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普遍性例子观点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60分)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_百度知道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60分)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60分)材料一:从198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保护气候的决议以来,经历了21年马拉松式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哥本哈根会议,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被喻为“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其主题为“气候变化”。(1)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要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4分)材料二: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4分)材料三: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3)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12分)材料四&“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但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模式,更应该是一个发展问题。当前,发达国家扛着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旗帜,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卖力向世界“推销”低碳经济概念,设置相关议题,使得低碳经济、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新的国际游戏规则。(4)历史上欧洲发达国家从新航路开辟以来,对亚非拉地区进行过哪些形式的经济侵略?(8分)(5)一战结束后、二战结束后及当今世界,国际大国分别制定过什么国际政治游戏规则?(3分)其实质分别是什么?(3分)分别给当时的国际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材料五&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
哈根的召开,“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成为热门话题,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政府宣布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6)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10分)材料六&在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哗酣糕叫蕹既革习宫卢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耗能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7)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10分)
提问者采纳
39.(6)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分)②我国的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使节能哗酣糕叫蕹既革习宫卢减排工作有法可依,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3分)③我国的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各项事务,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3分)④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要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树立节能环保意识。(3分)(7)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4分)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既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又要尊重环境保护的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3分)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那种不顾环境、不计代价的发展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3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联合国大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
  ①我的汉语学生杰克是医科大学中医专业的H国留学生。
  ②素闻H国人是苛刻挑剔的,择师条件也十分离奇:首先人要漂亮;然后才是中文要好。
  ③初次见面,简单的介绍后,杰克勉强地点了点头,就不再讲话。我知道,除了他本身固有的高傲外(这是这所公寓里所有留学生的通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远没有达到他所谓的“漂亮”标准。说真的,我确实跟美丽无缘,父亲给了我一张再平凡不过的脸。但我没有妄自菲薄,我并不认为美丽可以代表一切。我知道,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和荆棘不是美丽可以跨过的。记得《简·爱》中有一段话:“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我能________(A.蔑视 B.歧视 C.重视)但不能无视杰克的高傲。我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做得最好,让他的高傲见鬼去吧!
  ④4月的一天,雨哗哗地下了一整天。街上的水很多,路面低洼处水可没过脚面。舍友们都仰倒在床上,高唱着“下雨天,睡觉天”。在那样一个滂沱大雨的鬼天气里,谁愿意一脚泥、一身水地出门呢?眼看快6点,又该去上课了。舍友们都说雨那么大,路又难走,别去了,一次特殊情况,杰克应该能够理解。我笑着摇摇头,撑开伞,出了门。
  ⑤街上风裹着雨,手中的伞握不稳,身上湿了大半。路比想象的要难走得多。红旗大街正在扩建,路边的土被冲得到处都是,一踩一脚泥,裤脚上已溅了不少泥点子。红旗大街与新石南路的交叉处,已不见路,只有一片汪洋的水。鞋子里外都湿了,走起路来,噗哧噗哧地跑,一阵冷风吹来,我直打寒颤。
  ⑥到了杰克的房间门口,脱下鞋子抬起脚、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淌,我飞快地脱下袜子,拧了拧水,又飞快地穿上。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然后敲门。
  ⑦开门的一刹那,杰克的脸上写满了惊愕。接下来一个半小时格外漫长。半湿的衣服贴在身上、粘粘的、潮潮的,感觉就像掉进了沼泽中一样。尽管如此,我脸上始终保持着平和自然的微笑。我知道我不需要无谓的同情,我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击溃杰克的高傲和他对中国人的偏见。
  ⑧打那以后,杰克表现得不再那么难以接近。他的高傲像一只鸡蛋被我击开了狭小的裂缝。
  ⑨杰克的中文进步很慢,尤其是在念绕口令时,发音含糊不清,听上去像甜睡的小猫打呼噜。杰克的高傲随着他的一次次失败而一点点减弱。我无意也无暇嘲笑他。相反,我一直鼓励他不要气馁,不要懈怠。每次,我在讲课时,总穿插一些文字游戏和课外知识,诸如名胜古迹、文化典籍、风味特产、天文历法等。课前我不断充实自己,课上我俨如一位真正的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我的只有一个学生的课堂充实而富有趣味。终于有一天,杰克竖起大拇指说:“老师棒!中国棒!”语气中有着不可置疑的肯定。
  ⑩我笑了。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
  [11]“杰克,给你这个。”一次课后休息,我伸手递给杰克一个外表光滑的苹果。凭我的经验,这个苹果肯定少汁、青涩,极为难吃。而我啃起了那个不太光滑的苹果。果真如此。“老师,为什么你给我的这个这么难吃?”他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我。我晃了晃手中带有疤痕的苹果说:“你不是喜欢外表漂亮的吗?那个苹果可是这一堆中最好看的!”说完,我和杰克相视一笑。“谢谢,”他友好地向我伸出手,“你教给了我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至此,他的高傲被我彻底击碎。
  [12]初为人师,我深深地品味了其中的苦与乐。我知道我贫穷、低微、不美,但我拥有坚毅,拥有真诚。它们会伴我跨过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让我得到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
(1)联系上下文,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我能________(A.蔑视 B.歧视 C.重视)但不能无视杰克的高傲。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________。
(3)第⑥段中对“我”的一系列行动描写,写出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表现出“我”________的心理。这种心理也体现在第⑦段“我”的神情中,如:________
(4)第⑦段画线句“开门的一刹那,杰克的脸上写满了惊愕”,“我”从杰克“写满了惊愕”的脸上读出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
(5)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6)第⑩段中“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我”所以感到“酸酸的、涩涩的”是因为________;“嚼出了丝丝甘甜”是因为________。
(7)文中的“我”不美丽,但“我”拥有坚毅,拥有真诚。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体现“我”“真诚”的具体行为:________ ;文中的“我”彻底击碎杰克的高傲,除了拥有坚毅和真诚外,还因为具有认真的态度和________。
(8)第(11)段中杰克说:“你教给了我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16分)&&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曼加精细的修复。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等方面广泛应用。【小题1】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3分)【小题2】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4分)【小题3】“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句中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小题4】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小题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 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16分)&&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曼加精细的修复。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等方面广泛应用。小题1: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3分)小题2: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4分)小题3:“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句中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小题4: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小题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 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如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录,比我国晚了1 000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却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 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1 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达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每项答案不超过5个字)
第③段中与“它们”相照应的一个词是________。
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________。
第⑤段举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人们对晕有浓厚的兴趣。
晕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晕可以分为“短晕”和“长晕”。
并不是所有的晕都有风雨之兆。
第⑥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概括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正确的一项是
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留言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谢谢!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3:32: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
官方公共微信/56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32 p.30 p.32 p.32 p.15 p.33 p.33 p.48 p.17 p.34 p.34 p.38 p.37 p.13 p.32 p.33 p.31 p.19 p.35 p.31 p.34 p.17 p.37 p.35 p.4.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4.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成才之路】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文档专题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docpptpptdocdocdocdoc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蓝色经济首先要保证大海的本色,环境..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蓝色经济首先要保证大海的本色,环境和生态是第一位的考虑。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蓝色经济建设中占据了很重的分量。到2015年,山东将新建和升级各类保护区约80处;到2020年,新建和升级各类保护区约50处。到2015年和2020年,破损海岸线治理率也将分别达到80%和95%。同时,加强海岛水土流失防治,开展海岛珍稀野生动物和海洋生物物种救护行动,加快推进生态海岛建设,建设一批海岛生态保护示范区。结合上述材料,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说明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题型:论述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要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关系(4分);②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则会占用一定的发展资,影响当前的经济利益(4分);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就难以为继,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材料中保护区的设立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分)试题分析:本题设问中知识指向很明确,矛盾的基本属性。首先我们阐述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然后用矛盾的基本属性具体分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两个方面是如何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生态环境会影响经济利益;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后阐述其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把二者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蓝色经济首先要保证大海的本色,环境..”主要考查你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含义: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应注意: (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所以,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掌握矛盾分析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3)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表述,同时矛盾分析方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它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一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2)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
区别:(1)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理论依据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3)哲学范畴的类属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联系: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表述,同时矛盾分析方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它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一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辩证法含义: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形而上学含义: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表象,找到人眼不可见的、高于表象/现象、对表象/现象起着决定作用的规律。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位移)。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马克思沿用了黑格尔的这种定义。在孙正聿的《哲学通论》中叙述如下:人们通常是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其一,是在近似于“哲学”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由于传统的思辨哲学家都把“哲学”视为关于超验的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所以他们也在这个意义上把“形而上学”视为哲学的同义词或代名词。其二,是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指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区别: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根本分歧。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根本分歧。
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内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辩证否定的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形而上学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易错点: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提醒:①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肯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②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
坚持辩证法:(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青年学生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4)把辩证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5)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坚持辩证法要以坚持唯物主义为基础。辩证法: 辩证法的主要派别:
①唯心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发现相似题
与“(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蓝色经济首先要保证大海的本色,环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964713979727420123355214209426396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