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我的学妹不可能那麽萌多人密码肯定有一样的对吗

现在很多的手机应用,在注册的时候都不要求重复密码,这样的设计正确么? 为何很多人要这么设计?
按投票排序
1.场景较隐私
2.手机输入成本过高
3.明文显示or找回密码相对轻松
先搞清楚为什么要重复输入?
因为在网页中,注册时输入密码是用 * 代替显示的,为了保护隐私,但同时用*显示,用户本身自己也看不到输入的内容,所以为了二次确认,需要输入两次,以保证输入的内容没有错误(甚至很多web注册中的二次输入是不允许粘贴的)
而在手机应用中,如果不要求重复输入,那一定是“明文”(指没有用*代替而直接显示字符)显示,即你输入的密码会直接显示在文本框中,因为手机注册时比较私密。
另一方面,手机输入的成本较大。
在移动设备交互设计原则中有一条是尽可能的避免用户输入。
我很赞同楼上几位的答案,自己再归纳一下。使用惯例的问题重复输入密码似乎是表单中的一个惯例,这个惯例如何形成?早期互联网时代,用户注册的场景比较单一,实际上你也没有太多网站或软件可以注册;注册环境比较单一,基本就是台式电脑(键盘+显示器);用户使用经验不够熟练;发展到现在,无论是场景,设备及用户经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这个惯例出现新的反思及变化也很自然。必要性的问题如前“匿名用户”提及:“用户对密码高度敏感的金融类产品,相对密保安全保护级别更高。另外还有相对低,较低,或者没有安全限制的产品。 连注册都没有。”早期互联网时代,往往注册的都是现在看来最基础的关键性产品比如邮箱。发展到现在,实际上对于大部分非关键性产品而言,正确填写邮箱或者手机号码才是表单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部分即便填写错误,也可以通过找回密码或修改表单来修正。那么除却那些“对密码高度敏感的产品”外,重复输入密码的必要性就大不如前了。错误率问题这个就直接引用“王亞暉”的发言了:“如果只是数字的话错误率为0.02%,数字+字母的话错误率为0.013% ”这个错误率随着用户使用熟练度的提升还会进一步下降,比如我自己的常用密码,在每天输入10+以上的频率练习下,几乎已经没有错的几率了,即便错了,也很快能意识到。那么针对于小于0.1%的错误率,而要求100%的用户承担重复输入的成本,是不是得不偿失呢?针对手机这个问题是针对手机应用提的,所以再强调一点,目前以触摸屏为主要交互手段的手机,在键盘输入上始终还是有很大的使用障碍,所以只有一个准则,能少则少,这点之前多位朋友都提及了。只输入一遍真的对吗?这要回顾之前的“惯例”及“必要性”两点。首先对于某些产品而言,重复输入密码从而保证正确性是有必要性的。其次,我的感觉是,由于惯例的存在,保留重复输入密码会增强用户的信心及安全感,而不会有“少了什么”的感觉。如果只输入一遍密码,怎么保留这种“安全感”?我的解决方案针对大部分安全性要求普通或者较低的应用(尤其在手机上),建议使用单次输入密码,但可以增加一个明文显示密码的选项,方便用户检查自己输入的密码。
其实现在很多非手机应用的网站都开始尝试只输入一次密码了。这样设计明显简化了注册流程,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注册。
而且这种设计往往伴随着强制要求用户使用email作为id,所以用户即使输错密码也可以很轻易地使用email更改,对于那些输错密码的用户来讲也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用户来讲,我更喜欢只输入一次密码的注册方式。
1.手机屏幕小,输入不方便
2.手机主要针对个人用户,安全性相对较好
3.通常密码还可以明文显示,因为手机输入容易输入错误,方便用户核对
1.PC上第二次输入的原因是:保密,PC的使用场合比较开放,且屏幕大,容易被别人剽窃,所以不显示内容只显示星点;确认,二次输入就是确认你输入的密码就是你想的那个密码,因为看不见。2.手机屏幕小,使用场景比较隐私,别人剽窃的概率很小。3.手机输入成本太高,输两次让人崩溃,万一密码长点儿,往死里坑爹。4.手机输入一般是显示1秒钟后变为星点,相当于把二次确认具体到一个符号上,这样一来出错率也是很低的。5.屏幕空间很有限,万一登录页还有更多得页面元素,多一个输入框就带来不少麻烦。暂时只能想到这些~ps:最近已经有了更好的解决方式,不用二次输入密码,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密码输入框边加一个隐藏/显示按钮,如果输完密码之后想看看是否为自己想的密码,勾选显示即可。
其实,现在网站也应该搞一次密码输入才对。
我的理解是,本来输入密码就不是个特严谨的事,万一忘了,找回密码就行了。
再说了,明文输入密码,出错几率很小,没必要费2边事。
重复输入密码的原因是因为输入密码的时候要加*,而密码加*得从早期的上网环境说起,那时候上网几乎都是在公共场合,如果输入密码的时候是明文,很容易被“第三只眼睛”看到,说到底这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呢~
而楼主所讨论的是一个极具私密性的设备-手机-上的密码输入情景,个人以为不必再加*了,设身处地的想象就知道,手机那么小,想不被别人看到只要稍微的动动手持位置就可以了,或者干脆你走到远离人群的地方行不~
但是我建议一个细节要处理好,一般输入完密码并提交后,都有一个“漫长”的等待注册反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最好是把明文密码隐藏掉,因为此时用户的心思已经转移到“关注是否注册成功”上了,相对警惕心就会降低,这个空档有可能会被“第三只眼睛”利用。再多想一步,如果注册失败,切忌突然又显示明文密码了,合理的做法就是仅仅提示注册失败并给出重试。
嗯,有点跑题,呵呵~
手机的输入很麻烦。可让用户设置“密码可见”,以明文方式输入密码,这样更合理一些。
因为输错的概率很小,而且可以找回密码。根本不需要多此一举。
没什么不妥啊,手机端本来就输入不便,再加上即使在PC,重复密码可以发挥作用的几率也是非常小,所以去掉就简洁了,国外现在很多站都这么设计。
如果是使用邮箱作为登录 id , 那么正确的设计是:要求重复1遍 邮箱,而密码只需要输入1次。然后你只需要提供利用邮箱找回密码的功能即可。
现在第一名的@汪洋 的回答真是错得离谱。关于以下面说法没有一点事实依据:而在手机应用中,如果不要求重复输入,那一定是“明文”(指没有用*代替而直接显示字符)显示,即你输入的密码会直接显示在文本框中,因为手机注册时比较私密。 其实不重复输入的设计是在功能机时代权衡的结果。在大量运营后发现:1.重复密码的设计直接影响注册成功率。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手机输入麻烦,经常会输入错误,因为重复密码难度比较大。一些app和网站还采用了其它做法来减少用户更少输入错误,比如明文输入,降低密码密码复杂度。2.注册后手机输入密码场景较少。一般是注册后一直使用,很少会切换手机来登录账户。3.找回密码方便。相对于web端找回密码需要邮箱的方式,手机找回密码比较方便,因为对于普通用户,记住手机号码比较记住邮箱容易得多。功能机时代已经过去,但这些传统被保留下来,因为这一些原因还在。
就一点,使用起来更简单。手机应用的设计目的就是解决用户问题的,若输入次数过多,非但没有解决用户原始问题,用户又产生了新的输入问题,何苦呢?
主流手机系统,输密码都是明文显示的,因此没有输两次的必要。
又是产品细节问题。 咱们可以多讨论一下:看看这两个问题1、设计正确吗?2、为何很多人这么设计?说一下为什么需要输入确认密码?1、隐私数据需要用户尽量能够记住2、输入密码时为了保证用户密码安全,全都以符号屏蔽,用户只能感觉到自己输入的信息,但无法确认。3、为避免密码输入错误只输入一次密码可能存在的问题1、用户记不住?2、用户可能输入错误?问题一:设计正确吗?这个没有标准答案。 场景太多了。 用户对密码高度敏感的金融类产品,相对密保安全保护级别更高。另外还有相对低,较低,或者没有安全限制的产品。 连注册都没有。这里我们就说一下普通情况下的确认密码输入。如上面有朋友提供的数据“如果只是数字的话错误率为0.02% 数字+字母的话错误率为0.013% ”一万人次注册中会有大概两次左右的错误概率。 输入错误之后补救措施有吗?有, 现在的补救措施是找回密码。方便不方便另说。也就是我们可能因为没有设置重复输入可能会损失因为输入错误而导致无法方便使用产品的2名用户。 算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看看我们为了这2个人,让9998个人增加了一个注册门槛。 重新输入。 因为注册门槛 你把多少用户挡在门外呢?所以这个问题,需要你去根据自己的产品和相关数据去斟酌。如果是新产品我觉的不重新输入密码也不是太大问题。问题二:为何很多人要这么设计?原因上面已经提及了。 我觉的他们有可能是完全凭感觉进行设计,有可能是根据数据进行了调整。 这种调整也是正常的。 而且不光是移动端,现在网页端也已经有好多网站不提供确认密码的输入。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求证,你自己尝试着在手机上输入一个稍微复杂的密码就知道有多麻烦了。然后你站在用户的立场考虑下,这么麻烦的话你会不会直接关掉放弃注册呢?
两次密码可以采用color hash的方式,每次输完密码会根据密码显示一个色条,看色条就知道密码是否一致,很明显。
我觉得目前的触屏手机的输入体验还是较差的 所以应该尽量减少用户输入 而且如果去掉重复确认的话密码应该使用明文
防止用户输入错误
这个问题最好结合用户特性来去考虑相应的设计方案:1.用户年龄范围。eg:比如用户是中老年为主的老人机用户,或中老年用户,尽量考虑让用户输入键盘密码这种方式。跑个题,前阵子看了部日剧rich man poor woman,里面有个桥段,是给国民设计个人档案,男主特地为排斥电脑、手机的老年人设计了一套登陆方式,点击屏幕上小狗的耳朵。。然后就可以登陆了。。作为一套密码输入方案,是挺有新意和启发的一个设计思路。2.用户使用APP程度的占比。eg:可划分轻度、中度、重度用户,轻度用户可能没有常用密码这一概念,密码设置较随机,容易忘记密码,中度和重度用户多有常用密码。3.密码设置行为。eg:随机(此类用户最容易忘记、其次某些奇葩网站设置的密码设计规则与用户自己的密码有冲突,使其不得已另外设计一套不常用密码)、1个常用密码(所有APP或PC产品都使用);2-3个密码(重要应用配置了单独的密码);4个以上密码:有独特的密码设计规则,或用户本身记性较强(此类用户岁数年轻者多)回归到上面提到的2种设计方式,分别说下利弊:1.重复输入密码最早期也最广泛使用的注册密码输入方式。我不排斥这种做法,毕竟,注册次数只有1次,输入成本能高到哪儿去?这种重复输入密码的形式,相对来说,更适合短密码用户。非明文输入的环境下,密码个数输入的越多,容易对输入的数量和内容越发产生不确定性,因为用户可能同时需要思考“我输入了几位”、“我输入的内容和我的心中所想的密码是否一致”。其次从使用体验的流畅性来说,重复输入密码是一个大脑和行为同时执行2次同样的输入确认。这种重复行为相对来说挺适合懒得做更多思考的用户。而输入1遍和可明文显示(假设默认保密显示),第一遍是输入,接下来如果需要检查,点击密码明文显示开关,检查一遍密码。这种行为虽然减少了重复输入密码的输入成本,但增加了检查这种思考行为,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真的愿意去做“检查”?设想一下从小到大大家都经历过的考试,你是个愿意答完题去检查一遍的人么?(高考中考除外)2.只需输入1遍,但可明文显示(假设默认保密显示)明文显示多数有个问题,字体间距很窄,手机屏幕小,字体小,字体间距小,试想这个阅读体验。使用体验和流畅性见上。ps:注册是给用户的第一印象,确实值得好好考虑。这是个好问题。当前位置:&>&&>&
上传时间: 08:37:31&&来源:
人体的独特性
⑴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⑵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9&33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5分)
人体的独特性
⑴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⑵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⑶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⑷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⑸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⑹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⑺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⑻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原文有改动)
29.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3分)
30.第⑹段划线句子&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1.第⑸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来源:学科网ZXXK]
32.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33.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写出一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2分)
29.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1分),交代说明对象(1分),引出下文(1分)(共计3分)
30.举例子(1分)具体有力地说明了(1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1分)(共计3分)
31.不能删去,&至少&是不少于的意思,起限制作用(1分)说明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不少于或超过90%。(1分)去掉之后就变成90%了,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1分)。(共计4分)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长相;指纹;步态;耳朵的形状;心跳。(两点1分,共3分)
33.示例:一、可以用指纹开门开锁。二、用脸谱签到。 (2分)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F。
阅读统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下面没有链接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QQ:&&[图自己]这个世界上你认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人和你有关,你再怎么改变也不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所以不如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
发布时间:日 / 分类: / 1,041 次围观
这个世界上你认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人和你有关,你再怎么改变也不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所以不如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人与汽车的口粮之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恩&卡恩说:如果当前全世界粮价上涨的局面得不到缓解,那么有可能会导致战争;如果这样的战争真的爆发,罪魁祸首会不会是汽车呢?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却不无道理。
以汽车为代表的内燃机产品,对于气候变暖的现实,有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经过很多年,终于意识到,气候变暖的结果相当严重,它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已经成为人类普遍的呼声。 从全世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美国就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著名
试题及解析
学段:高中
学科: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人与汽车的口粮之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恩&卡恩说:如果当前全世界粮价上涨的局面得不到缓解,那么有可能会导致战争;如果这样的战争真的爆发,罪魁祸首会不会是汽车呢?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却不无道理。
以汽车为代表的内燃机产品,对于气候变暖的现实,有相当大的影响。人们经过很多年,终于意识到,气候变暖的结果相当严重,它会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已经成为人类普遍的呼声。 从全世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美国就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著名环保人士、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为此多次猛烈抨击美国高层。随着全世界对大气变暖问题的高度关注,2007年美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一个反应:计划用生物燃料取代石油燃料。一年后,全世界粮价上涨,美国的这个决定脱不了干系。
 所谓生物燃料就是从植物中提取乙醇,代替汽油。当今世界生物燃料生产规模最大的是巴西和美国。巴西生产乙醇的原料是甘蔗,美国生产乙醇的原料是玉米。甘蔗对于人类,过去最大的用处是制造食糖。而玉米是世界上很多人的主要粮食,美国扩大玉米乙醇生产的规模,直接导致全世界粮价的上涨,粮食供应紧张,很多人开始吃不饱肚子。
 人们也许会说,美国用生物燃料替代汽油是件好事,难道还要任由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但是,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为何不考虑到减少粮食出口会对世界造成的后果?最为关键的是,对于那些缺粮的穷人来说,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他们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只遭受大气变暖的坏处。如今,为了改变大气变暖的后果,他们还不得不挨饿。
 汽车、汽油、气候、乙醇、粮食、挨饿、战争。这样一个非循环的单向链条,捆绑住了多少为了大国利益而被迫接受国际分工的欠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链条的危机,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寻找新的东西加入进去,弥补薄弱的环节,他们才不管是否伤害到了别人的利益。其实,如果站得远一点,人们都应该问一声:为何不能从源头开始,从减少使用、减少需求开始?
一场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许还没有车祸多,为什么我们反对瘟疫,不反对汽车?因为,瘟疫几乎让所有人都赔钱,而汽车在杀人的时候,可以让某些人赚大钱。生产商和社会管理系统在增加各种安全系数,来减少死亡比例。最终,这种增加安全系数的成本,还是全都由消费者来承担。而且,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汽车的另一个负面作用又在显现,它开始与人类争夺粮食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几乎已经离不开汽车,就像是吸毒。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了 1.下列对于“生物燃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燃料代替汽油,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生物燃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因此生物燃料的生产势必会增加粮食的消耗。
C.生物燃料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和巴西,但美国的技术略逊于巴西。
D.生物燃料的生产造成了近年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汽车为代表的内燃机产品,因为存在二氧化碳排放,所以对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了很大影响。
B.由于受到各界的批评,美国计划采用生物燃料代替石油,但这种做法并不是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C.对于一些穷国和穷人来说,汽车工业的发展曾给他们带来了大气变暖的严重后果,而生物燃料的生产又可能使他们产生新的粮食问题。
D.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汽车,这种所谓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值得人们好好反思。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欠发达国家要想改变在国际分工中利益受害者的现状,除了寄望于发达国家做事从全球角度通盘考虑外,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农业生产力。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途径应当有很多,除了生物燃料,我们还可以开发其他新能源。
C.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它警醒人们,我们所热衷的现代文明也可能潜伏着许多隐患。
D.汽车与人类争夺口粮,就有可能造成贫穷饥饿,甚至带来战争,所以限制汽车的生产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点击隐藏试题答案:
1.A 2.D 3.D
该试题的相关试卷
找老师要答案
考拉网语文答疑群
考拉网数学答疑群
考拉网英语答疑群
大家都在看
热门知识点 & & &&
请选择你的理由
答案不给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学妹不可能那麽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