混凝土振捣后过度抹平压光也会使混凝土中骨料下沉,楼板表面也会形成收缩性大的表面砂浆层,造成楼板表面混凝土收缩裂缝。5、过早拆模和上荷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模板成本,现场只配备二套模板周转使用,同时为抢工期,施工进度达到四至五天一层,这样过早拆除下层模板时,楼板混凝土还远远没有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加之施工单位不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在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第二天就上人上材料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强度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造成楼板产生裂纹或断裂。6、混凝土养护引起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一次性浇捣面积大,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也大,水化过程较快,致使楼板表面温度较高。受太阳照射后,更加快了混凝土表面的游离水分蒸 发,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裂缝。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更容易产生裂缝。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1、商品混凝土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搅拌站要根据实验室配合比要求,控制好水泥、水、砂石的级配,从而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施工时严把商品混凝土进场质量,混凝土进场后,如混凝土有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如检测混凝土塌落度过大,一律退场,严禁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要在初凝前浇捣完成,超过初凝期的混凝土不能随意加水再使用。2、模板及支撑体系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在楼板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模板过多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必须符合规范和方案的要求,保证模板及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在施工井架或施工运输工具频繁经过的位置,适当增加模板支撑。3、钢筋成品保护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设置马道或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操作工人直接踩踏负弯矩钢筋,同时在浇捣楼板混凝土的整个过程中,要指派专人调整钢筋,恢复踩踏变形、移位的钢筋,确保负弯矩筋发挥应有的作用。4、混凝土振捣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中混凝土充分振捣,可使骨料和水泥浆在模板中致密排列,有助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对浇捣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孔隙,减少内部微裂缝的形成和发展,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但要注意掌握二次振捣时间,振捣时间不宜过长。在混凝土硬化前,混凝土还未终凝时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的收缩应力,闭和泌水收缩裂缝。5、过早拆模和上荷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施工单位现场要配备多套模板循环使用,当拆除最下层模板时,楼板结构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拆模强度。同时施工单位在浇捣混凝土时多留置几组同条件养护试块,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送实验室测试强度,保证混凝土达到规定拆模强度后再拆模。如确实需要提早拆模,可以在楼板混凝土中掺用复合高效减水早强剂,其3d强度比普通混凝土增加30%,7d强度可达90%。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抢工期。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准随便上人和集中堆放钢筋等重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后,堆放重物也要在两根梁之间放上方木,将重量通过方木传递到梁上。6、混凝土养护引起楼板裂缝的施工管理控制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混凝土要在二次振捣后及时养护,随抹随覆盖塑料薄膜,在不易覆盖塑料薄膜的部位涂刷养护剂,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抹压。楼板混凝土严禁在经太阳直晒后直接浇水养护,以防止温度骤降导致楼板表面裂缝。混凝土终凝后,指派专人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d。四、裂缝的处理修补前需要对楼板裂缝进行检测与研究以确定裂缝部位、开裂程度和裂缝产生的原因等。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1.树脂灌注法。环氧树脂是最常见的裂缝灌注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能抵抗混凝土所遇到的大多数化学侵蚀,树脂可以灌入到0.05㎜的裂缝。除某些特殊的环氧树脂之外,当裂缝是活动的、有渗漏的、不能干透的或者裂缝数量极多时,通常不易采用树脂灌注法。2.钉合法。当必须恢复主裂缝断面的抗拉强度时,使用钉合法比较适宜。特别比较适宜在不会损坏周围结构的场合下用来锁闭活动裂缝。用相对薄而长的金属“缝合u形钉”跨过裂缝嵌入事先开好的槽沟中,用无收缩砂浆或者环氧树脂基粘合剂来固定。3.表面封闭法。这是最简单和最普通的裂缝修补方法。用于修补对结构影响不大的静止裂缝,通过密封裂缝来防止水汽、化学物质和二氧化碳的侵入。4.灌浆法。(1)普通水泥灌浆大体积水坝、厚混凝土墙、或者水工结构的岩石基础上的裂缝,有时通过注入硅酸盐水泥砂浆来密闭。(2)聚合物灌注基于氨基甲酸乙酯或者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灌浆料,和水反应后形成固态沉淀物或泡沫材料,起到封闭裂缝的作用。可在潮湿环境中使用。5.钻孔嵌塞法。这种方法通常用来灌注墙体中的裂缝。如果要求密封防水,孔中应填入柔性沥青来代替砂浆;如果灌注栓塞的作用比较重要,孔中则要灌注环氧树脂。6.柔性密封法。通常将活动裂缝转变为运动节缝是比较适宜的办法。沿裂缝边缘开一凹槽并填入适当的柔性材料。节缝底部使用隔离层。7.粘贴法。当运动不止作用于一个平面时,或者过度的运动已超过一个普通尺寸的凹槽所允许的范围时,或者不可以切割出槽时可使用这个方法。用柔性的密封带盖住裂缝,仅将带的边缘部分粘住。8.附加钢筋法。(1)普通钢筋首先将裂缝密闭,然后贯穿裂缝平面大约90°的方向钻孔,将环氧树脂注入孔内,再将钢筋插入孔中使之粘合成整体。(2)外部施加预应力通过后张法施加应力,来加强结构件的主要部分或者封闭裂缝。9.自闭合法混凝土依靠自身合拢裂缝称为“自闭合”,这是在存在湿气并且没有拉应力作用时发生的一种现象。机理:由于周围空气和水中存在二氧化碳,使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发生碳化作用,结果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晶体在裂缝内析出并生长。晶体组合交织产生一种机械粘接作用,又被邻近晶体之间以及晶体和水泥浆及骨料表面间的化学粘接作用所增强,最后混凝土裂缝部位的抗拉强度得到一定的恢复,裂缝也被密闭了。主要用于修补潮湿环境的结构。整个自闭合时期的水饱和必须连续保持。五、结束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大量的工程实践说明,弄清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全面、细致地考虑到各种楼板裂缝影响因素,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加强现场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楼板裂缝的发生。一旦楼板产生裂缝,应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合理的修补措施。参考文献1、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材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赵爱书、赵浩,探讨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5、蔡明海,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煤炭工程,2004年第10期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浙江凯恩房地产有限公司 张建雄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问题,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以及结构安全性,已经成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迫切需要解决的质量通病。本人长期工作在施工第一线,结合自己多年施工实践经验就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形成原因从混凝土的特性、原材料质量、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施工过程中预先制定专项裂缝预控措施和方案,减少裂缝的产生作一些探讨,并提出了预防楼板裂缝产生的相应措施和处理方法。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混凝土是由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与水配制的胶结材浆体将分散的砂、石子搅拌粘结在一起的工程常用材料,是一种多元、多相、分均匀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弹性模量较高而抗拉强度较低,在受约束条件下只要发生少许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往往会大于该龄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混凝土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也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的一个难题。其特点是:第一、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无论是砖混结构、框架结构还是剪力墙结构,由于近年来住宅结构施工周期缩短,劳务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下降,楼板结构裂缝成为多发性的质量问题。第二、危害性较大。楼板裂缝不仅对结构安全构成威胁,还会降低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也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第三、处理难度大。一旦出现楼板裂缝,单纯从技术角度无法处理达到正常水平。因此分析其开裂的原因,既不能忽视隐患的存在,也不能对裂缝产生恐惧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处理,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对于完善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分析1、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使楼板产生裂缝1.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后24h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墙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呈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1.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3 周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如当水灰比大于0.5时,其自身干燥作用和自身收缩与干缩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水灰比减少到0.35时,混凝土内相对湿度会很快降低到80%以下,自身收缩与干缩则相接近。在硬化混凝土收缩受约束的条件下,收缩应变将导致弹性拉应力,拉应力可被近似看作弹性模量与应变的乘积;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材料出现开裂。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粘弹性(徐变),部分应力释放,徐变产生的应力松驰后的残余应力才是决定混凝土是否开裂的关键。2、材料特性及材料质量问题产生的裂缝2.1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作为由砂石集料、水泥以及水拌和而成的脆性材料,在施工成型后随着水分的大量蒸发,混凝土体积势必随之收缩产生变形。但是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受到梁、柱、墙等周边支座的约束力,并不能自由收缩变形。当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承受能力时,就会造成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开裂。这样的裂缝通常出现在板角等应力相对较为集中区域。2.2混凝土温度裂缝钢筋混凝土楼板浇筑初凝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发现温度差最高可达50℃以上。在养护期14 天内,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处于较大水平。混凝土楼板表面由于具有较好的热量散失条件温度基本相对较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内外温差导致温度应力的产生,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导致裂缝的产生。2.3水泥质量和使用上的问题水泥品种混乱,大量打着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在混合材料的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掺杂使假、违规生产盛行;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对于水泥产品不熟悉,致使水泥品种单一,促成水泥厂造假。中小型水泥厂管理跟不上,盲目提高混合材的掺量,出厂水泥质量难以保证。在任何工程、任何部位、任何施工气候条件千篇一律的使用普硅水泥,无论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还是降低造价都没有好处。2.4商品砼自身特点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等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坍落度大,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3、施工技术和方法不当产生的裂缝3.1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措施不当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没有设计计算或设计达不到规范要求也是导致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多采用大规格竹胶板(五合板)做模板,铺设后应用钉子与下面的木方支撑肋钉牢固,否则大规格模板与木方档之间会产生空隙,当受到上部压力时,模板会下陷变形(俗称“喘气”)。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因荷载较小,有时模板不变形,当楼板再承受施工活荷载时,就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楼板混凝土裂缝。另外支模过程中模板下方木档的间距过大,上下层之间的支撑不垂直,垂直支撑面与现浇楼板接触位置松动等等都会造成模板支撑体系变形,使混凝土楼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变形,造成裂缝的发生。此外由于拆模板过早,现浇钢筋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时,在荷载的作用下楼板结构受荷超过承载能力也会造成楼板的开裂。拆除墙角模板方法不当,当上层墙体拆除角部钢模板时,施工人员往往图方便,将拆下的角模板直接推倒砸在楼板上,巨大的冲击力经常导致楼板角部出现环状的密集微裂缝。3.2管线埋设处理不当现代建筑设计中多采用将各类强电、弱电管线在楼板内暗敷的方式,局部会出现楼板内电气埋管(PVC)集中的现象,集中的PVC埋管占据了较大的楼板截面,形成局部薄弱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混凝土楼板内的有效截面减小,而且PVC埋管与混凝土两种材 3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差别较大,粘结力不强,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度不足,极易导致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楼板在PVC埋管弹性力作用下产生与管线走向一致的楼板裂缝。3.3混凝土泵送浇捣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一般采取泵送的方式,这就要求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20-220MM 之间,水泥用量以及水灰比均较大。同时为了缓解运输过程中出现初凝,部分混凝土中还掺加了缓凝剂,极易导致在泵送以及浇捣过程中出现浮浆,造成浇筑混凝土的均匀性较差,表面收缩量增加,因而出现裂缝,浇捣方法不当和浇捣速度过快也是砼产生裂缝的因素之一。3.4施工荷载过于集中在楼板混凝土刚刚失去塑性但强度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最容易受到损害,造成无法修复的缺陷,需要很好的保护。现代施工节奏较快,往往在混凝土刚刚终凝时即开始上层施工,大量的施工材料、机具、人员等施工荷载,特别是高层结构使用的钢制大模板,经常在楼板中间位置集中堆放,造成楼板中间部位出现大量不规则的微小裂缝。3.5上人操作时间过早有时为了抢工期,施工人员往往在楼板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规范要求的1.2MPa时,即开始在上面施工作业,这时楼板受到动荷载的作用,必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3.6操作工艺及养护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商品混凝土浇捣后二次抹压十分重要。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和抹压并及时覆盖薄膜对表面裂缝效果很好。规范合理的养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试验研究表明混凝土保湿养生两周相比于不足一周的养护时间,收缩量可以降低25%左右,这对于控制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裂缝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保湿养生重视不足,难以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养护,造成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出现。3.7过早加载或施工超载在新浇的板面过早加载或施工超载,在使用塔吊向新浇筑的楼板上吊运钢筋、料箱(斗)等重量较大的物体时,经常由于指挥控制不当以及下部未垫方木等原因,物体下落速度较快,导致重物直接冲击楼板而产生楼板裂缝。4、结构设计方面产生的裂缝 4.1建筑和构造平面布局不合理,结构构造措施不力,变形缝(后浇带)位置不合理,构造钢筋不足。设计无抗裂要求,抗扭、抗冲切和抗剪强度不足。地基变形或沉降过大等。4.2设计中对多跨连续板边跨的板边往往简化处理为简支,由此而产生的误差在构造上予以配置构造钢筋补强,但所配置的构造钢筋有往往存在直径过细,间距过大。4.3楼板配筋设计中,仅在楼板轴线承重梁处配置了负弯筋,这些钢筋在楼板挠度应变产生负弯矩时起抗力作用,刚性较大;而在楼板中间的配筋设计仅计算支撑平板的正压力负荷,数量较少所以就显得相对薄弱,容易出现裂缝。4.4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阳角和阴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也是楼板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边设置,使得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薄弱,沿外墙转角处的楼板容易出现45°斜向放射状裂缝。综上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和解决,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的。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由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大多使用商品混凝土,因此为避免由于混凝土材料原因出现裂缝,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设计以及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计量。对于进场使用的混凝土,除进行坍落度等必要的试验验收外,仍需留置混凝土试块,以确保用于浇筑施工的混凝土质量。2、完善钢筋混凝土现浇过程施工工艺,规范混凝土养护作业。对于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作业,首先应该根据工程不同情况及相关要求进行设计验算,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吊装等各种荷载对模板稳定性的影响。对于钢筋的绑扎,应该确保保护层的厚度与设计要求一致,避免保护层过厚导致现浇板有效厚度降低而出现裂缝。电暖等管线的铺设应尽可能的与钢筋交叉布置或者与现浇板短跨方向平行铺设。避免多层管线相互叠放造成应力集中,如不得已需要在各种管线集中位置增加钢筋加强网或采取预埋线盒等保护措施。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捣实作业,应根据不同季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确保初凝前完成捣实以及找平。在现浇混凝土终凝时间之前应完成板面的二次抹压工作,以便于及时进行混凝土保湿养生。规范合理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是提高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整体强度,预防裂缝发生的有效措施。养护作业的关键要点在于确保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下,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通常情况下二次抹平后及时对混凝土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者使用薄膜养生液,保湿养生时间不得低于一周,有抗渗要求的不少于14天,对其它使用外掺剂的混凝土应适当延长养生时间。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7.2N/mm2前,不得上去踩踏或进行施工作业。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常用的处理方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表面修补法、局部修补法(部分凿除重浇)、水泥压力灌浆(≥0.5MM的稳定裂缝)、化学灌浆(≥0.5MM的裂缝)、减小结构内力及卸载或控制荷载、结构补强、改变结构方案及拆除重做等方法,具体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用途按照实际情况慎重选用,下面就一般常用做法作简单的介绍。1、表面封闭法对于混凝土裂缝小于 0.15mm 难以使用填充材料的微缝,可以通过表面封闭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防水性,避免水分浸入对钢筋的锈蚀。表面封闭法的施工工艺为首先清洗处理干净现浇楼板表面(包括迎水面和背水面),待充分干燥后使用黏度相对较低的液态树脂或者是表面涂料胶均匀的填充涂刷裂缝表面,形成对裂缝的封闭处理。2、压力灌浆法压力灌浆主要包括水泥灌浆以及化学灌浆两种方式,一般情况下用于处理宽度介于0.15-0.5mm 之间的裂缝,其处理方式为通过一定的压力条件将水泥或者环氧、甲凝类材料灌入裂缝内部实现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修复。压力灌浆法施工步骤主要包括:清洁裂缝、确定灌浆口、裂缝封闭、安设底座及灌浆设备、压力灌浆及封口,最后作业结束后清理灌缝表面的封缝胶。3、开槽填补法对于宽度超过 0.5mm 而且较长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一般采用开槽填补的方式处理。首先利用切割机沿裂缝发展方向将裂缝扩大,使其形成v 型槽的形式,之后将处理后的裂缝清洗干净,将槽底通过水泥浆处理后分层填充环氧砂浆、水泥砂浆或者其他密封材料,密封裂缝后将现浇楼板表面抹平压实。4、压力灌浆法施工工艺 4.1材料选用①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液与丙酮化学分析醇适用于地下室底板及地下室顶板裂缝长度大于2米或裂缝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水溶性聚氨酯是由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开环共聚的聚醚与异氰酸合成制得的一种不溶于水的单组分灌浆材料,该材料适用范围广泛,无污染。②速凝微膨胀水泥适用于地下室顶板裂缝长度小于2米或裂缝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③水泥基聚合物防水剂在地下室顶板裂缝修补后的迎水面进行防水处理,原卷材防水照常施工。4.2施工工艺流程将照明灯引入施工面寻打出裂缝部局并做好标记→在地下室架好通风设备→凿去缝表面的松动混凝土及杂物,并用水清洗干净缝口→用速凝微膨胀水泥补平→每一定距离用冲击电钻钻孔深100mmΦ12mm孔→用12mm灌浆咀埋入孔中(孔深及灌浆咀直径应根据板确定)→再用电动压力机将水溶性聚氨酯,从灌浆咀注入渗水裂缝内→注浆时缓慢进行→直至有浆料开始从裂缝渗出来为止→检查清理。4.3施工步骤①检查:仔细检查漏水部位,清理渗漏部位附近的污物,以备灌浆。②寻找裂缝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如表面不易干燥,可以用喷灯烘干,用角磨机磨光周边,裂缝处因含有水份,立即可以发现,此办法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确保每一分区无遗漏。③布孔:在漏水部位打灌浆孔,对深层裂缝可钻斜孔穿过缝面,一般孔距为200MM—500MM。④埋嘴封缝:埋设注浆嘴,用快干水泥封闭。⑤裂缝修补:灌浆液应从每一枚针头开始(结构立面由下往上灌注),当浆液从微孔处冒出时,应立即停止,移入第二枚继续灌注,依次向前进行。在灌注过程中,如果浆液已灌满相邻的针头位置,可以跳开不注;如注浆后发现裂缝两端仍有继续延伸、或有裂缝与其相交叉,应在该位置补孔,重新注浆。这样,整条裂缝的第一次注浆才算结束。⑥灌浆:根据渗漏部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灌浆压力、灌浆量。用堵漏注浆泵将水溶性聚氨酯灌入裂缝,当全邻孔出现纯浆液时,移至邻孔,在规定的压力下灌浆,直至压不进为止(注入率≤0.01L/min),随即关闭阀门。(一般灌浆压力0.3Mpa)。⑦72小时后检查渗漏部位有无渗水,无渗水将灌浆嘴折断,用快干水泥将基面封闭、抹平。⑧先做样板经监理甲方确认后再大面积施工。4.4注浆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当一枚针头在灌注较长时间后(约5分钟后),浆仍未从裂缝内冒出,应停止灌注,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如仍未灌满,应检查钻孔是否与埋管线交叉、板底是否有孔洞等情况,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灌浆。②灌注时应严密注视灌注机的工作压力表,如超过额定压力(350kg以上),应停机后再进行,如压力仍居高不下,应检查钻孔是否与裂缝完全交叉。③聚氨酯是遇水膨胀材料,工作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具,如手套、护目镜等。表面清理及设备维护。④待浆液凝固后,表面应及时清理。⑤灌注机连续使用最多不超过10小时,如中途停止工作超过30分钟,应及时清理机械,清洗可用专用清洗剂或丙酮等。4.5资料整理①对于地下室渗漏的部位,必须在图纸中标注清楚,注明裂缝方向、部位、裂缝宽度等。②做好施工纪录,详细注明裂缝修复部位、长度、裂缝宽度及施工时间及其施工方法。③对原材料厂家证明、合格证及有关检验报告进行收集与整理。4.6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在寻找裂缝前,首先应对裂缝进行分析,并按裂缝宽度、长度的不同分别取蕊,以确定裂缝深度发展规律。如非贯穿裂缝且深度较浅,可以作表面处理。②裂缝修补:灌浆液应从每一枚针头开始(结构立面由下往上灌注、平面一般由板底面向上灌注),当浆液从微孔处冒出时,应立即停止,移入第二枚继续灌注,依次向前进行。在灌注过程中,如果浆液已灌满相邻的针头位置,可以跳开不注;如注浆后发现裂缝两端仍有继续延伸、或有裂缝与其相交叉,应在该位置补孔,重新注浆。这样,整条裂缝的第一次注浆才算结束。③为使裂缝内注满浆液,应进行第二次注浆,第二次灌注应与第一次间隔一段时间(约30分钟),必须在浆液凝固前完成,如第二次灌注后,浆液仍不能愈合,应在该位置重新钻孔注浆。④裂缝内注满浆液后拨下高压注浆管,其止水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自动封闭。⑤注浆完后,剔除止水针头,用避水通防水砂浆抹平压光,恢复成板面平。结束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只有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规范,设计合理;同时对于混凝土楼板施工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施工前做好各种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确保方案可行,切合实际;施工中加强对钢筋质量的检查、验收和过程保护,加强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完成后 8做好楼板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总之只有在施工中加强管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裂缝的产生,真正做到安全防患于未然。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国内外专家虽有很多的预防措施和处理的方法,但混凝土结构带裂缝工作是绝对的,无裂缝工作是相对的,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可见的、能够预控的、特别是对结构安全有影响的裂缝产生。现阶段只能采取以“预防为主,修补为辅”的裂缝控制方案,要想在实际施工中彻底杜绝裂缝的产生,仍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全面保证混凝土现浇构件的质量,关键在于混凝土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阶段的控制,从平面布置、设计构造、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的开盘鉴定、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入模振捣、施工缝及后浇带的处理、养护等各个环节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控制好工序的质量,而监理工程师也要对混凝土施工实行旁站监理,加强对施工工艺及措施的监督,针对裂缝形成的不同原因,有目的性的采取预防处理办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完善施工监管及质量验收手段,可以有效的缓解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参考文献:[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6-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2011年版)[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王铁梦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5 [5] 建筑工程事故处理手册 王赫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应用手册 范锡盛 王跃 主编2014年11月20日星期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楼板有裂缝怎么补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