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创业方向,但没有方向。

想创业没方向?不妨先围观这十大硅谷前沿公司,看看2016年五大技术趋势
17:07:42 &&来源:大河网
NASA宇航员Yvonne Cagle,在近期谷歌和F50举办的Founder World 2015上说:“探索火星固然是人类史上的重要一步,而我们也该将目光转向地球,硅谷现在所发生的一切,让我相信人类的那一大步飞跃其实近在咫尺。”  作为全球的科技与创新之都,硅谷不仅有NASA和奇点大学这样遥远未来技术的“导航器”,也有斯坦福和沙石路(Sand Hill Road)风投一条街这样着眼于推动近期未来技术商用化的“发动机”。这二者之间,是前仆后继的硅谷创业者们,他们是技术飞跃的“制造者”。  站在2015年的末尾眺望即将来临的2016年,又将有哪些技术飞跃“近在咫尺”?与其听所谓专家们的凭空预测,不如看一看硅谷创业者们的实践。记者近期走访了硅谷地区创业公司,从他们的实践总结了2016年的五大技术趋势。  趋势一:新芯片与生物模拟  近日,由F50举办的第六季创投峰会上(Season6 Summit),35家最前沿的初创公司齐聚一堂,它们代表了目前硅谷最前沿的创业方向。F50 Garage Venture Fund二期基金管理合伙人Bill Reichert告诉记者,其中新芯片和生物模拟初创公司是本届Season6 Summit的一大特色,也是2016年硅谷重要的技术趋势方向。  随后采访中记者发现,一家专注于用芯片对人类的嗅觉和味觉进行数字化的创业公司Aromyx引发了在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广泛关注。  (Aromyx公司的CEO Chris Hanson)  据悉,Aromyx的产品是名为EssenceChip的系列芯片,用于嗅觉和味觉的数字化平台。过去,生物化学公司通过低效的生物测试方式获得嗅觉和味觉信息,现在EssenceChip通过模拟嗅觉和味觉分子结构来获取相应的生物化学信息,并据此判断对人们的影响。如此一来,加工食品和快速消费品公司就能大幅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开发效率、加速产品上市时间。  据Aromyx公司的CEO Chris Hanson介绍,成立于2006年的Aromyx共有29项美国专利和49项外国专利,目前参与测试的客户包括百事可乐、陶氏化学、宝洁、高露洁等公司。Hanson曾参与创建了IBM的认知计算实验室,针对政府资助人脑反向数字化工程和模拟神经元突触体系,还负责了后期该技术的商业化。Aromyx公司首席科学家Bill Harries博士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膜蛋白结构中心、美国综合医药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蛋白结构研究项目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  目前Aromyx的投资者包括斯坦福大学、TEEC Angel Fund、美国春山资本(Spring Mountain Capital)等。据美国《财富》杂志,单就全球加工食品行业而言,在过去5年中因为研发落后就导致损失了180亿美元的市场。一旦味觉和嗅觉的生物化学模拟芯片研发成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1&&&&&&
& ( 17:07:38)
& ( 17:07:23)
& ( 17:05:55)
& ( 17:05:45)
& ( 16:53:33)中国为什么没有像 YC 一样成功的创业孵化器?
【楠爷的回答(110票)】:
这个问题么,我走过全国很多孵化器,而且我目前也担任美女GirlUP(请搜索微信公众号GirlUP)或者阅读者VS狼性投资人,姐姐妹妹站起来! 的执行合伙人、首席财务顾问。因此我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先说清2点:
第一,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套用
第二,关于创新工场,我邀请
来帮忙回答。
第三,想回答题注这个问题,我们眼光可能要放到全国去看,北京挺特殊的,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相信知乎有人比我更了解北京创业孵化器的状况
那就说说我看到的大部分孵化器和创业公社的生存状况,北京的我就不说了,海淀创业大街自己去看吧,我讲一下我看到的南京,成都,上海等热门创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比如常州科教城和合肥高新区的状况。(目前我还担任南京和常州几个定期的创业活动的评委)
第一. 政府是怎么看创业孵化器的
要说创业孵化器靠个人或者机构来搞,可能也就北京能支撑的下去,出了帝都,没有政府的主抓,根本没戏。一个孵化器,首先需要地,需要盖房子,需要配套政策,需要人才计划,需要科技贷款,需要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对接,这是一篮子的服务计划。
以南京为例,我走过不少园区,拜访过南京政府部门和协会,以及各园区的领导,当然我在南京本地的PE朋友也非常多。我觉得南京的孵化模式非常有代表性,能看到许多新鲜的东西,也能看到很多不足。
好的方面:南京在创业社区和孵化方面,给与了地、楼、钱、人以及金融服务的全方位支持。321人才计划,新城科技园为代表的每天每平米3元不到的租金,免税和减税政策,江苏千人计划,南京市321重点人才计划的落户政策,毕业生的落户政策全方面对科技类企业,南京市对接了五大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给与科技企业低息担保贷款,科委每年拿出不少钱补贴银行,贴息,也帮银行担风险。园区主题,依托南京本地的教育和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优势,形成云计算与大数据,电子商务、智能机器人、医药、通讯、网络游戏、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并且每个园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新城科技园,主要以互联网和传媒,广告为主;紫金社区白下分院,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主;紫金社区建邺分院以网游和娱乐互动为主;仙林医药园,以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为主。园区服务:主要解决企业行政手续,贷款对接、人才交流、项目计划申报和股权融资对接,我和不少招商部的朋友,金融服务部的朋友都聊过,目前服务体系还算齐全
有待提高的方面:项目质量有待提高,招商压力太大,所以造成项目质量不高园区工程还是有着中国特色大干快干上马的特色,不考虑实际容量和需求,造成许多园区规划目的不清晰,招商压力巨大,孵化效果很差园区服务不够专业,特别是在孵化器项目需要金融服务方面,相关负责人经验不足过于依赖市里给的政策,自己的眼界,工作方法和资源都不够多
第二、创业者怎么看待孵化器
这个比较简单,我自己有项目就在园区,但我们在外面有自己的办公楼,很多时候进入孵化器只是为了避税。初创企业在孵化器图的就是四个东西:便宜的房租、完善的行政服务和扶持政策、可能存在的公共资源以及金融服务。
注册在孵化器,所谓孵化工作就变成了我讲的这四点,南京的大多数孵化器和园区能把房租,行政服务和政策落实的比较好,但是缺乏服务创新和比较实在的金融服务
第三、投资人怎么看待孵化器
这个么,我差不多每月都要参加或者协调举办路演活动,南京本地的,江苏本地的,被我忽悠到南京的投资人都有一箩筐。说真的,我们巡视孵化器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我9月份在常州一个下午听了9个项目,累坏了。
孵化器绝大部分项目,我感觉亮点都能说出来一些,但是就是经不住问。台下坐的都是红杉,赛富,元禾这样的基金,一些初创项目很难讲清楚自己的事情。我对有些项目本身很感兴趣,因此会会后做1对1的跟踪深谈,谈完了感觉要么人不行,要么项目没想清楚。而南京的好项目,大多数都不是孵化器内的。
OK,我总结一下我的感受:
中国的孵化器,一定是带有行政色彩的中国特色项目。本质是圈地,这和美国的YC投管孵模式不一样,孵化器本身有时候也有天使基金,但搞砸的项目太多了,政府也不傻,也就越来越严格。
我们的孵化器,强在行政扶持,弱在专业服务。这十个字就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孵化器的现状。没有人为企业诊断问题,没有人为企业规划财务,没有人为企业设计资本结构和资本道路,没有人为企业导入可靠的早期投资机构并进行专业的路演和财务顾问活动。
北京是个特例,因为北京拥有中国最好的早期TMT创业氛围和最多的投资人,以及最先进的投管孵理念,但是,孵化器逃不开的问题,就是我讲的专业服务问题,在北京也很难解决。投了管不过来,也是一样没戏。天使基金和天使孵化机构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投管。天使投管和PE投管太不一样了,很多团队的管理制度和运营能力都有短板,作为机构你面对的是一大堆问题,包括人才引进,客户引进,公司治理等等。所以能从天使阶段杀出来活下去拿到A轮的,只能是那些自我管理能力极强的团队。更何况许多天使机构本身就是几个土豪,自己都管不好,怎么管项目呢?
中国的孵化器不成功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这个国家全民创业才几年?这一次互联网革命起来也没几年,从革命的角度来说,北京算是城市革命了,但其他地方还算是星星之火没有燎原。这里面有政府对创业孵化的理念与操作方法问题,也有地方上对创业孵化和风险投资的认识与服务能力问题。当然,我总体还是看好长三角珠三角,成都,武汉,西安以及大帝都未来在早期创新性企业的孵化的,毕竟这是大势所趋。
未来无非就是:地少圈一点,房子少盖点,项目多看点,服务专业点,理念创新点,胆子大一点,五年后,再看我这个答案,又是另外一番风味了。
【孙志超的回答(11票)】:
这个问题要分两部分来看。首先,有没有成功的孵化器?答案是有,而且非常多。
里面不管哪个模式,都有成功的案例。
孵化器有很多种,抛开政府引导型(如科技园、留学创业园等)和大学孵化器等,商业孵化器自身也有不同的取向,比如:
公司的孵化器,目的是享有优先收购权。收购后的初创公司或并入现有业务单元,或作为新的业务单元独立运作,相应股份和收入也一并计入母公司。
大产业链的孵化器,与实验室、开发者计划一样,战略上服务于某个大集团的技术创新体系,帮助集团解决在技术创新、业务实现、用户体验提升等关键技术问题的合作伙伴。特点是不提供启动资金,也不要求持股,更不追求财务回报,以全开放的态度助推产业链发展。
平台孵化器,主要目的是发现、培育和输送优秀的外部应用,场地、启动资金和导师服务都是自有资源,打通应用分发渠道,实现了应用从孵化、成长到商用的体内循环。国内的运营商、渠道方往往采用的模式。
校友会式孵化器,集中培训,建立起深度的“师生”关系和庞大的关系网络,通过“创业培训”来发现“人”、培育“人”和投资“人”,以CEO成长带动创业和投资。国内的黑马营、联想之星等都是类似的模式。
至于圈子型加速器、FA型加速器,最近几年就太多了……
但是,有没有完全按照YC模式来的?没有。因为从来就没有。
以创新工场为例,虽然工场提供创业服务,但究其本质,工场从来都是一个投资机构而不是YC类型的孵化机构。任何商业行为都要考虑财务层面的盈亏。国内的教育环境、创业环境、商业环境、融资环境和舆论环境使得照搬YC模式很难生存。YC模式的核心点在于领域前瞻、批量生产、迅速验证、快速接盘。投资 1.7 万美金换取公司 7% 股份的模式如果在国内复制,99%都要打水漂,更不用说像YC那样一轮接一轮,团队越来越多。当前有一些做产业服务支持的机构,倒似乎有些学习这个模式的意思,批量产出大量项目。但就像楠爷说的,团队数量确实在不断成长,但是推出来的idea以及demo的质量伴随团队数量增多反而是不断下降,没有太多的亮点。没有成功率的保证,拼数量和成本是没用的。
为了提高项目生存和发展能力,创新工场除了“更加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其实付出了很多成本的代价和资源的投入。因为没有太多成熟团队可供选择并且对于孵化模式效果周边都只是在观望并不看好,所以创新工场刚开始两年都是在工场创始人的方向引导下内部孵化。我也听到很多人说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是很失败的。这委实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回到09年,创业环境是怎样的?像现在这种有原型方向的年轻人就能找到投资,近乎痴人说梦。
不过YC的另一方面特质,即创始人之间愿意相互扶持,这个特点创新工场至今都是继承的。YC很多公司的创始人会觉得他们从其他创始人那里得到的帮助超过了别的任何人,在选择使用某个产品时,都愿意最先尝试用YC系公司的产品。这方面工场依然保持了这种气氛。不过,其他孵化器也一直在努力做到这一点。
整个社会环境和创业条件的进步是逐步而缓慢的,就像哲学家说的,穷其一生只往前走了一小步。未来,说不定我们会有比YC效果还好的原创模式,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程海春的回答(1票)】:
上面各位已经对国内孵化器的优劣势谈的很清楚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政策下,国内的孵化器没法和YC比,下面算插播广告吧:)
1、517office商务中心就是做商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市中心的星级办公室,09年至今全国发展了近2万平米,我们只是提供商务办公环境而已,没孵化,都是企业自己做出来的,简单的统计是2家A股上市企业,3家拿到B轮投资的企业,数百家从自行车换汽车买房的企业,入驻企业的成活率超过80%!
2、就算红杉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世界上哪有这么多伯乐?想创业的人有没有孵化器都不重要,根本拦不住他!
3、阿里、腾讯都不是孵化出来,是团队的努力和市场的选择!野狗永远比家狗生存能力强!
4、政府要真想搞好创业环境,没必要搞这么多孵化器,在银行、税收、流程上做调整就自然起来了!当然,大家也明白,一栋栋建起来的孵化大楼是看得到,这就是业绩啊!更不用说中间建设环节中的上下其手了,但是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创业企业是看不到的!
【陈迪的回答(0票)】:
3元一天一平方,百方一个月得9000了吧,这真心算不上便宜吧,是否有误?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创业的文化气候不行,投资人和创业者素质都不高,真正搞创业的不多,圈钱的圈地的一大堆,造成真正的创业气氛文化没有,造成谁都看不上谁。
2:各种混乱,各种坑爹的,各种骗钱的一大堆,造成千里马不敢找伯乐,伯乐不敢找千里马,有钱的找不到好项目,创业者找不到好团队。
【上官亚一的回答(0票)】:
天朝目前的政策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都借着孵化器的名义,忙着圈地吧
【魏振兴的回答(0票)】:
好问题,先搬运一篇:
2013年底 ,从《新京报》离职一年多、创办了数据可视化公司海云的冯一村十分迷茫,他的办公室租在了北四环的一个大厦里,团队只有10个人左右,别提商业模式不清晰,连公司究竟该2B还是2C还没有考虑清楚,冯一村非常希望能找个大腿来抱。那就是创办于2012年7月的创投加速器。
入选微软创投后,冯一村获得了很多帮助,包括6个月免费的工位、每个月由微软提供的不同话题的课程、每周不同的风投进驻以及一个颇为庞大的朋友圈,由于选择时微软避免了选择相似度较高的两家公司,所以的19个项目可以和平共处,或是互利互惠。
孵化器内企业:
存活率高10倍
除了微软,国内优秀的孵化器并不在少数。目前国内共有多少家孵化器?根据国家规划,到2015年,我国各类孵化器数量将达1500家,孵化场地达500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资金总额50亿元以上,在孵企业10万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孵化器达到500家,并实施国家级孵化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国家级孵化器30%以上建立创业苗圃和企业加速器,50%以上具有天使投资和持股孵化功能,60%以上从业人员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80%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
孵化器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一是由政府或非盈利团体主办;其二是由大学主办;其三是私营企业或个人投资者主办;其四是由政府或基金会等非营利团体出资、由私人经营的复合型孵化器,各主办方分别获得各自利益。根据国务院今年6月发布的《2013年度获认证国家级孵化器》名单,北京共有10家上榜、上海共有26家上榜、广东共有4家上榜、江苏共有46家上榜、天津共有4家上榜。从名单来看,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孵化器认证度明显更高。
而据早前的数据,软件孵化器内的企业比软件孵化器外的企业存活率高出10倍,国家级软件孵化器的企业存活率更高达8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孵化毕业的企业超过3000家,企业毕业时平均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中国式孵化器特色:
政府是后盾
联想之星的教务长周自强近期表示,早期的中国孵化器就是政府背景的办公场地,打着孵化器的名头实际在鼓捣房地产,向企业收取租金,顺带着招商引资,配合一些优惠政策,来拉动地方经济。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孵化器已经崛起,政府也更愿意以开放的心态支持民营企业办孵化器。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高级市场经理陈强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共有100多家创业孵化器,都归属于上海市政府旗下的上海科技创业中心管理。而在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今年年初推出了17家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包括创新工场、车库咖啡、3W咖啡、创业家、创业邦、联想之星、36氪、微软创投加速器、厚德创新谷等等。
“除了提供租金低廉的场地,政府对于我们17家进驻孵化器的公司也会在政策上开绿灯。”3W咖啡合伙人夏强表示,“很多公司因为创办初期没有办公场地,就没有办法注册公司,即使有办公场地,注册流程也非常繁琐,而对于进驻孵化器的公司,政府会尽量降低他们申请公司的难度,而这只是政府扶植政策的很小一部分。”
目前全国各地对于创新企业都会有一定的补助,像大连就会对中小企业免税,这也是创业工坊CEO戴敬涛在大连建造了近5000平方米孵化产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创业工坊主要针对的领域包括互联网、新能源和新材料。虽然现在80%的民营孵化器也是以租场地为主,但戴敬涛选择了更接近新潮流的模式“免费提供场地,投100万占30%股份 ”,戴敬涛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基金,一年半来他们总共看过1200个公司,其中大连占了 80%,投了18个项目,总计投资了1800万元,目前已经死了2个。
草根孵化器面临财务窘境
虽然国内孵化器享受着各种国家政策的扶持,但国内孵化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一,孵化器模式较重,投入过多;目前较受好评的孵化器往往被要求能像小叮当一样全能,既能提供免费的工位,又能提供配套的财务、人力资源、创业导师支持,较好的投资机构自然是不能少,最好还能提供媒体资源。种种需求导致孵化器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投入非常高,除非有王健林一般的亲爹,草根孵化器面临的财务窘境不可谓不坑爹。
其二,目前广受追捧的占股模式也面临着困境。众所周知,早期投资风险非常高,且回报周期较长,孵化器自建基金用以投资初创公司也存在较大风险,不少孵化器自己也迫切地需要被“孵化”。
中国特色是政府扶持力度大(介入程度深)、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是助力也可能是阻力):
1,YC与国内不同,甚至与多数的硅谷孵化器不同,它不提供工位。这个理念是:要让创业者疯狂地工作,而不是让创业者舒服地工作。国内孵化器提供办公室,创业者乐于接受办公室。有点类似中国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学习,通常(只)会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孩子也认为是理所应当。
2,YC自认为是“大学”。大学要有大师和校友。大楼易得,大师难求。国内孵化器的也重视导师,但跟YC相比,还是存在差距。时间长了,校友越来越多,而且一些校友成为了大师。
3,YC鼓励专注于产品,国内创业者更重视孵化器提供的人脉资源。这点可能是最大的区别。
孵化器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方向,让专业的人员以市场化方式经营。11月5号杭州的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市政府请了500多位创业者回国参会对接。全省各市区都出场拉项目,筑巢引凤(有提供别墅的,诚意满满)。而杭州市的一个应对措施就是成立了一个美国硅谷孵化器(公司),委托专业创投进行市场化经营,作为招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平台。按照这个节奏不断对模式创新,中国YC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GarryChen的回答(0票)】:
国内孵化器有很多吧
不过很多是怪羊头卖狗肉的,
甚至靠租金赚钱的
但是我觉得,要做得好,需要
1、真真切切有创业导师
2、有雄厚资金
3、提供几乎免费的场地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好导师太少
【江何的回答(0票)】:
天朝什么孵化器都是假的,关键就是一句话:简政放权。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萌芽阶段政府不加以干预;企业在壮大阶段,政府不要这个潜规则那个保护费肆意盘剥。有前者,企业才能做大;有后者,企业才能做强。大环境行,什么孵化器都行;大环境不行,所以什么孵化器都不行。
再者,简政放权,才能消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很多行业软件里面这个现象特别明显。懂的人自然懂我在说什么。没有乱管的政府机构,劣币成长不起来,自然才有良币成长的空间。
所以关键还是简政放权。这一处正,则处处正。这一处不正,则处处不正,则搞什么都是假的。有简政放权,才有市场主导,才有良币驱逐劣币,才有好的孵化器。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当前位置:
傅盛: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没方向
傅盛: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没方向
商界导读:从没有广告到每天一百万下载,做到全中国50%占有。说实话,当时出走,我内心多少有点负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的积累,我慢慢发现,自己的答案是对的。
侦察兵的核心是获取经验值,建立对世界的认知
互联网,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取比别人更多的经验值。经验值用来干什么?用来建立你对世界的认知。通过外在,不断重构内在。千万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你创业最大的动力。但你在做产品,做目标的时候,要学会用外在改变内在。
什么叫外在?就是眼见为实。你看到的事情才是真的。不是你以为的事情是真的。我们经常会陷入到一个极其错误的逻辑中。我已经都了解了,这个事一定能干,我们就这么干。6个月、12个月,为什么没做到呢?投资人没给我钱,对手老抄我,基本不会认为是自己当时选错方向。事实可能就是你的错。最大错误就是,没用外在世界来改变自己。
尤其作为产品经理,更需要用侦察兵模式,获取很多经验值,重新树立判断。这方面我有非常多教训。当时,我们的产品经理跟我说,要做天气。我说天气有什么好做的?有什么值得做的?当我看数据,百度移动搜索一半词汇来自于天气。于是我在所有产品上,加了天气提示。
为什么?因为突然发现我不对。我出门就有车,从来不关心天气,必须很羞愧的承认这点。事实上太多人关心天气了。当我发现这件事这么重要时,花了很大精力在全球做天气。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新东西层出不穷。我们怎么改变自己内心固有的东西。我们当时在做Clean Master,很多程序员不愿意,为什么?他们说做安全,怎么做清理呢。我说对。但Google Play上面搜索Clean这个词是Security的2到3倍。面对这个惨淡的事实,移动端安全需求没有起来,用户不需要太强烈的安全。
但用户需要清理。特别安卓手机,经常卡、慢、发热。所以,不能因为你认为安全重要,安全就重要。你认为清理不重要,清理就不重要。从今天的数据看,清理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我们做的小功能叫Applock,为什么单独对App做Lock呢?我还是没有想清楚这个东西会有那么大需求吗?后来他们说,印度有一款这样的需求,排行榜前几。我说那赶快做。印度人的手机是互相交换的。特别需要。做了以后,每天有几亿用户使用。
如果你不觉得有这个需求,怎么办?学会通过用数据不断重构。有一次我跟口袋购物王珂聊。他们为了找到这样的机会,做了一个海豹突击队。一个礼拜时间上线,然后看数据,数据只要好就上,不好就放弃。放弃一个,再来一个。没有人在快速变化中是所谓的大牛。
再比如微信。总共出现四五年。哪有很多经验。不停试,快速做。拿到经验值。发现一个点,直接切进去。
我特别想强调这点。我们自己都会犯经验主义错误。为什么要重构?因为整个世界都在重构。你要用外在的东西,改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否则你就会停留在用过去经验判断未来。
傅盛战队有一个项目叫Musical.ly。前几天美国Apple store排行榜第一。我问创始人,为什么选择这个产品?他说当时做一个产品时候一天几十个下载,几百个登陆,他们就换了。做这个。一天两百个下载,比那个产品多很多倍。觉得这是个机会。开始做。前两天排名超过Facebook,单日几十万下载。
傅盛战队还有一个项目叫小余老师说。一档互联网教育类的逻辑思维。每期点击一百多万次。这是88年没有生孩子的年轻人。我跟泉灵姐姐说,这个产品多棒,全网教育类排名第一,没有推广。她打开一看,哇,布景怎么这么难看,灯光有问题,讲的声音让人有疲劳感。
我说,我们身边大把很强的人。你不能这么想。要从外在来看。已经到了这么大的量,说明有些地方切中了教育的核心。被证明了。
说了这么多。创业最容易犯的错误,既有强烈的信心,又能通过很多数据的事情,通过外在的世界,不断重构你的产品观。你可能会说乔布斯不是这么做的。谁做成工匠就牛了。有情怀就把产品做好了。反正至少我不是那种天才。我也不知道天才是不是真这么做产品。
总结如何创业:预测-破局点-All in
我最近有一篇文章,关于战略三段论:预测-破局点-All in。也可以总结为创业三部曲。
第一,预测的本质就是找到巨大的方向。这个方向怎么寻找?既有思考成分在,也有尝试成分在。当你发现一个产品快速成长。可能代表一个大的方向。
我们为什么敢做国际化?一个重要点,当时小团队做了清理大师,我个人觉得产品做的不错。然后我发现美国排行榜上,中国很多小软件排名靠前。我认为中国移动App全球化时代一定会来。中国移动App研发,会像过去几十年的日本汽车、韩国电器、台湾半导体,在全球占有统治地位。这就是我做的巨大预测。
这种预测值多少钱呢?我认为一家公司95%以上来自于你对这个大方向的判断和切入。傅盛战队选了很多项目,也许看起来每个创始人起步不是那么高大上。但选择的都是和传统行业结合比较多的。要么是教育,要么是医疗,要么是O2O。App的核心竞争其实基本已经开始结束了。
第二,寻找破局点。在大的方向上,不能用撒网的方式,要找到一个特别细小的点。你在一个看上去很边缘、很狭隘的领域做成行业第一,这个领域越窄,再窄都没关系。只要有机会变成行业第一,你就开始有了巨大的机会。
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点改变世界。怎么寻找这个破局点?不断尝试和试错。用快速的尝试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找到用户的需求点,不停收集用户需求,重构心里的产品观。一旦找到这样一个产品,全力以赴去做。
有人会问,你又讲试错,又讲聚焦,这个平衡怎么找?最好的平衡就是它被验证。互联网是口碑时代。只要出现用户自增长,用户主动传播。出现这样的例子时,基本被证明就是破局点。你应该用这个行业内大家都没有想过的资源去投入。
我们当时做清理的时候,投200人进去,做一款小App。创业本质就是这样。想清楚大方向时,全力以赴的All in。一定不要先前有收入、用户需要,就把战线拉太长。我们当时从珠海调几十人到北京,全开始干移动,不停寻找破局点。
今天很多创业者说做好这个事需要三件事。我只让你讲一件事,这件事是什么。如果没找到,要快速找到。找到这件事,你就开始具备All in。
认知差距是互联网唯一的壁垒
互联网没有任何壁垒,除了认知之外,就是思维模式的差异。最开始都说互联网没什么了不起,就是一根破网线,传统行业觉得这个事情我也能做,纷纷进军的时候全失败了。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是摧枯拉朽。怎么说?你看出租车司机把出租车交给公司了。不交份钱了,直接加入滴滴、Uber,这就叫摧枯拉朽。这种认知一旦差别以后,就形成了时间的差距,你就变成了制高点,更多的资源迅速积累。
互联网极大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极短时间内,能有引爆效应,有了引爆效应以后,开始变成雪球模式。
一定要知道认知差别的力量有多可怕。这种可怕程度,就是让整个台湾和日本停留在上世纪。
有一次在日本见一家估值100多亿美金公司CEO。他像中学生一样。跟软银前副总裁吃饭,大概60多岁。他告诉年轻人,你在这里任何地方,都能买到很多东西,享受最便利的服务。年轻人回了一句,这也许正是日本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你们太成熟。成熟到思维不需要变革,也能享受很好的服务。
什么叫认知?就是无条件接受。你没有理由反驳。不必要反驳。除了证明你能反驳之外,你什么都证明不了。认知差距是互联网唯一的壁垒。
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说,怎么调整自己的思维?
我总结一下。如果在自己的思维里,能够把开放式问题变成封闭式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根据变化极快的世界重构自己;大方向上,抓住具体机会,然后全力以赴。
今天创业本质上,还是精英文化。成功率非常低。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认知。创业成功的人,不是因为他多聪明。而是因为他能够不断改变自己。跟这个时代紧紧相扣,每一步都踩得准,才有可能在这样疯狂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不断成功。
责任编辑:罗美
商界招商网:优质创业项目甄选、推荐平台。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商界网”或者“sj998_”,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获得招商加盟项目数据。
分享文章:
投资额:1~~5万
投资额:5~~10万
投资额:10~~30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hp创业方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