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款手机游戏,关于海船的,海运船次时间 英语是中国古代,地名记得有开封,蓬莱,杭州;可以投资城市,还有个任务

忽必烈和元帝国的蓝色梦想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易经》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时代,很多人会首先想起汉唐盛世,想起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不过,若论起推动社会对外开放的积极态度,元世祖忽必烈的气魄和胸襟,不仅丝毫不亚于汉武唐宗,更是以后的明清诸帝无法相比的。  
忽必烈——尽管是来自内陆深处的草原皇帝,可是面对浩瀚无限的蓝色海洋,他踔厉风发地敞开了国门,1278年八月,大汗发布诏旨,“诸蕃国列属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元史》卷10《世祖本纪》)这不仅是招徕海外蕃商与元朝“往来互市”的宣传书,也是鼓励元朝官民参与构建“蓝色梦想”的动员令。  
蒙元政府旗帜鲜明地施行对外开放,其中原因,黄时鉴先生从三个方面予以说明:一、政治上的世界意义。蒙古大汗“具有‘世界君主’的意识”,“他们在极为广袤的土地上普遍建立驿站制度,便利了中外交通。外交使者、商人和传教士都得到旅途的安全保障和礼遇,他们的络绎不绝的此来彼往,沟通了中外关系------蒙元统治者还不时把目光远远地投向西欧,虽然未能君临彼土,也不断保持联系,来则‘嘉其远来’,去则有所企求。这样恢廓的政治气度是中国历代帝王都难以比拟的。”二、经济上的重商倾向。元王朝“坚持鼓励商业活动的政策。从大汗本人起,蒙古贵族几乎都热衷于从商业活动中赢取厚利。他们自己不会经商,而是把国库或个人的本银交给翰脱(Ortog,源自突厥语Ortaq,意为伙伴、商人;现代蒙语意为价值、价格——笔者)——中亚伊斯兰商人来经营,他们分享利润。翰脱是由政府管理和控制的,在旅行、住宿等方面得到政府的保护,形成了元代特殊的商人集团------翰脱的商业活动范围极广,在国内渗透到西藏这样的边地,在国外伸展到伊利汗国和印度。------通过翰脱的活动,元代中国的商业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国际性的。”三、文化上的兼容并纳。“蒙元在文化上的兼容并纳首先表现于它的宗教政策。”蒙古朝廷“对各种宗教采取优容的态度,‘对各教一视同仁,不分彼此’------这就从总体上、从传统上打破了汉、唐、宋等历代大王朝‘独尊儒术’的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的,因为儒学失去了独尊的地位,它对于其他文化的排斥力就削弱了。”(黄时鉴《元代的对外政策与中外文化交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观望楼主挨骂,多的我就不多说了。  保重啊!
  呵呵楼上不厚道
  蒙古朝廷“对各种宗教采取优容的态度,‘对各教一视同仁,不分彼此’------这就从总体上、从传统上打破了汉、唐、宋等历代大王朝‘独尊儒术’的局面  
就是把人分成了四等.汉族还是他妈的末等的.
  LZ小心啊  多的我也不说了
  关注中
  忽必烈和元帝国的蓝色梦想是蒙古人做的征服美梦,与中国何干?大明帝国才是中国真正拥有蓝色梦想的时代。
  忽必烈和元帝国的蓝色梦想……老子以为楼主要讲蒙军征日……虽然对元素无好感,但是还得操他妈的神风,老天爷不公平。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12:28:22 
    忽必烈和元帝国的蓝色梦想是蒙古人做的征服美梦,与中国何干?大明帝国才是中国真正拥有蓝色梦想的时代。  ===================  大明的蓝色梦想?是指禁海吗?哈哈
  还望两高和平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12:28:22        忽必烈和元帝国的蓝色梦想是蒙古人做的征服美梦,与中国何干?大明帝国才是中国真正拥有蓝色梦想的时代。    ===================    大明的蓝色梦想?是指禁海吗?哈哈  ===============================================  莫非郑和下西洋,和南洋的中国商队不是依靠航海,是坐飞机去的?
  元朝本是最有希望打破历史循环让中国跃升入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的朝代。近代改良派从西方学来的很多理想,比如文化解放、对外开发、言论自由、重视科技、扶植工商等等在元朝社会都是已然存在的现实。遗憾的是,元朝统治者在经济和吏治方面做得太差,使得国祚不久。  元朝早亡跟所谓“人分四等”干系不大。分等传说历史证据只是元朝在官员筛选上对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不平等,老百姓不考公务员没关联的。对于想靠背死书赚个铁饭碗的腐儒来说元政府压缩汉人录取比例大幅降低公务员工资的措施固然可恼,但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光这些人不会出大乱子的。问题在于元朝包税制等经济政策严重失误,给奸商充足的发挥余地;而吏治不严又放纵了贪官污吏;再加上对民众思想不做压制使得不满情绪易于扩散最终导致朝廷税率不高福利不少地方却民怨四起乱教横生而终失天下。  有趣地是,尽管元朝不足百年而亡,且最后几十年已经失去控制,还矫正了宋朝崇儒情节。但元亡后文化界的大儒们多有效忠者,遗民队伍名流甚众,虽则有朱和尚暴政失人心的因素,仍能反射出元帝国之社会魅力。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11:42:28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12:28:22          忽必烈和元帝国的蓝色梦想是蒙古人做的征服美梦,与中国何干?大明帝国才是中国真正拥有蓝色梦想的时代。      ===================      大明的蓝色梦想?是指禁海吗?哈哈    ===============================================    莫非郑和下西洋,和南洋的中国商队不是依靠航海,是坐飞机去的?  =============  郑是站在谁的肩膀上的?  
  满清御用特务 魔力奥 所言极是啊  中世纪最辉煌的文明开创者差点就是蒙古人了
  作者:Breslau 回复日期: 17:09:27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11:42:28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12:28:22            忽必烈和元帝国的蓝色梦想是蒙古人做的征服美梦,与中国何干?大明帝国才是中国真正拥有蓝色梦想的时代。        ===================        大明的蓝色梦想?是指禁海吗?哈哈      ===============================================      莫非郑和下西洋,和南洋的中国商队不是依靠航海,是坐飞机去的?    =============    郑是站在谁的肩膀上的?  ==================================================  当然是站在汉族人高超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上,难道是站在蒙古马身上下的西洋吗?别忘了,倭寇猖獗就是从蒙元时代开始的,蒙古人的蓝色梦想恐怕是送给小日本了吧?
   观望楼主挨骂,多的我就不多说了。    保重啊!      是吗?我只担心那些蝗汉不敢来呢?  
  不过,最好多看点本文内容再发言不迟!
  不过,最好多看些本文内容以后再发言不迟!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20:06:54 
    作者:Breslau 回复日期: 17:09:27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11:42:28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12:28:22              忽必烈和元帝国的蓝色梦想是蒙古人做的征服美梦,与中国何干?大明帝国才是中国真正拥有蓝色梦想的时代。          ===================          大明的蓝色梦想?是指禁海吗?哈哈        ===============================================        莫非郑和下西洋,和南洋的中国商队不是依靠航海,是坐飞机去的?      =============      郑是站在谁的肩膀上的?    ==================================================    当然是站在汉族人高超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上,难道是站在蒙古马身上下的西洋吗?别忘了,倭寇猖獗就是从蒙元时代开始的,蒙古人的蓝色梦想恐怕是送给小日本了吧?  ------------------------------------------------------------  元朝是站在南宋的肩膀上,明朝则继承了南宋、元朝的航海技术在永乐、宣帝时期到达顶峰。元朝航海技术并未落后还是领先世界的,到了明朝中期到清朝才开始没落。  倭寇猖獗是在明朝嘉靖时期,功府陷地,连陪都都到了。  南宋时期倭寇就已经活动了。倭寇主体到底是中国海盗还是倭寇难说?
  1277年,元朝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市)、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县澉浦镇)四地没立市舶提举司,后来又增设广州、温州、杭州三地。经过裁并改组以后,从1297年起长期在庆元、泉州、广州三个港口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1293年朝廷制定市舶法则23条,1314年修定为22条,对市舶司的职责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其目的虽然是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香货药物乃民用所需”,“设立市舶下番博易,非图利国,本以便民。”(《通制条格》卷18《关市-市舶》)  
天开瀛海藏珍府,今日规模夏鼎新;  
货脉流通来万宝,福基绵远庆千春。  
——元代庆元市舶司库房房号字  
政府的大力提倡催发了民众的澎湃热情,元朝的全社会充满了开拓进取的精神,有如杰出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说:“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异域之中者,如东西州焉。”(汪大渊著,苏继囗校《岛夷志略校释》,385页)  
建设“蓝色梦想”的重要基础是发展造船业,元代沿江沿海的许多地方,如杨州、杭州、庆元、温州、泉州、广州等地,既是著名的港口,又是船舶的主要建造地,每年可造船5000艘以上,营造者有官营,更多的是私营。元船大致可分为内河漕船和远洋海船,就后者而言,又分为大、中、小三型:大者可载600~1000人,中等者可载200~300人,小船是远洋时辅助于大船的牵引拖船和安全救生船,可载100人左右。其中的中等海船运用最广,这是因为“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主要的港口,由于海上风暴冲击的结果,很多岛屿的沿岸水底泥沙淤积,水的深度,不够容纳吃水这样深的船舶(即大型海船——笔者)。因此,只好制造吨位较小的船舶(即中型海船——笔者)。”(陈开俊等译《马可-波罗游记》,198页)元代造船不只数量多,而且船体坚固、设计精良周到,其主要优点有,多桅多帆、拆装转动升降自如;多层板船舷和多隔舱、增强船只横向强度;船舱间隔采用水密隔舱、大大提高船只安全性能。陈延杭先生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实物,计算出一艘元代中型海船的数据:总长56.6米、设计水线长42.75米、型宽18.5米、型深6.5米、桅杆4根、主帆4张、辅助帆5~8张、隔舱13个、载重量吨、排水量2159吨(陈延杭《〈马可-波罗游记〉中刺桐海船的探讨》)。  
中国古代帆船远航主要利用季风,亚洲东南部沿海,冬春两季刮东北信风,夏秋两季刮西南信风,由日本回中国,或由中国往东南亚、印度洋,常在冬春两季;从东南亚、印度洋回中国,或从中国往日本,常在夏秋两季,正如元代令书《通制条格》卷18《关市》所说“每遇冬讯北风发舶”,“夏讯南风回驶”。元船从中型到大型有桅4~12根不等,桅杆和风帆皆可根据风向和风力大小自由调节,达到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风力的目的。无风之时,则使用中国独有的推进工具、由长桨派生出的橹摇水前进,和桅一样,橹也按船体大小有8~20支不等,每橹用4~20人摇动,这别具一格的橹,正是日后螺旋桨推进器的皱型。  
  搂主要准备好翔实的史料,准备被拍砖!!!!
   搂主要准备好翔实的史料,准备被拍砖!!!!      ~~~~~~~~~~~~~~~~~~~~~~~~~~~~~~~~~~~~~~~~~~~~~~~~~~~~~~~  我的帖子一贯事实充分,论据确凿,根本就无懈可击!那些想拍砖的人要么无言以对,要么离题万里!
  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辩明航向,避开航线上的危险地段,是头等安全的大事。元朝除继承前代观测日月星辰辨别方向外,还发明了“过洋牵星术”,就是用观测星辰的高度来判定船舶所处的地理纬度,换言之即海上天文定位。更具有划时代深远影响的,是指南针在元朝航船中的广泛使用,不论阴晴昼夜,指南针都已成为水手们最重要的助航仪器,正如元代政书《经世大典-海运》所说,元人航海“唯凭针盘定向行船”。“由于中国海船巨大坚固,无论是船舶动力、船舶性能、船舶结构、水密隔舱设计、航行安全稳定等方面都表现出技术上的先进,受到当时国际上一致称赞,国外从海道来华人士大都喜欢搭乘中国船舶往返。当时印度洋、东南亚、日本和中国之间的交通,大都操在中国船家手里。”(陈东美《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457页)  
开放的胸怀、发达的造船业、领先的航海技术,为元帝国拥抱蓝色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元朝的沿海,游弋着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兵器——火铳的强大舰队(1984年和2005年两度在山东蓬莱市发掘出三艘元代沉船——战船,其中就有火铳的实物),虽然由于统治者的好大喜功,舰队常被投入一些不义远征中,但强大水军的存在,对于开发海岛、保卫海疆,具有重要意义。  
从1264年开始,元军经过多年准备、数次予演,终于在1286年一举渡过赛哥小海(今鞑靼海峡北部),征服了骨嵬岛(即库页岛,今俄国萨哈林州-萨哈林岛),在岛上任命官员,派兵戍守(参见《张博泉等《东北历代疆域史》)。1292年三月,朝廷在奴儿干(今俄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支流阿姆贡河河口对岸的Ter村)设置征东宣慰司都元帅府,成为管辖黑龙江口一带和库页岛等地的军政重镇。不断有内地的各族官吏、士兵、罪犯因派驻或流放来到奴儿干边地,他们和库页岛上的吉里迷人(属古亚细亚语族)、骨嵬人、亦里于人(二者属通古斯语族)共同生产、屯田、渔猎,是当之无愧的“新土地的开发者”。  
元政府在澎湖列岛“至元间设巡检司,以调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地隶泉州晋江县。”(前引《岛夷志略校释》,13页)张崇根先生通过综合分析指出:“至元十六年之间(年),元朝军队在福建沿海活动频繁,有经营澎湖等岛屿之必要;在晋江等地设有征收盐课的机构;澎湖所纳盐课税率与这一时期所定税率接近;至元十七年江南等处推行中统钞;巡检陈信惠到任时间约在至元十九年。此外,考虑到设巡检司与征收盐课之间,可能先设司后征税,或设司当年即征税等因素,故认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的年代,当在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年)之间。”(张崇根《宋元时期的台湾与高山族》,99页)张先生提到的陈信惠,“字孚中,晋江人。------从平漳寇有功[ 指镇压年间福建畲族陈大举(即陈吊眼)起义——笔者],授山魁(今地不详——笔者)、彭湖(即澎湖——笔者)、卢溪(可能在今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境,该县境内仍有名为芦溪的村子)三寨巡检,------多惠政,调顺昌。”(《泉州府志》卷54《文苑志》)当时从泉州等地渡海到澎湖长住的居民已达五、六千人之多,他们“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螺蛤以佐食,囗牛粪以爨,鱼膏为油。地产胡麻(即芝麻——笔者)、绿豆。山羊之孳生数万为群。家以烙毛刻角为记,昼夜不收,各遂其生育。工商兴贩,以乐其利。”(前引《岛夷志略校释》,13页)澎湖诸岛已经被开发成渔业生产和贸易转运的重要基地了。     
  澎湖与宝岛台湾一水之隔、近在咫尺,1291年十月,元廷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等人率水兵6000人招抚琉球(即台湾)。杨祥所部虽然于次年春扬帆海东,但终因种种原因,此次行动无果而终。  
为国建长策,此行非偶然;  
止戈方为武,入海不求仙。  
朱绂为郎日,金符出使年;  
早归承圣渥,图象画凌烟。  
——[元]赵孟囗《吴礼部(即吴志斗)奉旨诣彭湖》  
1297年九月,福建行省(元代福建省曾多次设立或撤并)平章政事高兴征得朝廷同意,派部下两名军官出海“赴囗求(即琉球——笔者)国,擒生口一百三十余人”而还,翌年正月,元廷将岛民遣回,“归谕其国,使之效顺”(《元史》卷210《外夷传》),可是没有听到积极回音,这是因为“当时台湾岛内居民分为许多大小不同、不相隶属的部落,对于近亲部落以外的人,由于缺少接触而怀有高度的警惕和敌意,根本找不到可与打交道的对象。”(陈碧笙《台湾地方史》,34页)但元政府对台、澎地区一直很重视,就在1297年,朝廷特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移省会于泉州,因为“泉州与囗求相近,或招或抚,易得其情”(前引《元史-外夷传》)。  
元朝官方组织的经营琉球的活动虽然不顺利,但就民间来说,大陆渔民、商人既已长期定居澎湖列岛,那么他们越过只有尺寸间隔的澎湖水道,进入台湾,顺次扩展至台湾西南部沿岸,就是轻而易举和极其自然的事了。所以40年后,汪大渊就在台湾当地汉人引导下,“登此山(一说为今台湾阿里山南脉之玉山,海拔3997米,为台湾第一高峰;另说为今台湾彰化县南之寮望山,是当地一风景名胜——笔者)则观海潮之消长,夜半则望旸谷之日出”。汪大渊记录了台湾岛上的琉球人(即平埔人,广泛分布于台岛的南部、西部和西北部,属马来波利尼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语族)、毗舍耶人(分布中心在台湾岛西南海中琉球屿,是来自菲律宾中部米沙鄢群岛的米沙鄢人,属印度尼西亚语族)的社会风情。在“琉球”条的结束语中,汪大渊写道:“海外诸国盖由此始”(前引《岛夷志略校释》,17页),这句话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普遍重视,研究者们指出,这句话表明:一、大陆渔民发现和开发了台湾西南优良的乌鱼捕捞渔场;二、元朝海员开辟和完善了由澎湖、经台湾安平、台湾南端,到菲律宾群岛的“东洋针路”(针路即海上航线);三、台湾已成为元代对外贸易的窗口。  
1279年三月二十七日,元世祖派卓越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奔赴南海,进行天文观测。“如果说,郭守敬执行敕令‘抵南海’测验晷景存在什么困难,那么最大困难,在于时间太过紧迫,自奉敕之日(三月二十七日),即日启行,赶赴南海,一定要争取在夏至(四月十九日)以前,抵达南海,前后只有二十二日时间。正由于任务紧、时间迫,郭守敬才亲自挑起这个重担,奉敕亲‘抵南海’。”(韩振华《元代“四海测验”中的中国疆宇之南海》,注18)郭守敬一行“由上都(今内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遗址——笔者)、大都(今北京市——笔者)、历河南府(今河南开封市——笔者),抵南海”(《元史》卷7《世祖本纪》),他们从珠江口出海,驶抵中沙群岛之黄岩岛(东经117度45分、北纬15度8分)。在这个惊涛拍击的石礁上,郭守敬用他亲手设计的精密议器,对夏至日影长度和昼夜长短进行了观测,“尽管任务重,时间迫,郭守敬还是胜利完成这项任务”(上引《元代“四海测验”中的中国疆宇之南海》)。后来,郭守敬汇总各个观测点的测验数据,在1280年冬至修订出中国古代最优秀、使用时间最长久的《授时历》。郭守敬远赴南海,不仅是一次科学考察活动,也是元朝对南海诸岛行驶主权的明证。  
元代将南海诸岛通称为“万里石塘”,汪大渊说:“石塘之骨,由潮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越海诸国。俗云万里石塘。以余推之,岂止万里而已哉!------其地脉历历可考。一脉至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笔者),一脉至勃尼(今加里曼丹岛,该岛北属马来西亚,南属印度尼西亚——笔者)及古里地闷(今帝汶岛,该岛西属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东属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笔者),一脉至西洋遐昆仑(泛指印度洋沿岸——笔者)之地。盖紫阳朱子(即朱熹,但下句话是否出自朱熹之口,不得而之——笔者)谓海外之地,与中原地脉相连者,其以是欤!”(前引《岛夷志略校释》,318页)汪大渊所说的万里石塘的两个特点,“与中原地脉相连者”和“迤逦如长蛇”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是啊。大元所建立的大亚洲共荣圈。比之大日本帝国的“大东亚共荣圈”有过之而无不及啊。真是伟大啊。元帝国的屠杀政策为大自然的和谐贡献了伟大的力量。比日本可强多了
   是啊。大元所建立的大亚洲共荣圈。比之大日本帝国的“大东亚共荣圈”有过之而无不及啊。真是伟大啊。元帝国的屠杀政策为大自然的和谐贡献了伟大的力量。比日本可强多了    
   ~~~~~~~~~~~~~~~~~~~~~~~~~~~~~~~~~~~~~~~~~~~~~~~~~~~  除了图一时嘴上之快,你还能讲出点什么事实么?BS你这样的!     
  元朝是被妖魔化最严重的朝代。  给元朝定的罪名,几乎都是夸大其词乃至子虚乌有;而元朝的贡献却鲜有提及或被莫名挪移到别的朝代。
  元朝是被妖魔化最严重的朝代。    给元朝定的罪名,几乎都是夸大其词乃至子虚乌有;而元朝的贡献却鲜有提及或被莫名挪移到别的朝代。    ~~~~~~~~~~~~~~~~~~~~~~~~~~~~~~~~~~~~~~~~~~~~~~~~~~~~~~~~  先生言之有理!
  在13~14世纪的中国东部沿海,常常可以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上万名沉着干练的船夫水手,驾驶着数千艘下部削尖如刃的劈浪运粮大船,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开出,鼓起风帆,斩波北航,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今天津市),再经河道把粮食运到京城大都——这就是元代蔚为大观的海运业。  
国初海运自朱、张,百万楼船渡大洋。  
有训不教忘险阻,御府先饭进黄梁。  
——[元]张昱《辇下曲》  
最初海运航路,是沿海岸线绕行,不但常遇浅滩礁石搁浅,而且航行时间长达二月有余。从1293年起,开辟了新航线:船队出长江口后,向东取道“黑水洋”(因海水离岸愈远愈深,其色愈蓝,故名“黑水洋”),过成山角(今山东荣成市成山角),然后顺渤海原航路驶入直沽,沿这条远洋航线顺风时十日即可达。海运“始自至元二十年(1283——笔者),至于天历、至顺(——笔者),由四万石以上增而为三百万石以上,其所以为国计者大矣”(《元史》卷97《食货志-海运》),海运的最高记录是天历二年(1329)运送的352.2163万石。在海运航行的实践中,船工们在航途上树立航标,确立港口导航制,编出通俗的口决,对水文和气象进行预测预报,为开发中国东部海域的航运作出了贡献。同时,海运的开通和发展,加强了南北物资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造船技术的提高和外贸事业的发展,繁荣了沿海城镇(象上海、天津等城市就是从元代展开了腾飞的双翅),对元朝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忽必烈等元朝皇帝放眼世界,不断派使节远涉重洋,积极拓展与海外诸国的外交和商业往来。如畏兀儿人亦黑迷失奉命五次出洋,其中四次前往南印度、斯里兰卡“观佛钵舍利”;杨庭壁四次远航俱蓝(今印度西南沿海喀拉拉邦奎隆县,中古时代东亚与西亚往来的重要商港),前后招谕了海外十余国使臣入元“纳款称藩”;杨枢两次出使波斯,他“往来长风巨浪中,历五星霜,凡舟辑糗粮物器之须,一出于君,不以烦有司。既又用私钱市其土物、白马、黑犬、琥珀、葡萄酒、蕃盐之属以进。”(《黄囗《金华黄先生文集》卷35《松冮嘉定等处海运千户杨君墓志铭》)  
1296年二月,永嘉(今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人周达观随元朝使团从温州放洋,秋七月航抵真腊(今柬埔寨),在那里停留一年有余,参观了文明壮丽的吴哥窟(柬埔寨古都吴哥,在今柬埔寨西北暹粒省省会暹粒县北边)。回国后,周达观写下《真腊风土记》,书中生动翔实地记录了吴哥王朝城市建筑、经济生活、日常衣食等各方面情况,是同时人所写的关于吴哥文明的唯一史料。1863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用《真腊风土记》作指南,寻访吴哥并发表游记,引起轰动,各国考古学家纷至沓来,揭开了几乎被淹没在巨树草藤中的吴哥窟那雄伟瑰丽的身影。柬埔寨前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说过,“由于中国古代的朋友们的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知道了柬埔寨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历史,在这些中国学者中最有名的有-------十三世纪末叶的周达观。”(日《人民日报》)柬埔寨人民还在吴哥窟里为周达观塑了像,以表达对他的崇敬。  
裸壤无霜雪,西南极目天。  
岂知海外事,不到斗天边。  
异域闻周化,奇观及壮年。  
杨雄好风俗,一一问张骞。  
绝域通南舶,炎方接海涛。  
神化比徐黻,使者得王旗。  
异俗书能记,夷音孰解操。  
相看十年外,回首兴滔滔。  
——[元]吾丘衍《周达可(观)随奉使过真腊国作书记风俗因赠三首》(三首选二)  
           
  作者:魔力奥 回复日期: 01:15:15 
    元朝是被妖魔化最严重的朝代。    给元朝定的罪名,几乎都是夸大其词乃至子虚乌有;而元朝的贡献却鲜有提及或被莫名挪移到别的朝代。  ======================================  原来强盗杀人犯没把被害者的家彻底败光就是贡献了?让汉族人理解这个道理,任务是艰巨了点。
  元代经营海外贸易的巨富代表,首推泉州亦官亦商的色目人薄寿庚家族。薄氏家族垄断福建的航海贸易,朝廷任命薄寿庚为福建行省左丞,专管“海外诸番事”。“泉南有巨贾西蕃佛莲者,薄氏之婿也。其家富甚,凡发海舶八十艘,------其家资,见在珍珠一百三十石,他物称是。”(周密《癸辛杂识》)足证薄氏家族在闽海富甲一方。  
除了西域、商人,汉商之从事海外贸易也蔚然成风,定海县(今浙江沿海舟山岛舟山市)人夏仲贤,在海外奔波数年,钱谷满庄,人称“定海之言富者归夏氏”;泉州人陈宝生、孙天富结为兄弟,共同出资“谋为贾海外”,他们浮海前往高丽、罗斛(今泰国)、爪哇等地贸易,“去中国亡虑数十万里,其人父子、君臣、男女、衣裳、饮食、居止、嗜好之物,各有其俗,与中国殊。方是时,中国无事,干戈包武库中,礼乐之化焕如也。诸国之崇王者,且帆蔽海上而未已,中国之至彼者,如东西州焉。然以商贾往,不过与之交利而竞货。两人者,虽亦务商贾,异国人见此两人者,为人有特异也”(王彝《王常宗集》卷补《泉州两义士传》)。  
朱、张死去十年过,海寇雕零海贾多。  
南风六月到岸酒,花股篙丁奈乐何。  
琉球真腊接囗婆,日本辰韩囗貊倭。  
番船去时遗矿石,年年到处海无波。  
熏陆朝椒腽肭齐,明珠象齿骇鸡犀。  
世间莫作珍奇看,解使英雄尽低头。  
——[元]宋本《舶上谣》  
元代外销产品的大宗是陶瓷,因此构成了连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那些散落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阿拉伯半岛、北非和东非各地的精美元代青花瓷碎片,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元代中国与世界友好往来的夜空!
元朝正是沿海人民迁移海外,拓殖东南亚地方的开始。移民们离乡出洋,到越南、柬埔寨、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苏门答腊、爪哇等地的港口定居,建立贸易点,从事航运贸易,并逐渐进行垦荒种植、开矿等行业,丰富了当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周达观看到:真腊“国人交易皆妇人能之,所以唐人到彼,必先纳一妇人者,兼亦利其能买卖故也”,“往年土人最朴,见唐人颇加敬畏,------近亦有脱骗欺负唐人者矣,由去人之多故也。”(周达观著,夏鼐校《真腊风土记校注》,146~147页)汪大渊也报道:“国初,军士征囗婆(即爪哇——笔者),遭风于(勾栏——笔者)山(今印尼加里曼丹岛西南岸的属岛格兰岛——笔者)下,辄损舟,一舟幸免,唯存丁灰。见其山多木,故于其地造舟一下余只。------飘然长往。有病卒百余人不能去者,遂留山中。今唐人与番人业杂而居之。”(前引《岛夷志略校释》,248页)元代拉开了中国移民史和华侨史的序幕。  
14世纪时克兰格诺尔(今印度西南沿海喀拉拉邦科钦县附近)的传教士约瑟夫记载了一件事:居住在卡利卡特(今印度喀拉拉邦北部沿海卡利卡特县)的“契丹人”精明强干,经营该地商业兴旺发达,卡利卡特城土邦主心生妒嫉,对契丹人施以虐待,契丹人愤而离去,但不久转回,大肆杀掠当地土民,报复之后扬长而去,转往东方Narsingha国(应即今斯里兰卡)继续经商致富。联想到当时历史背景的特点(14世纪从1368年起属明朝历史,但明朱元璋上台伊始,就严格海禁,参见下文),我们不难判断,这是元代中国人才能有的坚决果敢的行动。  
夫工驾柁如驾马,数人左右拽长牵。  
万钧气力在我手,任渠雪浪来滔天。  
碇手在船功最多,一人唱声百人和。  
何事浅深偏记得,惯曾海上看风波。  
——[元]贡师泰《海歌》   
  楼主好文章    作个记号
  居住在卡利卡特(今印度喀拉拉邦北部沿海卡利卡特县)的“契丹人”精明强干,经营该地商业兴旺发达,卡利卡特城土邦主心生妒嫉,对契丹人施以虐待,契丹人愤而离去,但不久转回,大肆杀掠当地土民,报复之后扬长而去,转往东方Narsingha国(应即今斯里兰卡)继续经商致富。联想到当时历史背景的特点(14世纪从1368年起属明朝历史,但明朱元璋上台伊始,就严格海禁,参见下文),我们不难判断,这是元代中国人才能有的坚决果敢的行动。  ————————————————  海禁是禁中国本地人出海,禁得了早就在国外的中国人的行为?
  感慨……
  海禁是禁中国本地人出海,禁得了早就在国外的中国人的行为?  ~~~~~~~~~~~~~~~~~~~~~~~~~~~~~~~~~~~~~~~~~~~~~~~~~~  好,就算按照你的说法,那么我们假定这事发生在1368年之后,但他们也是前元的遗民,是不受明朝海禁制约的海外侨民,也是与明朝本身扯不上任何关系的!因为你也承认,明朝是“禁中国本地人出海”的,也就根本不可能有从明朝以后出海的中国人的行为。
  远洋的人们带回新的地理知识,元朝人关于遥远的欧洲和神秘的非洲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本文主要讨论元朝人的海洋活动,所以对元朝主要通过陆路和欧洲的交往较少涉及,而勿庸置疑的是,元朝中欧间的交流也是空前的)。元廷曾派使臣飘洋过海,造访了埃及、丹吉尔(今摩洛哥北部沿海丹吉尔省的同名省会)、摩加迪沙(今索马里首都)和马达加斯加等地。马可-波罗记述说:元世祖曾两次派使者访问马达加斯加,“考察这个国家的情况”,使者归国后,带回了巨鸟羽毛、野猪长牙等奇珍异物,“使陛下极为快乐”。马可-波罗又说:“世界各处,有许多商船开往这个岛来,半截各种货物,包括各种花样的锦缎和丝绸,卖给本岛商人或者换取货物回去。他们获得了巨额利润。”(前引《马可-波罗游记》,238~239页)从武希马里纳(今马达加斯加北方安齐拉纳纳省东部沿海)发现的元代瓷器来看,元朝与马达加斯加的确有交通往来,后来更有观察家推测马达加斯加的一些白色土著居民“是由中国移殖而来”的。
汪大渊是古代中国在海外游历最广的旅行家,在非洲,他游览了马鲁涧(即埃及,马鲁涧为当时统治埃及的Mamluk军人集团和王朝名);挞吉那(即丹吉尔市)——汪氏因此“成为第一个到达大西洋边上的中国人”(周少川《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义》);层摇罗(即桑给巴尔,古代桑给巴尔泛指今索马里南部至莫桑比克沿海地带和岛屿、今为坦桑尼亚东部沿海一岛屿名);加里那(今肯尼亚南部滨海省省会蒙巴萨北约40公里的奇拉),汪大渊该条目中提到的“具山”即坦桑尼亚靠近肯尼亚边境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千里马(今肯尼亚蒙巴萨东北85公里的小岛格迪,千里马Kilimani为格迪的旧名);加将门里(今坦桑尼亚东南沿海林迪区的基尔瓦-基西瓦尼岛)等地。    14世纪30年代,地理学家李泽民绘制了一幅《声教广播图》,元末时,僧人释清浚绘出《混一疆理图》,1399年,朝鲜使节将两图携回国。1402年,朝鲜学者李荟、权近将《声教广播图》和《混一疆理图》合并绘成《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图中的非洲地形惊人的准确,标出了35个非洲地名,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和中国北方的戈壁沙漠都用黑色表示,南部画成一个倒三角形,尖端指向南方的大洋。图中的欧洲绘有近100个地名,还画出了欧洲西边的亚速尔群岛!而13、14世纪的欧洲和阿拉伯地图不仅没有提到亚速尔群岛(1394年葡萄牙人才“发现”亚速尔群岛),而且一律将非洲南端画成向东伸展的地形。“元人的两图今已佚,其前者绘于《岛夷志略》成书前后,后者绘于成书之二三十年后,因而他们完全有可能受到汪大渊的影响。”(前引《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义》)      
  阅读并支持
  搞一堆冠冕堂皇的数据出来粉饰蒙元,如果我不是汉人,而是蒙人,或许我会为为他自豪,但我是一个有爱国心的汉人,我不会做一个杀我族人,毁我华夏的恶魔的奴才!!!  中国大地之所以纷争不断,就因为在古中国人中没有出一个像西特乐有远大抱负和强烈民族自豪感的人。。。。
  《蒙古秘史》是世界各国学者公认的极有价值的文献,但是如果问各个学者对于这本书为什么对他们有价值有价值,恐怕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在十三世纪,蒙古帝国的军队在全世界屠杀、掠夺,造成了世界各国的极大灾难和恐慌,据有西方学者估计,世界各地先后可能有两亿人民因此丧生,无辜的受害者中包括至少丧生的6000千万的汉族人民和不知几百、几千万的中国其他各族人民死于非命。       伊斯兰学者伊本-阿-阿特(Ibn Al-athir生卒是)在纪录成吉思汉军队西征时说:“历史上从来也没有发生那么可怕的事,哪怕是接近这样的灾难也没有。”“哪怕到了世界末日人类不可能看到其它类似的灾难。不会的。”,还说:“即使是对抗救世主的恶人,也不过是消灭那些反对他的人。还会饶恕跟随他的人。然而,这些(蒙古)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怜恤,他们残酷地杀害了妇女、男人和儿童,甚至切开孕妇的肚子,把里面没有出生的婴儿杀死。”对于蒙古军队有系统地进行种族灭绝,在波斯、中国、欧洲等各国原始记载中同样可以见到。应该历史学家J.J.Suanders也总结说:“作为人类种族灭绝屠杀的典型代表,这些蒙古人是自古assyrians以来最恶劣的屠夫。他们把许多国家民族完全斩尽杀绝、或者全部驱赶出家园。在屠杀上令人发指程度,一直到现代的纳粹都没有超越。”       世界各国、尤其是惨遭其害的国家,为了防止惨祸再次发生,对作案的凶手起源、发展过程、军事政治、政治制度、手段、心理、社会组织严重关注,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本来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深受其害的俄国就是这样的典型。而在各个受害各文明地区,在当时也有各种文字的大量的原始记载。这些文字记载分散在十多种语言中,使得没有任何一个学者可以毫无障碍地全部阅读这些原始资料。世界有大批学者相继翻译研究这些材料,竟然组成了一个学科:蒙古学。       尽管研究蒙古历史的原始材料和论文多如牛毛,但是这些大多是其他使用文字的文明地区的记载,记载集中在受害人所发现的灾难。而蒙古帝国崛起以前没有文字,所有留下自己写作的作品极少。对于了解蒙古帝国野蛮屠杀的动机和计划有很大的困难。即使是根据蒙古统治者命令征服地区所修纂的历史(比如《史集》)、或者改变的史书(比如《元史》),由于蒙古贵族的地透露给公众的信息有所选择,也不能完全弥补这方面的需要。世界各国学者都迫切需要一份蒙古贵族自己的表白,以便弄清如此重大灾难的来龙去脉。只有在俄国学者把中国保存的《蒙古秘史》传到西方融合其他史料以后,蒙古学研究才开始出现了最重大的突破。[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蒙古秘史》可以说是一个蒙古帝国版本的《我的奋斗》它是一本蒙古皇族才能传阅的书。其写作主要目的可以说是通告叙述成吉思汗的事迹,的家谱和事迹的,而教育黄金家族(即成吉思汗正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及其后代)后代一本厚黑的政治教材。对于了解蒙古贵族如何教育后代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种族灭绝、强奸妇女,他们的处世哲学、道德观念有极大的帮助。       《蒙古秘史》它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书。今天可以对照各种史料,发现书中许多成吉思汗的许多真正的事迹篡改或隐瞒。但是仍然弥许多其他记载的不足,尤其是对了解关于蒙古帝国初期社会结果,价值观念、阴谋诡计,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蒙古秘史》同时也可以看成一部文学作品。由于蒙古过去没有文字。对于所发生的事情,依靠语言记忆保存是很苦难的事情。所以当时的蒙古人习惯于用押韵诗歌的形式代替文字,以便於记忆。这样使得《蒙古秘史》写作时期,蒙古部落已经借用字母创立了文字,但是这种用诗歌记述的风格没有改变。这使得所记述的事迹可靠性、尤其是对话的可靠性降低,对于了解蒙古帝国贵族的价值和美感倾向,却有很大帮助。例如,我们不难从类似下列的反复出现的诗句中,了解蒙古帝国贵族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他们在世界各地所进行的屠杀,是迫不得已,还是洋洋得意;       撞毁他帐房的支架,     让他的帐房倒塌,     糟蹋他所有的妻子女儿。[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撞断他帐房的门框,     让神灵从此不再祝福他兴隆,     把他的属民杀掠一空。       
  类似的还有       把(他们)家里的上上下下     儿子的儿子[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都杀成了灰扬在空中,     都灭绝的干干净净。     对所剩下妻子和女儿们,     能搂在怀里糟蹋的,都搂在怀里糟蹋了,     能在门里当奴婢的,都赶进门当奴婢了。           书中所揭示的以屠杀他人为能事,强奸他人家妻子儿女为自豪的观念,对于理解了解蒙古帝国征服文明地区后,所采取的暴行后果的前因后果,有着极大的帮助。[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下列在蒙古贵族下级想上级邀封时反复出现的诗句,也可以让人们看成,游牧民族贵族的本性不是建立文明社会,而是要靠不劳而获,掠夺他人。这既是他们的谋生手段,也是他们的理想和乐趣:       我们愿做先锋冲上阵去,     把姿色姣好的闺女贵妇,     把的宫帐房屋     夺来给你。     把异族的漂亮女人,[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臀部完好的良驹骏马,     夺来给你。       下列多次出现的诗歌还可以看到蒙古社会没有文明社会所具备的人格尊严,即使是在贵族上下级之间,也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自己和儿女的性命可以随时被丢掉,妻子也可以随时被强奸。       如果违背了你的旨意,     把我们老婆们、家奴们拿去,     把我们的头颅扔在地上![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闲暇的时候,     如果破坏了你的协议,     把我们老婆们、家奴们拿去,     把我们仍在无人野地!       实际上,这些赌咒发誓的方式及背后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文明社会穷凶极恶的土匪强盗没有任何分别。蒙古帝国的征服,如果一个规模巨大的犯罪团伙抢劫得手一样,造成了遭受灾难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停止不前,实在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可以预料,《蒙古秘史》以本来面目对大众的开放,而不是被少数学者垄断和歪曲,对中国人民认清中国命运兴衰沉浮的来龙去脉,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   
  好帖,支持楼主。欢迎喜欢历史的朋友加入历史群()
  .................    我的帖子被删掉了,晕``    我贴的是《蒙古秘史》,里面都是原始人,原始人有什么“蓝色”梦想啊。    /f?kz=
  回帖之后再刷新,居然又有了,真晕``
  蒙古人根本就没有什么“蓝色梦想”,蒙古人不禁止商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过儒家“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海外贸易能增加国家的税收,干嘛要去禁止?蒙古人在无意之中促成了商业繁荣。但要说蒙古人是有意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个太抬高他们了。
  对bandianyun所谓蒙元屠杀6000千万汉人的简要回答:  ~~~~~~~~~~~~~~~~~~~~~~~~~~~~~~~~~~~~~~~~~~~~~~~~~~~~~  1、《剑桥辽西夏金元史》([英]崔瑞德、[德]傅海波)书中专门有一节“元代中国的人口”(由另一英国学者牟复礼执笔),其中确实提到“1200年到1400年之间中国人口曾发生灾难性的锐减,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极端情况。”这里时间的上下限比1311~1340年扩展了,但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  2、《剑》书根据一些原始资料提到13世纪初宋、金两国人口合计约有1.1~1.2亿人,元代1290年约有6500万人,明代1393年约有6054万人。也许这就是吉尼斯通过简单算术得出的“元代蒙古人屠杀了3500万汉人”(bandianyun说杀了6000万人,所据从何而来,历史可不是信口雌黄随意说的)的源由。但是《剑》书接着说,元代“户口、人口实际统计数字并没有像其他中原王朝那样与财政制度直接挂钩,而且元朝负责人口、赋税、土地登记的行政系统并不十分有效。因此,这些数据的可靠性是很值得怀疑的。”“历史学家们指出,这里(指元代的户口统计)既没有包括新征服的云南行省,也不包括一些分散在边疆地区的州县级行政单位以及住在山区、沼泽和其他边远地区的人口,另外,有几个较大的类别,如僧道、兵士和属于投下户口都不在其内。”  3、《剑》书的作者说“我们还不能肯定在人口统计中显示出来的这种减少现象是由于进行户籍登记的行政机关不力,还是由于人口的实际丧失所引起的。如果是后者,我们也不清楚是否由于人民逃难而大批内徙、死于战争、死于由战乱带来的饥荒及疫病,还是由于生活艰难和处于乱世而大大降低了出生率所致。”“我们可以想象人口的减少是各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战争、天灾造成人口锐减,在几十年的艰难时世中很难使人口得到补充,造成了这种不可避免的结果。在这类问题上面对这样大的一个谜是很麻烦的:如果现代历史学家们不能知道确切的人口数字、人口分布以及波动的原因,他们怎么能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史自信说出什么来呢?”  4、《剑》书在注释中附录了邱树森等人的文章《元代人口问题刍议》,邱文推算在1290~1340年间,元代人口已恢复到9000万人。虽然《剑》书对邱文提出了两点疑问,但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剑》书作者的态度无疑是严谨客观的。  5、美国学者杰克-威泽弗德在他的《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的形成》中指出,14世纪的一场大灾难——黑死病-鼠疫-瘟疫——席卷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人类,瘟疫从中国南方开始,传到北方,“1331年,河北省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死亡。据说,到1351年,中国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瘟疫。在十三世纪初,这个国家共有居民一亿两千三百万,但到十四世纪末,人口锐减为六千五百万。”1338年,瘟疫传到中亚,1345年,传到南俄,紧接着到了欧洲及非洲,“从1340年-1400年的六十年中,非洲人口从八千万下降到六千八百万,亚洲从两亿三千八百万下降到两亿零一百万。世界总人口,包括美洲... ...从约四亿五千万下降到三亿五千万和三亿七千五百万之间,以十四世纪的幸存者人数来算,总共损失至少七千五百万人,... ...欧洲人口从七千五百万下降到五千五百万。“  5、蒙古南下发生的屠杀主要在前期灭夏、金时期,忽必烈灭宋时已很注意约束部队禁杀,屠杀只是个别现象,而且往往是背着忽必烈发生的。  6、蝗汉出于极端狭隘的思想,对于元、清王朝只揪住黑暗一面不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累加重罪,无限夸大!                        
  元朝人地理知识的扩大还不止这些,随着地理学经过舟师和商贾之手万里迢迢传到中国,引起了中国地理家的高度重视。1267年,波斯天文家札马鲁丁在中国制作了七件“西域仪象”,其中的“苦来-亦-阿儿子”(波斯语Kura-i-arz,Kura意为球、苍穹;Arz意为陆地、土地、国家)即地球仪,“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胳贯串其中。画作小方井(即经纬线——笔者),以计幅圆之广袤,道里之远近。”(《元史》卷48《天文志》)这和现代地球仪水陆比例70.8%:29.2%基本接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球的形式来形象地说明人类居住的大地是球形,并且以图的形式,在球面上表示出相对位置和大小”,“是中国首次有关地球仪的记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有关地球仪的珍贵记录”(马建春《元代东传地理学考述》)。  
1287年,元朝图书机构秘书监向福建行省发文,要他们向泛海行船的人调查,是否有人识“海道剌那麻”,然后将调查结果向中书省呈报。“剌那麻”(波斯语Rah-nama,阿语作Rah-nami或Rah-mani,意为指路、行路指南、航海指南)即航海地理志一类的图书。“元代地理学中的诸多概念、知识及制图法、航海图的传入,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丰富了中国地理学知识,从而促进了中国地理学的进步与发展。大型地理总志的编辑和元明两代地域更为开阔的地图及航海针路的出现,正是这一文化交流的重要结果。”(上引《元代东传地理学考述》)
让我们再次感谢南昌人汪大渊吧,这位自助远游的爱好者,不仅游遍了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和东非的港湾海岛,而且,他很可能已经涉足澳大利亚——或者至少已经了解到澳大利亚的一些情况。前引《岛夷志略校释》已经讲过,元代开辟了从泉州经加里曼丹至帝汶的直通航线,而不必再像宋朝那样取道苏门答腊东南,这就缩短了航程,便利了与印度尼西亚东部群岛的交通。汪大渊记录文老古(今印度尼西亚东北的马鲁古群岛)“地每岁望唐舶贩其地,往往以五梅鸡雏出,必唐舶一只来;二鸡雏出,必有二只,以此占之,如响斯应”;古里地闷“地谓之马头(即码头——笔者),凡十有二所。------昔泉吴宅,岁舶梢众百有余人,到彼贸易”(前引《岛夷志略校释》,205、209页),无不说明马鲁古群岛周围海域是中国商船经常往来之地。中国人仅在该海域穿梭航行,而且在这些岛屿上落脚安身,帝汶岛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其间航程(从帝汶岛西端的古邦港到澳大利亚北部地方首府达尔文港之间是一条很早就被土著人开辟了的古老航线)顺风顺水不过一天时间,因此,中国人比欧洲人更早探知澳洲大陆的情况,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汪大渊描述“麻那里”的情形:“界迷黎之东南,居垣角之绝岛。石有楠树万枝,周围皆水。------地产骆驼,高九尺,土人以之负重。有仙鹤高六尺许,以石为食。闻人拍掌,则耸翼而舞,其容仪可观,亦异物也。”(前引《岛夷志略校释》,294~295页)学者们考证“麻那里”为马来语Maharani-Marani,意为女王、女王岛(即古代中国和阿拉伯传说中的女儿国,实有所指),指澳大利亚北部、特别是范迪门湾南面达尔文港一带;“迷黎之”为马来语Mi'taj,意为死亡、死亡之地,是马来人对澳大利亚北部的称呼;“绝岛”指澳大利亚西北海岸(见下文);“石有楠树”应为“有石楠树”,是澳大利亚特有树木火焰树Flame-tree;“骆驼”本非澳大利亚原产,而是外来引入物种(应在欧洲人到来前),所以后来澳北部有成群的野骆驼(笔者认为,汪大渊说骆驼“土人以之负重”,但既使当时澳洲北部已有野骆驼,可澳大利亚土著直到近现代,仍不知饲养蓄牧,这一疑问还不能解决);“仙鹤”为澳大利亚特产澳洲鹤Brolga,它们“成群结队地在一起跳舞,从六只到几百只一群”。  
汪大渊记载另一地“罗婆斯”,他说:“国与麻加那之右山联属,奇峰磊磊,如天马奔驰。形势临海,风俗野朴。不织不衣,以鸟羽掩身。食无烟火,惟有如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前引《岛夷志略校释》,373页)学者们指出,“罗婆斯”应作“罗娑斯”,为印尼语Lusa-su,意为最末后的岛,正与上文汪氏所说“绝岛”相合,指澳大利亚西北“奇峰磊磊”的金伯利高原;“麻加那”应作“麻那加”,为马来语Marega,意为海参地,指盛产海参的澳洲北部沿海(阿拉弗拉海等处);澳大利亚土著社会长期停留在原始公社制早期的石器时代,正如汪大渊所言“茹毛饮血,巢居穴处而已。”(参见韩振华《元朝有关澳洲的几个地名各称及其风土人情的记述》、廖大珂《略论早期中国人对澳洲的认识》)      
  原始人有什么“蓝色”梦想啊。  ~~~~~~~~~~~~~~~~~~~~~~~~~~~~~~~~~~~~~~~~~~~~~~~~  是啊,你认为“原始”的元王朝施行对外开放,你认为“文明”的明王朝却实行严酷的海禁!!!是挺让人呐闷的~~~~~~~~~~~~~~
  大哉乾元,只有蒙古人的帝国才配的上这种宏伟的名字.    尽管人数较少,他们却是世界的征服者,成长于沙漠中,佩带锋利的弯刀,从陆地至高的中点,沉静又骄傲的向每一个海洋进发.    出征,直到山和海的尽头.将所有最大胆的妄想实现,他们征服过里海和黑海,又跨越了红海,将波斯湾和黄海置于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这国度的极北边境是北冰洋,而他们的后裔,终又君临于印度洋上.    不被任何思想缚束,打破一切疆界,摧毁一切物与心的障碍.在蒙哥汗的王庭里,巴思巴以言辞击败了全真派,佛与道仍能共存.阿克巴大帝任由回教佛教与印度教在他雄美大大殿里纵情达意的辩论,独自陷入统一一切宗教的沉思中.
  作者:altanxastir 回复日期: 21:02:25 
    海禁是禁中国本地人出海,禁得了早就在国外的中国人的行为?    ~~~~~~~~~~~~~~~~~~~~~~~~~~~~~~~~~~~~~~~~~~~~~~~~~~    好,就算按照你的说法,那么我们假定这事发生在1368年之后,但他们也是前元的遗民,是不受明朝海禁制约的海外侨民,也是与明朝本身扯不上任何关系的!因为你也承认,明朝是“禁中国本地人出海”的,也就根本不可能有从明朝以后出海的中国人的行为。    
我们也可以假定这个事发生在1276年后不久的时间里.就是说这个事件里的契丹人,是南宋残军或其后裔,是不受蒙元制约的前朝余孽,也是与蒙元扯不上任何关系的!因为你也知道,元朝的贵族是马上勇士,很难有组织的海外从商的,而汉人尤其是有航海技术的南人是无法获得官方支持大规模出海定居的,也就不可能把这件事归结到什么元朝的中国人的荣誉中.    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朝代,只是统治民族非汉族而已.元也好,明也好,清也好,都是中国,谈历史大家都客观点,冷静点,看看自己能否从历史中得到什么,而不是可以利用历史让自己得到什么.明粉也好,元粉也好,过犹不及这句话对谁都适用的!    有元一代的海洋政策,到底是为国还是为私,是蒙元的特性,还是南宋的余荫,是蒙古人征服掠夺欲望的延伸?还是明确计划的国策?楼主是否思考过呢?    至于明代海禁,专家也好,砖家也好,讨论了这么久,楼主还不明白其真正原因吗?起点有本YY小说&回到明朝做王爷&,我看里面评书明朝海禁的那段内容,比这论坛里的大多数人都强多了!(包括明粉在内)    顺便说个题外话,为何同样是小部落起家威震四方的大帝国,为何阿拉伯人终究还能占据中东,真主之名响彻地中海,而蒙古人却只能仰人鼻息于中亚缝隙,长生天之名风散瀚海呢?  我试着给个答案吧,数数阿拉伯人中的医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数数阿拉伯文的无数著作,再看看蒙古人留了什么历史,我想,今天的结果就是情理之中了!
  為屠夫粉飾,看了簡直噁心。  以後一定還會有人這樣為大日本帝國這樣唱讚歌。
  顺便说个题外话,为何同样是小部落起家威震四方的大帝国,为何阿拉伯人终究还能占据中东,真主之名响彻地中海,而蒙古人却只能仰人鼻息于中亚缝隙,长生天之名风散瀚海呢?    我试着给个答案吧,数数阿拉伯人中的医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数数阿拉伯文的无数著作,再看看蒙古人留了什么历史,我想,今天的结果就是情理之中了!  ======================================================================  頂這個。  沒文化終究是沒文化。這種民族永遠沒有前途。
  谢谢你哦,你是最棒的    你好,有健康问题,想拥有私人医生,请加我QQ   MSN
  对“见鬼说鬼话”的回复  ~~~~~~~~~~~~~~~~~~~~~~~~~~~~~~~~~~~~~~~~  我一直不会用“回复”,只好这样将就了。      宋人的文弱很难使人相信他们会有如此行为,在越南倒是有宋亡后去的遗民,他们在那里只是安分而辛苦的劳作,丝毫不敢有越规行为。  卡利卡特的事情与此有明显不同,而且应距传教士生活的年代不远,宋遗民?怕有100年了吧?别把14世纪当成E时代。    至于蒙古人和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的辉煌也是在他们建立大帝国的几百年里,他们在辽阔地城里继承了两河、伊朗、印度、欧洲的诸多文明,这就如同元代中国的科学同样居世界前列。阿拉伯人通过宗教在中东生了根,蒙古人后来又退回草原,此后各方面已没有了可比性。但是,蒙古人中也出现了许多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等,你不知道的并不表明它不存在。  
  以汪大渊为优秀代表的元代航海家、旅行家们的业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马欢受汪大渊影响很大,他------在出国前研究过《岛夷志略》,随郑和出海后,观察风俗,证实了汪大渊所记皆翔实可信,因而启发了他撰写《瀛涯胜览》的愿望。不过他在书中只记载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叙事虽然更详,但涉及地域远不如《岛夷志略》所述之广。”(刘迎胜《丝路文化-海上卷》,149~150页)“汪大渊所到地区比郑和有过之而无及。如果考虑到郑和是以皇家财力人力军力为后盾,率朝廷舰队以弘扬皇威为主要目的下西洋,而汪大渊则是个人四海漫游,主要随商船活动,那么在某种程度上说汪大渊的活动更有意义。他应是和马可-波罗并列的中世纪大旅行家”(王晓欣《中华文明宝库——一代天骄》,100页)。“到了清代后期,元人的这些影响又一次显现出来,而且作用力更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学者痛感对外部世界了解太少,在元代史学世界性意识的影响下,开始了外国史的研究和著述,较早的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和稍后的王韬、黄遵宪,都有重要著作。------可以说,清代的边疆史地研究、外国史研究和元史研究,在现实需要上是为了筹边保国,御侮图强;在学术思想的传承上,则是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密切相关的。元代几部重要的域外游记和志略,不但在后世有大批另学者校勘、注释、研究,在国外也有不少译本,由此可以看出,它们的学术影响也是世界性的。”(前引《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义》)  
毫无疑问,元代中外交流是空前广大的,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在这一时期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如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培根《新工具》,103页)
  那么,元帝国建设“蓝色梦想”的宏图——施行重商主义、刺激海外冒险、发展科学技术、活跃市民文化等等,此万新气象对13~14世纪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吗?元末人徐一夔在至正年间(年)看见杭州“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每夜至二鼓,一唱众和,其声欢然,盖织工也。------旦过其处,见老屋将压,杼机四五具,南北向列,工十数人,手提足蹴,皆苍然无神色。”一名织工向徐一夔介绍说:“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于凡织作咸极精致,为时所尚,故主人聚易以售,而佣之直亦易以入。------顷见有业同吾者,佣于他家,受直略相似,久之乃曰:‘吾艺固过于人,而受直与众工等,当求倍直者而为之佣’。已而,他家果倍其直佣之,主者阅其织,果异于人,他工见其艺精,亦颇推之。主者退自喜曰:‘得一工胜十工,倍其值不吝也。’”(徐一夔《始丰稿》卷1《织工对》)韩儒林先生分析道:“这条材料------说明了当时象这样规模的手工作坊是很较多的。工人的劳动条件差、强度大,产品由作坊主作为商品向市场出售;作坊主和工人之间除了雇佣关系外,没有其他关系,工人可以自由选择作坊;工人的工资根据技术高低‘爱值’。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韩儒林《元朝史》上册,410页)元代的丝绸与陶瓷、铁器、各色烧珠并列为出口的四大宗,毫无疑问,丝织业的繁荣支持了海外贸易的拓展,反过来,海外贸易的兴旺又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的发展和变革。  
美国学者杰克-威泽弗德在他的著述中写道:“蒙古人使中国获得了一种真正的海洋权,从这点上来讲,蒙古人预告了一种新型帝国权力的来临,它是基于海军舰队实力的”(威泽弗德《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224页)“日本京都大学杉山正明教授认为,海外征伐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给蒙元帝国已有的游牧国家与农耕国家混合体带来了海洋国家的性质。忽必烈为首的元朝统治者曾经酝酿和部分实施过海洋帝国的美梦。蒙元王朝及其统治的中国曾破天荒地从运输、军事和贸易三个领域大踏步地向海洋扩张发展。”(转引自李治安《元代及明前期社会变动初探》)
宋宜昌等人断言:忽必烈要“建立蓝色帝国”,“他已把目光移到了海上。为生存而斗争的人们,也沿着一条蓝色的思路,奔波着,斗争着------”“元朝人有比宋朝人更远大的理想、更宽广的胸怀”,“许多人也抱着西方人一个世纪以后才有的‘寻找新大陆’的想法,去海上飘泊。这正是‘指南针’的内在含义。”元朝“给中国人带来一种新的‘世界观’”,即“把科学、海洋的概念介绍给中国人”,“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称元代为中国的‘启蒙时代’。”因此,“元朝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转机”,“在中国历史本身的逻辑发展中,这是近代化的前夜,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科学技术更上一层楼,为近代科学发展准备了足够充分的条件------蒙古族注入的新血统,使中国人从宋人只知苟且偷安,毫无大志的颓靡状态中清醒过来,懂得了生存法则的残酷性,已经具备了征服海洋、走向世界的野心和能力。”——“大陆帝国的辉煌照亮了中国历史”!(宋宜中《风暴帝国》上册,41~43页;下册,页)     
  但是,由于元朝政府不能正确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由于蒙古统治者日益腐化堕落以及他们之间无休止的内讧倾轧,曾经寄托了无限憧憬的帝国大厦于1368年轰然倒塌,元朝末代皇帝仓皇北狩,重新回到他们长调萦绕的大草原上去了,“蒙古族走了,也带走了积极向上、胸怀宽广、放眼世界的新的血统”,“明朝,就因为缺乏这种血统,在历史发展的序列中停顿了下来。”(前引《风暴帝国》上册,44页)  
世祖祠堂带夕曛,碧台年久暗碑文。  
蓟门此日瞻遗像,起辇何人识故坟?  
掉楔半存蒙古字,阴廊尚绘伯颜军。  
可怜老树无花发,白昼鹗鸣到夜分。  
——[明]马中锡《瞻元世祖庙》
当内地广大汉族百姓为从痛苦的民族压迫下获得解放而欢欣鼓舞时,他们没有料到,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阴郁保守,对大海怀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明朝立国才三年(1371年),明就发布森严的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得下海”,“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明实录》卷70),明廷对于元代兴盛的民间营造远洋海船业更是无情扼杀!1387年,明朝竟以“岛民叛服难信”为由,撤消已设立100多年的澎湖巡检司,强迫所有居民迁入内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目5《彭湖屿》)。同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有司岛屿也一并废弃,“从此,沿海藩篱尽撤,门户洞开,为后来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大开方便之门,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失策。”“明朝十分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发生接触会危及它的统治,三番五次下达‘海禁’令”,明朝末年,朝廷腐朽没落,“他们对于东南海防更加感到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终明之世,竟无一人敢于主张出兵保卫台湾,这比起元代初年一再积极经营台湾,不能不说是一次历史大倒退。”(前引《台湾地方史》,48~48页)  
因此,元、明王朝的历史更迭,引起了学者们更深层次的思索,王岗先生说:“当朱元璋的起义军在推翻蒙古统治者日益黑暗的统治之时,却连同多民族的多元文化一起抛弃了。开放的中国,又回到了闭关自守的局面。”“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朱元璋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王岗《天师与帝师》,32、295页)换言之,明在打破民族压迫的枷锁之际,却又给中国套上了沉重保守的精神桎梏。  
前引宋宜中等人充满惋惜地说:“明朝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巨变时期”,可是“明朝人没有蒙古人的远见,没有看到大洋另一边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都怀有这样的感情,大陆帝国的辉煌照亮了中国历史,因此,它的灭亡是一种损失。”  
“这是大陆帝国留下的深深的遗撼,也是它灭亡的最大损失。”  
(前引《风暴帝国》上册,41~45页)    
(本文完,谢谢您的阅读!)     
  作者:altanxastir 回复日期: 21:36:14 
    对“见鬼说鬼话”的回复    ~~~~~~~~~~~~~~~~~~~~~~~~~~~~~~~~~~~~~~~~    我一直不会用“回复”,只好这样将就了。            宋人的文弱很难使人相信他们会有如此行为,在越南倒是有宋亡后去的遗民,他们在那里只是安分而辛苦的劳作,丝毫不敢有越规行为。  ============================================================  宋人确实文弱啊,抵抗蒙古最久,推翻蒙古统治最快.  至于逃到越南的宋人,真的只是安分劳作,丝毫不敢越轨吗?拜托去看看越南的地方志.去看看那些越南士人的私人笔记!      卡利卡特的事情与此有明显不同,而且应距传教士生活的年代不远,宋遗民?怕有100年了吧?别把14世纪当成E时代。  ============================================================  崖山之战是1279年,明朝建立是1368年,所以你最好把那个传教士记录的具体年代拿出来,当然最好能找出那群&契丹人&自称宋人还是明人还是元人.否则,你也别说是元遗民,我也别说是宋遗民,大家都以中国人概称得了.      至于蒙古人和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的辉煌也是在他们建立大帝国的几百年里,他们在辽阔地城里继承了两河、伊朗、印度、欧洲的诸多文明,这就如同元代中国的科学同样居世界前列。阿拉伯人通过宗教在中东生了根,蒙古人后来又退回草原,此后各方面已没有了可比性。但是,蒙古人中也出现了许多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等,你不知道的并不表明它不存在。  ============================================================  开始偷换概念了.我说的是民族之分.你咋扯到朝代上去了?  阿拉伯人有继承,难道蒙古人就没继承两河伊朗河中中国的诸多文明?还是因为那些文明全部被摧毁了,所以需要重建?  我确实不知道蒙古人中也出现了能与阿拉伯人并肩的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能否麻烦您举几个出来让大家看看蒙古人的辉煌成就?对了,请不要拿元朝时期的汉人说事!   
  以汪大渊为优秀代表的元代航海家、旅行家们的业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清代后期,元人的这些影响又一次显现出来,而且作用力更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学者痛感对外部世界了解太少,在元代史学世界性意识的影响下,开始了外国史的研究和著述,较早的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和稍后的王韬、黄遵宪,都有重要著作。------可以说,清代的边疆史地研究、外国史研究和元史研究,在现实需要上是为了筹边保国,御侮图强;在学术思想的传承上,则是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密切相关的。元代几部重要的域外游记和志略,不但在后世有大批另学者校勘、注释、研究,在国外也有不少译本,由此可以看出,它们的学术影响也是世界性的。”(前引《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义》)  ============================================================  真是笑话,按照您的理论.我们可以套用如下:   以万户为优秀代表的明代天文学家、工程师们的业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清亡以后,明人的这些影响又一次显现出来,而且作用力更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学者痛感对外部世界了解太少,在明代天文学宇宙性意识的影响下,开始了宇宙史的研究和著述,较早的***\***\***和稍后的***\***(金盾屏蔽中,哈哈),都有重要著作。------可以说,中国的地球史地研究、科学史研究和明史研究,在现实需要上是为了筹边保国,御侮图强;在学术思想的传承上,则是明代科学的世界性意识密切相关的。明代几部重要的科学著作,不但在后世有大批另学者校勘、注释、研究,在国外也有不少译本,由此可以看出,它们的学术影响也是世界性的。”(前引《明代科学的世界性意义》)  
  宋宜昌等人断言:忽必烈要“建立蓝色帝国”,“他已把目光移到了海上。为生存而斗争的人们,也沿着一条蓝色的思路,奔波着,斗争着------”“元朝人有比宋朝人更远大的理想、更宽广的胸怀”,“许多人也抱着西方人一个世纪以后才有的‘寻找新大陆’的想法,去海上飘泊。    那你得举个实例出来,证明元人(元朝时期的中国人吧)发现了哪个岛屿哪条航线,而不是由宋人和阿拉伯商人传承下来的?  为什么欧洲人伟大为什么欧洲人是大航海时代的主角?他们敢于真正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去寻找新的航线去发现新的陆地?       前引宋宜中等人充满惋惜地说:“明朝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巨变时期”,可是“明朝人没有蒙古人的远见,没有看到大洋另一边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前面那些对朱元璋的评述对明朝海洋政策的评述,多的就不说了,套用您老自己的一句话:别把14世纪当成E时代。  所以,也请您老别用E时代的思维去看待14世纪的祖宗!    在煮酒看多了所谓的历史评论,和起点那些穿越文有什么区别,仔细想想还是有区别的,煮酒这里穿越的是精神,起点那里穿越的是肉体,仅此而已.
  作者:魔力奥 回复日期: 16:21:59 
    元朝本是最有希望打破历史循环让中国跃升入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的朝代。近代改良派从西方学来的很多理想,比如文化解放、对外开发、言论自由、重视科技、扶植工商等等在元朝社会都是已然存在的现实。遗憾的是,元朝统治者在经济和吏治方面做得太差,使得国祚不久。    元朝早亡跟所谓“人分四等”干系不大。分等传说历史证据只是元朝在官员筛选上对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不平等,老百姓不考公务员没关联的。对于想靠背死书赚个铁饭碗的腐儒来说元政府压缩汉人录取比例大幅降低公务员工资的措施固然可恼,但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光这些人不会出大乱子的。问题在于元朝包税制等经济政策严重失误,给奸商充足的发挥余地;而吏治不严又放纵了贪官污吏;再加上对民众思想不做压制使得不满情绪易于扩散最终导致朝廷税率不高福利不少地方却民怨四起乱教横生而终失天下。    有趣地是,尽管元朝不足百年而亡,且最后几十年已经失去控制,还矫正了宋朝崇儒情节。但元亡后文化界的大儒们多有效忠者,遗民队伍名流甚众,虽则有朱和尚暴政失人心的因素,仍能反射出元帝国之社会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的好  支持楼主一下  希望两位空的时候来看看我的贴子《十三世纪的超级大国》
  对“见鬼说鬼话”的再次答复:  ~~~~~~~~~~~~~~~~~~~~~~~~~~~~~~~~~~~~~~~~~~~~~~~  我确实不知道蒙古人中也出现了能与阿拉伯人并肩的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能否麻烦您举几个出来让大家看看蒙古人的辉煌成就?对了,请不要拿元朝时期的汉人说事!    例如泰不华(书画家)、札雅班第达(语言学家)、明安图(科学家)、纳兰性德(诗人小说家),还有许多有名或佚名的历史家(如《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的作者)等等。当然,你非要这些人和某些人比肩什么的,不是强人所难吗,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某方面独特的贡献,否则,全照你的标准,黑非洲人、因纽特人、印第安人中的古代著名学者,你能说出几个呢?
  宋人确实文弱啊,抵抗蒙古最久,推翻蒙古统治最快.  ~~~~~~~~~~~~~~~~~~~~~~~~~~~~  难道你不知道其间蒙古军主力投入到三次西征中了,啊,可能你真的不知道!
   真是笑话,按照您的理论.我们可以套用如下:  ~~~~~~~~~~~~~~~~~~~~~~~~~~~~~~~~~~~~~  是呀,我就记得黄健翔同志在世界杯转播上的三分钟嘶喊被套用进几十上百个版本中,可说是只要改几个关键词,就无不能派上用场的。像你这样图省事者,当然也可以随套随灵,可惜不幽默!
   那你得举个实例出来,证明元人(元朝时期的中国人吧)发现了哪个岛屿哪条航线,而不是由宋人和阿拉伯商人传承下来的?    为什么欧洲人伟大为什么欧洲人是大航海时代的主角?他们敢于真正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去寻找新的航线去发现新的陆地?  ~~~~~~~~~~~~~~~~~~~~~~~~~~~~~~~~~~~~~~  你看帖要认真啊,你所谓的很多问题答案都在我的主帖里了。  为什么你看帖如此不认真,这样的态度就来论史吗?
   宋人确实文弱啊,抵抗蒙古最久,推翻蒙古统治最快.  ~~~~~~~~~~~~~~~~~~~~~~~~~~~~~~~~~~~~~  还是这句话,不过前面漏掉了一句没说。  推翻元朝的也是宋人?你是说小明王的“宋”政权?那朱元璋往那放?你也别给我说初期朱是小明王的部下什么的,你的宋遗民情结不轻呀!
  作者:altanxastir 回复日期: 20:41:16 
     宋人确实文弱啊,抵抗蒙古最久,推翻蒙古统治最快.    ~~~~~~~~~~~~~~~~~~~~~~~~~~~~~~~~~~~~~    还是这句话,不过前面漏掉了一句没说。    推翻元朝的也是宋人?你是说小明王的“宋”政权?那朱元璋往那放?你也别给我说初期朱是小明王的部下什么的,你的宋遗民情结不轻呀!    ==================  潜台词就是汉人才是一脉,无论魏晋  “明”只是一个称号上的变化  和宋人没有本质区别  替蜢元和螨清翻案的都不是好鸟
  作者:魔力奥 回复日期: 16:21:59        元朝本是最有希望打破历史循环让中国跃升入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的朝代。近代改良派从西方学来的很多理想,比如文化解放、对外开发、言论自由、重视科技、扶植工商等等在元朝社会都是已然存在的现实。遗憾的是,元朝统治者在经济和吏治方面做得太差,使得国祚不久  ===============  那是宋的积累  拜托  草寇会懂得“文化解放、对外开发、言论自由、重视科技、扶植工商”?  连自己的史书都要汉字来写  文化在那里?  还有楼主提到的那些什么蜢元的名人  难道那些成就是通过不学汉文化不写汉字的蒙语创造出来的???
  例如泰不华(书画家)、札雅班第达(语言学家)、明安图(科学家)、纳兰性德(诗人小说家),还有许多有名或佚名的历史家(如《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的作者)等等。当然,你非要这些人和某些人比肩什么的,不是强人所难吗,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某方面独特的贡献,否则,全照你的标准,黑非洲人、因纽特人、印第安人中的古代著名学者,你能说出几个呢?  ===================  如果是蒙古语记载、蒙古画,蒙古诗,蒙古长调  那我承认是蜢元的贡献  
  作者:Breslau 回复日期: 17:09:27 
      郑是站在谁的肩膀上的?  ==============  没有汉人的造船技术,100个郑也没有用  有了汉人的船,郑只是个偶然,成祖派谁都可以  成祖把一个放在身边海予以重任  恰恰说明汉人的包容  与那些野蛮不开化的鞑子的水平高下立判
  作者:altanxastir 回复日期: 17:05:47 
         我的帖子一贯事实充分,论据确凿,根本就无懈可击!那些想拍砖的人要么无言以对,要么离题万里!  ===========  呵呵  楼主这种吴子牛的水平
  作者:高阳之裔 回复日期: 20:10:52 
    作者:魔力奥 回复日期: 01:15:15        元朝是被妖魔化最严重的朝代。      给元朝定的罪名,几乎都是夸大其词乃至子虚乌有;而元朝的贡献却鲜有提及或被莫名挪移到别的朝代。    ======================================    原来强盗杀人犯没把被害者的家彻底败光就是贡献了?让汉族人理解这个道理,任务是艰巨了点。  -----------------------------------------------------------  元朝和蒙古不是一回事情!蒙古汗国不是中国但元朝时中国朝代,忽必烈也没杀那多人!!
  证据!!史料!马上去查!
    是呀,我就记得黄健翔同志在世界杯转播上的三分钟嘶喊被套用进几十上百个版本中,可说是只要改几个关键词,就无不能派上用场的。像你这样图省事者,当然也可以随套随灵,可惜不幽默.  ============================================================  呵呵,原来你老觉得你的话就和黄同志的三分钟嘶喊是一个效果.那我还能说什么?  我为什么填词,就是因为觉得你那段话和他那撕喊是一个档次.    当然,你非要这些人和某些人比肩什么的,不是强人所难吗,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某方面独特的贡献,否则,全照你的标准,黑非洲人、因纽特人、印第安人中的古代著名学者,你能说出几个呢?  ============================================================  不是我强人所难,只是有些人想把蒙元抬高到蓝色梦想的被朱明抹杀的海洋文明萌芽的高度,是不是太有些牵强了?  真要扯远的话,如果不是游牧民族的牵制,汉人的南进步伐就不会止步于海岸线了!      宋人确实文弱啊,抵抗蒙古最久,推翻蒙古统治最快.    ~~~~~~~~~~~~~~~~~~~~~~~~~~~~    难道你不知道其间蒙古军主力投入到三次西征中了,啊,可能你真的不知道!  ============================================================  本人记性不大好,可能还真不知道,只还记得拉施都丁的&史集&是高一看的,这么久了,自然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好在现在有百度,基本都能查到.  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 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 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第一次西征不关宋朝的事.  第二次西征是和南侵同时,偶们要不要细究一下两个方向的兵力配置?  第三次西征的同时,蒙哥亲自帅军数路南侵,自己都死在军中(是不是在钓鱼城下待考总行了吧?)偶们要不要细究一下南西两个方向的兵力配置?        你看帖要认真啊,你所谓的很多问题答案都在我的主帖里了。    为什么你看帖如此不认真,这样的态度就来论史吗?  ============================================================  我还真没看出你的帖子里有什么答案.不如辛苦您老找出来教导教导鄙人?很简单的,哪条航线是在元朝时候开发出来而阿拉伯人和宋人没走过的?(不用包含蒙古人了,就是汪大渊这样的元朝南人也行)      潜台词就是汉人才是一脉,无论魏晋    “明”只是一个称号上的变化    和宋人没有本质区别  ===========================================================  陈贝贝这句话您老看明白没有?要没看明白,我也没辙了,您老自己看着办吧!      作者:altanxastir 回复日期: 17:05:47 
     搂主要准备好翔实的史料,准备被拍砖!!!!            ~~~~~~~~~~~~~~~~~~~~~~~~~~~~~~~~~~~~~~~~~~~~~~~~~~~~~~~    我的帖子一贯事实充分,论据确凿,根本就无懈可击!那些想拍砖的人要么无言以对,要么离题万里!    晕,我以前怎么没看见这句话,看贴真的不仔细啊,真是吃饱了没事干,跟吴子牛较什么劲啊!  就此打在,88了吴老!    不过偶实在对历史太有兴趣了,能不能再厚着脸皮请教楼主一下,您说的传教士叙述的卡利卡特的契丹人那段是从哪本书来的啊?海上丝绸之路存在很久,但很奇怪的很少有中国人西去的记录.如果有哪位朋友也知道这方面的,不妨告知,万分感谢!    
   真要扯远的话,如果不是游牧民族的牵制,汉人的南进步伐就不会止步于海岸线了!  ~~~~~~~~~~~~~~~~~~~~~~~~~~~~~~~~~~~~~~~~~~~~~~~  是啊,你还可以更大胆“扯远”,汉人在宋代就可以飞向月球了!!!    我还真没看出你的帖子里有什么答案.不如辛苦您老找出来教导教导鄙人?很简单的,哪条航线是在元朝时候开发出来而阿拉伯人和宋人没走过的?(不用包含蒙古人了,就是汪大渊这样的元朝南人也行)  ~~~~~~~~~~~~~~~~~~~~~~~~~~~~~~~~~~~~~~~~~~~~~~~~~~  只能再次表明你看帖的是一种随便忽悠的态度!!!    陈贝贝这句话您老看明白没有?要没看明白,我也没辙了,您老自己看着办吧!  ~~~~~~~~~~~~~~~~~~~~~~~~~~~~~~~~~~~~~~~~~~~~~~~~~~  潜台词?你还真高?!平日里也是靠潜意识才能判断一切事非吧?  怪不得呢?          
  两个极端的较量
  提供照片,定制“卡通真人雕像”  用你的姓名做首饰?“个性首饰订做”  QQ 四   
  蒙古人还有篮色梦想,搞笑。
  真实的历史早已湮没,人们呢需要的不是快感,而是教训。
  缅怀元朝,不如重温大东亚共荣圈,后者的格局更大,而且时间离得也近。所谓中原帝王没有的那种“气魄和胸襟”,日本君主身上一样也有。  再伟大的王朝,如果你在里面只是个奴隶那也没什么劲。
  例如泰不华(书画家)、札雅班第达(语言学家)、明安图(科学家)、纳兰性德(诗人小说家),还有许多有名或佚名的历史家  ---------------------------------------------------------------  纳兰性德是蒙古人啊???下次在网页上复制的时候看清楚了。不过为了给屠夫舔屁股也顾不了太多了。
  真要扯远的话,如果不是游牧民族的牵制,汉人的南进步伐就不会止步于海岸线了!    ~~~~~~~~~~~~~~~~~~~~~~~~~~~~~~~~~~~~~~~~~~~~~~~    是啊,你还可以更大胆“扯远”,汉人在宋代就可以飞向月球了!!!        我还真没看出你的帖子里有什么答案.不如辛苦您老找出来教导教导鄙人?很简单的,哪条航线是在元朝时候开发出来而阿拉伯人和宋人没走过的?(不用包含蒙古人了,就是汪大渊这样的元朝南人也行)    ~~~~~~~~~~~~~~~~~~~~~~~~~~~~~~~~~~~~~~~~~~~~~~~~~~    只能再次表明你看帖的是一种随便忽悠的态度!!!        陈贝贝这句话您老看明白没有?要没看明白,我也没辙了,您老自己看着办吧!    ~~~~~~~~~~~~~~~~~~~~~~~~~~~~~~~~~~~~~~~~~~~~~~~~~~    潜台词?你还真高?!平日里也是靠潜意识才能判断一切事非吧?    怪不得呢?  ------------------------------  潜台词,为了你的蒙古祖宗,脸都不要了。蛮夷懂得廉耻了就要用谎言来掩盖没有廉耻的那段历史了。
  我只想说,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的美丽繁荣的景象,都是元朝时期的。正因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促使西方人大航海,向东方探索,哥伦布大航海时给中国皇帝的信中,仍称中国为大元,称中国皇帝为可汗,利玛窦来中国之前,也以为中国是个像元朝一样美丽的国家,可他来了之后就失望了,因为中国当时已经是落后的明朝,利玛窦在日记写道,西方人现在已完全不必担心中国的威胁,因为这里的人对未知世界包括欧洲根本不感兴趣,而忽必烈时代,中国曾派出使者塞班扫马出使欧洲,参见了英国国王,参观了法国巴黎大学,元朝时的中国是进取的,而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不过就是在东南亚一带装装B而已,不敢去欧洲了。而如今,马可波罗游记仍然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启蒙书。
  瀚海箫声携长篇历史连载《西域,不只是传说》 拜会楼主
  我大元是祖国历史上疆域最广,国力最强,武功最盛的朝代!  吾等后生谨向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先辈致敬!
  元石滚蛋!驱逐胡虏…
  可惜的元朝,本来可以成为新的大唐盛世。  可悲了中国,至今挣扎在猪八创立的邪恶制度中。邪恶的南方文官把黑的说成白的。
  为了不影响民族团结我九啥都不说了。汉人的最大不幸是和人面野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这个贴子不错      明朝对汉人比元朝对汉人坏得多      
  @萧国军 84楼
12:19:13  我大元是祖国
上疆域最广,国力最强,武功最盛的朝代!  吾等后生谨向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先辈致敬!  -----------------------------  疆域最广,国力最强是清朝。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型海盗船刷怪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