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2号产量,早抗性优西瓜种如何

中浙优1号(2012年海南审定水稻品种)_百度百科
?2012年海南审定水稻品种
(2012年海南审定水稻品种)
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浙优1号基本信息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种单位:海南万穗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浙A×航恢507
中浙优1号特征特性
属籼型感温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16-131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株型适中,叶片中直,后期熟色尚可,因台风雨影响,结实率偏低。每亩有效穗数约18.74万,平均株高103.4cm,平均穗长22.8cm,每穗总粒数107.4粒,结实率76.5%,千粒重25.2克。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4级,叶瘟5级,穗颈瘟4级,白叶枯7级,纹枯7级。米质主要指标两年综合表现:整精米率49.1%,垩白粒率13%,垩白度1.0%,直链淀粉13.4%。
中浙优1号产量表现
2010年晚造首次参加我省区试,平均亩产409.83公斤,比博II优15(CK)增产6.86%,达极显著水平,日产量3.47公斤,增产点比例66.7%。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44.89公斤,比博II优15(CK)减产0.03%,未达显著水平,日产量2.84公斤,增产点比例66.7%。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6.80公斤, 比博II优15(CK)增产1.39%。
中浙优1号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在海南作晚造种植应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播种,亩用种量插秧1-1.5公斤,抛秧1.5-2公斤,秧田播种量一般每亩10-12.5公斤。2、适龄移栽,合理插植:插秧秧龄20-25天,作抛秧应在2.5-3片叶之间下田。插秧规格为5x4寸。3、肥水管理:插秧前耕作时亩施25公斤过磷酸钙和1000公斤农家肥作底肥,插秧后5天亩施10公斤尿素以促禾苗早生快发,中期亩施10公斤氯化钾,视苗补施少许氮肥,够苗排水晒田练苗,以使禾苗茎干粗壮,穗大粒多,抗风抗倒。4、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稻蓟蚂和三化螟虫,中后期注意防治卷叶虫、稻飞虱和纹枯病。
中浙优1号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全生育期116-131天,与博II优15(CK)表现相当。丰产性较好,两年田间综合表现中抗苗瘟,轻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米质经检测一般。适宜我省各市县作晚稻种植,栽培适播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沿海地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1]
.中国水稻数据中心[引用日期]嘉浙优99(纳科2号)>>>RiceData==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
?嘉浙优99(纳科2号)亲本来源:(♀)&&(♂)选育单位:福建金山都发展有限公司品种类型: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将本文分享到:?2013年福建审定,编号:闽审稻2013005选育单位:福建金山都发展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嘉浙101A(原名:137A)×嘉恢99,区试名:纳科2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7.1天,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4.4天。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2万,株高120.4厘米,穗长27.5厘米,每穗总粒数219.0粒,结实率79.76%,千粒重25.6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其中将乐黄潭点鉴定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6%,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5.4%,粒长6.6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16.0%,垩白度2.4%,透明度1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蛋白质含量8.6%。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84.80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9.29%,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45.09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8.37%,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8.80%。2012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09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9.39%。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30天左右。插植密度23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2~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7:1.0,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5:3:2。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嘉浙优99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7天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4天;产量高;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通过审定。
?以上信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提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中国综合网
当前位置:&中浙优1号与中优6号示范报告
中浙优1号与中优6号示范报告
点击数:377 &&发布时间:
&为了进一步掌握中国水稻所选配的中籼杂交稻新组合中优6号,中浙优1号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为宣州区中籼杂交稻筛选更好的接班品种,中国水稻所与宣州区农技推广中心合作,在宣州区洪林镇安排了中籼杂交稻组合示范试验。&
一、试验概况&
1、参试品种:中浙优1号、中优6号由中国水稻所提供,对照种特优559,在丰乐公司购买。&
2、试验处理:每个组合栽334平方米,不设重复。观察品种基本特性,比较产量。&
3、试验地点:选在交通方便,生产水平较高的洪林丁湾村,该地土壤较肥沃,属于沙壤土,灌排十分方便,前茬为冬油菜。&
4、气候条件:2004年一季稻生产风调雨顺,属于丰产年成。但试验区四稻混栽,二化螟发生较重,发育十分不整齐,防治难度很大,造成一定的减产。&
二、试验经过。5月19日播种,6月18日移栽,10月3日全部收割。栽插密度为20厘米×26.6厘米,每亩为1.24万穴,单本或双本栽插。每亩基肥施尿素5千克,碳铵25千克,前茬是冬油菜,设施磷肥。移栽后7天,结合除草施尿素5千克,并追氯化钾8千克,拔节期追尿素4千克。水浆管理是浅水勤灌,够苗烤田,湿润到老。病虫草害防治,活棵后撒施除草剂除草。分蘖期用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1次,其后,防治螟虫3次,由于二化螟发生量大,发育不整齐,虽然多次用药,但还是造成一定的减产。&
三、试验结果&
1、产量:中浙优1号产量居第1位,理论产量为567.2千克/亩,实际产量为451千克/亩,较对照增产8.4%;中优6号产量居第2位,理论产量为557.8千克/亩,实际产量428千克/亩,较对照增产2.9%。由于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实际产量表现偏低。&
2、生育期:中浙优1号全生育期为137天,比对照长6天,中优6号134天,比特优559长3天。&
3、主要特征特性:中浙优1号,穗大粒多,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生长清秀,抗病性好。中优6号,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株型理想、抗倒、抗病能力强。2004年该试验点稻瘟病流行,这两个组合都表现为抗病,没有感染。&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temp.ad13--]
中浙优1号与中优6号示范报告信息转载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苏ICP备号-1您的位置: &
中浙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质小麦产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