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亚苏青一号鸡毛菜亩产量产量

您所在的位置是: > 今日北安 > 乡镇聚焦
对我市主要农作物科学种植的几点建议
信息发布人:郑莉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
高级农艺师、市老科协常务理事& 李亚光
&&& 一、选用优良品种,事半功倍
&&&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良种的正确使用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严防越区引种。在我市必须选用第四积温带品种,有效积温在度之间,不可单纯依据生育期天数选择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生育天数并不相同,一定要按有效积温选择品种。二是要选用省品种鉴定委员会正式公布的审定品种,引进各种品系不安全、不把握,只能小面积示范试验,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从今年大面积调研和实验的区域结果来看,2016年玉米的主栽品种还应该是德美亚一号,这是农垦科研系统玉米三交种,并不是转基因品种,该品种最大的优点是后期脱水快,商品属性好。玉米的搭配品种是瑞福尔或38P05或垦单8号等。大豆主栽品种是黑河48号或黑河36号,搭配品种北豆5号或克山一号 。水稻选用龙梗28号或垦稻9号。马铃薯品种应选用克新13号或克新18号或早大白等。
&&& 二、落实配方施肥,节本增效
&&&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的所需规律和土壤供肥性能和选用肥料的效应进行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科学配比施用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因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认真落实配方施肥,改变不合理施肥方法是当务之急。一是要改变盲目施肥和传统施肥的老习惯,过去部分农户光凭老经验和看别人施肥,地挨地照样施肥,结果施肥量挺大,效果却不好,造成浪费和土壤污染。然而通过测土施肥,缺啥补啥效果很好。二是降低了投肥成本。近年来,肥料价格居高不下,化学肥料的投入已占农业总收入的42.5%,而测土配方施肥是精准投肥,可降低投肥成本,一般每公顷可节省50&80元。三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目前全市已普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据测定,测土配方地块,一般增产10%以上,每公顷增收450元以上,同时又能提高化肥利用率10%左右。
&&& 三、合理使用农药,绿色环保
&&& 近年来,全市农村每年使用各种农药已达1000余吨,农村每年每块耕地普遍用药3&5次。全市农村用农药面积已达1000万亩次,控制了病虫害,消灭了田间杂草,获得了连年丰收。然而,在夺得丰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土壤、水源、空气、生物和人类的污染已是越来越严重。为此,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护黑土地、保护环境已是迫在眉睫。一是要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必须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标准及其相关规定,要按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使用,坚决杜绝马虎大意 、估计加大概等粗放做法,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进行施药,才能保证药效和减少污染。二是要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部分农户盲目用药,任意加大用药量的不良习惯,充分发挥农业系统中已存在的害虫、病菌的自然控制机制,综合利用农业栽培措施防治和综合防治等生态防治手段,从而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三是要妥善处理各种农药包装物,减少污染源。农村各乡镇村屯要建立乡规民约,采取适当的行政措施,安排人员督促检查,对农药包装物要集中处理或烧毁或深埋 ,努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危害。
&&& 四、创新栽培措施,效益显著
&&& 目前,农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初步实现了大土地、大机械、大科技的崭新局面,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必须用高新技术改造装备传统农业,耕作栽培技术也要随之变革和创新。一是改小垄为大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玉米改60&70公分的小垄,两垄合成一垄,垄宽130&140公分,垄上双行,形成宽窄行模式,通风透光,充分利用边际效应,亩产均在千斤以上;大豆推行宽台窄行密植,将小垄两垄合成一垄或三垄合成两垄,可因地制宜实施,比小垄种植增产10%以上。二是改稀植为合理密植,以密增收。玉米实行大垄栽培,种植密度要由每亩4000株增加到株,密度增加20%以上,合理密植增产增收。三是改少肥为增肥,以肥保密。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在常规施肥和追肥的前提下,提倡秋施肥和叶面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止后期脱肥,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丰产丰收。
北安市人民政府主办
北安市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黑龙江海康软件
联系电话:   Email:
黑公网安备案证D 黑ICP备不同种植密度对德美亚1号玉米
&&没有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德美亚1号玉米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771&&&&更新时间:&&&&
不同种植密度对德美亚1号玉米  
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64142  
摘要:选取当地主要推广的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对比法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籽粒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因此,对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选择合理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响,如抗倒伏能力降低、秃尖增长、株高和穗位提高、百粒重等品质性状下降。本研究选取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为材料,结合生产实践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该玉米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设计  
选取具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德美亚1号为供试材料。试验于2013年在黑龙江省尾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参考生产上的种植密度,设8个种植密度水平(7.5万、8万、8.5万、9万、9.5万、10万、10.5万、11万株/公顷),对比法设计,小区行长10 m,行宽110 cm,4行区,等行距种植。前茬作物为大豆,5月21日播种,生育期间管理良好。  
1.2调查项目与方法  
生育期内记录倒伏情况,测量株高和穗位高,收获后进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百粒重和籽粒率等项目的考种,并实收测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品种的农艺性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图1-9)。  
                                            
&&&&&&&& &&&&&1&&& &&&&&&&&&&&&&&&&&&&&&2  
&           
3&&&&&&&&&&&&&&&&&&&&&&&& 4  
          
&&&&&&&&&&&&&&&&&&& 5&&&&&&&&&&&&&&&&&&&&&&&&& 6  
          
&&&&&&&&&&&&&&&&&&& 7&&&&&&&&&&&&&&&&&&&&&&&&& 8  
          
&&&&&&&&&&&&&&& 9&&&&&&&&&&&&&&&&&&&&&&&& 10  
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随密度提高呈下降趋势;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提高呈上升趋势。群体种植密度提高,使得个体间对光、热、水、肥竞争增加,影响个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百粒重等性状下降,秃尖长增加,籽粒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原因为密度增加后穗粗减小,同时穗轴粗也逐渐减小,使得籽粒率在两个性状同时减小的情况下先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当密度过大,果穗结实性下降,秃尖增长,使得籽粒率在密度过大的情况下逐渐下降。田间试验说明,此时的密度已经超过了该品种的生产密度。玉米与其他植物一样,在群体间存在避荫反应现象,当群体密度过大时,个体间为减少竞争积极向上生长,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光热资源,结果使得本身株高和穗位高较正常情况下有所增加。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不断提高,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从而提高了植株重心。密度增加后,个体竞争激烈使得茎秆变细柔弱,茎秆韧皮组织致密性降低、厚度减小,纹枯病发病率提高,加上株高和穗位高的提高,多重因素可能增加倒伏的几率。  
2.2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株数、穗数、粒数和百粒重是玉米产量构成的基础,种植密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收获株数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产量。从图10可以看出,产量随密度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合图1-9来看,提高密度后尽管影响穗粒数性状(穗行数、行粒数、穗长和穗粗)及百粒重减少,但收获株数增加,株数的增加效应大于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减小效应,产量在适宜密度范围内随密度提高而逐渐增加。当超过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后,虽然收获株数增加,但株数效应小于穗粒数的减少效应,密度过大后甚至有可能出现空秆植株,减少了穗数,使产量逐渐降低。因此,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会促进产量的提高,但不是无限制的提高种植密度都会对产量提高有益。 本试验总结出德美亚1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9-9.5万株/公顷。不同品种可能有不同的适宜密度,生产上要结合品种的特征特性,合理选择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产量。从我国当前品种推广特点可以看出,选育耐密性高、抗倒性强的优良品种是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德美亚1号在北安垦区的推广应用,使得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产量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所接受。这也是今后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市场准入品种众多,并不是所有品种都能通过提高密度来获得较高产量,还要看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推广区域的生态气候条件,均衡考虑密度与倒伏、干旱缺水、病害等问题的矛盾,合理选择适宜种植密度,才能发挥品种的最大产量优势。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气候复杂,玉米从南到北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均有种植,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试材少,主要针对黑龙江省北安垦区的主推品种得出结论,因为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适宜地区和适宜密度,在单一地区进行试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应采用多点多年多品种的深入研究,使结果更为准确。  
文章录入:种子经销站&&&&责任编辑:宣传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中国农垦尾山信息港& Copyrigh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人代表:&于省元& 联系电话: &党委书记:钟斌 联系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批号点击查询:   技术支持:&&
郑重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作者及农垦尾山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及本站授权,不得抄袭或做其他用途,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您的位置:
>德美亚1号(KX7349)
分类名称:玉米
品种名称:德美亚1号(KX7349)
国家级审定编号:黑审玉2004014
品种来源:从德国KWS公司引进
幼苗出苗快,茎秆紫色,活秆成熟,株型半收敛。花药黄色,花丝淡绿色。成株株高240厘米,穗位80厘米。果穗锥形,穗长18-20厘米,穗行数14行,百粒重30克。籽粒为硬粒型,容重780克/升。粗蛋白含量为9.06-9.11%、粗脂肪含量为4.17-5.17%、淀粉含量为72.28-74.12%、赖氨酸含量为0.24-0.29%。接种鉴定,大斑病3级,丝黑穗发病率18.3-22.7%。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10天左右,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100℃左右。5月1日至5月10日播种,6-7叶期一次定苗,亩保苗4500株。选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肥亩施磷酸二铵15~20公斤,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
年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0.1公斤,较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7.4%;2003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5.3公斤,较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6.8%。
适宜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种植。德美亚系列品种
德美亚一号(KX7349) &(kw10.kws73/kws49)
品种认定编号:蒙认玉2012014号,2004年黑龙江审定,2012年吉林审定。是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从KWS公司引进,2004年由黑龙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产量情况: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40.86kg,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7.83%,2003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kg,比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6.8%。特征特性:该组合为早熟玉米三交种,在适应区生长日数为105-110d,需活动积温2100℃,与卡皮托尔同熟期。该组合叶色深绿,抗倒伏,株高270cm,穗位100cm,穗长18-20
cm,穗行数14,行粒数38。两年平均籽粒含粗蛋白9.085%,粗脂肪4.67%,粗淀粉73.20%,赖氨酸0.2654%。品质好,籽粒橙黄色,百粒重30g,容重780g/L,活杆成熟。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7.5~8万株/公顷,喜肥水,适机械化作业。适应区域:该组合适合在第四积温带上限种植。美亚1号 (原代号KX7349)品种来源:黑龙江农垦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从德国KWS公司引进。特征特性:幼苗出苗快,茎秆紫色,活秆成熟,株型半收敛。花药黄色,花丝淡绿色,成株株记240cm,穗位高80cm。果穗锥形,穗长18&20cm。穗行数14行。子粒为硬粒型,百粒重30g,容重780g/L,粒/穗=70%-73%。品质分析结果:粗蛋白含量为9.06%&9.11%,粗脂肪含量为4.17%&5.17%,淀粉含量为72.28%-74.12%,赖氨酸含量为0.24%-0.29%。接品种鉴定:大斑病3级,丝黑穗发病率18.3%-22.7%。在适宜种植区生育日数110d左右,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100℃左右。产量表现: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40.9㎏,较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7.4%;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129.0㎏,较对照品种卡皮托尔增产16.8%。栽培要点:5月1日至5月10日播种,6-7叶期一次定苗,公顷保苗7.5万株。选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肥施磷酸二铵225-300㎏/h㎡。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
德美亚2号(kw5G321/kw1A139)
审定情况:2008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黑审玉2008040),2012年内蒙认定。申请单位:KWS种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选育单位:KWS
品种来源:以KW5G321为母本、KW1A13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性状描述:幼苗:叶片黄绿色,叶鞘浅紫色。植株:半紧凑型,株高238cm,穗位69cm,16片叶。雄穗:护颖绿色,花药深紫色,一级分枝9个。雌穗:花丝紫色。果穗:短筒型,粉轴,穗长16.2cm,穗粗4.3cm,秃尖0.4cm,穗行数14,行粒数33,单穗粒重131.4g,出籽率86.8%。籽粒:偏硬粒型,橙黄色,百粒重30.3g。品质:2011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76g/L,粗蛋白10.04%,粗脂肪4.46%,粗淀粉74.34%,赖氨酸0.30%。抗性:2011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接虫抗性鉴定,感大斑病(7S),感弯孢病(7S),中抗丝黑穗病(6.5%MR),高抗茎腐病(3.0%HR),中抗玉米螟(5.1MR)。试验情况:2010年参加极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1.2kg,比对照冀承单3增产18.2%。2011年参加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0kg,比对照冀承单3增产12.9%。平均生育期105天,比对照晚1天。栽培技术要点:亩保苗株。注意事项:注意防治大斑病、弯孢病。适宜地区: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100℃以上地区种植。[1]
德美亚3(KW9F592/KW6F576)
产量情况: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垦区早熟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954公斤,比对照品种绥玉7号增产16.9%,排名第一。2008年在尚志生产示范,平均公顷产量11088公斤,最高达到12000公斤。如果栽培措施得当,公顷产量可超过12500公斤。
&&&特征特性:
&&& 德美亚3号是一个高产的早熟玉米杂交种,需活动积温 ℃,该品种株型紧凑,茎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株高约260cm,穗位高约100cm,平均穗长约19.8cm,穗粗约5cm,轴细粒深, 14-16行,出籽率高达95%。籽粒为马齿型,品质好,穗轴为白色,百粒重约32克。&抗性特征:抗丝黑穗病,抗倒伏,中抗大斑病。栽培要点: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推荐种植密度为7.5万株/公顷。适合机械化种植、管理与收获。适应区域:宜绥玉7号种植区中温度较高地区及龙单13区域种植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不同播期对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产量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了播期对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的出苗期、成熟期、出籽率、百粒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变化,德美亚1号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通过本次试验确定德美亚1号在红兴隆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中旬。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双鸭山,155811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美亚化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