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62上当前没有配备 英文弹药

热门搜索:
热门专题:
我在坦克世界商城买的 南疆礼包(62式坦克加50发金币弹)的那个礼包今天买了怎么登录游戏没有62呢 ?
提问者:| 浏览次数:3094次 |问题来自:全国
是什么情况?会像点卷一样需要自己划拨吗?望高手解答 在线等答案!我使用网银买的钱已经扣了,跪求大虾解答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您还可以输入
验证码错误
TA回答得不错,我决定赏
注:每次只能打赏1积分哦~
如果是在特惠商城的话,是要先冲点券,然后用点券购买,不需要点券划拨的。购买成功后,如果大区没有错误,3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账,甚至即时到账。
已被 <span id="Reward人打赏
其他回答 共4条
TA回答得不错,我决定赏
注:每次只能打赏1积分哦~
后加了女朋友的名字这样的财产分割
已被 <span id="Reward人打赏
TA回答得不错,我决定赏
注:每次只能打赏1积分哦~
变频设备有水泵及气压罐等组成,分别套用定额。
已被 <span id="Reward人打赏
TA回答得不错,我决定赏
注:每次只能打赏1积分哦~
可以用子女的名字,贷款。写字楼不影响住房贷款
已被 <span id="Reward人打赏
TA回答得不错,我决定赏
注:每次只能打赏1积分哦~
首先明确一点,坦克世界的礼包应该是直接进入账户,不需要类似点券一样划拨。然后,你需要检查以下几个问题:1、你买该礼包时,是否在空中网特惠商城或者天猫旗舰店购买,现在网上骗子多;2、你购买该礼包时,是否正确选择了你所在的大区(北区联通或南区电信),如果选择错误,那你的62轻坦就能在另一个大区找到,你就悲剧了;3、进入游戏后打开仓库―弹药选项,看看里面有没有50发85MM金币弹,如果有,说明你的坦克数据出了问题,可能过一会儿就到。如果超过24小时不到的话,打空中网客服吧!4、什么都没找到,那就是空中网的系统除了问题,你要拨打空中网客服热线,把事情经过说清楚,报上你的账户和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然后等空中网给你补偿。
已被 <span id="Reward人打赏
您可能感兴趣的二手房源
305万元/套
295万元/套
200万元/套
1180万元/套
最新提问问题
最新已解决的问题
登录并提交回答
登录回答可获积分奖励
还没有账号?
如果您发现不正当的内容或行为,请及时联系我们!
举报内容:
举报原因:
(可多选)
含有反动的内容
含有人身攻击的内容
含有广告性质的内容
涉及违法犯罪的内容
含有违背伦理道德的内容
含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
含有恶意无聊灌水的内容
Copyright &
Soufun Holding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共5758个阅读者,14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3:09
日本74式VS苏联T-62 &&
红色蠕虫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24-1.html
日本的61式中型坦克刚装备部队不久,日本陆上自卫队就意识到61式中型坦克难以满足20世纪70#80年代作战的需要,特别是不能与苏联开始大批量装备的新一代T-62主战坦克对抗,因此必须立即研制一种新一代主战坦克。在顶住了美国的软硬兼施后(美国当时强烈要求日本装备M60主战坦克),从1964年起,日本开始为陆上自卫队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
经过种种艰苦努力后,新型坦克研制成功于T974年9月定型,命名为74式主战坦克。1975年9月自卫队接收首批生产型车辆,1990年停产,其生产873辆。每辆坦克的价格,按1984年度币值计算约3.76亿日元(晕,这个价格在当时可以实3~4辆更先进的苏联T-72型主战坦克)。
由于74式主战坦克在研制之相就是以苏联T-62主战坦克为假想对手和赶超对象,所以这两种坦克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比性,而且代表两个国家的不同的坦克设计思路。本文就在主要战技方面把74式与其老对手苏联的T-62主战坦克作一简单比较,让读者领略这两种坦克的风采。
&&&&更多精彩军事资讯,请点击华声军事首页:
----------------------------------------------公平
回复时间: 13:10
在总体结构上来看,日本74式坦克和苏联T-62坦克的差到并不大,都是传统的炮塔型坦克。两种坦克的车体都是由均质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位于车体左前方:车体中部是战斗舱,炮塔居中;车体后部为动力舱。两种坦克的个头和体重相差也不是很多。
日本74式坦克战斗全重38吨,车体长6.7米,车宽3.18米,车离2.25米(标准状态至炮塔顶)。炮塔为均质钢铸造结构,圆形且扁平,内有3名乘员,车长和炮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左侧。
T-62坦克战斗全重37.5吨,车体长近6.247米、车宽3.27米,车高2.208米(至炮塔顶)。炮塔为抗冲击性能良好的均质钢整体铸造炮塔,外观呈圆形。由于没有装备自动装弹机,因此乘员也是4人。但人员在炮塔内的布置与日本74式坦克不同,装填手位于火炮右侧,车长和炮长运位于火炮左侧。
----------------------------------------------公平
回复时间: 13:11
日本74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05毫米线膛炮,是日本在引进英国维克斯公司生产的L7A3式105毫米火炮后,从1978年开始由日本制钢所特许生产。火炮射速为9~10发/分钟,方同射界360度,高低射界为-6~+9度,借助液气悬挂装置调节射界能增大±6度。火炮身管长为口径的51倍,中部装有抽气装置。炮管更换十分方便,10分钟内即可完成。但管寿命理论值为750发。
74式坦克弹药基数55发,105毫米火炮可以发射脱壳穿甲弹和碎甲弹。从英国购买的脱壳穿甲弹的弹丸重6.12千克,炮口初速为1490米/秒。为了提高74式坦克的火力性能,从1983年开始日本被特许生产美国的M735 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炮口初速为1501米/秒。碎甲弹的初速为730米/秒,弹丸重11.26千克,是日本自行设计和生产的。74式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安装在主炮在侧,携弹4500发)、1挺M2式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装在位于车长指挥塔和装填手舱口中心线上的简单交架上,携弹600发)。车长和装填手都可以从各自的舱口探出身来手控射击。该机枪对空射速为1050发/分钟,平射时为400发/分钟,初速为850米/秒。
74式坦克的火控系统为日本自行研制生产的,由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宝石激光测距仪、模拟式弹道计算机、潜望式瞄准仪等组成。该火控系统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优于同时代的西方第二代坦克,如美国的M60A1和德国的“豹”1坦克的火控系统。其火炮双向稳定系统装有1个存储器,坦克在一时遇上剧烈回转或极度倾斜,目标超出俯仰范围的情况下,当车辆恢复原来位置时,存储器能使火炮继续捕捉目标,这是后来日本90式主战坦克采用的自动跟踪系统的雏形。红宝石激光测距仪与车长潜望式瞄准、观察镜组成一体,装在车长指挥塔正面,它的测距范围为300~5000米。车长和炮长都有测距按钮,紧急情况下可由炮长操纵。火控系统中的计算机自动解算出的火炮高低角和方向角显示在车长和炮长瞄准镜内,随后火炮自动移动,炮长只需将瞄准十字线对准目标,按下激光测距按钮,再按下火炮击发装置,即可射击。因此整个射击过程相当省力省时。车长潜望式瞄准镜与火炮和计算机联动,为观察、瞄准、激光测距三台一型,炮长潜望式主瞄准镜同样与火炮和计算机联动。还有1具作为炮长辅助瞄准具的昼夜红外瞄准镜,装在防盾内,并列安装于火炮右边夜间观察距离在1000米以内。在火炮防盾左边,固定装有主动式红外/白光探照灯供瞄准使用,白光氙气灯的照明距离为3000米,红外探照灯为1200米。
该坦克的火炮和炮塔的控制采用全电动系统,这是该坦克的一个特点, 也是吸取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参战坦克的教训而改进的。因在这次中东战争中发现,由于火炮和炮塔使用电液式控制系统,液压油容易着火。全电动系统使火炮回转360度所需时间约15秒,俯仰速度4度/秒。74式坦克的全电控制系统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这比T-62的液压控制系统要先进一代,付出的代价是成本上涨和维护保养困难。
T-62坦克是苏联第一次将坦克的火力放在第一位的主战坦克,采用了1门2A20型115毫米滑膛炮,可以发射超速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榴弹,弹药基数40发。其中超速脱壳穿甲弹炮口初速1525米/秒,空心装药破甲弹初速1000米/秒,垂直破甲厚度这到400毫米(当时世界上任何主战坦克部挡不住它的一击)。而74式上的105毫米线膛炮发射M735 105毫米美制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能这个破甲厚度(不过推出时间晚了十几年)。T-62坦克有1挺位于火炮右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为2500发,最大射程1500米。从可靠性上看,T-62的并列机枪是从以可靠性著称的AK系列发展出来的,因此可靠性不容怀疑。相对而言,74式上的62并列机枪的可靠性远没法到AK系列的程度。T-62坦克直至1970年才安装12.7毫米高射机枪,其弹药基数是500发。
T-62坦克的火控系统是苏联当时最好的火控系统,由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宝石激光测距仪、模拟式弹道计算机、潜望式瞄准仪等组成,但自动化程度和精度远不如同时代的西方产面。
单纯从火炮的性能来比较,双方相差不大,74式坦克的弹药携带量比T-62多15发。在火控系统上74式则要比T62先进得多(比如74式的激光测距仪能测到5000米远的物体)。这是没办法的事,首先74式服役的时间比T-62晚了十多年,采用的电子设备自然要比T-62要好许多,而且日本的电子设备在世界上一直是处于最先进的行列。不过当1983年苏联为T-62坦克配备9M118“舍克斯纳”激光制导的炮射导弹后火力方面的优势又回到了T-62一边。9MTT8“舍克斯纳”最大射程达到5000米,最大破甲厚度为550~600毫米。这意味着,74式坦克在远距离上只有挨打的份,在1500米内这两种坦克部其有击毁对方的能力,由于74式坦克火控系统较先进,其命中精度要比T-62强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为自己装备的T-62配备带钨合金与贫铀弹头的穿甲弹,使得T-62的破旧能力更上一层楼,而日本对74式的火力性能一直没有作技术上的提升。
----------------------------------------------公平
回复时间: 13:13
日本74式坦克采用三菱10ZF22WT型二冲程风冷柴油机,2200转/分钟时发前机的功率为640千瓦(870马力),发动机的单位体积功率约为173千瓦/平方立米,单缸功率为16.8千瓦/吨。74式坦克采用MT75A十字传动装置,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挡,在每一个排档上都可以进行原地转向。
74式坦克采用部分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这是首次在有炮塔的坦克上采用。可调悬挂装置有许多优点:首先,便于充分发挥火炮威力。通过调节车体前后倾角和车底距地高,可以扩大火炮的高低射界,对坦克在山地使用具有较大的意义。此外,调节车体前后左右倾斜角,对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火炮的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火炮的精度。其次,可以改善机动性。通过调整车底距地高,可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还可提高坦克的越野速度。第三,能够提高防护能力。该装置可使坦克的车高降至2米,减小暴露面积。车体调高后,便于从车内向外观察。
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虽然先进,可缺点也不少:其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维修比较困难、控制机构比较复杂、液压装置压力较高,油温不易冷却。此外,还存在成本高、重量大、占用空间多等缺点。
T-62的发动机是B55型V形12缸四冲程水冷柴油机,在转速2000转/分钟时功率为580马力(426.3千瓦),坦克单位功率为11.4千瓦/吨,与发动机匹配的传动装置是定轴机械式传动装置。其行动装置采用独立式扭杆弹簧悬挂装置和液压减振器。
两者在这方面结构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74式采用了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而T-62仍为老式的机械式,但在战场上可调式液气息挂装置一旦损坏,修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日本将74式坦克定位在本土防御上,因此问题不是很大。
从机动性能上看,还是日本74式坦克稍胜一筹,其单缸功率比T-62坦克的大得多。但由于其发油机的两个轴流式风扇消耗功率这120马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又缩小了二者机动性的差距。74式坦克车底距地离在0.20~0.65米范围内可调,过垂直墙高1米,越壕宽为2.7米,公路最大速度是53千米/小时,最大的越野速度为35千米/小时。而T-62坦克车底距地高为0.43米不可调,过垂直墙高0.8米,越壕宽也为2.7米,公路最大速度是50千米/小时。
----------------------------------------------公平
回复时间: 13:14
日本74式坦克的车体前面呈流线形,宽度较窄,高度较低,车体前部装甲厚130毫米,两侧厚75毫米,后部厚50毫米。后部厚50毫米。由于车高降低,车内空间必然减小,为此采用了相应措施,将车体上部两侧扩展到履带上方,以满足对车内空间的需要。车体下半部采用整体铸造,这种结构在防护性、强度和重量等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在生产上却需要高技术和大型设备,因而成本较高。
炮塔外形与法国AMX-30坦克的相似,呈半圆形,炮塔后部则稍有延长。由于炮塔扁平,易于滑弹,减少了中弹率。炮塔侧面和车体后部还配有放置各种用真的托架,除便于使用外,还可避免炮弹直接击中,起到辅助防护的作用。
74式坦克具有三防能力,在通过污染地区时车内可以完全密封,同时也采用了高性能的空气滤毒罐。在炮塔后部两侧各装有3具一组的60毫米烟幕弹发射器,可由车内控制发射。
相比之下,T-62的防护能力更强,其外形低矮,至炮塔顶只有2.208米〈到指挥塔顶为2.36米〉。车体前上装甲板倾角30度,炮塔呈流线型,防弹性能良好。T-62各部位装甲厚度如下:车体前装田板厚100毫米,两侧装甲板厚80毫米,后部装甲板厚20~45毫米,底部装甲板厚15~30毫米。炮塔前部装甲厚230毫米,侧面装甲与74式相比,中弹率最高的炮塔前部,T-62的装甲厚度要高出近一倍。除车体前装甲比74式稍薄外(100毫米比130毫米),其它均相等或略优于74式。车内配有三防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可以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为T-62坦克配置了爆炸反应装甲(同时推出了加装附加装甲的T-62E),使得T-62的防护力达到了T-72基本型的水平,此时的T-62的防护性能是74式无法比拟的。如果再加上更先进的“接触”5型附加装甲,甚至是“窗帘”、“鸫”等主动防御系统的话,T-62坦克的防护性能甚至可以与日本90式的防护性能相媲美
----------------------------------------------公平
回复时间: 13:15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除了在火控系统和机动性能方面74式占有优势外,无论在火炮威力、防护性能,还是在价格等各方面,T-62都要略优于74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更有扩大的迹象。比如前苏联和俄罗斯一直不断地推出T-62现代化改进型,而日本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74式在火控系统等几个有限的顶目上进行了改造,尽管如此,每辆坦克的改造费用就高达1亿日元。
最让日本人大失脸面的是,当他们兴高采烈的推出74式时,前苏联却早已大量的装备性能更出众的第三代坦克T-64和T-72主战坦克了。这是日本当局当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从这也可以看出苏联在装甲武器领域的霸主地位是其他国家无法动摇的。日本陆上自卫队一直用74式坦克苦撑至20世纪90年代才迎来了迟到多时的第三代坦克90式主战坦克,而且由于90式主战坦克采构价过高,不能全面代替74式,因此74式坦克的服役期看样子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公平
回复时间: 13:18
  名称 74式主战坦克
  Type 74 MBT
  研制单位 三菱重工业公司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JP
  生产单位 三菱重工业公司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JP
  现状 1990年停产
  装备情况 日本陆上自卫队
  作为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主战坦克,74式坦克是战后日本设计的第二代坦克,研制工作始于1964年。在年期间制造了一些试验台架车,并进行了试验。1967年完成了部件研制试验任务后,开始研制样车,被命名为STB,意为“第二代国产坦克样车”。从1968年开始,先后进行两次整车试制。第一次整车试制制造了2辆样车,1969年6月制成STB1,1969年7月制成STB2,STB1安装英国L7A1火炮并采用自动装弹机。2辆样车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与使用试验。在第一次整车试制的基础上,在1970年11月~年内改进试制成的STB3~STB6共4辆样车,取消自动装弹机,目的在于降低成本、简化结构和提高可靠性。从1971年12月到辆样车分别进行了与STB1和STB2大致相同的技术与使用试验。此外,还进行了射击及维修保养试验。试验结果基本上达到了战术技术性能要求。在正式定型之前,又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最后于1974年9月定型,命名为74式坦克。该坦克的研制总经费约25亿日元。
  1975年9月接收首批生产型车,1990年度停产,共生产870辆。每辆坦克的价格,按1984年度币值计算约3.76亿日元。该坦克除火炮是按照英国专利由日本制造以及该炮配用的脱壳穿甲弹按英国专利特许生产外,其余各种部件均为日本自行研制的。日本防卫厅从1990年度开始正式对该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计划将870辆74式坦克全部加以改造。预计1993年度开始装备经改进的74式坦克。
  现代化改进工作主要是更新该坦克的火控系统,采用为下一代90式坦克研制时储备的最新技术。为了能与90式坦克火控系统的性能大致相同,需要从捕捉目标到瞄准和射击都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的高技术化的计算系统。有可能把激光测距仪中的红宝石激光介质改为CO2激光介质,液视仪从现在的主动式改为被动式,同时还打算改进炮弹和提高发动机功率。估计每辆坦克的改进费用约1亿日元。
  结构特点
  一、总体布置
  该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型坦克,由车体和炮塔两部分组成。
  车体由均质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左前方;车体中部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舱。
  炮塔为均质钢铸造结构,内有3名乘员,车长和炮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左侧。车长指挥塔可360°旋转,有1个向后开启的单扇舱盖。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有1个向左开启的单扇舱盖,舱盖前面有3个JM-17潜望镜,中间1个可由红外潜望镜替换。在两侧履带的前护板上各装1对驾驶灯,内侧为白光灯,外侧为红外灯。与红外灯相配合使用的红外潜望镜有效视距为50m。
  该坦克前面可安装推土铲,每一个坦克连有1辆坦克配备推土铲。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该坦克装有1门105mm线膛炮,它是英国国防部技术研究所研制、维克斯(Vickers)公司生产的。日本在引进一部分维克斯公司生产的L7A3式105mm火炮后,从1978年度开始由日本制钢所特许生产。为减小该炮的后坐力,将驻退机改为同心式,还改进了复进机。
  该炮采用立楔式炮闩,可自动开闩和闭闩。火炮射速为9~10发/min,方向射界360°,俯仰范围为-6°~+9°,手动操纵时均可增加0.5°,借助液气悬挂调节射界能增大±6°。
  火炮身管长为口径的51倍,即5.340m,没有炮口制退器,没有隔热护套,中部装有抽气装置。火炮重心位于炮耳轴附近,因而没有弹簧补偿装置。更换炮管十分方便,10min内即可完成。火炮防盾布置在炮塔外面。炮管寿命理论值为250发,实际上大约为150发。
  该炮配有半自动供弹机,能自动提取炮弹,并将炮弹输送至炮尾。
  日本曾考虑过自行研制火炮,但为了提高74式坦克的火力、节省研制费用以及考虑到与美国M60坦克火炮的通用性,因此决定采用北约国标准坦克炮。
  2.炮弹
  105mm火炮发射脱壳穿甲弹和碎甲弹。从英国购买的脱壳穿甲弹的弹丸重6.12kg,初速为1490m/s,为了提高74式坦克的火力,从1983年度开始在日本特许生产美国的M73510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501m/s。
  碎甲弹的初速为730m/s,弹丸重11.26kg,是日本自行设计和生产的,研制了近4年,1975年度开始批量生产。防卫厅从1976年2月开始采购4批碎甲弹,共24700发,每发约10万日元,总共价值24.1亿日元。74式坦克105mm线膛炮配用的碎甲弹有缺陷,在实弹射击训练中先后发生过3次炸膛事故,虽然已查明原因,并采取了必要的改进措施,但仍将剩余的1万发弹收回各弹药库,立即采取了禁用措施。
  该坦克弹药基数55发。1977年曾对少量的74式坦克的炮弹存放位置进行过简单的改进,去掉位于车体前部右侧的105mm弹药仓,将这里的炮弹分散布置在战斗舱两侧,这是接受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教训加以改造的,但炮塔后部平衡尾舱里仍存放炮弹。
  3.火控系统
  该坦克的火控系统由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宝石激光测距仪、模拟式弹道计算机、潜望式瞄准镜等组成。
  火炮双向稳定系统装有1个存储器,坦克在一时遇上剧烈回转或极度倾斜,目标超出俯仰范围的情况下,当车辆恢复原来位置时,存储器能使火炮继续捕促目标。但是,假如倾斜度过大,超出了存储器的10°左右范围,就超出了存储器的能力,稳定器便失去作用。
  炮长通过装在控制装置上的总开关控制火炮稳定系统,即使稳定器处于工作状态,如果扳动炮长的火炮控制手柄,亦可使火炮进行高低和方向转换。
  红宝石激光测距仪与J3车长潜望式瞄准、观察镜组成一体,装在车长指挥塔正面,它的测距范围为300~5000m,精度为±10m,每分钟工作10次。车长和炮长都有测距按钮,紧急情况下可由炮长操纵。测距数据自动输入弹道计算机,并显示在计算机显示窗里,在车长瞄准镜和炮长瞄准镜内也可看到。在测定距离时激光束不易受到外部影响,并能检测假回波。
  模拟式计算机装在炮塔内右前部,位于车长和炮长之间,一般情况下由车长使用,炮长也可进行控制。当不用激光测距仪时,也可手动输入距离数据。计算机输入的参数还有炮耳轴倾角、风速、风向、气温、湿度;炮膛磨损、发射药温度、弹药类型这些数据均为人工输入。解算出的火炮高低角和方向角显示在车长和炮长瞄准镜内,但不包括射击提前角。
  随后火炮自动移动,炮长只需将瞄准十字线对准目标,按下激光测距按钮,再按下火炮击发装置,即可射击。
  该坦克的射击提前角是车长凭经验和感官能力,根据一个提前角以5个密位为单位进行估算的。
  J3车长潜望式瞄准镜为单目式,与火炮和计算机联动,为观察、瞄准、激光测距三合一型,作观察用时,视场40°,放大倍率为1×。在车长指挥塔上还有5个潜望镜,每边各2个,另1个朝后。
  J2炮长潜望式主瞄准镜为炮长观察、瞄准两用单目式潜望镜,同样与火炮和计算机联动。作观察用时,视场28°,放大倍率为1×;作瞄准用时,视场9°,放大倍率为8×。还有1具作为炮长辅助瞄准具的J1昼夜红外瞄准镜,装在防盾内,并列安装于火炮右边,夜间观察距离约在1000m以内。
  装填手有1个潜望镜位于炮塔顶部舱口前方,能360°回转。
  在火炮防盾左边,固定装有主动式红外/白光探照灯供瞄准使用,白光氙气灯的照明距离为3000m,红外探照灯为1200m。
  该坦克的火炮和炮塔的控制采用全电动系统,这是该坦克的一个特点,也是吸取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参战坦克的教训而改进的。因在这次中东战争中发现,由于火炮和炮塔使用电液式控制系统,液压油容易着火。
  在全电动系统中使用一台自制的惯性小、灵活敏度高、效率高的电动机,这样,整个炮塔系统的体积减小了,并且提高了可靠性和生存力。全电动系统有电动和手动两套操纵装置,可由车长和炮长进行控制,必要时,车长可超越控制。全电动系统使火炮回转360°所需时间约15s,俯仰速度4°/s,炮塔的回转与火炮的俯仰可同时进行,当火炮调向车后方向时,须采用手动控制,其仰角不得低于+2°,一是为了乘员的安全,二是避免火炮与车体碰撞。
  4.辅助武器
  该坦克7.62mm并列机枪安装在主炮左侧,用于近距离作战和辅助测距。该机枪是战后日本为装备国产二代新坦克及二代新装甲车而自行研制的,并首次装在74式坦克上使用。该机枪的原型是步兵使用的62式机枪,两者通用部件很多。
  该机枪不具备勃朗宁机枪所特有的散热护套,机枪靠炮塔内机枪安装孔里设置的强制冷却系统吹出冷风冷却,不用机枪时,可用这个系统为战斗舱通风。
  该机枪的标准射速为650发/min,但可通过前后移动位于机枪右侧后下方、装填柄与握把中心之下的快慢机就能调到低于200发/min或高于1000发/min的射速。采用北约国标准枪弹,携弹4500发。
  M2式12.7mm高平两用机枪装在位于车长指挥塔和装填手舱口中心线上的简单支架上。车长和装填手都可以从各自的舱口探出身来手控射击。该机枪是由美军提供的。
  该机枪对空射速为1050发/min,平射时为400发/min,可进行360°环形射击,高低射界为-10°~+60°,初速为850m/s。采用北约国通用标准枪弹,携弹600发。
  三、推进系统
  1.发动机
  该坦克采用三菱10ZF22WT型2冲程风冷柴油机,这是一台有10个气缸、缸径135mm、活塞行程150mm、每缸有4个排气门的直流扫气发动机。它装有两台机械传动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和两组中冷器。能燃用标准柴油、JP4煤油和汽油等多种燃料,在2200r/min时发动机的功率为640kW(870马力)。由于两个轴流式风扇消耗功率,在全负荷时约为88.2kW(120马力),所以净功率为551kW(750马力)。在全负荷时,带风扇的燃油消耗率约为316g/kW?h(232g/马力?h)、最低燃油消耗率为286g/kW?h(210g/马力?h)。该发动机的单位体积功率(带风扇)约为173kW/m3。
  日本发展的这种2冲程坦克发动机主要用于该坦克,但改变缸数后形成10缸、6缸、4缸3种机型一个完整系列,也用于其他战车。各机型结构大体上相同,气缸排列都采用V型90°夹角,缸径、行程相同,具有同样的燃烧系统、增压方式和冷却方式,主要部件可以通用。
  2.传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MT75A十字传动装置,与发坳机装成一体。
  该传动装置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和多片湿式离合器,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在每一个排档上都可以进行原地转向。该坦克的变速机构是把61式坦克那样的高低档离合器作为一次变速机构与两个行星齿轮排组成的二次变速机构共同装在同一轴上。61式坦克变速机构的每次变速是用脚操纵高低档离合器进行的,而74式坦克则是当操纵高速杆时,一次变速机构中的离合器就机械断开,而相应于一次变速机构的各档的液压开关机构工作以后,由于同回路内的差压转换阀的作用,使一次变速机构自动结合。一般不使用离合器踏板,踏板仅在起动、停车时使用,与装有液力变矩器的车辆相同,可以不用离合器工作,操纵极容易,而且完全没有流体损失。因此,在起动时扭矩增大,而且差压转换阀适应于人的感觉,柔和地使离合器结合。
  转向系统为功率再生式,这种系统系第一次装在日本履带式战车上。它是利用中间轴上差速器的差速作用,在转向时从制动一侧(内侧)向不制动一侧(外侧)回流功率,这种作法能使内部功率损失减到最小。
  3.行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部分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这是在世界有炮塔的坦克上首次采用。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是:
  负重轮的平衡肘与活塞杆相连,随着平衡肘的上下运动,活塞作往复运动,推动油缸内的液压油,并通过液压油使装有气体的气囊压缩或膨胀,这就可以因气体的弹性而起到缓冲作用。
  油泵将油送到油缸或使其返回油箱来调节油缸内的油量,油箱布置在车体右侧斜甲板之下,主油泵放在发动机的前面。
  前后左右端的4个负重轮可以自由调整高度,右前与左后负重轮、左前与右后负物理 轮的控制油路彼此相连。在炮塔吊篮的周围,有4个(每侧2个)圆柱形闭锁阀,用于坦克射击时保证底盘稳定。在发生机械故障或行动部分在战斗中损坏时,闭锁机构也进行闭锁。在驾驶座椅后部有紧急手动调节装置和辅助油泵。
  车长和驾驶员各配1套车资操纵装置,前者布置在车长座椅右侧,靠近炮塔控制装置,后者布置在驾驶员座椅正面。
  车长操纵装置上装有平衡调整水准仪和车辆姿态控制开关,专供车长在射击时调整使用;还装有超越驾驶机构,当该机构开启时,驾驶员操纵装置便失去作用,而且驾驶员操纵装置上显示出车长超越驾驶的灯信号。车长超越射击操纵装置与火控装置的弹道计算机相连接。
  驾驶员操纵装置上装有车高调整开关、标准姿势开关和车姿控制开关,当操纵标准姿势开关时,便可使车体从任何姿势返回标准姿势,而且它一接通,其他所有开关便失去作用。
  驾驶员或车长使用把手型开关操纵各自的车姿操纵装置,把手的倾斜转变为电信号,用以控制油缸的油量,使坦克的俯仰角度增加±6°,左右倾斜角度达±9°,或使车底距地高最低达200mm,最高达650mm。
  该坦克的车体控制速度比瑞典的Strv103坦克慢得多。虽然两车的性能要求不同,但车重基本相同,因此车体调整速度慢就意味着机构的功率较低。
  可调悬挂装置的优点是:(1)便于充分发挥火炮威力。通过调节车体前后倾角和车底距地高,可以扩大火炮的高低射角,对坦克在山地使用具有较大的意义。此外,调节车体前后左右倾斜角,对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火炮的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火炮的精度。(2)改善机动性。通过调整车底距地高,可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还可提高坦克的越野速度。74式坦克的越野行驶速度为35km/h。(3)提高防护能力。该装置可使坦克的车高降至2m,暴露面积减小。车体调高以后,便于从车内向外观察。
  该装置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维修比较困难、控制机构比较复杂、液压装置压力较高,这就要求液压零件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良好的密封性。该坦克装备初期曾出现过漏油等问题,改埋没一管的材料后已不再发生这种漏油现象,但油温不易冷却。此外,还存在成本高、重量大、占用空间多等缺点。
  该坦克每侧有5个大型的双轮缘挂胶负重轮,没有托带轮,主动轮后置。主动轮上有11个齿,齿插在履带板的双销之间,突出在履带外面。
  采用双销双块式履带并在履带销上增加了橡胶衬套。尽管这种履带造价高、复杂、重量增大,但使用寿命和重量分布都比较优越。履带板是用高锰钢制造的,具有“山”形履刺,根据需要也可安装橡胶衬垫,以提高行驶性能,减少噪声,延长寿命。履带的使用寿命已接近10000。
  该坦克的驾驶部分和战斗部分是密封的,不需任何准备即可涉过1m深的水障。发动机部分未做密封,废气通过一个排气管排出。潜渡时炮塔顶上需安装1个组合式进气筒。潜渡准备时间需要15~20min。
  四、防护系统
  该坦克的车体前面呈流线形,宽度较窄,高度较低,车体前部装甲厚130mm,两侧厚75mm,后部厚50mm。炮塔前部装甲厚130mm,两侧厚75mm,后部厚50mm。由于车高降低,车内空间必然减小,为此采用了相应措施,将车体上部两侧扩展到履带上方,以满足对车内空间的需要。车体下半部采用整体铸造,这种结构在防护性、强度和重量等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在生产上却需要高技术和大型设备,因而成本较高。
  炮塔外形与法国AMX-30坦克的相似,呈半圆形,炮塔后部则稍有延长。由于炮塔扁平,易于滑弹,减少了中弹率。
  炮塔侧面和车体后部还配有放置各种用具的托架,除便于使用外,还可避免炮弹直接击中,起到辅助防护的作用。
  该坦克具有三防能力,在通过污染地区时车内可以完全密封,同时也采用了高性能的空气滤毒罐。
  在炮塔后部两侧各装有3具一组的60mm烟幕弹发射器,可由车内控制发射,两组可分别发射,也可同时发射,发射距离为100m。烟幕弹在离地面约30m高度由时间引信引爆,形成一朵朵直径达50m的烟云。
  变型车
  1.78式装甲抢救车
  该车是以74式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发展的,1974年经整车试制,1978年定型,命名为78式装甲抢救车。定型后立即装备部队,生产厂是三菱重工业公司。
  该车全重38t,全长7.950m,全宽3.380m,全高2.400m。车内的总体布置与联邦德国的豹1型装甲抢救车和法国的AMX-30D型装甲抢救车相拟。左侧为乘员舱,乘员舱内有4名乘员,车长、驾驶员、2名作业人员。驾驶员舱口有3个潜望镜,与74式坦克相同。乘员舱左侧和顶部有出入口。
  该车装备一个伸缩臂式的旋转吊车和两个绞盘,吊车和绞盘均由液压驱动。
  旋转吊车装在车体右侧的旋转中心上,升举能力为20t,旋转半径为3.5m。吊车借助油压驱动,可进一步伸长1.5m。因车体左侧是乘员舱,除去死角外,水平转角为270°,高低角为0°~75°,最大升举高度为7m。因车体前部有1个油压操作的驻锄,可迅速升降,降下时可提高车辆的稳定性。更换部件时须稍调整吊车轴,运用十分方便。为了做到负载时安全第一,还设置了防止逆转的装置。
  该车有两个绞盘,主绞盘位于车体中部,另一个是吊车用的绞盘。主绞盘的牵引拉力为372kN,使用1条钢绳,有高低两种卷绕速度(15m/min和6m/min)。在无载荷的时候,还有1个专门的油压动力系统使钢绳张紧,并平整地回绕到绞盘上。钢绳的卷绕口与绞盘间的距离极小,以避免空转及缠住钢绳,钢绳靠油压动力展开时,速度是高速卷速的2倍(30m/min)。
  另外,车体前部装有滑轮,在乘员舱左侧状有大、中、小3种钩环。使用滑轮时,绞盘的牵引能力增加1倍,达745kN,作业速度自然降低二分之一。乘员舱具备抢修专用工具。车内还有抢修作业需要的氧气瓶、乙炔瓶。
  该车保留了74式主战坦克的液气悬挂装置,具有相当好的抢修性能。
  该车装有1挺M2HB式12.7mm机枪;车体前部两侧各装有3具一组的烟幕弹发射器;还携带所需的其他武器及弹药。
  2. 87式35mm自行高炮
  该车研制始于1979年(当时暂称AWX),1982年完成部件试制,1984年初制成第一辆样车,研制厂商是三菱重工业公司和三菱电机公司。年度进行各种试验,1987年正式定型,命名为87式35mm自行高炮。同年采购4辆,每辆16亿日元。该车装备机械化防空部队,用以替换美制M15A1、M42自行高炮。
  该车最初考虑采用61式坦克底盘,因机动性不足,采用了74式坦克底盘。
  该车装有新型炮塔,炮塔上装备两瑞士厄利空-比尔勒(Oerlikon-Buehrle)公司的KDA式35mm机关炮,射速为550发/min。携带300多发榴弹,20发穿甲弹,配用由激光测距仪、数字式计算机、光学跟踪仪、激光夜视仪等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
  在炮塔后顶部装有全天候搜索和跟踪雷达系统,跟踪雷达上并列装有电视摄像机。
  车体内装有辅助发动机,用以驱动液压装置和发电机。乘员有车长、炮手和驾驶员共3人,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前半部,并有1个向后开启的铰接式舱盖。炮塔内装有朝前的瞄准镜,它的两侧各装有2个固定式观察潜望镜,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电操纵的3具一组的烟幕弹发射器。
  性能数据
  型号             74式主战坦克
  乘员             4人
  战斗全重           38000kg
  净重             36300kg
  单位功率           16.8kW/t
  单位压力           83.4kPa
  炮向前           9.410m
   炮向后           7.840m
  车体长            6.700m
  全宽             3.180m
  车体宽            3.120m
   标准装态(至炮塔顶)     2.250m
  车底距地高          0.20~0.65m(可调)
  履带宽 500mm
  履带着地长          4.000m
  公路最大速度         53km/h
  越野速度           35km/h
  燃料储备
  不计附加油箱        750L
   计附加油箱         950L
  涉水深(有准备)        2m
  潜渡深            4~5m
  爬坡度            60%
  侧倾坡度           40%
  攀垂直墙高          1m
  越壕宽            2.7m
  发动机
   生产公司          三菱重工业公司
   型号            10ZF22WT
   类型            2冲程10V90°风冷直接喷射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          640kW/2200r/min
  传动装置
   生产公司          三菱重工业公司
   型号            MT75A
   类型            行星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        6/1
  转向装置类型         差速式
  悬挂装置类型         液气式(部分可调)
  主要武器中径/型号/类型    105mm/L7A3/线膛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数量    7.62mm/74式/1挺
  高平两用武器口径/型号/数量  12.7mm/M2/1挺
  烟幕弹发射器数量       2×3具
  弹药基数
   炮弹            55发
   7.62mm枪弹         4500发
   12.7mm枪弹         660发
  脱壳穿甲弹初速        1490m/s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型号/初速  M735/1501m/s
  碎甲弹初速          730m/s
  射速             9~10发/min
  炮塔驱动方式         电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车长超越控制         有
  火炮俯仰范围         -6°~+9°(借助液气悬挂可在-12°~+15°之间调节
  火炮稳定器
   水平向           有
   高低向           有
  测距仪类型 激光
  炮长瞄准镜型号/类型      J2/单目
  车长瞄准镜型号/类型      J3/单目
  炮长辅助瞄准镜类型      单目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材料
   车体首上          均质/130mm/钢
   车体两侧          均质/75mm/钢
   车体后部          均质/50mm/钢
   炮塔前部          均质/130mm/钢
   炮塔两侧          均质/75mm/钢
   炮塔后部          均质/50mm/钢
  三防装置           有
  电气系统电压         24V
----------------------------------------------公平
回复时间: 13:27
阿富汗装备的T-62
名称 T-62主战坦克
T-62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
研制单位 苏联
生产单位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SU、CS、KP
现状 苏联已完成生产计划
装备情况 苏联(14000辆)、阿富汗(100辆)、安哥拉(90辆)、阿尔及利亚(250辆)、保加利亚(100辆)、古巴(300辆)、埃及(600辆,其中100辆安装英国生产的115mm滑膛炮)、伊朗(约150辆)、伊拉克(1600辆)、以色列(150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00辆)、利比亚(900辆)、莫桑比克(160辆)、索马里(30辆)、叙利亚(100辆)、越南(200辆)
T-62坦克是苏联继T-54/T-55坦克之后于50年代末发展的一代新型主战坦克,1962年定型,1964年成批生产并装备部队,1965年5月首次出现在红场阅兵行列中。
苏联T-62坦克的生产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T-72坦克投产时为止,共计生产约2万辆。为满足军火市场的大量需求,苏联还准许捷史斯洛伐克生产该坦克,在年间大约生产了1500辆。朝鲜民主主义义人民共和国也在为本国和出口市场生产T-62坦克。
该坦克大量用于1973年中东战争,从实战中暴露出射击速度慢、火炮俯角小、115mm滑膛炮及其火控系统不如以色列105mm线膛炮等缺点和问题,有待改进和发展。
一、总体布置
车体为焊接结构,驾驶舱在车体前左,前右是弹药仓,车体中部是战斗舱,动力舱在车体后部。
驾驶员有1个可向上升起并向左旋转打开的单扇舱盖,舱前有2个观察镜,靠左边的观察镜在夜间可换成有30°视场、60m视距的TBH-2红外驾驶潜望镜。在驾驶椅后的车体底甲板上开有向车内打开的安全门。车体前上装甲板装有防浪板,板的右侧有2个前灯,靠左边的是白光灯,靠右边的是红外灯。
车体两侧翼子板上装有外组燃料箱和工具箱,车体后部还可以加装附加燃料桶。
炮塔为整体铸造结构,呈圆形,安装在车体中部。炮长在火炮左侧,车长位于炮长后上方,装填手在火炮右侧。车长和装填手各有1个舱口,舱盖为单扇结构,向后开启,可在垂直状态时闭锁。炮塔外部焊有供搭载步兵使用的扶手,炮塔顶部正后方开有1个抛壳窗。
二、武器系统
1.主要武器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2A20式115mm滑膛坦克炮,炮身全长6090mm、全炮重2382kg、身管长5740mm、身管重1720kg、正常后坐长为340~410mm、极限后坐长430mm、高低射界为-4°30′~+17°。发射炮弹后火炮自动回到3°30′仰角位置,以便装弹。
该炮配有自动抛壳机,由上架、下架和抛壳窗3部分组成,位于防危板活动部分上方,利用火炮后坐时储存的能量将射击后剩下的空弹壳抛出车外。
筒式反后坐装置安装在火炮下方偏右位置上。
115mm滑膛炮配有双向稳定器,由1个电气-液压系统和1个直流电传动系统分别实现火炮高低向和水平向的瞄准与稳定,其工作原理与T-55坦克使用的СТП-2双向稳定系统相同,但是由功率加大的缘故又对某些部件进行了修改。
该滑膛炮可以发射ОФ-18式尾翼稳定榴弹、БК-4式和БК-4M式尾翼稳定破甲弹和БМ-6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该坦克的弹药基数为40发,正常配比为榴弹17发、脱壳穿甲弹13发、破甲弹10发。40发弹的布放位置是驾驶员右边的前组弹架油箱存放16发、中组弹架20发、炮塔右壁2发、车体右甲板1发和1发空包弹。
脱壳穿甲弹重20.95kg,初速1600m/s,直射距离1700m,膛压在294.3MPA(3000kgf/cm2)以上。榴弹重28.5kg,初速1000m/s,膛压在235.4MPa(2400kgf/cm2)左右。破甲弹重25.3kg,初速1000m/s,破甲厚度400mm,膛压235.4~245.3MPa(kgf/cm2)。
3.火控系统
车长指挥塔有4个潜望镜,2个装在车长舱盖上,2个在指挥塔前部。车长还有1个TKH-3昼夜合一双目潜望镜,内有红外光路,与指挥塔前安装的红外大灯配合使用。该镜的昼间放大倍率为5×、视场为10°,夜间放大倍率为4.2×、视场为8°,当与ОУЗГК红外探照灯配合使用时,有效视距为400m。使用 旋转反射镜组实现昼夜型转换。车长使用瞄准镜手柄转动车长指挥塔,并操作探照灯、目标指示设备和其他系统。
炮长有1个ТШ2Б-41У望远式瞄准镜,镜上刻有发射不同弹种使用的高角旋转分划线,该镜有2个放大倍率,当放大倍率为3.5×时视场为18°,放大倍率为7×时视场为9°。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最大瞄准距离为4000m,破甲弹为3700m,18号榴弹为4800m,11号榴弹为3600m。炮长另有1个ТПН1-41-11红外潜望瞄准镜,与主要武器右边并列安装的Л-2Г红外探照灯配合使用,夜间有效视距为800m,该镜有5.5×的放大倍率和6°的视场。炮长还有1个ТНП-165潜望镜,放大倍率为1×。
炮塔右边有1个供装填手向车前方向或车后方向观察用的ТНП-165单目潜望镜。
4.辅助武器
装有1挺TM-485式7.62mm并列机枪,由250发弹的弹箱供弹,射速为200~250发/min。
后期生产的T-62坦克装有1挺ДШКМ式12.7mm高射机枪,安装在装填手舱外由装填手在车外操作。
该坦克上还备有1支AK-47式冲锋枪、1支信号枪和数枚手榴弹。
车上携有7.62mm机枪弹2500发,分别储放在5个弹箱内。
三、推进系统
该坦克上安装的B-55-5发动机系T-54坦克的B-54发动机的改进型,与T-55坦克的B-55发动机基本相同,外形尺寸和安装位置没有大变化,标定功率为426kW(580马力)。
2.传动装置
该坦克的传动装置与T-55坦克的基本相同,仅作了局部修改。
传动装置包括变速箱、转向装置和侧传动,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为了提高齿根强度,将三档和四档齿轮改为26°的大坟力角齿轮,采用人工手动方式变速;转向装置为二级行星式转向机构。
3.冷却系统
与T-55坦克相比,该坦克的水散热器由管片式改为管带式,增大了散热面积和提高了散热效果;仍采用T-55A坦克的风扇,只对风道作了一些改进。
由于发动机顶盖上的空气滤清器进气口改至发动机顶盖右边紧贴右侧甲板部位,为形成良好的风道,风扇下方的车尾下装甲板局部向外凸出。
该坦克的水散热器面积约为64m2,冷却液容量为77L。
4.行动装置
该坦克仍采用扭杆悬挂。车体每侧有5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后置主动轮。在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新履带由96块履带组成,重1386kg,为钢质单销式履带。在距履带销头部28mm处,开了1个卡环槽,以便安装弹簧卡环,防止履带销脱落。主动轮正前方的车体上焊有推销铁。
该坦克还配有非制式装备的销耳挂胶履带,使用时,需将主动轮齿圈换成有14个齿的专用齿圈。
四、防护系统
1.装甲防护
该坦克的车体装甲厚度与T-55坦克基本相同,但为了减轻车重,车体顶后、底中和尾下等部位的装甲厚度有所减薄,同时采取特殊的冲压筋或加强筋等措施提高刚度。炮塔为整体铸造结构,流线型较好,防护力较T-55略有增加。
2.灭火系统
动力舱和战斗舱均装有集中的溴化乙烯灭火装置,可以由安装在上述两舱中的8个热传感器自动促动灭火,也可以由车长或驾驶员手动操作。
3.三防装置
该坦克装有集体式防原子装置,该装置由РБЗ-1M辐射探测器/促动器、5个独立的爆炸导火管机构和1个增压风扇组成。箱形辐射剂量探测器装在炮塔右侧压缩空气箱后面,可感受γ射线或中子辐射剂量,起动增压风扇和促动包括瞄准镜、增压风扇、排气风扇、发动机进气百叶窗和发动机冷却空气进气管的关闭机构。
增压风扇安装在炮塔后部,橡胶软管的一端与炮塔上的铝套进气口相连接,另一端装在增压风扇进气口上。当增压风扇叶轮以大约7000r/min转速工作时,密封的车体里可以形成一定超压以防止放射性尘埃进入车内。
该里未装集体式防化学装置,但4名乘员各配备1副防毒面具。
4.烟幕施放装置
该坦克与其他苏式坦克一样,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能产生250~400m长的烟幕,可持续大约4min,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当时的风力大小。施放烟幕时,坦克挂二档或三档行驶,每分钟需要消耗10L柴油。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1.T-62M(北约称T-62A)坦克
该坦克与T-62坦克的主要区别是炮塔的外形尺寸不同,取消了固定式装填手舱盖,代之以装有12.7mmДШКМ式高射机枪的旋转塔,但是高射机枪只能由装填手在车外操作,机枪弹药箱存放在炮塔外部右边。此外,发动机顶盖设计也有所不同,T-62M坦克还可以安装同T-54/T-55坦克一样的扫雷设备。苏联正在对T-62坦克进行类似美国对M60坦克一样的现代化改造,改造计划包括装用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采用新型车长和炮长微光瞄准镜代替Л-2Г红外探照灯的红外瞄准镜。
2.T-62K指挥坦克
该坦克除装备附边通信设备外,还装有THA陆地导航设备,1973年出现的陆地导航设备由陀螺仪罗盘,1个或2个罗盘指示器、续度校正装置、里程表、坳力转换器和计算器等部件组成。
陀螺仪罗盘安装在炮塔左后部,指示车辆正在行驶的方位和方向,罗盘指示器装在驾驶舱或车长指挥塔中,某些T-62K坦克装有2个罗盘指示器,驾驶舱和指挥塔各装1个。纬度校正装置、里程表和动力转换器装在车体左侧的炮塔里,校正装置可调节陀螺仪罗盘,使之与纬度变化相适应;里程表可将驱动轴的转数换算成行驶距离;动力转换器向THA-3陆地导航设备提供电能。计算器装在炮塔内部炮长右边,由其他部件提供信息,产生导航用的读数。
导航装置起动陀螺时间大约需15min,这时T-62K指挥坦克不能开动,否则损坏陀螺仪罗盘。因为罗盘有漂移并受其他机械因素影响,经过一定时间,例如数小时,需要将该装置积累的误差进行消除,即归零。该装置不能自动地将斜坡行驶距离换算成准确的水平地图距离,但操作人员可以用手调节的校正装置进行误差较正。此外,该核算正装置能根据道路情况,例如,对干的石砌道路、泥地或雪地,进行不同调整。
乘员一旦为导航装置提供了起始位置和预定目标位置,计算器就可以连续和直接给出坦克的位置的航线读数,至目标地的距离和方位。操作者以此数据可算出自己所处的地图坐标位置。
3.埃及T-62坦克
一些埃及T-62坦克的炮塔后部两侧装有双管发射器,发射埃及研制的萨克尔(Sakr)地对地烟幕火箭。
4.装法国GIAT 120mm滑膛炮T-62坦克
1986年中期,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GIAT)提出用装在AMX40坦克上的GIAT 120mm滑膛炮取代T-62坦克的2A20式115mm滑膛炮。改换时,保留了原炮的高低机和方向机,从左边装弹改为从右边装弹,现有的反后坐装置也要改进。
5.装L7式105mm火炮T-62坦克
为了在埃及试车,奥地利诺林坎(NORICUM)公司用1门英国皇家兵工厂(Royal Ordnance Factory)的L7式105mm线膛坦克炮改装了T-62坦克的原2A20式火炮,整套更换组件包括L7式105mm线膛坦克炮及现有反后坐装置、改进的炮塔后部抛壳窗、改进的弹药仓、新的瞄准镜分划及应急击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被动夜视设备和简单的火控装置。
6.改进型T-62坦克
许多T-62坦克,包括一些部署在阿富汗的苏军T-62坦克,装有附加装甲。
附加装甲的类型有对负重轮上方燃料箱进保护的附加装甲、对车体前上装甲进行增强防护的附加装甲和围绕火炮两侧半圈炮塔的马蹄形附加装甲。
马蹄形附加装甲是一种被动防护装甲,安装时与炮塔体留有一定距离,安装方法和布置方式与T-64Б及T-80坦克的附加装甲不同。
60年代苏联还出现过一种在炮塔后部装有导弹发射器的T-62坦克。导弹用于对付空中目标。
7.装备新型履带T-62坦克
70年代末,苏联为改装T-54、T-55和T-62坦克专门研制了一种新型履带,称РМШ型履逞,使用这种履带时需要更换与此履带相配的主动轮齿圈。
8.装皇家兵工厂115mm坦克炮管T-62坦克
由于埃及不能继续从苏联得到115mm炮管,英国皇家兵工厂向埃及供应RO 115mm坦克炮炮管以更换报废的苏制2A20式115mm炮管。
9.T-62喷火坦克
该坦克的苏联名称是TO-62坦克,与T-62坦克相同,只在115mm火炮旁并列安装了1支喷火枪,喷火距离为100m。
10.T-62-T(M1977)装甲抢救车
50年代末,苏联用T-55坦克底盘发展了一种装130mm火炮的ИТ-130型坦克歼击车,其方案及外形与早期CY-100自行反坦克炮相似,与以T-62坦克底盘发展的坦克歼击车一样,只进行少量生产,而且至今尚未装备使用,其中一些已改装成装甲抢救车。这种抢救车的外形与CY-85-T和CY-100-T的相似,用途是抢救牵引作业,车上未装绞盘和其他抢救设备。苏联把它称为T-62-T装甲抢救车,美国称它为M1977式装甲抢救车。
T-62坦克车族
T-62坦克--------------------------T-62-T装甲抢救车(M1977式装甲抢救车)
  ----T-62M(北约称T-62A)坦克
  ----T-62K指挥坦克
  ----埃及T-62坦克
  ----装GIAT 120mm滑膛炮T-62坦克
  ----装105mmL7式火炮T-62坦克
  ----改进型T-62坦克
  ----装备新型履带T-62坦克
  ----装皇家兵工厂115mm滑膛炮T-62坦克
  ----TO-62喷火坦克
型号             T-62
乘员             4人
战斗全重           37500kg
单位功率           11.4kW/t
单位压力           75.5kPa
 炮向前           9.750m
 炮向后           9.247m
车体长            6.247m
车宽             3.270m
 至炮塔顶          2.208m
 至指挥塔机         2.360m
火线高            1.840m
车底距地高          0.430m
履带中心距          2.640m
履带着地长          4.240m
公路最大速度         50km/h
越野平均速度         30~32km/h
 内组油箱          640L
 外组油箱          285L
 附加油箱          400L
公路最大行程
 不带附加油箱        450km
 带附加油箱         650km
土路最大行程
 不带附加油箱        320km
 带附加油箱         450km
涉水深(无准备)        1.4m
潜渡深            5.0m
爬坡度            60%
攀垂直墙高          0.8m
越壕宽            2.7m
最小转向半径         1.635m
 型号            B-55-5
 类型            4冲程12V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          426kW(580马力)/2000r/min
 类型            固定轴机械式
 前进档/倒档数        5/1
转向装置类型         二级行星式
悬挂装置类型         扭杆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115mm/2A20/滑膛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7.62mm/TM-485/机枪/挺
防空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12.7mm/ДШКМ/机枪/1挺
车内武器型号/类型/数量     AK-47/冲锋枪/1挺
热烟幕            有
 115mm炮弹          40发
 7.62mm机枪弹         2500发
 12.7mm机枪弹         500发
穿甲弹初速          1600m/s
炮塔驱动方式         电液/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车长超越控制         有
火炮俯仰范围         -4°~+17°
火炮稳定器
 水平向           有
 高低向           有
车长瞄准镜型号        TKH-3
炮长瞄准镜型号        ТШ2Б-41У
炮长夜间瞄准镜型号      ТПН1-41-11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水平倾角/材料
  前上装甲         均质/100mm/30°/钢
  前下装甲         均质/100mm/35°/钢
  侧部装甲         均质/80mm/90°/钢
  顶部装甲         均质/15~30mm/0°/钢
  尾上装甲         均质/20mm/88°/钢
  尾下装甲         均质/20mm/20°/钢
  正面装甲         均质/200~220mm/弧/钢
  侧面装甲         均质/170mm/弧/钢
  顶部装甲         均质/30mm/弧/钢
  尾部装甲         均质/65mm/弧/钢
三防装置           有
灭火系统           有
光电报警或对抗设备      无
发电机电压/功率/型号     28V/6.5kW/г6.5
蓄电池数量/电压/容量     4个/12V/150Ah
珍宝岛战场被中国边防部队击毁的苏军T-62坦克
军事博物馆 T-62坦克
这辆在1969年珍宝岛之战中缴获的“秘密坦克”一度受到俄罗斯游客的“重点关照”,毕竟这场发生在远东乌苏里江的战斗行动是二战后苏联边境最大的战斗行动。
  日,苏联边防军首先在中国固有领土珍宝岛挑起冲突,遭到我军有效杀伤后,于15日出动包括3辆当时远东最先进的T-62主战坦克在内的优势兵力向珍宝岛反扑,9时46分,苏军3辆坦克充当进攻矛头,T-62坦克前装甲厚度达100毫米,我军没有可击穿T-62装甲的武器,只好发射火箭弹,暴露阵地位置,吸引苏军坦克进入雷区,上钩的苏军坦克刚刚进入雷区,首车履带便被炸断。随后,中苏双方为该坦克展开一系列争夺,最终我军将这辆战后苏联第二代坦克实物运到北京,经过相关部门的测试和研究后,落户军博。珍宝岛事件刺激了中国反坦克武器的发展步伐,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全国性质的“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准备。
----------------------------------------------公平
回复时间: 17:00
没错,就是这辆545,偶以前在军博可以天天看到,也没什么。
搂住的帖子真实详细,比军博都强。
----------------------------------------------
┏┯┓┏┯┓┏┯┓┏┯┓┏┯┓┏┯┓┏┯┓┏┯┓
┠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
该用户已被删除
回复时间: 18:26
^-^我喜欢我们中国打仗就是刁
回复时间: 14:06
----------------------------------------------
回复时间: 14:21
回复时间: 19:57
打死小日本
回复时间: 18:13
回复时间: 20:33
----------------------------------------------人渣中的战斗机,流氓里的VI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ime t 当前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