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商全面从大陆李嘉诚撤资大陆原因,大陆会不会崩溃

马英九参加台商聚会 主张全面松绑对大陆投资
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昨天(26日)参加两场台商聚会,现场挺马劝进声不断,宛如选举造势大会,并推举出各地代表打算成立挺马后援总会。马英九表示,他主张在不危害台湾安全前提下,全面松绑对大陆投资;台商也具体建议国民党,应尽速“立法”推动不在籍投票,否则明年大选会“差一百万票!”
马英九昨午出席国民党立委蒋孝严举办的活动,与回台过节的台商座谈并举行新春团拜,晚间则参加由代理党主席吴伯雄、副主席江丙坤与秘书长吴敦义,宴请大陆五十多个台商会长以及全球世界华商总会的各国会长的。
座谈过程,台商要求国民党不但要把台商代表列入不分区立委名单,更要放在安全名单中,让台商权益能获得保障,国民党允诺进行研究。在晚间餐叙中,国民党高层承诺将协助大陆台商在3月份成立台商总会,讨论如何组织台商,在明年大选时返台投票。
马英九高度肯定台商对台经济贡献,也再度强调国民党对开放两岸经贸、促进台商回台投资、周末包机常态化与三通直航的坚定立场。他也强调,台湾必须成为台商的全球布局中心,外商的亚太营运中心,领导人不要把对外投资当成资金外逃,要站在扩展国际影响力的角度思考。
[责任编辑:PN007]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大陆台商后代接班 “此心安处是吾乡”-中新网
大陆台商后代接班 “此心安处是吾乡”
  那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种苗的时代”。各色光鲜少见的果蔬草木花卉品种,及其代表的组培嫁接和田间管理等系列技术优势,让登陆经营农业的第一代台商台农们,在大陆市场上罕有敌手。然而30年之后,曾经较大的技术落差逐步被拉平,在必须同时从管理中挖掘效益的市场倒逼背景下,出于降低企业成本、保护技术优势等因素考量,这些年轻的二代台商被推上了前台。
  目前,“父子档”在我省许多农业台企中纷纷出现。登陆身份从父辈时的“老板”变成了如今的“经理”,这些村里年轻的CEO们是如何面对已然改变的市场和亟待升级的管理?
  先汲取父辈经验
  宁德市蕉城区欣怡花卉有限公司是一家蝴蝶兰种植台企。四年前,24岁的陈建炜从台湾到此做起了职业经理人,负责兰园瓶苗组培,把关培植的全过程。除了工作地域的改变,陈建炜还要适应从原本机械工程专业转为侍花弄草的职业切换。尤其是后者,可不是每天进出开着空调的大棚,去适应忽冷忽热的工作环境那么简单。
  陈建炜的父亲陈国清,是台中鼎鼎有名的蝴蝶兰培育专家,他在宁德打拼15年创立了欣怡花卉。虽然占地只有20亩,但出产的种苗却在业内享有很高声誉。如今,公司拥有100多个蝴蝶兰花种,占据市场主流的有30多种。陈建炜跟着父亲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农人生活,父亲言传身教,自己也需要摸索学习。“他们没把我看作小屁孩,而是当作一个企业主来尊重。”陈建炜逐渐摸索到了蝴蝶兰培植的相关技术,获得许多人的认可。
  除了本行业技术之外,陈建炜还积极学习父辈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管理经验。比如,父亲陈国清在宁德深耕多年,兰园里的员工都是当地农户,他们吃住在兰园,陈国清视他们如同家人的管理方式,让企业员工和相关专才相当团结,很少有流失现象。此外,不管遇到大事小情,当地有关部门都会积极主动地伸出援手,尽力服务,也让他感到在宁德兴业很有支撑。
  此外,欣怡花卉的兰苗仍主打批发市场,许多客户都是父亲合作良久的老主顾,父亲把企业生产基本上交给陈建炜,自己只是负责外出联络客户等。陈建炜表示,在这个行业中,很多台商二代的状态都与他类似,“年轻的守基业,父辈四处走动,结交客户顺便旅游,这很有趣”。
  在留守的同时,建炜也尝试运用网络销售等新模式来拓展业务,并将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公司。虽然此过程中,两代人之间也常有理念冲突,偶尔会闹闹矛盾,但建炜把与父亲磨合的过程视为学习与成长的良好机遇。“最后决策的还是我父亲,我只是提出想法供他参考。我理解父亲的心愿,毕竟年纪大了,想早点达到目标,好光荣退休,而我还有很长的路,得一步步地走。”
  后进行管理升级
  “如果有一天觉得我不行,我父亲可以聘请别人来当经理。”黄圣闵的父亲或者说老板,是漳浦钜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瑞宝。但黄圣闵并不希望“家族企业”的思维,影响自己选择所喜欢的事业。
  毕业于台湾工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黄圣闵,2008年初,因看好大陆农业发展的良好前景,放弃岛内的工作,到漳浦与父亲一起投资1000万元,建成一个占地30亩、专门组培蝴蝶兰种苗的基地。农业留不住年轻人才,这是让很多台资农企颇感头疼的事儿。而80后的黄圣闵为何就能在远离漳州市中心的创业园区一呆四五年?黄圣闵的回答让人颇感意外:“我不认为自己是在做农业,我是在做生意。而且我也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而是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
  黄圣闵表示,父亲有些像是传统派,育种经验丰富,凡事喜欢亲力亲为;而自己则是“激进派”,不主张事必躬亲,认为老板应当抓大放小,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决策布局上面。“公司要在人才培养上多下力气,建立得力的干部队伍,分工负责,有效管理,进行团队合作。”
  “父亲那一辈人注重传统,经验丰富,但也容易被经验束缚。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没包袱,敢闯敢干,对市场风向也很敏感。”黄圣闵说,他到大陆后喜欢出差,四处考察市场,“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动态来规划生产,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注重科技含量、产品创新和企划宣传,使出全身解数吸引消费者。不是跟着经验走,而是跟着市场走,这是我们与前辈们最大的不同。”
  虽然理念不尽相同,但这对“父子兵”强强联手,很快就创出了佳绩,公司培育的蝴蝶兰种苗顺利打入上海、天津、广东等地的市场,目前年销量达200多万株。
  除了陈建炜、黄圣闵等优秀台商二代之外,在闽许多农业台企的二代掌门人,也通过交接班这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和现代管理方式植入等。如准备建造兰花博物馆的南靖瑞德兰园二代台商张德胥,对兰花培植进行精致化、产业化改造的枫江兰园二代台商吴少栋等。这些村里年轻的CEO们希望父辈植根于大陆的企业,能够在他们手上继续开花结果、香飘两岸。(本报记者 林娟 刘深魁 庄严 通讯员 李加进 实习生 夏雨晴 陈臻)
  记者手记:“此心安处是吾乡”
  东莞台商青年委员会近期做了一个关于“台二代接班”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九成台一代仍未真正退休,尽管所有的台二代都被赋予了“超越台一代”的期望,但仅有一成台二代有把握超越父辈。另据了解,目前到福州子承父业的台商二代数量大概不到两成,虽然多已接掌企业部分业务,但顺利且全面完成交接棒者仍是寥寥。可见台资企业如何顺利完成管理权的转换交接,仍是十分紧迫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陈建炜、黄圣闵等一大批台商二代,虽然目前已渐渐进入状态,但其与上一辈及新环境的磨合过程也颇为艰难。所以,除了企业内部交接班的合理布局及安排训练外,提供一个能激励台二代积极进取、安心创业的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除了出台相关惠台政策和优化投资环境外,应进一步完善台企转型升级相关服务和培训举措,拓展两岸青年企业家交流平台和领域,加强相关部门与台商青年委员会等组织的沟通协调,并在台商子女优先入学、驾照换证等民生事务上积极伸出援手,真正挠到“痒”处,从而使他们获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增加扎根大陆的信心和勇气。
  台二代能否顺利接班,主导因素在企业内部,而提供周到服务仍是当下相关部门可多多发力着墨之处。(本报记者林娟)
【编辑:杜静】
>相关新闻:
>台湾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台商大陆投资
台商大陆投资
历经20余年的发展,台商在大陆投资已是遍地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大陆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如今,台商在大陆投资与发展,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台商投资——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70年代末,大陆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时,大陆对台政策也发生重大转变,从力主“武力解放”转为积极争取“和平统一”,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也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及台商赴大陆投资创造了条件。
80年代初期,台商开始以外商名义或较为低调的方式进入大陆投资。但由于两岸关系尚处于对抗时期,台湾方面对两岸经贸往来限制严格,更未开放台商投资,因此台商对大陆还处于试探期,投资主要集中在以地缘与文化相近的福建沿海地区,投资数量有限。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外汇管制,允许企业对外投资,为台商间接赴大陆投资创造了条件。同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台商纷纷以探亲名义赴大陆考察或寻找投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于1988年6月及时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为台商赴大陆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政策条件。
随后,尽管北京发生了重大政治风波及外商对大陆投资出现撤资或观望现象, 但颇具远见的台商却借机加快对大陆投资步伐,特别是台湾大企业家王永庆赴大陆考察活动及大型投资计划,对台商赴大陆投资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带动作用,逐渐形成台商对大陆投资的第一次热潮。依大陆统计,1989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计540个,协议金额5. 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 5亿美元,相当于前几年之和。在台商对大陆投资热潮冲击下,台湾当局于1990年1正式公布《对大陆地区间接投资或技术合作管理办法》,有条件开放台商间接对大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发展。这一时期,台商对大陆投资的主要特点是:多为“台湾接单、大陆加工生产、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平均外销比率达85%;投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规模偏小,平均每项投资金额不足100万美元;投资方式以合资或合作经营为主,独资企业较少。
第二次台商投资高潮的形成
就在大陆经济改革与发展出现徘徊之际,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中国大陆又掀起新一 波改革与发展浪潮。随后,中共中央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大陆经济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台商看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机,加快对大陆投资。同时,这一时期是两岸关系发展最为平稳的一段时间,台湾当局也采取了一些较为积极的开放与规范政策,于是形成台商对大陆投资的第二次高潮。依大陆统计,1992年到1994年三年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计2. 3万家,协议金额200多亿美元,实际投资额75.8亿美元,前两者均占到此前台商历年累计投资项目与协议金额总数的50%,后者也占31.5%。其中1992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协议金额仅次于香港,跃居大陆吸引境外投资的第2位。
然而,1995年以后,由于两岸关系危机不断、台湾经济结构调整与大陆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台湾当局大陆经贸政策出现重大转变,李登辉于1996年提出了“戒急用忍”口号,进而制订新的台商大陆投资规范,严格限制大企业、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台商对大陆投资开始出现徘徊或滑破。依大陆统计,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持续下降,协议与实际投资金额也在波动中出现下降趋势。
台商投资第三次高潮的到来
在新世纪之交之际,中国大陆入世步伐加快,并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大陆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台商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开始扩大在大陆的投资,并调整投资策略。同时,民进党执政后,财经政策不明,台湾投资环境恶化,经济形势出现逆转,台商加快向大陆寻求发展。于是2000年开始,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第三次高潮。依大陆统计,2000年到2002年,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合计12131个,协议台资金额176.3亿美元,实际投资 94.9亿美元,分别占历年台商投资总数的 21.8 %、28.6%与28.5%;依台统计,这三年台商对大陆达92.5%亿美元,占累计投资总额238.6亿美元的 38.8%。到2002年底,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累计55673个,协议台资金额累计614.7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累计332.9亿美元,分别占大陆全部利用境外资金的13.1%、7.4%与7.4%。若将通过第三地转投资大陆的金额计算在内,台商应是仅次于香港的大陆第二大境外投资者。
台商投资格局发生全方位变化
纵观20多年来台商投资的发展变化,台商对大陆投资逐渐多元化,投资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初期以制鞋、塑胶、纺织、基本金属等传统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二波投资则以消费性电子产品、化工、运输工具、建材水泥、玻璃、食品饮料等产业为主,第三波投资则以电脑、电子信息、半导体、精密机械等资本与技术密集行业为主导。除在制造业领域的层次提高外,台商投资范围与领域也不断扩大,涉及房地产及土地成片开发、商业、金融、保险、证券、风险投资、旅游、专业服务、信息广告、医疗、教育、媒体等诸多领域,可以说目前几乎没有台商不涉及的领域。
台商投资进一步大型化,大企业或上市上柜企业成为投资的主导,数千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明显增多,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的技术密集型的投资成为主流趋势,内销市场成为台商积极争取的新目标。
随着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重心的转变,台商对大陆投资区域格局也在发生相应变化。总体上来讲,台商对大陆投资呈现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地的逐渐转移过程,只是转移的程度与速度各地有所不同。具体而言,80 年代,台商投资以地缘、文化更接近的福建省为主;90年代后对距香港甚近的珠江三角 州地区投资大幅增加,台商对广东省的投资金额于1992年开始超过福建省,跃居对大陆投资最多的地区;此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台商投资重点也转向这一地区,1994年起,台商对上海与江苏省的投资金额连续三年超过对广东省的投资。于是,“珠三角”与“长三角”成为台商投资在两大重点地区。随后,台商对广东省投资又出现一次高潮,投资金额一度超过上海与江苏省,但2000年起台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重新出现大幅增长势头,再度超过广东省,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多的地区,尤其是2001年以后台商对上海与江苏省的投资金额超过对大陆投资金额的一半以上。
台商在大陆投资逐渐进入收获期,近年台资企业盈利大幅增加,多者年营业额达数百亿元新台币,并成为台湾岛内母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大陆概念股”成为台湾股市的主要支撑力量,大陆市场对台湾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影响。
两岸不同的政策态度影响着台商投资的发展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发展与两岸关系大环境的变化、两岸经济形势的彼消此长以及大陆与台湾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等密切相关。其中大陆对台商投资一直采取鼓励、支持的态度,台商在大陆除享受外商投资的所有政策优惠外,中央政府还先后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即“22条”)、“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对台商投资采行“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区别对待政策”,主张不以政治分歧干扰与影响两岸经贸合作或台商投资,即不论两岸关系如何变化,大陆以如既往的鼓励、支持与保护台商投资;各地政府更是提出许多更加优惠的鼓励台商投资政策,加大招商力度,为台商解忧排难,从而促进了台商在大陆的迅速发展,也使台商对在大陆投资更加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则是从头到尾一幅“鸵鸟式”的政策,处处设防限制,只是在台商投资成为事实后制订政策予以追认或就地“合法化”,结果限制越多,反弹越大,台商照样出走,而且影响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高。
新环境下的新挑战
台商在大陆投资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在大陆创造了新的奇迹,许多中小企业发展成为知名企业或大企业。入世后,两岸经济环境出现许多新的重大变化,全球经济也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台商在大陆投资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一是入世后,国际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大陆,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大陆展开市场的占领与角逐,同时大陆本地企业迅速崛起,实力上升,对台商形成“双面夹杀”,台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二是大陆对台商原有的特别优惠政策,在入世后正在逐渐缩小或消失,原依靠特别待遇发展的台商必须调整经营策略, 必须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胜。三是大陆经济的市场化与法制化更加完善,台商以前以“走灰色地带”或“逃税漏税”或靠“政商关系”等方式获得“额外利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台商必须面对法制环境完善后的公平竞争与合法经营。四是大陆科技水平在迅速提高,科技人才不断增加,台商原有的技术与人才优势正在消失,台商要继续在大陆生存与发展,必须走本地化的道路,充分利用大陆的科技、人才、原料等本地资源优势,而不能再“自成体系”,独立发展。五是台商在大陆的发展与壮大,还面临台湾当局的处处限制与打压,以及迟迟不开放“三通”所造成的优势流失与发展困境。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台商对大陆投资必须进行新的策略调整与战略转移,以图在大陆的长期发展。
大陆优势明显,台商投资前景广阔
就未来发展趋势观察,在目前世界经济前景不明与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惟有大陆经济保持7%以上的稳步、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台商对大陆投资仍会持续增加。
入世后,大陆市场开放步伐加快,管制减少,为台商与外商进入许多新的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正在形成新一波的外资流入高潮,去年大陆吸引外资超过500亿美元就是一个例证,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进入新世纪开始,大陆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对集成电路与软件、生物、环保等高科技产业提供诸多优惠政策,将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加快进入大陆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中西部地区是未来几十年大陆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中央与地方提供不同层次的优惠条件,特别是随着这一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下一波投资的热点地区。
大陆经济仍处于起飞阶段,许多重大工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京澳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各地基层设施的建设等等,所创造的庞大商机与市场,将成为台商进入的最佳机会。同时,大陆开始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财政政策开始向农村发展倾斜,将为台商投资创造更大更适合的潜在发展机会。
在这种大背景下,加上台湾岛内投资环境恶化形势难以短期内改变,未来台商将会继续扩大在大陆的投资,而且投资的盲目性会减少,计划性增强;短期行为减少,长期性战略增强;被动性减少,主动性增强,而且台商投资会进一步本土化与多元化。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需ECFA后续支持
移动互联网带动台商转型升级的契机。(CFP)
随着大陆土地与劳动力成本节节高升,有论者断言台商在大陆的利润不再,台商开始自大陆撤资。不过,不管是从数据来看,还是从台商实际投资情形来看,台商在大陆并未减少,只是转型升级而已。
大陆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而该阶段大陆吸引投资人的最大优势,除了广大的市场外,更加上发达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后者使行销成本大降,口碑行销与社群行销取代了过去砸钱做广告、建通路的作法。同时,通路缩短了,也就代表售价可以降低。移动互联网商机庞大,不只下游的销售环节受益,上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兵家必争之地,鸿海集团已争取到大陆移动转售业务牌照(MVNO),旗下讯捷已经和中国电信达成合作协议,未来讯捷将直接在大陆批售中国电信的行动电话门号,卡位大陆移动互联网市场。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宜及早再谈从更上游的硬体来说,大陆全力扶植半导体產业,台湾半导体產业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自然也不会忽略大陆市场。从联电、台积电到联发科,都势必进一步投资大陆,或与大陆结盟合作。因此,台商在大陆可以说已进入「3.0时代」,未来大陆市场只会创造更多台湾富翁,台湾企业绝不会放弃大陆市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进入「3.0时代」,许多台商未来将回到台湾研发制造,他们在出口大陆时,需要政府与大陆谈判的ECFA后续《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尽早签署,才能与其他国家竞争。(旺报)
中时电子报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请勿重覆刊登一样的文章,或大意内容相同、类似的文章
请不要刊登与主题无相关之内容
发言涉及攻击、侮辱、影射或其他有违社会善良风俗、社会正义、国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内容,本网站将会直接移除
请勿以发文、回文等方式,进行商业广告、骚扰网友等行为,或是为特定网站、blog宣传,一经发现,将会限制您的发言权限或者封锁帐号
为避免留言系统变成发泄区和口水版,请勿转贴新闻性文章、报导或相关连结
请勿提供软体注册码等违反智慧财產权之资讯
禁止发表涉及他人隐私、含有个人对公眾人物之私评,且未经证实、未注明消息来源的网路八卦、不实谣言等
请确认发表或回覆的内容(图片)未侵害到他人的着作权、商标、专利等权利;若因发表或回覆内容而產生的版权法律责任将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不代表中时电子报的立场,请遵守相关法律规范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电子报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
特派员谢瑷竹/上海报导
旺报 TOP 10
你关心的,才是重点!
轻松一下by ctedito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嘉诚大陆撤资多少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