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每次大家聊得好好的用微信,QQ,给手机充流量,都被退款!是怎么回事啊?太闹心了!

微信频现假消息 日接70余电话太闹心
| 本溪晚报 冯宁宁
09:43| 我要分享
摘要: 原标题:微信频现假消息 日接70余电话太闹心公安提醒“慎重转发,别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  “捡到钱包、内含车票,求转发”,两则虚假求助消息在微信上同时出现,善良网友纷纷帮忙转发。  与此同时,被冒 ...
原标题:微信频现假消息 日接70余电话太闹心公安提醒“慎重转发,别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  “捡到钱包、内含车票,求转发”,两则虚假求助消息在微信上同时出现,善良网友纷纷帮忙转发。  与此同时,被冒用电话号码的主人一天接到70余个求证电话,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干扰……  两则求助消息 内容几近雷同  上周五晚,一则“朋友在东风路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身份证王伟东,卡10多张,现金6000元左右,动车票一张,车票是明天的。大家帮忙扩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必须转,正能量!失主请联系:xx”的消息出现在朋友圈,许多热心善良的网友纷纷在第一时间转发该条消息。  可随后不久,一则相似的消息也在朋友圈里悄悄流传开来,该信息为“朋友在东风湖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身份证王刚,卡10多张,现金6000元左右,动车票一张,车票是明天的。大家帮忙扩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必须转,正能量!失主请联系:xx”。  细心的网友发现,两则消息除捡到钱包的地点、失主身份证姓名以及联系电话不同之外,并无其他不同之处。  这是怎么回事?是骗子发布的吸费电话还是恶作剧?人们心中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求证 两则消息均不属实  为求证事实真相,第二天一早,记者首先按第一条消息中留下的联系方式拨打过去,电话中传来“您拨打的号码为空号”的提示音。  随后,记者拨打了第二个联系电话,电话很快接通,听筒中传来一位中年女士的声音,当记者说出是按照微信消息中留下的联系方式打来的时候,对方的声音一下子变得很警觉。  “那你是失主吗?”该女士打断记者,如此问道。  记者随即表明身份,在了解记者的意图后,该女士长长地喘了一口气,语调随之激动起来,“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根本就没捡到钱包啊!”  对方告诉记者,自从前一日早上开始,陆续接了70多个电话,都在询问这件事,“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太闹心啦!”言语间,对方不时地深呼吸,显然是在极力控制情绪。  凌晨被吵醒 侄女越洋电话来关切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该女士姓衣,今年六十二岁,不会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通讯工具,并且电话是非智能手机,也没有安装这些通讯软件。  对于自己的电话号码为何被人编进一个捏造的消息中,并放到网上,衣女士自己也感到很费解,“也许是有人想搞恶作剧?”衣女士无奈地自问自答着。  衣女士表示,这件事已经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她自己不停地接到各种求证电话,而熟识她电话号码的亲朋好友,也纷纷来电询问。  “连我远在新加坡的侄女,都打电话来问我‘大姑你捡到钱包了吗?’”衣女士说,她当时真是哭笑不得。  “每天不等睁开眼睛,电话就开始响,还有一个电话在凌晨以后打来。”衣女士告诉记者,最开始的一些电话她还能耐住性子解释一下,“可是后来真的太闹心了,不接吧,还害怕有什么事找我联系不上,可是一接电话都是这个事。”  对于是否考虑换一个手机号码的提议,衣女士说,自己这个号码已经用了15年了,有不少的亲友,不可能换号。  咨询者多为求证 也有想骗钱包的  衣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天接到的近300个电话,除亲朋好友打来的问询电话外,多数为求证电话。有好奇这个电话是不是能打通的,也有好奇她是不是真捡到钱包的,更多的是想求证然后帮忙转发的。  “但是有一个电话,一听就是骗人的。”衣女士说,当晚,一名男子打来电话,称自己也叫“王刚”,钱包丢失,车票和钱数都说的和微信消息中的一样,“可当我让他说出身份证号码时,他却支吾着说见面才能知道,后来就匆匆挂断电话,不再打来了。”  衣女士表示,像这名男子这样,自知心虚不再打来电话的人她尚可容忍,但是陆续打来电话的几名女子,自称自己有朋友叫王刚,钱包丢了,替朋友来领钱包,这让衣女士十分气愤,“她们就随口说了一个身份证号,以为我能相信她们,可是我根本没捡到钱包,何来身份证号?”  网友查明真相 即停止转发  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身上发生过“车票随钱包丢失而错过列车”的情况,对于失主的心情,他特别感同身受,所以,看到消息后,他便毫不犹豫地转发了。“可是我刚转完,就看到微信上有朋友转发了一条跟我这个类似的消息,我才反应过来,这是假的吧!”  为了确认是否属实,张先生按其中一个联系方式拨打过去,结果显示是空号。“我立刻删除了自己转发的消息,并转告朋友停止转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像张先生一样已经转发消息的网友,在看到雷同消息时,立刻产生了怀疑,并于求证过后,将刚刚转发的消息删除,同时,在还未及时删除的消息下面留言,提醒朋友不要再转发,以免扩大影响。“还有网友直接重新撰写消息呼吁停止转发这两条消息。”张先生介绍。  别让自己 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  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队民警刘笑通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一旦虚假信息涉及: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这三种情况任意一种,将对散布者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大家都知道微博可以查出第一个发布虚假消息的人,那么微信可以查到吗?刘笑通解释,一旦出现以上三种情况之中任何一种,公安机关将会与腾讯公司深圳总部取得联系,查出发布消息的“始作俑者”。  公安机关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对于网络上一些事实真相不清楚的消息,在随手转发之前最好通过搜索进行简单核实,面对纷杂的网络信息,一定要慎重,千万别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此外,也要提防吸费电话等利用善心的诈骗手段。  □相关链接 相似欺骗信息  1. 2014年6月,一些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内出现了一条“男孩吃肉串疑似老鼠药中毒”的消息。全文如下:“向各们(应为‘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二院医生昨晚会诊一名12岁男孩,突然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查凝血酶原时间180(正常11~15),工作了这么多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差的凝血指标。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那天前曾吃过肉串,由于目前常用鼠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抗凝药,现高度怀疑患者吃了含有鼠药的老鼠肉。希望大家真(应为“珍”)爱生命,远离烧烤!”消息最后还补充:“毒物试验已经出结果了,就是老鼠药,孩子正在ICU做血透,并提醒各位家长,不要让孩子在校外的小摊上乱买零食。”这一消息引发不少市民恐慌。后经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求证,结果发现,“男孩吃肉串疑似老鼠药中毒”系谣传。  2. 2014年6月,高考前夕,一则“朋友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谁认识通知下,别耽误了高考大事。白娅倩,考点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请大家帮忙互相转发,别耽误了孩子高考!联系电话×××。”的求助消息在朋友圈突然火了。后经记者调查,“白娅倩” 的准考证已经是第二年“丢”了。去年高考前夕,福建、广东、江西、甘肃等地一中的“白娅倩”就纷纷“丢”过准考证。据了解,每到高考前,网上常常会出现此类假消息,比如这两年和“白娅倩”一起“丢失”准考证的还有一个叫“李亚成”的人。  3. 2014年11月,一则“今天上午一个三岁多小女孩开发区XX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小女孩能准确说出她爸爸的手机号码,从监控上看是被一个四十多岁男子抱走的,现大人都急疯了,有知情者望告知,万分感谢!联系人郑春蓉139×××××919。”的求助信息在朋友圈广泛转发。经调查得知,此内容最早出现在日,是“山东德州夏津县的一名小女孩被拐走”的求助信息,联系人的名字都是郑春蓉,信息里都未配发图片。记者在百度输入“郑春蓉”,竟然搜出了数十条寻子信息,这位名叫“郑春蓉”的人在沈阳、武汉、锦州、广州等地都“丢”过孩子。
上一篇:下一篇:
大家都爱看
已有 4 人报名
已有 1 人报名
已有 1 人报名页面没有找到
5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导航页!
返回首页,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xhdata/safe/zxl3z/.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大家的柴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