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在摆摊做生意我们班好多人曰我看中我

常德城里吉林人:摆摊是一种生存方式
  人民路是常德城最古老、最繁华的路。从龙港巷到梅尼广场,从步行街到水星楼,是这条路上的繁华。就是在这繁华路段,活跃着来自我国东北部的人们,我关注他们已经快两年了。
  这些人,一部分来自吉林省舒兰市,一部分来自吉林省通化市,我暂且用网络语言称他们为舒兰群和通化群吧。新、奇、特、时尚及实用价值高,是他们所卖商品的特点;根据季节变换,卖一些时令商品,是他们的营销策略;超市外、人流量大流动人口多的地方,是他们的经营地点。他们的营销模式却截然不同:舒兰群,每一个摊位每个时段都会主推一种商品,推销者戴着耳麦,边演示边用顺口溜介绍商品的性能,一口普通话,能听出东北味。通化群,经营者不戴耳麦,只要有人过来,他们都会用吉林男人特有的温柔,根据光顾者的特点,推介相应的商品,那份耐心真让人佩服。
  上篇:与吉林人相逢
  初见吉林人,那是2010年初,我从家润多超市出来,好几个说东北话的人摆着摊,推销一些日用小商品。那时,我的“讲述流动的中国——流动人口生存状况调查”刚刚开始。我特地买了一个吸水拖把,了解到他们是吉林人。当时,在心里锁定他们为我的采访对象。这年暑假,我带着实习生去采访,却不见他们和他们的小摊。直到12月,我才找到了他们。
  日,星期六。虽然已是冬天,这时候常德的冬日还是暖融融的。我时而骑着自行车,时而把自行车停在围栏内改为步行,把常德老城区中心区转了个遍。
  梅尼广场前,3个蓝色的棚子错落有致。我停好单车,走近中间的一个棚子,一位年轻女士带着耳麦,热情地向我介绍多功能蒸汽熨斗。不时有顾客过来,吸毛绒的滚子、剃衣服上毛球的剃刀,她一一演示介绍。
  我说:“我能采访你吗?”
  女士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说:“采访我?我有什么好采访的。普通老百姓。”
  “我就是写老百姓的故事。”我边看她推销商品,边见空和她聊天。
  这时,一名男士走进棚子,脚穿半筒靴,下穿迷彩裤,身穿黑色夹克衫,身材单瘦却显精干;一手提一个纸箱,一手提一部手提电脑袋,一双小眼睛下一副严肃的清瘦面孔,其神态和步履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酷”。女士边取出电脑边和男士小声嘀咕了几句,然后对我说:“不好意思,不能接受你的采访。”
  在我看来,他们是一对夫妻。我没有离开,仍在寻找采访机会。
  男士屏幕朝外摆放好电脑,给键盘盖上一块薄薄的软橡胶,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吸烟的害处。随之,一盒盒电子烟也被男士展现在电脑旁。
  我说:“我见别人抽过电子烟。”
  女士说:“电视购物里有过介绍。”
  我对男士说:“我们聊聊,说说你们的故事。”
  “我们有什么好说的,摆地摊的。”男士冷冷地回答道。
  “说说你们怎么创业的,给那些觉得就业无门的年轻人一些启迪。”
  “我们也不年轻了,30多了。”男士还是冷冷的,手里忙着他自己的事,甩下一句话。
  “30多岁很年轻啊,正好有成功的经验。”
  “去采访他们吧。他们年纪大做得久。”男士扭了一下头说道。
  我顺着他目光示意的方向望去,在离这棚子约5米远处,一对奔老年的夫妻在另一个棚子里,卖的商品是服装、袜子和手套。
  “我们交个朋友?”
  “不要朋友,只要钱。”
  遭到拒绝的我朝右边看了一眼,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看起来很眼熟,我走过去便说道:“改卖厨房小工具了?我在你手里买过拖把,你们是吉林人。去年你高中毕业后就来常德了。”
  “是。”小伙子回答道。
  “你们是一家人?”我指着棚子里的人问道。
  “那是我姐,是表姐,那是姐夫,那是我哥。”小伙子的目光依次朝里面的3个人移动,向我介绍他的亲人。
  “你父母呢?”
  “在家。”
  “在吉林的家,还是在常德的家?”
  “在沃尔玛那里。”
  “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采访你吗?”
  “不可以。”
  “为什么?”
  “隐私。”小伙子回答简单,语气平和。
  另一个棚子里,一对稍微年长的年轻夫妻,主要销售巧克力、擦玻璃的刷子和筷子。
  3个棚子的人们推销各自的商品都很投入,对待顾客都很热情。可是,当我说是记者想写他们的故事时,被一一拒绝了。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应该是理由之一。
  肚子咕咕叫,该吃午饭了。我到壹德壹吃了一笼蒸饺喝了一碗海带汤,直奔水星街。广场里,整齐有序地支了很多棚子。我转悠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削皮薄,削皮快,快来看,快来买。红面擦,背面干……”
  这声音源于一个叫万峰的小伙子。他很勤奋,时而演示着推销商品,时而又去安装擦玻璃的工具。我在那里待了好几个小时,没见他停下来过。他也很风趣。日开幕的常德市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上见到他,我问道:“比在水星街、梅尼广场外生意好些吗?”他用东北热播电视剧《乡村爱情》流行语回到道:“必须的。”我会心一笑,说了声“bye”便离开。赚钱的大好时光,我岂敢占用。
  1月16日,天很冷。我再次到梅尼广场,商场内暖融融的,商场外,寒气逼人,来自吉林的人们仍然坚守着,摆摊,推销商品。我远远地久久地望着他们,心里生出些许感动,感受到了他们的艰辛和不易。
  2月19日,水星楼广场摊位里就小李一个男孩子,商品也不是很多,他说:“春节都在这里,初九回家了。”
  他们来自吉林省1992年改为省直辖县级市的舒兰市。这是一个大家族,有10多个人,领衔人物就是我在梅尼广场外见到的那位酷先生,名叫任伟。这是他父亲告诉我的。11月20日下午,在水星街李亮的拼图玩具摊前,我见到了任伟的女儿,大概是学龄前大小的孩子,由爷爷带着。
  李亮,来常德不久,人年轻,说话和气。同一句话,从北方人嘴里说出来,特别是从东北人嘴里说来,听起来特舒服。有意思的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前来光顾购物的常德人,说话也变得斯文起来,有些人还尝试着说普通话。这对推广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很喜欢听你们说话。”我对李亮说道。
  李亮回答道:“都一个脑袋,有话好好说,干嘛大声嚷嚷,跟吵架似地。”他告诉我,他在长沙做的时间长,擅长电脑和做生意。说话大声嚷嚷是他在长沙和常德的感受。在我看来,是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吧。
  李亮来自长春,根据他在常德的生意,我把他划在通化群。
  舒兰群,通化群,加在一起,大约二三十人吧。他们大老远来到常德,习惯吗?过得好吗?有什么困难吗?他们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什么?……我为一个个问号寻找着答案。
  下篇:刘涛和彭娟的故事
  刘涛和彭娟是一对恩爱夫妻。刘涛是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人,彭娟是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人。在与吉林人的接触中,我和他们俩最投缘,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所以,我选择他们作为通化群的代表——
  日,水星街入口,3米左右长的柜台上,3D立体拼图\纸板拼图\智能拼图吸引了我的视线。
  “看,埃菲尔铁塔,很逼真的。”我对身边的老公说。
  “买一个?”柜台内高瘦男子热情地对我说。
  “不好意思,孩子大了,用不上。”
  “大人也可以玩的。”
  “东北人?”我学着东北味儿的普通话问道。
  “是,吉林。老乡吧?”
  “呵呵,东北老乡。”我一笑,没有明确回答,便离开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涛。
  1月8日,星期六,8点多钟起床,拉开窗帘,打开门窗,冬日的阳光射进来洒满屋子。客厅里温度计的数字从0.0慢慢往上走,0.1、0.2……10点多钟出门时,已升到1.1℃。可我骑着自行车还没过七里桥,太阳就躲进了云层,明天就是三九了,三九严寒着实让人感到了冬的寒冷。计划中,是去水星街,再次尝试采访吉林人。刚到步行街,常德市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在即,商家都忙着布展,我没去打扰他们。直到11月15日晚,我去水星楼看电影《失恋33天》,因没有买到票,下得楼来心存侥幸地向水星街走去,再次见到了刘涛。
  “你好!”我上前打了个招呼。
  “好久不见。跟姐夫出来转悠。”刘涛说话总是很亲切,声音也清澈明亮。他告诉我,他们在淘宝城和步行街开了两个专卖袜子的连锁店,董事长是他嫂子,他哥是总经理,姐姐和彭娟是店长。他说,摆摊不是长久之计,想通过努力做出自己的品牌。
  11月16日上午,我特地来到水星街,与刘涛拉起了家常——
  刘涛的父母60多岁,都是退休工人。他有1个哥哥,1个姐姐。哥哥在深圳认识了嫂子,嫂子是常德人,他俩回常德创业10多年了。他哥说常德环境不错,2008年姐姐姐夫也来到了常德。他自己2004年就来过常德,和妻子双双过来也就一两年的时间。他和我说起了“留守儿童”的话题,想明年下半年把儿子转过来上学。
  9月13日去石门覆罗山教学点采访《大山深处:一个老师和十三个留守儿童》时,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孩子们表现出的情感缺失历历在目。
  “我去问问,流动人口孩子插班就读该怎么办手续。”我对刘涛说道。
  晚上,我吃罢晚饭,骑着自行车再次来到水星街,告诉刘涛:“我问了跑教育线的记者,流动人口子女可以就近插班就读,和当地孩子享受同等待遇,不收插班费。拿着暂住证到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签个字,就可以了。”这时刘涛接到一个电话,说:“哥,我准备收摊,彭娟感冒了,我得去店里帮她收拾关门。”我想帮他一把,他没让我插手:“姐,不用,我自己来。习惯了,很快的。”
  “我跟你一起去看看。”我跟在刘涛的后面,他把货物放进水星楼的小仓库,便向步行街走去。
  我们边走边聊。他说,东北的轻工业相对滞后,加上气候的原因,南方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要大一些。他告诉我,他在水星楼买了个50平米的房子,已经入住。吃饭是在他哥曾经出租的一套房子里,有专人做饭。姐姐姐夫暂时住在那里,他们在步行街也买了房子,还没有交房。哥哥嫂子在常德有几套房子。
  “你们一大家在常德做得很不错了。”我对刘涛说。
  “慢慢来吧。明年下半年,我儿子和我爸妈都会过来。”
  “你不是在深圳、贵阳……很多地方做过吗。”
  “是。正因为我们都在外面,家里人本来就不多,一年难得见几回面,亲情都淡了。”刘涛说出了他们在外奔波的苦衷。我记得,他姐夫曾经对我说的话,我问春节没回家值不值?他说:“从经济上说,值。春节是平时的2倍。从感情上说,不值。”
  11月20日,星期天,上午。我去了他们步行街的店。因为有了16日晚上的初次见面,我与彭娟便有了点头会意的微笑。彭娟说,客流高峰是午饭过后,于是我和她聊了起来。
  “出门在外,想孩子吧,孩子也想你们吧。”同为母亲的我关切地问道。
  “想。想起孩子电话里说的话,心里都难受。”彭娟说话轻言细语。
  “孩子怎么说?”
  “我儿子说:‘学音乐,别的孩子都有父母陪着,我没有;重阳节,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陪着登山,我没有。’”说这话时,我看见彭娟的眼圈都红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心里酸酸的。
  “上次我们回去,我儿子晚上睡觉都要睡我们中间,还搂着我不放。我说,一个男孩子,这么大了,还这样不好。我儿子说:‘你们欠我的。’”彭娟接着说,“我儿子对我说:‘妈妈,我考200分,你和爸爸不走了。’我说,不行,我和爸爸要赚钱,让你过上好生活,上好学校。他说:‘那我考100分,你不走。’我说,也不行。我不去,没人给爸爸做饭,爸爸吃什么呀,饿死了咋办。孩子大了,懂事了,不像以前,孩子还小,说搁家里就搁家里。”
  “长年在外吃了不少苦吧?”
  “真是吃了不少苦。”彭娟进入了回忆——
  “高中毕业,在家里做了一段时间,主要是服装。后来去深圳,卖东北特产,长白山人参、鹿茸。再后来,开了家保健品店,卖蜂产品。这时认识了我老公。我们在一个商场,他卖服装。我们俩的店面对面。老乡,经常会在一起吃饭、喝茶,店面上也互相照顾。卖保健品亏了,又去摆摊。”
  “你们从老乡到朋友,然后恋爱结为夫妻。”我插话道。
  “当时我对我老公说,等我们买了房子再结婚。去贵阳一起做生意我们俩没有钱,家里借了1万块钱,还是要给利息的。那时候,我们才20来岁,一个月一个星期在车上,一个星期在家里,两个星期摆摊做生意。出门在外,我们事事处处省钱:住的是二三十的招待所;别人睡卧铺,我们一张报纸睡车厢,开始单程得5天,后来是3天。我们俩一趟车费就能省下700元。等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温馨的家,赚的省的全花光了。我们又一起挣钱。记得我儿子出生才6个月,为了挣钱,我出了一趟货,奶水也没了。路上,撑得我只能抬着手走路。”她用手指了指当时孩子的“粮仓”,双手弯曲抬得与肩平齐,继续说道,“回到家里,病了一场,长了个脓包,还动了手术。”
  “有朋友对我说,怎么找个没有钱的老公。我说没有钱怕什么,我们可以一起挣钱,只要人好。我老公人很好,性格很好,脾气好,好得没有脾气。”彭娟流露出了对刘涛的欣赏。
  彭娟的话一点也不假,我不止一次看刘涛做生意,他的性格、耐心真是一个优秀的生意人,我剪辑几个11月20日下午,在水星街看到的镜头——
  一个少女,十指涂有紫色的指甲油,亮闪闪,拿了一个相当于抹布功能的手套问,这是做什么的?刘涛说,最适合你用。少女说,为什呀?刘涛说,你那么漂亮的手,打扫卫生做家务就不会弄坏你的手。少女说,哦,我不做事的。刘涛笑笑说,不做家务可不好。
  两个女生,指着打底裤问,这怎么卖?哪种好?刘涛,一口一个美女,叫得亲切,听起来也恰到好处。他说,穿靴子穿,就买连底的;不穿靴子,就买这种,可以穿两天,不用每天换。
  一女士,拿起一绒毛刷问,这是做什么用?刘涛说,现代版的鸡毛掸子,刷墙壁,刷桌子,刷床,不掉毛,还可以拆下来洗。
  一男士问,毛巾怎么卖?刘涛不厌其烦地介绍各种毛巾的价格、作用,女士洗脸用美容巾;这是干发巾,理发店都用这个;竹纤维的,洗碗不粘油……
  点点滴滴,我感受到他俩爱之深,他们一大家情之浓。
  尾声:几种不同的声音
  采访吉林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是我的感受。在这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我听到了许多声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潮流,没有这个潮流,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经济成就。没有外地人,哪里会有北上广今天的辉煌。这是我的声音。
  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从摆地摊做起的,而摆地摊这里面又大有学问,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摆的。摆地摊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像很多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就靠这个维持家庭生活。地摊是可以摆的,但是要按规矩摆,或者说在规定的地点摆,按政府的规划摆。像长沙市就有专门的地方给流动摊位。这是部分网民的声音。
  《中国经济周刊》: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城市流动商贩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有没有什么技术性手段可以有效规避或者缓解这种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在小商贩问题上,综合治理应当转向疏通,“网开一面”,能够为社会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提供他们生存的空间。应当通过配套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完善综合执法的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庆:城市流动商贩与城市治理之间的矛盾冲突,实质上反映出了人们对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认识偏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城市不同职能区域实施不同的治理,满足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追求城市的华美、可爱、流光溢彩。比如,对生活区域以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为主,可以适当地允许小贩摆摊;但是对于工作区域,则要实行严格管理,保持城市整洁的风貌。流动小商贩能够成为和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要放宽对小商贩的限制,划定经营区域,建设符合标准的商业设施;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保证市民的消费环境安全。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要改变以往那种整齐划一的形式主义观念,要实施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比如在一些涉及民生的、老百姓需要的区域内,让小商小贩存在。上海的《城市设摊导则》,正是借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对小商小贩的管理上实施的分区域、分场所和分时间管理的经验,这将使其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回复: 6 | 浏览: 3953
| 字体: tT
注册时间&帖子697&阅读权限100&积分1453&精华0&UID5766028&
妈币5123 &宝宝生日&积分1453&
| 字体大小: tT
由于老家亲戚是酿制蜂蜜的,同事们都想买点来吃,加上城里能买到正宗的蜂蜜很难价格也贵,于是我就想多弄点来,既然老天给了我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不出去摆摊去试试呢,说干就干从此我踏上了我的摆摊之路。
& &&&蜂蜜到货的那天是周末,下午5点半的样子,我带着凳子、杯子、蜂蜜、等一切能用上的东西,风风火火的来到了小区门口。初次摆摊还是很不好意思,坐在小板凳上面,只看见一双双脚从眼前走过甚至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摆了一会也无人问津。看着这十来米的道路原来也有很大的学问,最前面的人问的多,后面的自然就少,就那么几米的路,也是懒的走的,可见地理位置是多么的重要。没多久,我就看见那些卖菜的大妈,端着自己的菜,小跑到超市门口上面的正路上,这样超市的人一出来就可以看见他们卖的蔬菜,我也拿着自己的蜂蜜嘚嘚嘚的跑到超市门口,果然位置好就是好,总算有人来问了,价格不贵,可是不相信是真蜂蜜,都说真蜂蜜那么这么便宜的。我也是第一次卖,我也不懂,除了让他们尝之外,就是不断的说我这蜂蜜的来处。可是依然没有人买。正当自己有人气的时候,我又看见卖菜的大妈们端着自己的东西往原来的地方走,我一看,噢,天哪,城管来了,就这么个地方还有城管,我又拿着自己的东西跑回原来的地方。原来摆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要和城管斗智斗勇外,抢夺地盘也是必不可少的。 时间到了晚上7点多了,我的蜂蜜依然没有卖出去,可是也有个好消息,超市门口晚上7点半就可以摆摊了,到了7点半我也拿着我的蜂蜜跑到了超市门口,位置好,就是好,问的人也多了,看的人也多了,一个超市里面的员工买了两瓶,天,我总算是开张了,也许是看见超市里面的人都买了,那些犹豫的人也都买了,第一晚上还不错,卖了12斤,9点多我也就收摊回家了。看着第一晚的开门红,我对第二天充满信心。
& && &蜂蜜我只知道有美容养颜,润肠排毒,有哪些成分,怎么去检验真假我都不知道,为了第二天能顺利的大干一场,我在网上把所有的蜂蜜知识都看了个遍,怎么验证蜂蜜的试验一一做了个遍,把自己的蜂蜜知识充分补足,这样别人问起来我也底气十足。第二天总结了第一天的经验,下班回到家,吃了饭慢慢的拿着自己的东西走到超市门口,摆开,这样就不用和城管打游击,也不用被超市的保安撵来撵去,本想着自己做足了功课,今天应该卖得不错,可是依然问的人多,卖的人少,时间就这么在问, 答,问,答中走过,只卖了一瓶出去,想想开张了也算好,收摊回家。第三天还可以,第四天就不行了,不过也算开了张,没白去一趟。**说过 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我想我得改变策越了,很简单,换地。于是我又拿着我的东西去往另一个小区,哪里没有城管,也没有保安,人流比较集中但是去的有点晚,还好开了张,第二晚一早就去,没想到效果还不错。蜂蜜试验一一验证,大家也都相信我的蜂蜜,很多都留有电话,吃完再来。
&&总结。摆摊是做生意的一个很小很小的起步,但是里面的学问也很大,当然我觉得利润也很大,无需门面,无需水电气,只需成本,和一颗斗智斗勇的心。同时要放的开,丢下面子,吆喝起来,不管有没有人买,人气来了,要买的人自然也来了。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哪怕你东西再好,没人一样白搭。摆摊6天卖了一千七八,期中的利润,嘿嘿自己算。这也算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吧。
注册时间&帖子554&阅读权限100&积分628&精华0&UID&
妈币3848 &宝宝生日&积分628&
配服楼主 的勇气
注册时间&帖子870&阅读权限100&积分4746&精华0&UID602329&
妈币3569 &宝宝生日&积分4746&
确实佩服LZ,加油加油!
注册时间&帖子2470&阅读权限100&积分2789&精华2&UID9436424&
妈币10079 &宝宝生日&积分2789&
你是在说你的金?还是在说城管?你是在说蜜?还是在说能干?
其实过程是美好的就行,至于你的质量和你所卖蜂蜜的如何,社会上需要的就只有天地良心了!
我不觉得你有多苦呀,6天1700或者1800,投了300多一天了,比起上山下海的建筑工人来说,还是十分轻松的。吃苦有时候是一种福份,有的人想吃苦却没有机会,有的人该吃苦却没有勇气。自古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一件事情都会为你总结人生!
快乐开心的生活!
注册时间&帖子697&阅读权限100&积分1453&精华0&UID5766028&
妈币5123 &宝宝生日&积分1453&
嗨、乱七八糟都在说,第一次摆摊特此纪念一下,没有其他,你想太多。
注册时间&帖子14&阅读权限10&积分17&精华0&UID&
妈币43 &宝宝生日&积分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注册时间&帖子697&阅读权限100&积分1453&精华0&UID5766028&
妈币5123 &宝宝生日&积分1453&
如果要买蜂蜜,可以给我短消息,先验后买。
我的摆摊经历--人生第一桶金
房子12月底接房,2月份就要过年了,正在纠结跨年装修好不好?朋友们给点建议!年前装修还是年后装修啊?
登录妈妈网
手机上妈网
孕妈必用 谁用谁好孕
5分钟内必有答案
宝宝成长时光相册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网安备案号:1公安机关备案号: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开学季学长摆摊做生意 三天挣到两年的学费
大河网—大河报
学生在体育馆铺设凉席供家长休息昨日新生报到时,由于持续降雨,火车站附近、校园内,随处可见卖伞的商家和学生。“一上午卖了一百多把。”在火车站附近做面食生意的林女士告诉记者,早上起来就一直下雨,她就去采购了一些雨伞,在火车站叫卖,没想到生意异常火爆。与火车站相比,学校周围的生意更为火爆。在河科大校门口,一排售卖被褥、脸盆等日用品的小摊尤为壮观,叫卖声此起彼伏。据其中一位摊主小谢介绍,他是河科大大三在校学生,在附近摆摊的和他一样,大多是在校学生,每年开学时,就有不少同学做这种生意,生意好时,三天就可以挣到两年的学费。小谢告诉记者,去年开学时,他就摆摊卖被褥、盆子等生活用品,起早贪黑忙了3天,赚到了1万多元。尝到了甜头,今年他再次和同学一起出摊,希望能把今年的学费给挣出来。“摆了两天了,生意还差不多,总共挣了5000多元。”小谢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florazhang]
【装修福利】史上性价比最高基装套餐!1.9万基装90平三房
【活动】19元秒杀无痛洗牙!还能抵19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进货做生意,这两点你必须知道 | 进货批发摆摊经验 - 加盟社区 - 我的加盟网
我的图书馆
进货做生意,这两点你必须知道 | 进货批发摆摊经验 - 加盟社区 - 我的加盟网
进货做生意,这两点你必须知道
??你可知道:从厂家你拿的价格也可能不是最低的! =[43y%  && '+R%6 &  一、 现在做生意很多人认为:市场上什么好卖我进什么? I NFz X &l)2HHu& &  自己认为这是最保险的、确实有把握的! z;Gbqr?{{ &  其实这是在跟风经营成熟产品。  K{7S &3IRRFIiO &  产品不管怎么卖、能卖出去是真的。 vX!dMJa0 &  但由于竞争你不赚钱就确实没把握了。 faKrSmE! &  为什么哪?因为产品最有把握赚钱的阶段不是在成熟期,而是在成长期。 WhVmycdv &kAKqW7,q" &  你可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的产品一开始都卖的贵,到成熟了就便宜了,其实也就是利润低了。 PxCl]~v &|rms[1&_ &  另一方面有经验的商家早就代理了,你再干就只能在他的下面分很少一点利润了。 k%4A::= &Qe=Q8cT &  二、 现在做生意很多人认为:我进货直接去厂家。 V HY&(4@ &lCs8`bYU &  其实出厂价也是有规矩的,只要是有代理的地方、你再去厂家也是不能拿到最低价格的。因为厂家要保护代理商的利益,你就是跑到厂家也是等于在当地代理商哪拿的货一样贵的。 `peJ s~V &5/eS1NJ@ &  如该产品在你当地没有代理商,这出厂价厂里往往按进货量来说事的,也就是进的多价格就低。 :J)l C = &K Lv &  这就形成了钱多就有竞争力的现象! 2|_Jup &{II7%\ya &  一些大的经销商到厂里一张嘴就是:你别问我能进多少、你这厂里一年能生产多少?。。。。。 o3[sF &   Wg;TXs/ &  我劝朋友还是多点分析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做新产品的代理商。 06W=(fY &^OcfM_4pN &  其实这大多数人认为没把握的还真是最有把握的!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速看|南昌开店的、摆摊、做生意的注意了!二维码收款千万要小心,已有人中招!
8月10日签到关键词
现在移动支付很火爆,
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在手机转账上动起手脚。
近日,淄博张店区西五路上一名店主明明看到顾客已经扫码付款成功,顾客走后却发现钱并未到账。张先生在张店区西五路上开了一家卖酒水的店铺,为了收款方便,他设置了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也省去了找零的麻烦。
7月29日下午,一名男子到店里买了些酒,一共120元。该男子扫了一下收银台上的微信二维码,付款后特意给张先生看了一眼付款成功的页面,该男子随后就离开了。该男子离开后,张先生查看手机时,发现刚才男子付的款他根本没有收到。
起初,他以为是延迟到账,可是等到晚上钱也没有到账。想到此前顾客付款从未有过延迟到账的情况,张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小资查阅相关资料发现,
全国多个地区已经出现了类似的骗局。
(建议在有wifi的情况下观看)
骗子是有同伙的
在选定超市后
同伙就将自己的微信或支付宝昵称改成店家的昵称
而店主看到支付页面显示的收款方是自己的店名
就以为钱已经支付
类似的案例
曾在江西赣州真实上演
今年6月22日17时许,一个男子径直地走进信丰县铁石口镇福某家超市,称要买2条店里最贵的香烟,老板娘将超市里仅剩的一条软中华、一条硬中华给了他,对方再买了一瓶东鹏特饮,随后拿出手机,扫码微信支付了1115.5元,并将显示支付完成的手机页面,出示给了老板娘查看。
等老板娘空闲时,拿起手机查看,吓了一跳:微信钱包里没有收到钱!
同样的事情,当天接连在信丰县多个乡镇上演。
同伙将微信名改为店名收款
警方拿下嫌疑人后,对方供述了犯罪手法。
原来,嫌疑人选定超市后,其同伙将自己的微信或支付宝号改成店名,在目标店购买商品后,嫌疑人扫店主二维码,实际只是“虚晃一枪”,钱其实支付给了同伙,而店主看到支付页面显示的收款方式自己的店面,便没有留心查看,导致上当受骗。
警方表示,该起案件的嫌疑人多选择乡镇中小型超市实施诈骗,且多选择收银员为女性的超市。
两天内实施诈骗6次(信丰4次,安远2次),涉案金额6000余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骗子无处不在
南昌开店的都该认真看看
当用户向你手机支付时
一定要确认下自己是否真的收到款
以免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失
让更多人看到,
点ZAN,转发
来源:新闻广角 南昌发布
大家还喜欢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好多人对我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