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物品燃料电池的主要原料需加什么化工原料

相关内容: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参考课时:1课时)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②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1.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②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②激发更强的求知欲。③逐 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燃料的燃烧”。④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①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②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2.2 教学难点①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3 专家建议4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申→开阔视野→小结内容。5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 模拟酸雨水”。学生用具:树叶。6 教学过程[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观看两组幻灯片。(或投影)&&& [投影]&&& 第一组:课本P128图7—24。第二组:课本P134图7—30、图7—31、图7—32。&&&&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第一组画面显示的是化石燃料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第二组画面显示了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腐蚀岩石,污染空气。&&&& [过渡]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板书]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新课引入]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我们主要从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的角度来学习。&&& [板书]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设问]你知道哪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讨论]&&& [回答]可能有的答案:&&&& 1.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2.日至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燃料的燃烧排放出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大量积累,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 &&& 3.汽车中的燃料——柴油或汽油,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尾气中含有一些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氧化物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事件,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人。由于该市三面环山,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汽车漏油、汽油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放尾气,城市上空聚积近千吨的石油废气、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淡蓝邑的光化学烟雾。&&& 4.光化学烟雾对污染环境危害性很大,但这种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不是经常出现的。目前酸雨的危害日趋严重,酸度不断增加,范围日益扩大。据报道,过去酸雨只限于大城市和工业集中区,近年来已发展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 [评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非常好 。 &&& [过渡]说到酸雨,我们从刚才的图片上已经看到酸雨对森林、雕像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认识一下酸雨对环境的破坏(教材P140页)。&&& [活动与探究]&&& (因制SO2存在污 染问题,所以教师课前配好模拟酸雨水,课上供给学生做实验。)&&& [现象]1.植物叶片(或果皮)都变色。&&& 2.有气泡冒出,镁条或锌粒逐渐变小。&&& 3.有气泡冒出。&&& [教师补充]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设问]那么,同学们根据上述的实验, 能否具体谈淡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等造成了哪些危害呢?&&& [回答]1.酸雨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2.它能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 3.酸雨对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注有腐蚀性。&&& 4. 酸雨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5. 对人体的健康有直接的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过渡]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她在流泪,她在滴血,她的儿女们不能坐以待毙。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她呢?&&& [学生讨论] &&& [回答]1.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 2.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改进设备,使燃料充分燃烧;增加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气体。[&&& 4.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铝物质排放。5.开发新能源。……&&&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刚才的内容并板书] [板书]&&&& [过渡]煤和石油虽然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它们燃烧时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人类把眼光放在了使用和开发清洁的燃料上。&&& [板书]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投影]车用乙醇汽油&&& 乙醇是以高梁、玉米、小麦、薯类、糖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的。将乙醇液中含有的水进一步除去,再添加适量的变性剂(为防止饮用)可形成变性燃料乙醇。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使用这种燃料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和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乙醇 汽油在一些国家已成功使用多年,目前在我国也开始受到重视。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两项国家标准;并于日开始实施。我国将根据具体情况,在一些城市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讲解]乙醇俗称酒精,它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还容易挥发,能 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而且还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 乙醇的成分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它的化学式是C2H5OH。&&& [设问]根据乙醇的化学式,你认为作为汽车变性燃料的乙醇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呢?&&& [回答]二氧化碳和水。&&& [追问]为什么呢?&&& [回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评价]非常好!大家学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板书]1.乙醇(酒精)&&& C2H5OH+3O2 2CO2+3H2O&&& [引申]在街上吃火锅时,有的火锅下面燃烧的是一种外观类似于冰的一种物质,它真的是冰吗?&&& [回答]不是,这种类似于冰的物质其实是一种固体酒精。&&& [教师补充]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乙醇同样有着三态变化。由于乙醇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它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设问]除了乙醇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新型的燃料或者能源。&&& [回答]1.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它点燃后生成了水,并且放出大量的热。但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所以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 2.地热。地球的地心是高达几千摄氏度的熔岩,地热能的总量,相当于煤炭总量的1.7亿倍。&&& 3.潮 汐能。它是一种不消耗的燃料,是没有污染,不受洪水或枯水影响,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在海洋能源中,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最为现实,最为方便。&&& ……&&& [板书]2.氢气&&& 2H2+O2 2H2O&&& [过渡]科学家在开发新能源上,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可喜的成果。(或投影或制成课件)&&& [投影] &&& 一、用地热水发电&&& 产生地热能源需 要两个条件:发热的岩石和滚烫的水。在冰岛,这两者都具备,而且丰富得很。由此派生出地热利用的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将地下热水抽出,另一种是向地下有热岩的地方注入冷水,利用热岩加热冷水,再把热水从另一处抽出。前一种方式较省事,但地下热水中含有多种腐蚀物,对供热管道的腐蚀极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事先加以预防,这 种地热利用是不会长久的。后一种方式虽然腐蚀问题不 严重,但是,很难控制地下那个巨大的“加热炉”(即热岩)的活动。总之,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利用地热,都必须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 冰岛利用地热主要靠注入冷水取得地热能。利用地下沸水的内斯韦利热能发电厂,居然提供了雷克雅未克所需热能的1/3。该厂位于地热高温区,地下2000米深处的温度已达400℃。从18个钻孔中冒出水与蒸汽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经过热交换器,冷水就被加热到约90℃。不过,由于水中 存在的大量的氧气对管道系统具有相当强的腐蚀作用,所以必须去除水中的氧气。为此,人们不仅使用普通的排气法,还在水中添加少量硫化氢。硫化氢与氧气发生反应后,就可以除去剩余的氧气,这就是为什么雷克雅未克的热水中常常会有一股淡淡的臭鸡蛋味的缘 故。&&&& 冰岛人采用的这 一措施还真有效,如果来自地层深处的沸水 直接进入管道系统,管壁很快就会穿孔。因为地下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以及酸性腐蚀物质,即使采用 最好的钢管,用不了几个月也会被腐蚀。而硅酸、氯化钠及铁、钙等元素在冷却时却会凝固成黏合物,很快将水龙头堵塞。若在水中添加少量硫化氢,上述弊端即都能克服。 &&& 在日本,新源产业技术综合机构则于1991年末成功地进行了地下热水发电实验。他们将热水在低温下与沸腾的煤体进行热量交换, 利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发电。&&& 由于日本拥有大量的温泉,因此在温泉旁打井,然后安装设备,利用地下热水发电是很方便的,目前,这项实验正在进行中。&&& 二、太阳灶收集太阳能代替煤、电,用来煮水烧饭,是大阳灶的特长。&例如,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注重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里的城乡居民普遍使用太阳灶,住宅民房顶上的太阳能器具群已成为该市的一大景观。 &&&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个太阳能研究小组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灶,效率很高。该装置的关键设备是一个独特的太阳能集 热器,其形状为弓状的不锈钢镜子,镜子长5英尺(约合152厘米)、宽2英尺(约合61厘米)。将这种太阳灶置于屋外的地面上,镜子始终正对着太阳光,在其正中央布置一套发散式吸热管,通过管子循环的水由于被加热而变成蒸汽;再用管子将蒸汽引到屋内的灶上,用这种办法可使灶温达到180℃。在这么高的温度下可进行各种烹调,既能炸制、烤制食品,也能蒸煮食品,一个灶可供应2 5个人就餐。 &&& 此外,由于白天在压力容器中产生的热量散发的速度很慢,所以甚至到深夜,炉灶也能保持高温,故在夜间仍可使用。&&& 三、干净的核能1986年,世界核电装 机容量还只有2.5亿千瓦,7年后的1993年就发展到4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预计再过7年,到本世纪末,核电装机容量还将增加到5亿千瓦,发电量将占世界发电量的1/3~1/2。尤其是少煤缺油的法国与日本,1993年已建成投入运行的核反应堆已有56座与48座,分列世界第一位与第二位。发电总功率也达到了0.6亿千瓦与0.4亿千瓦。就是那些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的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核电,其中羌国运行的核反应堆在80年代未就已超过了100 座。而英国、俄国、德国的运行堆数在1993年也 分别达到了35座、29座和20座。由此可见,进入21世纪后,能源结构中核电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大,其作用和地位也将日显重要。到那时,核能将像现在的煤、油、气等天然常规能源那样,日渐为众多的人们所接受,进入寻常的百姓人家。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人类利用燃料的同时,也给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地球人类的一员,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努力学习,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中。【随堂练习】7 板书设计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 二、使用 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酒精)&&& C2H5OH+3O2 2CO2+3H2O &&& 2.氢气&&& 2H2+O2 2H2O
相关内容:
& 一、情景引入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现代火箭以液态氢为燃料,你还见过哪些燃料?如何分类?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什么能?(请阅读教材后,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并填写:)&
相关内容: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思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2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其中1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认识燃烧的条件;认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了解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五、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六、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七、教学方法:实验、归纳、练习设计相结合。八、教学过程: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燃烧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第二部分着重描述爆炸,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在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燃烧、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提问】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你能根据这些现象列举一些使物质燃烧的方法吗?【回答】用火柴、打火机、烟火、炉火等火源将纸、煤、酒精灯等引燃,用电子打火点烟、钻木取火等物质燃烧的共同特征和反应实质待征——发光、发热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总结:【板书】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演示】在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白磷燃烧起来而红磷不燃烧。【提问】通过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燃烧?【演示】在玻璃棒的下端、中部、上部三处各系上一小块白磷,把玻璃棒插到盛有80℃热水的烧杯里,使下端的白磷浸没在热水中,中部的白磷悬于水面处,上部的白磷露在烧杯外,结果只有水面处的白磷燃起来了。【分析】水面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不同的是水面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了而水中的没有,这就说明物质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水面上的白磷与烧杯外的白磷同在空气中,而烧杯外的白磷下面没有热水,其温度未达到着火点,说明物质要燃烧还得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设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讲解】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原理一: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原理二: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讨论】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2.木头着火时,通常泼水可以熄灭,为什么?3. 请联系实际,列举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灭火的原理。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引入】大家知道,同是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如碳、硫、磷等在氧气中燃烧就要比在空气中剧烈;在同一条件下,有些物质能平静燃烧,有些物质则急剧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同是燃烧,但现象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燃烧的特殊现象——爆炸【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到:1.氧气的含量不同,可燃物燃烧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2.由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点燃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受热急剧膨胀即引起爆炸。所以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的一些车间都写有严禁烟火的警告,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会有爆炸的危险。【引入】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燃烧的现象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就是【板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相关内容:
&自主梳理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属于_____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1.煤和石油(1)煤是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主要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将煤作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石油中主要含两种元素。从石油中炼制出的燃料有多种,举出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甲烷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的时候,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________________,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但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答案:煤 石油 天然气 不可再生 混合物1.答案:(1)混合物 碳 焦炭 煤焦油 煤气(2)碳和氢 汽油 航空煤油柴油2.答案:天然气 沼气 CH4+2O2 CO2+2H2O 可燃冰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变化,即有的反应会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有的反应会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1.答案:能量 热量 放出热量 煤的燃烧 吸收热量木炭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2.答案: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师生互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探究:化石燃料是不能再生的资源,如果将它们仅作燃料烧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将宝贵的化工原料烧掉,造成资源的浪费。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归纳如下:&&【例题】煤、石油、天然气被称为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写出一种煤、石油加工后可以用作燃料的产品:煤_________________;石油_________________。解析:煤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可作燃料;石油经过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燃料。答案:(1)甲烷(或CH4) CH4+2O2 CO2+2H2O(2)煤气 柴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绿色通道: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有关化石燃料的利用在初中要求不高,主要考查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煤、石油炼制得到的一些常见产品。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答案:A 解析:石油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炼制后能得到多种化工产品。石油燃烧后的产物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蒸气及一些污染性气体。2.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煤气、沼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某市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 单元概述&&& 在古代,人们就知道利用火。火推动了人类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从最早使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到了今天的许多新型燃料。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结合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清洁燃料和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亲自体验、探究活动来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课题1 燃烧和灭火自主梳理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反应。2.燃烧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1.答案:可燃物 氧气 发光 发热 氧化2.答案: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2.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答案:泡沫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 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3.答案:Na2CO3+ 2HCl====2NaCl+H2O+CO2↑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在_______________内,如果发生_______________,短时间聚积__________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就会发生爆炸。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3.在生活中你注意到了吗?在加油站一般要设置什么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医院一般要设置什么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在生活中注意到哪些地方设置安全标志,设置什么样的安全标志,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有限的空间 急速的燃烧 大量的热 迅速膨胀2.答案:生产 运输 使用 贮存3.答案: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在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设置严禁烟火标志师生互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根据日常生活的现象和有关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可逐步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如煤在空气中一般不会自动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没有足够高的温度,因此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有些物质(如石头、砖头、水等)即使在足够高的温度下,且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时,也不会燃烧,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不具有可燃性;酒精灯的熄灭方式是用灯帽盖灭,那是因为没有了氧气。这样就可以归纳出燃烧的条件了,即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例题1】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⑤燃料),(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通风口),(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①压电陶瓷),故选A。答案:A绿色通道:解答这一问题要从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入手,只要同时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燃烧就可以发生。针对训练: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解析:“火箭”为木船提供了热量,使温度达到了木船的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满足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木船起火燃烧;部分船只逃脱是由于它们隔离了可燃物;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东风”为木船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火势更旺。答案:(1)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移走可燃物(3)充足的氧气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探究: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时,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即可:移走可燃物;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由于着火的原因、环境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灭火方法,不能盲目照搬教材知识。同时要注意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在灭火时,只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着火点。【例题2】2010年8月,希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至少造成六十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仅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据说就有三千人无家可归。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根据灭火的三种方法:①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森林发生火灾,开辟防火带是为了将可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答案:B黑色陷阱:解答本题时,很多同学易错选答案A,出错原因是误解了题目所考查的意图,即灭火的三个原理,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从这三个原理中寻求答案。针对训练:2.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答案:B 解析:用水灭火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是利用水蒸发时从环境中吸收热量,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错误;A、C、D三项采取的灭火方法与其对应的灭火原理均正确。3.2010年3月底,邻近昆明市郊的安宁突发森林大火,在灭火中消防官兵们使用各种灭火措施,其中在山高坡陡的火场使用了灭火弹。&灭火弹是一种无雷管、无炸药的安全消防器材,以超导材料引燃,使用时,揭开上端封皮,使超导热感应材料外露,用力投入火场,遇火瞬间,弹体裂开,释放出超细干粉高效灭火剂。灭火剂的有效成分是碳酸氢钠,其受热即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有碳酸钠和水生成。(1)灭火弹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灭火中,消防队员还使用了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以汽油为燃料,喷出类似十二级风的高速气流,将火吹灭。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消防队员在灭火中常被烤得难以忍受,需要不断往身上浇水。“浇水能降温”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自主梳理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1.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排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________________,会使________________受到破坏,________________受到腐蚀。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为了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某些城市的汽车改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作为燃料。1.答案: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酸雨 森林 雕像2.答案:汽油 柴油 压缩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乙醇乙醇俗称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如若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______________,也可减少______________。2.氢气氢气本身________________,极易燃烧,燃烧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的燃料。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终将会成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在实验室里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制取____________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3.开发其他新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答案:酒精 C2H5OH& C2H5OH+3O2 2CO2+3H2O 乙醇 石油资源 汽车尾气的污染2.答案:无毒 水2H2+O2 2H2O 最清洁 主要能源 Zn+H2SO4====ZnSO4+H2↑ CO23.答案:太阳能 核能 风能 地热能 潮汐能师生互动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新能源的形成探究:化石燃料的使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燃料在燃烧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1)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方面:①S、N元素燃烧生成硫、氮氧化物,易形成酸雨;②不充分燃烧生成CO;③未燃烧的炭粒、粉尘造成空气污染。(2)针对以上污染我们应尽量使用及开发一些新能源,如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同时加强对化石燃料的处理,如使用脱硫煤、乙醇汽油等。注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石油)的燃烧产物比较复杂,由于我们一些知识的缺乏,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不太了解,针对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也就难以解决。突破方法是记住煤、石油的组成及燃烧后生成的常见的几种有毒气体。【例题】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下图是我国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和标识(如图1所示)。&(1)下列措施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限制发展高耗能的产业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C.为了减少废气对本地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加高烟囱(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2中的信息告诫人类: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排放,使________________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为了减少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 (写一种)。解析:根据“节能减排”的含义,符合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应是A、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方面考虑;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可写出化学方程式;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氢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答案:(1)AB(2)甲烷(CH4) CH4+2O2 CO2+2H2O(3)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合理答案均可) 2CO2+6H2 C2H4+4H2O(4)氢能(合理答案均可)绿色通道:本题以新闻及社会热点为载体,考查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意义,旨在提醒人们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针对训练: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建议或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开发新能源,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C.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D.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袋答案:D 解析: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袋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不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2.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图甲为近两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曲线图,图乙为某燃煤电厂全景图。&&&&&&&&&&&&&&& (1)由图甲可知,自1950年以来,人类能源消耗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A.显著增长&&&&&&&&&&&&&&&&&&&&&&&&&&&&&&&&&&&&&&&& B.平稳增长C.稳中有降&&&&&&&&&&&&&&&&&&&&&&&&&&&&&&&&&&&&&&&& D.显著减少(2)图乙中的电厂发电功率为1×107 kW,要维持这样的发电功率,该厂每小时约需燃烧5×106 kg煤,这些煤完全燃烧可产生的热量大约是J。煤燃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可达1.2×106 kg,从环保角度分析,这种燃煤电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煤的热值是3×107 J•kg-1)(3)为了减少有害物质二氧化硫(SO2)的排放,该电厂在原煤中加入生石灰,使煤中的硫在燃烧中转化为CaSO4而混入炉渣被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燃料与化工杂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