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离沧源有临海距离乌镇几公里里

澜沧江到兰坪有多少公里_百度知道
澜沧江到兰坪有多少公里
澜沧江到兰坪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65.5公里起点:澜沧江1.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沿X232行驶3.9公里,直行进入X2322.沿X232行驶21.2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S3113.沿S311行驶36.1公里,直行进入S3114.沿S311行驶14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金江路5.沿金江路行驶2.4公里,左转进入人民路6.沿人民路行驶88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澜沧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澜沧江离南伞有多远_百度知道
澜沧江离南伞有多远
直行进入羊勐线13.沿南伞街行驶440米,稍向右转进入羊勐线11.6公里.沿临清线行驶2;全程约355.1公里.行驶9.行驶110米,2727235;t=B_NORMAL_MAP&amp,行驶3.2公里,右前方转弯8.&t=7" class="ikqb-map">驾车路线,左前方转弯7;l=8&amp,右前方转弯进入南伞街22.2公里.7公里<iframe map="iknow/page,朝耿马方向.行驶580米:澜沧江1.沿振清线行驶122.8公里:全程约355,过右侧的旧寨约110米后.7公里起点.沿分茶路行驶25.9公里.行驶690米澜沧江离南伞 &nbsp?iknowflg=1&c=,过右侧的火石山,左转4.沿振清线行驶3.8公里,左前方转弯21.33,直行进入羊勐线15.沿祥临公路行驶18.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直行进入振清线16.7公里.行驶24.2公里,右前方转弯6,直行进入临清线19.行驶8.0公里,稍向右转进入南班线20.0公里,直行进入振清线12.沿羊勐线行驶2.沿XJ22行驶55.4公里.沿羊勐线行驶950米;newmap=1&amp.沿振清线行驶340米.4公里.沿南班线行驶48.行驶6,右前方转弯3,朝南伞方向,右后方转弯进入XJ222.7公里.7%2C%24%25E6%25BE%259C%25E6%25B2%25A7%25E6%25B1%259F%24%24%26en%3D1%24%24%24%,过左侧的团结村约290米后.2%2C%24%25E5%258D%%25BC%259E%25E9%%24%26sq%3D%u4E34%u6CA7%u5E02%u6F9C%u6CA7%u6C5F%26eq%3D%uE%u9547&amp.沿羊勐线行驶16;s=nav%26c%3D110%26sc%3D110%26ec%3D110%26sy%3D0%26drag%3D0%26sn%3D1%24%24%24%.沿振清线行驶4,直行进入羊勐线17,稍向右转进入振清线18,左后方转弯进入分茶路9.沿羊勐线行驶6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终点; &nbsp,右转5.6公里,直行进入振清线14.html,直行进入祥临公路1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澜沧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沧源佤族自治县 -
地势呈北高南低,境内群山连绵,山谷相间,河流纵横。为南腊区芒卡坝146号界桩处,海拔460米。县城海拔为1270米。山地海拔大都在米之间。全县最高点为窝坎大山主峰,海拔2605米;最低点境内山脉属怒山支脉老别山山系。由耿马县回汉山脉延至勐来、勐角和班洪三区交界处。主要山峰有窝坎大山、大黑山、安墩山、湖广大山、芒告大山、范峨山、那马大山、公给山、帮盆山、班考大山、公浓山等。海拔一般为米之间。境内有16条河流,分属怒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主要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7.3℃。境内矿藏有煤、铁、铅、银等。全县森林57万亩,植物以常绿阔叶林和云南松为主。主要珍稀动物有野生亚洲象群、孟加拉虎、金钱豹等。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沧源古时俗称佧佤山区或阿佤山区,部份地区称“葫芦王地”。1937年设沧源设治局。因在澜沧江支流之源而得名。西汉属古哀牢国地。东汉属永昌郡哀牢县。三国蜀汉属益州哀牢县。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永昌郡。北朝州至隋属濮部。唐南诏国属永昌节度望部。宋大理国属永昌府。元朝时南部及东北部属木连路军民总管府,西部及中部属孟定路军民总管府。明初属孟连长官司,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耿马土司,上隶孟定府。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镇边直隶厅,上隶顺宁府。民国初年在勐角董土司地设沧源行政委员会,归迤南道管辖。1934年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同年设置沧源设治局。1949年4月,佤族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推翻国民党设治局,成立了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归普洱专区辖。1951年成立县人民政府,驻地在现岩帅镇。1952年,划归缅宁(临沧)专区辖,同年12月县政府机关迁驻勐董。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沧源佧佤族自治县”;1963年9月定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于日正式宣布成立。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截至2014年,沧源佤族自治县辖勐董镇、岩帅镇、勐省镇、芒卡镇、单甲乡、糯良乡、勐来乡、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班洪乡、班老乡,6乡4镇,93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国营勐省农场。县政府驻勐董镇。 行政名称
勐懂、白塔、永和;拢耐、芒摆、永冷、怕良、坝卡、刀董、芒回。
岩帅、东勐、黄果、联合、岩丙、新华、建设、贺勐、中贺勐、贺南、新寨、团结、东米、班驮、班奈、公曼、贺科、赛弄、安海、安拐、昔勒、坝邻。
勐省、回珠、满坎、芒阳、永壤、下班奈、和平、农克。
芒岗、海牙、扣勐、南腊、莱片、白岩、湖广、焦山、南景。
单甲、帕结、永改、安也、嘎多、永武。
糯良、贺岭、南撒、帕秋、翁不老、班考、帕迫、坝尾。
民良、永安、丁来、拱弄、英格、班列、勐来、公撒、曼来。
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
勐角、莲花塘、控角、翁丁、勐卡、芒公、糯掌、控井、勐甘。
班洪、芒库、公坎、富公、班莫、南板。
上班老、班搞、怕浪、营盘、新寨、下班老。
沧源佤族自治县 -
位置境域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西南部,地处东经98°52′~99°43′,北纬23°04′~23°40′之间,东北接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东部和东南部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相连,北邻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部和南部与缅甸国接壤,国境线长147.083公里,南北宽47公里,东西长86公里,总面积2445.2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9.2%,坝区仅占0.8%,县城勐董镇海拔为1270米,距省会昆明市886公里,距临沧市222公里。地貌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窝坎大山,海拔2605米,最低点450米。气候沧源佤族自治县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4.6度,最低气温-1.3度,无霜期290天,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日照时数2115小时,月日照时数在200小时以上的月份有5个月。水文沧源佤族自治县主要河流有小黑河、南滚河、拉勐河、勐董河、永安河。
沧源佤族自治县 -
矿产资源截至2014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已探明有煤、铁、锡、铅、金等矿产。生物资源截至2014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内繁衍栖息的珍稀野生动物有亚洲象、孟加拉虎、金钱豹、白掌长臂猿、羚羊、水鹿、猕猴、蟒蛇、绿孔雀等,初步查明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动物共有59种。有桫椤、滇石梓、铁力木、柚木、楠木、美登木、三棱栎等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75种。
沧源佤族自治县 -
人口截至2012年,沧源佤族自治县普查登记总人口为1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1647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359人,增长8.72%。民族截至2012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共有:汉族、佤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壮族、白族、回族、傈僳族、苗族等分布。
沧源佤族自治县 -
综合201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生产总值完成17.4亿元,比2010年增15.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77亿元,比2010年增7.8%;第二产业完成6.3亿元,比2010年增28.3%;第三产业完成6.33亿元,比2010年增11.9%;边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81亿元,同比增43%,完成年度计划的126.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亿元,同比增16%,完成年度计划的103.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9%;银行存款余额19.7亿元,同比增11.7%,贷款余额6.73亿元,同比增50%。第一产业沧源佤族自治县201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完成竹子种植20.4万亩,累计种植总面积达61万亩,实现产值6130万元,被授予“中国特色竹乡”称号。完成核桃补植补造5.7万亩,种植面积达51万亩,实现产值1336万元。完成烤烟种植1.4万亩,收购烟叶3.02万担,实现产值2730万元。完成老茶园改造1.06万亩,建成一条CTC茶叶生产线,全县毛茶总产量达4686吨,实现农业产值7403万元,比2010年增23.7%。完成甘蔗新植、更新面积2.9万亩,完成计划的138%,榨季农业总产量达56.7万吨,实现农业产值2.27亿元,比2010年增57.8%。种植木薯3.5万亩,实现农业产值2720万元,比2010年增1447万元。橡胶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开割2.6万亩,产量912吨,实现农业产值2370万元。全县生猪存栏17.1万头,出栏14.4万头,大牲畜存栏6.4万头,出栏1.3万头,水产养殖6760亩。以实施农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6.5万亩,水稻、玉米高产创建4.4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30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5.5万亩,粮食总产量7万吨,比2010年增21.6%,农民人均纯有粮428公斤。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亿元,同比增19.7%。竹子、核桃、甘蔗、茶叶等各项产业可支撑农民人均纯收入2308元,乡村干部工资性收入628.6万元,外出务工收入8305.7万元。第二产业201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96亿元,比2010年增25.2%,上交税金1.06亿元,比2010年增12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6亿元,比2010年增24.5%,利税总额2.36亿元,比2010年增73.8%,GDP能耗同比下降2.1%。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6.8亿元,比2010年增37.4%,上交税金6000万元,比2010年增22.2%。第三产业201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比2010年增65.8%,完成目标任务的10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数的60.1%。优化环境抓招商,沧源荣获“2011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具潜力城市”称号,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89亿元,比2010年增11%,完成目标任务的11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7.85亿元,比2010年增38.6%,完成目标任务的128.6%。完成财政总收入2.28亿元,比2010年增73%,完成目标任务的10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亿元,比2010年增52%,完成目标任务的112.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37亿元,比2010年增34.9%,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旅游业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7万人次,比2010年增22.3%,实现旅游总收入3.17亿元,比2010年增36%。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文化201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建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个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功能结构包括书报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多功能活动厅等。教育201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86所,包括完全中学一所、初级中学十一所、小学270所,幼儿园3所。科技1954年,沧源佤族自治县有各类科技人员125人,其中农、林、水系列27人,卫生系统49人。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后,沧源科技队伍随之发展,有各类科技人员644人,其中农林牧科技人员30人,医疗科技人员115人,水利科技人员10人。2008年有各类科技人员2570人,其中农林牧科技人员147人,医疗科技人员253人,水利科技人员55人。社会保障沧源佤族自治县2009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已全面落实惠农补贴资金共计1483.91万元,其中油菜补贴7.764万元,综合补贴1155.72万元,良种补贴320.43万元。全县共有964位老年人应享受保健长寿补助,补助标准:从日起80-99周岁老年人健康补助由原10元/月增至20元/月,百岁老人长寿补助由原100元/月增至200元/月。全年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139150元,该补助资金已于十一月十九日拨至县民政部门。2011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7268万元、农村养老保险资金416万元、其他各项涉农补贴资金2914.9万元。交通沧源佤族自治县与缅甸接壤,是云南通往缅甸、东南亚及南亚的重要门户之一。国境线长达290.29公里。县城距离管辖区行政点临沧220公里,距离省会昆明市879公里。沧源机场沧源机场是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的在建民用机场。该机场建设有利于消除该地区的交通瓶颈,对对外开放、旅游、脱贫、维护稳定和救灾有积极意义。该机场已立项,将于2015年通航。
沧源佤族自治县 -
婚恋习俗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很少。一般同姓不婚。过去,认为姑表婚姻是最好的婚姻,舅父家有优先选择外甥女的权利。但这种近亲婚姻所带来的不幸,也早已被佤族人觉察到,有句俗语“盐酸树不开在马草上,外甥女不嫁回到舅父家,外甥女嫁回到舅父家命运不好”。佤族有转房习俗,大哥去世,小弟未婚,可以继娶嫂子为妻;大姐去世,小妹未婚,也可以再嫁姐夫,但要在两个自愿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青年男女择偶的主要条件是身强力壮、勤劳朴实、容貌相当,其次才是家庭经济条件。佤族服饰佤族的服饰,各地差异很大。据说,佤族的纺织已有200年的历史。那时仅有麻布、木棉布做成的一块遮羞布或短裙。他们普遍穿上衣裙,是近一百多年的事。佤山边缘区(即沧源大部、耿马、双江、澜沧、孟连以及西双版纳的佤族)、镇康地区(即镇康、永德、景东等地的佤族)则更早一些。礼节仪式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简称。远古的时候,礼是敬神的意思,后来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现代的礼仪指的是在平等条件下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礼仪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表现。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这个人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每个民族都有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待人接物的方式,且又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根据《司岗里》史诗所述和现代的佤族礼仪,应该说佤族是一个信誉和谦让的民族。所以佤族的礼仪也是一个信誉而谦让的礼仪。传统节日便克节每年农历6月24日为节日,类似其他民族的火把节,但它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斋节又称新米节,每年农历8月(佤历10月)间,当谷子刚熟时,头人便召集老人商定过节的日子。卧节即春节。节日前几个月,家家户户都要备好肉食、柴禾、节日新装等,要维修房屋。
沧源佤族自治县 -
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是佤文化的灵魂,创世史诗里说,宇宙之初什么都并不存在,后来轻的上浮、重的下沉,下沉的物质一开始只有鹅卵石这么大,那就是地球的诞生。地球越聚越大,不知过了多少年才长到今天这么大。地球诞生以后它有了自己的神灵,他就是天神,天神因为孤单他哭了起来,他的眼泪落到地球上形成了雨。有了雨地球上就有了水,水和土在一起又孕育出一个神灵,她就是地神。天神和地神在一起以后又生下了日月星辰,从而诞生了宇宙,宇宙诞生以后,天神创造了除了人以外的世间万物,地神就用泥土和水创造了第一批人类。第一批人类只吃泥土,而是有生没有死,还一天生两到中国史书上更多记载的关于佤族的历史主要是留在腾冲的这一组人马。在腊戌住了几百年。三千五百年前离开腊戌的时候巴绕克人又分成三组;一组向东跟着猎物走了,他们很早进到了沧源一带,据说这是这一支人马的先头人创作了崖画。一组继续留在腊戌一带。而大队人马继续南下于3200年前到达了佤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在佤城居住了三百年,后来巴绕克人因为被骗迁到门肯(缅甸景栋)和周围的山区,五百年后争夺佤城,因为再次被骗他们甚至连门肯都输了,大队人马才开始上到山上去。佤族很早就会种水稻,上到山上的后人们上了山,可水稻不愿意上山,所以在一千七百年以前有人卖给巴绕克人谷种的时候,要他们先砍人头祭谷魂谷子才会长出来,就这样佤族才有砍人头祭谷魂的习俗。三个孩子,所以对地球破坏极大。天神见了就派燕子把火带到地球上把第一批人类消灭了。地神把人种藏进了山洞里,第二批人类从山洞里出来以后天神给了他们血肉之躯,但还是有生没有死,不久人类又挤满了地球,所以天神就用水来消灭第二批人类,并让有生有死的第三批人类从葫芦里再生。这正是佤族人民一直挂在口头上的“司季然、司岗里”。 人类从葫芦里再生以后,佤族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始祖艾佤一直领着他的族人在门高西爷住下来。据说住了四千年,由于人口太多,他们就分成两路,一路跟着马鬃蛇向西走,一路跟着癞蛤蟆向南走。跟着 马鬃蛇走的叫“巴格卫”,据说他们进了印度。跟着癞蛤蟆走的叫“巴绕克”,他们就是现在的巴绕克人-佤族。将近一万年的时候,跟着癞蛤蟆走的巴绕克人来到了今昆明滇池一带,他们在昆明滇池(门些诺些)一带居住了将近九百年。后来他们因为美人计将昆明和滇池输给了尼文人(现属何民族无从考证)。 离开昆明滇池的时候他们又分成两路,一路向西来到洱海一带;一路向南来到普耳一带,后来他们一直向南来到了今柬普寨,留在后方境内的就是现在的德昂族和布朗族。来到洱海一带的那一支在那里遇到了天神的使者达巴召,达巴召在那里才开始教人们盖房子,人们才开始从山洞和树上出来住在房子里。在洱海一带住了五百年,由于瘟疫到来人们才离开洱海到腾冲,并在腾冲住了一段时间。离开腾冲的时候巴绕克人又分成两组,一组南下经潞西到缅甸腊戌,一组继续留在了腾冲。
沧源佤族自治县 -
勐来董棕林董棕林位于千米国画长廊景区。董棕林的点缀,使壁画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而成为一个主要景观。董棕树适应生长的气候为热带、亚热带。全县各乡镇基本上都有分布,勐来峡谷的董棕林比较集中一些,大概生长着上千株,董棕树高约15—20米,其种子坚硬,种植时必须先把它的种子泡在烫水中,等种子的外壳松软时,便可以种植。董棕树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大,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有人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百年董棕林又称百年情侣园,当地人民始终对它充满着一种崇敬和爱慕之情,传说过去从县城一带,直穿勐来落水洞是一条又长又大的湖泊。每当夜幕降临时,一群身穿白裙的仙女们都要到此畅游一休,同时到人间寻找意中人。找到后,就双双到林中互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日久天长,董棕林就变成了情人幽会、谈情说爱的地方,据说到那董棕林里幽会过的有情人都能白头偕老,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董棕树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因而人们便对董棕林充满了崇敬和爱慕之情。如果说哪一位想和他心爱的人白头偕老,就双双到林里走一走,一定会达成这个心愿的。勐来崖厦崖厦,顾名思义就是石头形成的大厦,根据考古学家1982年在这里发现的一些与原始社会有关的产物,如:石斧、石刀等,断定这里曾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部落居住地。后来考古学家们又发现在崖厦的这块空地上留有拜佛用的香炉碎片,断定崖厦也是佛教之圣地。翁丁原始村落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寨桩是佤家的一种图腾崇拜,一般位于寨中央的打歌场,代表着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龙竹制的幡杆,顶部有几圈竹篾做的饰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条头子,这既是饰物,又是避邪的物器,就像汉人用艾蒿避邪,桃树驱鬼,门神护家一样。篾圈下面,有一尺长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风顺,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代表年年有余,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鱼,这预示着全村风调雨顺、万事大吉。幡杆旁,是棵人高的木塔桩,雕刻极粗犷,全是用斧头砍凿成的,塔身被生石灰刷过,洁白如银,木塔上还刻了一些特殊的图案,有圆点、方块、三角块、条块,分别代表世上人间赖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木塔幡杆旁,还有一个木桩,顶上钉了个木盆,这是赕佛用的木盆。杆脚下有个鹅卵石代表着寨心。每逢节日吉庆还要在竹杆上挂一条五尺长的白布幡,这又容纳了小乘佛教的礼俗。这时,家家户户都带着食物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 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藏龙洞来供奉寨桩,寨桩周围堆满了食物,插满了许多祭鬼神的小三角旗,然后,全村老老少少围着寨桩载歌载舞共庆一年的丰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因此树有寨桩的广场,既作为全寨祭神、祭鬼,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又作为全村寨佳节聚会、歌舞欢庆的理想之地。翁丁的寨桩充分说明了佤家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坚信自己的传说,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寄托着一种诚恳的期盼和追求。藏龙洞即龙王子的藏身之地,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现已投资近100万元;从洞口下台阶大约150米才到景点叉道口,右洞现已开发600多米,左洞现已开发800多米。溶洞是由碳酸盐构成,受北东向次级断裂制约,溶洞分为主洞和支洞,主洞长1115米,平均宽30米、高35米,规模宏大。洞中堆积物有黄色粘土和碳酸盐岩块石,因为暗河沉积和洞顶崩塌而成(该洞厚4至5米,局部达10米,多分布于洞口及壁底侧)。洞中的这些化学沉积物非常丰富,有石笋、石柱、石钟乳、穴珠、流石坝、石幔、石葡萄等。由于多年地质演变原因,洞中厅堂很多是百兽厅位于进洞后120米,长40米,宽48米,高28米;该厅内石笋、石柱发育,千姿百态,有似小猴嬉戏、狮子蹲坐、老虎觅食等;神田厅从低到高层层叠叠,极富均律,该厅位于550米处(厅长40米,宽30米,高40米;洞底流石坝高1.7至1.5米,宽3米);充满神奇色彩的观音厅,厅门一石笋,很象观音乘坐的宝莲。走入厅中,石柱有的象阿佤少女,有的象巨型灵芝,也有的象弥勒端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上石球、石花晶莹碧透,令人难以置信;塔林厅位于支洞300米处,厅中有数十支石笋、石柱,高约8—15米,其中有一石柱高约20米,根粗1.6米,顶天立地,石笋上小下大,其上石花遍布,若一座座石塔,洁白晶莹,令人留恋往返。 据说,塔林厅就是龙王子的休息厅的,左洞有条地下河,是他嬉水玩耍的地方,因为调皮,他总爱捡各式各样的石头到这里,慢慢的,这石头就堆积成这样,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落水洞落水洞位于藏龙谷景区。据说龙王子发怒用水淹没勐来峡谷后,这水越积越深,来到这就排不出去了,然后这又可爱又顽皮的龙王子就把这当作了他洗澡玩耍的地方,因为他实在贪玩,有一天感冒了,就重重地打了个震天动地的喷嚏,令他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他的一个喷嚏竟然打通了一个洞,洪水纷纷往这个洞里流下去,他吓了一大跳,急忙藏到了前面100多米处的那个溶洞里,7天7夜不敢出来,现在那个洞就称之为藏龙洞。后来,他看看四周好似没有什么动静,就跑到落水洞这里看个究竟,才发现原来他的喷涕竟然打通了一条7公里长的暗河,(顺着公路走7公里后,就可看到这条暗河的出水口),他非常高兴,又接着跑到这里嬉水玩耍了,所以现在又把这落水洞称之为龙宫,这座山谷则称之为藏龙谷,即藏龙谷景区。沧源崖画沧源佤族自治县沧源崖画是距今三千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物。沧源崖画自1965年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汪宁生教授发现以来,至今共发现15个崖画点,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县的勐省镇、糯良乡以及我们所处的乡--勐来乡,各个崖画的内容大同小异,崖画分布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处海拔为1000米-2000米之间,崖画一般绘于垂直、平整的石灰岩崖面上及岩溶峭壁,距地面高1--8米,图象大的约30厘米,小的约5厘米,各点崖画面积大小不等,大的约80余平方米,小的不足1平方米,其颜色都为暗红色,据说是用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合而成,崖画题材有人物、房屋、器具、动物、神话人物等,目15个点的崖画面积约500平方米,可辨认的图象共约1100多个,其中人物约占74%,其它统占26%。沧源崖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沧源佤族自治县 -
砍木鼓:木鼓是沧源人的吉祥物。而砍木鼓是全寨性的一个活动。主要的砍木鼓的人家要杀猪宰牛,煮饭给全寨子的人吃。因此能够砍得起木鼓的人家,也是全寨子富有的人家。而在砍木鼓之前,寨子里面的每家每户都会给主砍木鼓人家,送去大米、盐巴和米酒。等到砍完了木鼓之后,就要进行祭祀。这也象征着寨子里面的人对于生活的美好的向往。在他们看来,祭祀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而且祭祀的活动也都是非常隆重的。所以游客来到沧源旅游的话,就会看到这里的民俗活动。送腿子肉:这也是沧源寨子人民的一个民俗活动。送腿子肉代表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亲密,同时人们也认为是一件光彩的事情。送腿子肉是按照顺序来送的,一般是在逢年过节或者是家里办大事的时候,就会送腿子肉。没有腿子肉的人家,可以做糯米粑粑做成腿子的形状,来敬奉祖先。
沧源佤族自治县 -
“便克”节 每年农历6月24日为节日,类似其他民族的火把节,但它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过节这天,家禽家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要全部关好收齐,不能让其留在野外,别人借去的东西也要收回,家里人不准外出。除了派女孩到旱谷地里采摘小米穗或者几片叶子、瓜果之类外,全寨人谁也不准上山下地干活,不准出门串亲。因为小米比旱谷成熟得早,就先叫小米魂,生怕不干净的人先拿吃,年收成不好。小米穗、瓜果等拿到家后要杀鸡、蒸糯米饭,舂粑粑,由老人念祝语叫魂。这天早上忌讳客人进屋。当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要点燃火把,竖在屋檐下,整个寨子亮如白昼,接着用干蒿子和香灰撒向室内外,驱逐蚊蝇。青年男女借撒香灰之机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老人们成群结队地巡回喝酒唱调对歌,年轻人集中在舞场上踢竹球,整个寨子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在佤族节日中,便克是第一大节日,人们将它视为灭灾驱鬼,送旧迎新,预示家事平安,五谷丰登,六畜满园的隆重佳节,视为旧的灾难、饥饿、疾病的结束,新的吉祥、平安、快乐的开始。沧源佤族自治县“斋”节 又称新米节,每年农历8月(佤历10月)间,当谷子刚熟时,头人便召集老人商定过节的日子。过节前一两天内,大家要修好驮运新谷的道路桥梁。过节那天,将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她们在田地里摘谷穗,即拿“谷魂”。谷穗拿到家后,要杀鸡、滤水酒、蒸糯米饭、舂粑粑等,并将拿来的新谷剥几粒煮进鸡肉料饭里,这就是“尝新米”。过“斋”节时,大家都喜庆丰收。晚上,年轻人踏着皎洁的月光,在舞场上欢庆歌舞。1991年,经过各地佤族同胞的多方磋商,一致同意将新米节时间统一定在每年的农历8月14日。“卧”节 即春节。节日前几个月,家家户户都要备好肉食、柴禾、节日新装等,要维修房屋。临近节日,妇女割草准备马料,男子修水沟迎新水。腊月二十九日,村寨中的舞场上要栽一棵松树,装饰打歌场。腊月三十晚,每家都舂糯米粑粑、滤水酒,请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家里酹酒祝词。大年初一清早,大家都起来放枪鸣炮,宣布新的一年到来了,这时妇女小孩也都起来抬起竹筒接新年吉祥的“新水”。大年初一是戒忌日,佤语叫“近”。这天全寨人不出寨门,外寨人也不宜入寨进屋,大家只能在家里安闲。大年初二清早照例响起隆隆的枪炮,告示大家今天的拜年日。佤族拜年通常逐家逐户拜一下,备有家宴的吃上一点,未备家宴的喝上两杯水酒就行了。佤族通常在初二这天开始打歌,下午四点左右老年人就到舞场开始打歌。当夜幕降临时年轻人就陆续走入打歌场,老年人也陆续退出舞场。舞场气氛热烈,人们把一年中的激情和快乐尽情释放出来,一直到半夜人们才渐渐散去。过年一般5—7天,打歌也要打3个晚上。过年期间,中老年人喜欢聚在一起唱“宗呷”(唱调),用歌来抒怀,年轻人则聚在舞场上打陀螺、到野外踏青娱乐。信仰佛教的班洪、班老佤族和傣族一样,过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信仰基督教的永和等地佤族除了过便克节、新米节外,还过圣诞节。
沧源佤族自治县 -
沧源佤族自治县(1)崖画谷景区:该区位于勐省经勐来、县城至永和口岸国门长78公里的大峡谷内。面积为64.36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绚丽多姿的岩溶景观、神奇迷人的崖画、千姿百态的古榕、挺拔秀丽的董棕林。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众多的历史纪念地,以及优美如画的亚热带自然风光。(2)南滚河景区:位于县城西部,主要景观有神奇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晨雾、富有典型佤族风情的古老山寨、班洪抗英遗址碑、热带雨林原始植被、野生动物、珍稀植物、富有南国风光特色的热带果林。(3)拉勐河景区:位于岩帅镇境内,主要景观有丰富多彩的植物花卉和险峻陡立的峡谷断崖画及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4)班列景区:位于勐来乡境内,主要景观有苍翠茂密的热带雨林、跌荡悬泻的溪流飞瀑,风光旖旎的高山湖泊,是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5)沧源崖画:分布于沧源县的勐来乡、糯良乡、勐省镇区域内,1965年至2000年陆续被发现,目前共发现了15个点,崖画分布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15个点共有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共有图形1100多个,画面内容多为狩猎、舞蹈、战争、采集、建筑和村落等。画面布局多采用图解、示意的形式处理空间。图形描绘均作剪影式。画面内容反映了一定的宗教观念,作画的意图和功能具有明显的记事性质。画为暗红色,以赤铁矿粉拌动物的血,用手指或羽毛绘成,据测定。距今约3000多年,1983年1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广允缅寺:位于沧源县城勐董大街北侧,又称“学堂缅寺”,始建于清代,为小乘佛教建筑。距今约170多年,是汉、傣、白建筑工艺和绘画工艺有机结合的独特建筑物。与西双版纳的曼飞龙塔,景真八角亭同被专家们称为南传佛教三大建筑,寺院占地面积219平方米,主殿为穿斗式木架结构,殿堂门窗作透雕装饰,梁坊门柱遍布”金水”图案,技艺精湛,是傣族的传统工艺。殿堂外墙壁及藻井绘有反映佛教教义和社会风俗的人物画。1982年被省文物普查队发现,1988年被批准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沧源木鼓:沧源木鼓存于县文管所内,全县仅存此一枚,已有百年历史。解放前,佤族人视为“通天神器”,并由木鼓而产生了一系列祭祀、舞蹈和传统,鼓身呈舟状,由坚硬的红毛树干雕凿而成,鼓长2.62米,直径0.59米,两端稍细,鼓身有一长2.1米,宽5厘米的音孔腔,内中分两半凿空,分别称公母音腔,公音沉,母音清脆。面对饱经沧桑的木鼓,使人想起先民们围着木鼓跳舞祭祀、祈求平安幸福的场景。(8)勐董水库景区:勐董水库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南,是一座集灌溉、防洪、发电和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型水库。水库于是1997年9月开工建设,日正式封顶,6月20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投资总概算为11580万元。水库景区占地面积为262亩,分为三个景点和一条中心大道。第一景点以娱乐、健身为主,设有打歌场、篮球场、网球场、培训中心、游泳池、垂钓池等各种娱乐、健身设施,是活动的中心。第二景区为葫芦塘,内有佤族的原始民居和原始的生产生活劳动作坊,寓为阿佤人从葫芦里出来后,生活条件逐步发生的变化。第三景点是库门以内的开阔地,这里有传说中牛在洪水中救了佤族人民的塑像,有象征阿佤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孔雀开屏等。中心大道从库门起,过三个景点,登327级台阶直达拦河坝顶,整个景区布局合理,花园里遍植佤山独有的乔木灌木,奇花异草。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3次
参与编辑人数:1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05:30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宁离广州几公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