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停牌前报2.86元,停牌是什么意思思?

中国中冶停牌,利好,利空?_百度知道
中国中冶停牌,利好,利空?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绝对是利好,持股待涨。祝好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国中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本文导读===          ===全文阅读===    证监会将依法查处股指期货违法配资 五大海运系央企将集体停牌  在经历多天地量盘整之后,A股周五终于再度迎来反弹,上证指数冲破3700点并企稳,顺利地站上了5日和10日均线,量能也有所放大。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虽然已经退出A股舞台,但央企整合兼并的预期并没有停止,下一个可能就是海洋运输领域。7日晚间,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海科技、中海发展和中远航运五大“海运系”央企集体宣布自10日起停牌。  此举引发市场对央企整合的想象,A股央企整合概念可能会再掀高潮。  证监会  打击内幕交易  1。“从源头上净化水源”,严禁内部人泄密。  2。严惩刺探内幕信息行为进行内幕交易。  3。严厉打击通过自媒体等泄漏内幕信息行为。  哪些程序化交易  被认定为异常交易?  上交所在8月7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批量申报下单,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或者交易系统安全”为异常交易行为,可以对相关账户采取书面警示、暂停账户当日交易以及限制交易等自律监管措施。  此外,其他异常交易行为有虚假申报、大额申报、密集申报、涨跌幅限制价格大量申报、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日内反向交易、高买低卖等。  周五中国证监会表示,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期分别组织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召开座谈会。会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肯定了前期的工作并表示要继续把稳定市场作为当前的工作:一要加强融资融券业务管理;二要加快信息系统的外部接入管理,切实遏制违法活动;三是加强杠杆资金风险管理,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等;四是加强程序化交易和客户管理,严禁利用程序化交易恶意做空。  防止变相日内回转交易  3日上交所、深交所发布通知,修改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融券T 0 改为T 1.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周五对此表示,这一规则修改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完善融券业务的交易规则,防止部分投资者利用融券规则,变相进行日内回转交易,加大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  要求期货公司严把配资关  证监会周五还表示,将严厉打击通过自媒体等新型传媒泄露内幕信息行为。以张明芳为例,当事人作为从业超过十年的资深分析师,将刺探到的内幕消息发布到15个微信群和朋友圈中,很快信息截屏就在其他微信群串口,传播范围广,影响极其恶劣。  此外,今年以来,证监会依法对内幕交易中源协和、报喜鸟、潜能恒信、和佳股份、时代新材股票等20起违法违规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目前证监会已对时代新材、禾嘉股份等20起违法违规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没款共计1636.85万元。  邓舸表示,2015年7月,证监会要求期货公司严把配资关,不得为任何配资业务提供便利,一旦发现证券期货公司开立的账户违反期货账户实名制,违反期货业务有关法律法规的,将严厉查处。  1。机构资金开始大范围流入  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虽然大盘在周五直接站上10日均线,甚至成交量比起前一日还有所放大,但是全天的量能水平,依然使得大盘不具备持续上涨动力。  目前,大盘仍属短期震荡走势,虽然短期技术指标得到修正,可是中长期的走势仍然向下。大盘有可能在下周继续小幅上冲一下,但面对上方20日、30日均线的叠加压力,直接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股指的企稳,做多热情已经重燃,数据显示,周五共有453.9亿元的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超大单流入384.7亿元,大单流入69.2亿元。电子信息成为“吸金神器”,单个板块净流入78.7亿元,此外,港口水运、机械等行业的资金净流入也超过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字头概念股再次成为抢筹的重点,其中中国远洋、中国集运、中国核电、中国平安,个股资金流入量全部超过5亿元,800多股资金净流入额在1000万元以上。  2。做空的力量趋弱市场开始酝酿上涨  记者了解到,尽管近期场内资金追逐的意愿不强烈,或者说场内的资金非常有限,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场外资金量却异常巨大。  首先,传证金公司储备资金的目标是5万亿元,目前已经获得2.5万亿元至3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另据透露中证金公司仍在通过银行渠道融进大量资金,可以说证金公司储备的资金非常充足。其次,目前有近300只基金处于空仓状态,资金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也包括证金公司2000亿元借道公募基金的5只巨无霸产品。第三,两融余额的规模持续缩小,管理层的降杠杆意图得到明显的成效,尤其是融券的规模缩小极为明显,做空的力量趋弱。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告诉记者,周五大盘出现的普涨格局,使多头再次看到信心,市场开始酝酿上涨,随着抄底资金的入场,反弹正在展开。  相关新闻  上证50ETF期权合约因技术原因停牌  上交所:前结算价参数读取错误所致  周五上午,上证50ETF期权合约因技术原因停牌,下午2时恢复交易。记者从上交所了解到,经初步核查,本次出现异常的直接原因是前结算价参数读取错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遭遇临时停牌,投资者的持仓心态并未受此影响,市场持仓量稳定,收盘时期权持仓31.5万张,环比略有增多,而且认购期权全线飘红。  聚焦板块两大航运央企  预计在2017年前后整体合并  真是又晚了一步!在看到中国远洋和中海集运停牌的消息后,有投资者后悔自己操作慢了半拍,本来打算买入两大海运股的,但周五由于忙而错失。而记者从上交所获悉,7日晚间,包括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海科技和中远航运在内的五大航运业央企巨头全部宣布停牌。有分析认为,不排除出现类似于中国南北车合并的情况。  中远航运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中远集团拟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股票自10日起停牌。中海集运称,该公司日接到控股股东中海集团通知,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公司股票也将自8月10日起停牌,并于股票停牌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公告相关事项进展情况。另外,中国远洋和中海发展也双双发布停牌公告,而停牌的理由均是控股股东在筹划重大事项。  有可能涉及业务重组  针对这几大央企集体停牌,有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很罕见,“非常少见,有几大央企巨头同时停牌,有可能是涉及业务重组,甚至是整合并购,类似于中国南车和北车一样。”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对广州日报记者表示。  7日的消息称,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两大航运央企拟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将于近期商讨两集团整合改革事宜并将在三个月内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还有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此次“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只是两家央企整合的第一步,如果一切顺利,完全整体合并预计在2017年前后。  6只个股周五全线涨停  资料显示,中远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包括中国远洋(601919)、中远航运(600428);中海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包括中海集运(601866)、中海发展(600026)、中海科技(002401)和中海海盛(600896)。二级市场上,上述6只个股周五全线涨停。  业内:相关概念股或受资金关注  而在航运央企集体停牌的刺激下,国企改革步伐加快的预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央企整合兼并概念有望再度掀起大浪潮。建议短线关注建筑、钢铁、有色以及军工等领域的国企改革个股。  安信证券分析师徐彪表示,6月中旬到7 月中旬股市大调整,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落地受到拖延。但近期,中央高层以及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等都在集中吹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地位。因此,国企改革或有大动作出现。  几大央企集体停牌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具有整合兼并可能的个股有望被资金重点关注。其中,外向型企业可能会像中国南车和北车一样,为了提高竞争力,避免海外恶性竞争。这类公司除了已经宣布停牌的中国远洋、中海发展等外,还有中国交建和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而内向型央企则主要是为了解决产能过剩,如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五矿发展和中国中冶、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中国国旅和中港旅等。(来源:广州日报)[PAGE@默认页1]    多只中海系、中远系股票8月7日同时宣布停牌。中国远洋(601919)、中远航运(600428)、中海集运(601866)、中海发展(600026)、中海海盛(600896)、中海科技(002401)这六家分别隶属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的上市公司,8月7日晚间宣布同时停牌,这几家公司在公告中均表示,因为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将于8月10日开市起停牌。  四公司集体停牌航运央企整合启幕  8月7日晚间,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宣布停牌,原因均为接控股股东通知,其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至此,市场期待已久的海运央企改革及整合正式拉开帷幕。  中海集运、中海发展的控股股东为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国海运”);中国远洋、中远航运的控股股东则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远集团”)。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公告显示,其控股股东中国海运和中远集团正在拟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项,由于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此停牌。  就在公告当日早些时候,已有消息称,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两大航运央企拟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五人组成,将于近期商讨两集团整合改革事宜并将在三个月内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  而四家公司当日的股价表现对此反应强烈。其中,A股的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齐齐涨停收盘;h股的中海集运、中国远洋、中海发展股份收盘分别上涨23.90%、13.56%、12.50%,可谓涨势如虹。  事实上,有关上述四家船运类上市公司在大股东层面将进行整合的消息,在资本市场早就有所耳闻。当时有分析认为,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航运业持续低迷,为行业改革提供动力,因此不排除航运类央企进行整合的可能。  对此,有证券分析师表示认同,认为航运业国际竞争十分激烈,而我国航运央企在规模和服务上,与业内龙头相比都存在差距,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航运央企重组将提升其行业竞争力。  有意思的是,对于上述说法,上述四家上市公司彼时均曾发表澄清说明,否认控股股东之间将互相整合的传闻。据其4月21日、29日发布的两份交易异常公告显示,公司及控股股东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等重大事项,并承诺至少未来3个月内不会筹划上述重大事项。  不过,在5月间,中海发展和中国远洋曾同时公告,称双方将签署合作协议,在新加坡合资设立子公司中国矿运。其中,中国远洋全资子公司将持股51%,中海发展持股49%。上述合作被视作实现集团间整合的前奏。  如今,3个月承诺期已过,中国海运和中远集团如期拉开整合大幕。  资料显示,中远集团为以航运、物流码头、修造船为主业的跨国企业集团,目前在境内外控股和参股的有中国远洋、中远投资、中远太平洋(601099)、中远国际、中远航运和中集集团(家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和经营700余艘现代化商船,51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  中国海运则是以航运为主的特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现有总资产2000亿元,年收入超过800亿元,旗下有中海发展、中海集运、中海海盛、中海科技四家上市公司。(来源:上海证券报)[PAGE@默认页2]    7日有消息称中远和中海两大航运央企或于近日联合组建集团层面的“改革领导小组”,央企重组又站上风口。航运系、汽车系、船舶系、中铁系、钢铁系,关于央企重组的投资策略及详细名单都在这里。  主要结论  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以减少央企数量、突出央企主业和增强央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央企曾经历过一轮兼并重组高潮,随着央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再次到了整合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改革历程中,大范围国企重组已出现过六七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前的分是在改革初期,为了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国内竞争。现在的合,是为了适应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新战略,摒弃国内巨头之间的内耗。  二、央企合并符合我国“走出去”战略:  “一带一路”是习大大的国家战略,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关键。互联互通包括路上互联互通——高铁 、海上互联互通——海运(造船 )、空中互联互通——航运。而实现这海陆空“三通 ”,首要的就是我国这三类企业要具备走出国门、与国际优秀同行企业竞争的能力。  三、合并事项不是自下而上所能决定的:  典型的一个案例,2013年,当北车等企业竞标阿根廷动车订单时,南车“后发制人”以127万美元的低价介入竞标,结果北车败北。现在南北车合并了,形成中国中车,这样国内企业之间的内耗竞争就不存在了,更有利于与国际优秀企业的角力和竞争。高铁作为路上丝路的重头戏,南北车合并已经率先开展。而海上丝路,先是南北船合并的传闻,随后又出现四大航运公司合并的传闻。虽然这几家公司都先后澄清传闻,但丝毫不影响市场对央企并购重组的炒作。这主要是合并是大势所趋,是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需要,且这些合并事项不是自下而上所能决定的。  四、航运、建筑、电力、铁路、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众多央企将面临大规模的合并重组: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表示,国企的合并与拆分,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所追求的目标有关。当年拆分多个行业,是为了引入竞争格局,比如南车和北车,就不负众望,提高了竞争力,特别是高铁出现之后。“随着经济发展,竞争的需求从国内变为国外,主要竞争对手是国外的企业。”王志钢说,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国企要走向市场化,由市场配置资源。同时,企业国际化的需求,更要求企业在资源、规模上达到一定级别,才能获得话语权的提升。  五、通过对央企合并相关政策的梳理,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央企改革合并并非阶段性炒作,而是规划由来已久:  从2010年前的国资委、工信部等部分部门的文件表示,到2010年后的系统性规划,国务院态度由“支持”合并提升为“大力推进”,政策规划逐步走向务实,细化。  六、投资机会:  根据央企各集团的情况以及改革动向,我们建议关注央企整合的投资主线,根据集团整合预期的强弱,首推的航运系、汽车系、船舶系,其次推荐中铁系、钢铁系。分别对应的推荐标的:中海集运/中国远洋、一汽轿车/东风汽车/东风科技、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宝钢股份/武钢股份。  正文  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预期的升温,以及央企各类并购重组动作的实际进行,央企整合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类传闻也纷至沓来。  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以减少央企数量、突出央企主业和增强央企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央企曾经历过一轮兼并重组高潮,随着央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再次到了整合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国企改革历程中,大范围国企重组已出现过六七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前的分是在改革初期,为了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国内竞争。现在的合,是为了适应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新战略,摒弃国内巨头之间的内耗。  二、央企整合相关政策支持  通过对央企合并相关政策的梳理,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央企改革合并并非阶段性炒作,而是规划由来已久。从2010年前的国资委、工信部等部分部门的文件表示,到2010年后的系统性规划,国务院态度由“支持”合并提升为“大力推进”。当局政策也从局部领域的点到为止到了整体规划出台具体方案的程度,政策规划逐步走向务实,细化。我们认为,政策层面首先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强调要保持绝对控制力的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七大行业。  三、央企系别梳理  3.1 航运系  提升服务质量也是我国集运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龙头马士基的规模效应带来服务与成本管控优势。2013年,行业龙头马士基在其他集运企业纷纷亏损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取得了15亿美元的好成绩,其运营理念对于我国集运行业的改革有着指向性的作用。马士基的高盈利来自于其有效的成本管控和优秀服务带来的运价溢价。然而,服务与成本端优势的建立离不开公司的规模效应。马士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在集运行业“没有规模是万万不行的”这一道理。借助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也是我国集运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  经营压力 国改深水区,集运央企或通过并购提升效益。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关于海运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第一次对海运发展工作的全面系统部署。标志着海运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意见的出台将会加速行业扶持政策的释放和航运央企改革的进程。本次出台的“意见”中,国务院明确表示要推动海运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海运企业治理结构,转变发展理念,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兼并重组,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做强做优海运主业的同时,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资海运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同时,结合国企改革的思想,国务院要求深化海运业改革开放。深化国有海运企业改革,积极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海运企业。坚持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从事海运业务。  航运央企重组传闻其实在 2010年之后就一直在坊间流传,大多关于“中远”和“中海”系上市公司,背后逻辑主要是:1)两家航运集团船队大、体量足,连续亏损可能引发国家层面对航运企业的战略布局;2)市场重合度高,双方强强联手、改善经营存在理论可行性;3)因历史发展原因,双方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经营层主要领导很多都具备两家公司的工作履历(目前中海和中远集团一把手都曾在对方公司担任过高层职务),具备整合的基础。  结合两大公司近期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二者重组必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重组之后船队结构也能进一步优化,减少内耗;航线能够共享,内外贸相结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拓展和巩固客源的同时增强自身服务,适当抬高航线运价,着重管控燃油成本。重组之后,各自取长补短,必将使得我国的集运央企的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四家航运央企的主要资产已实现上市,在国内上市的子公司如下图所示。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长航油运(600087)已退市。从四家航运央企的运力来看,中远集团排第一,中海集团排第二,两家共占比近八成。航运主要分为集装箱(班轮)航运(如: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国远洋集装箱船队规模世界排名第六,中海集运的集装箱运力世界排名第七),干散货航运和油轮运输(如:中海发展、中海海盛、招商轮船)三类。  投资建议:从联动的角度出发,建议积极关注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之间资本运作的可能,我们将密切跟踪,对应的受益标的:中海集运/中国远洋。  3.2 汽车系  此处传闻的东风汽车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酝酿合并事项。5月6日上午,东风集团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正式宣布,现任吉林省委副书记、一汽集团前任董事长竺延风将接替徐平出任东风汽车董事长,而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徐平则前往长春,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但目前仍未有官方任职公告。在当前央企整合重组的大背景下,此次两大汽车集团掌门人变更,引发市场对于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战略整合的预期。  两大集团存在整合的潜在可能性: 1)若两大集团合并,将成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 2014年东风汽车、一汽集团分别销售 380 万辆、309 万辆,位列国内第二、第三;上汽集团销售558 万辆,位列第一。若两大集团合并,合计销售规模将接近 700 万辆,成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2)两大集团没有重复的合资品牌:东风旗下拥有东风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雷诺、东风悦达起亚、东风裕隆;一汽旗下拥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双方没有重复的合资品牌。但与此同时,由于两大集团业务庞杂,尤其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也面临巨大的整合压力。  建议重点关注:一汽轿车/东风汽车/东风科技。  3.3 船舶系(“神船”系)  中船工业集团(简称“南船”)和中船重工集团(简称“北船”)进行领导层对调:1)中船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胡问鸣任中船重工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重工原副总经理孙波任中船重工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董事;2)中船重工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强任中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集团副总经理吴强任中船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南北船业务协同性进一步增强。1999年,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为南北船。南北船本属于一家,共同承担我国海军几乎所有现役舰艇建造任务。船舶系统大部分研究所集中在北船,南船则在建造能力上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因此近年来海军舰艇的建造形成了北船设计、南船建造的格局。船舶工业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此次南北船领导对调,我国加快海军装备升级比较明确,未来海军驱逐舰、护卫舰等重大舰艇建造量很大,并将有多艘国产航母的建设计划。  目前中国南船总资产2123亿,拥有广船国际、中国船舶、钢构工程 3 家上市公司;北船总资产 3710亿,拥有中国重工、风帆股份、乐普医疗 3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中国船舶存在同业竞争的关系,整合概率较大,完成后将进一步确定其市场主导地位。  我们参照南北车合并的实施方案推测,未来可能的合并将以北船为主(北船上市平台中国重工的市值大、收入规模高,中国重工可能成为最终整合平台),因为此次人事任命同时还规定中船重工将设立董事会,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北船的体制建设及管理体系更加完备。但由于南北船旗下资产众多整合起来相对比较复杂,应该会定位几个资本平台归类实现资产证券化,包括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的整合。  南北船系出同门,合并利于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竞争力:南北船合并有利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国际竞争力、护航“一带一路”; 南北船合并非空穴来风,强强联合增强装备国际竞争力。我们认为此次南北船合并传言也应该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南北船合并符合国企做大做强的趋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臵,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打造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如果南北船合并,将带来两家公司各自旗下资产及上市公司的重新定位。  投资建议:综合现有公司的规模及未来可能的资产整合,中国重工、广船国际、中国船舶存在同业竞争的关系,整合概率较大,完成后将进一步确定其市场主导地位。建议关注标的: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  3.4 中铁系  中铁系: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中铁、中铁二局);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旗下:中国铁建).  中国中铁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科研咨询、工程监理、资本经营、金融信托和外经外贸于一体的企业,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是全球第三大建筑工程承包商。 迄今为止,中国中铁已在境外逾55个国家和地区承建超过230个海外项目,同时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进入三项500强名单的基建和建筑类企业。而中国铁建前身是铁道兵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于日在北京成立,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特大型建筑企业。  合并传闻缘何而起?此前,有媒体援引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的话称,中国已经开始研究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合并计划。王梦恕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所以会有人提出对两大基建巨头的合并研究,是因为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在海外竞争中斗得厉害,不仅造成相互压价,在国际上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王梦恕认为,两家公司的负债率都已接近或超过90%,中铁总还经常利用两家公司在国内的竞争而压价。合并以后,可以增加和中铁总的谈判筹码。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36家与高铁相关的上市公司之中,中国中铁多次成为原铁道部的“头号债主”。中国铁建、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应收账款数额也分别紧随其后,一度位居前四。这一方面是因为上述4家公司在过去业务上对原铁道部依赖太大,另一方面的确是因为相互竞争的订单压力,造成在中铁总“甲方市场”主导下的谈判话语权弱小。  即便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双双否认合并传闻,但从南北车合并的敲定,以及王梦恕所述有关人士对两大基建巨头海外恶性竞争的担忧来看,未来中国企业出海,尤其是以“高铁出海”为代表的同类企业的海外竞争,都有望得到国家层面更好的统筹。不过,也有基建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中铁、中铁建因起始渊源不同,如果真的合并,融合难度会远远大于南北车合并。  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成败紧密相关。要想中国高铁动车走出去,必须先修铁路,铁路基建是先锋。与中国南、北车合并异曲同工,中国中铁与铁建并后,合并以后也可以避免腐败,可以靠真正的技术和中铁总合理谈判,有利于发挥我国高铁、城轨建设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消除内部相互压价的恶意竞争和内耗,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利润。  因此,建议关注标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3.5 钢铁系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宝信软件、八一钢铁、韶钢松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武钢股份。  宝钢股份是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属于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宝钢股份产品出口到包括日本、韩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研制。《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武钢股份是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控股的、国内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拥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炼铁、炼钢、轧钢等完整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钢材产品共计7大类、50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等,商品材总生产能力1000万吨,其中80%为市场俏销的各类板材。  工信部近日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钢铁行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与国家经济再平衡息息相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今日表示,要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再平衡的实现,实质性的过剩产能退出和调整必不可少,否则过剩行业的价格不可能回升。  武钢、宝钢合并恐并非空穴来风。合并后联合体的硅钢在国内的市占率将达85%,目前武钢股份硅钢产能在国内最大,未来两家公司在硅钢领域的竞争关系将消除,有利于产品价格上涨。1)企业层面,解决恶性竞争、提升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参与国际竞争等;2)行业层面,对地方国企整合带来释放效应,加速行业洗牌、改善行业竞争格局。  从市场格局、管理难度等方面看,由于宝钢、武钢两大集团分处华东和中南不同区域,不同于河北钢铁、山东钢铁等省属钢企的兼并,整合起来难度较大。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标的:武钢股份/宝钢股份。  四、央企投资机会汇总  根据央企各集团的情况以及改革动向,我们建议关注央企整合的投资主线,根据集团整合预期的强弱,首推的航运系、汽车系、船舶系,其次推荐中铁系、钢铁系。分别对应的推荐标的:中海集运/中国远洋、一汽轿车/东风汽车/东风科技、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宝钢股份/武钢股份。  (来源:国金证券)[PAGE@默认页4]    近期,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国资委主任张毅以及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集中吹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地位。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在最近研报中表示,国企改革近期必有大动作出现,而相关股票也是近期甚至下半年都必须把握的投资方向。  徐彪认为,央企整合是政策风向和关注焦点,建议投资者近期重点关注最有可能超预期的央企兼并重组。  徐彪表示,围绕央企“做大做强做优”,以及近期习近平主席考察吉林对于国企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未来央企的兼并重组很可能围绕两个重要的维度来进行:  (1)第一个维度是针对于外向型央企,力求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避免央企之间的海外恶性竞争;此类重组包括但不限于:中交建&中国建筑、中铁&中铁建、中国远洋&中海发展&中外运&招商轮船、中核&中核建&中广核、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国家核电&中电投。  (2)第二个维度是针对于内向型央企,兼并重组将有助于这些央企从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环境中走出来,从而提升集中度、率先做大。此类重组包括但不限于:五矿&中冶、武钢&宝钢、中建材&中材、中煤&神华、国旅&港中旅、中国诚通控股&中国轻工&中国恒天。  以下为研报全文:  作者: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  5月和6月,我们先后发出《国企改革,蹄疾步稳!》、《上海国企改革再领风骚!》两篇国企改革的深度报告,判断国企改革“1 N”的顶层规划将近落地。但我们猜测由于股灾和救市的原因,6月中旬到7月中旬,相关政策的落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拖延。  近期,包括国家主席习近平、国资委主任张毅以及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集中吹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地位。我们判断,国企改革近期必有大动作出现,而相关股票也是近期甚至下半年都必须把握的投资方向。  央企整合是政策风向和关注焦点:经过对国企改革投资方向的梳理,我们推荐近期重点关注最有可能超预期的央企兼并重组,理由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习近平主席到国资委再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层面近期关于国企改革的表述均直指央企整合;  (2)此前投资者对于央企兼并重组的投资机会非常感兴趣,一旦有风吹草动,股价立刻有所表现;  (3)如同央企改革第一批试点名单中的上市标的,央企重组的标的同样具有稀缺性和集中性,便于投资者参与。  央企重组的逻辑与方向:从理论上来说,围绕央企“做大做强做优”,以及近期习近平主席考察吉林对于国企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未来央企的兼并重组很可能围绕两个重要的维度来进行:  (1)第一个维度是针对于外向型央企,力求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避免央企之间的海外恶性竞争;此类重组包括但不限于:中交建&中国建筑、中铁&中铁建、中国远洋&中海发展&中外运&招商轮船、中核&中核建&中广核、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国家核电&中电投。  (2)第二个维度是针对于内向型央企,兼并重组将有助于这些央企从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环境中走出来,从而提升集中度、率先做大。此类重组包括但不限于:五矿&中冶、武钢&宝钢、中建材&中材、中煤&神华、国旅&港中旅、中国诚通控股&中国轻工&中国恒天。  风险提示:央企兼并重组进度慢于预期。  关于央企兼并重组的核心观点和判断:  (一)外向型央企的兼并重组:为“走出去”而战,承载国家意志  近年来,在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模式已经开始逐渐陷入困局的情况下,为打开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一带一路”、发展并使高端装备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走出去,已经上升为最核心的国家战略方针,同时也被包括资本市场投资者在内的各方人士寄予厚望。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央企,在国家“走出去”的战略性方针下,未来需要担负起的重任自不必多说。  (1)“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下的央企兼并重组  对于被国人寄予厚望用以对抗TPP封锁、打开经济发展新局面的“一带一路”战略来说,央企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做优”将在两个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一方面,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大型国有建筑类企业将成为路上丝绸之路的急先锋;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我国南海,通过印度洋、再至地中海,大型集装箱、海运、港口央企首当其冲,必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可能进行整合的央企:中交建&中国建筑、中铁&中铁建、中国远洋&中海发展&中外运&招商轮船  (2)“高端装备走出去”战略下的央企兼并重组  对于以高铁、核电、特高压、军工装备为代表的,中国具有世界相对领先水平的高端装备领域,同一行业中大型央企的兼并重组将非常有利于避免它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能形成的恶性竞争。在一些已经“走出去”和未来可能“走出去”的领域当中,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规模、技术水平、影响力等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兼并重组,同一领域内的央企将有机会在业务、技术、市场等方面形成良好优势互补,通过“做大”为后续在世界范围内“做强做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能进行整合的央企:中核&中核建&中广核、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国家核电&中电投  (二)内向型央企的兼并重组:在去产能与过度竞争中涅槃重生  自08年“四万亿”引发的后遗症开始显现以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之痛已经开始显露无疑。在这其中,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前期政策的消化,过剩产能去化都是必须忍痛经历的过程,而同时,一些行业的过度竞争也是由于产能持续过剩所造成。在习大大定调“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情况下,央企将首当其冲,成为淘汰过剩产能和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排头兵。  (1)“淘汰过剩产能”背景下的央企兼并重组  过去7-8年的时间里,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剩和其增速大幅的放缓,导致了相关产业链出现了全面的产能过剩,其中基建、地产线条上的钢铁、煤炭、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成为重灾区,有分析指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威胁”。  对于处在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来说,唯有超大型企业才能在产能去化的过程中依靠规模、资金、信用的优势艰难地走出来,淘汰过剩产能的这一过程,终将以大部分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形式画上句号,而超大型企业经过此轮洗礼,将浴火重生。因此,我们判断,此类行业中的大型央企将以兼并重组的方式,抱团取暖、度过寒冬。  可能进行整合的央企:五矿&中冶、武钢&宝钢、中建材&中材、中煤&神华  (2)“提高行业集中度”背景下的央企兼并重组  产能过剩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资源、原材料等领域,很多简单制造业,甚至是服务业也同样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的问题。举例来说,轻工行业下所属的造纸这一子行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经过野蛮生长之后,已经在产能过剩的重压下深陷亏损泥沼。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了造纸行业的多度竞争,以致全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中小企业的关停风暴仍然没有结束。另一个例子是仍然在快速发展的旅游服务业,同样由于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了旅游服务业过度的价格竞争日益走向普遍化。  不仅仅是造纸行业和旅游行业,凡是具有进入壁垒相对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简单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面临着极低的产业集中度和同业的恶性竞争环境。从央企的角度来说,行业内大型央企的强强联合,有利于这些企业率先从过度竞争的环境中走出来,率先做大,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集中度。  可能进行整合的央企:国旅&港中旅、中国诚通控股&中国轻工&中国恒天。(来源:东方财富网)[PAGE@默认页5] (来源:广州日报)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中冶准备停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