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国家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区别

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14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阅读下列材料:(14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材料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4分)(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3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 问题: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分) (2) 战略:制定一五计划 (2分)因素:美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 “遏制孤立”;苏的影响 (4分)(3) 设想:农轻重协调发展。偏差:发动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4分)(4) 条件:中共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回答3点即得3分)试题分析:(1)通过中国和苏美英(发达国家)三国电力、原煤、生铁、钢(均属于重工业)人均产量和倍数对比,可知图表主要反映了建国初中国的工业化基础相当薄弱,重工业水平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2)结合材料中的“1953年”、“ 加快建设重工业”可知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引起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苏联就是在落后的农业国的基础上通过斯大林模式快速实现工业化,在西方对华孤立封锁的背景下,只能借鉴苏联模式。因此国际因素可以归纳为:美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 “遏制孤立”;苏联模式的影响。(3)苏联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结合材料三中“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可以概括毛泽东的设想为农轻重协调发展。根据课本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由于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共在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因此可以从国内外政治经济等角度归纳有利因素:中共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主要考查你对&&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来源、作用:
1、来源:国民政府的财产官僚资本 2、作用: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3、性质:兼具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没收官僚资本:
全国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占资本主义经济的80%,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固定资产的80%。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拥有291个工矿企业,掌握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的33%,电力的67%。官僚资本不仅控制重工业,而且还控制了轻工业生产,控制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等。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没收官僚资本”的口号,新中国成立到1949年底,全国共没收官僚资本工业企业2858个,银行二千四百多家。这些企业共拥有职工一百二十九万多人。 第一个五年计划含义:
简称“一五计划”,是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制订后,对三大改造、基本建设、工农业发展和交通便捷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中国的近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1)1949年-1952年,党和政府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2、时间与目的:1953年-1957年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建设成就: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⑦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一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中,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
1.历史因素:东北地区的工业在民国就有发展,并且受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波及较少,工业基础好。 2.地理因素: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优质的煤、铁资源。 3.政策因素:中共的制订的正确的方针。 4.外国因素:苏联对中国援助,由于苏联离东北地区最近,便于交流的展开。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于1956年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八大概况:
1、背景:(1)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2)1956年苏共二十大次代表大会,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和对他的个人崇拜,中国共产党不同意全盘否定斯大林,也由此破除了苏联经验和教条的迷信,更加注意结合本国建设实际。 2、时间:1956年北京 3、主要内容:(1)指出了国内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探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这是我们党在建国以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的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这次代表大会从党的指导思想上提出的重要观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 2、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3、八大继续坚持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周恩来在大会上的报告详尽地论述了这个方针。他指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 4、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陈云在这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中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5、在国家工作方面,八大要求进一步地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6、在党的建设上,八大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总之,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党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的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验不足,八大在有些重要问题上也还有不足之处。例如,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虽然指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但是对于这一科学论断所要求的党的指导方针和全部工作的深刻转变,对于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坚持这一科学论断,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又如,正确地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但是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对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更有效的防备和制止个人崇拜发展的措施,没有形成完备而牢固的党内民主制度。八大以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引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文化大革命: 1、时间:1966——1976年 2、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3、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4、内容:①1967年、1945年国民经济呈下降趋势。原因:“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②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复苏。原因: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③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迅速回升。原因: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由于文化大革命大大超出了文化范围和文化手段,扩大到了经济领域后,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表现:经济工作瘫痪;政策、制度被废除;交通运输堵塞;工农业损失巨大。仅1967年和1968年两年时间里,工农业生产总值损失超过一千亿元。& 2、国民经济的调整: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日常工作,在批林时,提出批极左思潮,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积极解放干部。到1973年,国民经济形势出现了复苏的局面。 3、“批林批孔”运动:正当经济好转时,江青等开展了“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 4、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1975年,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其实质是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国民经济迅速回升。但不久,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不满,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局势再度陷入混乱。 5、文革时期经济建设能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的努力。②广大干群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我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文革”中推行的一整套“左”的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极大地挫伤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日,李先念同志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说过:“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国民经济形势好转: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为纠正“左”倾错误而努力,他支持解放干部,调整经济建设计划,扭转国民经济遭严重破坏的局面,恢复文教科技部门的正常工作。在周恩来的筹划下,经过1972年和1973年两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都完成和超额完成。197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968亿元,比上年增长9.2%。粮食产量达26494万吨,比上年增长10.2%,棉花达256?2万吨,比上年增长30.8%;钢产量2522万吨,比上年增长7.9%;原煤达41700万吨,比上年增长1.7%。基本建设投资总额3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国家财政收入809.7亿元,总支出809.3亿元,结余4000万元。1973年是这几年中国民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但由于江青一伙利用毛泽东关于批林彪“极右”的错误,把周恩来所采取的一系列正确政策诬陷为“黑线回潮”,把斗争矛头指向周恩来,这样国民经济好转的势头又被打断。 1975年1月,四届人大召开以后,周恩来病重住院治疗,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实际开始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他坚决同江青集团作斗争,努力抵制“左”的错误,坚持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由停滞、下降迅速转向回升。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总产值3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农业总产值1285亿元,增长4.6%。主要产品产量:粮食增产6900万吨,钢增产278万吨,原煤增产6900万吨,原油增产1221万吨,铁路货运量增加10183万吨……这是继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后,出现的又一次新的转机。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14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4007207798206153207848209018209239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工业化水平与国际比较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中国工业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水平比较
长期以来,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农业大国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国情。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5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中国工业化的成就显著。本文选取了十个指标:即人均gdp、人均城市化水平、三产比重、非农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卫生健康水平、高等教育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与世界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工业化水平在世界中的发展地位及出现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均gdp分析
首先,从总量看。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国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见图1)。从表1可知,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现价汇率计算,1978年我国人均gdp为155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的4.44%,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9.61%,发达国家人均gdp的1.68%。2000年为949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的比例提高到12.11%,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23.47%,发达国家人均gdp的4.12%;2010年为4392美元,世界人均gdp为10671美元,从世界各区域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来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0|
上传日期: 01:55: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工业化水平与国际比较
官方公共微信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本期共收录文章15篇
  今年,我国开始实施了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九月间,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民会又讨论了我国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全国人民因此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向着社会主义这个伟大目标逐步过渡的明确方向和具体步骤。中国论文网 /6/view-3484393.htm  我们大家都已经知道: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家也已经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任务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什么叫做社会主义工业化?它为什么这样重要?怎样才能实现它?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  一、什么叫做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使中国由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变成工业发达的国家,并把非社会主义的工业变成社会主义的工业。社会主义有两种所有制,一种是全体人民所有制,也就是国有制;还有一种是合作社社员集体所有制。所以,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国营工业。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国营工业,也就是社会主义工业,但是还很不够。许多工厂、矿山需要扩大,而主要的还是要努力建设许多新的大工厂,大矿山。这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事集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就是要按这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方向,一步一步把个体手工业组织起来,变成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一步一步把私营工业变成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最后变成国营工业。  有人说:等到能用机器制造锄头的时候,就是工业化了。这是不对的。锄头这种东西,每一个乡村打铁铺都能造出来。而且当国家实现了工业化的时候,农民就有了拖拉机和别的新式农具,用不着锄头了。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工业化?工业发达不发达,有什么标准?我们把一个国家的工业和农业所生产的东西,用货币折算出来,当工业生产的价值比农业的多得多的时候,我们就说说这个国家充分实现了工业化,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所谓多得多,究竟是多少呢?如果工业只占了百分之五十多一点,农业还占着百分之四十多,我们就还不好说工业真正多得多。拿苏联来说,直到工业占了百分之七十,斯大林才宣告说:“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已坚实可靠地最终变成工业国家了。”(注一)  工业化还不仅仅是工业的数量问题。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期说过:“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为能够自力出产必需装备品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底实质和基础。”(注二)事实确实是这样,要是山个国家不能自己生产各种工业、运输业和农业的机器装备,像我国现在这样,怎么能叫做工业国呢?这就是说,工业化的实现,必须有高度发展的重工业。没有重工业的国家,特别是我国这样的大国,整个工业也就绝对不可能在全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到这样大的比重。所谓重工业,是指的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主要的就是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采煤工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等等,而以机器制造业为重心。工业中还有一类叫做轻工业,这是指的制造生活资料的工业,比如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等。斯大林说:“不是说随便怎样发展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底中心,它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五金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底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注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重工业,自己不能生产机器,就只有长期倚赖别的国家供给机器,这个国家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经济上独立的国家。帝国主义从来不愿意看到中国有自己的重工业,过去总要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和窒息中国的重工业,现在自然更不愿意把那些能够制造机器的重要机器卖给我们,而要用各种可耻的罪恶的手段来阻碍我们建设重工业、实现工业化,就正是这个道理。  二、为什么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大家知道,我国到一九五二年就完成了经济恢复的任务。在那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面,我国的工业有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一九五二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约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一倍半。而且所有主要产品的产量,除了煤这一项以外,其他的如生铁、钢、钢材、电力、原油、电解铜、纯碱、烧碱、水泥、棉纱、棉布、纸张、食糖等,都超过了或者远远超过了我国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旧中国时代工业中许多极端不合理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帝国主义经济的极端依附性,也得到了改造。比如过去钢铁的生产过程,我们只有前半截,而缺少后半截。我们采掘出来的铁砂,只有三分之一能够炼成生铁,其余的就得运到外国去加工,因为炼铁的设备不够。由于同样的原因,我们炼出来的铁,又只有一半能够炼成钢。至于把钢锭轧成各种钢材的能力,那就更谈不到,我们需要的钢材几乎全部得由外国运进来。轻工业的生产恰恰相反,只有后半截而缺少前半截,比如纺织、麦粉、卷烟这些主要的轻工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都要靠外国。这些问题,现在都得到了解决。机器工业被称为一切工业的核心,而我国机器制造工业,解放前基本上只是给从帝国主义国家运来的机器做装配工  作,至多是补充一些不重要的零件;现在也已经能够生产许多比较大的和精密的机器。此外,有些工业品,如上海的纺织品、陶瓷和罐头等,过去在国内销售不了,只得运到南洋那些地方去,而现在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已经和国内市场结合起来了。  由此可见,我们在过去三年中所得到的成就是十分伟大的,如果回想一下解放的时候我们从国民党手中接收过来的那些烂摊子,那种到处残破不堪的情景,就尤其可以了解到我们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所得到的这些成就多么不容易,多么了不起!  但是如果以为现在我们就可以自满了,可以稍微歇一歇了,那就完全错了。因为不管我们这些成就多么伟大,有一种根本情况并没有改变,这就是我们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很落后。政治上,我们是先进的。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制成比资产阶级专政的制度要进步得不知多少,优越得不知多少。同样,在经济制度上,我们也不落后。我们有强大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在全部经济中占着领导地位,地主经济已被消灭,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正在逐步进行着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经济正在发展。至于像美国和英国那样,少数垄断资本家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命脉,资产阶级极端残酷地剥削无产阶级和全国广大人民的事,在我们这里是绝对没有的,也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但是我们工业发展的水平很落后,生产力很落后,工业的技术装备还很陈旧,基础还很狭窄。工业在全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一九三三年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现在的情况还没有精确的统计,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大约还只占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而且在这全部工业中,轻工业占了百分之五十六点二,重工业只占百分之四十三点八。重工业中,又主要是原料采掘业;最重要的机器制造业却是特别薄弱的环节。我们绝对不能自安于这种落后的情况。正如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期所说:落后,是要挨打的。何况我们不仅绝对不愿意挨打,而且热望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_百度知道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提问者采纳
因为中国人口多
(3)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发展缓慢:(1) 当时的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国家时期。(2) 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弱小。2 为什么要走工业化道路的原因个人认为(1) 是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这个时期的国有制经济相对强大1 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如下,不能成为工业化的基础。(2)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4)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行工业化的基础
相关专业回答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的
作为走向现代化进步的过程我们需要工业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为人民谋幸福。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
历史,或者上帝,或者你我,或者我们的祖辈!
简单的说呢 因为早期的中国(毛主席)受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影响,按马克思的思想来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期,不过目前的世界上所以的国家都还没达到马克思思想中所指的那个“共产主义” 因为社会主义就意味着民主,所以我们老百姓自然容易接受,社会主义是在原先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推翻过来的,不过呢我们中国比较特别 在政治上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而经济上却走的是资本主义,所以你现在发现现在中国的人越来越有钱,穷的人越来越穷。
因为中国人口太多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