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荣耀6跟小米4对比学着点

华为不惧小米,凭什么?_九个头条网——更少更重要
关注Ta的:
华为不惧小米,凭什么?
关注Ta的:
九个头条网讯:虽然小米依然领先华为的荣耀,但华为依然有着自己的步伐。12月16日,华为消费者BG(业务集群)CEO余承东说:今年Mate7的热销比预期早来了7个月,只要明年终端还没有死掉,未来华为将成为行业领军玩家之一。华为是长跑选手,有竞争对手才更有驱动能量华为进入手机终端领域晚了十年,但华为也有自己骄傲的地方。华为从不避讳把小米作为直接竞争对手。华为是一家“竞争对手驱动型”公司,在B2B方面,爱立信、诺西等都扮演了“对手即能量”的角色,最终华为用长跑的姿态耗尽了对手,成功“登顶”。余承东表示:华为坚持一个观点,短期营销可以有短期增长,但真正需要的是长期积累,希望华为走的是后者,能比友商们走得更远。余承东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是一家“竞争对手驱动型”公司,在B2B方面,爱立信、诺西等都扮演了“对手即能量”的角色,最终华为用长跑的姿态耗尽了对手,成功“登顶”。因此,即使华为内部很早就看到了互联网做手机的巨大能量,但华为决策链太长,不能迅速反应,是小米的出现让华为在组织上快速突破。相比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对小米代表的“互联网思维”的抨击,刘江峰却更乐意强调互联网模式的力量。“很多根本性的方面已经发生变化。”他说。余承东提供了一组数据:2013年,华为手机整体营收90亿美元,2014年将达120亿美元,与对手差距还很大。不过,追赶对手的时机就要到来。余承东认为,2015年可能是华为在消费者业务走向崛起道路的最关键一年。“如果明年做好了,会构筑我们所向披靡的竞争力。”和小米不同,华为从一开始就希望打通整个产业链。华为在2004年成立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并克服困难坚持至今。任正非在一次有关布局芯片技术的内部讲话中强调,“(芯片)即使做出来了暂时没有用,也还要继续做下去。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漏洞,我们不是几百亿美元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元的损失。”在生态链环节,虽然荣耀整体不如小米,但也在冲刺。比如,荣耀与腾讯等企业达成合作,将手游联运和手机搜索交给腾讯运营,双方分享收益。“需要构筑渠道营销能力,流程IT综合能力,要从所有手机厂商中活下来,需要靠一个长板取得突破,但如果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不能有明显的短板。”余承东表示,明年华为终端将在渠道、零售、数字媒体、互联网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流程IT支撑体系上打造整体综合能力,把短板补齐。“我们可能很笨,可能很傻,但我们是个很坚持的公司。华为从来不是屹立潮头的热门话题公司,但是埋头苦干的公司,在消费品领域我们依然会坚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我们真正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改进,不断地为最终消费者提供长久的价值。” &&从专利创新看华为与小米的优势小米粉丝为数众多,华为大军坚强忠诚,争论不免有些激化。福布斯中文网曾携手新加坡PATSNAP公司(智慧芽),从两家公司专利池的角度,来对比其创新能力。通过对比华为与小米的专利池,我们可以发现,与华为整体的专利数相比,小米仅相当于其零头,但如果用华为终端与小米相比,从技术与产品的综合创新能力来看,小米已经领产品风骚,华为终端正以技术强势后发制人。小米科技的初创团队多有谷歌、微软、摩托罗拉公司的履历,因此应该具有积极创新、专利保护的良好意识;小米科技的专利申请增长快。从专利申请看,近两年的专利申请量与华为负责移动通信产品的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的申请量相接近;华为终端、小米科技在专利申请的主要技术、主要途径、布局国家上相似;但华为终端的技术受其网络设备技术的影响较多,小米在数据处理的专利上比例较大;小米科技除独自申请专利外,还参与组建了技术交易公司“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华为终端则与国内各大学有少量共同申请的专利;当前看来,华为与小米在专利数量上差别巨大,但这不足以说明两者目前在创新能力上实力悬殊。智能手机正在从3G向4G, 向LTE转变,华为的专利与技术优势有机会显示出来,看小米如何再次证明自己。业界人士从硬件的角度分析华为和小米的优劣有业界人士认为: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产业集大成的终端产品,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产业集群,在进入smartphone时代以来。核心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主要两个领域的竞争:1.核心硬件的竞争。2.操作系统生态链的竞争。然后,这位业界人士从硬件的角度分析对照了一下华为和小米的优劣:1、华为和小米在Dispaly的掌控方面几乎都可以说是微乎其微。2、在属于技术核心的调制解调信号用的模块和射频收发器方面,华为在这方面已经形成可以比肩高通的核心竞争力,领先小米至少15年,我可以断言,小米在这一领域几乎没有可能赶上华为。麒麟925芯片绝对是划时代的产品,它意味着华为有可能摆脱高通和MTK的控制,对产业链的话语权大大提高,这是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华为做通讯起家的家底,3G看高通,4G看华为。在Processor+BB+XCR上,华为完胜,小米完败。3、小米和华为都在用Sony的摄像头,所以在硬件上,两者平分秋色。而对摄像头的调教,华为因为自己在DSP领域的巨大技术积累,在这一领域,还是略胜小米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对于华为而言,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小米必须处在下风。总结:所以在硬件方面粗略的看来, 华为按照三胜,一平的结果,完胜小米。尤其是华为掌握了核心的竞争力,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硬件的赢面一定是属于华为的。本文整合自以下相关文章:第一财经日报 李娜 &华为的进击:未来将成为行业领军玩家卡饭论坛 &kojak585 &国产手机之争!华为小米谁更胜一筹福布斯中文网 周健工 &华为终端与小米 哪个更创新?
文章来源:当前位置 & &
& 如果只论做手机 华为小米到底哪家强?
如果只论做手机 华为小米到底哪家强?
15:28:00&&出处:&&
编辑:快科技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华为VS小米 营销手段有待继续强化--百度百家
华为VS小米 营销手段有待继续强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对于大多数来说,希望看到强者愈强的戏码。比如:NBA里的N场连胜、苹果帝国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周杰伦成为乐坛常青树……但实际上花无百日红,连胜会终止,苹果也经历过沉浮,周杰伦现在的音乐也几乎晚节不保……居安思危,是任何人和事达到巅峰时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今,华为就到了这个风口浪尖上。
对于大多数来说,希望看到强者愈强的戏码。比如:NBA里的N场连胜、苹果帝国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周杰伦成为乐坛常青树……但实际上花无百日红,连胜会终止,苹果也经历过沉浮,周杰伦现在的音乐也几乎晚节不保……居安思危,是任何人和事达到巅峰时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今,华为就到了这个风口浪尖上。
近日,华为发布2014&财报,在运营商业务上首次实现对爱立信的超越,从而在世界五大通信厂商中拔得头筹。毫无例外的,业内几乎全是一面倒的颂扬之词。但在这里,我要给华为吹吹冷风。除了通信业务外,华为更重要的是在智能硬件上能否有更大的突破。就目前来看,起码在营销手段上,华为离还差的很远。
亦步亦趋&华为成“邯郸学步”最佳代表
之所以说华为在营销手段上,与小米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华为总是跟在小米背后亦步亦趋地学习,几乎没有原创、创新可言。想当初,华为还在跟运营商蜜月期的时候,小米凭借互联网营销手段一举颠覆传统手机销售模式,并很快取得成功。华为则后知后觉,眼看着无法打压下小米飞奔的势头,才无奈借着这股浪潮推出荣耀这一独立电商品牌。
在随后与小米的竞争中,华为在多次营销、推广中都只是通过与小米针锋相对、模仿的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博得眼球和关注度。比如新品上市时的宣传语、类似的抢购活动,甚至在定价上也采取和小米相仿的手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在近日小米推出“米粉节”,华为立刻推出“狂欢节”相抗衡。明摆着是借助消费者对“米粉节”的关注,来分流小米的销量,进而让自己分得一杯羹。
甚至在节日结束之后,华为又和小米比着晒所谓的战绩,凸显自己的领先地位。完全就像一个不服输的孩子,生闷气非得找回来场子的节奏……或许唯一不同的就是小米直接拿着“板砖”上阵——所有产品都是通过官网发售,而华为则拿出十八般武器,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店,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能卖产品的渠道都一起出战。
但无论如何,华为始终在营销手段上输小米一筹。而且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到能够扭转的迹象。在智能手机多如牛毛的现在,营销手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随着小米出货量的再次疯狂增加,势必会挤压华为智能设备的生存空间。华为再不提高自己的嗓门,很有可能会在终端市场落败。
企业基因为底&华为营销手段孱弱
之所以在营销手段上,华为会弱于小米,这是由两家企业基因不同所决定的。小米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长期的浸淫,让其在互联网营销领域游刃有余。而华为已经成立公司已经28年的时间,长期在以硬件和解决方案为主的通信行业发力,其风格就是沉稳低调,用“闷声发大财”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
当然,沉稳低调并没有错,也是华为赖以成功的基础。但要知道的是,目前华为并不只有基础通信业务,还有专注于消费级市场的智能终端业务。在消费级市场,如果太低调,很显然会被玩转强势营销手段的对手吃的渣都不剩。由此华为也一直不断在消费级市场转换思路,想将互联网思维努力融合入营销之中。但长久以来形成的低调思考模式,成为华为在营销上的桎梏,很难有真正的创新。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有小米一直不断变化着营销手段在前,单单让华为自己凭空地进行营销、推广,华为肯定会搞砸。试想有一天,小米没有首先出招,华为是不是就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这对一家企业来说,将是致命的。
充分宣扬既有优势&华为何须死磕小米
其实我倒是认为,华为一步一步跟着小米的节奏在光滑的地板上摩擦摩擦,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华为和小米相比,二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硬件上,华为自家的海思系列芯片是其绝对的核心竞争力,完全碾压小米无压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场上,华为更是占尽便宜。而在软件上,小米MIUI则秒杀华为的深度定制系统,甚至已经建立起以MIUI为核心的完整生态链条。
但关键是小米在营销中,将自己的优势宣扬地淋漓尽致,也受到消费者的认可,由此获得成功。而华为却是在营销中拿自己的劣势去对抗小米的优势,如何能击败小米?华为要想真正在智能终端市场和小米分庭抗礼,没必要和小米死磕,只需充分宣扬自己在硬件方面的优势,并以软件为辅即可。能否真正看透这一点并坚决执行,将是决定华为接下来是“胖揍”小米,还是继续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关键。(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首发百度百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阅读:2190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3万
阅读:37万
阅读:11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滴滴大,Uber小”的残酷在于:相同的城市,进行相同力度的补...
扫描二维码下载 新闻手机客户端
百度新闻-微信公众号
百度百家-微信公众号小米离世界第一的华为有多远_网易财经
十天内免登录
小米离世界第一的华为有多远
[编者按:说起来,也是十年前开始发力,那时要攻国际市场,当时没敢提,说的是做到世界前三。十前过去,一不小心,真做到了世界第一。所以十年做世界第一,我想,谁又能肯定不行呢?当初小米上市,看好的不多,包括我也太看好,事实它不是做起来吗?]
原标题:[亦观察] No.483 小米应向华为学习什么?
最近通信业有两件事,我非常关注,一个是小米发新品,称十年做到世界第一。一件是华为发布财报,2014年收入实实在在的做到465亿美元,扎扎实实的做到了通信设备世界第一。
说起来,华为也是十年前开始发力,那时要攻国际市场,当时没敢提世界第一,说的是做到世界前三。十前过去,一不小心,真做到了世界第一。
说小米做世界第一,业内多少有些人不以为然,其实有梦想就好,而且谁知道不能实现呢?其实当时华为说做世界前三,我们也还是不太相信的,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企业和世界一流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做个前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其实努力做也做到了。
所以小米十年做世界第一,我想,谁又能肯定不行呢?当初小米上市,看好的不多,包括我也太看好,事实它不是做起来吗?
所以,我相信小米做世界第一,也不是没有机会,假如做到了呢?我又想,对于已经做到世界第一的华为,小米其实应该多学习和多研究。华为有哪个值得小米学习的呢?
1.别上市。小米要学习华为第一条就是别上市。通过自身的资金积累或是融资,但是不要上市。上市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务成本,最重要上市让一批高管获利后失去斗志,还有上市会让公司无法承受风险和失败。华为也有困难的时候,因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面对大众和媒体的拷问,自己扛过去,就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而上市公司股民希望的是你永远高速度发展,只要出现困难,就会干掉创始人,找人来负责,最后的结果一个公司会很快垮掉。
这最有代表性的是,曾经也是如日中天,但是股市一直要求其高速度增长,一出现问题,就马上让创始人负责,这样公司再无核心。很快失去凝聚力。
2.建立合理的分配体系。做企业好办的事是赚钱,最难办的事是分钱。一个公司贡献最多,关系公司长远发展的是什么,是人,而首先是企业的员工。这些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能分到应该分到的钱吗?华为最大的成功就是解决了分配问题,绝大部分华为的员工可以持续享受到华为发展的回报,所以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华为在分配机制上形成的能力,是全世界很少有大企业做到。
小米的高速度发展中,有大量的资本参与,但是这些资本也要分享小米发展的绝大部分利益,员工尤其是中层能分享到多少,这是一个大问题,当小米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的情况下,中层还只是社会中等收入水平,一定会影响到员工心态。会在变化中出现慢慢的人才流失。一个企业,中层不稳,就容易出大问题。在今天这种格局下,建立一个合理的分配体系,让为小米做出贡献的员工,尤其是中层员工非常重要。
3.反腐败。说这个,估计很多人想不到,也不相信,一个企业反什么腐败。其实一个企业只要做起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企业只要做到,总有有权力的部门,也有有权力的中高层。有时候这个权力非常大,采购部门,一年可能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就是一个人事部门,也会培训,市场部门也有广告。多多少少会有关系,采购拿1个点回扣,可能会有几百万,上千万。看看那些垮台的国企和外企,很多中高层都在外面有自己的公司,公司的业务从中过一下,就能有很高的回报。这样的事情,若想人不知,就得己莫为,公司几个这样的an领导,不仅是利益问题,主要心是散的,大家都知道有高管怎么捞钱。谁还全心全意的工作?
华为对这种现象是残酷的进行追杀,一定要把送进监狱中去,绝不允许员工掏空公司。尤其不允许中高管这样做。小米发展起来,一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是强力出击,还是听之任之,关系了小米的未来。
4.提升硬实力。一个高科技公司的硬实力无非就是技术为基础。除了创新的技术,也要有实现的技术。华为十多年,授权专利达到38825件,十年在研发上投入1900多亿,这种积累为华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米要长期发展,还是需要靠技术,靠产品,靠能力。短平快可以一时取胜,但不是长期发展的保证。如果要在全球市场发力,必须解决专利问题,自己专利少,只能受制于人。面对资本压力的小米,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是需要顶住一些压力,也需要领导人要有远见和胆识。
做世界第一,谁都有这个机会。其实雷军也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能力。不过真要做大,做强,要的就是胸襟与格局。是一个哲学家,这是雷军努力的方向。
本文为项立刚独家授权网易财经《》专栏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请勿转载)。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网易立场。
作者为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长期观察、研究中国it业和通信业。
通信业知名观察家
网易商业易信官号
在这读懂中国商业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网易商业易信公众号,更多资讯。
出品:网易财经中心商业频道
编辑:何泱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易意见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华为手机超过小米,很多人该反思了(上)--百度百家
华为手机超过小米,很多人该反思了(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这个标题其实政治不正确。
这个标题其实政治不正确。
因为用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的话说就是:“不用华为打小米,荣耀就可以了。” 注意,这还只是在谈论荣耀,没谈通过Mate7爆款、一举成功锁定高端用户的华为品牌。而这,正是小米孜孜以求而未能突破的市场。
忍不住说一句任正非牛逼!几年就轻松超过小米、开始在全球PK三星----实际上超过小米根本不是华为的目标,这是一种真正的志存高远。要知道,几年前华为内部还专门设立了学习小米小组(而后撤消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因为篇幅关系,今天先发(上),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近期发布的(下)。(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荣耀销售额、单价均超小米,也很赚钱】
余承东这句话的背后,是今年“双十一”荣耀手机的销售额稳居手机品类第一,注意不是销售量。做生意是为了最后赚钱而不是走量,否则你卖牙签肯定是世界第一。
在新加坡的“亚洲创新日”上,华为消费者业务战略Marketing部部长邵洋向我透露:“去年小米整个品牌出货价要比荣耀高,但今年已经已经反过来了。”
也许会有人质疑:那荣耀自己赚不赚钱啊?答案是:很赚。10月份,荣耀方面就公布销售超过50亿美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据说今年甚至发了两次奖金。关于利润,邵洋笑了笑含蓄的说:“只能说,嗯,挺好的”。
其实自10月以来,整个手机、互联网乃至商界都在热议这个现象:华为历史上第一次超越了小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名。两周前,先后有两家市场调研公司公布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三季度数据称,华为智能手机交付量同比猛增了81%,已经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名。该公司称,小米三季度的手机销量,同比萎缩了8%。另外一家科技市场研究公司IHS也发布数据称:三季度华为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比小米高出了近1000万部,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雄关漫道真如铁,超越弹指一挥间。
【小米的横盘及三个原因】
这是什么情况?万众瞩目的小米怎么就突然被华为超过了?互联网思维是不是不灵了?
这四年来,最红的中国商界大佬就是雷军,他常年和马云霸占社交网络话题,成了“朋友圈三宝”。因为小米实在太成功了!大家都在研究它,以至于不少人靠培训小米案例赚了大钱,雷军也成了米粉嘴里的“雷布斯”。
早在一年前,我就公开表示:2014年有一个粗糙的感觉,小米的势头在横盘。小米Pad我周围没见过一个人用,而手机的竞品越来越多,电视也没真正对撼乐视, “猛砸钱+品牌背书”的控股智能家居模式也不断引发行业反弹。(详见《2014中国智能手机冷酷盘点》)
我粗略认为,这里面大致有三个原因。
首先,研发积累不足,无法掌控最关键的处理器。据报道:2015年的小米把手机业务重心放在了能够拉动销量的低端手机上,价格低于1500元的低端手机频繁刷新新产品。而被米粉所关注的中端旗舰手机“小米5”则出现了不符合惯例的跳票,业内主流说法是在等待高通的新一代系统芯片骁龙820成熟上市。实际上,此前引发轩然大波的“处理器货不对板”事件,也是因为无法彻底掌控上游处理器厂商。反观华为,自己能生产处理器,牢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第二,核心竞争力的营销打法可以复制。前年CCTV活动上,主持人陈伟鸿让马云评价小米,马云只说了一个词:营销。是的,这是小米最大的竞争力,但是研发需要积累,营销则可以学习。它也教会了许多对手,现在哪个国内手机大厂不会玩“产品性价比+社会化营销+生态战略”?
第三,低端品牌难以逆袭攻入高端品牌,打压了利润空间。面对苹果轻松攫取高额利润,面对本土狼们的血腥攻击,被双重挤压的小米试图凭借Note4迅速上攻。此前,小米手机以1999的精准定位和宣传“性价比”,占住了介于山寨机和苹果三星的心智;而后,以799的红米品牌向下渗透横扫山寨机市场。下山易,上山难,从一个屌丝品牌逆袭高大上不是不可能,但是,很难。
不要以为神话不可破灭,前几年红得发紫的360去年市值都能跌去一半,小米为什么不能被人超过呢?人们总是高估了现在,低估了未来。
【学习华为好棒呀,正确的向互联网转型】
其实,华为一直以来走的也是高性价比路线,从做电信设备开始,“高性价比”历来就是华为的主要打法。
现在,华为手机已经站稳脚跟,并开始厚积薄发。去年余承东放话“华为将坚持自己的经营策略,争取在全球范围内赶超三星。”一时间冷嘲热讽无数,然而这个可能性还真存在!只有身临其境的企业家才心里有数,
现在,华为销量连续甩下小米,也引发了业界地震。许多“重创新”的学员企业家说:终于不再盲目小米了!圈内的大量批判文章出炉。其实,中国人好走极端,一会神话一会妖魔化。小米的许多玩法(尤其营销)是现象级的,但不是一个企业经验可以通行四海的,也不是传统企业就玩不了互联网思维!醒醒吧,还—我—头—来!
这几年,我目睹中国互联网之怪现象:谈微信必然是颠覆,可除了强势拉动微信支付还没觉得颠覆了啥。谈小米必然是核打击,可除了手机还没觉得核打击了谁。说的好像马云李彦宏已经可以洗洗睡了,但阿里市值最高还不算支付宝。说的好像华为已经被小米干的不行了,实际是Mate7成功杀入高端,荣耀贴身对打小米。说的好像万达也被电商干的不行了,实际去年人家院线、商业地产俩大业务上市,后劲十足。捧风口的企业很正常,但无原则跪舔,不是不懂就是不讲节操。
怎么正确地学习互联网思维、而又不陷入新的大坑呢?答案就是重创新,立足于行业属性、商业逻辑、企业DNA去重度创新,而不是推倒重来,那叫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华为就是这样的,没有放弃自己的研发积累、供应链能力、海外关系和运营商渠道的传统优势,而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创立荣耀,用纯电商打法对打小米,一方面发力Mate高端品牌。同时砍掉入门级、贴牌机,聚焦,用了互联网极致单品的发展。任正非,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估计有许多人会大喝一声:那“重创新”不是中庸骑墙派吗?其实,许多人根本不懂得老祖宗的宝贝,中乃正道,庸乃常识。重创新就是正道,就是常识。我对传统企业讲的转型,就是要把各种各样的包装外衣脱掉,回归到去探索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论、一种价值观是怎样去重塑整个中国商业形态的。(培训预约)
那么,该反思的人都是谁呢?且听下回分解。
王冠雄,转型教练。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每日一深度,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英国《金融时报》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业务咨询。
长按下图关注。明日预告:社交电商起步期
作者:重创新之父、互联网+转型教练,中国十大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王冠雄】,。
阅读:473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7万
阅读:11万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滴滴大,Uber小”的残酷在于:相同的城市,进行相同力度的补...
扫描二维码下载 新闻手机客户端
百度新闻-微信公众号
百度百家-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跟华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