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住改商证明改完,房产证明,用途为是商用吗?

武汉严管住改商 住宅想变商铺 得问邻居同意不_新浪房产_新浪网
武汉严管住改商 住宅想变商铺 得问邻居同意不
&&良品铺子、仟吉西饼、江西汤馆、湖南米粉,甚至还有3层楼的小旅馆&&位于香港路228号的九运长福公寓临街一栋的一层,十几家小商铺&破壁而出&,俨然一条微型商业街;但仰头往上看,略显陈旧的阳台,隐约可见挂晒的衣服,显示着这栋楼的身份,本是一栋居民楼。
&&这不是个例。临街住宅&打洞&变身&黄金门面&,在武汉大街小巷普遍存在。昨日,记者从市法制办获悉,武汉拟就&住改商&出台严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已发至各相关部门。
&&如何严管?临街&住改商&至少满足3个条件
&&&按照现有法规,住宅没有变更性质之前作为商业用途,就是不合规的&,市法制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此,这次的细则,只是对现有法规进一步的解释、明确。&
&&《物权法》第77条、《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第59条,均规定业主因特殊情况需要将住宅改变为经营用房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并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书面同意,必要时应当进行听证;规划用途为住宅的住宅楼底层和住宅楼内不得设立产生油烟、噪声、异味污染以及安全隐患的餐饮、加工、娱乐、宾馆等经营场所。
&&&遵守法律、法规,住宅要变商用,必须先报规划部门批准,再到房管局完成性质变更手续,并取得整栋建筑物内的其他业主共同签署的&同意书&。至少符合上述3个条件,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工商部门才能发营业执照&,法制办人士解释。
&&据悉,适用此次细则的,仅限于新办临街一层门面。对于已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小区内高层&住改商&,暂时未纳入管理范围。
&&眼下,市工商局对于住宅商用的情况,已暂停办理工商执照,相关负责人称:&需要等待细则出台后,再具体案例具体对待。&
&&为何要管?部分小区八成住宅&变身&商用 居民不堪其扰
&&昨日,记者走访了九运长福公寓、华氏儒商花园小区、世纪华庭小区等,部分门栋80%住宅都已悄然变身商用。
&&&住宅当然可以用来办公!&华氏儒商花园小区物业周姓女士称,&不存在工商检查的问题,我们这里80%的住宅都已用来办公,由于房租比写字楼便宜,相当受欢迎&。记者注意到,对于住宅,儒商花园小区收取物业费每月每平方米0.8元,对于办公则收1.5元。
&&但有些居民却不堪其扰。&自从有了办公的,本来需要输入密码的门栋铁门,就经常大开着,当然觉得不安全&,儒商花园小区居民张女士说;而九运长福公寓居民孔先生也对一层门面有意见:&米粉、汤馆虽然不产生炒菜油烟,但是餐厨垃圾污染环境,小旅馆则常常进出陌生人。&
&&据 市工商局2010年统计,武汉有60%以上的公司开在住宅楼里。而近两年来,&住改商&更是有增无减。乱&打洞&太多,滋长了&大县城&作风。市人大代表、江岸区四唯街党工委书记夏军勇称,辖区内22栋商住楼,餐馆就有约150家,&街道每年都会受理大量的扰民投诉,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住宅 商用&。
&&有何影响?存量&住改商&或无法变更营业执照
&&广州、贵阳、郑州、合肥都曾叫停&住改商&,但未达到理想效果。&其实难点仍在于执行&,市法制办人士称:&长期以来,由于&住改商&涉及到规划、房管、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反而造成执法主体模糊;再则,由于前有放宽营业场所先例,个体户去办理营业执照时,工商部门一般不看房产证,只看看租赁合同就行了,而租赁合同上根本没有写明房屋属性,造成大量&住改商&蒙混过关,几乎没有门槛。&
&&按照初步设想,未来,对于无照经营的&住改商&,工商部门将是主要执法主体。首先清理临街一层门面,再逐步加大规范范围和力度。
&&市法制办提醒,即便是已取得营业执照的&住改商&,一旦需要变更执照,也将受到新规制约,如不满足条件,可能无法取得新执照。
&&新建小区需规划商业面积
&&严管&住改商&,原有小个体户哪里去?
&&&现在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房租2年内涨了20%,各式各样的小吃店却越开越多,竞争激烈!&在汉口九运长福公寓一层经营&江西汤馆&的女老板称,&成本什么都在涨,价格却不敢涨&。
&&事实上,混迹于各式民宅的小商业,多半只能靠低价竞争;而不少有证有照的&正规军&,则饱受&劣币驱逐良币&的困扰。
&&在武汉颇具口碑的老牌包子店&袁大头&店主叶桂云称:&武汉人习惯了低价买吃的,管理不严的情况下,偷工减料的小店都能生存,导致诚信经营的业主反而活不好。&
&&&大量&住改商&引起个体户数量暴涨,大家利润水平都很低,导致一些商户只能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恶性竞争&,市法制办主任倪子林分析:&因此规范&住改商&,可能会引起短期阵痛,但长远来看,对城市商业的利润水平,对商品的质量保证,都有利无害。&
&&严管&住改商&后,原有的小个体户哪里去?倪子林称,&有堵有疏。未来,在新建小区内,将要求在规划阶段就考虑商业配套面积,也可吸纳不少就业。&
&&此外,对现有的&住改商&也不会采取&一刀切&。对于居民欢迎的、住宅紧缺的配套性商业,规划、房管部门也会酌情予以考虑。(记者蔡木子)
直击:百废待新 实探二七沿江商务区拆迁现状
感谢您发表评论,您发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发布
24小时排行周排行月排行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本市楼盘打折楼盘
1均价:7100元/平米洪山28500元/平米东湖高新37500元/平米洪山4待定蔡甸512000元/平米武昌69000元/平米汉阳714000元/平米江汉810500元/平米东湖高新
110600元/平米直降5万29800元/平米97折惠34600元/平米按揭99折42900元/平米免物管费5待定送600平65600元/平米2千抵5万79000元/平米限时巨惠8待定全款9折99800元/平米年底优惠107200元/平米年底优惠
:刚刚,一道闪电亮如白昼~~被吓着的同学,请举手!| :【昨晚的雷声你听到了吗?气象人士称是雷打雪】雷打雪,中国又称雷打冬,是指某个区域降雪过程中伴随着打雷或者在冬天打雷的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现象非常罕见。 蛇年的第一声雷你听到了吗?(新浪湖北)| :一句话证明你感恩邓小平!| :资本代建是房地产开发的最终模式,在于与财团、基金、信托等各类金融投资机构对接,寻找合适的房地产项目并承担开发任务,实现资本利润产出。资本代建模式是代开发的重点发展方向。读《标准化推进精细化 房地产专业运营商的转型之路》。http://t.cn/zYSs4NK
| :【生气1小时=熬夜6小时!】吵架的人都跟自己过不去!有研究认为,生气1小时造成的体力与精神消耗,相当于加班6小时。人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会导致血压升高、胃肠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引起皮肤弹性下降、色素沉着,甚至诱发疾病。医生说,夏天更不能生气,否则会加重阴阳失调,杀伤力更大。|
均价:7800元“住改商”纠纷,治理的源头在哪里?
“住改商”纠纷,治理的源头在哪里?
目,北京市建委给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回函,针对朝阳区法院有关“住改商”的司法建议制定了整改措施。朝阳区法院的司法建议是在日发出的,该院根据北京市望京实业总公司与业主邢再春等涉及“住改商”案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向市建委发出司法建议。朝阳区法院建议:市和各区县建委应加强对装饰装修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于装饰装修活动侵占公共部分,对承重结构等公共部位和设施造成损害的要依法处罚:发现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时,及时告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由其依法处罚:制定房屋买卖合同范本,指导房屋买卖双方就自用部位与公共部位的界限进行明确约定,以确定房屋买受人正当行使所有权的权利范围。市建委在回函中表示,会在加强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沟通、规范商品房买卖合同文本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市建委将加强立法,积极与市工商局、市规划委等部门进行沟通协商,起草包括《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北京市房屋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北京市住宅装饰装修管理规定》等。“住改商”的是与非“住改商”,是指业主将居住房屋改为商业用房或办公用房等。“住改商”现象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运而生,契合了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商业需求及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需要。但是,也正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良好的人居环境。“住改商”原先并不明显的弊端开始凸现。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俞里江法官指出,“住改商”的弊端主要是:反复装修,随意拆改承重墙,私改电线和燃气线路等,导致住宅楼的整体结构被破坏,影响房屋安全:在住宅小区内从事经营活动,使住宅小区缺乏安宁,使业主对小区安全产生忧虑:有的商铺存在乱扔垃圾、夜间营业、乱立广告牌等问题;经营活动中声、光、电、气、电波等不可量物对小区的环境以及居民身体健康构成影响;经营活动往往占用业主共有部分。正是因为“住改商”存在的这些弊端,导致了业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现象不仅在新建的商品房小区中普遍存在,在公有住宅楼中也屡见不鲜。司法如何介入“住改商”纠纷促使朝阳区法院提出司法建议,是缘于该院审理了大量“住改商”纠纷案件。日,该院审结的14件“住改商”案件的原告都是朝阳区建设委员会,14位被告均是已购公房的房屋所有权人。原告诉称:被告擅自进行住宅装修,拆除房屋窗下墙,以用于经营活动,违反了建设部第110号令《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的规定。作为房屋管理者,原告为了楼房安全及维护楼房外观形象,请求判令被告将拆改的房屋窗下墙恢复原状或进行加固处理,使之符合安全要求。14位被告在购买公房时,与原告有约:遵守国家有关住宅法律和北京市有关房屋管理的政策、法令、法规,严禁私自拆改楼房的各种结构。原告的诉讼请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法院判决被告将拆改的窗下墙恢复原状或进行加固处理,使其符合国家房屋安全标准。在上述案件中,虽然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但是,判决依据是其他法规以及双方之间的约定,并非“住宅禁商”的法规。俞法官介绍说,由于没有“住宅禁商”的法令,司法的“住宅禁商”,只能依据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和相邻关系制度的规范进行裁判。俞法官认为:司法对“住改商”纠纷的解决是有限的,如果有业主仅以他人改变了房屋住宅用途而请求判令“禁商”,法院是无能为力的。俞法官进一步解释道,在目前立法尚未全面禁止“住改商”之前,司法不宜以一己之力在审判实践中禁止“住改商”,而仍应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及相邻关系制度的规范要求范围内对“住改商”纠纷进行裁判。看来,解决“住改商”问题实际上更多应依照行政管理制度予以解决。比如,工商登记部门核发营业执照时,对于营业地址为住宅的,不予核发执照,这在北京市已经开始实行:对于改变房屋用途的,土地房屋管理部门介入对其进行行政处罚等。当然,如果立法认为只要“住改商”即构成对其他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侵犯,而作出相应规定,人民法院当然可以依法予以裁判。在此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司法本身的事后救济的特点,对“住改商”纠纷只能个案事后救济,根本的解决尚需明确政策,并通过两个途径予以解决:一是业主间的自主协商机制;二是有效的行政管理。或禁或疏,“住改商”纠纷如何救济1、应否禁止“住改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俊浩认为,如果“住改商”过分侵扰了相邻人的居住利益、安宁利益,就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经营者不负担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比如垃圾、噪音污染等等,这就不公平。对于类似这样的成本,是可以通过契约机制进行配置的。至于说,怎么评价经商活动造成的损失,怎样确定应当承担的费用,这是专业技术问题,不妨通过专业鉴定途径来认定。对于支出费用的标准,应当偏重一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叶林认为,每个业主在购买住宅房屋时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就是房屋本身的用途就是住宅,已经排除了商业用房的用途。在商法上,营业的概念是公开持续以赢利为特征的。但人们居家是希望有相对私密的环境,如果在小区某一个单元进行经营,这本身就和人们购买房屋时所承诺的私密性相矛盾。现在虽然法律对“住改商”没有明确禁止,但在目前情况下应有总体的价值判断。叶教授还认为,讨论“住改商”不是单纯讨论一个人能否正常行使自己的财产所有权,而是要注意到财产所有权受制于在购房时对别人的承诺。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看房屋建造的规划、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及买受人买房时是否明确该房屋的用途,即是用于商业、用于住宅、还是用于混合用途,不能笼统地说“住改商”一概不行。讨论“住改商”问题,应该限定在多户人家居住的楼宇范畴之内,单个房屋、一家一户可能就没有讨论这个问题的必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管晓峰认为,“住改商”是历史现象,是一种趋势,这是目前不可抗拒的生活潮流,所以不应去禁止,而应去疏导它,有条件的允许“住改商”,但是我们需要探讨“住改商”的条件。“住改商”的产生是因为有相应的商业需求,但在住宅区内经商,就会妨碍其他住户的利益,其他住户就可能到法院请求司法保护。那么如何判断其他住户的权利是否受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1)、是否妨碍其他住户的通行权。(2)、是否妨碍其他住户的邻近权。(3)、是否妨碍其他住户的通风权。(4)、是否妨碍其他住户的采光权。(5)、是否侵犯其他住户的共有权。如有些“住改商”是建在楼上,这就会占用电梯。有人对此做过测试,电梯在没有“住改商”之前,平均等候时间是40秒,但是“住改商”以后,在高峰时间等电梯时间就延长到了1分钟甚至更长,这事实上侵犯了其他住户等候电梯的时间。(6)、是否妨碍整个楼宇的建筑安全。2、工商能否禁止登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官员张道扬认为,从依法行政的角度讲,最基础的民法通则、公司法、各类企业法以及行政法规都没有禁止住宅成为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工商登记仅要求有必要的经营场所,而没有对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经营场所有具体要求。因此,工商管理部门不能拒绝申请人在申请工商登记时把住宅性质场所作为经营场所。张道扬认为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仅仅是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执法部门就不能禁止。住宅商用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背景,在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民群众并没有反映“住改商”问题,更多的是反映配套设施不健全、社会服务跟不上。在这种社会需求下,住宅小区当中出现了服务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商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是涉及多方面利益的问题。因此,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没法严格的一刀切,有的地方提出住宅禁止商用,恐怕也不太现实。由于大量的经营者在使用住宅从事经营,由于工商部门发放营业执照是行政许可,如果禁止他们经营,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发放行政许可的部门应进行补偿,这是工商部门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也不可能要求中小型企业都在写字楼进行经营。“住改商”纠纷如何救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管晓峰认为,纠纷没有救济就会导致纠纷当事人走极端,甚至引发暴力。所以,对“住改商”纠纷,必须要有一个有效的公力救济制度,否则当事人就会去寻求私力救济。管教授认为需要强调三个方面:1、注重业主大会的前置协商程序。业主大会是一种民主的意思自治机构,凡是发生争议,业主大会应该有调解协商的作用。业主如果说因为邻近权、通风权等权利受到损害,要求救济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前置条件,就是要通过业主大会协商解决。如果纠纷都到法院来,法院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纠纷。2、着重居委会的调解制度。3、逐步形成简易审判程序。对“住改商”的案件尽量用简易程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俊浩认为,如果契约安排不能制约“住改商”行为,那就只能诉诸法院。这是相邻关系问题。相邻关系实际上解决的是侵权问题,认识侵权问题的关键是侵权的标的是权益,权益是指正当的利益。民法很特别,不能告诉你有哪些权益,而只能告诉你不能干哪些事情。因此,总的原则是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利,不能过分损害别人的利益。至于这种判断标准,应当由法院来界定,法院通过审判,来得出大家认同的标准。所以,相邻关系实际上是滥用自己的权利侵犯其他人善意的利益。张教授特别强调,不能说侵权行为侵犯的就是权利,更确切的说,侵权行为侵犯的是正当利益。这个利益体系是开放的,过分侵犯他人的利益就要赔偿。这就是民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法官可以通过这种开放式的体系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住改商”,立法的口子怎么开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司法救济,都需要立法的支持,因此,立法才是“住改商”治理的源头。那么“住改商”立法的口子怎么开?曾经是立法机构官员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魏耀荣教授的观点颇有代表性。魏教授认为,对于“住改商”如果不在法律上作出统一和严格的规定,各种治标措施可能都难以奏效,也可能难以为人们所接受。他认为物权法草案对“住改商”现象偏于宽容。业主的“住改商”行为,只需经有利害关系业主同意。此项规定似不适宜,也难操作,且有负面作用。“住改商”,特别是经过里外大拆大改的“住改商”,往往要损害众多业主的利益,经三两户业主同意即可实施,似欠稳妥,且可能群起效尤,后果堪虞。因此,建议增加以下规定:“任何业主不得将住宅用于商业目的,不得为经商而拆改窗户、阳台、户门等专有部分外墙的任何部位,或者拆改专有部分的任何承重构件。”魏教授认为这样规定,可能更能维护整体业主的利益。资料链接:于日起实施的《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对改变物业使用性质行为做出了明确规范,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应当按照房地产权证书载明的用途或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用途使用物业,不得改变物业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征得利害关系人的同意,报经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日,北京市工商局登记部门下发的《关于从严审查住所使用证明文件的通知》规定,同年6月19日起北京市暂停为登记地址是民用住宅的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日实施的《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业主、物业公司和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对擅自把住宅改为经营场合的行为进行起诉、制止和处理。上海市规定,如果将住宅改为经营性场所,首先要经过住宅楼内业主和小区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同时,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规划机关将加收该场所较原住宅所缴纳物业费的10倍费用。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物业使用性质的,由区(县)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2000年,广州颁布“住改商”禁令,但同年12月12日,广州市工商局出台《关于工商登记放宽政策问题》,规定“住宅改作商用的,提供房产证和租赁合同”即可;日,广州市规划局又试行《住宅建筑改变使用功能规划处理办法》,提出五种住宅可申请改商用。2002年8月,广州市工商局再放松“禁商”,出台《关于明确企业注册登记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知》,着重放宽企业经营场地的限制。但日,禁令再次执行。广州在5年之内三次调整,现改为边堵边疏策略:一方面全面禁止住宅楼内经商,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变更部分住宅用途为商用,以使部分“住改商”合法化。现行的《物业管理条例》第53条规定:“业主需要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房屋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但《条例》没有明确规定禁止“住改商”。《物权法》(草案)相关规定,业主不得违反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管理规约未作规定的,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上一篇:下一篇:手机网站:
拆迁时,住改商怎么补偿
摘要:住改商,是指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的住宅利用其沿街的地理位置优势,改变自己的住宅为商铺进行经营。被拆迁房屋所有权证上标明的用途为住宅,但依法取得了营业执照等经营手续、税务登记证实并有纳税记录。
住改商,是指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的住宅利用其沿街的地理位置优势,改变自己的住宅为商铺进行经营。被拆迁房屋所有权证上标明的用途为住宅,但依法取得了营业执照等经营手续、税务登记证实并有纳税记录。由于在产业发展层面上具有低成本、便捷等优势在城市中非常普遍,相关的此类房屋在面临拆迁时的补偿标准自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基于对各地住改商补偿规定的研究,总结对于该性质房屋的补偿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大多数地方按照住宅房屋与非住宅房屋的加权平均值确定
比如黑龙江某地在拆迁办法中规定,"拆迁的住宅房屋用作经营使用,只要在拆迁通告发布前,依法取得合法经营手续、税务登记证并有纳税记录,且房屋所有权证书、合法经营手续和税务登记证注明的营业地点是一致的,其补偿金额按照同类房屋住宅和非住宅估价金额的平均值确定。
二、规定住改商可以享受商业用房补偿政策
比如浙江某地区规定,"在拆迁公告公布前近二年以上在经营的,能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纳税发票等有效证件,并能按时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可以享受商业用房补偿政策。"也有地方表述为按照房屋的实际用途补偿。
三、参照商业用房估价,并且根据是否沿街标准有所不同
在江苏此种补偿标准比较常见,比如宿迁、淮安、泰州等地。参照商业用房估价的前提一般相同,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持续经营、持续纳税一定时间。对沿街的住改商房屋,其估价是根据营业年限取其营业用房性质和住宅用房性质权重的拆迁评估价格之和作为实际营业部分的拆迁补偿价格。对非沿街的住改非房屋,其实际营业部分的拆迁补偿采用住宅评估价加营业补助的方法确定,营业补助的标准根据不同经营年限确定。
四、一定时间之后的住改商完全按照住宅性质进行补偿
张家界市规定对住改商房屋的拆迁,根据其合法经营状况、经营年限及纳税等实际情况对正在经营的房屋给予适当补偿,具体操作上则根据住改非的时间在住房评估价值的标准上上浮,但此前提必须是在2007之前住改商。此时间点之后除临道路第一层的之外的住改商房屋则一律按照住房性质进行评估补偿。
五、采用混合标准
比如重庆某地区规定:(一)临街底层住改非房屋被拆迁人实际作为门市经营的面积,参照同地段门市评估价格进行补偿。(二)其他住改非房屋货币安置补偿被拆迁人实际用于经营的面积按住宅评估价格的1:2进行补偿。
对于住改商的补偿,一方面要根据各地关于此方面的规定;但另一方面由于此些规定的效力一般非常低,多是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出现,只能作为行政审判的参照,不合理之处的存在亦不是不可能。故律师参与对于实现住改商的商补标准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遇到法律问题?请拔打法务在线热线:400-060-1148,推荐专业律师为你解答。
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
四川-南充市-顺庆区
陕西迎旭律师事务所
陕西-西安-未央区
重庆桥都律师事务所
重庆-重庆-渝北区
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
吉林-吉林市-船营区
福建九信律师事务所
福建-厦门市-思明区
王远洋法律事务工作室
湖北-襄樊市-襄城区
河南龙云律师事务所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区
山东雁震律师事务所律师
山东-德州市-德城区
陕西恒典律师事务
陕西-安康市-汉滨区
陕西众邦律师事务所
陕西-西安-碑林区“住改商”禁令百余天后被叫停
商机 无处不在
长江商报新媒体广告热线:027-
当前位置: > “住改商”禁令百余天后被叫停
“住改商”禁令百余天后被叫停
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停止执行是为下发正式文件
本报讯(记者 汪志)交了1万租金却被告之无法办理工商执照,正当胡涛失望时,又接到工商部门电话,说可以办理。
就在前天的上午和下午,武汉大学研究生胡涛在武昌区政务中心经历了办照“两重天”。
而据武汉市工商部门介绍,在“住改商”禁令实行了3个月之后,有关文件被要求“即日起停止执行”。对此,武汉市工商局相关人员表示,停止执行是为了准备下发正式的文件,内容与之前的临时性“禁令”文件相同。
一天内,从“无法办理”到办理成功
今年2月5日,武汉市工商局发出公告,“凡未经过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规划用途为住宅的房屋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擅自将规划用途为工业用房改为商业用房的,一律停止办理设立(开业)登记。”
3个月后,该局前天再次下发通知,停止执行上述公告,对住所的审查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局文件执行,即“住改商”需要出具业委会同意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文件。
前后相隔106天,“住改商”禁令的取消,让武汉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胡涛遭遇“两重天”,马上毕业的他准备在武昌区积玉桥附近开办一家教育咨询公司。
前日上午,胡涛将房屋租赁合同、住所房产证明等资料拿到武昌区政务中心准备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工作人员看到他的住所房产证明资料上注明的是“住宅”后,回复“住改商不符合要求,无法办理”。而此时,胡涛已交了一万多元的租金。
当胡涛正失望时,当日下午4时许,他又接到了工商部门的电话通知:“‘住改商’禁令停止执行了,可以来办理。”昨日,胡涛终于拿到了工商执照。
一楼临街餐饮办照仍需“环评”
“住改商”的取消,背后主要是其担负的“扰民”罪责。近年来,武汉中心城区房价不断攀升,不少中小企业、个体户因缺钱,只得选择在租金更低的住宅区经营。据武汉市工商局统计,6成以上公司身居住宅楼,且近两年有增无减。随之而来的是扰民、破坏环境、车位紧缺等问题。
“住改商”最大的受害群体似乎是临街的餐饮门店。武汉市民潘先生今年元月份花了27万元在光谷软件园中路附近接手一临街一楼的餐饮门店,经营快餐和面点。原门店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执照等都有办理,但在潘先生前往办理相关过户手续时,被告知个人经营的门店必须先注销然后在重新办理。
3月1日,《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时审查环境评价资料进行了明确规定:要办证必须先“环评”。还没有来得及重新办理工商执照,潘先生就被这道新规制约了,尽管是“商业”用房,但至今无法取得新执照。
昨日,记者从武汉市民之家的武汉市工商、武汉环保窗口了解到,像潘先生这种情况,目前仍需先“环评”,否则无法办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住改商证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