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幼儿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创新多种体育活动

优化大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策略--『博瘾』的blog
&&&&&&&&&『博瘾』的blog&&&&&&&&&
优化大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策略
9:48:00 | By: 『小慧.』™&& ]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作为一种非正规性体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体育课、课间操的不足,从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出发,给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其活动的趣味性和自由度,不仅有利于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因人施教。但目前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材料贫乏的现状,使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偏向于小型器械的摆弄,或仅停留在计划上,实际活动的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为切实提高户外活动质量,我园从保证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与材料、优化组织形式与指导策略等方面入手,活动中让中大班幼儿在任一场地自由选材、自由结伴,灵活的场地设置使大带小、大帮小活动真正落实,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得到了较好体现。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选择,这样才能让幼儿玩得尽兴,玩的快乐。在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民间游戏往往不需要很复杂的材料准备,也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可以随时随地开展。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同时,充分挖掘传统、有特色的民间游戏。对于小班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我们主要是创设有动物形象地情境,让他们快乐地参与游戏。中班、大班幼儿开展民间游戏,要发展动作,有一定的活动量,能活跃身心,提高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体质。如:跳格子、跳皮筋、踩高跷、舞龙、抬花轿、捕鱼、马兰花等游戏,都是幼儿百玩不厌的。
二、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幼儿创新能力。我园提倡教师培养幼儿主体意识、良好情感和创新能力为首要任务,努力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以幼儿为主体。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我们鼓励幼儿尝试各种器械“一物多玩”,例如中一班制作的“好玩的跳跳床”孩子既能顶在头上当花帽,又能夹在腿中当马骑,还能摆在地上学小青蛙跳荷叶等。同时引导幼儿创编游戏的“多种玩法”,探索制定游戏的各种规则等,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玩法,自己创编的游戏,自己想出的规则,所以玩起来也十分尽兴,真正体现了自主活动的快乐,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培养了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孩子们既玩得愉快,又玩出了健康。
三、针对幼儿个体差异优化组织形式与指导策略,帮助幼儿获取成功经验。为提高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我们采用分散开放的形式,为各班幼儿“量身定制”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以各种器械、游戏为主,让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大带小”的活动形式开展,自由选择同伴,共同进行游戏、共同进行锻炼。打破年龄、班级界限,促进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晨间锻炼活动采用分散开放自由式,以自制的小型多样器械为主,根据器械类型划分活动区域,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活动内容,教师定点指导幼儿的活动。同时也采用小组与自选活动相结合、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晨间锻炼,如自选传统的跳方格等。这种活动方式在全面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设置不同活动空间,开展一些取材方便、小型分散、深受幼儿喜爱又无固定模式的活动。如游戏――踩高跷、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简单的器械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使户外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更富特色,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好习惯,多种活动整合,实现户外体育活动的多维效应。
在主题活动中整合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把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情景之中。如“蛙跳”的动作练习就整合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让幼儿扮演从小蝌蚪变为小青蛙这一角色的成长过程,整个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游戏性于一体,使之新颖生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了幼儿的体能。
举办“幼儿运动会”或“亲子运动会”。针对各年龄班的特点,各有侧重地组织相关活动。例如:针对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等特点,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小小运动会,采用班与班、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性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通过钻、爬、摇、滑、推等形式,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Re:优化大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指导策略
[ <span id="t_14-11-28 10:39:00 | By: fm1234 ]
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幼儿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
&&&&&&&&&&&&&&&&&&&&&&&&&&&&&&&&&&&&&&&&&&&&&&&&&&&&&&&
&&&&&&&&&&&&&&&&&&&&&&&&&&&&&&&&&&
&&&&&&&&&&&&&&&&&&&&&&&&
&&&&&&&&&&&&&&&&&&&&&&&&&&&&&&&&&&&&&&&&
正常读取……
时 间 记 忆
正常读取……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正常读取……
最 新 日 志
正常读取……
最 新 留 言
正常读取……
用 户 登 录
正常读取……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区域活动以其独特的“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受到幼儿的喜爱,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幼儿在区域游戏中,需要借助材料来表现生活内容,反映他们的情感、愿望和观念。幼儿的兴趣也是来自于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能否创造性开展活动同样离不开对材料的操作,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慎重选择和对投放材料意义的认识。(二)理论依据&&&&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型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我们可以较直观地看到:区角活动时,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的活动欲望。而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儿童的发展来自于成熟,来自于儿童与自然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材料提供过程不是固定的。&&&&2.蒙台梭利认为老师必须投入自己的精力,并且随着儿童发展阶段的不同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老师的首要责任是关注环境和材料。环境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如果环境影响不好,儿童在自己的身体上、智力上和心理上都不会有所发展。即使他们发展也不会长久。同时他又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表达的技能和水平是动态的,是一直变化着的。因而教育材料的提供就应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原则,不能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而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儿童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材料才是良好的材料。3.建构主义认为儿童的意义建构是内化理解和探索发现的过程,他受到外在环境的制约,更是个体多元素的系统运转过程。我们提供的材料应适应每个孩子,适应儿童认知能力、社会性情感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适应儿童显性一般的发展和隐性可能的发展。更应适应儿童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从以上的文献论述可以看出,国内外教育专家对教师如何以材料为媒介来支持、帮助、发展幼儿的游戏作了大量的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但是如何真正落实“一种材料多种玩法”,仍然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实际中存在“意识大于实践”的客观现象,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也曾有过散点式研究,但是“具体、简便、适用、实用”的操作方法仍有待研究。(三)概念界定&&&&&1.区域活动:它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情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区域活动以更为多元、开放的视角满足、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包括人和物)的互动,从而启发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个人成长的最终目的。&&&&2.一种材料多种玩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种材料想象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玩。“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是鉴于幼儿自主游戏的探索需求;二是鉴于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三是鉴于现有游戏材料的充分利用。二、课题实施&&&(一)一部曲:“探索”&&&&探索,材料。材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致。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是升华游戏材料所蕴含多种价值的过程,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一种材料多种玩法”的调控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因此,我们首先对适宜“一种材料多种玩法”的材料投放方式和运用方法进行探究和摸索。&&&&1.调查探究,投放材料之“方式”在活动区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在课题开展初期,对园区各班级内现有的区域材料的投放和使用使用情况,调查和分析后发现,教师对活动区的游戏材料方式五花八门。其中,根据主题内容投放相应材料占48%左右,根据教师自己所参考内容(书籍、网站、外出学习等)投放材料的为32%左右,而根据幼儿兴趣需要投放的材料仅为11%左右,根据其它原因投放材料为9%左右。从中可以得知,教师投放材料时,更多地是把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或者补充。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随意性较大,缺少系统性;高结构材料不在少数,玩法单一和封闭的材料比比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材料的多样性玩法,在材料投放方式上作了一些调整。2.积极摸索,灵活材料之“运用”为了更好地开发“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教师在材料投放的基础上,开始对材料的价值、功能、玩法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考量,从而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材料的持续兴趣,使幼儿既喜欢玩,又乐于探索。(1)材料的开放性——在“组合中”拓展功能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直接影响着幼儿对于材料的操作,有的材料可以直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有的材料则需要经过加工组合,才能发挥材料的最大功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区域活动材料的区域活动功能比较显性,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尝试将多种区域活动材料组合运用,拓展区域活动材料的多种功能。幼儿的活动兴趣随着材料的组合变化而不断高涨,游戏材料的多种功能也得到不断发掘和开发。如:在梯子区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梯子,还为幼儿提供轮胎、垫子等辅助物,供幼儿自由组合使用。幼儿把梯子架在垫子上,变成了一座高高稳稳的桥;将它们架在轮胎上,马上变成了一座摇摇晃晃的桥;把梯子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桥洞隧道,幼儿既可以过桥,也可以穿越隧道。(2)材料的动态性——在“调整中”衍生玩法“一种材料多种玩法”给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更多自主探索、自由发挥的空间,区域游戏材料的动态性是随着幼儿的发展而变化的“动态”,是根据幼儿行为表征而调整的“动态”,也是教师追随幼儿生长的自然规律不断调整教育目标的“动态”。只有真正地追随儿童的发展,不断调整教育的主体,才能使幼儿园的活动区真正实现其教育的终极价值。  (3)材料的趣味性——在“情境中”凸显乐趣在区域活动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能使区域活动器械和材料都“活”起来,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区域活动”走向“主动区域活动”。(二)二部曲:“激活”&&&&&激活,幼儿。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作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通过幼儿的多种活动体验,同时不断激发幼儿的求异思维,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将幼儿作为游戏材料多样性玩法的开发者。& &&1.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对话”在原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与布置等方面经常居主导地位,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与布置缺少话语权,他们只是听从教师指挥的忠实执行者。现如今,材料的选择和玩法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幼儿、家长作为平等的参与者,有时甚至会生成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游戏玩法。2.从“单一玩法”到“多种体验”在“一种材料多种玩法”的活动中,当幼儿对教师投放的区域活动材料失去兴趣时,教师的适时介入和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多种体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玩法的欲望。3.从“循规蹈矩”到“支持创新”&&&&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给予幼儿驾驭材料的自由度,满足幼儿创造游戏玩法的需要,鼓励挖掘游戏材料的多种价值和功能,捕捉、支持、推动幼儿自己生成新的游戏玩法,做到不制止,不中断,不放任。(三)三部曲:“拓展”&&&&&拓展,玩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的需求关系,注重探索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多样化玩法,以及材料操作方法的可变性、多样性和可延展性,做到有的放矢、数量精、质量高,转变观念,捕捉“反常规玩法”。&&&&1.举一反三,增加材料操作方法幼儿的创造一般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仿经验内化后的改变,而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正在幼儿创造的特点。丰富合适的材料能使幼儿的创造欲望一触即发,在经验——材料——成品之间,思维在对材料直观感受的刺激下,伴随着创造的冲动走向联想,进而在对材料操作的过程中,衍生出更多的游戏玩法。2.一反常态,增添材料操作形式教师提供的材料要考虑幼儿驾驭材料的自由度。在区域材料中,玩法取决于材料的特征,材料的形象性特征和结构性特征可以引发幼儿特定的游戏行为。一般情况下,高结构性材料只有一种玩法,低结构性材料有多种玩法,无玩法限制的为非结构性材料。&&&&3.借题发挥,增设材料操作内容教师在主题背景下创设的游戏环境和提供的操作材料,大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的,希望幼儿能够有兴趣的、充分的与材料互动。但有些时候,按照常规的玩法,幼儿反复操作几次以后,就没有游戏的兴趣了。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如果频繁的更换材料,并非是最明智的选择,而且会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工作量,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材料本身潜在的各种游戏价值,丰富材料的操作方法,善于深入发掘、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延长区域活动的生命力。&&&(四)四部曲:“创造”&&&&创新幼儿的思维,创意材料的玩法。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即时的梳理汇总和活动后的交流分享,教师不仅将材料玩法更加系统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同时又鼓励幼儿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游戏玩法。1.梳理汇总,让玩法“多”起来。教师和幼儿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的变化,达到物尽其用,创造材料高效益。如:《瓶瓶罐罐》,瓶瓶罐罐是幼儿园最为常见的废旧材料,我们通过从不同的功能角度出发,发掘了这种材料的多样性玩法。& & & & & &&2.交流分享,让创意“易”起来。&&&&在“一种材料多种玩法”的探索中,当幼儿发现了新玩法、挑战了新难度时,总是希望得到教师或同伴的关注与肯定。因此,交流分享就成为幼儿表现创意的环节。首先,记录玩法,讨论迁移。在区域活动器械和材料新投放、幼儿初步探索阶段,注重师幼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收集并记录小材料的大创意。我们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投放了家长、幼儿、教师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区域活动材料。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符号、文字记录自己的玩法,进行文本上玩法共享。其次,总结经验,启发思路。在分享交流中,幼儿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共同分享,吸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发散性思维,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这样既达到了经验的共享,又使经验获得更大程度的发挥,幼儿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再次,实施评价,观察在先。通过作品交流、表演展示、大小互动、问题发展等评价方式对活动进行评价。活动中有意识观察记录地记录孩子的玩法,通过经验分享,促进他们再次创新。同时开阔其他幼儿的视野,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评价手段多种多样,如过程性评价、教师的集体评价、小组互评、幼儿的自我评价等,促进幼儿创造材料多样性玩法的积极性。  摘 要: 幼儿教育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组织体育活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不仅要教给幼儿体育知识,更要让幼儿"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幼儿教育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组织体育活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不仅要教给幼儿体育知识,更要让幼儿学会锻炼身体。幼儿是体育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对幼儿而言,锻炼身体比通过体育课获得知识更重要。文章围绕体育活动中的幼儿兴趣培养展开论述。 中国论文网 /9/view-5970811.htm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体育活动 兴趣培养   幼儿教育教学中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组织体育活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不仅要教给幼儿体育知识,更要让幼儿学会锻炼身体。幼儿是体育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对幼儿而言,锻炼身体比通过体育课获得知识更重要。   幼儿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幼儿体育教育是体育的启蒙教育,我们要以体育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激励和培养幼儿对体育的探知欲。因此,我们要在孩子们一天生活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进行体育教育机会的捕捉,进而随时了解孩子们的兴趣所在,能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更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活动。   一、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合理安排体育活动。   孩子们的运动,不能急于求成而过于激烈,更不要整齐划一,而是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体质情况,由简单、容易的活动开始,慢慢展开。例如:单腿跳的平衡活动,大班孩子两脚交替跳能持续6分钟;中班孩子跳4分钟就感到受不了;小班孩子单脚站都站不稳,跳的时间可想而知。我们可以得出三个不同阶段的孩子身体各部分肌肉力量的发育不一样,孩子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能力也不同,因而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我们一定要合理、有效地安排孩子每天的体育活动锻炼。   1.孩子们年龄小,持久性差和承受力小,如果运动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开展,常常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时间长,运动量过大,孩子们容易疲劳,对体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培养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二是由于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有效锻炼的时间减少。   2.年龄越小的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就会越短,越需要组织多种活动交替和轮换,逐步调节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孩子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二、从幼儿心理素质的现状出发,科学地组织各阶段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浓厚。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小班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非常浓厚,在体育活动中最感尝试、冒险;而中班孩子自信心水平普遍不高,独立性也相对差些;大班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不强,缺乏积极的合作意识,这反映出大班孩子合群性心理仍然较差,抗挫能力不强,创新性思维品质也比较差。   1.培养小班孩子大胆、勇敢精神,以兴趣为先导。   我们要从小班孩子的兴趣、性格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还要提供给孩子们适宜的玩具和活动材料,让孩子们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体育活动,以培养孩子们大胆、勇敢的心理素质。   2.中班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的培养要体现“互动性”。   由于孩子们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在心理素质中是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我们培养孩子们这两种心理素质的方法要体现“互动性”。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各项体育活动任务。在活动中我们要适时适度地教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我们还要及时鼓励、接纳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大班孩子合作精神、抗挫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体现“联动性”。   大班孩子的合作性、抗挫能力和创造性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构成了大班孩子的心理素质,因此对这三种品质的培养也应体现整合性。通过创设各种“合作”活动,培养大班孩子的合作意识;创设多种机会,使孩子们学会小组合作,分享成功的喜悦;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力。   三、利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   1.可控性体育训练法。   孩子们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孩子们做幼儿保健操、韵律操等,训练孩子们的活动能力,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发育。   2.游戏法。   我们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在幼儿阶段,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因为游戏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够大大提高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体育比赛法。   在体育活动当中,让孩子们设置符合自己实际的比赛形式,使他们在平时生活中进行比赛,这种方法既能够丰富孩子们的体育知识,又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情境教育法。   在我们与家长有针对性地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影视录像等,让幼儿在认识体育知识同时识字、学语、说话。   四、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   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活动形式,游戏的情节有趣,形式多种多样,符合孩子们身心特点,易于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孩子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各种游戏,这些体育器具“活”了起来,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转变为“探索学习”,从“被动活动”转变为“主动活动”。例如:孩子们在进行过山车、毛毛虫、跷跷板游戏时,我让孩子们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让他们把滑滑梯看做小山坡,把毛毛虫看做小山洞,再把跷跷板当做独木桥,让他们翻过小山坡,钻进小山洞,走过独木桥,栽下小树苗,孩子们一下就变得兴趣浓厚。因此有趣的游戏情景,能够有效调动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幼儿体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神奇有趣的,最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有效的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孩子们的个性得以发展,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幼儿体育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我们要以体育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体育探知欲。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幼儿园快乐体育特色的园本化探索 - 梅园小憩 - 连云港教育博客
&&&&&&公告|Placard
梅园欢迎您!
&&&&&& &陈秀梅东海县幼儿园一位普通的幼儿教师,没有骨干的称号、没有名师的风采但深爱孩子,深爱幼教事业,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市课堂教学先进个人、市绿色园丁、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网站先进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园丁、县电教装备先进个人、县创建帮扶先进个人、县读书先进个人、县青蓝工程优秀师徒。&市优质课展评一等奖、省优质课二等奖、市电化教学一等奖、教育博客评比一等奖。
&&&&&&&&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使他们得到满足的环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他们做每一件事都热情洋溢.因为儿童的科学学习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进行。&&&&&
园内所有文字,
除“他山之石”外
皆为梅子原创,
欢迎转载,
不用经本人同意,
喜欢尽管拿去。
&&&&&&日历|Calendar
&&&&&&日志|News
&&&&&&留言|Messages
&&&&&&评论|Comments
&&&&&&登陆|Login
&&&&&&搜索|Search
&&&&&&统计|Info
&&&&&&链接|Links
haiziwang709发表于 23:08:06
本文从“统一与自由、传统与创新、器械与功能、关注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幼儿园快乐体育特色园本化探索的过程。
【关键词】:
健康& 阳光& 自信
据媒体报道,2012年9月新学期有多位大学生在参加军训和长跑时“倒下”,因为倒下,大学校园甚至取消了校园内3000米的跑步项目。我想,国力的昌盛,是国民身体素质的昌盛,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必需放在第一位。
教育部近期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将这些科学的健康教育理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呢?十二五期间,我园确立了“快乐童年,因运动而精彩”的办园特色,立足培养“健康、阳光、自信”的幼儿,在“班班有体育特色,人人有体育专长”这样一个发展的总体目标下,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体能活动、体育游戏,既全方位有力地推动了我园幼儿园快乐体育特色的园本化探索,又切实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个幼儿都“健康、阳光、自信”!
统一与自由:定量规划与常规特色相结合。
为科学组织幼儿运动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的运动时间、强度和密度,循序渐进,以确保幼儿运动中的安全和运动充分,我们在孩子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上遵循“统一定量与自由安排”的原则,构建层级多样、开放拓展的体育活动。
第一,定量与创意的规划。我们把各班每天晨间体锻(40分钟)、午间体锻(30分钟),总计70分钟的集体户外运动时间,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编排各自不同的活动内容,在统一的时间段里作了自由的创意规划:把原来以各班韵律、操节为主的早操活动,调整为以2-3个平行班为单位的交叉、合并式操节活动,使班与班间的隔离区空间有效运用;把原来以徙手操为主的早操、午间操活动,融入了以班级体育特色器械训练的体能活动,如球类、绳类等;把原来户外分散活动中以自制体育器械为自主的训练,综合了幼儿园不同难度的活动区域挑战,如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等,每个区域的使用各班每周轮流一次使用,其中内容、材料、玩法都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季节与天气的变化等自主进行调整变换,以分别满足年龄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幼儿与年龄较小、活动能力较弱的幼儿的体育活动需要。
第二,常规与特色的整合。在确保幼儿每天基本运动量的基础上,各班每周保证一节集体性体育活动,其中小班:15分钟;中班20分钟;大班30分钟,侧重于幼儿基本动作: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等的系统培养;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各班确立本班幼儿的特色运动项目,每周两次自由安排场地与时间开展班级体育特色活动,每次30分钟,保育员全程配班。常规与特色、集体与分散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有效融合,使我园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有计划、有系统、有时间、有场地,时间与空间全方位得到了保证。
传统与创新:目标梳理与分层定位相并重。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强,思维活跃,他们好胜、勇于挑战、敢于尝试的品格决定了我们必须跨越传统体育活动一刀切的模式和内容,重新思考选择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内容。在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我们要培养的决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必须从体育活动的核心价值出发,为孩子良好个性培训、创造性思维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服务,既育体、又育心、更育能。遵循以上的思路,我们构筑了以目标梳理、分层定位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多维度的传统与创新相并重的体育活动模式。
第一,基于传统的总体目标梳理。
自十二五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对传统集体性体育活动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各阶段制定了不同层次水平的发展目标,并参照走、跑、跳、平衡、钻爬、投掷、拍球的阶段目标每班对全体幼儿进行摸底前测,分“达到、基本达到、未达”三个能力层次。
现以小班阶段为例:根据前期分析和动作的前测,小班幼儿动作由易及难依次排序:走——跑——爬——跳——平衡——钻——投掷——拍球。针对难易程度,我们先宏观的分层设置学期活动目标:第一学期是普及阶段,前半学期动作遵循幼儿喜好,选择大肌肉动作:走跑并穿插爬、跑、钻,将平衡结合在所有动作之中,初步接触投掷、玩球;后半学期则根据动作协调性趋向增强的特征,将重点放在爬、跳、钻,练习投掷、拍球。再微观的从幼儿现阶段的动作表现中寻找灵感,通过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尝试,确定符合本班幼儿中等发展水平的动作内容。如第一学期初时,根据幼儿平时喜好的动作选择了“踮脚尖”、“半蹲走”,期终时选择了“纵跳触物”、“手膝着地顶球”,第二学期则选择了“手脚着地屈膝爬”(强)、“纵跳摘物”(强)、“钻山洞”(弱)等动作。这样的归纳整理有利于教师在集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走、跑、跳、爬行、攀登、平衡、投掷等多种动作和技能的均衡发展。
第二,基于特色的分层目标定位。
在“班班有体育特色,人人有体育专长”这样一个发展总体目标的引领下,我园积极利用场地优势和人员优势,鼓励各班根据自身特点挖掘幼儿运动潜质,创建具有个性化的班级体育特色,以借助某一样体育器械(如皮球、平衡板、塑料圈、垫子、板凳、竹梯等),重点发展孩子某一方面的动作和技能(如平衡、投掷、跳跃、爬等);以突破某个动作技能(如跑跳、钻爬、攀登等),层级组合多种器械来发展动作技能的实践研究,我们在研究中灵活设置分层目标,以球类特色班级为例:它的目标任务可由发展单项控球技能的多维目标,如原地控球→左右手交替控球→行进控球→单腿跨越控球→双腿间隔跨越控球→定点传球→走动传球→跑动传球→对抗训练等循序渐进。也可通过层级组合多种器械开发出许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如用手拨动旋转球(锻炼手部小肌肉群)→腹部顶球(身体旋转锻炼平衡)→夹球行进跳(锻炼大腿内侧肌)→抱球垫上滚(锻炼翻滚能力)等。通过这样体育特色活动,培养了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第三,基于传统与特色的操节活动改革。
一直以来,传统操节运动总是以“整齐划一”的形式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运动的灵活性。我园在保留传统操节的基础上,对操节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我们一是采用了班班互动、小组互动等灵活的队列练习,如小班一个跟着一个走;中班并队、切段分队,双龙吐珠;大班左右分队、原地四个方向走、纵队变小圆……多变的列队提高了幼儿对指令的听控、理解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二是加入了以发展动作技能为主的体能运动,体能运动的充分展开是我园操节活动中的亮点。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各班利用班级特色器械开展走、跑、钻、跳、爬、滚、平衡等基本动作练习,他们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操节活动的乐趣。三是融入养生、保健、体疗功能的武术操、健美操,幼儿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全面锻炼。
器械与功能:创意重组与一物精玩相交融。
运动器械是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基本条件,器械使用的不当,幼儿运动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练习,最终成为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伪运动”,在我园快乐体育运动建构过程中,我们提倡体育运动器械应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互动性。
第一,巧重组、精设计的多元综合。
有些运动材料的运动功能是比较显性的,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体育活动中的挑战点创设可以是多角度的,在难度恒定、材料功能显性的情况下,设计生动有趣的运动情境能使器械功能“活”起来,滋生出更多挑战点,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
以常见的平衡木为例,大多数教师和幼儿在运动时只想到在平衡木上走,玩法千篇一律。我们利用平衡木和其他材料以及现有的场地开展了组合活动,为幼儿搭建了形状、宽度、高度不同的小桥,有的小桥上设置了障碍物,如具有一定平衡性的平衡板、具有一定高度的梅花桩;有的把平衡木与其它固定玩具辅助使用,如平衡木和钻洞玩具组合成桥洞隧道,平衡木架在轮胎上变成一座高高稳稳的桥。再以常用的轮胎为例,教师将轮胎平放、竖放,排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山洞小路,需要幼儿多种动作配合才能走完小路,增加了难度;还可将轮胎与梯子组合变成一座摇摇晃晃的竹梯桥,桥上有人过,桥下有人爬,幼儿的活动兴趣随着材料的组合变化而不断高涨。多器械的组合,使材料层次化、鲜活化,既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又使幼儿在不断的挑战和变化中玩中精彩。
第二,重情境、巧调整的一物精玩。
活动情境可以把单一的运动项目变成生活化、情境化的活动,在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热衷于“一物多玩”的模式下,我园看来这种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模式虽科学而有益,但重情境、巧调整的一物精玩才更具价值。如在体育活动“移动的软垫”中,我们除了设计在软垫上爬、滚等动作外,还将四人合作抬软垫的前进走、倒退走、背向走、矮人走等多种走步训练渗透于活动中。看似简单的走步融入了多种形式后,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多种形式的走步训练影射了生活中的搬运技巧。这种既联系生活,又能让幼儿从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技能的活动,很好地体现了多种走步能力的培养。
在一物精玩的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意活动的强度、密度并适时调整。比如在区域性体育活动前期,教师在各区域投放材料时,可适当降低一些动作要求,如钻爬区可把匍匐爬网先放高一些;跑跳区中的跨栏调低一些,投掷区的目标距离设近一些;在活动中期,通过器械的调节摆放,增强幼儿活动的强度和密度,把匍匐爬网降低至目标要求;跑跳区中的跨栏增加高度和密度;投掷区根据动作目标适当调节高度和距离。到了活动后期,幼儿出汗、活动次减少时,可以恢复到前期的器械摆放,降低活动强度。总之,活动材料的投放对一物精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活动器械的摆放、难度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考虑,让幼儿通过努力接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与自信。
关注与发展:幼儿主体与全员参与相互动。
特色的形成往往是在多方位的项目支持下形成的,不会以单一的形式存在。幼儿的健康需要教师、家庭和社区全体的积极配合,在我们构建的快乐体育特色课程中,我们提倡“全民健康”的理念,打破健康教育仅着眼于幼儿的局面,提倡体育活动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基础上外延至教师、家长的全民参与,也只有这样,在家园合作共育、积极参与的健康理念下,幼儿的健康才能真正得以保障。
第一,以班级特色交流,形成轴心式研讨。
体育特色课程的合理构建是统领整个快乐体育活动的中心点,每学期我们都会以班级特色交流的版块集成形式,关注各班体育特色内容是否具有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各班体育特色活动进行全园性的观摩与深入调研,让每位老师在各班典型活动的研讨中拓展体育活动的多种形式,扎实练好基本功,挖掘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作为基点来提升自己包括群体对体育活动的执教能力。
第二,以恰当自主评价,调节最近发展区。
幼儿的运动智慧包括其对运动材料的观察与认识,对该项运动的探究与尝试,以及结合自己的运动兴趣和能力而作出的综合判断和选择。幼儿的运动智慧是在运动的实践中和探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自由、充分的玩耍过程中,幼儿能了解某项运动内容及运动器械的特点。在每学期的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我们总是给自主探索运动的孩子们发放红五星(强)、粉五星(一般)、黄五星(弱),让孩子们在区域性的体育活动中自主评价自身完成各类运动区域的能力与水平,并恰当调整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运动区域。在这样的创意评价中,幼儿有机会将自己的运动水平与大家分享,教师对每个运动区域对幼儿运动能力的挑战心中有数,为下一次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最近发展区”项目寻找依据。
第三,以亲子运动契机,凸显体育特色文化。
我们在培养“健康、阳光、自信”的幼儿时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需要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幼儿父亲具有的勇敢、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在孩子体育活动吕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依据《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开展了“快乐童年,因运动而精彩”的“阳光亲子”活动,活动的目标确定为两个方面:竞争精神,包括敢于挑战(自我与他人)、不怕困难、不甘失败、独立自主、果断坚强;合作精神,包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有了目标,丰富的活动方案应运而生:“我和爸爸妈妈齐运动”摄影展、“我和爸爸妈妈的运动故事”征文活动、“我和爸爸妈妈齐制作”运动玩具创意大赛、“爸爸来到晨间户外活动啦!”、“父子运动会”、“爸爸阳光体育课堂”等。这些活动得到了爸爸妈妈们的大力支持,他们拿起了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与孩子共运动时的快乐与幸福,展示出了孩子与家人运动过程中精彩、快乐、阳光、健康的瞬间;他们走进课堂,带来了男子汉的坚强与勇敢;他们走进赛场,带来了你追我赶的力量与欢呼,忘情尽兴、竞争精神、合作精神、规则意识在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为了将这些亲子活动留下美丽的回忆,我园分别将这摄影和征文活动的成果进行了有效的编辑,以“快乐童年,因运动而精彩——亲子同乐篇”为题,结集编印了二册书,丰富了我园在“十二五”体育特色课题研究中的内容,切实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孩子在运动中体验童年的快乐。
拥有健康的体魄与心理是幼儿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当从幼儿抓起!正视并解决幼儿体育运动开展中的问题,重视幼儿健康的价值,那么在未来大学的新生军训中就不会再出现许多人倒下的“壮观”景象了,因为具有坚韧意志、强健体魄和超凡勇气的“健康、阳光、自信”的一代新人将通过有质量的快乐体育活动勇敢地站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编写,2012年9月
3.《幼儿园运动活动创新与改革的若干体验》,宋武、廖丽莉,《学前教育》,2012年7、8期,P50-51。
4.《运动性活动区和欣赏性活动区的特点及环境创设》,华爱华,《幼儿教育》,2012年12期,P6-7。
阅读全文(1664)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