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冷冻水管径巳知压力0.4Mpa,管径DN200,如何计算出水流量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doc 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2
1.空气调节的任务是什么?
2.中央空调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4.空气调节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划分这两类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5.简述中央空调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湿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为什么要把含量很少的水蒸汽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分来考虑?
2.,湿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和湿空气的水蒸汽饱和分压力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否受大气压力的影响?
3.房间内空气干球温度为20℃,相对湿度,压力为0.1Mpa,如果穿过室内的冷水管道表面温度为8℃,那么管道表面是否会有凝结水产生?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4.请解释下列物理现象:①在寒冷的冬季,人在室外说话时,为什么能看得见从嘴里冒出的“白气”?②为什么浴室在夏天不像冬天那样雾气腾腾?③试说明秋天早晨的雾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空气温度一提高雾就消失了?④冬天,有些汽车把热风吹到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就可以防止结霜,这是什么原因?⑤冬季室内供暖,为什么会导致空气干燥?应采取什么措施方可使空气湿润些?
5.两种空气环境的相对湿度都一样,但一个温度高,一个温度低,试问从吸湿能力上看,能说它们是同样干燥吗?为什么?
6.在某一空气环境中,让1kg温度为t℃的水吸收空气的热全部蒸发,试问此时空气状态如何变化?在i-d图上又如何表示?
8.空气温度是20℃,大气压力为0.1MPa,相对温度,如果空气经过处理后,温度下降到15℃,相对湿度增加到,试问空气焓值变化了多少?
9.已知大气压力B=0.1MPa,空气温度t1=18℃,=50%,空气吸收了热量Q=14000kJ/h和湿量W=2kg/h后,温度为t2=25℃,利用h-d图,求出状态变化后空气的其他状态参数,h2,d2各是多少?
10.已知大气压力为101325Pa,空气状态变化前的干球温度t1=20℃,状态变化后的干球温度t2=30℃,相对湿度=50%,状态变化过程的角系数。试用h-d图求空气状态点的各参数、h1、d1各是多少?
11.某空调房间的长、宽、高为5m×3.3m×3m,经实测室内空气温度为20℃,压力101325Pa,水蒸汽分压力为1400Pa,试求:①室内空含湿量d;②室内空气的比焓h;③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④室内干空气的质量;⑤室内水蒸汽的质量?⑥如果使室内空气沿等温线加湿至饱和状态,问变化的角系数是多少?加入的水蒸汽量是多少?
12.空调房间内气压为101325Pa,空气的干球温度为20℃,外墙内表面的温度为7℃,为了不使墙面上产生凝结水,求室内空气最大允许相对湿度和最大允许含湿量是多少?
13.将空气由t1=25℃,冷却到t2=15℃,。问:①每公斤干空气失去水分是多少克?②每公斤干空气失去的显热是多少kJ?③水凝结时放出的潜热是多少kJ?④空气状态变化时失去的总热量是多少kJ?
14.当大气压变化时空气的哪些状态参数发生变化?怎样变化?
15、试求t=26℃时干空气的密度。当地大气压力B=101325Pa
16、已知空气温度t=-10℃,大气压力B=101325Pa=70%。试比较干空气和湿空气的密度。
17、已知房间内空气温度t=20℃,相对湿度φ=50%B=101325Pa,试计算空气的含湿量。
18、某地大气压力B=101325Pa。测得当时空气温度t=30℃,相对湿度φ=80%=100%),试计算该空气的饱和含湿量、焓和密度。
19、已知房间内空气干球温度为20℃,相对湿度φ=55%,所在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25 Pa。如果穿过室内的冷水管道表面温度为8℃,那末管道表面会不会产生凝结水?为什么?如有,应采取什么措施?
20、已知空气的温度t=22℃,含湿量d=8.22g/kgB=101325Pa。试计算该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焓值。
21、已知某地的大气压力B=101325Pa,温度t=22℃,相对湿度φ=55%i-d图求空气的湿球温度ts和露点温度tl。
22、已知空气的大气压力为101325 Pa,试利用i-d图确定下列各空气状态的其他参数。
①t=22℃,φ=64% ;
②i=44kJ/kg, d=7g/kg干 ;
t=28℃(干球温度),tl=22℃(露点温度);
④db=14.7g/ kg干(饱和含湿量),φ=70% ;
23、对于初始状态为t=16℃,d=9 g/kgQ=5.82KW,加入总湿量W=2.5kg/h(6.94×10-4kg/s)。试在i-d图上画出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线。如果从空气中减去5.82KW的热量和2.5kg/h的湿量,此时变化过程线又如何表示?( B=101325Pa)
24、已知大气压力B=101325Pa,空气温度t1=18℃,φ1=50%Q=3.89KW和湿量W=0.000056kg/s后,其温度t2=25℃。试利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习题与思考题2006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呼吸相关计算公式摘要
我的图书馆
呼吸相关计算公式摘要
计算公式 :公式注解意义1.氧合1.1 PA-aDO2, A-aDO2. (肺泡-动脉血O2分压差)1)PA-aDO2=PAO2 – PaO22)PA-aDO2=140-(PaO2+PaCO2)3)PA-aDO2 / 20正常 :10-25 mmHg(空气) 30-50mmHg(100%O2)随年令和FIO2而改变.吸入FIO2=0.5, 20分钟后所测PaO2应>150 mmHg, (不使用 100%O2因分流会↑)抽动脉血测PaO2,PaCO2.评估分流.提示气体交换的有效性.正常值反映正常的分流.区分真正的分流和V/Q不匹配.升高值反映分流, V/Q不匹配, 低肺泡通气, 或弥散↓.>350 mmHg 提示撤机失败.评估正确性低(仅用于21%O2).见分流公式.1.2 PAO2 (肺泡气公式, 肺泡O2分压)1)PAO2 = [(PB – PH2O)×FIO2] –(PaCO2×(FIO2+1 – FIO2 /RQ)]2)PAO2 = [(PB – PH2O)×FIO2] –PaCO2×1.253)PAO2 = PIO2 – PaCO24)PAO2 = 150 – PaCO25)PAO2 = (FIO2×700) - 50正常:100 mmHg(空气) 663 mmHg(100%O2,海平面).RQ:正常0.8(气体交换比)简易公式,FIO22.简易公式,FIO22.PIO2=(PB– PH2O)×FIO2仅是估计仅是估计肺泡内的O2分压.用于确定肺泡O2分压,以计算PA-aDO2, a/A比, 和分流%.1..3 a/A O2 Ratio(动脉血/肺泡气O2分压比)
1)PaO2 / PAO22)巳知PaO2 / 计算PAO2= 期望的PaO2/未知PAO2肺气体交換指数或肺的效率.在任何FIO2,正常=0.8-0.9(早先为0.75)改变FIO2时, 预计PaO2(见FIO2评估公式)比A-a梯度更稳定, FIO2可改变 A-a梯度, FIO2变化时a/A仍相对稳定.仅在PaCO2或V/Q发生变化时而改变.低a/A比(分流, V/Q不匹配,或弥散缺陷. 撤机失败. 难治性低氧血症用于估计分流(见分流公式)1.4 Ca–O2 (动脉-混合静脉血O2容量差)Ca–O2=CaO2 – CvO2在动脉和混合静脉血间O2容量差.正常=4.2→5.0 ml/dL(vol%)代表组织的O2耗量和评估心排血量(CO).若↑=CO↓或新陈代谢↑.若↓=CO↑或新陈代谢↓.1..5 Pa-DO2, A-DO2. (动脉-混合静脉血O2分压差) : Pa-?O2 = PaO2 – P?O2正常=60 mmHg在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间O2分压差1.6 PaCO2=CO2/A正常=35-45 mmHg代表通气量和CO2排出关系. 公式注解意义1.7估计FIO21)使用 a /A 比 : PAO2=期望PaO2/(a/A比)新的FIO2=期望PaO2+期望PaCO2 / (PaO2/PaO2)/(PB-H2O)2)使用肺泡O2分压:FIO2=PAO2+(PaCO2/0.8)/(PB-H2O)3)使用A-a梯度FIO2=PA-aO2+期望PaO2 / 7604)估计的:FIO2=PaO2/5005)列线图:等分流线
任何FIO2图中均列出用于估计FIO2须获得期望的PaO2或在任何FIO2所获得PaO2.FIO2↑须20分钟后测定!1)在列线图上标出PaO2和当前的FIO2. 两者相交2)即评出分流线: 在纵軸上期望的PaO2, 相应在水平轴上读出FIO2. 交点即为分流量(Benetar,S;British J.Anes.V.45,1973)1.8 O2(所需的O2耗量)O2 =CO ×(CaO2 – C?O2)×10 = CO × Ca-?O2 ×10正常 = 200-250 ml/min每分钟身体组织所利用的O2容积. 代谢水平和CO的指数.O2 ↑=代谢水平和CO的↑.O2 ↓=代谢水平和CO的↓.1.9 O2 I(O2耗量指数)O2 I = CI × Ca-vO2 ×10O2 I=O2
/BSA =110-165 ml/min/m2 CI = CO/BSA (L/min/m2)按体表面积计算的O2耗量.1.10 O2容量1)动脉血: CaO2(动脉血氧含量)=(Hbg×1.36)×SaO2+(PaO2×0.0031)2)混合静脉血:C?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Hbg×1.36)×SvO2+(P?O2×0.0031)= O2/ CO3)CcO2正常=15-24 ml/dL(vol%). Hb的O2结合量1.36和1.39均可使用. Hbg = gm %.正常=12-15 ml/dL(vol%). P?O2 = 混合静脉血O2分压取自肺动脉.见分流公式在动脉血内氧的总量(结合量+溶解量).在混合静脉血内氧的总量(结合量+溶解量).SaO2和SvO2取自血氧仪或氧离曲线.1.11O2(O2运输量)
O2 =CO×CaO2×10正常=750-1000 ml. 每分钟输送给身体组织的氧量.需要CO的质量.O2运输量↑=CO↑+/或CaO2↑O2运输量↓=CO↓+/或CaO2↓10=转为因子O2含量由ml/min 转为L/min.1.12 O2 I(O2运输量指数) O2 I=CI×CaO2×10O2 I= ?O2 /BSA =500-600 ml/min/m2按体表面积计算的O2运输量. 公式注解意义1.13 O2 ER(摄O2比)O2 ER = O2耗量/ O2运输量 =O2/?O2 ×100 =Ca-?O2/ CaO2正常=25%.O2的摄取和消耗量与运输量的关系.估计值=Sa-?O2/ SaO2O2 供应/需求平衡的指示.O2 ER↑=O2↓+/或 O2↑O2 ER↓=O2↑+/或 O2↓1.14 OI (O2 指数)OI=(平均Paw×FIO2×100) / PaO2>40=严重呼吸窘迫伴高死亡率.20-25=死亡率>50%.1.15 O2 Reserve(O2储存量)O2储存量= ?O2 - O2正常 = 750 ml/min = CO×CvO2×10静脉血的O2供应:=O2供应 – O2需求1.16 SO2(混合静脉血O2饱和度)S?O2=SaO2 - O2/?O2 =SaO2– Sa-?O2正常 =75%(60-80%)在混合静脉血中Hb的O2饱和度1.17 P/F 比(氧合比)PaO2/FIO2正常 >300 mmHg(忽略FIO2大小)指示ALI1.18 PaO2预什正常值(按年令计算)PaO2 = 110 – 年令×0.51.19 RI(呼吸指数)PA-aDO2 / PaO2正常 = 1.0-5.0=V/Q不匹配>5.0 = 因生理性分流所致难治性低氧血症1.20 (RQ,RR,Exchange Rate呼吸商)1)RQ = CO2 / O22)RQ = E ×(FCO2 - FICO2)/(FIO2 - FO2)3)RQ = FCO2 / (FIO 2- FO2)CO2产生量 / O2耗量(分)正常 = 200/250 = 0.8RQ = CO2产生量 和 O2耗量之比(内呼吸)RE = O2/CO2在肺内交换量之比(外呼吸).RE = RQ在稳定状态情况下1.21 V/Q I (通气 / 灌注指数)VQ I = (1 – SaO2)/(1 – SO2)正常 = 0.8混合估计SaO2和S?O2 以评估静脉内混合状态.与Qs/QT相关性好2 通气2.1 A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1) A = E - D2) A = (VT – VD phys)× f3) A = (ECO2/PaCO2)×8634) 理想A = (ECO2/PaCO2)×8635) A×巳知PaCO2=A×期量PaCO2正常 = 4-6 L/minECO2=E(测量)×(计算或测量)FCO2FCO2=PCO2(测量) / (PB – PH2O)863 = mL的校正因子, L为0.863估计的ECO2=3.0 mL/kg/min每分钟吸入气体参与气体交换的容积.用于计算理想的肺泡通气量以保持所需的PaCO2.2.2 VA(肺泡气量)1)VA = A / f2)VA= VT – VD3)VA = 2 × IBW(lbs)4)VA = 2/3 VT估计值.正常时估计值每次呼吸参与气体交换的容积.2.3D(死腔通气量)1)D phys = VD phys × f2)D phys= E - A3)D phys= (PaCO2 – PECO2) / (PaCO2 × E)4)D phys=D/VT × E正常=1/3E每分钟浪费气体的容量(未参与气体交换的容积).公式注解意义2.4 VD(死腔量)1)VD = VT - VA2)VD = E - A / f3)VD phys = VD anat.+ VD alv+VD mech +VD comp = 总VD正常=1/3 VT VD anat = 解剖VD( 1 mL/lb IBW ; ET插管或气管为0.5 mL.VDalv = 肺泡VDVD mech = 机械(10 mL/inch)VD comp = 管路顺应性丧失每次呼吸浪费气体的容积(未参与气体交换的,V>Q).VD alv ↑= CO↓,肺血管收缩, 肺栓塞.2.5 VD/VT比(死腔量/潮气量比)1)Bohr公式: VD phys / VT
=(PetCO2-PCO2) / PACO2VD anat / VT =(PetCO2-PCO2) / PetCO22)估计的VD phys / VT = (实际E/预计E)×(实际PaCO2/40) × 0.333)列线图: 见E正常 = 0.33(150VD/450VT)PCO2 = 呼出气平均PCO2.正常 = 0.33(无需血气分析)Pet = 潮气末(呼气末)分压.此公式+分正确. 无需呼出气混合标本.预计的E来自Radford 列线图用于测量VT未参与气体交换部分(浪费的通气).VD /VT >0.5提示呼吸衰竭.肺疾病(肺不张,肺炎,肺水肿,栓塞等)均有VD(即VD alv)的改变与PaCO2不符合.见附录4.3.6 E(每分呼出气量)1) E = VT × f2) E = A + D3) E≈ 1/ PaCO24) 新E = (当前的E ×PaCO2) / 期望的PaCO25) 期望的PaCO2×巳需的E = 目前的PaCO2×目前的E6)列线图见下述. 正常 = 5-7 L/min改变 f 常涉及改变VT(因改变了VD/VT比).A = 有效的肺泡通气量.D = 生理死腔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的空气量.用于计算E需要维持期望的PaCO2.更改 f 以改变E, 更改VT可能改变VD/VT比.2.7 /Q比(通气/灌注比)A/Qc =(C?CO2 – CaCO2)×8.63 / PaCO2 正常 = 4 L/ 5L =0.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分钟毛细血管血流量之比.代表外呼吸./Q比的改变代表呼吸不平衡的程度和类型./Q比的↓ = 肺不张, COPD, 肺炎, 气胸, N-M疾病等./Q比的↑ = 休克, 肺栓塞, 肺源性心脏病, PPV.当巳知VD/VT, 从列线图估计分钟通气量所需要維持的PaCO2:获得所需的分钟通气量, 需获得巳知的PaCO2, 画出分钟通气量与同时测定的PaCO2相交于 VD/VT的斜线上. 此等值线上是期望的PaCO2(横轴)和相应的分钟通气量即可在纵轴上读出.例如: 分钟通气量=5.0 L, PaCO2=60 mmHg 估计的VD/VT=0.40. 欲得到所需的PaCO2=40 mmHg, 随在0.4等值线上行至相应PaCO2=40(水平轴上)点, 即可读出相应的分钟通气量约8 L/min(纵轴上).
公式注解意义3 呼吸机的计算3.1呼吸机流量 = E × RFF = E × 1/Ti %RFF =计算流量因子= I+E 如I :E=1 :3, RFF = 4在规定的Ti 时间内, 用于计算 输送VT所需正确的流量.3.2期望的PaCO2所需的呼吸机频率新的频率 = 目前的频率×PaCO2 /期望的PaCO2.期望的E =目前的PaCO2×目前的E/期望的PaCO2此公式假定代谢率稳定, 平稳或无自主呼吸和其他呼吸机参数或VD mech均无改变,4 呼吸力学4.1 P0.1(气道阻塞压)正常 = 在吸气后0.1sec阻断气道, 气道内压力的变化.用于评估呼吸驱动和需求.提示通气需求.P0.1↑=患者工作负荷↑+/或 驱动(通气支持可能不恰当).P0.1↓=患者工作负荷↓+/或 驱动(通气支持可能过多).>4-6 cmH2O提示撤机失败(见Pmax). 虽实测值为负数,但以正值报告 !4.2 Raw(气道压力)1)R = ?P / 2)Raw = (Pmouth –Palv)/ I3)Raw =( PIP – Pplat)/ I4)Raw = Cdyn – Cstat (见下述)临床注意:快速评估Raw= PTA(经气道压)= PIP – PplatPTA↑ = Raw↑PTA↓ = Raw↓正常 =0.5-2.5 cmH2O/L/sec@0.5L/sec(30 L/min)ET 插管= 4-8 cmH2O/L/secI =方波吸气流速,L/sec(与正常比较, 使用30L/min)PIP ↑+Pplat↑(PTA恆定)= Cstat↓.PIP ↑+相同Pplat(PTA↑)= Raw ↑.PIP ↓+Pplat↓(PTA恆定)= Cstat↑.PIP ↓+相同Pplat(PTA↓)= Raw ↓.80%代表气流的摩擦阻力,20%是组织活动力. Raw ≈ 1/ r4.气流阻力↑=气道陷闭, 水肿, 气管痉孪, 分泌物, ET管等.组织阻力↑ =肺水肿, 纤维化,肺炎等(见第7章)> 5 cmH2O/L/sec提示撤机失败PS原用于克服呼吸回路和ET管的气道阻力.适当的PS水平可作为PTA来估计(即PIP – Pplat).注意:通常Raw参阅吸气Raw.呼气Raw=(PIP – PEEP)/Expir. ,一般 > 吸气Raw.此处Expir = 呼气流量(速).4.3 C (顺应性)C = ?V / ?PCLT = CL + Ccw=?V / Palv - PBCL = ?V / Palv – PplCcw = ?/ Ppl - PB正常 = 70-100 mL/ cmH2O总的C 即是CLT(肺+胸廓)或Crs(呼吸系统)的顺应性.CL = 肺顺应性Ccw = 胸壁(胸廓)顺应性代表肺和胸廓扩张的灵活性.包括弹性的, 功能性的和组织粘性的阻力.理想的 = 100 mL/cmH2O 肺和胸壁各= 200 mL/cmH2OPB = 大气压, Ppl = 胸内压, Palv = 肺泡压公式注解意义4.3.1 Cstat(静态顺应性)Cstat =(VT – Vtubing)/(Pplat – PEEP)Pplat =在空气流速=0时维持肺充气所须的压力. 用吸气后摒气或临吋阻断呼气口直至压力稳定 (约1-4sec)PEEP = PEEPE + PEEPI临床注意:在VCV, Cstat↓→PIP和Pplat均↑.在PCV, Cstat↓→VT↓(PIP和Pplat均恆定)正常 = 70-100 mL/cmH2OVtubing=因回路顺应性在管道内所损失的容积.Vtubing=CF(管道顺应性的校正因子)×(Pplat– PEEP)对每次患者 – 呼吸机必须设置CF正常约为: 1.5-5.0 mL/cmH2O).CF可由新呼吸机计算或人工计算如下:设置VT=200 mL, 触发呼吸机, 阻塞Y管口, 查看PIP. CF = VT(200) / PIP (Pplat可替代PIP)Vtubing = (VT=200/PIP) × (Pplat – PEEP)代表肺弹性和胸壁回缩混合力.常在机械通气时测量.Cstat↓= 肺弹性↓或胸壁回缩力↓.Cstat↑= 肺弹性↑或胸壁回缩力↑.引起Cstat↑或↓条件见第7章.在解释肺部情况,Cstat和Cdyn的趋势变化比单次测量更有意义.Cstat ≤ 25-33 mL/cmH2O提示撤机失败.Cstat也可用于确定最佳PEEP.4.3.2 Cdyn(动态顺应性)Cdyn = VT – Vtubing / PIP – PEEP常在机械通气机械通气(MV)时测量.正常 = 40-70 mL/cmH2OVtubing = CF×(PIP – PEEP)(CF见上述)PEEP = PEEPE + PEEPI代表Cstat含有Raw成分的顺应性.引起Cdyn↑或↓条件见第7章.在解释肺部情况,Cstat和Cdyn的趋势变化比单次测量更有意义.临床注意:在VCV, Cdyn↓→PIP↑(VT恆定).在VCV, PIP↓(VT恆定)= Cstat或Raw改善或漏气.在PCV, Cdyn↓→VT↓(PIP恆定)在PCV, VT↑(PIP恆定) = Cstat或Raw改善 Cdyn↑(相同的Cstat) = Raw↓.Cdyn↓(相同的Cstat) = Raw↑.Cdyn↑(伴相同的Cstat↑) = Cstat↑.Cdyn↓(伴相同的Cstat↓) = Cstat↓.Cdyn↑(伴部分的Cstat↑) = Cstat↑和Raw↓.Cdyn↓(伴部分的Cstat↓) = Cstat↓和Raw↑.5.运动方程5.1Paw o = V/C + (Raw × )呼吸系统的弹力部分:P(压力) = V(容积)/C(顺应性)V = P × CC = V/P呼吸系统的阻力部分:P = Raw × = P/RawRaw = P / 在任何气道开放时压力瞬间,必须正确平衡反向的肺和胸壁扩张力.P, I, +V由医师控制.在VCV: 设置: P随Raw而变化. 设置V : P随C而变化.在PCV: 设置P : 随Raw而变化. 设置P : V随C而变化.
公式注解意义5.2 PImax, MIP, NIP(最大吸气压)二种方法:方法 1 : 全部阻塞在呼气末.方法 2 : 全部阻塞在FRC以下对抗阻塞气道(约20秒)的最大吸气力(压力).正常: 2O( 亦即 2O).虽然真正值是负数,作为正数来报告提示吸气肌肉的能量(见P0.1).P0.1 / Pmax= 需求 / 能力 = 预计撤机指数≤ 0.9 提示撤机失败.首要开始在测试前, 病人应主动呼吸(去除通气支持). 去除PEEPE和PEEPI .呼吸肌肉应无疲劳.5.3 Taw(平均Paw)Taw =(TI ×PI P)+(TE×PEEP) / Ttot Taw =(PIP – PEEP)×TI /Ttot+PEEP在许多呼吸周期过程中平均的气道压力.Taw = [(PTA+0.5PA) - PEEP]× TI /Ttot + PEEP注意:平均气道压应经常 (1 cmH2O = 0.735 mmHg)5.4 PTI(压力 – 时间指数)PTI = (Pdi / PIP)× (TI / Ttot)正常 = 0.02Pdi = 经横隔压负荷的测量与O2耗量高度相关. PTI ↑=疲劳↑.>0.15= 无能力维持目标,不超过45分钟.5.5 RSBI(浅快呼吸指数)RSBI = f /VT 或 = f 2 / E脱开呼吸机, 测量f 和VT(以L为单位).正常:巳证明为预计撤机最佳指标之一.> 105提示撤机失败.5.6 TC(时间常数)TC = Raw × CstatTC = ?P /
× V/?P注意:TC通常指吸气的TC.在COPD,呼气TC比吸气TC更长.1个TC=63%2个TC=87%3个TC=95%4个TC=98%5个TC=99%%=每个TC期VT进入肺的%.正常TC = 0.2 sec正常TI = 3-4个TC = 3或4 × 0.2 sec = 0.6-0.8 secTC(吸气)提示肺泡充满时间.TC↑(> 0.2 s)通常指示Raw↑(但可能是CLT↑).TC↓(通常指示CLT↓(但可能是Raw↓).TC(呼气)提示肺泡排空时间.个TCexpir一般引起空气陷闭.TCexpir可能近似F-V环.5.7 VC(肺活量)正常 = 60-80 mL/kg通常指示限制性> 10 mL/kg需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将发生呼吸衰竭.5.8 WOB(呼吸功)W = ∫ P ×VWOB /min (W) = WOB × fWOB /liter = W / E总WOB = 患者的WOB+ 呼吸机WOB完成一次呼吸所需的能量(压力梯度).正常=0.6-1.0 j,(1.0 j=0.1 kg ? m)W/ E 更反映异常肺力学.内在的WOB= 克服患者弹性和阻力的力所需能量. 外部的WOB= 克服外加的外部系统所需的能量.
公式注解意义6 撤机公式6.1 CROPCROP = Cdyn ×(PaO2/PAO2)×PImax / rateC = 顺应性 R = 频率O = 氧合作用 P = 压力呼吸 /min 提示撤机失败.6.2 SWI(简易撇机指数)SWI = f (mech) × (PIP – PEEP) / PImax ×(PaCO2 /40)正常 = 撤机指数简化版.正确性不及撤机指数(WI),但快速简易.> 11 分钟,指示撤机失败.6.3 P0.1/ PImax, RSBI( f /VT):巳见上述 7 灌注/血液动力学监测7.1 CI(心脏指数)CI = CO /BSA按体表面积计算心排量.正常 = 2.5-4.4 L/min/m2BSA见第9章比CO更精确测量心泵的效率.CI 1.8-2.5 = 中度心脏疾病.CI 严重心脏疾病.7.2 CO或QT(心排血量)CO = SV × HR 正常 = 4-8 L/min (静息时)见下述Fick方程和Oakes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手册.每分钟心搏量.泵的效率和组织灌注的指示器.7.3 CPP,CAPP(冠状动脉灌注压)CPP = MAP – PAWP = BPdia – PAWP正常 = 60-80 mmHg冠状血流驱动压.7.4 Fick 方程O2 = CO × Ca-?O2详见Oakes血液动力学监测床边手册: 方法与测量测量心排血量的方法Fick估计: CO = (125×BSA) / Ca-?O27.5 LVSW(左室每搏功)LVSW = (MAP – PAWP)×SV×0.0136正常 = 60-80 gm/m/beat测量左室泵功能(LV收缩力)7.6 LVSWI (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 = (MAP – PAWP)×SVI×0.0136正常 = 40-75 gm/m/beat/m2按体表面积测量左室泵功能(LV收缩力)7.7 MAP(平均气道压)MAP = 1/3PP + BPdia = (BPsys + 2BPdia) / 3正常 = 93 mmHg (70-105)系统循环平均驱动力.由心排血量和总的外周阻力所决定.7.8 PAMP(平均肺动脉压)PAMP = 1/3pulmPP + PADP正常 = 10-15 mmHg = (PASP + 2PADP) / 3血液从右心至左心的平均驱动力.7.9 PVR(肺血管阻力)PVR = (PAMP – PAWP)/CO ×80正常=20-250 dynes?sec?cm-5= 0.25-2.5 u.(mmHg/L/min)如:(14 – 5mmHg) / 5 L/min =1.8 u.右室射入血液至肺血管的阻力. 提示右室的后负荷.mmHg/L/min×80= dynes?sec?cm-57.10 P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 = (PAMP – PAWP)/CI ×80正常 =35-350 dynes?sec?cm-5 /m2按体表面积测量的PVR.7.11 PP(脉压)PP = BPsys - BPdia正常 = 40 mmHg (20-80)BPsys与BPdia之间差数7.12 RPP(心率压力乘积)RPP = BPsys × HR正常 = 间接确定M?O2.公式注解意义7.13 RVSW (右室每搏功)RVSW=(PAMP-CVP)×SV×0.0136正常 =10-15 gm/m/beat测量右室泵功能(RV收缩力)7.14 RVSWI(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PAMP-CVP)×SVI×0.0136正常 = 4-12 gm/m/beat/m2 = RVSW/BSA按体表面积测量右室泵功能(RV收缩力)7.15 QS/QT公式(分流公式)1)经典的:QS/QT=(CcO2-CaO2) /Cc-?O22)临床的QS/QT=(PA-aO2×0.003) / (Ca-?O2+PA-aO2×0.003)3)估计的QS/QT=(PA-aO2×0.003) / (3.5+PA-aO2×0.003)4)估计的QS/QT=(PA-aO2)/20.QS/QT=5%/每低于期望值100 mmHg.正常 = 2-5%CcO2 =肺毛细血管O2含量(理想)肺泡O2 100%饱和,不可能采样.CcO2 = (Hbg×1.34)SaO2 + (PAO2×0.003)正确性较差/较易. FIO2↑完成呼吸20分钟. (宁用50%, 100%易使肺泡萋陷闭而使分流↑).5% / 100 mmHg或(2% / 50mmHg)当吸入100%O2大多正确.加上正常的2-5%. 直至PaO2指示分流的血流(QS血液未经气体交换)占总心排血量(QT)的比例. QS =QT – Qc .QS =QS phys =QS anat+QS cap 正常 =
最小影响:10-20% 明显肺疾病: 20-30% 危及生命: >30%临床公式假定Hb 100%饱和(PaO2>150). 若PaO2必须使用经典的公式.若不能获得混合静脉血标本,Ca-?O2 可假设 (vol%): 4.5-5%:患者有好的CO和灌注. 3.5%: 为在危重患者.估计的PaO2/FIO2 >300 = 的分流. 200-300 = 的分流, ≥20%的分流.7.16 SV(每搏量)SV = CO/HR×1000正常 = 60-120 mL/beat任一心室每次收缩的射血量.7.17 SVI(每搏量指数)SV I = CO/HR ×1000/BSA正常 = 35-75 mL/beat/m2按体表面积计算SV.7.18 SVR(系统血管阻力)SVR = (MAP – CVP) /CO ×80正常 = 800-1600 dynes?sec?cm-5 =10-20 u. (mmHg/L/min)如: (93-3 mmHg)/ 5L/min = 18 u.LV射血至系统循环的阻力. 指示左室的后負荷.mmHg/L/min×80 =dynes?sec?cm-57.19 SVR(系统血管阻力)SVR = (MAP – CVP) /CI ×80正常 =
dynes?sec?cm-5/ m2按体表面积计算SVR.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
油库设计与管理
油库设计与管理 第一章油库概述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 第二节 油库的分级和分区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第一章油库概述2 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 油库是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石油或石 油产品的企业和单位。 ? 油库的作用?基地作用:是国家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 ?纽带作用:是协调原油生产、原油加工、 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 油库的类型?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性质划分 ?根据油库的主要储油方式划分第一章 油库概述3 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性质划分?独立油库 ?企业附属油库 储备油库 民用油库 中转油库 分配油库 独立油库 储备油库 供应油库 军用油库 野战油库 油田原油库 炼厂原油及成品油库 企业附属油库 机场及港口油库 农机站油库 其它企业附属油库油库第一章油库概述4 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根据油库的主要储油方式划分?地面油库 ?隐蔽油库 ?山洞油库 ?水封石洞库 ?地下岩盐库 ?海上油库第一章油库概述5 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地面油库:储油罐设置在地面上第一章油库概述6 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 隐蔽油库:将储油罐部分或全部埋入地下,上面覆 以一定厚度的土 。 覆土厚度H&1mH H第一章油库概述7 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 山洞油库:将储油罐建设在人工开挖的洞室或天然 的山洞内。第一章油库概述8 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 水封石洞库:将油储存在未经被覆的地下岩洞中, 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来防渗漏 地下水位线水漏斗油 水第一章 油库概述9 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 地下盐岩库 ? 海上油库第一章油库概述10 第二节 油库的分级和分区? 油库的分级等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总容量(m3) 大于等于00 ~ 小于00 ~ 小于 ~ 小于10000 小于1000注:油库总容量是指所有储罐公称容量与桶装油品设计存 放量之和,不包括零位罐、高架罐、放空罐以及是油 库自用油品储罐的容量。第一章 油库概述11 第二节 油库的分级和分区? 油品的分类类别 甲 A 乙 B 丙 A B油库概述油品闪点(℃ ) 28℃ 以下 28℃ 至45℃ 以下 45℃ 至60℃ 以下 60℃ ~ 120℃ 120℃ 以上 原油、汽油举例喷气燃料、灯用煤油、-35# 轻柴油 轻柴油、重柴油、20#重油 润滑油、100#重油12第一章 第二节 油库的分级和分区? 油库的分区序 号 1 装 2 卸 区 3 4第一章分区区内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油罐、防火堤、油泵房、变配电间等 储油区 铁路装卸区 铁路装卸油品栈桥、油泵房、桶装油品仓库等水路装卸区 公路装卸区 辅助生产区 行政管理区油库概述装卸油码头、油泵房、灌油间、桶装油品仓库 等 高架罐、灌油间、汽车装卸油品设备、桶装仓 库等 修洗桶间、消防泵房、消防车库、机修间、器 材库、锅炉房、化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等 办公室、传达室、车库、宿舍、浴室、食堂等13 第二节 油库的分级和分区第一章油库概述14 第二节 油库的分级和分区? 库区平面布置举例桶装 油罐区 作业 区 辅助 消防设施 铁路装卸作业区第一章 油库概述15公路装卸 作业区行政管理区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 要求?集中来油时能及时地把油品卸到库内 ?在两次来油的间隙,应有足够的储存油品 供应用户? 油库容量确定方法?周转系数法 ?储存天数法 ?统计预测法16第一章油库概述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 周转系数法确定油库容量G Vs ? K??式中: Vs:某中油品的设计容量,m3 G:该种油品的年销量,t ρ:该种油品的密度,t/m3 K:该种油品的周转系数 η:油罐利用系数第一章 油库概述17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周转系数是指某种油品的储油设备在一年 内被周转使用的次数,即:某种油品的年销量 K= 该种油品储存设备的容 量油罐的储存容量 ?油罐利用系数 ? ? 油罐的名义容量?名义容量(计算容量,理论容量) ?储存容量 ?作业容量 ?公称容量第一章 油库概述18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名义容量 储存容量 作业容量第一章油库概述19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 储存天数法确定油库容量式中: Vs:油品的设计容量,m3; G:油品的年周转量,t; N:油品的储存天数; ρ:油品储存温度下的密度,t/m3; η:油罐的利用系数; t :油品的年操作天数。第一章 油库概述20GN Vs ? ??t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 统计预测法确定油库容量?每个月的月末剩余:ΔVi=进油量-销售量 ?剩余累计:Vs=∑ΔVi ?油库容量:V=Vsmax-Vsmin ?即油库在储存了最大销售量的同时,应能 储存最大进油量。第一章油库概述21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进油、销售、月末剩余及剩余累计表月份 进油 销售 月末 剩余 剩余 累计 1 3 14 -11 -11 2 4 13 -9 -20 3 5 11 -6 -26 4 7 7 0 -26 5 8 4 +4 -22 6 13 3 +10 -12 7 15 3 +12 0 8 13 7 +6 +6 9 12 9 +3 +9 10 10 9 +1 +10 11 6 10 -4 +6 12 4 10 -6 0注:月末剩余ΔVi为正,入超;月末剩余ΔVi为负,出超油库容量:V=Vs max-Vs min=+10-(-26)=36第一章 油库概述22 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 油罐选用的一般原则?每种油品通常选两个油罐储存 ?计量选用容量较大的储罐 ?对整个油库,选用储罐的规格应尽可能统一第一章油库概述END23 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 第三节 油品的公路及桶装作业 储 油 设 施 管网 装 卸 系 统1管网泵房管网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油品铁路装卸油设施?铁路油罐车 ?铁路专用作业线 ?装卸油鹤管 ?集油管和输油管 ?铁路装卸栈桥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2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铁路油罐车?铁路油罐车的类型?按载重量分 ?按所装载油品的性质分C C C C 轻油罐车 重油(粘油)罐车 沥青罐车 液化气罐车 颜色:轻油罐车银白色 结构:重油罐车有加热套和下卸器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3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4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铁路油罐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车体总长:12~12.5m ?净载重量 ?标记载重和自重 ?净载重系数: 净载重系数 ? ?冷却系数: ?容量(计)表净载重量 标记载重 ?自重油罐表面积 冷却系数= 净载重量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5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铁路专用作业线?作业线要布置成尽头式 ?作业线应严格保持平坡直线 ?合理选择作业线股数 ?轻、粘油作业线宜分开布置。若轻、粘油 布置在同一股作业线上,相邻轻、粘油两鹤 管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4米,而且在布置时 应轻油在前,粘油在后。6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7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铁路装卸油鹤管小鹤管 大鹤管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8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集油管和输油管泵房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9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铁路装卸栈桥? 双侧栈桥单侧栈桥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10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油品铁路装卸油方法?铁路装油方法:上部装车 ?铁路卸油方法?上部卸油C C C C 泵卸法 自流卸油 潜油泵卸油 压力卸油?下部卸油11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泵卸法M?自流卸油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12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电缆?潜油泵卸油?压力卸油密封胶垫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13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铁路装卸油系统?轻油装卸系统?输油系统 ?真空系统 ?放空系统?粘油装卸系统?输油系统 ?加热系统 ?放空系统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14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真空系统作用?引油灌泵 ?抽吸油罐车底油或扫 舱? 放空系统作用?防止混油 ?防止凝管 ?防止胀坏管路? 真空系统的组成?真空泵 ?真空罐 ?气水分离器 ?真空管路? 放空系统组成?放空罐 ?放空管路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15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铁路装卸区管网的连接?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专用单鹤管式 ?多用单鹤管式 ?双鹤管式12m 12m6m12m12m12m12m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16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真空管路与输油系统的连接13集油管4M25真空 集油管 真空罐 真空泵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17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铁路装卸油鹤管数的确定?铁路装卸油鹤管数到库油罐车数、鹤管与 集油管的连接方式有关。 ?鹤管数设置的要求:作业线上每一个油罐 车位都有一根鹤管与之对应。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18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1) 按作业量确定一日到库的最大油罐车数 kG ni ? TV?? (向上取整)ni:某油品一日内到库罐车数,辆; k :铁路运输不均衡系数; 推荐:成品库k=2~3,原油库k=1~2; G:油品年运输量,t; T:年操作天数,350~360d; V:罐车容积,平均值50m3; ρ:油品密度,t/m3; ξ:罐车装满系数。 原油、汽煤柴等,0.90;重油,0.95; 液化气,0.85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19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2) 按机车牵引定数确定一次到库的最大油罐车数n2 ? 机车牵引定数 一辆罐车的自重+标记 载重(向下取整)(3) 实际一次到库的最大油罐车数其中: m为按作业量确定的一次到库最大油罐车数, m ? p为油品日装卸车批次,不宜大于4批次/d。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n ? min?m , n2 ??npi20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4) 作业线上需设置的车位数N?当p=4时, N ? m ' ? n2 , m 其中 m ' ? (向上取整)为一次到库的油罐车 n2 列数 ?当p=2或3时,N=n2 ?当p=1时C 若 ? ni ?? n2 ,则 N ? ? ni C 否则, N=n2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21 第一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 铁路作业线长度的确定式中: [ ]中的项表示可选项; L :装卸作业线长度,m; l :一辆油罐车的长度,m; n :一次到库的最大油罐车数 L1 :作业线起始端(自警冲标算起)到第一辆油罐车起始 端的距离,L1=31m; L2 : 作业线终端车位的末端到车挡之间的距离,L2=20m; 12 : 轻、粘油罐车之间的安全净距,m。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22L ? ?L1 ? ? L2 ? nl ? ?12?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 水路运输的特点?载运量大 ?能耗少、成本低 ?投资少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23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 港址选择?地质条件好,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或沉降 T:设计最大船舶满载吃水深度 ?防波能力强 Z1:船底至河(海)底允许的最 ?水域面积宽阔 小安全裕量 ?有足够的水深Z2:波浪影响的附加深度H ? T ? Z1 ? Z 2 ? Z 3 ? Z 4Z3:考虑油船航行时的附加深度 Z4:考虑泥沙淤积的附加量?与其它码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24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 油码头的种类?近岸式码头?固定码头 ?浮码头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25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栈桥式固定码头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26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外海油轮系泊码头?浮筒式单点系泊设施 ?浮筒式多点系泊设施 ?岛式系泊设施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27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 油船?油轮 ?油驳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28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 油船装卸工艺流程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29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30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 油码头泊位数的计算N ? N1? ?N1n ? mP n ? Gm ? Ty t1 ? tN ― 泊位数(整数) η― 裕量 N1 ― 最少泊位数 n ― 年需要船次数 m ― 一个泊位年最多靠船次数 P ― 年装卸量 G ― 设计船型每船次装卸量 Ty ― 年工作时间 t1 ― 每船次占用泊位的时间 t ― 两次停泊时间之间的空档时间31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计算数据的确定?年工作时间Ty = 年工作日×昼夜装卸作业小时 ?年工作日=365日-不利作业日数 ?昼夜装卸作业小时一般取24h ?不利作业日数包括:C C C C C C第二章雾日 :折减系数取0.7 雷暴日 :折减系数取0.3 大风日 :折减系数取0.8 冰封日 :折减系数取0.1 洪水停航日 :折减系数取1.0 枯水期停航日 :折减系数取1.032油品的装卸作业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一船次装卸量G = 船舶载油量-残油量?船舶载油量是指油轮的净载重量,即船舶纯粹能 载货物的重量 ?残油量即每次不能完全卸净的剩余油量。轻油可 不考虑,油轮沿途可以加温时,粘油也可不考虑 ,但对不能加温的油驳等,按实际情况考虑。 ?内河船还要考虑枯水期减载量?两次停泊时间之间的空档时间t 一般按6~12h考虑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33 第二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每船次占用泊位时间 t1包括:?待泊时间 :建议取1.0~2.0h ?靠岸、系缆时间 :建议取0.5~1.0h ?输油前准备时间 :一般取0.5~2h ?排压舱水时间 ?输油时间 :根据岸和船上输油泵的能力、输油 管径和长度、油轮载货量确定 ?输油后的整理时间:一般要1~2h ?解缆离岸时间:一般约0.5h34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 第三节 油品的公路及桶装作业? 公路装卸油设施?汽车油罐车 ?鹤管 ?汽车装油台(亭)?通过式 ?倒车式 ?圆亭式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35 第三节 油品的公路及桶装作业? 公路装油方法?泵送灌装 ?自流灌装 ?高架罐自流灌装(不推荐)M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36 第三节 油品的公路及桶装作业? 汽车油罐车卸油场地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37 第三节 油品的公路及桶装作业? 汽车装油鹤管数的确定N ― 每种油品的装油鹤管数量 G ― 每种油品的年装油量,t T ― 每年装车作业工时,h Q ― 一个装油臂的额定装油量,m3/h(应低于限制流速) ρ― 油品密度,t/m3 k ― 装车不均衡系数 B ― 季节不均衡系数。 对于季节性的油品(如农用柴油、灯用煤油),B值等于 高峰季节的日平均装油量与全年日平均装油量之比; 对于无季节性的油品,B=1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38kBG N? TQ? 第三节 油品的公路及桶装作业? 整装作业(桶装作业)?油桶的灌装方法:泵送、自流 ?油桶的称量方法:重量法、容量法 ?灌油间第二章油品的装卸作业39 第三节 油品的公路及桶装作业? 灌油栓数量的确定n ― 灌油栓数 G ― 某种油品年灌装量,t m ― 年工作天数 K1 ― 灌装不均匀系数,有桶装仓库K1=1.1~1.2 无桶装仓库K1=1.5~1.8 q ― 一个灌油栓每小时的计算生产率,m3/h K ― 灌油栓的利用系数,一般取K=0.5 T ― 灌油栓每日工作时间,hGK1 n? mTqK?ρ― 灌装油品的密度,t/m3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40 第三节 油品的公路及桶装作业? 桶装仓库面积的确定F ― 桶装仓库面积,m2 Q ― 桶装仓库设计存放量,t n ― 桶垛堆码层数; 人工堆放:n≯2 机械堆放:甲类油品, n≯2 乙类油品, n≯3 丙类油品, n≯4 ρ― 油品的密度,t/m3 d ― 油桶卧放时为油桶的直径,油桶立放时为油桶高度,m K ― 体积充满系数,一般取 K= 0.6~0.612 α― 仓库面积利用系数,α = 0.3~0.4第二章 油品的装卸作业 END41Q F? nd?k? 第三章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储 油 设 施油库管路和泵房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简单工艺管线管径的确定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 铁路上卸系统汽阻断流的校核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 管网 装 卸 系 统1管网泵房管网 第一节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所谓油库工艺流程设计,就是合理布置 和规划油库经营油品的流向和可以完成 的作业,包括油品的装卸、灌装、倒罐 等。 ?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基本原则?满足生产要求 ?操作方便,调度灵活 ?节约投资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2 第一节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罐区管网布置形式?单管系统 ?双管系统 ?独立管道系统? 一般油库罐区管网的布置形式以双管系 统为主,以单管系统和独立管道系统为 辅。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3 第一节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1 1 11 1 1222222111222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4 第一节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油品分组?分组原则:把性质相似、色泽相近的油品 分为一组 ?分组目的:同一组内的油品可以共用泵、 管路进行输送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5 第一节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组别 燃一组 燃二组 燃三组 燃四组 燃五组 燃六组 润滑一组 润滑二组 润滑三组 润滑四组第三章油 车用汽油(含铅的)品名称工业汽油、溶剂汽油、车用汽油 灯用煤油、动力煤油 轻柴油、农用轻柴油 重柴油 重油 22#、30#汽轮机油;高速机械油等低粘度浅色油品 各种中、低速机械油; 46#、57#汽轮机油;6#汽油机油等中等 粘度浅红色油品 10#、15#汽油机油;各种柴油机油等高粘度深红色油品 车轴油;齿轮油;24#汽缸油;过热汽缸油(不包括合成汽缸油 )等黑色油品6油库管路和泵房 第一节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油库泵房类型分类方 法 泵房类型 应用范围 输送易燃易爆、低粘度的轻质油品,如汽、煤、柴等 输送不易燃易爆、高粘度的油品,如润滑油等 常见类型,要求泵的吸入性能好 输送油 轻油泵房 品性质 粘油泵房 地上泵房泵房建 常用于军用油库 地下泵房 筑特点 半地下泵房 对油泵的吸入性能要求不高 固定泵房 铁路、公路装卸系统,油库内部转输油品泵房 油品装 水路装卸系统,油泵运行时吸入高度保持不变 浮动泵房 卸条件 移动式泵房 军事野战油库或油品临时补给站点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7 第一节 油库工艺流程设计? 泵房工艺流程――标准流程入口汇管出口汇管接罐区 接装卸 管网 区管网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8 第二节 简单工艺管线管径的确定储 油 设 施管网管网泵房管网装 卸 系 统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9 第二节 简单工艺管线管径的确定? 有泵管路――根据经济流速确定管径?经济流速费 用 ②管线投资 ①+②①运营费用 d0(经济管径)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d10 第二节 简单工艺管线管径的确定?选管径步骤?确定管路所输油品在计算温度下的粘度 ?查表得出相应的经济流速 ?计算管径 经济流速,m/s 油品运动粘度4Q d? ?v10-6m2/s 1~ 2 2~28 28~72 72~146 146~438 438~977吸入管路 1.5 1.3 1.2 1.1 1.0 0.8排出管路 2.5 2.0 1.5 1.2 1.1 1.011?选择标准管径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 第二节 简单工艺管线管径的确定? 无泵管路――根据自流作业要求确定管径?假定流态 ?计算管径? Q 2? m? m ?L ? ? d ?? ? ? h ? ??校核流态1 5? mQ 2?m? m h?? L 5? m d4Q Re ? ?d?12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H? 油库常用泵简介?输油泵?离心泵 ?容积式泵 Q H?真空泵Q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13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离心泵工作原理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14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滑片泵工作原理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15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齿轮泵工作原理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16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螺杆泵工作原理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17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泵类型 开泵 离 心 泵 容 积 式 泵不能自吸,开泵前必须先灌泵 开泵时必须关闭排出阀 调节排出阀;调节转速;个别情 况下也可采用回流调节 流量均匀,且随扬程而变化; 扬程与流量有关,在一定流量下 只能供给一定扬程能自吸,开泵前必须打开排出系统 的所有阀门 回流调节;调节转速 流量只与转速有关,而与工作压力 无关;扬程由输送高度和管路摩阻 决定 适合输送粘油流量调节性能适用范围 适合输送轻油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18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真空泵工作原理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19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20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 离心泵的选型及校核?离心泵的选择?选泵依据:流量,扬程 ?计算公式 HH ? ?Z ? hQ 2?m? m ? ?Z ? ? L计 5? m dQ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21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计算参数的确定?业务流量:根据作业量及作业时间确定 ?液位差: ?Z ? Z 排中 ? Z吸中 ?计算长度: L计 ? L j ? Ld ?计算温度C 取推荐操作温度或加热温度 C 汽油,取最热月大气平均温度 C 其它油品,取最冷月大气平均温度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22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离心泵的校核?几种特殊工况的校核 ?离心泵吸入性能的校核 (泵安装高度的计算)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23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几种特殊工况的校核吸入液位 高 低 中 低 高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排出液位 低 高 中 低 高特 流量Q最大点扬程H最大(流量最小) 选泵工况 吸入最危险工况 即泵入口真空度最大 泵出口压力最大24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H 低-高工况 高-低工况 H-Q η-Q ηo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QminQmaxQ25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离心泵吸入性能的校核?校核依据: 允许汽蚀余量 ??hr ?;允许吸入真空度 ?H s ? ?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pa ? pt v 2 ?H s ? ? ? ? ??hr ? 2g ?g式中: Pa:当地大气压力, Pa Pt: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Pa v :泵入口处的流速, m/s26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离心泵最大允许安装高度的计算 ――以吸入最危险工况为前提 p y ? pt Hj ? ? h ? ??hr ?s ?g p y ? pa v2 ?H j ? ? ?g ? ?H s ?s ? 2 g ? h? ?式中: Py:吸入液面压力 h :从吸入液面到泵入口处的摩阻损失 下标s:表示实际输油工况27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泵特性的换算?当油品粘度小于50厘沱(5.0×10-5m2/s)时 ??hr ?s ? ??hr ?b ? pa ? pt ? ?H s ?s ? ?H s ?b ? ? ? ?g ? ? ? 10 ? ?S ?当油品粘度大于50厘沱(5.0×10-5m2/s)时??hr ?s ? K ?h ??hr ?b?H s ?s系数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K ?h 查有关图表确定。? Pa ? Pt ? ? ?H s ?b ? ? ? ?g ? ? ? ??hr ?s ? ??hr ?b ? 10 ? ?s28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 容积式泵的选择?流量条件:Q≥Q业式中:Q :泵的实际排量 Q业:业务流量?压力条件:P ≥P实式中:P :泵的实际排出压力(额定压力) P实:泵在实际工况下的排压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29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 油泵电机功率的计算?驱动离心泵 电机功率 ?QH N?K 102?ρ:油品密度,kg/m3Q:所有工况中的最大流量(高-低) (容积式泵为泵的设计流量),m3/s H:最大流量下对应的泵的扬程,m η:最大流量下泵的效率 Pd:泵的出口压力,Pa Ps:泵的入口压力,Pa K:功率安全系数 N&7.5kW时,K=1.05~1.1 N=1.5~7.5kW时,K=1.2~1.5 N&1.5kW时,K=2.030?驱动容积式泵 电机功率 ? Pd ? Ps ?Q N?K ?油库管路和泵房第三章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 真空泵的选择与校核?真空泵的抽气速率:是指泵出口为大气状 态时,单位时间内泵所抽吸的在泵吸入口状 态下的气体的体积,m3/min ?业务抽气速率:V P Qg ? 2.3 lg 1 t P2式中: Qg:真空系统的业务抽气速率 V :真空系统所抽吸的容积 t :抽气时间 P1:抽气起始压力 P2:抽气终了压力31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业务抽气速率的换算(换算到标准状态)?选泵: ' Q ? Q 在压力P=(P1+P2)/2下, gb gQgb为泵样本上给出的真空泵抽气速率(标准 状态)Tb ?P 1? P 2? Qg Q ? T 2 Pb' g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32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V P Qg ? 2.3 lg 1 ?引油计算选泵 t P2 ?所要抽吸的容积包括鹤管、集油管、泵的吸入管 路以及真空罐的容积之和; ?引油作业时间,根据作业要求而定,一般取3~ 5min; ?抽气初始压力为当地大气压力; ?抽气终了压力,一般指将油品引到鹤管最高点时 的压力; ?计算业务抽气速率,并将其换算成标准状态下业 务抽气速率,进行选泵。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33 第三节 泵机组的选型及校核?扫舱校核?扫舱速率式中: ΔV:一辆罐车的底油,一般V=0.6~0.7m3 t :抽吸一辆罐车底油所用的时间,t=3~5min K :考虑吸入空气而引入的附加系数,K=1.5~2?V Qs ? K t?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扫舱速率 Qs ?真空罐内的真空度 Ps ? ?Z ? h f ? y g ?校核:要求根据引油计算选择的真空泵在真空度 ' Ps下的扫舱速率不小于 Qs'??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34 第四节 铁路上卸系统汽阻校核? 解析法: 当 H x ? H t 时,铁路上卸系统发生汽阻其中,卸油系统管路中任一点剩余压力: 2 ? ? Px v Ax ? Ha ? ? ?Z x ? ? ha ? x ? Hx ? ? ? g 2 ?g ? ?? 图解法:作真空-剩余压力图 (以吸入最危险工况为前提绘制)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35 第四节 铁路上卸系统汽阻校核?真空-剩余压力图作图步骤?按比例绘制整个上卸系统的纵断面图 ?由吸入端的最低液位(即罐车底部)向上标出当地大气 压头,并作水平线,即大气压力线 ?根据吸入最危险工况,计算各管段的摩阻和速度头之和 ?分别在各点的垂线上从大气压力线开始向下截取各管段 的摩阻与速度头之和,并连成折线,即压力坡降线。管 路纵断面图上任一点到压力坡降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就表 示该点的剩余压力 ?将压力坡降线向下平移输送温度下所输油品的饱和蒸汽 压头,得到蒸汽压力线 ?将压力坡降线向下平移大气压头,得到真空线。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36 第四节 铁路上卸系统汽阻校核a' Ab’ c’大气压力线Hta’ ’ b’ ’bd’ e’剩余压力线f’Hac’’cd’ ’ e’’a d,e饱和蒸汽压线f’ ’Ha真空线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f37 第四节 铁路上卸系统汽阻校核? 避免汽阻断流的措施?设计上? 改变鹤管形式,或降低鹤 管高度 ? 加大汽阻点之前的管径? 避免汽蚀的措施?设计上? 加大泵吸入管路的管径 ? 在保证泵到装卸区安全距 离的前提下,缩短吸入管 路长度?操作上? 对罐车淋水降温,或夜间 卸车 ? 调节泵出口阀,减小流量 ? 采用压力卸油?操作上? 对罐车淋水降温,或夜间 卸车 ? 调节泵出口阀,减小流量 ? 采用压力卸油2 ? ? Px v Ax Hx ? ? Ha ? ? ?Z x ? ? ha ? x ? ? Ht ? ? ?g 2g ? ?38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 图解法步骤?作出泵的特性曲线 ?作各段管路特性曲线 ?将各条特性曲线按照输油系统实际的串并 联关系进行叠加 ?找出整个输油系统的工作点 ?确定泵在工作点下的工作参数以及各条管 段在工作点下的流量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39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能量消耗线 消耗线方程:H=(Z终-Z始)+hf 消耗线形式: 消耗线起点坐标:(0,Z终-Z始) ?能量供应线的应用: 供应线方程:H=(Z始-Z终)-hf 供应线形式: 供应线起点坐标:(0,Z始-Z终)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管段终点坐标 管段起点坐标40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 例题1Z1 1 Z0M2Z2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41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解法一H Hp (1+2) W 1 Z2-Z0 o Z0-Z1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42┴Z1 1 Z0M2Z22 HpHd Qp , Q 1 , Q2Hs Q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解法二H Hp Hd Z2-Z0 o Z0-Z1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Z1 1 Z0M2Z2(1+2) W W’┴2 Hp┴1(Hp + 1’)Qp, Q1, Q2Hs HsQ1 ’43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 例题2Z11 Z0 3 2 Z3 Z2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44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解法一H 2 3 [1+(2+3)//]┴ (2+3)// 1Q1o Z3-Z0 Z2-Z0 Z0-Z1Q3 Q2W QZ11 Z0 3 2 Z3 Z2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45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解法二H Z0-Z1 2 3 WQ3(2+3)//o Z2-Z0 Z3-Z0Q2Q1Z1Q 1’1 Z0 3 2Z3 Z2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46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 例题3Z3 Z1 1Z03M2Z2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47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Z3H3 Hp Z3-Z0 Z0-Z2 Hp 1Z1 1Z0M32Z2WQ2 Qp, Q3 Q1oZ0-Z1第三章 油库管路和泵房HsQ [(Hp-3) +2’]//┴(Hp-3)2’┴48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4? 例题43 2 1Z2Z1 2 3 1M M4 Z0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49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当Hp1=Hp2及hf1=hf2 HHp1 Hp2 1, 2[(1+2)//+(3-4) ] W(3+4)┴ (1+2)// 4┴ ┴HpoQ3, Q4 Q1, Q23(Hp1+ Hp2)//Q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50 第五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当Hp1≠Hp2或hf1 ≠ hf2 HHp1 Hp2 1 2 Hp1 Hp2 (Hp2-2)┴ Q3,Q4 (3-4)┴ 4W[(Hp1-1)┴+ (Hp2-2)┴]// 3 Q51O(Hp1-1)┴ Q1,Qp1 Q2,Qp2第三章油库管路和泵房END 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油品加热目的及方法 油罐罐式加热器设计 蒸汽管路的计算 油罐及管路的保温1 第一节 油品加热目的与方法? 油品加热的目的:降粘 ? 油罐及管线保温的目的:?经济目的:减小热损失,降低能耗 ?生产目的:方便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2 第一节 油品加热目的与方法? 油品加热方法?油罐(车)加热方法?蒸汽直接加热法 ?蒸汽间接加热法 ?热水垫层加热法 ?热油循环加热法 ?电加热法?油管线加热方法?蒸汽伴随加热法(内伴随、外伴随) ?电加热法(直接加热、间接加热、感应加热)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3 第一节 油品加热目的与方法蒸汽直接加热法:蒸汽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4 第一节 油品加热目的与方法蒸汽间接加热法:蒸汽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5 第一节 油品加热目的与方法热水垫层加热法:蒸汽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6 第一节 油品加热目的与方法热油循环加热法: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7 第一节 油品加热目的与方法内伴随加热: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8 第一节 油品加热目的与方法外伴随加热: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9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 油罐管式加热器种类?全面加热器?分段式加热器 ?蛇管式加热器?局部加热器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10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 油品加热温度的确定?加热终了温度tyz?油品性质 ?作业性质 ?地区及气温 ?节约能源 ?安全因素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11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加热起始温度tys式中:t ys ? t j ? ?t yz ? t j ?e?K? Fi ?Gctys:油品加热起始温度 tyz:油品加热终了温度 tj :油罐周围介质温度 K:从油品到油罐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 ∑Fi:油罐总散热面积 τ:冷却时间 G:油罐内油品总质量 c :油品比热容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12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周围介质温度C 地上固定顶罐tj ?ttu ? ?4? ? 1?t qi 2 ? 4?式中: ttu:最冷月地表平均温度; tqi:最冷月油罐周围大气的平均 温度;C 地上卧罐t j ? t qiC 埋地油罐φ:油罐的高度和直径的比值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13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公式推导假设条件C C C C 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油温处处均匀一致 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油品无蜡析出 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油罐的总传热系数为常数 油品的比热容为常数?根据能量平衡: 油品冷却放出的热量=油罐向周围介质的散热量 dQ1=- Gcdt dQ2=K∑Fi(t-tj)dτ dQ1=dQ2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14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 油罐全面加热器加热面积的计算 Q F? ? ?1.1 ~ 1.2 ?? t1 ? t2 ? K0 ? ? ty ? 式中: ? 2 ? F:加热器加热面积,m2;Q:单位时间内加热器向油品提供的热量,W; K0:蒸汽通过加热器对油品的总传热系数; t1:蒸汽在加热器进口处的温度,℃; t2:蒸汽在加热器出口处的温度,℃; ty:加热过程中罐内油品的平均温度,℃。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15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关于t1和t2?加热器入口是饱和蒸汽,出口是饱和水,又忽略 加热管中的压降,则有:t2= t1 ?加热器进口为饱和蒸汽,出口为过冷水,则加热 器的加热面积为:Q? F? K 0 ?t1 ? t y ?式中:φ为过冷系数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16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罐内油品平均温度tyt yz ? t j t ys ? t j ? 2 时,ty ?t yz ? t ys 2t yz ? t j t ys ? t j? 2 时,t yz ? t ys ty ? t j ? t yz ? t j ln t ys ? t j17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K0的计算 K0d ?式中:1n d i ?1 1 1 1 ln ?? ? ?1d 1 i ?1 2?i di ? 2 d n ?1α1:蒸汽对加热管内壁的换热系数(内部放热系数);di (i=1,…,n):管子内径,水垢、油污等各层的直径;λi:加热管、水垢、油污等的导热系数; α2:加热器最外层到油品的换热系数(外部放热系数);d :加热器管外径。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18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定性尺寸的选取?管线内部放热,取内径 ?管线外部放热,取外径?定性温度的选取?受迫对流换热,取流体温度 ?自然对流换热,取流体和换热壁面温度的平均值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19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Q的计算 加热器向油品提供的总热量Q包括:?油品升温所需的热量 Q1 ? Gc?t yz ? t ys ? N? Q ? G ?融化蜡结晶所需的热量 2 100 ?通过油罐散失于周围介质中的热量 Q3 ? ? Fi K ?t y ? t j ? 式中:总热量:Q? 1?:蜡的溶解潜热??Q1 ? Q2 ? ? Q3K:油品至油罐周围介质的 总传热系数τ:油品加热时间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20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K 的计算K?K bi Fbi ? K ding Fding ? K di FdiFdi ??4Fbi ? Fding ? FdiD2Fding ? ?1 ? ? ??DH ? 罐顶面积其中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Fbi ? ??DH?为油罐的装满系数21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 加热器总长 ? 蛇管式加热器分段长度F L? ? nl ?DD C ?P ? P ? ? iZ ? i N ? l? 3 ? ? ? ? ? 2 ? g K t t 式中: ? H y ? ? 0 Z ? D:加热器管外径,m; C=0.00005 m-1; P1: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Pa; P2:加热器出口蒸汽和冷凝水压力,Pa; tZ:饱和蒸汽温度,℃; λH:汽水混合物的摩阻系数。2 1 2 22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22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 蒸汽耗量的计算Q GZ ? iZ ? i N式中: GZ:加热器蒸汽耗量,kg/s; Q:加热所需总热量,W; iZ:加热器进口处干饱和蒸汽的热焓值,J/kg; iN:加热器出口处饱和冷凝水的热焓值,J/kg;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23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 铁路油罐车的加热计算Q1 :油品升温及溶解蜡结晶所 需要的热量, J; Q3 :单位时间内蒸汽通过加热 套传递给油品的热量,W; q1 :通过油罐车上表面散失于 周围大气中的热量,J; q2 :通过加热套散失于周围大 气中的热量,J;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24q1 Q1 Q3 q2 第二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设计?油罐车加热时间Q1 ? q1 ?? Q3?加热一辆油罐车所需要的蒸汽量Q1 ? q1 ? q2 Q G? ? ?iZ ? iN ?? ?iZ ? iN ??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25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 输油管路的伴随加热?内、外伴随的含义 ?伴随管管径和根数的确定 ?热力计算:蒸汽温度的确定 ?伴随管路敷设的要求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26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 蒸汽管路的水力计算?管径的确定式中:4GZ d? ?? Z v Zd:蒸汽管内径,m; GZ:蒸汽的质量流量,kg/s; vZ:蒸汽的流速,m/s,pp.204 表4-25ρZ:蒸汽的密度,kg/m3; ρZ1:蒸汽管起点处蒸汽的密度,kg/m3; ρZ2:蒸汽管终点处蒸汽的密度,kg/m3;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27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管路压降的计算2 2 L计 v Z GZ ?P ? ?Pr ? ?Pj ? ? ? Z ? 0.81? 5 L计 d 2 d ?Z2 GZ ? 0.64 ? 10 ? 5 L计 (mmH2O) d ?Z 式中: λ:水力摩阻系数(阻力平方区) ?8蒸汽管:e=0.2mm; ? ? 冷凝水管:e=0.5mm1 2e ? ? ?1.74 ? 2 lg ? d ? ?2L计:蒸汽管路计算长度,m; GZ:蒸汽的质量流量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28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计算步骤?已知PZ1(或PZ2) ?假设PZ2(或PZ1) ?计算 ? Z ?计算d ?计算ΔP ?计算出PZ2(或PZ1) ?结束假设与计算结果不符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29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 蒸汽管路的热力计算?蒸汽管路的热损失Q=1.25qL式中: tZ ? t j q? q:单位管长上的热损失, tZ:蒸汽的平均温度, tj:蒸汽管路周围介质温度, 对于地上管路,tj=最冷月大气平均温度 对于埋地管路及管沟敷设的管路,tj=最冷月土壤平均温度?RtZ ?1 ?tZ 1 ? tZ 2 ? 2∑R:蒸汽到管路周围介质的总热阻L:蒸汽管路总长 1.25:考虑了支架、法兰、阀门等处的附加热损失。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30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蒸汽管路中的冷凝水量G??Q??式中:? 为汽化潜热,J/kg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31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疏水器(阀)?作用:排水阻汽 ?类型:?机械型:利用蒸汽和冷凝水的密度差 ?恒温型:利用蒸汽和冷凝水的温度差 ?热动力型:利用蒸汽和冷凝水的热动力 学性质的差异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32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疏水器工作流程锅炉 回水箱 加热器 Z3 P3 P2 Z2 P1疏水器锅炉房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33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疏水器选择的依据工作压差:ΔP=P1-P2 设计排水量: G ? KGshP1:疏水器进口压力 P2:疏水器出口压力Gsh:疏水器的设计排水量; G:计算求得的疏水器排量; 即:蒸汽管路中的冷凝水 量; K:排量倍率; 连续操作时,K取2~3; 间歇操作时,K取3~4。P2 ? 9.81 ? 103 ??Z ? h ? ? P3h:冷凝水管摩阻;ΔZ:回水箱液面到疏水器出口间的位差; P3:回水箱液面上的压力。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34 第三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疏水器的选择?查样本,满足在工作压差ΔP下,G样本≥Gsh ?疏水器的工作压力小于等于疏水器允许最大承压 ?选择疏水器时,注意不同类型疏水器的适用条件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35 第四节 油罐及管路的保温qb ? 保温管路的热损失率: a ? q式中: qb:保温管路单位管长上的热损失,W/m q:在同样外界条件下,不保温管路单位管长 上的热损失?地上保温管路 a ? 0.2 ~ 0.5 ?埋地保温管路 a ? 0.5第四章 油品加热与保温36 第四节 油罐及管路的保温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37 第四节 油罐及管路的保温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38 第四节 油罐及管路的保温? 保温层厚度的确定?根据最优经济条件确定 ?根据限定的保温层表面温度确定 ?根据限定的温降值确定第四章油品加热与保温END39 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概述 油品蒸发损耗发生的过程 油品蒸发损耗的类型 油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油罐内混合气体的油气浓度 油品蒸发损耗量的计算 油品蒸发损耗量的测量 油品降耗措施1 第一节 概述? 油品损耗?自然损耗 ?事故性损耗? 油品蒸发损耗的危害?油品数量减少 ?油品质量下降 ?造成大气污染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2 第二节 蒸发损耗发生的过程? 油品蒸发损耗发生的过程?液面处油品的蒸发,产生油蒸汽 ?油蒸汽在气体空间中的扩散 ?油气混合物呼出罐外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3 第二节 蒸发损耗发生的过程? 影响油品蒸发速度的 因素?油品的温度 ?油品的自由表面 ?气相中油蒸气的浓度 ?液面上混合气体的压 力 ?油品的种类? 气相中油蒸汽的传质 过程?分子扩散(浓度差引起) ?热扩散(密度差引起) ?强迫对流(压力差引起)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4 第二节 蒸发损耗发生的过程白天:t上&t下 热扩散的抑制期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夜间:t上&t下 热扩散的活跃期5 第三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类型? 固定顶油罐(按损耗成因划分)?自然通风损耗 ?静止储存损耗 (“小呼吸”损耗) ?动液面损耗 (“大呼吸”损耗)由于ρ1&ρ2,所以P1&P2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6空气P1油气混合气体P2 第三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类型? 浮顶油罐?静止储存损耗 外界环境中风的作用 使油罐周边密封圈 空间产生强制对流 发生损耗 ?发油损耗 (粘壁损耗)7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 第四节 油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罐内气体空间温 度变化:日落~日出:t油面&t气体空间&t顶 板&t大气日出~日落:t顶板&t气体空间& t油面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8 第四节 油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6:00 0:00 1 罐壁 高度 7 20:00 6 2 10:00 3 12:00 16:00 14:00 5 4气体 空间油品 10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20304050温度9 第四节 油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 的关系?气体空间温度总是高于大气温度; ?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度都呈周期性变化 ,变化周期为24小时; ?临近日出时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度均达 到最小值,二者相差不大,约1~3℃; ?正午后2~3小时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度 均达到最大值,二者相差可达10~20℃。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10 第四节 油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11 第四节 油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 罐内油品温度分布?在一个昼夜内,油品温度变化不大; ?油品储存一段时间后,昼夜平均油温基本 上等于大气平均温度; ?一般,油面昼夜平均温度略高于油品昼夜 平均温度; ?油面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约为气体空间昼 夜温差的20%~40%。12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 第四节 油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13 第五节 罐内混合气体的油气浓度? 油气浓度Cy ? Vy V ? ny n ? Py P?油气浓度与储 油时间的关系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14 第五节 罐内混合气体的油气浓度?油气浓度分布与储油液位的关系H (m) 2 1 3C (%)?从扩散和自然对流的角度出发来解释 ?从油罐吸气时产生的强制对流来解释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15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公式?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纯经验公式? 蒸发损耗基本方程?假设条件?油罐是严密的,不存在自然通风现象 ?罐内混合气体在储存条件下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油罐气体空间中混合气体的油气浓度是均匀而且 饱和的。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16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公式推导思路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第一次吸气 结束到第二次吸气开始之前两状态的空气质 量的变化量,并利用空气排出时成比例地带 走油蒸气的原理来求出呼出的油蒸气的质量 ? P P2 ? C y ? y 。 1 ? ?M ? V ?1 ? C ? ? V ?1 ? C ?y1 y2 2 ? ? 1 T T R 1 2 ? 1? C y ? ? ? Py1 ? P ? Py 2 ? P2 ? P y / P ? y 1 ?M y ? ?V1 ? ? T ? 1? P y / P ? R ?1 ? P ? ? T ? V2 ? ?1 ? P ? 1 ? 1 2 ? 2? ? ? ? yP2 ? Py 2 ? P y ?y ? P 1 ? Py1 ? ?V1 ? V2 ? ? T1 T2 ? P ? P y R ?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17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方程中各参数取值的规定状态1:气体空间昼夜最低温度时 状态2:气体空间昼夜最高温度时 T1:气体空间的日最低温度,K T2:气体空间的日最高温度,K Py1:气体空间日最低温度下油品的饱和蒸气压,kPa Py2:日最高油面温度下油品的饱和蒸气压,kPa Cy1:状态1时混合气体中油蒸气的饱和浓度,Cy1=Py1/P1, % Cy2:状态2时混合气体中油蒸气的饱和浓度,Cy2=Py2/P2, % P1:状态1时气体空间绝对压力,kPa P2:状态2时气体空间绝对压力,kPa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18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 “小呼吸”损耗的计算?瓦廖夫斯基-契尔尼金公式 即:利用蒸发损耗基本方程计算“小呼吸”损耗 量时有V1=V2=V? P2 ? C y ? y P 1 ? ?M y ? ??1 ? C y1 ? ? ?1 ? C y 2 ? ?V T2 ? 1 ? C y R T1 ?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19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康士坦丁诺夫公式?M ? Vx yPy1 ? Py 2 ? y T1 ? T2? Pa ? Pz ? Py1 T2 ? ? ? ln? ? ? ? R ? P P P T ya y2 1 ? ? a? 1 ? C y1 P ? T 1 2 ? ? ? ln? ? ? R ? 1 C P T y2 2 1 ? ??M ? Vx yC y1 P 1 ? Cy2P 2 ?y T1 ? T2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20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API理论公式Py1 ? Py 2 ?? T2 ? T1 Py 2 ? Py1 Pya ? Pz ? V ? ? ?? ? ? ?V ? ? ? ?? T K? 1380 8 ? P P P P P P ? ? ? ? ? y 1 a ya y 2 a ya y 2 ? ?? ?x y影响“小呼吸”损耗的主要因素有: (1) 昼夜温差ΔT (2) 油气浓度的增量 (Py2-Py1) (3) 呼吸阀控制压力范围 (Pya-Pz) (4) 气体空间体积V (5) 油蒸气浓度 (Py2+Py1)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21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 “大呼吸”损耗的计算?计算“大呼吸”损耗量时有T1 ? T2 ? T , Py1 ? Py 2 ? Py , C y1 ? C y 2 ? C y?气体空间的压缩率和膨胀率?收油时: 状态1: 真空阀刚刚关闭 状态2: 压力阀刚刚开启 设刚刚开始呼气时气体空间的体积为V2# ,下面 我们就推导V2# 的表达式。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22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由蒸发损耗基本方程:?M y ? [V1令:?M y ? 0 得: V1p1 ? p y1 T1? V2p2 ? p y 2 T2]?py? ???yp? p y Rp1 ? p y1 T1# 2?V# 2p2 ? p y 2 T2?0p1 ? p y1 T2 V ? ? V1 p 2 ? p y 2 T1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23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状态1: 真空阀刚刚关闭,p1=pa+pz 状态2: 压力阀刚刚开启,p2 = pa + pyap a ? p z ? p y1 T2 V ? ? V1 p a ? p ya ? p y 2 T1# 2? a 为气体空间的允许体积压缩率。 定义:?aV 1 ? V 2# V 2# ? ?1? V1 V1?a ?1?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p a ? p z ? p y1 p a ? p ya ? p y 2T2 ? T124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发油时: 状态1:压力阀刚刚关闭,p1=pa+pya 状态2:真空阀刚刚开启,p2 = pa + pz 气体空间膨胀刚刚开始吸气时体积为 V2# 可得气体 空间允许膨胀率 ? p 。?pV 1 ? V 2# V 2# ? ?1? V1 V1 p a ? p ya ? p 'y 1 T 2' ? ? ' ?1 ' p a ? p z ? p y 2 T125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以微小增量的形式表示各参数:T2? T1? ? Ty1p k 2 ? p a ? p ya ? p y 2p k 2 ? p k1 ? ? p kp k1 ? p a ? p z ? p?气体空间的压缩率和膨胀率表示为:T2 ?T1 ? ? ?a ? pa ? pya ? py2 pa ? pya ? py2 T1pya ? pzpy2 ? py1T2' ?T1' ? ? ' ?p ? ' ' pa ? pya ? py2 pa ? pya ? py2 T1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26pya ? pzp'y2 ? p'y1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影响“大呼吸”损耗的主要因素?呼吸阀控制压力的范围的影响 ?蒸气压的变化范围的影响 ?温度变化的影响第五章油品蒸发损耗27 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计算? 车船装卸损耗?与装油时间的关系白天装车比夜间装车的蒸发损耗小。y晚上?y1白天?鹤管口位置对损耗的影响鹤管口距离罐车底部越远,装车损耗越大。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28 第七节 油品蒸发损耗量的测量? 数量法?量油法 ?测气法 ?V y ? Vh ? Vk ?体积-浓度法?M y ? Vh C y ? y? 物性法?蒸汽压法 ?比样法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29 第七节 油品蒸发损耗量的测量?原始油样,净重为A ?待测油样(经过自然蒸发的油样),净重为B ?经过人工蒸发后,原始油样损耗为a,待测油样损耗为b a b ? ? ? ? 原始油样损耗率为: 待测油样损耗率为 A B ?待测油样原始油品重B+C(C为储存期间油品的自然蒸 发损耗量),自然蒸发损耗率为 x ? CB?C?B+C这部分原始油品经自然蒸发、人工蒸发后的总损耗 率为: ? ? b ? C ? ? ? ?x ? xB?C? ?? ?则由 ? ? ? 可得到 x ?1? ?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30 第八节 油品降耗措施? 降低油罐内温差?淋水降温 ?正确选用油罐涂料 ?安装反射隔热板? 提高油罐的承压能力 ? 消除油面上的气体空间 ? 收集、回收油蒸气 ? 安装呼吸阀挡板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31 第八节 油品降耗措施? 加强管理,改进操作措施?合理使用油罐,尽量减少储油的空容量, 减少油罐的受热面积和油料蒸发面积 ?减少库内输转 ?适时收发油品:温降时收油,温升时发油 ?恰当掌握收发油速度,即快收慢发 ?定期检查油罐的密封状况 ?灌装车、船时不允许喷溅式灌油第五章 油品蒸发损耗 END32 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第二节 油库防雷 第三节 油库防静电1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电器设备的火花、过热等 ?金属的撞击引起火花 ?静电和雷电 ?可燃物的自燃 ?库外火源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石油产品易燃、易爆性衡量判据?石油产品易燃性衡量判据 闪点、燃点、自燃点 ?石油产品易爆性衡量判据 爆炸极限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3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燃烧与灭火?燃烧定义: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的 氧化反应 ?燃烧三要素(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 ?助燃物 ?导致燃烧的能源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4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燃烧过程: 大多数可燃 物质的燃烧 是在蒸气或 气体状态下 进行的。固体 液体 气体熔化蒸发 或 分 解蒸发氧化分解着火燃烧5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燃烧形式?按燃烧反应相的不同分:均相燃烧;非均相燃烧 ?可燃气体的燃烧形式:C 混合燃烧 C 扩散燃烧?可燃液体、固体的燃烧形式C 蒸发燃烧 C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6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燃烧机理(连锁反应理论)在空气中存在着游离态的原子、离子的具有 一定能量的活性基因,或称活化基、活化中心。 主要是原子氧、氢、氢氧化合物:O*、H*、 OH*(*表示是活化基) 例如氢的燃烧,连锁反应可以写成下面几个步 骤: H*+O2→O*+OH* 形成活化基增殖 O*+H2→H*+OH* 的反应链。 2(OH*+H2) →2(H*+H2O)+H*+3H2+O2→2H2O+3H*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7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爆炸及爆炸极限?爆炸定义: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 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 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根据爆炸压力波传播速度,爆炸可分为:?轻爆:传播速度(数十厘米~数米/秒) ?爆炸:传播速度(10米 ~数百米/秒) ?爆轰:传播速度(m/s)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8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9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10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11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爆炸分类?物理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C 简单分解爆炸 C 复杂分解爆炸 C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由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的爆 炸均属此类爆炸。这类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爆炸性 物质的含量、含氧量、激发能源等等。同此,其危险性较前 二类要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从机理上讲,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属于混合燃烧的剧烈形 式。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12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爆炸极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组成的 混合物能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最高浓度,称 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上限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1)原始温度 (2)原始压力 (3)含惰性介质量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13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灭火方法?冷却法 ?窒息法 ?隔离法 ?化学中断法 (化学抑制法)? 常用灭火剂?水蒸汽 ?干粉 ?卤化物 ?化学泡沫 ?空气泡沫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14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油罐火灾的类型?稳定燃烧 ?爆炸燃烧 ?爆燃 ?沸溢燃烧?热波:宽馏分油品储罐火灾中,高温热油层随重 组分向下传播的现象称为热波现象 ?产生沸溢的必要条件C 油品具有移动热波特性 C 油品中含有游离水、乳化水、或者油层下有水垫层 C 油品具有足够的粘度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15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16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油罐火灾的特点?油品燃烧表面温度油品种类 汽油 煤油 原油 重油 燃烧表面温度 80℃ 321~326℃ 300℃ 大于300℃?油品燃烧速度?直线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由于燃烧使油品表面 下降的速度, cm/h或mm/min ?重量燃烧速度, kg/m2 ? h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17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罐内油品燃烧火焰特征?火焰的高度 ?火焰的倾斜度 通常认为: D&6m, 焰高H=1.5D D≤6m,焰高H=2~3D无风条件下:倾角0 ~ 15° 风速≥4m/s:倾角60 ~ 70° ?火焰的温度:燃烧火焰温度主要取决于燃烧物的 种类,一般石油产品的火焰温度在900 ~ 1200℃ 之间。火焰温度高,热辐射强度大,对邻近物的 威胁也就越大。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18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空气泡沫的制备加水 加空气 泡沫液 空气(机械)泡沫 泡沫混合液 泡沫产生器 比例混合器? 空气泡沫的灭火原理?隔离与窒息作用 ?隔热与降温作用 ?冲淡可燃气体,减轻火势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19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空气泡沫的性能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烧性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具有适当的发泡倍数? 空气泡沫的性能指标?25%析液时间 ?抗烧时间 ?90%控制时间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20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 形式?液上喷射空气泡沫灭 火系统?固定式灭火系统 ?半固定式灭火系统 ?移动式灭火系统?液下喷射空气泡沫灭 火系统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21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液上喷射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主要设备?泡沫比例混合器?负压比例混合器 ?压力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器 ?消火栓、水枪、水龙带、泡沫钩管、泡沫 管架、泡沫枪等移动设备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2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3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4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5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负压比例混合器命名(例如PH32)?PH代表泡沫(P)、混合器(H)第一个汉字声母 ?32代表最大混合液输出量,L/s?负压比例混合器适用流程――环泵式流程 ?压力比例混合器命名(例如PHY32)?PH代表泡沫(P)、混合器(H)、压力(Y)第一个汉 字声母 ?32代表最大混合液输出量,L/s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6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7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8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内容?泡沫液用量、储备量 ?消防用水量、储备量 ?泡沫产生器数量 ?泡沫比例混合器数量 ?消火栓数量 ?泡沫泵、清水泵的选择等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29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Zh?定义:为有效灭火,单位时间内、单位燃 烧面积上所需供给的泡沫混合液量,单位为 L/min?m2 ?取值参见《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1-92)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30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泡沫混合液计算耗量?在进行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计算时,油库的 泡沫混合液计算耗量是以油库一次灭火所需 最大泡沫混合液消耗量作为混合液计算耗量 ?一次是指只考虑油库一个罐起火的情况 ?最大消耗量是指对不同规格、不同油品储 罐做计算,找出混合液用量最大的储油罐为 着火罐,以此作为设计计算依据算出混合液 计算耗量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31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扑救油罐火灾泡沫混合液计算耗量 QhG ? Z h ? F ? ?QhG:油罐一次灭火所需的泡沫混合液量,L Zh: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L/min.m2 F:燃烧面积,m2τ: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min?固定顶罐:F=着火油罐的横截面积 ?外浮顶罐:F=着火油罐壁板与泡沫堰板之间的环形面积 ?内浮顶罐C 浅盘式和浮盘采用易溶材料制作的内浮顶油罐,同固定顶油罐 C 单、双盘式内浮顶油罐,计算同外浮顶油罐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32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扑救流散火灾所需的泡沫混合液用量式中: qpQ:泡沫枪泡沫混合液工作流量,L/min npQ:泡沫枪数 τh3: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min 油罐直径(m) &23 23~33 &33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QhL ? q pQ ? n pQ ? ? h 3PQ8型泡沫枪数量 n (支)连续供给时间τh3 (min)1 2 310 20 3033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泡沫液消耗量QyeQ ye ? ?QhG ? QhL ? ? mm:泡沫混合液中泡沫液所占的百分比? 泡沫液储量V ? ?1.05 ~ 1.1??Q ye ? mQh 3 ?Qh3:充满管道的混合液体积34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消防用水总量 Qs ? Qs1 ? Qs 2 ? Qs 3 ?配制泡沫混合液的用水量 Qs1 ? ?1 ? m ??QhG ? QhL ??冷却着火油罐的用水量 Qs 2 ? Z s L1? 1 Qs 2 ? Z s F1? 1 或 ?冷却邻近油罐的用水量 Qs 3 ? ? Z s F2? 1 或 Qs 3 ? ? Z s L2? 1式中: Zs:冷却水的供给强度,L/min.m2或L/s.m F1:着火罐罐壁表面积,m2(固定式冷却系统) L1:着火罐冷却范围计算长度,m(移动式冷却系统) L2:邻近罐冷却范围计算长度,m τ1:冷却水供给时间,D&20m时, τ1=6h D≤20m时,τ1=4h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35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泡沫产生器数量QhG / ? h Nc ? qch或Nc ?Lg Lc向上取整qch:一个泡沫产生器混合液的工作流量 Lg、Lc :冷却范围长度、产生器保护范围长度 ?固定顶储罐、浅盘式和浮盘采用易熔材料制作的内 浮顶储罐的泡沫产生器数量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储罐直径(m) &10 10~20 21~25 26~35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泡沫产生器数量(个) 1 2 3 436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泡沫比例混合器的数量QhG / ? h Nb ? qbhN c ? qch 常用 N b ? 向上取整 qbhqbh:一个泡沫比例混合器最大混合液流量? 消防水池容量?灭火期间无清水补充 Vs ? Qs ?灭火期间有清水补充Vs ? Qs ? ? 1qs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Qs 3 (m / h) qs ? 9637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泡沫泵选择?流量要求?环泵式 Q ? Qh ? q ?压力式 Q ? Qhq:环泵循环回流流量 Hp:泡沫混合液管线总摩阻 ΔZ:泡沫产生器入口与消防水池液面 之间的高差 Pc:泡沫产生器入口的工作压力 ΔP:压力式混合器入口与出口之 间的 压降 P c h:混合液的密度 ρ?扬程要求?环泵式 H ? H p ? ?Z ??h g?压力式 H ? H p ? ?Z ? ?P ?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Pc ?h g38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清水泵的选择?流量要求 ?扬程要求Q2 ? Z s ?L1 ? ? L2 ?H ? H z ? H d ? H g ? ?Z式中: Hz:为了保证一定的充实水柱,水枪喷嘴出口所必需的压头 ,m Hd:水带摩阻,m Hg:水池至消火拴出口的摩阻,m ΔZ:水枪出口至水池液面之间的高差,m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39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消火栓的数量1 ns ? n x ? ns' 2 Q2 nx ? qxnx:水枪数 qx:一支水枪的额定流量,L/s ns' :备用数量,一般取2~3个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40 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 罐区消火栓的布置1. 2. 3. 4. 5. 6. 确定着火罐及其邻近油罐; 确定消火拴数量 初步布置这ns个消火拴; 计算一支消火拴的保护半径R,使R≤120m; 选定另一个油罐为着火油罐,并确定其邻近油罐; 重复第2)、3)、4)步,注意利用已经布置好的消 火拴,作适当的调整; 7. 重复第5)、6)步,最终确定并布置罐区的消火拴 Ns。41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 第二节 油库防雷? 雷电的形成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 是雷云 ?重力分离起电机制 ?对流起电机制冰丸 + 冰晶 +E传导电流 -------------------+++++++ +++++++ +++++++ +++++++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42 第二节 油库防雷? 雷电的种类?线状雷电 (发生在云、地之间) ?片状雷电 (发生在云、云之间) ?球雷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43 第二节 油库防雷?雷电的危害?直接危害?电效应 ?热效应 ?机械效应&3m+ + +- - -导体绝缘体非导体++?间接危害?雷电反击 ?静电感应 ?电磁感应 ?跨步电压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导体火花放电U44 第二节 油库防雷? 避雷针的种类?独立避雷针 ?附设避雷针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45 第二节 油库防雷? 避雷针的组成?接闪器 ?引下线 ?接地体?垂直接地体 ?水平接地体 ?复合接地体 当单根接地体的接地电阻R&10 ? 时,应考虑适当数 量的单根接地体组成复合接地体,使Rf ≤10 ? 。 可反算出 n ? R ? R (向上取整)R f ?? 10?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46 第二节 油库防雷? 避雷针的保护原理第六章油库安全技术47 第二节 油库防雷?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0 ? 1.5hrx r0ha h hx1 .5 h a 任一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rx ? P hx 式中: 1? h: 避雷针的总高度,m h hx:被保护物体的高度,m rx: 高度为hx处避雷针的保护半径,m P: 避雷针超过30m时,保护范围受高度影响的系数。 当 h ? 30 m 时,P=1 当 30&h&120 m 时,P ? 30 h 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m; ha ? h ? hx油库安全技术第六章48 第二节 油库防雷? 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bx ? ?r ? x ? ? ? ?1.4 1.3式中: bx :两避雷针之间中间 点处hx高度上保护宽度的 一半,m a:两避雷针之间的距 离,m h0:两避雷针之间中点 处所能保护的最大高度。第六章 油库安全技术? a ? ?? ? 7h P ? ? ? a ??1hx rxa h0 ? h ? 7Pha h0 a hh0 ? h ?b ba 7Prx高度hx水平截面49 第二节 油库防雷? 接地电阻的计算1. 垂直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 2 L 1 4t ? L ? R?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水分成不同管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