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火电厂调试大纲机组调试人员就餐费用如何列支

新建火电厂辅控一体化模式探讨_软件_中国百科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文章内容:
新建火电厂辅控一体化模式探讨
    摘? 要:在当前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讯及网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背景下,火电厂辅控一体化模式成为了电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的控制方案和人员的管理模式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将一体化和非一体化在投资成本,系统结构及运行维护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比较。在人员管理上主要讨论了人员的编制问题和新员工培训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行辅控一体化模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关键词:一体化;模式;辅控;投资成本;系统结构;运行维护;编制 随着电力系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保证设备优质高效的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成了电厂发展的目标。火电厂辅助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是全厂热工控制的重要组成,其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全厂的自动化水平。因此,发电厂在对主设备技改及机组控制系统的DCS改造的同时,也加强了对辅助系统控制系统采用PLC技术的改造。但总体来看,各辅助车间控制系统互不联系,与DCS间也鲜有通讯,形成多个自动化孤岛,造成运行管理不便,人员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不高,影响全厂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讯及网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将火电厂各辅助车间联成一体,实现辅助系统的集中监控已非难事。新建机组可以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对水、灰、煤PLC集中控制网络及全厂辅助系统PLC集中控制网络进行统一布线规划,并提出相应的辅助系统PLC集中控制网络布线规划图,其自动化水平也相应大大提高。而辅助系统的控制系统一体化方案应是新建机组的首选方案。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辅控一体化模式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的控制方案,二是人员的管理模式。下面我们就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论述。?? 1?辅控一体化控制方案的优势现阶段辅助系统的控制系统一体化,指的是全厂使用某种统一品牌的DCS或PLC,组成简单实用的控制网络,对本工程内的辅助系统进行全面监控。??? 非一体化指的是,辅助系统采用分散的PLC(每个车间设置相对独立的PLC)进行监控,然后通过网络和工厂级SIS系统进行通讯。??? 这两种控制模式在实际中都有大量应用,都是可行的。只是在当前技术条件和当前新建电厂运行模式下,有着一些差别。??? 我们将从以下三点进行比较:?? (1)投资成本?? (2)系统结构?? (3)运行维护??? 1.1? 投资成本的比较当前用于电厂辅助系统的PLC系统,一般都选用双机热备CPU模式。这个特点就将各种品牌PLC的低价、低档PLC系列排除在外。有些品牌的PLC只有使用最高档的系列,比如西门子只有S7-400系列才有双机热备配置。有些辅助车间点数很少,如果单独配置高档PLC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前所述,本工程辅助系统的控制系统都将和工厂级SIS通讯。这样又导致每个分PLC控制系统要配置网络模块。网络模块的价格是很贵的,一般和PLC的(CPU)的价格相当。而且为了满足网络冗余,还需要冗余配置,更加加大了成本。??? 在软件方面,分散设置分批采购的PLC,其下位机软件和组态软件都是要另行购买的。软件的价格也是相当昂贵的,比如AB公司的梯形图编程软件需要3万元人民币,组态软件需要5万元。而且一个操作员站就需要一套组态软件(运行版或开发版)。当然,也有免费的软件送给用户,这些免费的软件不是盗版就是有很多限制(比如过几个小时要重新启动),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 对于不同的PLC系统,就要对相关运行、维护人员进行一番培训。增加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费用。??? 总之,和采用分散的PLC控制系统相比较,如果采用DCS/PLC一体化模式,将这些辅助系统的控制系统作为DCS/PLC的分站或远程I/O,将在以下部分节省投资:??? (1)硬件:可以根据系统的规模合理分配DPU(CPU)和I/O备用量,在点数很少的辅助车间设置远程I/O,减少CPU的数量,避免资源浪费。分散PLC在常规电厂中的输煤、除灰、化补水、废水处理、加药取样、综合水等系统都设置处理器(CPU)以及相配套的通讯模块和操作员站。如果使用一体化DCS/PLC,这些地方的处理器(CPU/DPU)、通讯模块和操作员站将减少30%~50%。硬件减少了,但是系统功能没减少,而且还很容易将辅助系统集中为水、煤、灰3点监控,使全厂的控制系统层次更加清晰。??? (2)网络:网络通讯由成套商统一解决,避免了不同系统间的接口、协议转换等费用;合理分配了系统网络结构,避免不必要的网络连接(未设置CPU的地方就没必要设置与操作员站的网络连接),因此和CPU的设置一样,一体化配置可以相应节省30%~50%的操作员站网络接口设备。??? (3)软件:系统软件要求厂家预装(由于总合同额较高,软件往往能够免费赠送给用户),不需另行购买,可以相对节省投资。另外,就算软件需要购买,由于节省了CPU的配置,安装在CPU和操作员站上的软件也可以节省30%~50%左右。??? (3)培训:由于使用统一的控制系统,培训运行、维护人员的费用可以相对减少。??? (4)合同:如果一个合同的金额较大时,往往可以得到较高的折扣率,可以节省总体投资。??? 在大家的印象中,DCS比PLC系统要贵。但是如果合理地设计和配置DCS控制系统,采用一体化DCS将会比分散设置的PLC系统在总体上减少投资。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目前也有已成功运行的DCS一体化的电厂模式,从实际运行中体现了上述的优点,统一了组态,统一了显示画面,特别还节约了投资。例如,在城电厂2×135MW循环流化床工程中,业主通过设备招标报价的方式比较一体化DCS和分散PLC这两种方案,发现分散PLC的报价要比一体化DCS高出40%,最后该工程采用了一体化DCS控制辅助系统的方案。??? 同样,如果一个新建电厂采用一体化的DCS对辅助系统进行控制,将会进一步减少总体投资。??? 1.2? 系统结构的比较首先,正如上节所述,分散设置的PLC控制系统往往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比如燃油泵房系统,就几十个I/O点,如果采用双机热备的PLC控制系统,至少浪费了90%的CPU资源。如果采用DCS远程I/O模式,将这些点通过远程I/O和公用系统的DPU连接起来,既达到了控制的目的,又充分利用了DPU的资源。??? 采用DCS/PLC一体化方案,将精简系统结构,加速系统运行效率,减少故障几率,减轻维护工作量。??? 另外,控制系统的好坏的物质基础是硬件。硬件可以通过技术协议等手段控制在一定水平,所以这个问题不是很关键。控制系统好坏的另一个因素―软件,往往是被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里所说的软件不是指购买的开发工具,而是指针对实际工程所编制的软件。软件编制需要大量工程经验和技术积累,所以那些承接分散PLC系统的小型公司很难编制出功能齐全、简单实用的软件,对系统运行造成不小麻烦。而且每个系统的程序编制软件和软件格式都会不一样,给将来的系统软件维护和程序修改带来的极大不便。??? 相反,那些有实力、有业绩承包整个辅助系统控制的大公司,特别是知名的DCS厂家,他们作出的软件都经受过实际的考验,能够充分发挥硬件的功能,完成预定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 1.3? 运行维护的比较首先,在硬件上,非一体化系统必然造成硬件的多样性,网络的不一致性。这样也就必然导致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和故障的高几率。??? 其次,在软件上,非一体化系统必然导致逻辑程序的多样性。也就是说用来编写逻辑程序的软件必然不同,每个系统都需要有专人熟悉其程序操作和程序内容。非一体化系统还可能导致组态软件的不一致性,可能导致更大的维护工作量。??? 最后,非一体化系统将导致电厂需要为每个不同的控制系统培训出一套运行维护人员。相反,如果使用DCS一体化控制模式:??? (1)全厂的控制系统硬件基本一致,备品备件数量和种类将大为减少,系统结构简单、稳定,减少故障发生率。?? ?(2)在培训运行、维护人员时,所需培训的硬件、软件种类单一。这些人员可以一起,也可以通过技术骨干熟悉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不同系统的运行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对系统的了解和控制中。而全厂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将得到简化。?? ?(3)提高系统控制水平,节约设备投资费用。以上通过对辅控系统一体化控制方案在投资成本、系统结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和运行环境下,采用DCS/PLC一体化控制必将在电厂建设、运行和维护上带来很多便利和实惠。??? 2 辅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在设备方面确定了辅控一体化控制的方案后,就要确立人员方面的管理模式。这里所说的人员主要是指辅机集控运行人员。??? 2.1 辅机集控运行人员的编制问题经过调研,我们认为推行辅控一体化模式,对于运行工作主要是辅机集控运行人员的编制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各单位反馈有三种用人方式:一是辅机集控运行人员都使用正式员工;二是辅控室主操运行人员采用正式员工、下面的巡操采用或部分采用外委承包单位人员;三是辅机集控运行人员全部使用承包单位人员。??? 第一种用人方式,各电厂定员将增加,优点是可以选取同主控运行人员一样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对正式员工十分了解,便于管理,不存在协调矛盾,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选拔、培训工作,但人工成本可能会增加。??? 第二种用人方式,各电厂只增加部分定员,优点是可以选取同主控运行一样高素质人才,对于人员培训和选拔有利,而且人工成本增加不多;但对于辅机巡操人员的选拔和培训,难度将加大,同样辅机巡操人员待遇必然提高、人工成本可能会增加,并且存在人员流失的可能性。??? 同时,这里面有一个“人员混岗”的问题,即不同身份的人员在同样岗位工作。??? 第三种用人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外围承包单位用人数量,另一方面这些辅控人员待遇也要相应提高,但与主控人员待遇差距的定位需要认真考虑(也类似于人员混岗的情况)。鉴于目前外委单位人员素质现状,人员培训和选拔的难度很大,而且同样存在人员流失的可能。??? 人员的混岗问题,辅机系统集控人员若是由业主方人员承担的话,从运行人员的培训及选拔上来说难度会小一些,但是在辅机系统进行某些操作的时候,可能会发生辅机集控人员与外委项目部人员共同从事某项操作的情况,这与不准人员混岗的规定相悖。??? 2.1 辅机集控运行人员和主机集控人员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作为新建项目,设计阶段就有辅控网,在建设阶段初期就要确立全方位的集控运行理念(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集控”)。本着“大集控”的理念,建议主机以及辅助车间的运行工作全部由主业人员操作,包括巡操人员。新建电厂一般按单元配置,所有的辅控系统全部集中在同一个控制室,同一运行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操作不同的系统或是不同专业的设备。辅控运行人员和主机运行人员没有区别,要求运行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全面掌握各类系统的操作。运行人员可全面掌握与机组相关的辅助系统状况,便于相互联系,运行人员便于与现场巡检人员联系,但对集控运行人员要求较高,要对各类系统操作非常熟悉。??? 2.2 人员的培训由于对集控运行人员要求较高,前期的培训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新建项目在人员培训工作上,培训时间相对充裕,可以借鉴的外部条件较好,可以围绕“大集控”的战略目标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有着运行经验的老员工严重缺乏,这在以后建设安装调试直至投运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隐患,另外新员工培训努力的方向不明确,动力不足。因此须在轮训后,有针对性的对新员工进行重点培训,要让大家知道他们以后是全能、全方位的集控运行值班员,增加激励机制,另外辅网控制的维护人员也在这些新员工中,所以要及时调整新员工的岗位,让他们有重点地学习有关知识,为现场的建设多积累经验。??? 2.3 推行辅控一体化模式的注意事项2.3.1? 从管理层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推行全方位集控运行的管理理念2.3.2? 在集控运行人员的头脑中牢固树立“我是全能值班员”的理念,并融入到集控运行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中。??? 2.3.3? 在安装调试阶段集控运行人员就要跟踪到“水”、“煤”、“灰”、“脱硫”系统的各个辅控车间,实施对系统设备的操作(当然这个时期电建是操作主体,运行主要是辅助方),熟悉各系统的运行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3.4? 建议到整体试运阶段就施行全方位的集控运行,以便运行人员及早适应。??? 2.3.5? 在调试初期就开始着手编制辅控运行规程,一旦转入全方位的集控运行时便于运行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2.3.6? 对于辅控网的设备管理和软件管理要求热控维护人员做到和主机DCS系统一样的管理要求,制定专门的辅控网DCS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并在辅控网的逻辑软件的编程组态过程中派专人进行跟踪监督,对软件的使用要求做到和主机DCS控制系统一样,防止病毒滋生在辅控网DCS控制系统中,进而影响到主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2.3.7? 辅控网集控室操作员站、就地操作员站应注意权限的管理与设置,既要保证控制、监视、报警功能的正常,又要防止过度授权导致的不同工艺系统操作员站之间的误操。??? 2.3.8? 在新厂新制的模式下,电厂主机设备和辅助车间设备在日常的生产维护中将由一个外委维护项目部承担,除电厂保留热控和继保专业留有少量的维护人员外,其他机电炉等专业实行点检制。建议在基建安装调试阶段就和外委维护项目部签订合同,并全程跟踪电厂整个安装调试期直至生产投运,这样对以后电厂商转后,能够更好的为电厂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打下基础。??? 辅控一体化控制能为实现“大集控”理念打下非常好的基础。而在实现“大集控”的同时也将充分体现辅控一体化控制的优势。我们应该将新建火电厂辅控一体化模式放在“大集控”这样一个战略背景下来实施。同时从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设计规划。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全厂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扬帆启航莱州湾――莱州公司1号机组投产纪实
  大浪淘沙,黄河滚滚九重外;惊涛拍岸,碧波浩荡向天开。
  大浪淘沙,黄河滚滚九重外;惊涛拍岸,碧波浩荡向天开。
  蓝黄交接,海天一色渔舟晚;朝观日出,海鸥飞舞莱州畔。
  蔚蓝的大渤海,黄色的母亲河,孕育了一个美丽富饶的莱州,更孕育了一代电力人的激情与梦想。
  日19:38分,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源源不断的电流载着胜利的喜悦,从美丽的莱州湾畔欢快地驶入“蓝黄”经济区经济建设的快车道,成为助推国家战略的强大引擎。
  宣布投产的一瞬间,莱州公司沸腾起来,集控室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干部员工激动的泪花悄然溢出眼眶;厂房内外,一张张笑脸饱含了胜利的喜悦。从2007年开始筹建,到2010年3月正式开工,再到今天正式投产,5年的艰苦跋涉,5年的艰辛付出,莱州公司终于以超越之势、创新之举,历经千锤百炼、精雕细刻,打造了一个火电建设的精品示范工程。
 勇担使命 海天间尽展宏伟画卷
  莱州项目厂址位于莱州市金城镇,西、北两侧濒临渤海,处于国家“蓝黄”两大经济区的交汇之地。项目规划容量8×1000MW,一期工程建设2×1000MW国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是集团公司确立“转方式、调结构、推创新、提效益”工作思路以来的首个百万千瓦机组起步的重点电源项目,市场潜力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被集团公司列为八大港电基地之一。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视察莱州时,提出要依托“电港一体化”优势,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树立全过程价值思维理念,建设成为具有华电集团标志性、国际一流的发电企业。
  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华电国际公司总经理陈建华对莱州项目的要求是: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注重“竞争力”的培养,真正将企业建设成为“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景观式”的现代化大型发电企业。
  使命在肩,莱州公司的创业者们不敢懈怠,自日成立华电国际莱州项目筹建处起,就开始了追星逐月、只争朝夕的前期工作。其间,伴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化,项目前期经历了“评优”、“上大压小”、环评风暴,可谓一路坎坷。从项目前期资料准备到协调“压小”机组关停容量,从各种报告编制印刷到跟踪文件批复,他们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波折。多少次休假途中又踏上征程,多少回年幼的孩子深夜含泪独眠,多少个寂寞的夜晚徘徊在异地他乡。但他们怀揣着梦想,用“艰苦奋斗、永争一流”的精神迈过了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难关,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莱州一期工程获得“路条”;日,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核准;日,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莱州公司迈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品质优秀企业”,是莱州公司自筹建之初便确立的目标。公司总经理董凤亮带领工程管理人员,北上南下,从国内邹县四期、华能玉环、国华宁海到国外的德国黑泵电厂等数十家火电厂,超前深入的收资调研,从先进技术的应用到厂区外观布置,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坚持规划先行,在集团内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工程创优为中心,以安全文明策划为基础、质量工艺策划为根本、管理创新策划为手段、进度造价控制策划为保证的四位一体工程策划体系,从厂区总平布置到区域划分、从细节质量工艺到质量通病的预防,均制定了详细的措施。并将环保理念、价值理念融合体现到规划设计中,向参建单位下发了《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图集》《工程建设质量工艺要点手册》《亮点工程质量工艺手册》等策划实施方案,以指导工程规范化起步、高标准建设。项目在施工准备阶段就站在了火电机组建设的制高点上。
  如今,建成后的莱州公司厂前区和生产区建筑均突破了传统的电力工业建筑模式,“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美学的色彩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其行政管理中心外观源于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一语,形为手风琴,貌似变压器,归于包容万物、海纳百川之意。错落有致的绿植、月季铺满厂前区,花香氤氲。运行控制中心集控室面向大海布置,集人文与舒适于一体。乳白色的锅炉钢架在碧海蓝天中格外抢眼,传统中的“老大难”――电除尘器,竟穿上了色彩鲜艳的外衣,成为厂区建筑色彩艺术的亮点。水上美食苑则让职工们一边就餐一边欣赏海景,无论是厂前区还是生产区,每个建筑外观都各有特色。一个景观式、人文化的现代化电厂犹如美丽的画卷在海天之间尽情舒展。
  创优夺金 建设火电精品工程
  优美的厂区来源于超前的规划设计和有效的工程质量管控。莱州公司在工程建设中,以“建精品、夺金奖”为质量目标,始终坚持策划先行,强化安全文明、质量工艺的全过程管控,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质量管理理念贯穿始末,项目法人主导作用得到极致的发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四个策划”为指导,在每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到分项工程,甚至于控制桩的施工、女儿墙、小管道保温等等任何一项工作开展之前,都必须制订详细的细节策划方案。从土建施工开始到安全文明、工艺质量的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标准均有明确要求,详细到同批次水泥砂子的应用、女儿墙内坡工艺、小管道焊缝成型以及焊缝在保温外护板上标识的统一规范性。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方案施工,监理公司、工程管理人员做好监督和指导,保证了整个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施工中,莱州公司以建设本质安全型工地为目标,从现场安全警示标识、脚手架搭设、安全培训到施工作业行为,均按照《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严格执行,现场实现了“总体布局模块化、文明区域责任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工程施工程序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协调和谐化”的“六化”管理。工程管理人员坚持“管工程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成立了作业性违章纠察、脚手架、用电设施、特种设备等8个专项检查组,加强现场反违章纠察力度,累计开展专项及综合检查活动200余次,及时查处并整改项目近3000条,下发检查通报并监督整改闭环,杜绝了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促进了安全文明施工常态化氛围的形成。强化安全风险的辨识和预防,由控制安全事件向控制安全风险点转变。充分发挥安委会的日常监督管理作用,及时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曝光“死角”、晾晒“漏洞”,以“三铁”打击“三违”,强力提升了安全管理。注重典型示范效应,自开工以来,累计评出150余个“安全文明标杆作业区”并大力表彰,通过以点带面,促进了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重大作业全程旁站,保证了发电机定子吊装、烟囱内筒气浮顶升等重大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施工现场规范有序、作业环境整洁美观,被国家电监会列为“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标准规范化”试点项目。   “要像抓安全一样抓工艺质量”,是莱州工地参建各方的共识。作为被中施企协、中电建协联合确定的“2010年度国家重大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试点工程”,莱州公司按照国优金奖的标准严格要求,将创新融入工程管理各个环节。先后成立了混凝土质量工艺、防四管泄漏等15个质量工艺攻关小组,定期组织活动,针对质量通病、工艺难点重点攻关。推行样板引路,现场设置样板展示区,展示施工样板和工艺标准。以烟囱、控制桩、GIS室等施工现场作为实物样板培养工艺“示范点”。定期开展亮点评比,由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和业主共同审定,每月评出4-6项亮点工程,极大增强了施工单位创优、争优和竞优意识。科学发挥监理和各级质监站作用,强化质量监督,创新在中心站质监大纲中增加了28项质监项目,定期开展质监活,先后下发质监通报80余份,规范了质量行为。中施企协、中电建协定期进行创优咨询指导,实现了过程评价和持续提升。    通过建立隐蔽工程档案库、自主开发工程巡检管理平台、开展基建期技术监督和调试期间的工艺提升等一系列质量管理创新活动的实施,从源头到过程均管控到位,把住了工程质量的道道关卡。在有效管控下,莱州一期工艺亮点纷呈:主厂房封闭、500KVGIS室、化学精处理小仪表管路、电缆盘柜安装等不仅完全满足质量要求,几乎做成了工艺品;混凝土工艺内实外光、色泽均匀,基本消除了水印、色差等质量通病;独具特色的膨胀缝、接地、电气和热控测点,将细节做到了极致,真正实现了“内在质量优良、外观赏心悦目”的目标。其优良的工艺质量受到了中施企协、中电建协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莱州公司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大业主、大监理”管理理念,将“主动服务”融入工程管理,对参建各方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实行承诺服务,做到事事闭环;以“夺金之旅、与子偕行”活动贯穿工程建设始末,锅炉钢架吊装、电缆敷设等青年突击队的旗帜在现场高高飘扬,热控接线技术比武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团结和谐、高效有序”的工地行为准则成为主旋律,参建各方创优夺金的合力得到充分凝聚和发挥。   科技引领 树立电力行业标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莱州公司坚持科技引领,一期工程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上博采众家之长、优中选优,集先进科技于一体,使得机组装备水平处在了电力科技的最前沿,从根本上提升了机组的核心竞争力。    为在设计上达到国内百万机组领先水平,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咨询指导近十次,从一期工程总平面布置、技术方案应用到设备选择,他们对各个技术方案均逐项分析,反复论证,寻求最佳方案。海水淡化、封闭煤场、循环水尾能发电、锅炉微油点火、干除渣、DCS+DEH一体化、应用AMS智能设备管理系统等“十大”亮点技术应运而生。   建设全国首家智能化电厂。通过建设全国首家火电厂三维数字化模型,将物理实体与数字模型完美结合,从设计、施工、调试、运营直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均做到三维化、可视化和在线管控,为生产管理、技术培训、运营决策提供了直观的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共解决206处设计碰撞,最大限度减少了设计变更。结合电厂SIS系统、AMS系统和智能弱电系统等信息平台,通过在线仿真、控制、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合理融合,建立了与实际系统同步的高效仿真机,达到实际与虚拟电厂的高度统一。    以“提高性能、提高效率、降低造价”为目的的设计优化工作贯穿工程建设始末,举办大型设计优化专题论证会十余次,在完成主再热蒸汽管道弯管优化、汽机辅机变频改造、锅炉空预器密封设计优化、三合一吸风机技术等“十大设计优化成果”的基础上,又先后进行了智能吹灰、非晶合金变压器等设计优化、数字化盘煤等共54余项设计优化成果、110余条设计完善项以及调试期间60余条工艺提升项目,均在工程建设各阶段中实施。
  针对影响机组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指标,全面开展指标创优,成立了发电机漏氢率、汽机真空严密性、降低汽轮机热耗等10个指标创优攻关小组进行重点攻关。攻关小组人员分别由建设单位、施工、监理、设备厂家、设计院等参建各方组成,全过程参于安装、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机组指标的优化。并在正常调试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设备系统优化运行、节能降耗的具体要求,围绕影响锅炉效率、汽机热耗、厂用电率、发供电煤耗等综合经济技术指标重点攻关,实施“精益化”调试。
  在施工中,积极推行“四新”技术的应用,凝聚参建各方集体智慧,其中,莱州项目《降低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缺陷率》、《电焊气割防火罩的研制与应用》分别荣获2011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一等奖、2012年度中电建协成果发布一等奖。  机组应用自启停(APS)功能、广泛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磨煤机出口粉管采用电动可调缩孔、煤粉动态分离器、风粉在线监测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项目获得“2010年度全国电力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科技水平在“超超临界”机组中独领风骚。   试运期间,平均负荷1023MW,保护、自动、仪表投入率100%,汽水品质合格率100%,电除尘和脱硫系统同步投入运行,汽轮发电机最大轴振55μm,汽机真空严密性0.098 kPa/min,发电机漏氢量10Nm3/d。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家优良标准。 绿色发展 引领时代潮流   传统的电力思想与普世的环保理念水乳交融,莱州公司始终秉承“科技、人文、自然”的企业发展理念,坚持低碳、绿色发展,承载着建设生态环保电厂、为社会输送清洁能源的神圣使命。   生态环保:工程、生产用水采用“海水冷却、海水淡化、城市中水”相结合的方式,完全不占用当地淡水资源。通过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百万千瓦仅耗水0.07m3/s,远低于国家0.12 m3/s的标准;采用圆形封闭煤场,燃煤直接由码头通过2千余米的全封闭输煤栈道输送,在实现景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同时,有效降低粉尘污染和损耗,实现了“零污染、零损耗”。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循环水排水自然压差,在排水末端加装两台800 kW水轮发电机,相当于在火电厂里建起了水电站,每年可多发电880万度,相当于节约标煤2400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节约资源:项目厂址地处海边滩涂,灰场采用废弃金矿坑,完全不占用耕地,采用侧煤仓布置,占地指标为0.17m2/kW,低于国家标准三个百分点。厂前区空调采用海水源热泵,冬季充分利用循环水排水热量供厂前区采暖,夏季利用海水冷却制冷,耗电量较常规空调降低30%。灰渣及脱硫石膏全部实现综合利用,运行中,除尘效率99.8%,脱硫效率98.4%,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优于国家最新环保标准;厂内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回用,实现污水“零排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誉为:“全国首家生态电厂”。   八千里路云和月,始得鲲鹏上九天。为了建设精品工程,实现指标创优,华电莱州人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工程管理人员白天现场监督、协调,夜晚研究讨论技术方案,无论冰风雪雨、炙热骄阳,依然无怨无悔,全力投入工程建设中;在大专院校、设备厂家、兄弟电厂百万机组调试现场,都留下了生产运行人员求知的身影,为机组顺利接产积累经验;维护人员全面参与设备监造、现场监督、质量见证等工程全过程,设备主人的作用得到了极致发挥;在机组调试的关键时期,莱州公司号召全体员工参与“抓指标、抓缺陷、抓尾工、抓违章、抓文明,创机组高标准启动新标杆”的活动之中。工程建设的战场上,他们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用激越和豪迈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战歌!   乘风破浪迎旭日,扬帆起航正当时。莱州公司追求卓越的脚步丝毫没有放松,全体干部员工斗志昂扬,乘胜前进,又吹响了2号机组调试的冲锋号。莱州公司这艘充满活力的能源战舰,必将在电力体制改革的风云激荡中跃上潮头、扬帆远航,勇做中国华电集团“创一流”的排头兵和华电国际“二次创业”的先锋。
2012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电厂 调试典型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