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好消息,2016年2016养老金并轨中人后涨了多少

2016企事业退休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
2016企事业退休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
  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养老金并轨方案。2015年3月,人社部、财政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退休养老金并轨  2011年,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启动,当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随后,全国各地纷纷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  如今,根据时间节点来看,改革的上半场已经临近尾声,但效果并不明显。据了解,事业单位改革前,全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3100多万在职人员;改革之后,全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其中,大约有800万是医院工作人员,高校职员的占比也较大。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数量是减少了,但人员数量却并没有缩减。  改革步履维艰,但确是一环扣着一环。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是以编制为基础缴纳养老保险,随着养老保险改革的提速,编制引发的矛盾大有升级的势头。  “此次养老保险改革,我们上缴的人员报表都是编内人员的,编外人员由于不在财政拨款范围之内,都没有上报;结果就是,同坐在一个办公室,在编人员的工资涨了,编外人员不光没有涨工资,养老保险也只享受到了基本养老保险这块。”1月14日,一位地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但大部分编制外人员均未享受到职业年金。  “对于此类情况,我建议实行备案制管理。假定一个医院,有1200个编内人员,800个编外人员,那就需备案2000个职工,只要备案了,财务预算都可以做。”罗双平称。  对此,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室主任何凤秋表示,下一步要推进编制管理创新,可能会有一个很重大突破,也就是将按实际用人来考虑岗位管理办法。  财政支出难题  无论是备案制还是按照岗位用人,确实都突破了原有编制管理的限制,但是,多出来的钱由谁来掏?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单位同样需要为员工缴纳20%的基本养老保险和8%的职业年金,但由于分类不同,其中的差异很大。据了解,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需单位缴纳的28%部分均是记账处理,而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则需要真金白银地划出这笔钱,即便有财政承担部分比例,单位依然需要支出大头儿。  根据相关办法规定,对于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部分由财政支出,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而对于非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由单位实际承担,采取实账积累。  也恰恰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事业单位都竭尽全力希望进入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的范畴。  2011年3月出台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今,2015年的时间大限已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然留了个小尾巴,其中主要就是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的划分问题。  记者从各地已发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方案》中看到,大部分均设有此类的过渡期。比如济南的相关方案规定:对于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转企改制尚未到位的事业单位,暂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再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范围。同时,对于目前尚未确定分类类型的事业单位,已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分类类型确定并改革到位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今年养老金上调6.5%  日,财政部《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预算报告提出,日起,按6.5%左右提供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该预算报告将于3月16日进行表决。  1、实现“十二连涨”  从2005年至2016年一路上涨  2、连续8年每年涨约10%  2008年:1080元――2015年:2200多元  3、10年后增加2倍多  2005年:700多元――2015年:2200多元  4、增加140元  2015年全国近8000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后已达到月人均2200多元。如今年再上调6.5%左右,则每人每月有望增加140多元。  5、适当倾斜  向退休较早、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适当倾斜。  6、调整范围首次涵盖机关事业单位  2016年,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也按6.5%提升,国务院2015年公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方案,标志着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终结。  7、300%封顶、60%托底。  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在职业年金方面,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相关内容浏览:1.2.3.4.5.6.7.8.9.10.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2016年养老金最新消息:个人医保缴费比率上调
  ======推荐阅读=====
  最新消息:退 休了为啥还要缴医保?
  最新消息:并轨后退 休待遇降低
  =====全文阅读======
  ()1月11日讯
  据《经济参考报》获悉,由于医保巨额财政补贴风险正逐步显现,医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力加大,2016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比例或将上升。不过,官方对此消息并未证实。
  近年来,医疗费用大幅增加、医保筹资增速放缓及人口老龄化这三重因素叠加作用之下,医保基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收支压力,很多地区的累计结余都达不到人社部提出的备付&6到9个月&的要求。
  数据显示,六年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贴的增幅一直高于人均个人缴费增幅,从而使得人均筹资总额中财政补贴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由2009年的60.8%增加到了2014年的79.3%,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之比已接近4∶1.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为每人380元,个人缴费为人均不低于120元。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认为,居民医保目前筹资比例不合理,筹资水平的增长主要依靠财政,财政补助在整个筹资比例方面占的比重过大,个人缴费所占比重很小,会导致未来医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弥补医保缺口,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在求是杂志撰文表示,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为核心,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更加透明易懂的收付制度,在此前提下实现职工基础全国统筹,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合理增长机制,并与缴费贡献密切挂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结合新型城镇化,办好乡、村医院,真正建立有序分级诊疗格局。
  其中,研究实行职工医保人员缴费政策引起巨大关注。据测算,人员若缴纳医保,将以平均为基数,这样算来,按照2015年标准,人员平均缴费额可能为每人每月百元左右。
  此外,不少地方政府探索和鼓励居民买商业保险。去年12月,财政部、国税总局、保监会发布通知,在北京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31个城市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个人所得税前予以扣除。当前位置:&>&&>&
2016年养老金最新消息 各地养老金并轨方案 退休后养老金能领多
  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过程中,相关政策也作出了过渡期的安排,对改革中的&中人&,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过渡性养老金。目前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
  &中人&待遇下降了吗?
  专家表示,通俗来讲,&中人&退休后待遇将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四部分组成。并轨时职工的年龄越大,在其实际领到的退休金中,基本养老金占到的比例就越小,过渡性养老金占到的比例就越大。
  并轨后,加工资是怎么回事?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这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增加的基本工资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他分析,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上海从2015年7月开始,已经按照并轨方案调整工资,同时扣养老金、职业年金。
  从11月开始,补发从2014年年10月到2015年6月的工资、补扣这段时期的养老金、职业年金。两者相抵,9个月大约人均补27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企事业养老金并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