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一灯一僧,北京八大处灵光寺寺

八大处散记
八大处散记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为了写这篇八大处游记,着实费了我不少的心血。这些日子,每当夜深人静独坐电脑桌前的时候,总是感觉无论如何努力,都进不了写作的良好状态,不是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就是写好文章的开头后,总会感到不满意,觉的开篇不够精彩,下笔笨拙,一段段文字写的丝毫没有灵气,如一幅拙劣的山水画作品,看到的都是一些凌乱的线条和一堆堆没有生命力的墨迹。如此,十余天的时间里,我六易其稿,信心全无,整晚整晚的对着电脑屏幕发呆,找不出让自己兴奋的理由。更让我奇怪的是,我居然不知道是因为八大处的景色太秀丽了而让我思绪烦乱,还是因为灵光寺辽代招仙塔上供奉的那颗神秘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让我想入非非,抑或是其他什么精灵古怪阴差阳错是是而非辗转反侧的原因,以至于常常会感到神志恍惚游离窗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江郎才尽了。于是,借着夜黑风高的晚上,又翻出石涛的中国画理论巨作《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其找到一些写作的灵感。偶然间看到了石涛那段精彩绝伦的论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阅后,仿佛醍醐灌顶,原来是心未到,心散而神不能驰也,故而文散意乱,挥笔之处,全是生硬的山水,找不到八大处的灵魂。于是又坐在电脑桌前,顺着苦瓜和尚指点的那一线奇异的心境,继续我的八大处之旅。
原本是想甲申年的五月份去八大处游玩的,后来因为去上海参加一个中石油的高峰论坛给耽误了,待回到北京,天气开始转热,遂又放弃去八大处的安排,想到了秋天一定找时间去看看。夏天的北京是一个酷热难耐的季节,虽不致于热到失神无语的状态,但是整个人都仿佛像龙潭湖岸边上的垂柳,被太阳炙烤的蔫蔫的,打不起精神来。好不容易熬到九月了,又要通知丹东的有关方面做好准备接待南美的一个考察团。十月过后,商务部的刘大姐来电话,通知我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考察团因为国内罢工,来华的时间恐怕是要推后一个多月左右。我心头一惊,想不到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晚间看央视的新闻联播,了解到该国因为国内罢工,梅萨总统下台,议会又选出一个土著的民主斗士为新任总统。这一重大的人事变动,不知会否影响到项目的执行。晚上睡觉时,几乎一夜无眠,想了很多。为了准备这次重要的商务考察,我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了,前后十几次北京丹东两地穿梭,给柳总发的电子邮件和往来传真就有二十几封,更不消说跟负责执行此项目的北京公司有关人员之间的交往。此事事关重大,如果能够通过外商考察,丹东方面就有可能执行国家数千万元的对外援助项目。
这些天,我却是因为此事有些沮丧,想到辛苦了大半年的项目可千万不要节外生枝,于是在心里默默的向菩萨祷告,祈求平安。后来一想,何不选一个修行高深的佛寺,亲自去烧一柱高香,让缭绕的香火通知远在西天的佛主,保佑我这造福家乡的好事能够顺利实施。这么一想,心里到是坦然了不少,可是要在京城寻觅一处道行高深的佛寺,对我来说却是一件难事。这一来是因为京城遍布皇家寺庙,仅是四环之内,就有不下于几十座深墙高院的庙宇供虔诚的信众们礼佛,我总不能挨家寺庙都去拜访吧;这二来是佛国世界,高深莫测,如何分得清佛法高下,想这安家于京畿重地的寺庙大都应该是历代帝王敕建的,若论修为,恐怕都会有各自的长处,不然的话,和尚们敢到这天子脚下的皇城开坛立庙吗?
我想城里的寺庙因为地处喧哗闹市,和尚们早就进化成功利性极强的赚钱工具了,对我等众生的心愿不会太放在心上。门头沟的潭柘寺倒是一处清静之地,庙堂高古,大殿伟岸,可惜太远,去一趟没有一天的功夫回不来。卧佛寺又感觉到多少有些高贵的柔弱,像一个深锁秋宫的公主,缺少一股阳刚之气,这可能跟那座静卧于莲花之上的佛主造像有关,形态过于安详,睡姿慵懒奢华,但是眉眼之间,却有一股佛临天下的英气。于是便想到了矗立于西山南麓的八大处,想到了翠微山、卢师山、平坡山三山环抱下的那一方净土,想到了自隋朝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六朝打造而成的八处寺庙。
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九日上午八时,我独自开车前往八大处。
可能是因为此行被耽搁了太久的缘故,昨天晚上还是繁星一片,早晨起床后,才发现夜里下了一场秋雨,秋天能看到北京下雨,还是不多见的。八大处离我住的地方大约有三十几公里的距离,待开车到八大处后,雨势渐缓,但仍是淅淅沥沥地下着。由于未遇周末,又赶上下雨,来此地旅游的市民并不是很多,若大的停车场,只停了不到二十几台车。买了门票进园后,就直奔长安寺去了。八大处因园内有八座古寺而得名,在方圆几公顷的山坡上,集中了八处佛教古刹,其建筑密度恐怕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长安寺也称一处,位于八大处公园大门以南五百多米,创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原名“善应寺”,后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重修,规模日大,改称长安寺。从外面看,长安寺背倚翠微山,坐西朝东,红墙围绕,两进四合。我去的时候,庙门紧锁,门前有一个木牌,上书:“因内部整修,暂不对外开发”。寺前有一个不大的小广场,周边密布着高大的松柏和槐树。树下有几方石凳石桌,几位老者正在下棋,我走上前去,跟一位沈姓大爷攀谈起来。沈大爷今年79岁,家就居住在公园外的村子里,老人可以说对西山一脉了如指掌,特别是八大处,更是烂熟于胸。我问沈大爷,长安寺为什么大门紧闭,不对游人开放。没想到这么一问,还真打开老爷子的话匣子了。
沈大爷道:“解放前,这里的香火很盛,全北京城恐怕也找不出堪比八大处的寺庙了,为什么,还不都是因为灵光寺有佛主舍利吗。一九四八年春天那会儿,我正在园子里闲逛,忽然间一群国民党兵就把八大处戒严了,原来是傅作义将军陪着蒋纬国来长安寺烧香。建国后烧香客就日渐稀少了,后来围墙也建起来,来此地的老百姓就更少。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那会儿,红卫兵破四旧,把一个好端端的八大处全砸了,又一把大火将长安寺焚毁殆尽。你现在看见的长安寺比以前可是差的远了。我记忆中的长安寺比这会儿的漂亮,入门处是一个砖石影壁墙,上有‘登欢喜地’四个鎏金大字,据说是雍正爷题的字。沿西向甬路前行,登数十级台阶为山门殿,殿内供奉关羽造像,因此山门殿又称为关公殿。向后分别是大雄宝殿、大士殿。大士殿前的二株白皮树尤为醒目,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然枝繁叶茂,在北京城的古树名木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过这几棵树早已经觅不见踪影了,一把大火,只剩下粗壮的树根还长埋于地下。我前些日子还在长安寺门前见过当年造反的那一帮红卫兵小将,手里拿着鲜花,来向关老爷赔罪来了。我想应该不愿当年这帮孩子,没有伟大领袖的指示,谁敢放火烧庙啊,那可是得罪佛主的大不敬的事啊”。
“我记得小的时候,长安寺可是不得了,在西山一带可是有名的宝刹。长安寺原有五百罗汉雕像,造像水平应该在成都宝光寺的五百罗汉之上,可惜都让红卫兵砸了。据老人讲,明万历年间长安寺内有“寺中四松”,堪称奇迹,山风吹过,树影婆娑,仿佛山门列兵十万,刀枪剑影,状及诡异,加之殿内站立的彪悍的五百罗汉,将一个深山宝刹打造成皇家的禁卫军了。这可能就是长安寺的妙用吧,排阵列兵,固守山门,因为离长安寺不远,就是灵光寺了,那可是一处不得了的地方。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子就在那座塔下”。
告别了沈大爷后,我继续沿着山路上行,二十几分钟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二处灵光寺。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佛教寺院,据史料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最初称“龙泉寺”,金世宗年间改称“觉山寺”,明宣德年间又恢复龙泉寺旧称。明正德年间扩建后改为“灵光寺”。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门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铜胎贴金造像,重三千三百公斤,为泰国僧王赠送的礼物。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观音殿,北有拜佛堂,东西各有陪房十四间。院西南有一金鱼池,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年间扩建,原为寺内放生池。池畔有辽代“招仙塔”塔基一座,又名“画像千佛塔”,此塔一九零零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寺内僧人在清理旧塔基时发现了供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舍利的石函。北行过一回廊为原卧游轩、居士院及方丈院。现方丈院中有一座一九五八年后所建佛牙舍利塔,高51米,分7层。塔中二层舍利阁内以纯金七宝塔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灵牙一颗(据记载是南朝高僧法献西行求法,由于阗请回,初供奉于南齐都城建康,隋朝被供奉于大兴即今天的西安,唐朝末年被送至辽南京即今天的北京,辽道宗年间供奉于“招仙塔”塔基内)。二零零零年中国佛教协会新建了玉佛殿和已故佛协会长赵朴初手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影壁。因佛牙舍利在世界上仅存两颗,使灵光寺成为全世界佛教僧众顶礼膜拜的地方。
进寺后,我在流通处买了十二根粗大的蜡烛和四捆高香,先在佛牙舍利塔下点蜡烛进高香,后向佛祖行三叩九拜大礼,心中暗念在进山门前准备好的几段心愿,祝福我在今秋十月能够了却心中所想,为顺利完成出口玻利维亚项目而真心祈福。随后又在观音殿、拜佛堂、玉佛殿等处烧香叩拜,祈福求祥。不仅为我,也为患病的父亲,年事已高的母亲和正在初中上学的儿子纳福。这是我人生几十年第一次礼佛叩拜,以往旅游参观,进寺庙后大都走马观花,主要的兴趣放在寺庙建筑和佛教文化上了,从未对佛主造像或是观音菩萨行礼拜叩。原想只要心中有佛,佛主自会保佑苍生。此行的目的虽带有几分功利,但也是造福乡邻百姓,想必佛主会网开一面,不会怪罪我这个虔诚礼佛的俗人吧。
出了灵光寺后,感觉一身的轻松,这才对八大处的风景细细的观察。上山的时候,我没有走大路,而是沿着一条崎岖的鹅卵石步道往上攀爬。这一条线路应该是八大处最美的地方。山路的两侧全是嶙峋陡峭的山岩,各种植被昌茂繁密,苍秀清雅,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悠然鸣唱,鹃啭莺啼,把这山林独特的自然空间渲染的仙境一般。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而过,小雨敲打在水面上,好似无数双天赋灵性的小手,发出天籁般的美妙声响。小溪里,十数条小鱼悠闲戏水,一会儿穿行于石缝之间,一会儿又游到游客身畔,翘首觅食,充满了自然的灵性。几十万株黄栌、火炬、元宝枫等各种红叶树种遍布沿途,秋风吹过,微霜浸染,满山流彤,煞是美丽。
我索性顺着这条山道一路攀登,二个多小时后,终于登上了八大处最高峰平坡山顶,七处宝珠洞位于山顶之上。宝珠洞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
“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过牌楼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记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贴金法像,可惜早已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阿弥陀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宝珠洞处有如此多的乾隆御笔,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历代帝王大都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是利用宗教达成统治民众的需要;二是文化传承教化百姓的需要。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观赏日出的极佳处,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誉。
我到宝珠洞的时候,小雨还在不停的下着,登高望远,倥偬一片,远处的京城掩映在细雨迷雾之中。此刻,山顶静寂,只有我一人端坐在宝珠洞前观景台的石凳上,望着眼前迷蒙的山水,想着百多年前这里遍山全是人头攒动的虔诚香客,心中是感慨颇多。人为的破坏有时候是会超越自然的法度,试想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对历史文化的摧残,没有成百上千万的“红卫兵斗士”怀着扭曲的虔诚心态从南到北砸烂所谓的旧世界(一个所谓的旧世界在仓促间轰然倒下,一个所谓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新世界却是乌托邦式的海市蜃楼呈现在善良的老百姓面前),我们的故国家园会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东方大国。对着万千林木和八座宝刹古庙,我终于鼓足勇气,且使出全身的丹田之气大声呼喊道:“列位佛祖菩萨,圣人前辈,我来了,在此向你们叩首膜拜,希望你们能够听见我的呼喊,记住我的名字,帮助我度过所有的时难”。
平心而论,我喜欢这种朦胧的境遇,一个人踱步在这山间小路上,踏着被细雨冲刷的干净的岩石,在这秋高气爽的京城十月天,有一种重回自然的感觉。抬头向上,空旷的天空里,灰蒙蒙的水天一色,远处的云层缺处,也能看见半张半合的一线天际,想必是雨快要停了,太阳极力的想穿透云层,露出它那欲出还藏的一丝光线。
下山遇到的第一座寺庙就是六处的香界寺了。香界寺位于平坡山,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60年),原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改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名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我以为,要论寺庙的名称,还是乾隆帝改的香界寺的名称更为妥当,香飘有界,佛法无边,不知道乾隆老爷子是否取之意也。姑且猜之,以当乐事。
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寺分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中路行进,山门殿上方悬一石额,上镌“敕建香界寺”,说明此寺是皇帝御旨批建的皇家寺庙。二进院落内古松虬枝盘旋,颇有大将气度,故称“龙松”。另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后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供四大天王,契比和尚(大肚弥勒佛)和韦驮。拾阶而上有正殿五间,名圆通宝殿,殿前有石碑两通。其中左碑碑阳刻有“大悲菩萨自传真像”,相传为康熙年间重修寺庙时出土的唐代古碑。碑阴刻有"敬佛"二字,大如洪斗,为康熙御笔。四进院落格局与三进相仿,正殿为大雄宝殿,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五进院落为藏经楼。左路为一别院,仅精舍三间。右路为“行宫院”,为乾隆帝避暑的行宫,院内置景颇佳。其中“大悲菩萨自传真像”碑颇有些来历,“大悲菩萨自传真像”是典型的明代佛教雕塑艺术珍品,其艺术风格与北京的明代壁画一脉相承。这幅菩萨雕像,系采用传统的阴刻平雕手法,线条流畅,气韵传神。此雕像头戴法冠,项佩璎珞,丰腮广额,双目微睁,唇续髭须,耳坠玉环,一派雍容华贵气象。该碑之侧尚镌一首行草诗文。字体隽秀酣健,是清御笔。碑阳的、碑阴的题字和碑侧的诗文不仅使这通碑身价倍增,也使得香界寺光彩照人,非同凡响。据寺内导游手册记略,这块碑是康熙皇帝发现的。当年,康熙帝来香界寺礼佛,行至殿前忽然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眼前倏然浮现出观音菩萨音容,康熙大为惊诧,忙令僧众诵经礼忏,自己也连连念诵菩萨名号,好一阵才回过神来。随即命人在跪倒之地挖掘。结果挖出了这块碑,康熙更觉灵验,于是即兴挥毫恭书了“敬佛”二字,为表深受佛法感化,便又为取名“圣感寺”。虽为历史传说,也可以一见当年皇帝虔诚礼佛的一面。
此时已近下午三时,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四处寺庙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寺和证果寺没能前去参观,我想留一点遗憾也好,就权当为下次再来八大处留下一个理由吧。顺山而下,过了一片人工开挖的湖面后,来到一处公园里的饭店,坐下后,点了一碗米饭两个炒菜,匆忙中饱餐一顿。小憩后走出饭店,回头向山顶望去,但见寺庙和山上葱翠的山林已经融为一体,晨钟暮鼓,秋染霜天,细雨中已经很难分清那里是寺庙的绿色琉璃瓦顶,那里是摇曳了一个夏天的繁花绿树。此时虽然脚步有些沉重,但是烦闷了一个多星期的心情却格外的清爽。世事沧桑,因果机缘,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会看见成功后的果实。此刻我突然想起在灵光寺看见的已经去世的海园大法师写的一首诗:“一佛一僧一盏灯,风吹松柏伴诵经。孤身守塔无寂静,祗缘佛祖在心中”。我想佛祖不仅只留在海园法师的心中,也会常驻于我的心中。
日于勿盈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
灵光寺,位於北京市西山馀脉翠微山东麓,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而闻名於世,成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
灵光寺-舍利塔
&&&&&&&&&&&&&&&&&&&&&&&&&&&&&&北京灵光寺
  灵光寺创建於唐代大历年间(766-779年)&初名&龙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改称&觉山寺&。辽道宗咸雍七年(l071年),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供奉佛牙舍利建造了&招仙塔&。塔为八角形,以雕砖砌成,规模宏大。据《日下旧闻考》载:&寺後有塔十层八楼,俗称画像千佛塔,绕塔基有铁钉龛十六座。塔西有井泉,深广约五尺馀。&明英宗正统年间(年),徵调全国各地木材扩建该寺後,始改今名。几百年来,灵光寺殿堂巍峨,风景秀美,一直是北京著名的游览胜地和佛教活动场所。
&&&&1979年中国佛教协会委派海圆法师到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守护佛牙舍利塔。海圆法师每日讲经说法。接受海内外信众弟子,恪守原则。在举行皈依仪式上,要求信众坚持正知、正见、佛牙舍利塔正信、正念;爱国、爱教。
&&&&&&&&&&&&&&&&&&&&&&&&&&&北京八大处灵光塔
  佛祖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後留下两颗佛牙舍利,一颗传到锡兰(今斯里兰卡),一颗传到当时的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後由该国传到于闻(今我国新疆和阗县)。5世纪中,南朝高僧法显西游于阗,把这颗佛牙舍利带回南齐首都建康(即现在的南京)。隋朝建立後,佛牙被送到长安。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佛牙舍利又辗转传到了当时北辽都城燕京(即今北京)。咸雍七年(l071年)八月,招仙塔建成後,这颗佛牙舍利便供奉在塔内。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大肆焚掠,古城北京遭到很大破坏。灵光寺和招仙塔也毁於八国联军炮火,成为一片废墟。僧人圣安率众收拾残局时,发现落在地上的塔顶石刻露盤,碑文是:&大辽国公尚父令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咸雍七年工毕&。从塔基内发掘出石函,函中装有一沉香木匣,木匣上有&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 天会七年四月廿三日记 善慧书&题记。天会七年(963年)是五代时北汉王朝年号,据明朝《补续高僧传》记载,善慧是北汉名僧。据此可知,这颗珍贵的佛牙入华一千五百馀年,并已在这里供奉了八百多年。圣安圆寂後,佛牙传给弟子常照,常照又传给心明。&
  从佛牙舍利重现到1949年的半个世纪中,由於长期的社会动荡,佛牙舍利一直被佛教界秘密保藏、供奉着。直到1949年後才迎请到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供奉在舍利阁七宝塔中,供国内外佛教徒瞻仰、朝拜。
  1955年和1961年,应缅甸和斯里兰卡佛教界请求,这颗佛牙舍利被中国佛教界护送出国,接受两国信徒朝拜。1957年中国佛教界发起,依照佛教传统在原塔址西北重建新塔,永久供奉佛牙舍利,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l958年至l964年,一座庄严雄伟的佛牙舍利塔在西山灵光寺落成,并修建了山门殿和东、北两配殿,形成一个以佛牙塔为中心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l964年6月24日和25日,中国佛教界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法会,邀请佛牙舍利入塔并为新建的佛牙舍利塔开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主持法会,副会长赵朴初、阿旺嘉措、噶喇藏、巨赞、周叔迦及首都佛教界参加了这一盛典,柬埔寨、锡兰、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及越南等亚洲各国佛教界都应邀派遣代表团前来参加这一盛典,使之成为亚洲佛教界共同庆祝的盛事。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与亚洲各国佛教的友好、团结与合作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外叫佛教界为&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共同事业而奋斗的努力。亚洲各国佛教代表团看到中国的寺院得到政府保护,著名的佛教古迹得到重修,盛赞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
&&&&&&&&&&&&&&&&
&&&&&&&&&&&&&&&&&&&&&佛牙舍利塔
  佛牙舍利塔的建筑非常精美,底部以汉白玉石作塔基,饰以莲花石座和玉石雕栏。每层镶刻有石门、石柱、石窗。建筑形制为八角十三层密檐,高51米,塔顶八角攒尖,盖绿色琉璃瓦,中心立木神柱一根,长8.50米。宝顶采用印度式,通高6.05米,由鎏金覆钵、宝珠、相轮和华盖等物件组成,耸拔挺立,金光闪烁。总之,佛牙舍利在结构上采用现代建筑的施工技术,在造型上保持了中国古代佛塔的传统。整座宝塔从外观看,雕刻精巧,挺拔秀丽,神圣庄严。佛牙舍利塔塔身内为七层殿堂。底层为碑室,周墙遍镶石刻碑记与经文。碑室外缘绕以石梯,盘旋而上就到了供奉佛牙的舍利堂。堂中设置金刚座和彩绘屏风,以七宝金塔供奉佛牙舍利。七宝金塔上镶嵌许多玉石、珠宝,价值连城,精美绝伦。堂内墙壁用大理石嵌成,堂顶装珠地贴金蟠龙藻并,显出庄严肃穆、恬静祥和的气氛。以上六层,分别供奉着汉、藏、蒙、傣各族佛教经典、塑像和法器。目前佛牙舍利塔不对外开放叁观,偶有一些外国的佛教团体来这里才被特许进去参拜。凡有幸能进塔参拜者,无不庆幸自己福缘不浅。如今,佛牙舍利塔已经成为八大处的象徵,提起八大处,人们就会想到佛牙舍利塔。&
  寺里现存古迹,是殿后峭壁下的大金鱼池。池中的大金鱼,长得奇特,最大的有二尺多长,金红、墨菊色的最多,还有银灰、彩斑等各种颜色的,有几尾天蓝色金鱼,聚群浮游,也面像一匹织绵。游人伫立池岸,倒影入湖,金鱼很快结群游来,不断吐泡,若游人投以鱼饵,它们衔食以後,活跃得抬头称谢。据说,这些金鱼是在1851年以前放养的,在这里繁殖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据说金鱼池始建开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丰年间扩建并放养金鱼。据说,当年慈禧在水心亭观鱼,见一大如婴儿的金鱼,慈禧封其为头领,并唤随侍太监潜水捉来,将自己的金耳环赐给金鱼,佩於腮上。&
  水心亭院的东侧,有一处铁栏杆围着的塔基,这就是发现佛牙舍利的画像千佛塔(招仙塔)遗迹。塔基东有大悲殿,殿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东殿房是卧游轩,供接待远道前来拜佛的嘉宾香客使用,西侧配房为僧人居住。&
  1979年中国佛教协会委派海圆法师到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守护佛牙舍利塔。海圆法师生於1907年,13岁时(1919年)在桐伯山太白顶云台寺剃度出家,在武汉归元寺受具足戒,为临济宗第十一代传人,净慧双修。海圆法师来到灵光寺时已年72岁,二十年前的八大处游人不多,冬季人更少,整个西山八面空旷,寥无人迹。饭要自己烧,吃水要从远处挑,吃菜要自己种。孤身一人守塔,其艰苦可想而知。从海圆法师当年的诗文可领略海圆法师的内心境界。《旱课》:&月是禅灯星为伴,佛牙塔旁坐薄团,灵台深处菩提住,高颂&楞严&震三千。&《晚课》:&一佛一僧一盏灯,风吹松摆伴诵经。孤身守塔无寂静,祗缘佛祖在心中。&《莫心急》:&招仙搭畔一菩提,动叶摇枝细语。灵光道场兴有日,性空老僧莫心急。&《一单僧》:&一人吃水一人挑,自性清净乐逍遥。今日单僧守孤塔,明朝梵呗遍九霄。&&
  1981年以後灵光寺道场有了发展,海圆法师主持僧伽刻苦修行,严守戒定慧三学,勤於功课,主活简朴,威仪严谨,灵光寺道场得以宏扬光大。&
&&&&&&&&&&&&&&&&&&&&&&
& 灵光寺-观音殿
&&&&&&&&&&&&&&&&&&&&&&&&&&&
佛陀-药师佛
&&&&&&&&&&&&&&&&&&&&&&&&
地藏王菩萨-汉装像
&&&&&&&&&&&&&&&&&&&&&&&&&&&&&&&&
&&&&&&&&&&&&&&&&&&&&&&&&&&&
五百罗汉山
  海圆法师每日讲经说法。接受海内外信众弟子,恪守原则。在举行皈依仪式上,要求信众坚持正知、正见、正信、正念;爱国、爱教。海圆法师率灵光寺的出家比丘省吃俭用,用积蓄支援灾区,向北京,河北,东北等地捐资一百多万元并印经放生。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海圆法师率灵光寺的出家比丘及全体居士向湖北省监利县募捐赈灾二十馀万元,并又捐资三十馀万为灾区捐建了一所监利县白锣填灵光小学。&
  自海圆法师1979年守塔至今,二十年来灵光寺佛光普照,法雨广施,信徒猛增,弟子达十万之众。来此朝拜的有缅甸、英国、法国、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信众,也有慕名而来的政府首脑。灵光寺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闻名的佛教道场.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大处灵光寺开放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