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率在宏观经济学意义分析中有什么意义?

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下图是人们常用来描述经济衰退后宏观经济几种可能的发展轨迹(纵坐标:经济增长率;横坐标:经济周期),据此判断,其中最佳的发展轨迹是
A、“V”型B、“U”型C、“L”型D、“W”型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和您一起,每天学习一点金融知识.
庐山会议后,彭德怀的妻子跟他分道扬镳,前妻却对他不离不弃
●●●●●●●●●●●
热门公众号Accounts
精彩内容热门推荐
?靓丽house?【靓丽小屋】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最优质的海外品牌美妆护肤产品及保健品
xilezhitong
帝王之術~洗髓功築基功 男部女部 拍打功 開筋點穴雙修術 陰進陽退 巧玲瓏 龍吟虎嘯易筋经与洗髓功修炼,相辅相成,更是双修术的前部修炼铺垫.洗髓功分男部修炼与女部修炼法,男女炼法各异.
lishizhengxiang
历史真相大揭秘;抽丝剥茧揭开历史真相的神秘面纱;用碎片化的细节撬开你所不知道的各类震惊雷人的历史真相事..
gh_583b62dbe9b7
每天分享热门经典视频;热辣短片;爆笑、内涵、无节操;绝对让你看得过瘾.
gh_e9a2950cccc3
男人的终极禁地;女人的秘密花园.女人那点事.
关注健康;关注养生;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 我是你的健康养生好帮手!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渴望发财致富?你是否对现状持续不满?你是否对未来依然迷茫?;;你是否想出人头地?你是否想光宗耀祖?你是否渴望拥有幸福的人生?你是否想快速提升能力?你是否想快乐又健康?你是否想倍增业...
cctvnewscenter
看片有瘾,看片上瘾.搞笑、幽默、奇葩、逗比、最热门、最时尚.陪你度过每一天......
GD-Meijiale
为你精心准备了丰富的购物信息,促销资讯以及好玩儿的活动.
beijingjinshui
财税人生,金税相伴.;;满足企业财税管理需求,助力财税人员职业成长;;涵盖金税会员,财税专业课程,税务仿真实验室,认证项目,纳税健康体检等
【宏观经济】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
阅读&40387&发表& 23:26:24
摘要:本文的分析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年,经济增速有望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本文首先回顾了2010年第一季度之后,GDP季度增长率连续19个季度的回落过程,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速度换挡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也有人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因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将会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的对策,即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持久的力量。本文还分析了要为释放市场活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问题。关键词:新常态,中高速增长,经济下行压力,三大国家战略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在中国GDP季度增长率连续19个季度回落之后,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年的“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为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的分析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年,经济增速有望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一、首先回顾了2010年第一季度之后,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季度增长率连续19个季度的回落过程,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速度换挡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提出不能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三、要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持久的力量;四、说明三大国家战略的形成过程;五、提出为经济增速的适度回升积蓄力量;六、阐明要为释放市场活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速度换挡期2008年和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我国GDP季度同比增长率走出了一个“V”字形的先下降、后反转的轨迹。到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回升到12.1%的高峰。其后,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至2014年第四季度降到7.3%,经济增速出现了连续19个季度的回落(见图1)。这表现出我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速度换挡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图1
GDP季度同比增长率(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从2010年第二季度至2014年第四季度,这19个季度GDP增速的回落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个小阶段,是增速大幅回落。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下降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7.4%,回落了4.7个百分点。第二个小阶段,是增速逐渐趋稳,但稳中仍略降。从2012年第四季度的7.9%,下降到2014年第四季度的7.3%,回落了0.6个百分点,降幅已明显收窄。2015年,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下调到7%左右。2015年,经济增速仍会继续有所回落,但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若2015年内GDP季度增速的最低点暂以7%预计,从2014年第四季度的7.3%到2015年预计最低点的7%,降幅仅为0.3个百分点。二、不能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但也有人将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对此,我们应予高度重视,因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将会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一,经济增速若一路下行,到2020年,将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难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翻一番”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考察,按照翻一番的要求,在年这4年已有增长的基础上(分别增长8.4%、9.6%、7.0%和6.8%),从2015年起,至2020年,需年均增长6.7%。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到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已降至6.8%,即已降到翻一番所需最低增长率的边缘。今后,若经济增速一路下行,从2015年开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将会降至6.7%以下。这样,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不能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了。而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说,由于年这4年增速较高(分别增长11.4%、10.7%、9.3%和9.2%),按照翻一番的要求,从2015年起,至2020年,只需年均增长5%。一般说来,这是可以实现的。其二,经济增速若一路下行,将会严重影响市场预期和企业投资。按照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在2011年至2014年已有增长的基础上(分别增长9.5%、7.7%、7.7%和7.4%),从2015年起,至2020年,GDP需年均增长6.6%。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GDP增长将一路下行到6%或更低。若这个下行较缓,从2015年至2020年平均增速不低于6.6%,则GDP翻一番的目标仍有可能勉强实现。若这个下行过快,使平均增速低于6.6%,那么GDP翻一番就成了问题。即使翻一番勉强实现,但GDP季度增长率将会出现一条从2010年至2020年连续长达11年的下行轨迹。这将造成一种经济增速不断下降的预期,极不利于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而且,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的回落,企业盈利增速下降。到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长已降至3.3%的较低水平,既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7.4%,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率6.8%,更低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长率8.6%。同时,到2015年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连续36个月处于负增长的通缩状态。市场预期的不断下降,特别是企业盈利预期的不断下降,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投资,并由此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其三,经济增速若一路下行,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8.6%,为1992年以来,即23年来首次进入个位数增长。今后,若经济增速一路下行,财政收入增速也会一路下行。这样,需要财政支持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关改革措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扩大、收入差距的调节等,都会受到影响。三、寻找对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近三年来,宏观调控的“微刺激”措施起到了“保下限”的作用。但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一再对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造成冲击,每年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圈,即“经济增速下滑——微刺激——小幅反弹——再下滑”的循环圈。大体上说,每年初,经济增速下滑;然后,采取“微刺激”措施,经济增速小幅反弹;下半年或下一年初,经济增速又继续下滑。这样,宏观调控年年要打“下限保卫战”,而“微刺激”措施的效力越来越差,守下限越来越被动。加之经济增速下滑具有惯性,如果没有抵挡下滑的足够力量,或者一旦国内外经济环境有个“风吹草动”,即出现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经济运行随时就可能滑出下限。显然,要摆脱上述循环圈,摆脱年年打“下限保卫战”的被动局面,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已经不是靠短期的“微刺激”措施、不是靠简单的放松政策、不是靠一个个零碎地推出一些项目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已经不是在短期宏观调控层面所能解决的。同时,也不是纯粹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所能解决的,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和下滑惯性。而要摆脱上述循环圈,摆脱年年打“下限保卫战”的被动局面,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就需要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更高层面,也就是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层面来解决,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这就要求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精心谋划和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寻求我国经济发展在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上有战略性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构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棋局,释放出需求面的巨大潜力,释放出供给面的巨大潜力(笔者曾对此有所分析,参见刘树成2014a,2014b,2014c)。四、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三大国家战略的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在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全面展开治国理政大布局的过程中,不停地在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这一探索的主要时间表如下: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在2013年11月纳入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2014年3月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专门研究“一带一路”规划问题。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紧接着,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建设长江经济带问题。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指导意见》。到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这一任务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由此,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三大国家战略正式形成。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三大国家战略的形成,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情况下,根据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作用的力量。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国内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结构的大调整,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能够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联互通,形成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出提升投资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出扩大消费的巨大潜力,使消费在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使投资更好地发挥关键作用。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出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出拓展外需的巨大潜力,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经济增长。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不仅能释放出需求面的巨大潜力,而且能释放出供给面的巨大潜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升级。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具长远意义。2015年,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有良好开局。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仍会继续有所回落,但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即有望完成阶段性探底过程。年,以三大国家战略为引擎所释放出的新动力,加之“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与实施,将会积蓄起经济增长向上的推动力量,有望使经济增速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五、为经济增速适度回升积蓄力量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使经济增速一路下行。我们说要为我国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适度回升积蓄力量,也不是说要重回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状态,而是说要遵循经济波动客观规律,使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有升有落,正常波动,健康地推进。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波动在上升期和回落期具有不同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具有不同的功能。回落期是调整期、消化期、淘汰期,这时社会需求低迷,企业经营困难,市场预期前景不看好,难以扩大投资和实现创新驱动。而上升期是创新活跃期、市场活跃期、投资和消费活跃期,市场预期前景看好,有利于推进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现在,常听人们说,要利用经济下行的“倒逼机制”使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技术创新。实际上,“倒逼”的压力是在经济下行阶段产生的,也就是说,“倒逼”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经济增速下行时暴露出来的,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则要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就是说,“倒逼机制”的最终实现则是在经济上行阶段。因为在宏观经济回升的大环境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改善,企业利润增速提高,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价格尚处于低位,信贷条件相对宽松,市场前景看好,市场信心恢复,这就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有利于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技术创新(笔者曾对此有所分析,参见刘树成2013)。经济学家熊彼特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和分析(1999,第147页;1990,第292—293页):经济发展过程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是“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二者一起形成称为经济周期的过程。他具体把周期分为4个阶段,即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的上升周期是实现创新、创造新结构的过程;衰退和萧条的下降周期是对创新的消化、清理、调整和吸收的过程,即破坏旧结构的过程。由此,我们应该主动利用经济波动规律,以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为引擎,不断地创造新结构(包括新的区域结构、新的城乡结构、新的城市结构、新的需求结构、新的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等等),积蓄和释放持久的、向上的推动力量,促进经济增速适度回升,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为了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更好地实施三大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增速适度回升,一定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二是坚持以改革推进。其一,坚持稳中求进,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要牢记“四个不能”: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哄而起,不能盲目追求速度,不能低水平竞争。要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落实好具体的实施方案、关键的标志性工程、相应的民生改善项目。要把年度、季度宏观调控措施,与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紧密结合。确定好三大国家战略到2020年及其后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并将它们具体化和精细化地逐一分解,分解为当前各年度、各季度可操作和可检查的措施,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地实施。要明确,新一轮经济回升不是简单地把经济速度搞上去,而是要实现尊重经济规律、不导致大起大落的健康回升,实现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回升,实现没有高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回升。在经济适度回升中,继续化解原来高速增长所遗留下来的问题,防范各种风险。其二,坚持以改革推进,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三大国家战略实施中,政府作用除了体现在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和落实规划之外,还要全面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推进整个工作和破解其中的困难。这涉及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包括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等。六、为释放市场活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方面,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新信息。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处提到“经济下行压力”;而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有5处提到。现比较一下。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1处,在报告一开头讲过去一年的国内外形势时,提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2处,在做当年工作总体部署时,提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1处,在报告一开头讲过去一年的国内外形势时,提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与2014年相比,加了“持续”二字,表明形势复杂严峻的程度。第2处,在讲过去一年的宏观调控时,提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态势”。第3处,在讲过去一年的改革开放时,提出“以释放市场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第4处,在讲2015年国内外形势时,提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第5处,在做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时,提出“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这是首次提出“顶住”下行压力问题。由此,传递出中央政府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决心和政策导向。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就是市场机制要发挥活力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这包括:(1)政策环境:政府放松对企业的微观管制,如简政放权,放松市场准入条件,税收优惠等。(2)资金环境:适度宽松的信贷条件。(3)法律环境:保护市场正常运行,如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保护知识产权等。(4)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经济波动处于上行通道,市场预期看好,有赢利前景等。简政放权很重要,但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来说,这是发挥市场机制活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前面曾指出,经济波动在上升期和回落期具有不同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在上升期,社会需求活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市场预期和赢利前景看好。在回落期,社会需求低迷,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预期和赢利前景不看好。而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做出经济决策时,不仅要从眼前的现实环境出发,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未来的市场预期和赢利前景。如果市场预期悲观,赢利前景迷茫,企业就没有信心去投资和扩大生产,银行就没有信心去放贷,居民就没有信心去消费。这样,市场机制的活力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活力的政策措施,今后还会继续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但要使这些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作用,要充分释放市场活力,还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向上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参考文献:刘树成,2013:《巩固和发展经济适度回升的良好态势》,《经济学动态》第3期。刘树成,2014a:《对经济运行下限的第三个冲击波》,《经济学动态》第4期。刘树成,2014b:《改革宏观调控方式与把握合理区间中线》,《财贸经济》第7期。刘树成,2014c:《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棋局——当前和中长期经济走势分析及政策建议》,《经济学动态》第10期。熊彼特,1990:《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熊彼特,199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译本,商务印书馆。文章来源:《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3期注:本公众号所发文章均属于账号持有人个人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使用,不做商业用途。
评论Comments
微信公众号(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2次下载&&|&&总2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0人评价40页
0人评价32页
0人评价31页
0人评价33页
0人评价61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全文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评价文档:2014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增速放缓质量提升
您现在的位置:&&
【专业分类】 【文章编号】30-
  摘要: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99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8578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25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二季度增长2.0%,三季度增长1.9%。
  前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总体上来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虽然经济增速较低,但从总体上说,经济增速仍然符合国家确定增长目标,仍然在合理运行区间。在增速降低的情况下,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进展,结构继续优化。就前三季度来说,各个季度的发展态势也有差异。二季度的反弹是官方系列“微刺激”的产物,三季度的增速降低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较弱有关。
  正文:
  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情况是由航空运输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情况决定的。航空运输市场的总需求受到宏观经济总需求、其他行业发展情况的影响,航空运输市场的总供给与航空运输企业成本又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宏观经济和民航业发展情况,预测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趋势,对于把握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航空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统计局于日发布了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我们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并结合其它统计资料,参考有关机构的研究报告,做出如下分析,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总体数据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996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85787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96125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二季度增长2.0%,三季度增长1.9%。
  国家确定的年度GDP增长速度为7.5%左右。实际增速基本符合增长目标。
  2、工业生产基本平稳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0%,中部地区增长8.5%,西部地区增长10.6%。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7%,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0.91%。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330亿元,同比增长10.0%。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77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4.9%,中部地区增长17.8%,西部地区增长1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642亿元,同比增长27.7%;第二产业投资150180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198965亿元,增长17.4%。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前三季度到位资金391141亿元,同比增长12.4%。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3729亿元,同比增长14.4%。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9869亿元,同比增长2.3%。
  4、市场销售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1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环比增长0.85%。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38亿元,同比增长4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2888亿元,增长54.8%。
  5、进出口增速回升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94223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3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4224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16971亿美元,增长5.1%;进口89998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14655亿美元,增长1.3%。进出口相抵,顺差14226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2316亿美元。9月份,进出口总额24417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价为3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6、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2%,农村上涨1.9%。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5%。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9月份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0.4%。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8%,9月份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4%。
  7、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同比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9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561万人,同比增加169万人,增长1.0%。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797元,增长10.0%。
  8、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9,比上年同期缩小0.05。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
  9、货币信贷增势平稳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狭义货币(M1)余额32.72万亿元,增长4.8%,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8万亿元,增长4.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9.5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12.66万亿元。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7.68万亿元,同比多增4045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8.27万亿元,同比少增2.99万亿元。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2万亿元。
  二、国家统计局对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10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了前三季度的经济发展情况,表达了如下观点:
  1、关于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有三点认识
  第一,虽然三季度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一至三季度GDP增长7.4%,三季度是7.3%,确实比去年有回落。但就业形势今年相当不错,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物价指数,1-9月份CPI同比上涨2.1%,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从这些指标来看,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国民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在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第二,关于三季度增长速度为什么有所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都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第三,虽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总体上来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
  2、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五方面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从新常态的视角看待目前经济发生的一些变化,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在孕育着新的突破。三产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这是继去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第一次超过工业以来,继续延续这样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
  二是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1至3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是8.2%,增长速度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另外,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也比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是8.1%,也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占的比重是提高的。另外,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继续缩小,内部收入的差距也有所改善。
  四是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五是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的依赖于资源消耗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转变的态势也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这五大变化,是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几个突出的亮点,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在持续改善,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内生的新动力有所集聚,同时新经济的成份在茁壮成长。所以,整个宏观经济应该说继续在向好的预期方向发展。
  三、克强指数
  上图是表明2009年至今的克强指数与GDP增长相关性图。从图中可知,克强指数(指标解释见附录1)与GDP变动趋势基本相同,但其波峰和波谷早于GDP两个月左右。
  前三季度的克强指数先降后升再降低的变动趋势,说明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这个变动趋势,与GDP增速的变动趋势是吻合的,和改革措施与刺激政策的实施是也是吻合的。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国务院一直在实施简政放权政策,希望提升社会经济活力,通过社会经济活力的提升增加经济潜在增长率,因此,第一季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都是中性的,没有对经济实施刺激。但是,由于简政放权的落实效果不理想,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提升低于预期值,导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从4月份开始,国务院在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政策的同时,采用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货币投放力度和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实施刺激,因此,经济逐月好转,增速逐步提升。6月份的克强指数达到高点。第三季度,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少量简称放权措施和刺激政策,主要是采取措施加大已经出台的简政措施的落实力度,但刺激力度较弱,导致克强指数逐月下降。从总体上看,前三季度的克强指数水平并不是很高,波动下行,也说明经济增长水平不高,下行压力较大。
  另外,克强指数绝对水平与以前年度相比较低,也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的进展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之一是,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减少第二产业的比重。通过近两年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逐步降低。在耗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贷款量等克强指数的三大构成要素中,第三产业的需求量低于第二产业,也就是说,创造同样多的增加值,第三产业需要的耗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贷款量较少。产业结构的这种调整,使克强指数水平与GDP增速的水平关系出现背离。
  “克强指数”自从被提出之后,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专家视为反映中国经济真实状况的重要指标。最近,独立投资研究机构Gavekal指出,李克强指数正在被大量地滥用。该指数更多地反映了中国的重工业发展状况,并不是一个了解中国经济全貌的好指标。电力指数只能代表金属行业的起伏,而无法反映整个经济体的状况。铁路运量也是类似,中国铁路货运的对象主要是煤,而这些煤主要用于火电厂的发电。
  确实,克强指数确实难以充分反映第三产业的增长状况。但是,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下,克强指数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经济景气指数——预警指数
  上图是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指数(指标解释见附录2)走势图。2012年1月至今的预警指数均在100以下,波动下降,表明经济发展趋缓。
  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的预警指数水平较低,1、4、5月份为88.0,2、3、6月份是84.0,从7月份开始继续下降,7、8月份分别为80.0和76.7。总体来看,前三季度,预警指数波动下降,远低于2013年的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前三季度,经济活跃水平较低,波动下降。
  8月份,在预警指数的10个构成指标(经季节调整去除季节因素的影响)中,经最新数据修订有4个指标处于绿灯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各项贷款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个指标处于浅蓝灯区——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货币供应M2和海关进出口总额;1个指标处于蓝灯区--工业增加值。综合各项指标的变动情况,预警指数为76.7点,比上月下降3.3点,位于浅蓝灯区。
  预警指数表明,前三季度经济发展总体趋冷。
  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上图是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的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指标解释见附录3)变动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7月以来,PPI同比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工业品生产一直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在CPI为正值的情况下,PPI长期为负值,主要反映了工业产品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今年第一季度,PPI降幅持续扩大,除产能过剩问题没有解决外,与货币供应量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降低导致投资需求减少也有很大关系。第二季度,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刺激下,投资增速加大,货币投放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加,导致需求增加,PPI降幅逐月缩小。第三季度,由于货币投放量减小,社会融资规模降低,致使需求持续减小,导致PPI持续降低。
  六、第三季度推出的新制度措施
  第三季度,国务院按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原则,一方面大力推动原有改革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又推出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主要重大政策措施如下:
  1、7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确定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
  2、7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决定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围绕推进简政放权,通过相关法律修正案草案和行政法规修改决定。
  3、7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强调要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会议强调,一要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今年要继续突出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把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计划铆死、砸实,进一步提高“含金量”。要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并不得违规转入内部审批。有效防范寻租行为,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出和落实更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项目。打通政策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二要在落实定向调控措施上持续发力。三要在建立督查长效机制上用心下力。
  4、7月2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审议通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5、8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持续扩大改革成效,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会议决定,有针对性地推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措施。一是便利企业投资经营,再取消和下放87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其中取消68项。同时尽快彻底废止非行政许可审批。二是降低准入门槛,将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减轻企业负担,再取消19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并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建立目录管理制度,凡未列入目录的一律不得开展。四是再取消一批部门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专业性不强、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6、8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部署推进生态环保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以调结构促发展、推升级;听取政策措施落实第三方评估汇报,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7、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收支规范透明的相关意见,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
  8、9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
  9、9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推动内外资公平有序竞争。
  10、9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促进扩大对外开放;决定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推进清费立税、减轻企业负担;部署强化审计工作,推动政策措施落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这些政策措施看,三季度的主要政策以简政放权、增强社会经济活力、鼓励市场创新为主,主要是采取措施落实前期退出的简政放权和定向调控政策,同时推出少量新的简政放权措施,财政政策较少,刺激力度较弱。
  李克强总理9月9日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时说:“中国去年以来一直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没有依靠‘强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依靠‘强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这个讲话可以作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总结。
  从第三季度的国务院院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采取推动简政放权和定向调控措施的落实看,以往的政策措施落实并不理想,许多措施没有落实到位,通过强改革释放社会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目标并没有完全达到。
  七、相关领导、部门和专家的分析意见
  10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发表题了为《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的主旨演讲,他说:“今年年初和近几个月,中国经济一些指标出现小幅波动,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有波动是难免的,类似波动在去年也发生过,其他国家的增长也不是一条直线。我们提出中国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请朋友们注意,这里有个“左右”。也就是说,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比较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保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就业。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不降反增。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十几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10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来京参加第21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的各经济体代表团团长时说:“总的看,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并出现了一些积极、深刻的趋势性变化。以服务业为主导、新业态加快涌现的结构优化更趋明显。简政放权等改革催生的新发展动力加快成长。就业、节能降耗等指标好于预期。同时,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和困难依然不小,改革措施充分见效还需一个过程。总之,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面临的挑战也不掉以轻心,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实现全年主要任务。”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宋立表示,在短期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不利因素已经释放完毕,处于趋稳蓄升的阶段。不过,目前,有利因素的积蓄才刚刚开始,中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仍然难以断言。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中国经济如果想提一个百分点有政策空间,但让经济去杠杆去产能更好,在体制改革不到位时全面放松有可能副作用太大。当前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层层级级政府官员不适应新常态,有点不知所措,甚至不作为,这不是放松银根可解决的。改革凝聚民心官心是经济回升的保证 。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前三季度“三驾马车”中消费、出口大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保持较高水平,可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三季度经济增速小幅下滑也与最近几月企业去库存有关。二季度经济有所反弹,企业对市场前景偏乐观,但这与下半年宏观经济实际发展有一定反差,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倾向对库存有所调整 。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说,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决策者已决心将经济由投资驱动向由消费和创新驱动转变,这在短期内可能使经济放缓。但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使经济增长朝着更依赖内生动力、更具包容性方向发展 。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秘书长贾康表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将增长速度单一指标看作关键,还应该将就业和物价指标看作判断所接受区间的关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处处长牛犁谈到,我国经济现在处于向新常态转变的过程中,减速很正常,经济正在寻找新常态下的新平台速度。
  八、小结
  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速为7.4%,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的GDP增速为7.3%,比去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创近6年来的新低。
  我们认为,虽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总体上来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仍然符合国家确定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仍然在合理运行区间。更重要的是,在增速降低的情况下,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第三产业占比和增速继续超越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速低于去年同期的情况下,居民收入水平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结构继续优化。
  从GDP增速同比、环比、克强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动看,前三季度的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动趋势。三季度经济增速小幅下行,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受投资与消费需求的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产生这种趋势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是由我国的经济结构、改革措施和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第一季度,国家希望通过去去年初以来实施的简政放权措施来增加经济活力,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来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从而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一季度主要实施中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于经济潜在增长率没有达到预期水平,政策刺激力度不大,导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较大。第二季度,国家在继续推进实施简政放权,增加经济内生活力的同时,实施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措施,导致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经济增速为7.5%。第三季度,国家采取措施加大简政放权措施的落实力度,又推出了一批简政放权措施,但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较少,虽然经济结构有了一定调整,但经济潜在增长率提升不大,导致三季度经济增速下降。9月末,M2同比增长12.9%,比6月末低1.8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4146亿元;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12万亿元,通过计算可知,第三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同期少1.54亿元。从M2和社会融资规模这两个指标的数据变动可以清晰看出,第三季度的经济刺激措施明显减弱。
  第三季度经济刺激措施的减弱,虽然使经济增速有所降低,但它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从统计指标也可以看出,经济结构在继续优化。
 作者简介:
  郭才森,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高级专员,规划与投资管理部统计与研究管理经理,山东大学法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企业法律顾问。
延伸阅读:
相关评论   [] [] []
严禁发布违者法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