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之道》道士塔读书笔记记

做人做事做官从政之道:读《菜根谭》 品官德经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做人做事做官从政之道:读《菜根谭》 品官德经
《菜根谭》即言:“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以肥甘丧也。”明确指出,一个人只有清心寡欲才能使志向明晰呈现,而讲究吃喝,追求物质享受,往往会导致节操的沦丧。
原标题:读《菜根谭》 品官德经网易河北讯&明朝万历时人洪应明所撰《菜根谭》,是一部名播海内外的语录体劝世杰作。作者“幼慕纷华,晚栖禅寂”,人生的起落、内心的震荡以及学术的慧根,使其成为晚明社会真正的思想者。他吸纳儒释道之精华,抒发心灵深处的感悟,就如何锻炼德性,如何为人、如何处世,以字字珠玑的生花妙笔写成警醒世人的《菜根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日本现代企业家将《菜根谭》奉为企业管理的经典教科书;笔者则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四百多年前的廉政启示录,至今对从政者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淡泊名利、廉洁自律仍有深刻的提醒与启迪作用。一、淡泊明志,修德正心翻开历史上一些清官廉吏的传记就会发现,大凡清官廉吏皆以淡泊明志。没有清新淡泊的志趣,而贪财好利,以荣华富贵为志向,就很难做到清廉不贪,古往今来大抵如是。《菜根谭》即言:“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以肥甘丧也。”明确指出,一个人只有清心寡欲才能使志向明晰呈现,而讲究吃喝,追求物质享受,往往会导致节操的沦丧。又说:“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盖着粗布被睡得很香,吃着粗劣饭菜有滋有味,更能充分体验到人生淡泊的真趣,主张返璞归真。《菜根谭》还强调人们应该“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名在乾坤”。即拒绝奢侈豪华的生活,甘心淡泊名利,而在世间留下清名。如果一个从政者能够做到淡泊名利,志趣健康,崇尚简朴,谢绝奢华,那么也就近乎于廉了。《论语·为政》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实施德政,是我国古代贤哲一贯的政治主张。这就要求官员要做到身修行正,以德治国。洪应明也秉承着这样的要旨,在《菜根谭》中着力劝诫人们要谨守道德,修德正心。“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正所谓成小事凭智,成大事靠德。而且修德不能有杂念,如果修德的目的在于成就功名,一定不会有真正的造诣。进德修道,就要像木石一样无情无欲,容不得半点杂念,不受外物的迷惑,而保持“寸心洁白”。进而摆正了德与才的关系:“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这种主张很有见地。在中国关于德才的关系古来多有论者,笔者认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论述得最为精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一》)申明了国家选拔官员,如果能够认清德才各自的分量与主次,就不会因为用人不当而造成祸患了。这与我们今天选任领导干部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以及考核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标准,把“德”放在首位是相一致的。一个人如果能恪守道德,为官也就能做到廉洁自律了。二、节制欲望,防患未然观览古今贪官污吏,莫不是贪从欲起。正是金钱之欲、色情之欲、权力之欲将其送入囹圄,甚至送上断头台的。也正因如此,宋朝大儒朱熹才感慨道:“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菜根谭》即言:“色欲火炽”,就是说色欲像烈火一样炽热难耐,控制不好就会出问题。又说“嗜欲如猛火,权势似烈焰”,如果不加以冷静控制,那猛烈的欲火与权势的烈焰,即使不烧毁别人,也会烧毁自己。进而指出:“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就是说天理之路很宽广,越走越宽;人欲之路很狭窄,即使刚刚步入,呈现的便是满眼荆棘与泥泞,也就预示着人生的失败。同时强调:“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满足欲望方面的事,不要因为感到快意而且容易得到就参与其中,一旦参与就坠入了万丈深渊,而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又告诫人们:“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人皆有七情六欲、难免有私心杂念、贪念淫欲,关键是在这些邪恶之欲产生时如何控制,能够及时控制住,才是悬崖勒马,才能转祸为福,起死回生,这是绝对要把握好而不可放过的机会!因而倡导人们要做到“心无物欲”,如此精神世界才能海阔天空,一览无余。进而提出保全人的自然本性,保持欲望淡泊才是人生第一境界。有这样的境界自然不往欲路上走、贪路上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恶行败露也是渐积而成,非一朝一夕之故。《菜根谭》对此做了生动的阐述:“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又说:“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这两则语录均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要做到慎独,不要以为自己做了坏事别人不知就可以蒙混过关,心存侥幸。要想罪行不被揭露,惟一的办法就是私底下别做坏事,而做到真正的无罪。劝诫人们要积善除恶,表里如一,内外一致;否则坏事做多了,必然东窗事发。因此,《菜根谭》主张防患于未然,强调“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是很有道理的。三、为官以廉,贪赃致祸《菜根谭》说:“居官有二语:‘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洪应明这条语录出自明朝廉官户部尚书年富所撰《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文字最早是由泰安知州顾景祥于明朝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刻立于泰安府衙的,尔后遂成明清以来一些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洪氏将这字字警策、句句药石的《官箴》引入著作,足见其鲜明的廉政主张,提倡为官以公、为官以廉。《菜根谭》还告诫人们:“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这段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向世人说明贪念致害之深,一个人只要心中产生贪婪偏私的念头,刚直的性格即会变得懦弱,智慧被蒙蔽而变得昏庸,仁慈之心就会变得狠毒,纯洁的人格就会变得污浊,结果是毁坏了一生的人品;另一方面,引用春秋宋国子罕拒收宝玉的故事,阐明古代廉官以其秉承“不贪为宝”的高贵品质,而能超越物欲平安度过仕宦生涯,以此正面典型来为官员树立廉洁的榜样。《菜根谭》还说:“声华之习胜,不是个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个好臣子。”指出了为官不应贪恋名位,名位之念太重,就不是一个好官员。又说:“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贪官污吏的鄙视,与对平民百姓的赞誉。贪婪之人迷恋于金钱,得到了黄金还怨恨没得到美玉;迷恋于官位,已封了公还怨恨没有得到侯爵,还在不停地讨要,这种豪门权贵岂不是自甘沦为乞丐了吗?而平民百姓布衣蔬食,却感到香甜温暖,十分满足,而不亚于王公的快乐。进而指出了“富者多忧,贵者多险”的道理:“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这是对老子“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进一步阐释,是对贪得无厌者的警告。四、无私尽职,保持晚节洪应明主张为官不能贪慕虚名,而要实心为民。《菜根谭》说:“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即言为官不仅贪图物质利益为贪,而且有意为自己树立廉洁的名声也是贪。官员就应做到不贪名利、不慕浮华,尽职尽责,实心为民。“居官不为子民,如衣冠盗。”就是说如果当官不为老百姓谋利益,而只想一己之私,就成了衣冠楚楚的强盗。《菜根谭》反对官员“市私恩”。提出“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用个人的恩惠去买好,不如扶持引导公众的舆论。进而指出:“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即言不要因一己私利而有损大局,不能借助大家的舆论而使自己称心快意。可见洪氏对以权谋私、权力寻租嗤之以鼻。孔子说的“君子有三戒”中的第三戒为:“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人有老而贪得的倾向,所以从古到今晚节不保的大有人在。当今也有许多官员由少壮时的奋发有为,退化为晚年的贪婪堕落,所谓“59岁现象”即是如此。如世人果能够接受《菜根谭》的提醒,便不会犯这类错误,会避免多少人间悲剧!《菜根谭》说:“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看人只看后半截”。又说:“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这就直截了当说明了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其晚节,盖棺才能论定。并且深刻说明了功名富贵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转移,而气节却是千年如一日永恒不变,作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确不应以牺牲气节为代价,来换取功名富贵。总之,《菜根谭》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我们修身、为人、处事的一部宝训。如果我们能够精通其中义理,身体力行,则“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通理《重刻〈菜根谭〉序》)特别是书中所渗透的廉政思想,足以为今天为政者鉴,足以使我们心田得到滋养,在心灵深处播下廉洁的种子,绽放出为民、务实、清廉之花!
本文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责任编辑:HEB048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从政之道》摘记
&& 《从政之道》摘记
& 人们一般把那些看似很善于处理问题、解决事情的人认为是“智慧高的人”。智慧的来源主要是阅历而不是“试错”的结果。对于从政者来说,智力和智慧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智力,你会被认为是一个愚蠢的人,得不到起码的尊重;没有智慧的人,你会被认为是一个迂腐的人,得不到晋升的机会。一般而言,智力解决的是与事实性相关的问题,确定性的问题;而智慧则解决那些与程序相关的问题,解决那些不确定性的问题。搞技术的人把事情作成即可,搞政治的人则必须按照规则把事情作成。搞技术的人对那些比较程式化的东西处理起来往往得心应手,搞政治的人对那些非程式化的东西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身处官场之中,处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溜须拍马,钻营奉承之辈,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闲逸之趣,为官必不可少。
治大国若烹小鲜。通权达变,掌握运权之道,是从政者的素质之一。中庸之道很有益的。有心机但不奸猾,诚信待人而不憨傻。
武则天的谋略有三:忍得住狠得下看得远。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自古以来就是政治家的一种博大情怀。反客为主的同义词就是喧宾夺主。
诈以智为上,抢以力为上。
涉身权力场的人,脚下都踩着一块石头,只要石头一松动,就有坠入深渊的危险。
坚持原则,依法说人;掌权为公,以廉服人;身体力行,以德服人;心系群众,以爱服人;运筹帷幄,以谋服人。惟独道德本身有一种经得住时间淘洗的永恒的力量。
&& 左宗棠让列强见识了中国人的真脊梁。
写在后面:这本由杨嵩著的《从政之道》,目录比内容好。内容大都是用例子说明一个道理,但是不是很贴切的。如此的书还是第一次看到。但不管如何还算开卷有益了,所以摘记下以上的文字。希望对孩子有益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三严三实读书笔记
日前,中办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的通知,中央又批准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日前,中办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方案》的通知,中央又批准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充分认识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抓教育,正确认识&严&和&实&,贵在行动和落实。
  正确认识&严&
  严是爱护。提出&严&的要求,是为了防止更多人要求不严。如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不仅干不成事、干不了事,而且可能还会坏事。严格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从管住教育培训到清退会员卡,从停建新的楼堂馆所到节俭办节庆晚会,很多制度都发挥了&笼子&作用,起到好效果。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执行的要害在严格,不能缩水,更不能放水。严格要求,制度才能产生威力。领导干部只有身正为范、做出样子,要求别人才有底气、严格管理才能服众。从严要求、强化约束,这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重要理念、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对于党员干部,松是害,严是爱。
  严是平安。对自己从严要求,是平安生活的保障。领导干部无论谋事还是创业,行得正,才能走得稳。要求严,方能干成事。一辈子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若不能以严守道、以严凝神、以严聚气,放低了境界追求,放宽了用权边界,放松了约束标准,难免就&一篙松劲退千寻&。诸多事实表明,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并不难,怕的是居官日久,不再严字当头,而生骄气、惰气、官气、暮气。守得一个严字,才能平安有益。
  严是公道。关键在于以公为念、以严律己。就是涵养共产党人的尚公、奉公精神,以严护公道、以严守正道。对于为政者来说,公是一种无上追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养其公心、成就公道。有的人走上从政之道,原本就想捞一把,在权、钱、色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以致废除公道、大开私门。唯以严养一颗公心,善守严、恒持严,面对歪风邪气而坚决抵制,面对私利诱惑而稳住心神,如此不断砥砺淬炼,方能超然物外、宠辱不惊,最终成公义、守正道。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严就是公道、公序、公正。不管是自律以严,还是他律以严,有严才有清风正气,有严才有民心公论。严守用权边界,严禁行为出格,必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也才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正确认识&实&
  实是责任。干事创业,最可宝贵的品质是什么?实干兴邦始终是治国理政的至上良言。实干,乃谋事之基、创业之根、做人之本。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实不仅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种历史责任。能不能求实、务实,能不能唯实干、重实效,见证责任意识,更检验党性与品行。把实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始终坚持埋头苦干、踏实肯干,必能担起时代重任,也终究不会吃亏。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才能啃下硬骨头,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实劲,才能切实增进人民福祉、成就党的大业。我们党从严从实要求干部,强调实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道理正在这里。这是神圣的使命,我们应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实是能力。实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能力。没有能力,却夸夸其谈,很难在众人那里获得市场。我们讲实干,前提是研究问题、把握规律,苦干实干还要加巧干。我们尚实、求实,是为了解决问题、深化改革、谋求发展。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化改革新要求,领导干部更要通过不断学习,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工作,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学会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实干才会有基础、有方向、有成效。唯实干才能兴邦,唯有才方可实干。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理应有更纯的本色、更高的境界。
  实是绩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键在一个&实&字。群众认干不认说,老开&空头支票&,何以取信于民?所谓&实绩&,求实是基础,绩效是结果。作风上的实与虚,折射的是思想上的公与私。出于公心才会踏踏实实、力行惠民。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今天的领导干部,身负改革重任,面对各种难题,弘扬务实之风,不仅是做人的准则,更是谋事创业的方法论。办实事而不图虚名,求实效而不做虚功,确为铸就永恒的为政之道,正如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落实&三严三实&重在行动
  重在行动要坚持好作风。改革需要公信力,从实施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再到&三严三实&,这一系列深入转变作风的组合拳,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风格,良好的作风就能凝聚起强大正能量。好的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善做善成的法宝。作风建设的持续给力,折射党风、政风的进一步好转,彰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好的作风是一种财富,让我们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勇立时代的潮头。好作风,锻造执行力。有好作风,才能把中央改革部署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才能有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才能保障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把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重在行动要焕发昂扬精神。贯彻&三严三实&,必须激发昂扬向上的斗志,必须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体现当代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担当。&三严三实&彰显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品质和必备能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打造制度新优势,锤炼作风新风尚。
  重在行动要加强道德修养。一名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要勤于修身,懂得如何律己与用权,实实在在的做人、谋事、创业。遵纪守法,不碰底线。小事做起,防微杜渐。读书明理,陶冶情操。自省,就是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年之后再成长的前提。时时有内省之心,有了错误就能够及时发现,就有改正的可能。选择君子之交,就能最大限度地洁身自好。结交田间地头之友,心系民间,感知疾苦。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修齐治平,是先祖留给中国人的成长之道。
更多相关论文
------分隔线----------------------------《道与庶道》读书笔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道与庶道》读书笔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