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区古惑仔电影只手遮天天军团全是开卦的,七星秒过。八方全通关分数都一样的。你们能解决吗

  邓颖超女士1992年去世,廖女人搭上了这样一棵大树,谁能出来反驳她呢?最早公开反驳她的应该就是徐伯阳的那封信;后来就是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枫露云岚 回复日期: 12:29:19   “唯一的缺憾是廖静文稍嫌年轻,没有处理生活的经验,据说她和悲鸿同居的时期,房间凌乱,饮食失常,卫生条件尤嫌不够,这些,对于悲鸿的身体很有影响,因此不久便有悲鸿患病入院治疗的事情发生。”----以上是原话,都在这里了。   ————  “卫生条件尤嫌不够”,呵,这句话让我觉得意在言外。
  作者:枫露云岚 回复日期: 12:29:19   徐悲鸿根本忘记了日寇空袭南京时,张道藩担心他的安全,把他接到家里住的情谊(连卧室都让他住了,你说他俩得好到什么程度?反正我同学朋友来了,客厅书房住可以,卧室就算了吧),他称张道藩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领袖”,这还是1953年,若是文革时,还不知道怎么说张同学呢。人性如此,懦弱卑微趋利而已。  ————  1、还好徐悲鸿没有说张同学是“国民党反对派的特务头子”或者“文化头子”什么的,当然他文革中会怎么说,我们就不敢断言了。不过,我们至少可以从田汉怎么说张同学大致推断徐悲鸿会怎么说了。张同学对田汉来说更是救命恩人,这份情是要大于让徐悲鸿住进自己的卧室的。  2、我越来越相信,越是喊得最响、叫得最欢的人,其人性越是“懦弱卑微趋利”,廖老女人、1953年的徐悲鸿和文革中的田汉都是如此,而徐悲鸿是有所谓的“人不可无傲骨”之名言的(虽然这是新中国塑造圣人而意淫出来的结果)、田汉是以“国际歌”闻名于世的。恰恰最不善于叫喊的张同学是其中最有傲骨的:无论是那个让自己丢掉半条性命的“密电码事件”、还是对下野的蒋介石的不弃不离、还是救田汉与杨帆于命悬一线之时,都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蒋同学的傲骨也让人非常钦佩,她的行动证明了她的傲骨,也证实了自己所言——愈是在艰难之中,愈能增强吾爱你之心——对徐悲鸿如此,对道藩先生也如此。
    《深度8卦徐悲鸿的女人们,总有一款雷到你(巨坑慎入)》  整_理_版:
/dir/4854/
  作者:枫露云岚 回复日期: 12:29:19   “唯一的缺憾是廖静文稍嫌年轻,没有处理生活的经验,据说她和悲鸿同居的时期,房间凌乱,饮食失常,卫生条件尤嫌不够,这些,对于悲鸿的身体很有影响,因此不久便有悲鸿患病入院治疗的事情发生。”----以上是原话,都在这里了。  ——————  这话与我党无关呀,为何也被删除了?tmd,廖女人的诽谤、造谣、栽赃之作竟然能够在大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蒋的这几句说事之语竟然被阉割,什么鸟逻辑!
  作者:xqjy2010 回复日期: 09:33:55  ------------------------------------------------  为国为民,可谓“侠之大者”:道藩先生一生为天下奋斗,无愧于为国为民四个字;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可谓“骨”:道藩先生一生高官显宦,一辈子清廉自守,当得起“富贵不淫”四字,面对军阀的酷刑,宁死不从,配得上“威武不屈”四字。  侠骨柔情,这才是张道藩。  1948年末,蒋介石大势已去,树倒了,“猢狲们”各想出路,他们最渴望到新朝当新贵,哪怕卖了旧主也行。所以,中常会上,那些人提议让蒋介石出国,出国?说的好听,其实就是流亡海外。张道藩同学是坚决抵制的,誓死与蒋介石同进退的,没有一丝一毫退让,更没想另投新东家,他不是仇恨TG,否则他不会转头又用身家性命去保“匪谍”虞君质,他也不会永远对左右一视同仁,人家是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忠诚,蒋介石对他一直不错,所以他不会在危难之际忘恩负义----可这世上,有多少人会记得别人的恩?有多少人只记得自己的利?有利才有恩,利尽恩断的人,排队能绕地球多少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尽忠守责、知恩图报,这不也是傲雪凌霜一般的风骨吗?
  胡适、罗家伦、张道藩、于佑任、张其钧、陈诚,包括蒋是父子。。。。国民党政府里真不乏清廉坚持到底的饱学之士,越来越不相信国民党的失败是因为腐败。国民党的失败有其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
  @mianmianrusi
12:05:51  说徐悲鸿1942年就心向共产党,给了共产党的木刻画展以很高的评价,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不带着廖静文直接去延安呢?那样的话,他也不用在‘国统区’继续受迫害了,也不用给蒋碧微画画了。一面享受着国民党给他的院长待遇,一面与国民党做“斗争”吗?难道他也是又一个余则成?有时候真不知道廖女人的话有几分逻辑。
  说真的,越来越喜欢国民党党政时期,那么多的饱学之士出任各部长之职,这些人有些还经常抨击蒋介石,骂“四大家族”的更不乏其人,傅斯年利用舆论的压力,以在野之身,先是骂走了蒋介石的大舅哥-财政部长宋子文,后又骂走了蒋介石的两桥-财政部长孔祥熙。这在共产党当政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宋子文其人,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并不是仅凭裙带关系做官的,就是因为他与蒋介石的亲戚关系才被人诟病。蒋经国作为蒋介石的接班人与儿子双重身份,一直被共产党利用作为攻击蒋介石的话柄,其实蒋经国也是一位相当有人格魅力的将领,他当年在江西,无论是作战与搞经济,都立下了赫赫功勋,这些也并不仅仅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有一个部下,叫做蔡省三,他当年没有随蒋去台湾,而是自愿留在大陆,想为国民党出一份力,但是后来被铺,期间坚决不肯“悔过投降”,他是国产党最后赦免的一个国民党战犯,他对于蒋经国的人格魅力,蒋经国的功勋都有一个讲述,网上有一段视频,让我看到了那一个时期的一些真实情况。蔡本人也是气宇轩辕,说话非常客观。对于早就失势的领导仍然保持忠诚于尊敬,这样的人我敬佩。1958年,tg在金门架起大炮连续轰炸金门,台湾岌岌可危,蒋介石命令蒋经国冒着枪林弹雨,守在金门,与守岛将士同进退,这个与毛岸英做个英文秘书镀金绝对不是同一个档次。蒋经国晚年在台湾真正推行民主制度,开放两岸关系,并留下遗言,不允许自己的子孙从政。试问,tg的领导有几人能够有这样的胸襟?
  @xqjy-16 21:39:08  蒋在成都:    -----------------------------  坐着的那位是郭有守,前面那位女士是郭的夫人杨云慧吗?看他们在一起,玩的那叫开心!
  上边这张图,坐着的那位开心男士应该是郭有守,前面的应该是杨云慧女士,后面的是蒋碧微吧,看他们三个开心的有如回到童年一般。
  张演钦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花鸟画艺委会副主任、理论委员会委员  有人问我该如何看待徐悲鸿和黄宾虹。我紧张起来:对于这两位近现代美术史上声名显赫的著名人物,“都是大师”可不是我愿意说的话;但“都不是大师”显然又是违心之论。不过这个问题还是难不倒我,我对他们漫不经心似地说:历史造就了徐悲鸿,黄宾虹则由文化造就。  何谓历史?何谓文化?其实谁也说不清。我就喜欢它们“谁也说不清”的这一特性;正因为这个“说不清”,我也就能够让提问者糊里糊涂起来,从而放我一马,还觉得我好像说得挺有道理、对当事画家挺崇敬似的。他们也颟顸但满意地点了点头。  历史造就了徐悲鸿,文化造就了黄宾虹……  后来我越想越觉得这一总结挺有道理。这和我的切身经历有关:理解徐悲鸿,假如不结合具体的历史情景,便寸步难行,甚至大错特错。徐悲鸿搞了不少重点历史题材创作,都是名动一时的名作,如《愚公移山》。以为徐悲鸿画《愚公移山》是用以说明坚持不懈终能移山的道理的,那就太肤浅了。据说,《愚公移山》背后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当年抗日战争有密切关系。所以今天忽然有人出来批评说,国家博物馆的巨型浮雕不应该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为蓝本,因为这牵扯到民族主义,于开放的国家形象不符。如此一来,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理解徐悲鸿为何那么困难?那是因为历史总是诡异的。但要理解黄宾虹,事情要简单得多。比如,既然黄宾虹画的是国画,那就以国画的标准来衡量便是。国画的标准是什么?自然是谢赫提出的“六法”。这是不刊之论,一千多年以来,中国人就是这么干的。黄宾虹的作品没那么复杂的历史背景。  后来我看到,西方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把历史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这样的划分有意思得很。这里借用一下,可以说:徐悲鸿的“历史”就是短时段的“政治时势”,黄宾虹的“文化”则是长时段的“文化逻辑”。“文化逻辑”远比“政治时势”稳定,对时空的穿透能力极强。徐悲鸿和黄宾虹,究竟谁更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该是一目了然了吧。所以说,历史造就了徐悲鸿,并不是说徐悲鸿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文化造就黄宾虹,并非说的黄宾虹不需要经历历史的检验。
  。  
  陈布雷的女儿陈莲在文革中竟也被逼致死,一叹!
  张道藩故居前后两进,房间很小,与他的身份颇不相称。前一进的门头上挂有蒋介石当年为他父母大寿题写的匾牌:齐眉合德。张道藩母亲去世后,他回去料理丧事,遍访亲朋好友、地方名宿,声明不收丧礼,对推辞不掉的亲朋丧礼金,全部捐献给了学校。他母亲出殡那天,对所过之处的路人皆馈赠月饼两个。张氏的这一德行,盘县的人至今还津津乐道。  张道藩更是一个文化才子。他的多方才艺都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得以尽情展现。美术、书法、文学创作,话剧电影编剧、导演,摄影、演讲、音乐等等,其人都有所长。可谓一个艺术全才。在张氏故居的耳房里,陈列着其不同时期的美术书法作品。画油画出身的他,在知天命之年拜齐白石为师学习国画,齐见其国画《凤尾》后说:“道藩仁弟自及门以来,作画此为第一幅,气势高大不似初学,纯是中国画派法,花名凤尾,能含胭脂,亦予之嫡派也。”刘海粟对其美术作品的评语是:“道藩老弟的画,作中国画中有西方画的画风,作西方画时有中国画的画意。”抗战时期,他创作有话剧《最后关头》、《杀敌报国》和电影剧本《密电码》等等;他是“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可见是当时文艺界的重量级人物;他负责国民政府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工作,组织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古物南迁、西进行动。因为他的一身才气,陈布雷曾有一联戏他:交通内政教育,一次二次三次,是何其次也,岂竟万不得已而求其次;革命著书作画,心长才长艺长,既无不长矣,何妨一塌括之以尽其长。
  罗宅有一套看着大气、坐着舒坦的英国沙发,而且被保养得很好。当那位上海小姐要搬离康家的时候,罗仪凤毫不犹疑地把沙发送给了她。我问:“这么好的东西,你也可以用,干嘛要送给别人?”  罗仪凤说:“我的小愚,你还年轻啊!许多事要提前做安排,不能等老了以后再说。特别是那些视为珍贵之物的东西,一定要由自己亲手处理,不要等到以后由别人来收拾。我说的‘别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孙和亲戚。”  “淡生涯一味谁参透?”在我懂得她所持的这个观点后,才渐渐懂得她的行事及做派。罗仪凤给自己立的做事规则,犹如提前执行遗嘱一样,很有些残酷。别说我接受不了,就是一向欣赏西方人生活原则的父亲和罗隆基,恐怕也办不到。然而,当我历尽坎坷、不再年轻、并也做了孤家寡人的时候,对她的观点和行为,不但深深地理解了,也彻底地接受了。  罗仪凤爱香水。  她对我说过:“香水好,就连装它的瓶子,也是美的。”由于都知道她的这个喜好,所以从她读燕京开始,人们在送她礼品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上等香水。她把最好的香水作为藏品,装入一个木箱。“文革”爆发,这个木箱再没有打开过,就是说,她把香水“戒”了:不搽,不闻,不看。  后来,她把箱子送到我家,对母亲说:“这里面都是最好的香水,有的比黄金还贵。你有两个女儿,她们可以用。”  母亲执意不收。  罗仪凤想了想,说:“算我寄放在这里,总可以吧?”  母亲答应了。那么喜欢香水的她,自己竟一瓶不留。从此,她不提木箱的事,直到死。  罗仪凤喜欢鞋。  我一直以为在她的服饰穿戴里,最讲究的部分就是脚下的一双鞋。她穿鞋要配衣服,配季节,配场合,配情绪。一句话,把鞋穿到了审美的境界。所以,她的鞋既是用品,也是藏品。红卫兵抄家、破“四旧”的时候,她不知该如何处置,又舍不得把它们丢掉。  情急之下,她把我的姐夫找来,急切切地说:“红卫兵在‘勒令’中,只规定不许穿高跟鞋。你看,咱们是不是可以用锯把所有的鞋跟儿都锯掉?”姐夫听后,同意了。  夜深人静,罗仪凤把鞋子统统翻出来,几乎堆成一座小山。她又找出了锯子。先是姐夫一个人锯,后来是两人一起对拉。十几分钟,却连一只鞋的后跟儿也没锯掉。罗仪凤累得满头大汗,急得满脸通红。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姐夫观察发现:罗仪凤的鞋均为进口货,别看后跟儿纤巧如一弯细月,可内里都有优质钢条做支撑。他擦着汗说:“国产锯怎么对付得了进口钢?罗姨,我们这样干个通宵,也锯不了几双鞋。”  罗仪凤坐在地板上,瞧着那些八方买来、四季穿着、一心收藏的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她屈从了现实,放弃了审美,把鞋扔了。一双未留。  罗仪凤爱花。  她家的庭院里,栽有一片法国品种的玫瑰,还有十余株品质极高的榆叶梅,排列于大门两侧。五十年代的春日,一位副总理级的高官驱车路过东四十条。那繁密似火、浓艳似锦的榆叶梅,绽露墙外。花树之盛,引得他驻足而赏。后来,他的手下工作人员,含蓄地表达了首长意思。待花谢尽,罗仪凤让人把所有的榆叶梅连根挖出,送了过去。一株未留。
  看着这些贵族女人留在大陆的遭遇,你就会觉得蒋碧微去了台湾是多么的正确,从而就不会为她难过了。
  马克...
  作者:mianmianrusi 回复日期: 16:37:19   这里借用一下,可以说:徐悲鸿的“历史”就是短时段的“政治时势”,黄宾虹的“文化”则是长时段的“文化逻辑”。“文化逻辑”远比“政治时势”稳定,对时空的穿透能力极强。徐悲鸿和黄宾虹,究竟谁更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该是一目了然了吧。所以说,历史造就了徐悲鸿,并不是说徐悲鸿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文化造就黄宾虹,并非说的黄宾虹不需要经历历史的检验。  ——————  徐悲鸿的“历史”就是短时段的“政治时势”——换言之,徐悲鸿经受不住历史的考验,而黄宾虹则相反。
  @mianmianrusi
23:04:14  看着这些贵族女人留在大陆的遭遇,你就会觉得蒋碧微去了台湾是多么的正确,从而就不会为她难过了。  -----------------------------  1、首先,祝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2、你不看春晚的吗?看到春晚上一个个美艳动人的女人,我一直在想:以道藩同学的人缘和地位,他想找个什么样的女人不都是很容易的吗?甚至不用他主动、因为有不少女人主动爱他,并不漂亮的蒋同学该有多大的吸引力,才让道藩这样优秀的男人为之倾倒?  3、其他女人的身边没有道藩同学这样聪明智慧、对政治洞若观火的人,所以她们的命运很可悲呀!道藩同学劝蒋去台湾的理由是:“为了避免日后的苦难,甚至性命危险”……历史已经证明,他是何其地正确!
  @xqjy-23 10:56:21  谢谢,看春晚的,抽空上上网。昨晚春晚的董卿真是优雅明艳动人,比那个手足无措的新人陈思思强了不止一条街。只有低档次的男人才会只盯着二十岁的女人。道藩同学确实有品位。
  张颖:他不是糖尿病经常就根本不管他的病,不该吃的给他吃,根本没人管,这个事都没办法,后来总理跟我讲,他好像都一点办法都没有。  解说:1971年冬,老人易克勒穿穿着陈旧的棉衣,整天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房门口,她心里牵挂着儿子的饮食起居,冷暖安危,却不知他身在何处。直至去世的那一天,她也没有见到儿子的面。  田申:他逮捕时,经过我奶奶的床,我奶奶就拉着他,他就说妈妈你放心吧,我还会回来的,就这一句话结果我奶奶每天就搬那个小板凳,坐在大院子里头痴痴地等他回家,这么一等,等了好几年。  解说:事实上,田汉已在三年前的日死于狱中,在他的骨灰盒中只有他的眼镜、钢笔,和生前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关汉卿》。  杜高:1968年的12月,据说那天北京飘着雪花,他在禁闭室里头死去,他死的时候,在名单上写的名字是个假名字,叫李伍,不是田汉,都化了名字,就跟刘少奇主席死的时候一模一样,那种悲惨的局面。  屠岸:看管这些所谓黑帮分子的那个造反派,有的人有点人性,有的人是很残酷的,看管田汉的那个人非常不好。因为田汉有糖尿病,他有的时候小便就掉在地上,这个看管他的人就要田汉趴在地上把那个喝掉,吃掉,后来他就被逼死了。  解说:日在寒冷的北京,田汉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悔恨离开了人世,没有亲人和朋友来与他告别。然而鬼使神差一般,当田汉离开人间之时,广播里正响着他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在那阵狂热过后,青年学生们将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然而人们并未注意到广播中歌词的真意,与它们的处境相去是多么遥远。他们哪里知道,这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歌词,是出自一位被他们参与的“革命”毁灭的诗人之手。
  田汉儿子的文章:  1966年12月,听说父亲在家里被“四人帮”抓了去,从此音信全无,我们全家人都受到“株连”,家里就只剩下九十多岁高龄的祖母,和始终陪伴着她老人家的忠心不移的绍益娭毑(湘剧名优陈绍益的夫人),祖母始终坚信儿子会回来,因为1935年2月父亲在上海被捕,后又被转押到南京国民党监狱,祖母还去探过监,送过饭,最后儿子还是放出来了,但是这一次,她日复一日地坐在院子里苦盼,直到1971年的冬天,她老人家灯干油尽与世长辞,也没有盼来丁点儿的消息。
  田汉在重庆的情感风波  1940年5月,田汉应陈诚电召,从桂林第一次来到陪都重庆,与从武汉撤退至重庆的第三任(第一任妻子易漱瑜病亡,第二任妻子黄大琳离异)妻子林维中、女儿和儿子团聚。夫妻间暂时忘却了志趣和追求上的分歧与矛盾,一家人同去北温泉,游缙云山。林维中后来称这半年时间是她和田汉的“黄金时代”。可惜好景不长,秋末冬初,与田汉分别两年的红颜知己安娥,带着儿子田大畏,从陕南经川北来到重庆后,这种和谐的家庭生活就随风而逝了。  相比于林维中的贤慧与顾家,安娥的红色经历和浪漫才情,更契合田汉的“飘泊”本性和浪漫气质。所以,在1929年秋冬之际,原名张式沅的安娥,奉指示来“动员田汉入党”时,他们一见钟情,随后就开始了同居。不久,安娥怀上了田汉的骨肉。正当他们沉浸在灵肉和谐的浪漫情怀时,林维中从南洋回来了。重诺践行的田汉,爱安娥,又不能忘情林维中在他爱妻病死、南国社陷入困境时所给予他的安慰与支持。在经过痛定思痛后,他遵守前盟,于1931年初与林维中完婚。“红色女郎”安娥含泪退出。安娥的离开,使田汉一直都沉浸在自责和煎熬的愧疚之中。抗战初期,他们重逢于撤离上海到南京的船上,爱火旋即复炽。随后,安娥伴随田汉,辗转于长沙、衡阳、桂林等地“开码头唱戏”,致力于传统戏曲的创作与改革。在志趣相投的相濡以沫中,田汉的感情逐渐从林维中的身上转移到安娥身上。  林维中对此无法容忍。当她知道安娥也随田汉来到了重庆,一腔妒恨喷薄而出。她全不顾田汉的身份,到安娥住所大吵大闹,使田汉十分难堪。同时也促使了生性犹豫的田汉在妻子与情人间的取舍。他写信向林维中要求离婚,郭沫若害怕林维中受刺激太大,将信压下。因林维中的纠缠,安娥也常常回避田汉,田汉此时是欲哭无泪,痛苦不堪。  正当田汉陷入情感的旋涡而心力交瘁之时,重庆的政治气候更是乌云密布。1940年9月,撤销“三厅”后组建的文化工作委员会,仅限于“文化研究”上的纸上谈兵。时任“文工会”艺术组组长的田汉,对“在朝”向来不感兴趣,加上三角之中的尴尬处境,使他决定离开重庆。走前,特约好友郭沫若骑马登南山春游,以示临别纪念。日,郭沫若和“文工会”的朋友们为田汉饯行。他在田汉收藏的古画《六骏图》上欣然题6首七绝送别,并在跋语中写道:“寿昌于3月3日约予过江骑马登南山,越三日乘舟东下,将暂别矣。”当天晚上,田汉只身乘船南下,辗转于川、鄂、湘的崇山峻岭之中,向湖南衡阳、南岳进发。  田汉虽然离开了重庆,但他仍然放心不下林维中身边的两个孩子,对安娥的思念更是如影随行。他在这期间写下的《南归日记》中,思念之语处处显现。积郁在心,不吐不快。他从南岳到达桂林后,在翻新欧阳修《秋声赋》基础上写成的五幕同名话剧中,就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与林维中、安娥的矛盾,化解为作家徐子羽与妻子、情人,为了民族大义捐弃前嫌、共赴国难的归宿。1942年,应云卫在重庆排演《秋声赋》,林维中不能容忍剧中的妻子胡蓼红与情人秦淑瑾握手言欢的结局,拼命阻止,该剧在重庆的演出流产。  田汉在撤离桂林时,从林维中给儿子海南的信中看见了这样伤心的话:“后悔当初不嫁哈同的儿子或那位印度先生淑斯特里,却嫁给你爸爸这样全无心肝的人。”他伤心至极。不久,田汉与林维中的小儿子海云患肾炎而夭,使业已破裂的夫妻感情更是雪上加霜。  日,田汉应周恩来电召,与安娥同机第二次来到重庆。正逢“较场口事件”,郭沫若等60多名爱国人士被国民党特务打伤。田汉随即前往医院探视和慰问,并在重庆戏剧界欢迎他的聚餐会上发表演讲,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接着,田汉专程前往曾家岩50号中共办事处拜访周恩来同志,并向他汇报了自己在昆明的工作情况。此次来渝,田汉与母亲、林维中和子女们同住九块桥。  田汉第二次重庆之行,只有短短的3个月,心绪颇不宁静,情感风波使他心力交瘁,政治高压又使他备感压抑。林维中认为,她是田汉名正言顺的妻子,誓死捍卫自己的家庭和爱是她的正当权利,她绝不容忍他人染指。她把满腔怨恨全部发泄到夺她之爱的安娥身上,乃至于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来。当她知道安娥在黄家垭口中苏文协时,几乎每晚都要去骚扰,挖窗窥洞无所不至,使住在楼上的侯外庐,屡见其黑影,惊骇不已。一天,剧协在抗建堂请翦伯赞演说,田汉碰巧在安娥处。林维中知道后,偕其女友陈伊文怒气冲冲而来,争吵谩骂之中甚至泼水相向,田汉气愤至极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息事宁人,和她到了阳翰笙的家里了事。4月下旬,全国“文协”将在安娥所在的中苏协会举行“抗战八年文艺座谈会”。按照会议议程,田汉将在此会上发言。林维中知道后,便事先在安娥住所的门外贴上辱骂她、控诉田汉始乱终弃的传单。来开会的郭沫若、冯乃超先后各自扯得一张交给田汉,并说:“闹到这样子很不好。”林维中的无理取闹,使田汉伤透了心,他们之间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由洪深、阳翰笙作保,田汉在一年内付给林维中300万元“赡养费”,两人协议离婚。田汉带着无限凄楚的怅惘之情,于日乘机离渝奔赴上海。  可田汉与林维中的恩怨并未结束,一度在报刊上闹得沸沸扬扬,直到解放后,他才和安娥名正言顺地走在了一起。 摘自《文史天地》
  田汉1946年2月离婚,也付出了300万元的代价。
  林维中、安娥与田汉的故事,看了一遍视频,真为林为中不平,田汉对患难妻子也是如此薄情之人,和徐悲鸿何其相似,难怪他们能成为朋友。
  LZ够昂,喜欢这种民国帖~~
  这贴真长 居然现在还在  受此帖影响 去年特地在京耽搁期间去了趟徐悲鸿纪念馆 其实就是徐悲鸿故居  冷落得很 除了我和我同伴基本没有见第二伙人 设施什么的也很简陋  也见到了后来才知道的 所谓徐惊为天人的所谓"唐画" 确实没多大感觉-话说当年初中按也是学过画画的人:( 徐确实那一套"无产阶级文化意识"毒害太深了 也被神化太多了
不是还有一个画界的说他的马永远是"三只腿的马",就是说只有三条腿与真实的马相同,第四条腿是与实际马腿相别扭的,像当年一最高美术学府院长 画界泰斗 身后这样被人评价 情何以堪  抛开徐复杂的感情经历不论(我也是比较早看蒋碧微自传的,90年代初就看到了,而且至今在家,而且奇怪的是我与上面楼住的版本都不同,奇怪,这个咱们稍后再议),徐对谁有感情,其实在画中已经一目了然了的.  在展览馆里我对那些宏篇巨作一点感觉都没有,唯独对一篇素描感触尤深,驻足很久,我想办法发上来
  作者:mianmianrusi 回复日期: 12:56:49   祖母始终坚信儿子会回来,因为1935年2月父亲在上海被捕,后又被转押到南京国民党监狱,祖母还去探过监,送过饭,最后儿子还是放出来了,但是这一次,她日复一日地坐在院子里苦盼,直到1971年的冬天,她老人家灯干油尽与世长辞,也没有盼来丁点儿的消息。  ——————  田汉的母亲可以去国民党监狱探监、送饭,相比之下,那时我党的监狱真正是人间地狱。谁更民主、更人性?
  这幅画中的女人,真是真是 一个美字不足以形容。  本来也没有那么好奇心——其实一看那典型前刘海的发行已经知道画中人是谁了  偏巧那时本人那天穿了一件H&m新款上衣,博物馆阿姨在禁止我拍照后,顺便问了我一句我的上衣哪儿买的,我告知。于是壮着胆子问那阿姨:“这个不应该画的是你们馆长吧?!”阿姨表情神秘地点头表示默许。“去台湾的那个?”阿姨又点头。给人感觉,连它们工作人员自己也不甚瞧得起她的。  我于是又一次地陶醉,在这样一幅画面前YY,这应该是怎样一个充满爱意的午后,怎样柔情蜜意的一刻,她睡去了,他看她看得出神,实在忍不住不拿起自己最善于运用的工具……  
  @mianmianrusi
13:39:38  林维中、安娥与田汉的故事,看了一遍视频,真为林维中不平,田汉对患难妻子也是如此薄情之人,和徐悲鸿何其相似,难怪他们能成为朋友。  -----------------------------  还有那个郭沫若!  田汉:死有余辜!徐悲鸿:活该早死!  林维中答应离婚之前,应该先把田汉或者那个左派女人安娥砍死或者打残!
  @88更更更快乐
15:08:07    这幅画中的女人,真是真是 一个美字不足以形容。  本来也没有那么好奇心——其实一看那典型前刘海的发行已经知道画中人是谁了  偏巧那时本人那天穿了一件H&m新款上衣,博物馆阿姨在禁止我拍照后,顺便问...  -----------------------  我这本是江苏的,首页有授权,貌似是正版,但没有图片,遗憾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88更更更快乐
15:08:07    这幅画中的女人,真是真是 一个美字不足以形容。  本来也没有那么好奇心——其实一看那典型前刘海的发行已经知道画中人是谁了  偏巧那时本人那天穿了一件H&m新款上衣,博物馆阿姨在禁止我拍照后,顺便问...  -----------------------  封面是这样滴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作者:88更更更快乐 回复日期: 14:55:34  回复
  ————  期待你说的那幅图!
  我到底有多8婆呢  又拍照 又上博客 又上传  还拍德 电脑好一个玩意一起用
惭愧ing  当年若不是把精力用在这些个艺术家故事而用在艺术苦练上面 估计我也不会在这里瞎耽搁功夫了  我起码也可以画些个一个腿的马啥的:(
  田汉在撤离桂林时,从林维中给儿子海南的信中看见了这样伤心的话:“后悔当初不嫁哈同的儿子或那位印度先生淑斯特里,却嫁给你爸爸这样全无心肝的人。”他伤心至极。不久,田汉与林维中的小儿子海云患肾炎而夭,使业已破裂的夫妻感情更是雪上加霜。  ————  1、“后悔当初不嫁哈同的儿子或那位印度先生淑斯特里,却嫁给你爸爸这样全无心肝的人。”———— 一个女人被伤害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出如此痛彻心扉之语!可惜呀,她不是蒋碧微,没有好运遇到第二个道藩同学!不知道林维中后来的命运如何?  2、“他伤心至极”————
tmd,真不知道田汉有什么伤心至极的!
  @xqjy-23 15:36:28  林维中后来孤独终老,一直到文革后,她女儿说她一辈子只爱田汉一个人。林维中可以说命运与蒋碧微非常相似,一度抛弃一切跟着田汉,期间吃了很多苦。可惜,田汉最终还是抛弃了她,并且伤她至深。不过可能蒋碧微出过洋,她身上有一种觉醒的女性意识,所以她对徐悲鸿的感情已经完了后,没有选择在一棵树上吊死。
  好看,就爱看这些!lz新年快乐!第一次你楼主这么近!
  @88更更更快乐
15:30:08  我于是又一次地陶醉,在这样一幅画面前YY,这应该是怎样一个充满爱意的午后,怎样柔情蜜意的一刻,她睡去了,他看她看得出神,实在忍不住不拿起自己最善于运用的工具……  -----------------------------  前面云岚同学拍照上来的回忆录封面中,学林版的封面就是这幅午睡图,不过,现在看来,你发上来的这幅确实比那个封面更有诗意和爱意!  徐最爱谁,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他们之事的人都清楚,大概正是如此,廖女人才出于狭隘和嫉妒,在自己的书里意淫了徐和自己的所谓伟大感情。而且更可笑的是,她的书里配上自己的画时,从来只写“徐夫人像”,而不写“徐夫人廖静文像”,而关于蒋同学的画像,只写“箫声”、“远闻”等,而不注明画中人为谁,其用意不言而喻。
  老八卦也是八卦M
  @mianmianrusi
16:02:35  林维中后来孤独终老,一直到文革后,她女儿说她一辈子只爱田汉一个人。林维中可以说命运与蒋碧微非常相似,一度抛弃一切跟着田汉,期间吃了很多苦。可惜,田汉最终还是抛弃了她,并且伤她至深。不过可能蒋碧微出过洋,她身上有一种觉醒的女性意识,所以她对徐悲鸿的感情已经完了后,没有选择在一棵树上吊死。  -----------------------------  以前看过资料,好像林维中与田汉的感情,也是婚外情,期间田汉有第二任老婆。换言之,田汉因为和林维中的婚外情和自己的第二任老婆离婚,其后,又因为和安娥的婚外情而和自己的第三任老婆林维中离婚。所以,林维中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罪有应得,和蒋的遭遇是完全不同的。徐蒋之事发生时,徐的原配已去世;道藩同学深爱蒋时,和素珊还没有订婚!
    下午在图书馆看到赵清阁的电影剧本《花影泪》,这本书早已绝版.  翻开书才发现这竟是题赠本,是赠送给张道藩先生的,屝页上有她的亲笔题辞:  写了些什么?一下还真难以辩认呢。赵的字确实有些龙飞凤舞。“本剧系大作《狄四娘》改编,书局漏注,良以为歉!专此声明,并乞教正!謹赠道藩兄(以)存念!清阁三三、十、十七()()。”落笔应该是地名,当时赵在重庆。如能识清,麻请补全。   就是这位赵清阁,她和陆小曼是好朋友,一直到解放后。她曾经和老舍同居了很长时间,后拉在老舍夫人干涉下分开。据说老舍给赵写过100多封信呢。据说老舍之所以在文革初期就投湖了,是因为他的夫人怨恨他有小三,在他受到冲击时没有给他安慰。当然,正史中也没有记载的。  哎,“人民艺术家”哟,别看作品都一部一部的,自己的生活也是纠缠不清。徐悲鸿、田汉、老舍都如是。
  @xqjy-23 15:36:28  哈同花园主人,当时在上海富可敌国,据说拥有半个上海,哈同花园总管姬觉迷还资助过徐悲鸿呢。当时哈同花园要娶林维中为儿媳妇,并且已经派了很多人到她家下聘礼。林本人风姿绰约,并且贤惠顾家。田汉仍然那样对她。男人啊,尤其是搞艺术的男人,永远需要不同口味的女人,除非他老到玩不动。  可见,蒋碧微与徐悲鸿,将徐出轨的责任推给蒋是多么可笑。
  @mianmianrusi
16:28:50  哈同花园主人,当时在上海富可敌国,据说拥有半个上海,哈同花园总管姬觉迷还资助过徐悲鸿呢。当时哈同花园要娶林维中为儿媳妇,并且已经派了很多人到她家下聘礼。林本人风姿绰约,并且贤惠顾家。田汉仍然那样对她。男人啊,尤其是搞艺术的男人,永远需要不同口味的女人,除非他老到玩不动。  可见,蒋碧微与徐悲鸿,将徐出轨的责任推给蒋是多么可笑。  -----------------------------  1、虽然林维中在追求爱情、放弃到手的富贵方面,确实与蒋一样,但鉴于田汉已是有妇之夫,所以仍然不赞同她插足于别人的家庭,这与蒋后来的做法绝然不同。事实已经证明,她的选择是何其地错误,可惜人生已经无法回头。  2、“据说老舍之所以在文革初期就投湖了,是因为他的夫人怨恨他有小三,在他受到冲击时没有给他安慰。”—— “自作孽不可活”!赵清阁好像也是终身未婚。  3、大致看了一下安娥的经历(话说,我对那些思想很左、热衷于革命的女人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如贺子珍),这个女人很彪悍,田汉其实是她的第四个男人。
  看了一下《田汉与林维中》的视频,有刊登二人离婚情况的报纸版面,有篇文章的标题是:“王宝钏悔嫁薛平贵,林维中悔不嫁哈同义子”;另有一篇文章标题是:“林维中提出离婚,不要美金要法币”。深为林维中的付出感到不值!深为她的遭遇而气愤!蒋不喜欢田汉是深有缘故的呀
  网上看到的:  杜宣先生关于赵清阁的一段话:“我原本以为才女高标,洁身自好,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可是看到赵清阁的结局,大受刺激。独身可以,但不要因为一个男人。好的女子一定要有好的感情呵护着,不能给予她们这种保障的男人,不配去接近她们。”这样的话,无论怎样的女子读到,都要感动的吧。   
我们远隔历史,赵清阁先生的时代对我来说,总是带着很深的隔膜。却在文学史中看到过不少女作家的努力与抗争,有悲有喜的结局。因此,实在是敬佩她的。商羊在《怀念一个人和他的女朋友们》中说,赵清阁与杜宣“在一些公开场合见面,总是会拥抱一下”,总是觉得杜先生的拥抱,“有着安慰的意味”。“可是他怜惜她什么?不得而知。公公﹙指杜宣﹚赞美女性,最高的褒奖是‘高标动人’,我不知道看他如此赞美了多少女性朋友,都是文字上的;言语中,我只听他这样说过的,就是赵先生”。那不得而知怜惜的源头之一,大概是赵先生为了文坛上名声显赫的“某君”,终生未嫁的坚持。因此有了杜先生在赵清阁逝世后的那段关于才女独身的话。   ————  为了其他女人的丈夫而坚持独身,让人说什么好呢?本人一凡人,赞同不了这种做法。
  @xqjy-23 18:33:59  田汉后来和安娥没过几天好日子,安娥就瘫痪了;田汉在1968年被迫害致死,临死前被逼喝自己的尿;安娥1976年去世,没有等到她与田汉的平反。
  林维中与田汉的婚事,不能怨她做小三,只怨田汉两边摇摆。那一段田汉周旋于三个女人中间。
  我只知道个陆小曼,听说徐悲鸿还追过林徽因
  @mianmianrusi
19:29:59  林维中与田汉的婚事,不能怨她做小三,只怨田汉两边摇摆。那一段田汉周旋于三个女人中间。  -----------------------------  网上关于田汉后面三个女人先后出现的时间,故意说得含含糊糊,仍然是为尊者讳。  大致是这样的:田汉一边和林维中谈恋爱,另一边却和黄大琳结了婚,接着继续和林维中谈恋爱。1927年2月田汉与黄大琳结婚、1928年和林维中见面陷于热恋(林维中知道田汉已经结婚一年多,没有退出),1929年12月底田汉和黄大琳离婚,接着一边和林维中订婚,一边和安娥同居……  tmd,田汉相对于徐悲鸿更是一混蛋!最后也不得好死!
  @yaoyaohualuo
19:47:06  我只知道个陆小曼,听说徐悲鸿还追过林徽因  -----------------------------  徐悲鸿还追过林徽因?十有八九是谣言,二人认识吗?没有听说二人有任何交集,你肯定把相关的人搞混淆了。
    这位同学,只有“学林版”是把“我与悲鸿·我与道藩”改成了“我与徐悲鸿·我与张道藩”,所以,你看的应该就是学林版,只是没有图片,我上传的是学林2002版,你那个版本应该还要早一些,但不知道有没有张蒋的第一封信?如果没有,你可以在帖子里读一下,那封信既然是“我与道藩·楔子”,那应该就是很重要的。
  @mianmianrusi  22:18:23  原来程家还真不是一般的人家,蒋碧薇姐姐的公公是宜兴名人程适,这个人至今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很有名气;蒋的姐夫程伯威是也是一个教育家;蒋的外甥程一雄,是我国著名的泌尿科专家(前面有介绍),程静子是著名歌唱家。这些人比徐家的人差?  廖静文把她的孩子夸成一朵花,其实他们还不是一辈子吃徐悲鸿,徐庆平有什么了不得的作品?有见到拍卖过吗?至于她的什么女儿,除了走后门跑到徐悲鸿艺术学院讲什么徐悲鸿,真不知她有什.....  -----------------------------  江浙一带的蒋家,查家,一向是名门望族,不知道这个蒋碧薇和蒋英她们家有什么渊源。
  林维中这样的女人才是“正常”的,几乎所有那些高官、名人的弃妇,都是这种疯疯颠颠的样子,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本质上完全一样。弱者是女人,都是心灵毁了,她们就是再闹得神鬼不宁,其实还是往无底的深渊里坠落,那负心的男人不会再回头的,而她们则从窈窕淑女变成了人憎神厌的疯婆子,那不可理喻的样子好象再向世界宣布,她们不值得男人爱也没人敢爱她们。  蒋碧微其实也有撕破脸皮的倾向,谢寿康作为大哥还住在家里,她和徐悲鸿就能“你混蛋”之类的破口大骂,这样发展下去,亮烈的蒋碧微也只会越来越不顾忌。林维中以前肯定也是淑女不是泼妇,就是爱情的重伤让她们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道藩先生真的是慢慢把蒋碧微从这个黑暗深渊里拽了出来,蒋碧微自己不是也说吗,“我十分感激你给了我那么多温馨甜蜜的回忆,我的一生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我曾享有你热烈深挚、永矢不渝的爱”----不管有没有他的陪伴,她都会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因为她的心里,已经没有了前二十年那些伤痛造成的阴影,这才是他存在过的真正意义,她真的是很幸运。
  《我与道藩》:  楔子  ……  为什么她爱我而我不爱她,我却无法启齿向她直说:“我不爱你。”
  为什么我深爱一个女子,我却不敢拿出英雄气概,去向她说:“我爱你。”  为什么我早有相爱的人,偏会被她将我的心分了去?   为什么我明明知道我若爱她,将使我和她同陷痛苦,而我总去想她?  为什么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她对我是否也有同等的感情,我就爱她?  为什么理智一向都能压制的我,如今离开了她,感情反而控制不住了?  为什么我明知她即使爱我,这种爱情也必然是痛苦万分,永无结果的,而我却始终不能忘怀她?  ——你不必问她是谁?也无需想她是谁?如果你对我的问题觉得有兴趣,请你加以思考,并且请你指教、解答和安慰;以你心里的猜度,假如我拿出英雄气概,去向她说:“我爱你。”她会怎么样?假如我直接去问她:“我爱你,你爱我不爱?”她又会如何回答我?  张道藩  一九二六年二月八日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yaoyaohualuo
19:47:06  我只知道个陆小曼,听说徐悲鸿还追过林徽因  ==============================================  不是,追求林徽因的是诗人徐志摩,他和徐悲鸿、张道藩、蒋碧微都认识且是好友。  我一直奇怪,郭有守在上海办完婚礼后,回到南京补请朋友,二徐、谢和蒋都参加了,张道藩应该也没缺席吧?可为什么徐悲鸿就在这次宴会上离家出走(去住在上海的邵洵美家里),一直陪着蒋碧微的是谢寿康和徐志摩,却不见张道藩的影子呢?他在干吗?据说他一向机警过人,就没发现这几个人神色不对?谢寿康是第一个知道徐悲鸿和蒋碧微关系难以为续的人,蒋碧微选择不告诉张道藩,她是在回避他吗?
  大坑留名
  你说的她,我既不知道是谁,当然不能正确地解答你的问题;因此这儿是我心里的猜度——  (一)你虽然不爱她,但你对她总有知己之感,你不肯向她直说“我不爱你”,是你不愿意使她难堪。  (=)并不是你缺乏英雄气概,并不是你不敢向她倾诉“我爱你”;而是由于你早巳想到此爱唯有痛苦,永无结果,因此极力压制,免生是非。  (三)以我看来,你原先的爱,热度还嫌不够;因为我敢断言:爱到极点,决不是任何第三者可移情分心的。  (四〕明知你若爱她,两人必将同陷痛苦,而你却偏要想她?——事实上,天下能有几个人可以见得到而又做得到?同时,人生趋向,总爱往难路上走,因此世界才有进步,倘若知道有痛苦,就可以不想;晓得不成功,就可以不做,岂非天下从此无事了么?  (五)我要反问你,为什么你爱了一个人,一定要知道她对你的感情如何?譬  如你爱一画一物,难道也要晓得这物爱你不爱么?
  (六)相见时理智可以控制自己。离开了反而感情泛滥,那是因为她对你的态度与他人无异,或者因此使你镇定,现在离开了她,你单方面的想象太多,所以使你头脑糊涂,压不住了。  (七)即令如你所说,这种爱情必然痛苦万分永无结果;然而为爱情所受的痛苦,也可以说是乐趣,于是明知故犯,这是人之常情。
  至于你要我猜度,假如你向她说:“我爱你,你爱我不爱?”她会怎样回答你?我既不是她,怎能知道她的心理?不过你既然这么爱她,对于她的性格和为人,你一定深切了解,那么将会怎样回答你,至少也该晓得个十之/\九,又何必叫我来胡乱猜度?至于你说她会扰乱你的心神,你难道不能想个方法,不为她动心么?我倒劝你把她忘了,但不知你能否做得到?  我写信给你,如果对你有害,我便从此搁笔。一切等你回来面谈,望你珍重,并且自爱!  蒋碧微  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五日于法国巴黎
  为什么我明知她即使爱我,这种爱情也必然是痛苦万分,永无结果的,而我却始终不能忘怀她?  ---------------------------------------------  真是预言家呵(道藩同学永远这么有预见性),他们的一生就是这样:始终不能忘怀,却永无结果、痛苦万分,即使他们真的相爱。
  我只是好奇,江浙一带的查家蒋家非常有名,甚至有说蒋光头的祖辈也是江苏宜兴蒋家的一个分支,这个蒋碧薇女士和蒋英女士有没有关系,看来她的第一个未婚夫也姓查,她的第一个未婚夫和金庸他们家族是不是又有什么关系。
  还好蒋碧薇女士有遇到张道藩,否则这样一个手无寸铁心高气傲的女子,遇到徐悲鸿这样一个薄情寡廉鲜耻的人,都不知道饿死在哪里,真应该庆幸她自己还有一技之长,还有张道藩,虽然对张道藩的夫人来说未免残忍了些。
  看民国这些人物的故事,我就一直觉得蒋公把中国最好最优秀最有气节和风骨的人物都带走去了台湾,留下我们这帮资质平庸之辈,心甘情愿接受xxx的奴化洗脑教育,最后成为xxx的奴隶,为他们的家人子女谋取海外生活,和国内特权生活的开销。
  mmmmmmmmmmmm
  @idjoy
23:59:52  看民国这些人物的故事,我就一直觉得蒋公把中国最好最优秀最有气节和风骨的人物都带走去了台湾,留下我们这帮资质平庸之辈,心甘情愿接受xxx的奴化洗脑教育,最后成为xxx的奴隶,为他们的家人子女谋取海外生活,和国内特权生活的开销。  -----------------------------  同感!与你心有戚戚焉!
  @idjoy
23:59:52  看民国这些人物的故事,我就一直觉得蒋公把中国最好最优秀最有气节和风骨的人物都带走去了台湾,留下我们这帮资质平庸之辈,心甘情愿接受xxx的奴化洗脑教育,最后成为xxx的奴隶,为他们的家人子女谋取海外生活,和国内特权生活的开销。   -----------------------------  不谈犯禁的话题,粉徐悲鸿粉张道藩粉蒋碧微都可以,但别粉GMD和常凯申,让这个帖子存活下去,并且不招来谈政治的人(向张道藩同学学习,不谈政治)。哪种职业/党派/时代里,都有高风亮节的人,不必一概而论。
  @idjoy
23:54:30  还好蒋碧薇女士有遇到张道藩,否则这样一个手无寸铁心高气傲的女子,遇到徐悲鸿这样一个薄情寡廉鲜耻的人,都不知道饿死在哪里,真应该庆幸她自己还有一技之长,还有张道藩,虽然对张道藩的夫人来说未免残忍了些。  -----------------------------  平心而论,与田汉、郭沫若等徐悲鸿共党的朋友想比,徐悲鸿还算是最有情的!
  作者:枫露云岚 回复日期: 23:45:11  我一直奇怪,郭有守在上海办完婚礼后,回到南京补请朋友,二徐、谢和蒋都参加了,张道藩应该也没缺席吧?可为什么徐悲鸿就在这次宴会上离家出走(去住在上海的邵洵美家里),一直陪着蒋碧微的是谢寿康和徐志摩,却不见张道藩的影子呢?他在干吗?据说他一向机警过人,就没发现这几个人神色不对?谢寿康是第一个知道徐悲鸿和蒋碧微关系难以为续的人,蒋碧微选择不告诉张道藩,她是在回避他吗?  ——————  郭有守的婚礼是在1931年暑假之时,这时道藩同学主要是在浙江工作,任职为浙江省教育厅长!然后于同年7月初去了江西配合蒋介石对共党的作战!因此,这个婚礼上应该没有他!
  @idjoy
23:51:22  我只是好奇,江浙一带的查家蒋家非常有名,甚至有说蒋光头的祖辈也是江苏宜兴蒋家的一个分支,这个蒋碧薇女士和蒋英女士有没有关系,看来她的第一个未婚夫也姓查,她的第一个未婚夫和金庸他们家族是不是又有什么关系。  -----------------------------  江浙一带的查家、蒋家、程家都非常有名,蒋同学的回忆录说了自己家族确实和蒋介石是同一祖辈;而且蒋同学的未婚夫查紫含确实和金庸也是同一家族的后代!  钱学森夫人蒋英的父亲是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不知道他们家族与蒋碧微家族有无关系?蒋英女士是否还在世?
  作者:枫露云岚 回复日期: 23:35:39  回复
  林维中这样的女人才是“正常”的,几乎所有那些高官、名人的弃妇,都是这种疯疯颠颠的样子,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本质上完全一样。弱者是女人,都是心灵毁了,她们就是再闹得神鬼不宁,其实还是往无底的深渊里坠落,那负心的男人不会再回头的,而她们则从窈窕淑女变成了人憎神厌的疯婆子,那不可理喻的样子好象再向世界宣布,她们不值得男人爱也没人敢爱她们。  ——————  其实,林维中是否就像网络上流传的那样不可理喻、匪夷所思,几乎每晚都要去骚扰安娥,挖窗窥洞无所不至、甚至争吵谩骂之中泼水相向……我已经不敢轻易相信了。作为被神化了的男人抛弃的弱势女人,就像徐蒋之事一样,不知有多少真相被刻意地隐瞒了、扭曲了、断章取义了……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林维中的文字,而我们却看到了田汉的《告白和自卫》,tmd,他的“自卫”,自卫什么?说白了也就是为自己的出轨找到一个维护自己社会形象的遮羞布而已!  负心的男人把女人变成了疯子,而这种疯癫又成为男人抛弃女人的借口!所以,对于田汉这种脚踏数只船的男人,林维中要做的不仅仅是吵闹,干脆直接采取“你死我活”的方式去解决!
  看看田汉的《告白与自卫》:  在重庆三月我在感情生活上实际又重复以前的痛苦。几年不见,林女士殆无甚进步。而无理取闹的作风比前更甚。安娥在黄家垭口中苏文协,林女士几乎每晚去侵扰,挖窗窥洞无所不至,而迄无所得,史家侯外庐先生即住在楼上,屡见其黑影,相与骇怪。某日剧协在抗建堂请翦伯赞先生演说,我适在安娥处;林女士忽然偕其女友陈伊文女士,泼水大闹,我气急同她到阳翰笙家。先是在九块桥她曾向我提出离婚,我没有回答她。而林女士恶劣行为至再至三无可容忍。我因问她:“你要多少钱?”她说:“要五百万。”我说:“何必学徐××太太。”她说:“徐太太要的是美金,而我只要的法币。”我说:“我是个穷光蛋,出不起那么些,只能筹三百万,可由洪深阳翰笙两兄作保,一年交完。”后来我们言语冲突,她竟骂我“畜生”。我说:“既然如此,什么也不理你了。”  ————  我说:“何必学徐××太太。”她说:“徐太太要的是美金,而我只要的法币。”———— 田汉所说的“徐××太太”十有八九是蒋碧微同学!田汉文中故意不明确写清楚时间,不过他最后和林维中离婚的时间比徐蒋离婚晚。蒋同学的回忆录说了当时上海谣言自己向徐要了多少多少美金!田汉不是徐悲鸿好友吗?难道不清楚徐蒋离婚的条件是什么吗?竟然还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如此变相地攻击与自己无关的蒋,tmd,可见是什么货色!
  @shudaji  19:59:41  后来的日子蒋女士便在和徐先生办理离婚手续搞赡养费以及和张先生写情书中消磨时光.终于有一天,她彻底摆脱了在外面搞了七还搞了八的徐先生,拿到了他一笔钱和一百张画.(据说当时徐先生为了上交那一百幅离婚画,埋头狂画劣马).  而我们的蒋女士和张先生也终于在写了十五万字的情书以后,在台湾光荣地同居了.  情圣张先生为表一颗红心把法国老婆送去了澳大利亚.和他爱到七荤八素的"雪"在一起.但谁也没想到十年...........  -----------------------------  哈哈,你写的真好。  蒋碧薇女士在我面前的形象,令人唏嘘,也令人钦佩。徐大师在与孙恋爱后对待她的态度,真是没有丝毫的尊重,没有爱就算了,没有丝毫的尊重,没有尊严。非常支持她对徐大师的不原谅,同时理性为自己的未来作了经济上的安排,为她喝彩,非常理智的女性。
  @xqjy-24 00:17:40  -----------------------------  哦,原来张同学不在,我说呢,否则,他怎么也应该一起陪着蒋碧微,人家徐志摩还要急着赶火车回上海,最后就剩下谢寿康一个人宽慰蒋同学了。
  作者:xqjy2010 回复日期: 01:22:24  回复   看看田汉的《告白与自卫》  ----------------------------------------  所以,徐悲鸿虽然颇有不到之处,但他还不算是极品。
  田汉的《告白与自卫》:1948年1月载台湾《新生报》。日至7日连载于上海《新民报晚刊》,该报标题为《田汉自述罗曼史 在台发表“告白与自卫”全文》,文前引王尔德语:“吾人常以误解而结婚,以理解而离婚。”  其中言辞尖酸刻薄、只谈林维中种种的不可理喻之事,却从来不提林维中行为的原因何在。文中几处都表明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凡是没有安娥存在的时候,如田汉1935年2月在南京入狱的时候、以及1937年11月到重庆的时候,二人都能过得颇好,随即安娥就穿插进来,从而林维中的行为就不可理喻起来,而田汉呢,却一方面继续维持和安娥的同居关系、另一方面却对林维中横加指责,却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   摘一个片段,看看他的尖酸刻薄:  ——  抗战前一年,我一度被捕入狱,知友们多方营救,林女士在此时表现尚好。虽则外边帮助颇多,她受不了什么损失,但我老母之外她也常携女儿玛琍入狱看我。后对日抗战将起,政府政策变更,政治犯多被释出,我和阳翰笙兄同时出狱,林女士奔走自亦有力,但看来她不过急于设法救出替她[ ]的养家人而已。何尝把我当作“文化战斗者”看待?不然她不会说:“现在我后悔,不该早把你从牢里救出,该让你在牢里生搭背死在牢里。”……她看人看事一切从她自己利益出发,而且“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以前她是我的“债主”,因为借过她一点钱,这之后她又是我的“恩人”,因为似乎是她一手把我从牢里“救出”!……
  亦舒:“留了后路的爱,便也不是爱了”。  以此为标准,田汉和后来的三个女人、徐孙、徐蒋、张蒋,谁与谁是真爱,应该一目了然。
  @xqjy-24 14:04:06  -----------------------------  田汉太不懂事了,大男人是是非非的。  相比之下,徐悲鸿除了登出过那个天怨人怒的“脱离同居关系启示”之外,倒从没有说过蒋碧微一句坏话,只略微说她有时候脾气大了点儿,对岳父母更是赞不绝口,他的爱妻轶事倒是在报纸上刊登过:蒋碧微患了急性喉炎吧,发高烧想吃冷饮,寒冬腊月的,徐悲鸿跑遍北京城给她找冰激凌;重庆不产螃蟹,徐悲鸿还能千方百计弄两串回家给蒋碧微吃,邻居都羡慕……,他真的爱过她,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  最不留后路的就是张蒋。张道藩也不容易,前面你引述过陈布雷的日记,那不是1943年的事情吗?你说那个时候张同学工作上得多烦心?就这样他42年底和43年初还去和素姗摊牌说离婚的事儿,素姗那个晴天霹雳呵,那个以泪洗面呵,他的日子真太难过了!话一说出口就是断了后路,是福是祸全在素姗一念之间了,人家当官的出轨瞒老婆还来不及,他去摊牌呵~~所以我始终相信道藩先生是真爱!
  。  
  @枫露云岚
15:48:06  -----------------------------  田汉太不懂事了,大男人是是非非的。  田汉岂止是不懂事,简直是卑鄙龌龊无耻,对一个弱女子如此污蔑。如果照他的说法,妻子营救丈夫,是为了找回挣钱的机器,那天下做妻子的都不要管丈夫的死活,无论他病了、遭难了,要死了,都不要去管,否则,人家要说你是为了让丈夫给你挣钱。那么说,老舍的妻儿在文革中与他划清界限,最后他一个人孤独投湖而死是完全正确的。。。。。
  林维中这个女人一生真是太悲哀了,1982林田汉追悼会时,她看见他死后连骨灰都没有,只有几样纪念品,放声大哭,她是为田汉而哭,也是为自己的命运而哭吧,她爱痴了田汉,但是得打那样的命运。  所以我欣赏蒋碧微,她没有把自己压在一个对自己消失了爱情的男人身上,而是挥挥手,另找自己的幸福。
  原来林维中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指责田汉与安娥,但是蒋碧微女士可从来没有那么做,尽管徐悲鸿两次登报侮辱她,她都不曾回击,其实自从1936年之后,蒋碧微根本就不屑于与徐有什么瓜葛了,她自谋职业,养儿育女,随便徐悲鸿在外边胡闹,都与她没什么关系,她既没要保持夫人的名号,也没有骚扰过徐悲鸿,她仅仅只是拒绝与徐复合。最后,她只是坚持要办离婚手续为自己二十年的夫妻正一下名,要一点赡养费为自己的儿女以及自己的付出讨回一点公道。  就是这样,就被廖静文徐静斐这样的恶心女人演化成惊天阴谋,真是无语啊。
  大概田汉、徐悲鸿之流最羡慕的就是他们的头儿郭沫若了,他的那位日本夫人几乎是带着被郭抛弃的五个孩子去要饭,也没有找郭的麻烦。
  强力马克  
  还有被郭沫若搞大了肚子的于立忱女孩,在得不到婚姻的情况下,一个有名的大记者,就不留下一点印记自杀了;而多年以后,郭居然又娶了她年轻貌美的妹妹于立群,于立群据说是了解的姐姐去世的真相,了解了郭的人品之后,于文革后的1978年也自杀了。
  说实话,上述这些男人女人真俗,爱?他们懂这个字有几笔几划吗?“痴心女子负心汉”呵,始乱终弃呵,烦都烦死了,俗也俗死了,所以,我对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八卦,毫无兴趣。古人喜欢纳兰性德,今人喜欢张道藩,其他那些世俗男女,爱他们、恨他们,都不值,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留意的价值。  至于那些傻女人,若懂自立自爱这四个字,若懂平等尊严这四个字,早应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离开那些无行的男人。
  @mianmianrusi
18:02:21  原来林维中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指责田汉与安娥,但是蒋碧微女士可从来没有那么做,尽管徐悲鸿两次登报侮辱她,她都不曾回击,其实自从1936年之后,蒋碧微根本就不屑于与徐有什么瓜葛了,她自谋职业,养儿育女,随便徐悲鸿在外边胡闹,都与她没什么关系,她既没要保持夫人的名号,也没有骚扰过徐悲鸿,她仅仅只是拒绝与徐复合。最后,她只是坚持要办离婚手续为自己二十年的夫妻正一下名,要一点赡养费为自己的儿女以及自己的.....  -----------------------------  站在林维中的立场上,她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责田汉与安娥也没有什么不对,田汉一边和林维中订婚、结婚,另一边却和安娥生儿子,哪个女人受得了?在林维中和田汉通信、恋爱、订婚在先,而安娥插进来在后,林维中当然要维护自己作妻子的权利了。安娥明知田汉已订婚,仍然和田汉同居并且偷偷怀孕、在田汉和林维中结婚后自己一人又生下儿子,不几年就带着儿子成为田汉的外室。换言之,林维中自从好田汉订婚起,安娥就一直是他们之间的阴影。试问这种情况下有哪个女人不发疯?林维中最彻底的做法应该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那两个男女一刀砍死!好在田汉和安娥最后都不得好死!  孙佩苍孙子孙铁说过:“历史是不喜欢孤证的”,蒋同学不喜欢田汉、反对徐悲鸿与田汉合作、胡风不理睬田汉,看来都是有其背后的原因的。这与田汉的政治背景没有什么相关(所以,廖裤腰嘴、徐丽丽简直是一派胡言),而是与田汉的人品、行事作风有关。
  @mianmianrusi
18:18:28  还有被郭沫若搞大了肚子的于立忱女孩,在得不到婚姻的情况下,一个有名的大记者,就不留下一点印记自杀了;而多年以后,郭居然又娶了她年轻貌美的妹妹于立群,于立群据说是了解的姐姐去世的真相,了解了郭的人品之后,于文革后的1978年也自杀了。  -----------------------------  原来还有这回事,tmd,于立群也是一傻子,无论如何也要先把那个卑鄙龌龊的郭沫若毒死或者砍成残疾,为自己的姐姐和两个孩子报仇之后,再自杀也不迟呀!
  也是造化弄人,蒋同学和张同学就差那么1年的时间,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当时,张同学若是在坚持那么一下下,就一下下,两个人后来就大可不必那么苦了.哎,一声叹息.
  是造化弄人,但造化原来也只会弄hold不住的人呵!张同学结婚时,蒋同学正处于她一生中繁华到极致的时期。不过,就一个看客来说,真为张同学扼腕叹息:徐大师已受聘中大、蒋同学已来到南京,张同学早在南京,所有的戏台全搭好、所有的主角全到齐,就等破坏者孙多慈出场的时候,张同学转头去结婚了!他竟没看穿事物的发展规律,繁华已到了盛极,一定由盛转衰。孙多慈一只手就把蒋同学那“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世界,轻轻戳破了。  如果三五年红军长征到了陕北后,发现东北的日军是那么强大、南京的国民政府是那么繁荣(十年黄金期的末尾嘛),苏联的斯大林是那么指望不上、自己的军队这么弱小……咱们都散了吧,那她就等不到一年多之后发生的芦沟桥事变了。随着一声炮响,天翻地覆了,一切机会都一夜之间降临,而白兔熬到了这一天,他们的万里长征、流血流泪都没有白费!  这就是国民党人差的那一点点,他们其他什么都不差。如果是“理想”,那就永远不要放弃,相信最没有希望的时候,其实只是黑暗里最接近黎明的时候……,如果你没hold住,将永远不会再有挣脱造物“弄人”的恶趣味,你一辈子就没结果的折腾吧。
  @枫露云岚
22:49:36    这位同学,只有“学林版”是把“我与悲鸿·我与道藩”改成了“我与徐悲鸿·我与张道藩”,所以,你看的应该就是学林版,只是没有图片,我上传的是学林2002版,你那个版本应该还要早一些,但不知道有没有...  -----------------------  有的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把“我与悲鸿·我与道藩”改成了“我与徐悲鸿·我与张道藩”的‘学林版’还可以,网上可以下载的也就是这一版,我看了几遍,该版的书文字还算比较完整的,应该是基本保持了蒋书的原貌。后来因为要看一些其他的内容,我又买了一本漓江版的“我与道藩”,里面的‘孙韵君’换成了‘孙多慈’共军‘换成了红军,还有一些关于张道藩、廖静文的文字删掉了。在徐伯阳授权的“我与悲鸿”上,有“母亲最后的岁月”,我很想买来看看,可惜买不到“我与悲鸿”了,不知道哪位看到了这篇文字,能不能贴上来看看。徐粉们估计不想这本书流传,将来这本书的命运如何还真不知道,是不是要永远封杀都未可知。
  徐伯阳把“我与悲鸿”和“我与道藩”拆开来出版,我只收藏了“我与道藩”,附录有“补充回忆两件事”(徐伯阳)、“蒋碧微最后的心愿”(成江),所以,我也没有“母亲最后的岁月”这篇文章,同希望有的人贴上来看看;  作者:88更更更快乐 回复日期: 14:00:38   --------------------------------------------------  你这个版本好象是我从来没见过的一个版本,是“学林”的吗?  我个人不赞成任何人花四十多块的冤枉钱去买漓江版“我与道藩”,她对蒋碧微回忆录的删改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蒋碧微这两个儿女真是极品!  仅举几个例子:第4页,“我无法分润一丝一毫”改成“无法分得一丝一毫”;第5页,“房门关着,阒静无声”,改为“恬静无声”;“望望铅黯的天色”,改为“铅灰的天色”;第9页,“仰脸眺望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我又一次深沉叹息”改为“深深叹息;“也只有道藩才能发挥他的肆应长才”改为“也只有道藩才能做得到。”----够了,徐伯阳以自己的小学文化水平,把蒋碧微的大学水平降到如此之低的地步,我本来想一一正误的,后来发现改不胜改,于是把这一版扔到一边,仅看看图片。诸君若对“我与道藩”有兴趣,不如去买学林版,自己打印一张第一封信补上,或者宁愿花上几块钱去孔夫子旧书网买作家版或其它版本,这些版本顶多是删除一些不合政治时宜的内容,但不会乱改蒋碧微的文字!  徐伯阳授权的“漓江版”是我最不建议诸君购买的版本。
  我实在不知道这个NB的改动者是何许人,可以把蒋碧微的文字从头到尾过滤一遍,一句句改成他的小学水平的文字?或者是徐伯阳考虑到文盲读者的欣赏程度,要为我们出一少儿版“我与道藩”?
  坐看八卦。
  我希望徐悲鸿的画和蒋碧微的书,都早日回到正常人类的手里,脱离廖静文和徐伯阳这类无聊之人、低劣之手的控制!  不过还好,台湾出过权威的皇冠版,大陆有作家、江苏文艺和学林几个版本,徐伯阳授权版不过是滥竽充数、定价虚高、糊弄读者的一版,就是可惜了蒋碧微那些讲究雅典的文字!  徐版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成江写的“蒋碧微最后的心愿”一文的最后,附了张道藩同学的最后一封信。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惑仔3之只手遮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