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统计学基础 pdf基础中的水平法怎么算

&>&&>&2012统计基础与统计实务及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资料整理(电子版本)
2012统计基础与统计实务及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资料整理(电子版本)_36800字
2012统计基础与统计实务及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资料整理(电子版本)2012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模拟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30分。)1、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
)。A.二者是一致的
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C.二者没有关系
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2、登记误差不会出现在(
)。A.计算环节
B.抽样环节
C.记录环节
D.汇总环节3、复合分组属于重叠分组,所依据的分组标志数为(
)。A.2个及以上
D.3个及以上4、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D.指标5、简单分组依据的分组标志数是(
).A.不超过3个
B.不超过2个
D.3个以上6、关于统计一词的理解中,《中国统计年鉴》属于(
)。A.统计工作
B.统计资料
D.统计数据7、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离散变量一般表现为只能取(
)。A.负数
D.整数8、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在不同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9、以1980年为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若求平均发展速度须开方计算,应开(
)次方。A.28
D.2510、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11、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A.调和平均数
D.中位数12、调查时间是指(
)。A.调查工作开始的时间
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C.调查工作起止的时间
D.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13、离散系数的意义是(
)。A.离散系数越大,均值对总体指标值的代表性越弱B.离散系数越大,均值对总体指标值的代表性越强C.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对总体指标值的代表性越强D.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对总体指标值的代表性越弱14、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是(
)。A.统计设计
B.统计分析
C.统计整理
D.统计调查15、划分组限时,如果相邻组的上下限重叠,则(
)。A.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 B.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上一组C.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D.与下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16、目前我国进行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编制时使用的指数是(
)。A.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梅氏指数
D.先令氏指数17、直方图中每个条形的面积与所有条形面积和之比为(
)。A.频数
D.频率18、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A.7.0%
D.11.0%19、行业分类划分依据的原则是(
)。A.经济活动的同质性
B.经济活动的异质性C.经济活动监管部门的性质
D.从事经济活动单位的性质20、在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调查方法采用(
)。A.全面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21、我国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实施日为(
D.日22、增加值率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值占(
)。A.中间投入的比重
B.中间消耗的比重
C.总产出的比重
D.中间产品的比重23、计算时间序列的速度指标时,常需要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
)。A.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24、观点审核是统计报告撰写(
)。A.选题定向环节的主要工作之一
B.谋篇布局环节的主要工作之一C.遣词造句环节的主要工作之一
D.润色修改环节的主要工作之一25、一篇统计报告的题目为《挖掘潜力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其题目类型为(
)。A.主题式
D.正副标题合用26、企业一套表的调查单位确定原则为(
)。A.先有数,再进库
B.先进库,再有数
C.先审核,再进库
D.先进库,再审核27、我国现行经济普查实施的年份是(
)。A.逢1、6的年份
B.逢0、5的年份
C.逢3、8的年份
D.逢3、6的年份28、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对象包括的商品(服务)为(
)。A.六大类
D.九大类29、工资总额统计中在岗职工的工资不包括(
)。A.基本工资
B.入股分红
C.工资性津贴
D.工资性补贴30、组织机构代码的构成位数是(
)。A.1位
D.9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1、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以下阶段(
)。A.统计设计
B.统计报告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E.统计调查2、总体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A.同质性
E.确定性3、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应包括(
)。A.调查目的
B.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D.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
E.调查的组织计划4、除简单随机抽样外,概率抽样还包括(
)。A.系统随机抽样
B.偶遇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E.重点抽样5、实物单位是指根据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一系列计量单位,包括(
)。A.自然单位
B.度量衡单位
C.简单单位
D.复合单位
E.标准实物单位6、统计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E.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7、统计报告的特点是(
)。A.科学性
E.时效性8、现行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包括(
)。A.周期性普查制度
B.非周期性普查制度
C.经常性调查制度D.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E.突发性调查制度9、当前,我国统计上划分大中小微企业信服的指标是(
)。A.从业人员
B.工资总额
C.资产总额
D.营业收入
E.利润总计10、在进行从业人员统计时,不属于在岗职工的是(
)。A.处于试用期的人员
B.编制外招用的人员
C.处派工作人员D.劳务派遣人员
E.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20道题,共20分。)1、标志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的依据是总体单位表现上的不同。(
)2、典型调查的主要作用有: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3、初级资料是指他人搜集的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
)4、邮寄访问法是通过邮寄问卷进行访问的方法。(
)5、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控制登记误差和控制代表性误差。(
)6、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
)7、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8、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数值的总称。(
)9、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通常以绝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
)10、在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时通常采用水平法。(
)11、重点调查实际上也是一种概率抽样调查。(
)12、企业人员在撰写统计报告时,熟悉企业的历史与现状是写好统计报告的关键。(
)13、对于变量数目很少的离散变量,数列应以组距式而非单列式进行编制。(
)14、2003年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农业普查。(
)15、一篇统计报告的标题可以有多种的选择。(
)16、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
)17、企业一套表遥统计范围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18、固定资产投资(月报口径)由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构成。(
)19、统计分类标准是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一般紧国家标准或统计标准形式发布的。(
)20、城乡划分代码以统计用区划代码为基础,在12位区划代码后面延拓6位代码组成18位代码。四、综合应用题(每组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3道题,每题10分,每组2分,共30分)根据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
)。A.频数
D.分组标志(2)各组组中值分别为(
725(3)第二组的组距是(
B.60 C.50
D.45(4)第五组的频率是(
D.17%(5)该公司工人月平均工资是(
)A、569.5元
B、579.5元
C、589.5元
D、599.5元根据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为(
)。A.118.56%
D.112.50%(2)三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为(
)。A.112.35%
D.104.04%(3)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2.35%,增加700800元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58%,增加303600元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25%,增加904400元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4.04%,增加233600元(4)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指数为 (
)。A.125.18%
D.107.50%(5)题干中彩电销售量变动的相对数是一个(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3、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我国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其中,最终消费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亿元),年末人口数为134091万人。根据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
)。A.生产法
B.收入法 C.分配法
D.支出法(2)2010年,我国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额为(
)。A.22605.9亿元
B.亿元 C.亿元
D.亿元(3)分行业进行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统计时,计算工业总产值一般采用(
)。A.成本法
B.产品法 C.要素收入法
D.工厂法(4)使用题干中所给的四个统计指标,可以计算得到(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5)如果2010年,我国增加值率为30%,则总产出为(
)。A.亿元
B.亿元 C.75353.0亿元
D.亿元2012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模拟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判断题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模拟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1.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身高
D.文化程度2. 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3. 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
)。A.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B.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C.内容与本质的关系
D.时间先后的关系4. 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
)。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
B.是否按期填写调查表
C.是否制定调查方案
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5.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
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6. 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B.该市所有拥有自行车的入
C.该市所有自行车
D.该市每一辆自行车7. 典型调查是从被调查对象中(
)。A.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若干单位进行调查
B.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进行调查C.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D.按照调查目的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8. 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A.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B.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C.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D.确定调查单位的目的不同9. 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
B.总体标志
C.一总体与它总体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10. 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
)。A.平行分组体系
B.复合分组体系
C.二者兼而有之
D.二者都不是11. 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
)。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
B.本组变量的最小值
C.总体内变量的最大值D.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12. 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5000元,最低者为2000元,据此分为5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D. 8013. 将某班级学生按身高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为(
)。A.单项式分组
B.组距式分组
C.既可以是单项式分组,又可以是组距式分组
D.以上均不对14.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50,则末组组中值为(
D.45015. 将某地区100个工业企业按主营业务收入多少分组而编制的分配数列,其变量值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C.企业总人数
D.企业的隶属关系16. 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A.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B.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C.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D.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17. 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18.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若比较其标志变动度,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而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A.标准差系数
D.均方差20. 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的状况,则(
)。A. 1000人为总体单位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B.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标志总量C.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单位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D.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21. 在时间序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22. 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A.增长
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23. 统计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社会和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对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进行反映、指导和(
)。A.监督
D.总结24. 修改统计报告时,观点的审核在于审核观点的(
)。A.完整性
D.时效性25. 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的部门是(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D.地方各级政府26. 计算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时,确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调查方式是(
)。A.主观选样
B.随机抽样
C.主观选样和抽样相结合
D.全部入样27. 国家统计局发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季一次,其中限额以上部分(
)。A.每周一次
B.每月一次
C.每季一次
D.每年一次28. 单位代码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赋予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该证书的制订部门是(
)。A.统计部门
B.质监部门
C.质检部门
D.技术监督部门29. 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入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
D.D30. 工业总产值计算的依据是(
)。A.现行价格
B.期初价格
C.期末价格
D.平均价格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10道题,共20分)1. 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
)。A.搜集完整的原始资料
B.准备系统的、条理化的综合资料
C.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E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2. 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
)。A.所研究问题比较重要
B.没有能力进行全面调查
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D.调查目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
E.经费充裕3. 选择分组标志应考虑(
)。A.研究目的与任务
B.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
C.现象所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D.与过去的分组标志一致
E.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4. 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A.生活质量
B.2001年~2005年原煤产量87.4亿吨
C.某家庭年收入5万元D.2005年末发电装机容量比2000年末增加1.8亿千瓦
E.空气污染5. 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方的数是(
)。A.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定期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D.基期发展水平与报告期发展水平之比
E.总速度6. 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时期的选择(
)。A.应根据指数的经济内容来决定
B.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C.在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D.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E.应根据基期或报告资料是否全面来决定7. 撰写统计报告的具体步骤包括选题定向、收集资料、标明观点和(
)。A.谋篇布局
B.遣词造句
C.润色修改
D.规划结构
E.总结归纳8. 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凡通过一些调查方法能够满足需要的,不得组织开展全面调查。这些调查方法包括(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行政记录
D.重点调查
E.经验推估9.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控股情况,2005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将企业控股情况分为国有控股、集体控股和(
)。A.私人控股
B.单位控股
C.港澳台商控股
D.外商控股
E.其他10. 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是指用于土地以及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支出,包括的方面有(
)。A.土地购置
B.职工住房公积金
C.房屋和建筑物
D.工会经费
E.机器设备三、 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将各题答案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20道题,共20分)1.2.3.4. 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5. 复合分组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并列分组。6. 统计资料整理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分组,并按要求进行各种分析。 最后形成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7. 平均指标可以使不同的总体具有可比性,并能以此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如分析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平均工资水平的关系等。8. 可以用标准差直接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标志变动的大小。9.10.11.12.13. 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 保证时间序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静态指数。 撰写统计报告时要选择有待于研究的题目、选择可深入研究的题目、选择观点没有争议的题目。14. 所谓遣词造句,就是要在观点明确的基础上,按照事先拟定的框架结构,把收集、整理好的文字、数字、图形,根据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的需要有机地组合起来。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批发单位、2000万元的零售单位、2000万元的住宿和餐饮单位。15. 国家统计局编制CPI的基本方法为:固定一篮子居民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以及各个项目在篮子中的权数,通过对比报告期与基期的权数金额反映价格变动情况。16. 企业划分指标中,从业人员是指全年平均人员数。17. 行政区划代码是指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的代码,用6位阿拉伯数字分为3层,每层2位,分别代表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的名称。18. 在基本单位统计中,中间因某种原因停顿后又恢复的单位,其成立时间填恢复设立的时间。19. 从业人员包括离开本单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四、 案例分析题(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1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组分别计分,在每组选项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每题10分,其中每组2分,3道题,共30分)一) 为了解北京市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查,这200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 题干中的变量是(
)。2345) A.从业资格考试的情况
D.合计数 题干中200人 的平均成绩是(
A.75.1 题干中200人 的成绩标准差是(
)。 A.10.45
A.11.54 题干中分组数列的离散系数是(
)。 A.0.16
A.0.13 离散系数的意义是(
)。A.离散系数越大,均值的代表性越强
B.离散系数越大,均值的代表性越弱C.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的代表性越强
D.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的代表性越弱二)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1) 总成本指数为(
)A.105.66%
D.98.45%2) 产量总指数为(
)A.114.86%
D.87.06%3) 成本总指数为(
)A.96.57%
D.106.65%4)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
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7%,增加2000元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6.67%,减少2000元
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 %,减少1235元5) 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3.21%,增加3500元
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21%,减少3500元
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减少4050元三) 某企业日成立,从业人员30人,12月21日录用10人,26日解聘5人。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 从业人员统计的指标包括(
)。A.在岗职工
C.实习员工
D.劳务派遣人员
E.其他从业人员2) 该公司2009年6月末人数为(
D.283) 该公司6月份平均人数为(
D.264) 该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中的基本工资也可称为(
)。A.标准工资
B.效益工资
C.合同工资
D.谈判工资
E.业绩工资 5) 该企业职工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及(
)。A.全勤津贴
B.技术性津贴
C.地区津贴
D.节约性津贴
E.其他津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录入)(考试时3大题,30分)(含、2011年考题、学习指导书上的所有综合分析题)1、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1)上述数列属于(
)。A.变量数列
B.品质数列
C.不等距数列
D.等距数列 (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
)。A.日产量
C.日产量的具体数值
D.工人数的具体数值 (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
)。A.变量
D.分组标志 (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A.61 21 21 41 51 82 28
B.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C.6% 11% 11% 3% 14% 17% 21% 7%
D.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6)抽中的200人中有人考试成绩为80分,则应归入(B)A.第三组
C.第三组或第四组均可
D.第三组或第四组均不可以 (7)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所采用的抽样方式属于(A)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8)题干中所进行的调查中,调查对象是(B)A.北京市2010年所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B.北京市2010年所有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C.北京市2010年每一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D.北京市2010年每一个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9)题干中所抽取的200人构成一个(B)A.总体
C.总体单位
D.样本单位 (10)题干中分组数列的全距是(C) A.30
D.60在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平均工资的步骤中,请回答下述问题: (1)各组组中值分别为(
1200 C、400
1100 (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A、简单算术平均
B、调和平均
C、加权算术平均
D、几何平均 (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
)A、甲823.74元
乙832.74元
B、甲838.66元
乙823.74元 C、甲823.74元
乙838.66元
D、甲838.66元
乙832.74元 (4)有关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的代表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甲企业标准差160元,乙企业标准差170.5元B、甲企业标准差大于乙企业标准差,甲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大C、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
D、平均指标不相同的总体,可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E、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78%,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请回答:(1)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A、加权算术平均
B、简单算术平均
C、调和平均
D、几何平均(2)工人平均日产量是(
)A、26.8件
D、27.8件 (3)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
)A、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数之和大于等于100
E、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00(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简单调和平均(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
)A、甲企业72件
乙企业67件
B、甲企业67件
乙企业70件
C、甲企业75件
乙企业85件
D、甲企业67件
乙企业72件 (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
)A、σ甲=14.07件
σ乙=11.24件
B、σ甲=12.24件
σ乙=14.07件 C、σ甲=11.24件
σ乙=12.24件
D、σ甲=14.07件
σ乙=12.24件 (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A、V甲=20%
B、V甲=21%
C、V甲=20%
V乙=18%(5)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
)A、甲大乙小
B、乙大甲小
C、无法判断
D、代表性相同6.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 请回答(1)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160%,超额60%完成计划
B、96.84%,没完成计划
C、96.84%,超额2.16%完成计划
D、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 (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5%,超额4.5%完成计划
B、150%,超额50%完成计划8.某市2011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某市2011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
?请回答:(1)关于此数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BD )。 A、属于时期数列
B、属于时点数列
C、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D、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2)2006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
D )万人。 a1?a2a2?a3an?1?an140.2?142....8f1?f2?...?fn?1?2??4??4??2??145.12(万人)f1?f2?...?fn?12?4?4?2A、145.02
D、145.15(3)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 A ) A、月度数据
B、季度数据
C、半年度数据
D、年度数据 9.某企业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请回答:1)该企业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A)(C)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B、数量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2)该企业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B)万元。 A、10.33
逐期增长量之和累计增长量262?200平均增长量????12.40 逐期增长量个数时间数列项数?16?1(3C)11A、?(4)该企业A、239.33
D、234.17 10.2000年到2008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的是(AB) 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2)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是(C) 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3)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是(D) 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4)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是(A)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5)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B)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6)十五期间,我国年均GDP为(A)A.14.18万亿元B.13.47万亿元C.15.83万亿元D.13.14万亿元 (7)2001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平均数为(B)A.13.40亿人B.13.04亿人C.14.03亿人D.14.30亿人 (8)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累计增长量为(D)A.19.10万亿元B.20.01万亿元C.8.39万亿元D.20.10万亿元 (9)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量为(D) A.3.35万亿元B.2.23万亿元C.2.51万亿元D.2.87万亿元(10)计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时,常需要计算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A)A.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B.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 C.累计增长量之和等于逐期增长量D.累计增长量之积等于逐期增长量 (11)2000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数的定基发展速度为(B)A.106.27%B.107.02%C.6.27%D.7.02%(12)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定基发展速度为(A) A.302.62%B.3.02%C.2.62%D.202.62%(13)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A) A.114.85%B.104.85%C.113.09%D.103.095(14)计算上述平均发展速度时使用的方法是(A) A.水平法B.累计法C.叠加法D.换算法(15)计算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时,常需要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B)A.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B.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6)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定基增长速度为(D) A.302.62%B.4.85%C.13.09%D.202.625(17)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A) A.14.85%B.4.85%C.13.09%D.3.09%1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销售量指数为(A)。A、107.69%
B、116.35%
D、90.56%q1p00?100?000kq????100%?107.69%q0p00?100?00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B)。A、105.67%
B、108.04%
D、94.62%1q0?kq????100%?108.04%0q0?(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q1p0?q0p0?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加的数额(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72%,减少22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5.38%,减少12万元q11?p0q0?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加的数额1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总成本指数为(
A )A、108.62%
B、118.04%
D、98.45%总成本指数(108.62%)115.02%*94.44%=108.62% (2)产量总指数为(
BA、114.86%
B、115.02%
qp60?350?50?180?200?3036000k????115.02% qp50?350?50?180?160?)成本总指数为(
) A、96.57%
C、105.88%
D、106.65%1qq?320?60?176?50?30?200?%k? pq350?60?180?50?30?(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11q1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
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5%,增加2400元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增加2000元
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增加1235元(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
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06%,增加4087元
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增加4050元13.某电器城5、6两个月所销售的三种电器资料如下: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题干中彩电销售量变动的相对数是一个(D)A.总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个体指数 (2)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可以计算得到(ABCD)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 (3)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量指数属于(A)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 (4)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价格指数属于(B)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 (5)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额指数属于(D)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 (6)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量指数为(A) A.106.82%B.106.38%C.113.64%D.105.83%(7)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价格指数为(B) A.106.82%B.106.38%C.113.64%D.105.83%(8)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额指数为(C) A.106.82%B.106.38%C.113.64%D.105.83%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5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15万元。 B.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2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18万元。 C.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8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12万元。 D.以上说法都不对。(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82%、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6.82%。B.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38%、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6.38%。C.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82%、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6.38%。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38%、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D.增加6.82%。14.某统计工作者撰写了一篇题为《北京碘盐为何脱销》的统计报告,研究了2009年7月的碘盐销售现状,但到2010年6月才成稿。 (1)该统计报告的题目类型是(C) A.主题式B.观点式C.提问式D.中心式 (2)本篇统计报告不能满足(A) A.时效性B.完整性C.准确性D.代表性 (3)该篇统计报告属于(BCD)A.宏观统计报告B.微观统计报告C.销售统计报告D.专题统计报告 15. 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1)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0亿元; 2)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0亿元4)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 5)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6)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30亿元7)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8)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4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为30亿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有(AB) A.生产法
D.产品法 (2)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BA.425亿元
D.310亿元解:(120-40)+(350-250)+(150-90)+(110-70)+(100-50)+(90-30)+(35+5)=430亿元 (3)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AA.28.6%
D.71.4% 解:350-250/350*100%=28.6%(4)收入法增加值有组成部分是(D) A.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B.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补贴和营业盈余 C.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和营业盈余 D.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16.某户农村居民家中有常住人口4名,某年的家庭收支情况如下:家庭总收入为10万元,家庭经营费用支出2.2万元,税费支出3000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2400元,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14000元。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ABCD)A.工资性收入B.家庭经营收入C.财产性收入D.转移性收入 (2)该调查户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A) A.14650元B.25650元C.11720元D.10200元(3)该被抽中的居民家庭提供农村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数据时,可采用的方式包括(BC)A.农村居民家庭统计报表B.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日记账 C.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账D.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月记账 (4)抽取农村的调查住户时,采取的方法为(BCD) A.重点抽样B.多阶段抽样C.对称等距D.随机抽样17.某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40%的股权,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30%的股本,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30%的股本。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属于(A)A.国有企业B.集体探股C.私人控股D.其他 (2)我国的企业控股情况可分为(C) A.四类B.五类C.六类D.七类(3)该材料中涉及到的常用统计标准是(D)A.企业登记注册类型B.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C.国民经济行业分类D.企业控股情况划分(4)该企业若实施改制,改制后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50的股本,私人经济万分的出资人拥有50%的股本,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则此时该企业属于(A)A.国有控股B.私人控股C.集体控股D.其他18. 某企业2010年末资产负债资料如下:流动资产100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16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1300万元;累计折旧500万元,其中本年折旧80万元;资产总计2200万元;负债合计130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700万元。该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也没有在建工程。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企业2010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为(B)万元。A.1600
D.1520(2)该企业2010年末固定资产合计为(B)万元。A.1600
D.1520(3)该企业2010年末所有者权益为(D)万元。A.2200
D.900(4)下列对该企业流动负债的表述中,错误的有(BC)。A.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负债B.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借款C.流动负债中不包括应付工资D.流动负债中包括应交税金19.某公司日成立,从业人员28人,12月12日录用9人,12月28日解聘6人。根据所给资料嘲答下列问题:(1)该公司2007年年末人数为(
D.28(2)该公司12月份平均人数为(
D.26(3)该公司全年平均人数为(
C.16 D.27(4)该公司使用的下列人员中,(
)不应该计入在岗职T总数。A.外籍职工
B.实习学生
C.兼职人员
D.内部退养人员(2009年试题)20.某市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资料如下:某市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年
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 568.15 636.36 731.78 819.62 926.16 1018.75请回答:⑴该市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数列属于(
)( D )。A.质量指标时间数列
B.重量指标时间数列
C.时点数列
D.时期数列⑵该市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量为(
)( D )。A.95.60亿元
B.70.10亿元
C.76.48亿元D.90.12亿元⑶该市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
)。A.(5√8.15)-1
B. 6(√8.15-1)
C.5(√8.15-1)
D.(6√8.15)-1⑷该市年期间年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A.791.45亿元
B.793.45亿元
C.783.47亿元
D.781.47亿元解题过程:某市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年
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 568.15 636.36 731.78 819.62 926.16 1018.75逐期增长量 - 68.21 95.42 87.84 106.54 95.59累计增长量 - 68.21 163.63 251.47 358.01 450.60定基发展速度% - 112.01 128.80 144.26 163.01 179.31环比发展速度% - 112.01 114.99 112.00 113.00 110.00定基增长速度% - 12.01 28.80 44.26 63.01 79.31环比增长速度% - 12.01 14.99 12.00 13.00 10.00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450.60∕5=90.12(亿元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5√8.15)-1=112.39%-100%=12.39%平均发展水平=∑a∕n=(568.15+636.36+731.78+819.62+926.16+1018.78)∕6==783.47(亿元2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价格(元∕件) 销售量(件) 产品名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甲 200 220 乙 100 120 丙 160 15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⑴.销售量指数为(
)。A.116.35%
D.90.56%⑵.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 D )。A.105.67%
C.90.28%D.108.04%⑶.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 D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⑷.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 )(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9.72%,增加22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38%,增加12万元解题过程: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价格价格(元∕产品名销售量(件) 销售额(元) 件) 称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假定期甲 200 220
1000000乙 100 120
600000丙 160 150
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假定期销售额∕基期销售额=80000=107.69%
即增长7.69%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金额=假定期销售额-基期销售额=80000=160000(元)即增加16万元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报告期销售额∕假定期销售额=40000=108.04%即增长8.04%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金额=报告期销售额-假定期销售额=80000=180000(元)即增加18/万元22.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⑴农、林、牧、渔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⑵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⑷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⑸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30亿元;⑹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5%计算;⑺其他行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0亿元;⑻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4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为30亿元。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⑴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有(
)( D )。A.支出法
D.收入法⑵用生产法计算的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
)。A.310亿元
D.525亿元⑶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
)( D )。A.71.4%
C.41.7%D.28.6%⑷用收入法计算的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
)。A.310亿元
D.525亿元解题过程:生产法计算的GDP=总产出-中间投入=(120-40)+(350-250)+( 110-70)+(100-50)+(90-30)+( 35+100×5%)+(150-90=80+100+40+50+60+40+60=430(亿元收入法计算的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0+40+(100-60)+30=43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350-250)∕350=28.57%
即28.60%23.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75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500万元,业务税金及附加30万元,其他业务利润30万元,营业费用20万元,管理费用5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补贴收入3万元,投资收益2万元,营业外收入10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上交所得税3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⑴该企业2007年主营业务利润为(
)。A.720万元
C.220万元D.670万元⑵该企业2007年营业利润为(
)( D )。A.250万元
C.280万元D.170万元⑶下列对该企业利润总额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
)。A.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B.是企业从事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成果C.是企业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净收入的总和
D.反映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⑷该企业2007年净利润为( A )(
)。A.150万元
C.260万元D.680万元解题过程: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业务税金及附加=750-500-30=220(万元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20+30-20-50-10=170(万元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170+2+3+10-5=180(万元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180-30=150(万元(2010年试题)24.请回答:(1)若计算苹果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D )。A.加权算术平均
B.简单调和平均
C.简单算术平均
D.加权调和平均(2)A、B、C三个摊位的销售量依次为( D )。A.1500千克
1500千克C.11.25千克
11.25千克(3)苹果的平均价格为( B )。A.6.3元/千克
B.5.6元/千克
C.5元/千克
D.6元/千克(4)苹果的销售量与销售额均为( BC )。A.总体单位总量
B.时期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时点指标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并分析产量和价格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1)产量指数为(A)。A.103.64%
D.105.14%(2)价格指数为(D)。A.103.64%
D.105.14%(3)由于产量变动对总产出产生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D)。A.使总产出增长了3.64%
B.使总产出增长了3.11%
C.使总产出增加了7950元
D.使总产出增加了8800元(4)由于价格变动对总产出产生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有(BC)。A.使总产出增长了5.68%
B.使总产出增长了5.14%
C.使总产出增加了12900元 D.使总产出增加了13750元26. 某地区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劳动者报酬为220亿元,生产税为75亿元,财政补贴为15亿元,所得税为1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20亿元,营业盈余为45亿元,且已知增加值率为中间投入率的两倍。请回答:(1)该地区报告期工业增加值为( A )。A.345亿元
D.360亿元(2)该地区工业企业报告期中间投入为( B )。A.147.5亿元
B.172.5亿元
C.177.5亿元
D.180亿元(3)该地区工业企业报告期总产出为( D )。A.442.5亿元
C.532.5亿元
D.517.5亿元(4)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有(ABD)。A.增加值是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价值表现
B.增加值可以用生产法计算C.生产法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加中间投入
D.增加值可以用收入法计算27.某煤炭生产企业2009年年末的煤炭库存情况如下:①本企业生产,经检验合格入库的煤炭60万吨;②本企业生产,未办理入库手续的煤炭3万吨;③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煤炭1万吨;④盘亏煤炭3万吨;⑤已销售,但还没办理完货款结算手续,还没办理承运手续的煤炭7万吨;⑥盘点中的账外产品6万吨;⑦代外单位保管的煤炭5万吨。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企业应遵循的能源库存核算原则有(ABCD)。A.时点性原则
B.实际数量原则
C.以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为准的原则
D.按所有权统计的原则(2)下列属于该企业的产成品库存的有( B )。A.尚未验收入库的煤炭3万吨
B.未办理退库手续的有质量问题的煤炭1万吨C.代外单位保管的煤炭5万吨
D.盘亏的煤炭3万吨(3)该企业2009年末的煤炭库存量为( C )。A.77万吨
D.71万吨(4)本题所列各项中不应计入该企业库存量的煤炭共( D )。A.12万吨
D.11万吨(2011年试题)28.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每组各有5个生产工人,每人每日生产量的资料如下表:请根据上述资回答下列问题:(1)若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简单调和平均(2)甲乙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B)A.σ甲=1.4件
σ乙=35.2件
B.σ甲=35.2件
σ乙=1.4件C.σ甲=32件
σ乙=1.2件
D.σ甲=50件
σ乙=50件(3)甲乙两组每人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C)A.V甲=64.0%
B.V甲=64.0%
V乙=2.8%C.V甲=70.4%
D.V甲=70.4%
V乙=2.4%(4)对比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日产量的代表性,结论正确的选项是(B)A.甲组代表性大
B.乙组代表性大
C.代表性相同
D.无法判断29.已知某工业企业2010年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出与月初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注:12月末工人数为230人。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BC)A.工业总产出数列是时期数列
B.工业总产出数列是时点数列C.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期数列
D.月初工人数数列是时点数列(2)该工业企业2010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为(A)A.221.25人
B.219.16人
C.220.71人
D.223.33人(3)计算该工业企业2010年下半年平均月工人数的方法称为(D)A.加权序时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简单序时平均法(4)该工业企业2010年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为(C)A.2732.25元/人
B.2713.06元/人
C.2706.40元/人
D.2681.63元/人统计法基础知识四、案例分析题1.向阳乡人民政府统计站统计员周某私自改动16个村民委员会上报的2007年农村经济统计年报报表,并根据改过的数据编制2007年全乡的年报,经乡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及加盖乡政府公章后上报到县统计局,被核查发现,涉嫌统计违法。县统计局对此种违法行为依法作出了处理。请回答:(1)统计员周某和向阳乡政府涉嫌何种统计违法行为?(D)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伪造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2)县统计局对周某和向阳乡政府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作出何种处罚?(B、D)A对乡政府罚款
B对乡政府通报批评
C撤销该统计员的职务
D建议县政府或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对涉案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3)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责任人可以作出何种行政处分?(A、B)A记过
C调离原工作岗位
D罚款(4)被追究责任人员若不服从处分,可以采取何种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 A申请行政复议
B向工商局申诉
C向上级申诉
D提起行政诉讼2.某镇主要领导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指使统计人员将2007年全年全镇工业总产出5.78亿元和2008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总产出3.65亿元,向县统计局分别上报为9.82亿元和5.73亿元。在县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检查,认定该镇存在统计违法行为,该镇和涉案主要责任人受到了处罚。请回答:在此案例中该镇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A、C)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拒报统计资料
D伪造统计资料县统计局对该镇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作出何种处罚或采取何种处理措施?(A、D)
A警告 B行政记过 C罚款 D建议县政府或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对涉案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负责人可以作出何种处分?(B、D)A罚款 B撤职 C调离原工作岗位 D行政记过本案中受到行政处分的人员若不服从处分决定,可以通过何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A向县政府申请复议 B提起行政诉讼 C向上级申诉 D向市统计局申请复议3.某省统计局在对某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为统计学类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没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未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遂认定该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3.某省统计局在对某房地产公司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时发现该房地产公司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赵XX为统计学类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没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未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遂认定该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请回答:(1)该企业违反了何种法律规范?(B、C)A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B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规定C违反统计规章的规定
D违反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2)该企业的统计人员至少应当具备下列何种条件?(A、B)A让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接任统计工作B让原人员改为兼职从事统计工作C立即选派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D让该统计人员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3)该企业原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欲取得统计从业资格,必须要通过什么科目的考试?
赵XX欲取得统计从业资格,必须要通过什么科目的考试? (C)A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B统计法基础知识C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D统计学原理4、A单位2009年财务统计报表上报截止期限为2月10日,在2月8日,区统计局打来电话,要求按时填报。此后,该单位由于疏忽,未按时上报报表。2月12日.区统计局向该单位送达《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要求其2月15日前上报。该单位仍未按时上报。2月16日,区统计局向该单位送达《统计检查查询书》,要求其在2月18日前答复2009年度财务统计报表数据。该单位2月18日将未经加工的众多财务报表和账目送至区统计局。1)A单位存在哪些统计违法行为(
ABA经催报后仍未按叫提供统|十资料
B拒绝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c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D提供不完整的统计资料2)区统计局进行了几次催报(
D 4次3)对该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区统计局可分别作出何种处理(
D罚款5、某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让统计人员将2008年工业总产值6 12亿元和2009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3 92亿元,向县统计局分别上报为10 75亿元和6 62亿元。更为严重的是,在县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检查期间,该企业主要领导不仅不配合检查,还指使下属人员不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查实后,该企业和涉案主要责任人受到了处罚。
请回答:1)在此案例中该企业和主要责任人员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BCA提供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B要求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c拒绝、阻碍统计检查
D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2)县统计局对该企业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作出何种处罚或采取何种处理措施?(
B批评教育c罚款
D建议有部门对涉案责任人给予处分3)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责任人可以作出何种处分'(
c调离原工作岗位
D记过6、某省统计局在对某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为统计学类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没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未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遂认定该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请回答:1)该企业违反了何种法律规范?(
BCA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B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规定c违反统计规章的规定
D违反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2)该企业的统计人员至少应当具备下列何种条件?(
ABA取得统计员蹦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B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资格证书c具备会计与统计核算、统计实务专业大专,统计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D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该企业若改正自己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怎么办?(
CDA让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接任统计工作B让原人员改为兼职从事统计工作c立即选派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D让该统计人员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4)该企业原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欲取得统计从业资格,必须要通过什么科目的考试?(
BA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B统计法基础知识c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D统计学原理7、2008年初,某省统计局向全省保健食品企业布置了《保健食品企业统计年报》,
报送报表的期限是2008年3月l0日。经查,某保健食品公司报表中的某些数据严重低于实际情况,省统计局将报表退回,要求审核后重新填报,该公司置之不理。之后,省统计局又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该公司仍拒绝重新填报统计资料。省统计局对该公司作出了统计行政处罚。请回答:1)该保健食品公司在此案例中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BDA伪造统计资料
B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c篡改统计资料
D拒报统计资料2)省统计局依法可对废公司作出何种处罚?(
B停业整顿c 1万元以上罚款
D 20万元以下罚款(5万元以下罚款)3)本案在省统计局作出处罚决定之前若启动听证程序应具备什么必要条件?
ACA该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听证申请B省统计局拟作出1万元以上罚款的处罚决定c省统计局拟作出2万元以上罚款的处罚决定D省统计局拟作出5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决定4)该公司若不服省统计局的处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向该市统计局申请复议
B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c提起行政诉讼
D向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8、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报的2006年建筑业总产出为20511. 3万元,从业人员
2413人,工资总额2732 . 45万元。经查,该公司无法提供2006年的财务报表和原始记录等资料,没有具体的核算资料,上报的统计数据没有任何依据,构成了统计违法行为。当地统计局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请回答:1)该公司涉嫌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CA篡改统计资料
B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c未按规定设置原始记录
D拒绝提供统计资料2)当地统计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处罚,以下罚款额度正确的有:(
)。A 20万元以下
B 5万元以上C 1万元以下
D 20万元以上3)当地统计局还可以对该公司作出何种处罚,(
BA停业整顿
B警告c通报批评
D对涉案主要责任人予以记过处分4)该公司若不服从处罚,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申请行政复议
B向工商局申诉c向上级申诉
D提起行政诉讼9、某省辖市一会计师事务所未按时间向市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经催报后,仍未按规定时间报送统计报表。市统计局认为该事务所涉嫌统计违法,遂向其先后送达统计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该事务所不服市统计局的处罚决定。先后申请了行政复议,提起了行政诉讼。经审理,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作出的处罚决定。
请同答:1)该事务所在此案中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C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C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拒绝提供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2)市统计局依法可对该事务所作出何种处罚?(
BDA停业整顿
D 20万元以下罚款3)该事务所可以向哪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ADA省统计局
D市政府4)该案经行政复议后,该事务所仍不服,应该向哪个机关提起行政诉讼?(
A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机构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B市统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c省政府D市人民法院10、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年间4次迟报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层统计报表。2006年8月,市统计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统计行政处罚。该公司不服,提起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经审理,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请回答:1)该公司在此案例中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BA虚报统计资料
B迟报统计资料c拒报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2)市统计局依法可对该公司作出何种处理?(
BDA停业整顿
B警告c批评教育
D l万元以下罚款3)该公司可以向哪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ACA省统计局
B省政府C市政府
D市人民法院4)该公司经行政复议后仍不服,应该向哪个机关提起行政诉讼?(
DA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机构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B市人民法院c省政府D市统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五、综合应用题1.某纺织厂 6 月份实际完成工业产值 872 万元,但由于该厂统计员是刚从车间新调来的,不熟悉相关的统计报表制度,结果将该月 的工业产值错误计算为 978 万元,该厂的统计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在未对该数据依法进行核定的情况下, 就同意将此统计结果报送给 统计部门,致使该厂 6 月份的工业产值多报 106 万元。(1)该厂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2)如果该市统计局对该厂给予行政处罚,而该厂对行政处罚决 定不服,要提起行政复议,谁有权受理该厂的行政复议申请?(3)如果该厂对有关部门所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它应 当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1)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2)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该厂既可以向省统计局提出行 政复议,也可以向该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也就是说,省统计局和市人民政府均有权受理该厂的行政复议申请。(3)如果该厂对有关部门的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 提起行政诉讼,通过诉讼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某企业逾期未向该市统计局报送劳动工资报表, 市统计局向该企 业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要求该企业在 3 日内补报。(1)如果该企业在 3 日内补报了劳动工资报表,那么该单位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2)如果该企业在 3 日仍然没有报送其劳动工资报表,那么该单位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为什么?答:(1)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2)拒报统计资料,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政解 释,凡经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催报,仍然未在限定限内报送统计资料的,则该行为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3.某市税务局拒绝向该市统计局报送劳动工资报表, 该市统计局对 其违法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给予警告,并处以 1 万元的罚 款。(1)对该市税务局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是否可进行罚款?(2)如果可以,法律根据是什么?如果不可以,为什么?答:(1)不可以 (2)因为是税务局属于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只有当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违法 行为,主体是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时,才可以给予警告、罚 款等行政处罚,该案中的市税务局属于国家行政机关,所以不能对其进行罚款。4.某县县长王某自 1997 年以来,多次利用权篡改统计数据,并强 迫统计人员按照他的意图报送统计资料, 致使该县统计数据长期以 来严重失实。该县统计局局长李某抵制王某篡改统计数据,王某便将李某调到该县计委任主任科员。(1)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统计违法行为?(2)如果构成,属于哪种违法行为?应追究其什么责任?答:(1)构成 (2)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 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 进行打击报 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统计基础知识1 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日产量分组(件)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工人数分别为6,12,12,14,15,18,22,8,合计107人。(1)上述数列属于(D)等距数列(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A)日产量(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B)频数(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C)0.06,0.11,0.11,0.13,0.14,0.17,0.21,0.07(5)从表中可以看出日产量80-90件组的工人数为14人,该人数包括(A)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2 某商场出售某各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等级
销售额(万元)一级
72(1)计算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是(D)调和平均(2)三个等级商品的销售量为(C)一级10.8万公斤二级7.2万公斤三级6万公斤(3)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为(B)16.8元/公斤3 1998年,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月工资
甲企业人数
乙企业人数400以下
73800-1000
1031000以上
42(1)各组组中值为(D)300,500,700,900,1100(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C)加权算术平均(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C)甲823.74 乙838.66(4)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CE)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E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78%,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 4 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如下:日产量分组x
总产量 xf 各组工人数比重%25
100(1)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加权算术平均(2)工人平均日产量是(A)26.8件(3)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ABE)结构相对指标。B15%,20%,35%,30%5 某商店的三种商品为A、B、C、,其价格和销售额如下:商品名称
58000(1)计算商品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C)加权调和平均(2)三种商品的销售量依次为(D)290,550,68(3)商品的平均价格为(C)63.87元6 甲、乙企业工人月产量如下:甲企业
按月产量分组 工人数
乙企业 按月产量分组
工人数40-50
8(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B)加权算术平均(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D)甲企业67件 乙企业72件(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D)6甲=14.07件
6乙=12.24件(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为(B)v甲=21%
v乙=17%(5)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B)乙大甲小7 某水果市场3个摊位销售苹果的情况如下:摊位
苹果价格(x) 销售额(mA
185(1)若计算苹果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加权调和平均(2)三个摊位的销售量依次为(C)23.3斤20.31斤11.11斤(3)苹果的平均价格为(C)3.38元/斤8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1)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D0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A)104.5%,超额4.5%完成计划9 某总公司下设甲、乙两家分公司,甲、乙两家分公司员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月工资
工资总额m(元)x(元)
乙公司2000
1500003000
60001)若计算甲、乙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则采用的计算平均月工资的方法为(B)加权调和平均(2)三个档次月工资员工人数依次为(C)甲公司50,52,3 乙公司40,60,2(3)甲、乙公司员工平均工资为(A)甲2276.19元 乙2313.73元10 某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资料如下:时间
3月1日 7月1日
11月1日 12月31日从业人员
148.8(1)该市2006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属于(D)间隔不等的间隔时点数列(2)2006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C)145.12(3)计算2006年该市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的方法称为(B)加权序时平均法(4)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A)月度数据 11 某企业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工业增加值
262(1)该企业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AC)总量指标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2)该企业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B)12.40(3)该企业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C)262/200开6次方减1(4)该企业年期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D)234.1712 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产品名称
价格(元/件)
销售量(件)基期
40001)销售量指数为(A)107.69%(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B)108.04%(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09%,增加16万元(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13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成本
200(1)总成本指数为(A)108.62%(2)产量总指数为(B)115.02%(3)成本总指数为(B)94.44%(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统计实务统合应用题已知某地区某年的经济发展资料如下:1) 农业总产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40亿元2) 工业总产出350亿元,中间投入250亿元3) 建筑业总产出150亿元,中间投入90亿元4) 运输邮电业总产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70亿元5) 贸易餐饮总产出100亿元,中间投入50亿元6) 营利性服务营业收入90亿元,中间投入30亿元7) 非营利性经常性费用支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100亿元,虚拟折旧按固定资产的5%计算8) 全地区劳动者报酬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40亿元,生产税收入100亿元,生产补贴60亿元,营业盈余30亿元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1. 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可采用的方法AB 生产法和收入法2. 该地区生产总值B 430亿元3. 该地区工业增加率A 28.6%4. 收入法增加值由D 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2. 某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劳动者报酬210万元,生产税80万元,财政补贴20万元,所得税15万元,固定资产折旧25万元,营业盈余40万元,且已知增加值率为中间投入率的2倍请回答:1) 该企业报告期增加值为A 335万元2) 该企业报告期中间投入B 167.5万元3) 该企业报告期总产出D 502.5万元4) 下列关于增加值的表述错误的是CD 生产法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加中间投入,生产法增加值一般采用“产品法”计算3. 某厂2007年煤炭库存情况1) 外单位存放煤炭50万吨2) 一车间领取3万吨,尚未进行一道生产工序3) 外单位委托加工的煤炭6万吨4) 从外单位借入并已入库的煤炭5万吨5) 运达本企业尚未入库的煤炭4万吨6) 代外单位保管的煤炭7万吨7) 盘点查库查出帐外煤炭1万吨8) 经查证丢失的煤炭1万吨9) 可回收利用的旧煤炭1万吨10) 不属于正常周转的超储积压煤炭2万吨请回答下列问题1. 资源库存核算的原则是ABCD 时点性原则,实际数量原则,以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为准,能源生产企业按所有权原则统计2. 能源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包括B 未办理退库手续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3. 该企业2007年末煤炭的库存量是C 65万吨4. 下列关于库存量叙述错误的是D 清点盘库时查出的帐外库存不包括在企业库存量中4. 某公司于2005年初建,注册资本100万元,而实际投入资本30万元,经营一年后,2006年该公司按国家规定从利润中提取资本公积5万元,并有未分配利润6万元。根据资料回答:1) 企业所有者权益等于A 资产-负债2) 该公司2006年的所有者权益是C 41万元3) 如果该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从银行借款20万元,那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是 B 21万元4) 下列属于无形资产的是BCD 专利权,商誉,土地使用权5. 某企业2007年末资产负债资料如下:流动资产100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16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资产1300万元累计折旧500万元,其中本年折旧80万元,资产总计2200万元,负债合计130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700万元,该企业没有其他资产也没有在建工程。根据资料请回答:1) 该企业2007年末固定资产净值B 1100万元2) 该企业2007年末固定资产合计B 1100万元3) 该企业2007年末所有者权益 D 900万元4) 下列对流动负债说法错误的是:BC 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去长期借款,流动负债不包括应付工资6. 某公司于日成立,从业人员28人,12月12日录用9人,12月28日解聘4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 该公司2004年年末人数A 31人2) 该公司12月份平均人数C 27人3) 该公司全年平均人数 A 2人4) 该公司使用下列人员不应计入公司人员中 BD 实习学生,内部退养人员统计法1. 某乡人民政府统计站统计人员私自改动了18个村民委员会上报的2005年农村经济统计年报报表,并根据该过的资料编制2005年的全乡的年报,经乡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及加盖乡政府公章后上报到县统计局,被核查发现,涉嫌统计违法,县统计局对此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请回答:1) 该统计员和该乡政府涉嫌何种违法行为D 篡改统计资料2) 县统计局对该统计员和该乡政府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作出何种处罚?BD 对乡政府通报批评,建议县政府或者有关基建部门对涉嫌案件的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3) 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责任人可以做出何种处分?AB 记过,警告4) 被追究责任人若不服从处分可以采取何种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C 向上级申诉2. 某镇主要领导为完成上机下达的计划指标指使统计人员将2005年全年全镇工业总产出6.12亿元和2006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总产出3.92亿元向上级报为10.75亿元和6.62亿元,更为严重的是在县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期间,该领导不仅不配合检查还指使下属人员向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查实后该镇和涉案主要责任人受到了处罚。请回答:1) 在此案中该镇有何种违法行为AC 虚报统计资料,据报统计资料2) 县统计局对该镇统计违法行为可以做出何种处罚或者采取何种措施?AD 警告,建议县政府或者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对涉案责任人给与行政处罚3) 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责任人可以做出何种处分?BD 撤职,行政记过4) 本案中受到行政处分 的人员若不服从处分决定可以通过何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 向上级申诉3. 某省统计局在对某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为统计学类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没有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未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遂认定该企业存在统计违法行为。请回答:1) 该企业违反了何种法律规范?BC 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规定,违反统计规章的规定2) 该企业若改正自己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怎么办? CD 立即选派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让该统计人员通过考试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3) 该企业原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欲取得统计从业资格必须要通过什么科目的考试?B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4. 2006年初,某省统计局向全省保健食品企业布置了《保健食品企业统计年报》报送报表的期限是日。经查,某保健食品公司报表中的某些数据严重低于实际情况,省统计局将报表退回,要求审核后重新填报,该公司置之不理。之后,省统计局又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该公司仍然拒绝重新填报统计资料,省统计局对该公司做出了统计行政处罚。请回答:1) 该公司有何种违法行为?BD 瞒报统计资料,拒报统计资料2) 2)省统计局依法可对该公司做出何种处罚? AD 警告,5万元以下罚款3) 本案在省统计局做出的处罚决定之前若启动听证程序,应具备什么必要条件?AC 该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了听证申请,省统计局拟作出2万元以上罚款的处罚决定4) 该公司若不服省统计局的处罚,可以采取何种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CD 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向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5. 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报的2006年的建筑业总产出为20511.3万元。从业人员2413人,工资总额2732.45万元,经查该公司无法提供2006年的财务报表和原始记录等资料,没有具体的核算资料,上报的统计数据没有任何依据,构成了统计违法行为,当地统计局对该公司做出行政处罚。请回答:1) 该公司涉嫌何种统计违法行为?B 伪造统计资料2) 当地统计局对该公司做出罚款处罚,以下罚款额度正确的是:AC 5万元以下,2万元以下3) 当地统计局还可以对该公司做出何种处罚?BC 警告,通报批评4) 该公司如不服处罚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D 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6. 某省辖市一会计事务所未按要求带市统计局领取统计报表,收到送达的统计报表催领单后,仍未按规定时间领取统计报表,市统计局认为该事务所涉嫌统计违法,遂向其先后送达统计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该事务所不服市统计局的处罚决定,先后申请了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经审核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做出的处罚决定。请回答:1) 该事务所在此案件中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C 拒报统计资料2) 市统计局依法可对该事务所做出何种处罚?BD 警告,5万元以下罚款3) 该事务所可以向那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AD 省统计局,市政府4) 该案经过行政复议后该事务所仍不服,可以向哪个机关提起行政诉讼?B 市统计局所在的基层人民法院7.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5年至2006年间4次迟报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层统计报表。2006年8月市统计局依法对该公司做出了统计行政处罚,该公司不服,提起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经审核,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请回答:1) 该公司治安此案件中有何种违法行为?B 屡次迟报统计资料2) 市统计局依法对该公司做出何种处理?BCD 警告,通报批评,5万元以下罚款3) 该公司可以向哪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AC 省统计局,市政府4) 该公司对行政复议仍不服,可以向哪个机关提起行政诉讼?D 市统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维普资讯 研究生学 A s E G uY A 苞IY Nl H N × E u N L j u中国传播 民俗在广告丈案剑作 中的应用 ◎武 小菲 中华 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 中 , 民俗也得到不 断的发展和完…
聚焦2011年“两会”教育热点大洋新闻 时间: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李珍 今年我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华社发 在每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上,教育问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原因很简单:一来教育…
2012统计基础与统计实务及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资料整理(电子版本) 2012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模拟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
《现代小学生报》(小学版)六年级下学期复习专版一、词汇第一部分:复习要点与方法(按要求重点复习下面的单词):(一)见词汇表(注意“三会”和“四会”的要求)(二)注意下面词组和短语:Aa lot of, a pair of…, after class/…
【时效性】:现行有效 【发文字号】:国资办发[1993]42号 【颁布日期】: 【生效日期】: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