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常之礼清关是什么意思

关向应_百度百科
关向应(),人,满姓瓜尔佳氏,是早期军事领导人,是、。1924年加入,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共河南省委和组织部工作。在上被选为,会后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后从事军事委员会及工作。1932年到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途中,任第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曾坚决抵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错误行为。1937年任第一二〇师政治委员,与一起开辟了。1946年病逝于延安。2009年,关向应被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评为“”。
关向应人物生平
关向应早年经历
关向应,原名关致(治)祥,又名应禀,笔名始炎、仲冰,曾用名李仕真、郑勤,满姓瓜尔佳氏。1920年,入大连伏见台公学堂商科读书,开始接触新思潮,积极参加反日爱国活动。1922年,毕业于大连伏见台公学商科学校。1922年秋,关向应进入大连《人民日报》社工作,开始了解的情况,接受马列主义思想。1923年3月,毕业后当印刷工人。[1]
关向应革命岁月
1924年春,关向应加入。同年5月,关向应入。同年底,关向应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关向应(中)与贺龙(左)、任弼时
五卅运动后,关向应回国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共青团工作。1927年5月出席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关向应被派往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不久到上海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1928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关向应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1929年起,关向应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中央军事部副部长,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1932年1月,关向应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员、湘鄂西军事委员会主席、红3军政委,与贺龙一起领导了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1934年,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关向应和贺龙领导红三军离开湘鄂西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创建了。10月,红3军和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6军团在黔东的木黄胜利会师。经中央军委批准,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此后,红2、6军团携手在黔东根据地的基础上,恢复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贺龙与关向应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向发动新的“围剿”,形势非常严峻。11月,为争取主动,关向应同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等率领红2、6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战略转移,踏上长征路。1936年7月,红2、6军团渡过,越过,历尽艰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红2、6军团按中共中央指令,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会师后,关向应与、、、等,坚决抵制了张国焘的错误活动和主张,为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作出了贡献。同年12月,关向应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后任红二方面军政委。
中国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贺龙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师长,关向应任政委。关向应与贺龙一起领导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后,关向应先后任晋西北军区政委、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2]
关向应因病去世
日,关向应在延安因病逝世,享年42岁。[3]
关向应人物成就
关向应与、共同指挥红二、红六
军团发起湘西攻势作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同时,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先后参与指挥陈家河、桃子溪、忠堡、板栗园等战斗,取得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的胜利。[4]
关向应参与指挥了齐会、陈庄等战斗,取得首次在平原作战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胜利,并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围攻”,发展壮大了冀中抗日武装,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4]
关向应家庭成员
前妻秦缦云,1927年叛变,文革后成美籍富商。儿子关拯侄女关翠玉,六七十年代从事导弹研究。[5]
侄子关世铭
关向应代表作品
月色在征尘中暗淡,  马蹄下迸裂着火星。  越河溪水,  被踏碎的月影闪着银光,  电火送着马蹄,  消失在希微的灯光中。[6]
关向应轶事典故
关向应贺关之谊
贺龙与关向应在晋西北前线
从湘鄂西苏区的历次反“围剿”到晋绥边区、的多次反“扫荡”,关向应始终同贺龙共同指挥战斗。贺龙说,“我和关向应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始终在一起出死入生”,“记不起何时不在一起,何时有所分离”。1939年河间会战、灵寿陈庄大战和来源黄土岭战斗等载入史册的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关向应和贺龙都共同指挥,并肩战斗。1940年6月,诗人萧三随军采访共同指挥晋西北反“扫荡”战斗的贺龙、关向应。采访稿中这样描述:夜深了,值日参谋向贺龙报告某部电话请示。贺龙步出房门大声喊:“向应,来谈谈!”他们走进电话室,商量了几句,贺龙拿起话筒与对方说话。也许听电话人不太懂贺龙的湖南话,关向应接过话筒说下去。关向应向部队吩咐得仔细、具体,如何行动,什么时候行动,在什么地方应注意什么。在旁边的贺龙没有异议。的所闻所见,足见关向应与贺龙相互信任、理解,合作十分默契。[7]
关向应爱护战友
关向应有一匹战马,却经常让给受伤或生病的战士骑,自己走在队伍中间,边走边给战士讲革命故事,鼓励战士前进。有一天,两个战士搀扶着一个受伤的战士,行动十分吃力。关向应看到,立即跳下马,关切地询问那个战士的病情,亲自扶病号骑到他的马上。身边的同志看着他那瘦削的身体,纷纷要求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他坚决不同意。同志们说:“首长身体不好,步行把身体累坏了怎么办?”关向应风趣地说:“部队都累垮了,我还给谁当首长呢?”反转过身来问身边的一个战士:“你是怎么参军的?”战士回答说:“我是自愿参军的。”他又问:“那么,国民党的兵呢?”战士们回答说:“都是抓去的。”他笑了笑,对大家说:“我们的军队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的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官兵互相帮助,彼此团结,这是我军的性质所决定的。”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以后当了干部,可千万要注意爱护战士阿!”就这样,关向应一直坚持步行了3天。[8]
关向应心系革命
关向应家境贫困,自幼忍受饥寒折磨。参加革命后关向应长期繁重的秘密工作和异常险峻的战争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在上海时患下的肺病,战争年代多次复发,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工作。1940年秋,关向应被重病击倒,党中央和毛泽东要他速赴延安治疗,但他到11月才回延安,1941年初又不顾病痛和医生劝阻返回前线。战斗生活,日夜操劳,累得他吐了血被强送军区医院疗养期间,他躺在病床上仍不停地阅读电报、批复文件,向贺龙提建议。[7]
关向应人物评价
1941年秋,任弼时称赞关向应:“关向应有为革命奋不顾身的精神 。”[5]
1946年7月,在悼念关向应的会上,任弼时代表党中央发言时说:“关向应对建党建军都有很大的功绩。”[4]
同时,中共中央也向各级党政军民机关、部门发出的《讣告》称关向应为“中国共产党最好的之一”。[7]
2009年,关向应被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评为“”。[3]
关向应后世纪念
关向应纪念馆
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大关屯,始建于1964年,至今历经3次改扩建,2007年8月完成了一次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的关向应纪念馆占地60000平方米,其中新馆占地面积47433平方米,主展馆建设面积3448平方米,布展面积28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面积5000平方米。[9]
关向应挽联
日,主席为关向应题下挽联:“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10]
的挽词是:“模范的共产党员,终身为革命奋斗,百折不屈,死而后已。以志关向应同志千古!”[11]
的挽联是:“永记心头,永世不忘。”[5]
日,写下《哭向应》:“整整十五年,你我同生死,共患难。洪湖,湘鄂西,鄂豫川陕边,酷暑炎天;湘鄂边,湘鄂川黔,,甘陕,雪山草地,西安平原;踏晋绥,出河北,几万里长途征战,入死出生,无论在战场上,工作中,也不管茅庐草舍,大厦高堂,我记不出何时不在一起,何时有所分离。而今,你我是永别了,翘首苍天,你音容宛在,而我则寝不成眠。”[5]
.新浪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东南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大连天健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一关三检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999年之前,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时,外贸企业在向海关申报前,首先要申请商品检验、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俗称&一关三检&。
1999年,全国各地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动植物检疫局、卫生检疫局陆续合并,成立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XX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国家层面,组建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垂直管理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地31个省级的检验检疫局和深圳、珠海、厦门、宁波共35个局被称作“直属检验检疫局”,其下隶属的分布在各地各口岸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办事处被称作“检验检疫分支机构”。
2001年,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国家质检总局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实行业务领导,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垂直管理。
现在已不存在&一关三检&这种说法,一般的国际机场、陆路口岸、海港口岸有所谓的“一关两检”,指的是海关、边防检查站、检验检疫局。关王湖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关王湖水利风景区位于耒阳市东北部30公里处的境内,依托耒阳市三大水库之一的关王塘水库而建,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恢宏的水利工程而著称,东临安仁县,西部有,有二级省道直通境内,始建于1958年11月。关王湖原名关王塘,相传古时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和过往船只的平安,在岸上建了一座关王庙,关王塘因此而得名。
关王湖景点
关王湖风景区,景色优美,青山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碧水悠悠如黛、潋滟生辉。有道是:“山秀水美小径幽,丹青一幅眼底收。世人虽羡太湖景,却恋关王湖上游。”关王湖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碧水含春,山抱水合,毓秀灵钟,物华天宝,是度假休闲、避暑疗养的旅游胜地。景区旅游开发别具优势,自身资源丰富:悠悠碧水、奇绝翠峰、静谧岛屿、幽深洞穴、瀑布水潭、百年古刹、神秘石棺、民俗风采,美景繁多,错落有致,趣味纷呈,是享受阳光、山水、健康游的绝佳去处,可开发成集吃、喝、玩、乐、住、游、行于一体的高品位综合旅游景区。
(一)水天碧色白鹭齐飞
关王湖烟波浩渺
关王湖水色清澈,波光粼粼,倒影着高空的云朵和四周的青云,把湖山天影融为纯净的一体,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水色墨绿,凝碧晶莹,宛如含羞的少女;水质清凉,清爽怡人,恰似早春消融的冰水。凉风吹拂,微波荡漾,泛舟湖上,偶尔惊起十几只白鹭在水面疾奔,颇有一番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意象。一到白鹭繁殖的季节,湖边的白鹭山上,群鹭云集,鸟掩树色,一片苍茫景象,场面蔚为壮观。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关王湖湖面广阔,湖水清澄湛蓝,晶莹玲珑,潋滟生辉,如明镜般透亮洁净,而细碎的涟漪,仿佛绸缎折出的皱纹,格外绚丽悦目,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交相辉映下,波光粼粼,异彩纷呈。尤其是黄昏时分,金色的余晖洒落在水面,那一把把碎金,定然是熠熠生辉,好像为关王湖裹上一层金色的水银,微风抚过,激起阵阵金色涟漪,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的景像。
湖中岛屿星罗棋布,若浮若沉,或隐或现;湖岸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曲径深幽;蝉鹤啁啾,鹭舞翔集,蜂鸾蝶舞,鱼群嬉戏,野鸭浮水,锦鳞逐游;清新的空气随风飘送,撩人心肺,促人神爽,畅人胸怀,令人如登仙境,浑然忘我。
(二)峰峦叠翠 毓秀灵钟
元明竹海幽深
关王湖群山环绕,峰峦叠翠,四季景色宜人,可春赏奇花、夏观云海、秋望日出、冬赏雪景。而群山中的佼佼者——元明山更是景色秀丽。山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植被率达98%以上,海拔848m,为耒阳最高。登上山顶,云雾缭绕,紫气腾飞,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山上四时景观不同,各有异趣:春则日穿柳岸,浪舞潮歌;夏则雾锁板桥,绿影浮红;秋则水天一色,阳鸟高翔;冬则银装素裹,寒江独钓。四周林木幽深,郁郁葱葱,姿态各异:有直立参天的,有攀援似藤的,有盘曲如虬的,有俯伏卧地的。苍松翠竹,四季长青,松杉、楠竹入目可见,其间夹杂一些柿树、樟树和枫树;映山红、落叶红、哜阳花、白刺木开遍全山;更有许多名贵中药材、珍奇野果;山上还有一棵300多年的大樟树,树杆极为粗壮,五人以上方能合抱。元明山环境清幽,青松积翠,是动物憩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野麂、野獐、野牛、山鸡、野兔、竹鼠、刺猬等动物时有出没。
山顶地势平坦,可于月明之夜望月赏景。游人站在山顶,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风味。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可想其景之幽妙绝伦。起雾时,山陷云海之中,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峰林漂浮于其中,忽隐忽现,游人置身山中,犹如进入梦幻境地,飘飘欲仙,可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山间偶有清泉冒出,水质清甜,水色明澈,泉水淙淙,不时传来鸟啼;昂首伸腰,花香阵阵,扑鼻而来,沁人肺腑,使人如入仙境佛地,意飞神驰。
(三)寻幽探秘 龙潭瀑布
龙潭水流淙淙
龙潭是一个瀑布潭,位于关王湖东南面,这里有水潭、溶洞、溪泉和异石,是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污染、不受干扰、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潭水面积约60平方米,水深五米有余,潭水清澈透明、温润如玉、自然天成。瀑布落差达50多米,水从陡峻处飞泻而下,遥望若银河倒泻;坠落深潭,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水气蒸腾弥漫。瀑布气势磅礴、悬垂如练、溅珠喷玉,其景色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疑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态。每逢晴日当空,水帘上面,飞虹耀目,五彩缤纷,蔚为奇观。潭内有许多天然石鲤,悠哉乐哉地在浅水层面撒着欢儿。龙潭上游是曲折蜿蜒的“四十八弯”小溪。“山光悦鸟性,倒影空人心。”闲时掬一捧冰凉的溪水入口,顿觉口中泛甜,沁人心脾,颇有“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的感慨。
龙潭洞洞口潜伏崖畔下,隐于绿丛中,长藤垂吊,刺条横爬,间杂野花,宛似花环。有风来,则翠梢共青藤晃荡,刺条与野花抖颤,意境幽然。洞外竹树环合,暗响回应,悉悉索索,咿咿呀呀。洞口狭窄,侧身而入,水声哗然,但只闻水声,不见水流,却又分明觉得水在脚下奔腾,续行则水声渐杳,脚下绵软,都是流沙,水声复起,寻声而进,淙淙清流忽现,渐宽渐急,渐深渐窄,过一小洞豁然开朗,大若厅堂,水绕堂而流,涛声阵阵。洞内钟乳石姿态纷呈,形状各异,似杯、似碗、似鱼、似龟、似彩贝,似珊瑚,似渔人撑舟,似仙袂飘舞。虾兵蟹将,珠贝横陈令人宛若置身海底龙宫,不能不惊叹为人间一奇。石壁外泉声叮咚,如琴似瑟,撩人心弦,宛如诗人王在晋所言:“洞里瑶光应不夜,步虚人入水晶宫。”风光绮丽的龙潭洞,好似琼宫玉宇,令人心驰神往。
(四)民俗风采独具特色
湖岭古街千年古韵
元明古寨隐于元明山深处,有百余户农家,紧紧相偎于翠峰中;一径的灰瓦木屋,木屋间穿插着青色的石板路、石板桥、石板墙,整个村寨透着和谐、静谧的美,显得恬适而幽然。古寨村民饲养小黄牛的方式独特,采取天然散养的方法,自然放养小黄牛,天然不归栏,使得小黄牛的肉质特别鲜美。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完全绿色无污染,色香味俱全;特别是品牌菜“草菇炖鲜鱼”、“白玉翡翠”(白菜豆腐)、“爆炒竹鼠”、“燃炒麂肉”、“白番水鸭”更是风味独特,口感甚佳,让食客们闻香而来,意足而去。
(五)青灯古佛百年宝刹
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关王庙本称观音殿,位于关王湖南面的泰山冲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相传古时附近一带湖面不甚太平,于是人们提议筹款兴建观音殿来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村民平安康泰,村里风调雨顺。谁知庙宇建好后,果然奏效,从此观音殿香火不断,入殿求神拜佛者、登石行觞观钓者、松下散心吟读者,络绎不绝。可能由于时间太久远,村民们又只口耳相传,因谐音之故顺口把观音殿称为关王庙,错有错着,关王庙之名就这样一直流传了下来。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庙宇四周苍松翠竹,浓荫蔽日;径幽溪吟,山鸟啼鸣,是修行和避暑的理想胜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关王庙完全没有城市的喧嚣,四周是一片寂静,静寂得有些虚无飘渺。即使是暮鼓晨钟,啾啾鸟叫抑或盛夏的蝉鸣,在这里似乎也成了寂静的注脚,证明着这里实实在在的寂静。寺前绿林叠翠,茂松修竹,苍翠飞烟,紫气如旋,十分开阔。寺后有一古井,久雨不溢、久旱不枯,且井水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可谓一绝。
(六)鬼斧神工 天然石棺
关王湖景区有个非常出名的景致——古石棺与古石船。古石棺位于元明坳,而古石船则位于湖岭古村。看到它们,你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石棺、石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完全没有经过任何修饰与雕琢,简直是鬼斧神工,夺天地之造化。关于石棺、石船还有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元明山脚下有一个小村落,村子里有位漂亮的村姑,她和一位后生悄悄相爱,正准备拜堂时,国家发生叛乱,朝廷征兵,后生毅然应征上了前线。临别前,两人山盟海誓,相约待后生凯旋归来再结良缘。后生从军后,村姑十分想念,经常站在村口桃树下眺望,盼望情人早日归来。一天,贪色的县官路过此地,见有如此美貌的女子,遂上前调戏,村姑吓得转身逃跑,县官拔腿就追,追到山崖边,村姑已无路可走,只有愤然跃下山崖,县官上前急抓,只扯下了村姑的衣裙,而美丽的村姑却掉进了万丈深渊。
战乱终于平定,后生在平叛战争中因表现英勇,杀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将军。年轻的将军衣锦荣归,满怀欣喜,准备迎娶心上人,却听闻此噩耗,伤心欲绝,一夜白头。之后,他把心爱女子的衣裙葬在山崖,为她立了衣冠冢,夜夜守候在小村,盼她香魂归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是将军对村姑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了老天,在梦中被神灵告知可于当晚丑时前去迎接村姑,但必须在寅时会合方可。将军为了早点赶到指定地点,把自己沉重的盔甲留在了小村,轻身上路,他们终于相会。刹时,地上狂风大作,天上电闪雷鸣,在震天的雷声中,村姑与将军羽化登仙、破碎虚空而去,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而他们遗留在人间的衣裙和盔甲则化作了石棺与石船,造就了这段动人的美丽传说。
关王湖水利风景区已具备建成一个综合性、高品位旅游景区的条件,是度假休闲、避暑疗养的理想佳地。“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关王湖景色秀美,集山、水、林、石、潭、岛、寺于一体,揽奇、秀、险、幽、古、清、绝于一身。景区繁花成片,佳木成林,曲径通幽。望洞群飞瀑,展雷霆之力,绘绚色彩虹;看巍巍大坝,福泽后人,显翠山玉湖奇观。关王湖美丽而神奇的湖光山色,将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接踵而来,她将成为我们最骄傲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二线关_百度百科
二线关是一种国家设立的边境管理区域线。最典型的是深圳特区与深圳市宝安、的隔离网和检查站,以及珠海特区与之间的。
二线关历史由来
深圳、珠海因为毗邻香港、澳门,在管理上历来不同于其他地方。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粤港、粤澳边界管理线(俗称“”)均采用等同于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管理模式。其中粤港一线,即广东与香港的边界线,东起深圳坝光,西至深圳东宝河口,全长285公里,其中陆地线27.5公里,沿岸线257.5公里,共设有6个过境耕作口、20个下海作业点、一个边境特别管理区()。粤澳一线,即广东与澳门的边界线,东起珠海香洲区唐家镇鱼牧海堤,西至水域与江门交界处,全长120公里,其中陆地线长0.25公里,沿岸线长119.75公里,共有11个下海作业点、一个边境特别管理区(茂盛围)。[1]
为了使经济特区的政策得到具体落实,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中明确:“海关对特区进口货物、物品,要给予特殊的优惠。特区与非特区的分界线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控制后,凡经批准进口供特区使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除烟、酒按最低税率减半征税,少量物品照章征税外,其它均免征关税。特区运往内地的货物、物品,应按一般进口的规定征税”。根据这一精神,国务院开始酝酿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1982年6月,国务院9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前,早在建国初期,国家就已将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地区,其边境线是原宝安县与周边地县接壤的行政分界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规定实施严格管理,进入边境地区的人员必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通行证。建立特区后,为了便于管理,1985年8月,国务院在109号文件中规定:“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正式启用后,即将原宝安县边境管理线调整到经济特区管理线”。从此,所谓的“二线”,既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又是国家批准的边境管理线,既依照1986年广东省六届人大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人员往来管理规定》,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规定,实施对“特区管理线、边境线”的双重管理。[1]
深圳、珠海二线为全国独有,它的管理由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按照粤港、粤澳边界管理方式进行,所有进入人员须凭证通行。[1]
二线关深圳二线关
二线关由来
1979年,中央批准建立,4年后,在东起、西至宝安的南头安乐村,开始架设一条长达84.6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这道80多公里长的铁丝网将深圳分割成两部分:被它“网”住的327.5多平方公里就是深圳经济特区,外面则是1600多平方公里、却与特区无缘的宝安和龙岗区。
“铁丝网”以及配套的巡逻公路,共同构成了沿用至今的深圳经济特区陆地管理线。沿线开设的同乐等9个检查站以及多个供当地农民出入的耕作口,由武警边防人员驻守,对进入特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1985年起,许多前往深圳的内地人必经这一关,凭“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地区通行证”和居民身份证通过,这就是当地人俗称的“二线关”。成因
与“二线关”相对应的就是深圳与香港交界的27.5公里长的“一线关”。在1997年之前港英当局统治香港时期,曾多次发生逃港偷渡潮。因此,设立“二线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减轻一线的压力,确保香港的安全。
无论什么时候提起“二线关”,总是会吸引深圳人的关注。因为这一道见证深圳特区辉煌的近百公里铁丝网,直接关系到深圳的未来。“二线关”是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两年后,198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设立的边防管理线,在深圳人眼里,它就像一道鸿沟,将特区内外人为割裂开。
二线关名录
蛇口港、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皇岗口岸、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盐田港、溪冲检查站、盐田检查站、沙湾联检站、布吉联检站、梅林联检站、白芒联检站、同乐联检站、南头联检站、新城联检站以及深圳机场。一共18个,其中梅林联检站已于2013年拆除。
原深圳二线关于1983年12月正式启用,全长84.6公里,设9个检查站,163个执勤岗楼,另外还有相应配套的营房、训练区、生活区,9处检查站总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这9个检查站分别为南头、同乐、白芒、梅林、布吉、沙湾、盐田、溪冲、背仔角和24个工作口。据介绍,通过道路与用地整合,梅林关预计整合出用地6.8万平方米,南头关预计整合出用地6.5万平方米,布吉关预计整合出用地7.0万平方米,同乐关预计整合出用地5.4万平方米,仅四大关口可整合用地25.7万平方米。
二线关沿革
●1983年12月深圳特区检查站成立,开始对出入特区的人员和车辆实施检查。
●1998年在深圳市“两会”期间,首次有代表和委员提出撤销“二线关”的议案提案。
●2000年6月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对深圳“二线关”调研结果是:并不影响深圳的经济发展。
●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炮轰“二线关”:每年用于“二线关”的费用高达几千万元。
●2008年1月国务院调查组再次赴深调查“二线关”。据称结论为2017年香港“普选”之前“10年之内不撤销”二线关。
●2009年5月获批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中,明确“涉及到特区范围、土地、金融等重要专项改革另行按程序报批”。[2]
●日,深圳梅林关检查站减速带已经拆除。
●日,深圳梅林关检查站关口岗亭及大棚14日开拆,40天内拆完。包括梅林关在内的共13个关口改造提升工程仍在进行中。[3]
●日,深圳南头检查站和布吉检查站已经在开拆,计划一个月内完成。后续16个二线关也将在近期一一开拆。自此,深圳二线关将会是名存实亡。[4]
二线关存废之争
早在1998年,“二线关”的命运就变得飘摇起来。当年,在深圳市“两会”上,就有代表和委员提出撤销“二线关”的议案和提案,这也是最早关于“二线关”存废的争议。
之后,有关撤销“二线关”的呼声就连绵不绝,一浪高过一浪,以至于近几年深圳市“两会”和全国“两会”上,撤关问题都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其间,2003年,“二线关”存废的争论达到最高峰。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就炮轰“二线关”,表示深圳市政府每年用于“二线关”的费用高达几千万元。
除此之外,张育彪还认为,目前深圳交通拥堵的重要节点南头、同乐、梅林、布吉四个二线关,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特区内外接驳、设立检查站造成的。
“‘二线关’的存在给深圳带来很大不便,如果能撤销,对深圳意义非同一般。”杨立勋说。
有时候,“二线关”的存在对深圳人来言,不仅是一些物理上的阻隔,还是心理的隔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朱荣远早在多年前讨论二线关撤不撤时就曾阐述过二线关对于人们心理的作用,在人们的心里,关内、关外表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关内”、“关外”也成了对人们身份的一种特殊的识别方式。而城市的一体化也成为突破这道心理关口的重要途径,也可能是惟一的途径。
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深圳特区的版图扩至全市,而消除二线关已经迫在眉睫。关内外一体化即将开始进行。2010年七月开始,宝安、龙岗(含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就会融入深圳特区中。二线关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二线关取消
日,深圳市交委将牵头组织工程队伍拆除布吉、南头、同乐等关口的检查通道设施。后续16个关口的改造工程将在近期全面开展。[5]
日晚9时,南头关进关方向准时开时拆除。据交委规划设计处副处长李云源介绍,因涉及到管线迁移等问题,今晚将暂先清除南头关路面设施,包括车检通道、安全岛、岗亭在内,后续将逐步清除联检站,恢复为道路设施。[5]
负责同乐跟布吉的是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同乐现场负责人说,因为是混凝土框架,又要维持交通,只能一截一截拆,整个改造估计要十天时间,比较难的是要将里面的管道通讯还有监控设施先拆除,不然可能会切断旁边海关大楼的供电。[5]
二线关珠海二线关
1980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正式诞生,为使特区关税、边防等各项政策得到落实,一条蜿蜒45公里、俗称“二线”的特区管理线成了守护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6]
珠海二线成立于1994年1月,北起唐家镇渔牧海堤,南至香洲区鹤洲北检查站,全长45公里,[1]
设上冲、下栅、那洲、鹤洲北、嘉园5个检查站。它既是珠海经济特区管理线,又是国家批准的边境管理线。上冲、下栅两个检查站始建于1951年,是内地从广珠公路西线、东线进出珠海的主要口子,担负着进出珠海的车辆、人员的证件查验工作。前后历经解放军管理(1949年至1952年)、公安部队管理(1952年至1958年)、解放军和公安部队双重管理(1958年至1966年)、解放军管理(1966年至1973年)、公安机关管理(1973年至1983年),1983年三警合并(、消防、边防)后由武警珠海市支队管理。1987年三警分家后,由珠海市边防分局(现珠海边防支队)管理。日,珠海边防支队除管理范围内的上冲、下栅检查站,还接收了原属于珠海公安二线分局勤务的“一线三点”,并成立南屏边防大队。[6]
.中国警察网[引用日期]
.中国时刻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边防警察报.[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默认网关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