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性金融是什么关系

您现在的位置
>> 内容正文
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的开局,预示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因此,要全面把握机遇,争取扶贫工作跃上新台阶。但是,《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按2011年的贫困标准,中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我国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
  长期以来,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纷纷将营业网点从农村撤离,使得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萎缩,造成农村金融供给缺位。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由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截至2013年初,全国250家商业银行机构发起设立了939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876家、贷款公司1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9家),并且全国31个省(市、区)都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共有6080家,从业人员7.03万人,注册资本金5146.97亿元,贷款余 额5921亿元。可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消除金融空白乡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户的金融需求缺乏弹性,金融扶贫资金总供给相对不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严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面临困境
  金融机构数量有限,民间借贷普遍存在。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功能受限。新创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如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所供资金有限,不能填补涉农资金的巨大缺口。这样,在国有商业金融结构服务缺位的情况下,对涉农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就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借贷现象。同时,高利贷借贷现象也时有发生,但由于其容易导致纠纷、风险较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加以引导和规范。
  涉农金融产品单一,涉农金融机制落后。目前,城市地区普遍应用的汇兑、租赁、投资理财、网上银行等方便快捷的中间业务,在农村有限,农村金融结构所提供主要金融产品仅有储蓄、小额借贷、结算、借贷等。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服务品种有限、贷款金额不大、还贷时间紧迫等特点,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对农业贷款期限要求也长的情况完全不相适应,很难为需要中长期投资的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不仅如此,农村金融改革还存在金融机制滞后的问题:一是农村金融组织其主要作用为单一的银行信用,无法和证券、保险等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申请程序复杂、耗时长、费用高,和涉农资金的需求点面广、灵活机动等特点不相吻合。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农村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及攻坚力度,使得金融机构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今后还需要不断加强机制设计、风险控制、金融供给及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工作。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各级领导是扶贫开发及扶贫攻坚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首先,建立严密的绩效考核体系,增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确保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机制,增强考核结果的公正性。最后,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增强干部考核的严肃性,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对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关系。准确地把握风险控制与产品创新的关系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新产品的推出要基于合理的投资者定位。二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各区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经营类型有较大差异,需要金融机构因地制宜,通过多元化创新满足其融资需求。三是创新要基于风险可控原则,仔细研究创新的可行性、条件和能力是否具备。在创新过程中,要加大技术投入,多角度、多方法进行创新,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健全多层次金融扶贫供给体系。增强国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能力。部分国有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进一步增强国有金融组织服务&三农&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要纠正农业银行偏离服务&三农&倾向,切实加大中国农业银行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使其回归扎根&三农&的本质;其次,改变农业发展银行仅对棉粮油三个优先领域的发放贷款的现状,拓宽其服务&三农&的业务范围,增强其支持&三农&的工作职能;最后,加大发挥邮储银行的支农能力。
  加强对民间金融活动的规范和引导。一要认识到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相对于正规金融活动而言,是有益的必要补充,承认其合法性;同时,严格限制和取缔非法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二要对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制度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短期内可限定其利率浮动范围,长期内则可以完全放开利率,以自由浮动。三要不断加强各类非正规金融产品的开发,增加农村居民的融资方式。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第一,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政府可给予适当的保费补贴或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第二,增加商业保险公司通过经营涉农商业保险弥补政策性保险产生损失的能力,比如:通过经营农户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险种来弥补种植业、畜牧业所引发的损失。
  开发创新新型扶贫性产品。金融机构或组织应开发创新面向农村地区的新型扶贫性金融产品,扩大抵押担保范围,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扩大金融扶贫的覆盖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短缺。
  贫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不仅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且存在严重的金融供求失衡甚至金融空白,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实现金融扶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金融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本月阅读排行金融扶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胜时期,要求新时期的金融扶贫必须切实增强精准性。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这场决胜之战、攻坚之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强调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农村扶贫攻坚的主要任务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对金融扶贫开发的客观要求,也是立足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农村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难点,也是金融扶贫最难到达的地方。当前金融扶贫开发必须将以前没有解决、目前仍难以解决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对象。构建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让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平等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当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紧迫任务。  当前农村金融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村金融扶贫开发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目前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因素和客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户主动意愿不强,贫困地区贷款实际发生率不高。据2015年对河南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户贷款发生率只有39.8%,从未申请过贷款的农户占比达到37%,其中,40岁至49岁年龄段农村劳动力没有申请贷款的占46%。  重民间借贷轻信用贷款,农民通过正式金融渠道借贷不足。上述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地区非正式的民间借贷仍占首位。从借款来源看,农户第一选择仍是“向亲朋邻里借款”,选择比率达56%,居第二位的才是向“银行、信用社贷款”,另有6%的农户选择“高利贷借款”。  安居性贷款多,生产经营性贷款少,农户借贷结构失衡,贫困地区金融造血功能弱化。农户借款主要用途:一是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性用途;二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等生产性目的;三是用于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生活支出。  信贷手续繁琐、便捷性差,接地气的金融服务缺乏,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欠佳。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户不能很容易地获得贷款。在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渠道相对单一,农户借贷渠道也较单一,一些地区农村信用社基本占据主要渠道。从整体看,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开发上积极性还不够高,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涉农信贷产品较单一。  农村金融低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吸储多于放贷,金融扶贫激励机制有待健全。虽然与“”相关的整体资金需求较大,但明显具有小额交易、随机分散化、监控难的特点,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风险补偿体系、农业担保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农村金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偏大。贫困地区信用意识淡薄,农户存在违约、失信、逃债现象。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考量而实际采取的限制性措施较多,间接抑制了信贷的实际发生。  金融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及对策建议  金融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整体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注重运用金融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接贫困户需求,要量身定制提供更多适合贫困地区的金融产品,在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上精准发力。  加强金融扶贫与其他扶贫措施的对接,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扶贫开发不是靠一个部门和一种政策措施就能短期内奏效的,必须方方面面齐动手,形成合力。金融扶贫是农村扶贫开发整体措施的一种手段,只有与财政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等形式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要建立完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信息档案,掌握需求特点,突出问题导向,做好有效衔接和无缝对接,使信贷投放更加精准。  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建立功能齐全、有序竞争、优势互补的金融市场。整合各类金融扶贫资源,加大对贫困地区及人口的资金支持,拓宽扶贫开发融资渠道,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金融基础性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扶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在乡镇及村组扩面增点,延伸服务半径。强化活化支农再贷款、加大政策性金融扶贫力度。加大面向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三农”资金投放,进一步强化支农惠农功能。鼓励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采取不同的市场竞争战略,开展错位竞争和有序竞争,促进金融机构以合理的成本和收益服务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放活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推动农民资金互助社及其他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健康发展。  加大金融创新,推出更多符合农村扶贫开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适应农村扶贫开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服务、工作机制等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为有效解决贫困人员担保难题,要在现有政策法规的框架下,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将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非传统抵押物纳入担保范围的途径,搭建银政、银协、银保、银担、银企等合作平台。适应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要求,围绕农村生态资源做文章,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满足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加强专项产品开发,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服务方式创新力度,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积极采用现代化科技降低扶贫业务成本,加快发展农村及其他便利性金融业务。  完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金融扶贫引导和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扶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扶贫领域,促进涉农资金最大化集聚和利用。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调动金融机构增点扩业的积极性。探索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差别化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有较大贡献的金融机构,适当给予奖励。完善责任共担机制,适当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加强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户的金融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欲知更多股市机会,速速关注微信号:股市机会情报(thsjihui)
责任编辑:yyc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金融扶贫十大模式&&&黄&&昂整理
金融扶贫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摘要:本文客观分析了当前金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部分地区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几种创新性、探索性模式,提出了优化金融扶贫模式、搞好金融扶贫工作、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金融扶贫;融资模式;信贷;资金
&一、当前扶贫投入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金融扶贫工作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对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看,政策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影响了金融扶贫政策效能的发挥。
(一)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可持续性差,目前贫困地区多数经济不发达,财政收入少,多为“温饱财政”,地方政府无更多可支配资金,有的甚至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工作运转。扶贫资金投放数量上。主要依靠“跑部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资金获取与实际需求上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资金投放形式上。往往为一次性投入。目标性差,针对性差,难以对贫困地区项目和贫困户需求形成稳定支持,可持续性差。
&(二)资金管理“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效益低下目前,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分散于扶贫、财政、农业、水利、粮食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缺乏规范、统一管理。资金投向上,主要以解决困难群众农业生产、出行、饮水、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等为主,“输血性”强。投入方式上,多以“撒芝麻盐”方式。分指标,定规模,到村到户到人,难以形成规模优势。资金使用效益较差,带动力不强。
&(三)金融支持定位不准,主动性差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机构的经营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往往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出于收益和风险等因素的考虑,不愿涉足扶贫领域,工作主动性不强。政策定位于服务
“三农”的农行、农信社、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开始更多地涉足于大项目、大企业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不愿发放比较收益低下的农林牧渔和种养加工项目,有的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对发放小额农户贷款的态度也越来越不积极。贫困农户融资渠道日益变窄,融资困难。
&(四)环境建设基础不牢,作用不够近年来,各地在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上出台了诸多措施,但总体看相关的工作措施多是务虚的多、务实的少,难以在贫困地区、贫苦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畅通、有效的沟通桥梁与纽带。一些地区社会信用环境仍然较差,群众信用意识差,金融债权维护难,逃废银行债务情况时有发生,削弱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部分贫困地区信用中介体系建设不完善,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担保机构多为政府组建,资本金不足,担保作用发挥不够。贫困地区在金融扶贫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措施少,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金支持。
&二、当前金融扶贫工作中的创新性、探索性模式分析近年来,各地在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解决融资担保难题、发挥政策合力等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邢台辖区巨鹿县推出的“三级担保”扶贫信贷模式、临城县“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扶贫信贷模式、广宗县“以扶贫资金作抵押”扶贫信贷模式等,在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互利共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巨鹿县“三级担保”信贷扶贫模式内容:担保方式上,实行贫困农户五户联保+“贫困村诚信联谊会”
担保+公职人员担保三级担保。特点:一是实行三级递进担保。最大限度消除信贷资金风险。二是担保规模容易扩大,担保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不涉及经营管理问题,便于运作。四是实施政府扶贫贴息,放大扶贫效果,产业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五是有利于农村社会信用建设,改善干群关系。效果:截至
2010 年末。该县已有 2000 多名公职人员参加了“公职人员担保组织”,担保额度达 5000 多万元,已在 34
个贫困村全面建立了贫困村诚信联谊会,人会会员达 6000 多人。金融机构累计向贫困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1200 多万元,新建蔬菜大棚
5000 多亩,年增收 5000 多万元。人均增收 6500 元。
&(二)临城县“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信贷扶贫模式内容:实行公司+农户+基地+扶贫贴息模式。模式:产业化龙头公司运用其产业化基地与农户签订订单并为农户生产提供贷款担保,政府利用扶贫资金为企业作风险保障,以龙头带农户利用银行贷款致富。成效:几年来,该县农联社采用该信贷模式,共计为辖区相关产业化龙头企业投放贷款
4000 多万元。
&(三)广宗县“以扶贫资金作抵押”信贷扶贫模式模式:利用年度财政扶贫资金为银行抵押,利用银行资金,结合扶贫项目安排,推进整村扶贫开发。2009
年,该县将上级下拨的 365 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银行小额贷款抵押,按照 1:3 的比例发放到户小额贷款 1095
万元,并吸引民间资金 4000 万元参与产业化扶贫,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成效:据统计。利用此模式。该县已支持蔬菜示范基地 20
个,发展蔬菜大棚 5000 多个以及 18 个生猪养殖基地、12 个肉牛养殖基地和 15 个养鸭专业村。经估算,受益村镇农民增加收入
1.2 亿元,人均收入近 1000 元。
三、进一步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扶贫管理机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建议国家制定出台《扶贫工作管理条例》,内容包括:一是制定年度扶贫投入增长计划,保持适度增长,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功能,积极吸引金融、保险以及社会各类资金投入。二是改进扶贫投入管理机制,实行年度扶贫投入额度管理,变一次投入为额度控制、循环投入、周转使用,最大化扩大扶贫资金使用效用,提高扶贫投入可持续性。三是明确扶贫工作主管部门,整合分散于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政策扶贫资金资源,强化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发挥规
模和整体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明确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等部门扶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
&(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专业化金融服务组织一是可参照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模式,建立专业化政策性扶贫金融机构,在省级及贫困县(市)设立分支机构,结合国家扶贫专项资金与扶贫项目安排,针对性开展扶贫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提高专业化扶贫水平。二是在依托现有农行、农村信用社等“三农”
银行机构的同时,优先在省级及贫困县(市)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贫困地区资金供给渠道。三是稳步规范发展贫困地区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加强管理,明确服务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市场定位,约束其资金投向、大额资金投放规模和比例等,提高专业化扶贫效果。
&(三)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打造特色化金融产品一是搜集整理各地创新金融扶贫信贷产品、担保模式和专业化服务措施推广、应用和实施效果情况。认真总结归纳,择优开展试点推广工作。二是积极拓展贫困农村群众的融资担保方式,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尝试开办或推广土地承包权质押、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林权牧场承包权抵押、企业应收账款质押等业务。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尝试企业债、集合票据、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业务,拓展融资渠道。三是在认真总结归纳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区别于专项扶贫信贷资金,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商业化运作模式,制定出台《扶贫贷款管理办法》
,研究制定专业化金融扶贫商业信贷模式,明确贷款期限、对象、用途、担保机制、管理模式等,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办业务,主动工作。
&(四)强化信用担保机制建设,搭建有效中介平台一是贫困地区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在整合扶贫资源的基础上,可尝试以专项扶贫资金为资本金的形式,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区别于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组建贫困地区扶贫信用担保机构,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为贫困地区企业、农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受偿服务。资本金不足时,可由地方政府纳入预算,每年增加一部分,解决贫困地区担保难问题。二是借鉴巨鹿县“三级信贷担
保模式”,可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贫困县(市)公职人员担保基金,担保基金来源除地方财政投入外,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自愿以本人定额工资收入纳入基金,约定期限,到期抽出,期间产生的利息留存基金。公职人员轮流参与,保持基金在一定的额度,可在不明显增加贫困地区财政负担的情况下,为贫困企业和农户融资提供稳定的担保资金来源。
“一个核心”是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加收入;“两个水平”&是金融扶贫工作水平和群众发展商品生产水平;“三大平台”是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富民产业融资平台、脱贫解困融资平台;“五种模式”是开发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互助性金融、公益性金融和混合性金融;“十二类型”是开发性金融乡村基础设施贷款、开发性金融富民产业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双联惠农贷款、设施蔬菜和草食畜牧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耕文明”贷款、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贫困村互助资金、“中和农信”公益性小额信贷、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
金融扶贫创新案例选编
与城镇化进程中千百个普通村庄一样,郝堂村位于河南信阳市平桥区的一个小山村,四年前一片凋敝,千余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留守老人生活艰难。针对商业银行、小贷公司等“外置金融”长期难以解决的农民“融资难”农村“金融贫血症”等问题,郝堂村独辟蹊径地进行农村“内置金融”试验。经过4年多探索,当地通过发展村民共同体内部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使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经内部融通得到体现,实现村庄内部信用“变现”,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问题。
1、成立养老互助合作社。2009年,三农专家李昌平在郝堂村成立村社共同体夕阳红养老互助合作社,他个人5万、平桥区政府10万、7个村民骨干共14万,再加上愿意入股的老人,每人2000元入股,一共筹得34万元启动资金,通过这笔钱放贷到村民,产生的利息用于村里老人年终分红。到2011年第三次村里分红时,每位入社老人已能分到720元钱,入社老人达到90多位,占到全村老人的近80%。
2、民主制定合作社章程。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章程,按照村民制定的章程规定,合作社可以吸收村民存款,现时向村民发放生产生活贷款,比如规定三个月以上定存,月息较信用社上浮1个点,而贷款1年月息1分,3-6个月的月息1分半,1-2个月的月息2分。此外,一个股东老人仅可以担保5000元的信贷额度,年轻人要贷款,要先去和老人搞好关系,要贷得钱多,就得同时找多个老人担保。每年利润中只拿40%用于给老人派红利,其余用于风险预控和管理成本等。
3、规划建设新农村。2011年平桥区提出在郝堂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老禹主动邀请原本正在宜昌问安镇做乡村建设的孙君过来合作。当年,李昌平与孙君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国乡建规划设计院,办公地点设在北京。乡建规划设计院设计的精神内核是“将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第一个案例就是做郝堂村,共涉及到村容村貌总规、房屋修复、村道及景观修复等乡村主体规划设计、以及村庄金融、土地流转的内置金融设计、乡村组织建设能力设计、住家养老服务设计等四大块,但只有第一块设计内容由当地政府购买,其它三项都是乡建规划设计院掏钱来做。
4、土地流转变景观。为了发掘乡村秀美景色,郝堂在村内流转了205亩水田,将之深挖成百亩荷塘,夏天满塘风荷,清香溢人,成为村内乡村游的主体景观。一个莲蓬卖2块钱,非常受游人欢迎,除莲花观景、莲蓬卖钱外,荷塘同时还兼着全村污水的最后一道自然净化程序。而最初那些莲花的种子,还是李昌平从自己老家湖北监利引进过来的。
5、民居改造保存农村元素。对村民民居的改造修复,是乡建一大任务,但郝堂自始至终未拆农民一间房。李昌平称规划院非常注重农村原有元素的保存与利用,比如村里原有的茅草屋破烂不堪,但按孙君的设计,寥寥几笔,在保留外形的情况下,新装上一个宽格的豫南民居大窗,整个茅屋在房前屋后瓜棚豆架的映衬下,顿时亮了起来。再如村里的古树、小溪、村道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农村元素。经营“农家一号院”的张厚健院子真变漂亮了:开放式的小院内,修竹成林,清凉匝地,院内错落有有致地铺着音符般跳跃的青砖;院内还挖有一鱼塘,塘内四季鲤鲫游泳,塘畔则菖蒲百合盛放。前来村里游玩的人多爱来此吃饭,一天接待70-80桌。
6、目标,让城里人来养老。村里环境变好,土地也开始随之增值。信阳市一老年歌唱团来了一次郝堂后,便为之深深吸引。城里老人们凑钱在郝堂买了块地,准备建一个自己的活动中心。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自己也在郝堂村花18万元,买了荷塘边的1.7亩土地,用于建规划院址。当前村里还将其中一个村民小组的数百亩土地流转过来,正在建一个规模较大的茶文化体验区以及村庄戏曲文化中心等。2013年4月,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另一家住家养老服务中心,专门通过收费来为村里老人提供洗衣、做饭、搞卫生等服务。通过这些当地政府引导、村民自主经营的村民经营体,如今郝堂村村社共同体的经济积累已由四年前的零,增长到了2000多万元。而原先陆续外出打工的100多位村民,也悄悄回到了故乡。李昌平认为,郝堂村实验,其实也是在探索抢救中国自然村落的方式之一。
早在2005年,央行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8年,央行和银监会又下发指导意见。目前,据央行最新统计,全国已经开业的达到1334家,成为微型金融发展的新兴力量。虽然全国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但目前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所针对的客户对象主要是小企业,真正面向农村开展农户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多。农村微型贷款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富平模式”提供了一个样本。
1、成立保姆学校。2002年3月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和汤敏在北京成立了专门培养家政服务员的“保姆学校”??北京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富平学校”)。“富平”这个校名是茅于轼起的。一是因为“富平”和“扶贫”谐音;二是体现了他一贯主张的“使平民百姓富起来”的美好愿望。学校实行的是学校贷款给学生上学、等工作后再归还学费的办法。
2、合伙乡村领导人。日,郑冰所创办的永济市蒲州农民协会正式注册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农民协会。蒲州果品协会现在涵盖了35个村,3000多会员。在富平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沈东曙眼里,郑冰是当之无愧的乡村领袖。小额贷款公司的骨干基本都是果品协会培养出来的积极分子。这些本地的农民信贷员显然也在降低放贷的风险,乡里乡亲,谁讲信用谁有还款能力,到四邻间一打听便八九不离十。
3、试水小额贷款。从2006年开始,富平学校开始了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果品协会联合的针对农民的小额贷款服务项目。该项目实行无抵押,无担保,单笔额度2万元以下。到2009年的3年间,这一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687笔,累计贷款总额近700万元,1000多个农户家庭受益。在这一项目经验基础上,2009年5月,北京富平创业投资公司(由富平学校发起成立)联合北京资和信担保有限公司、3个自然人共同注册了永济市富平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富平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家设在村子里农户家的小额货款公司。截止到日的一年间,富平小额贷款公司共发放贷款2017笔,总金额3105万元,累计回收517笔,金额595万元。现有贷款1500笔,贷款余额2500万元,平均每笔贷款余额1.6万元,到期还款率100%。
4、合理确定利率。“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资金价格随市场波动,按照规律,供过于求就要降价,供低于求就要涨价。现在富平小额贷款公司21%的利息率,我认为反映了当地资金供给的需求情况,证明有足够的用户到我们这来贷款,现在我们不是资金量大贷不出,而是资金不足,市场对资金的需求非常高。”茅于轼在会议现场引用了《纽约时报》的数据:墨西哥的小额贷款平均利息率是70%,全球的平均利息率是37%。根据在几个地方做小额贷款的经验,他认为,20%上下的利息率是可行的。农民是否能接受21%的利率?世界银行东亚地区首席金融专家王君说,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论证说明,微型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其资本回报率在50%、100%、200%,甚至高达700%。在亚洲、拉美,包括在永济所考察的农户,他们能够承受较高利率。
5、富平模式的遗憾。富平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沈东曙说,公司注册资本仅3000万元,银监会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吸储,但到现在,发放贷款已经超过3100万元,余额2500万元,转贷压力非常大,下一步资金从哪里来?他直言,希望商业银行给予转贷支持。在致力于推动农村小额金融的吴晓灵看来,最近的政策鼓励尽管不是完全针对扶贫,但是针对5万元以下的农户小额信贷,仍带一点普惠金融的理念。吴晓灵直言,目前的农户小额贷款政策仍有遗憾之处:第一,它不包括没有金融牌照的,但是多年以来或者是近几年以来一直在为扶贫发放小额贷款的组织。另外,从政策的优惠程度来说,虽然营业税全免了,但是所得税其实只免了10%,因为其税金是按90%来制订的,因而优惠的力度还不太够。
1997年10月,经重庆市扶贫领导小组批准,开县农户自主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注册成立了。开县农户自主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是在开县民政局登记注册的非盈利性的社团组织,定位是开展资金互助,实施小额信贷,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中低收入农户、城镇低收入居民、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业务主管部门是开县扶贫办。为推动小额信贷发展,重庆市政府、开县县政府及市人行、农行、扶贫部门先后出台文件推动小额信贷发展,明确小额信贷资金使用扶贫贴息贷款,减免小额信贷机构的所有税费,给予小额信贷机构适当的经费补贴和小额信贷奖补政策等。业务运作借鉴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B”模式,即整借零还模式。工作人员常年背着背包吃住农家、游走于乡间小道,开展小额信贷,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解决农户借款难问题,被山区广大农户称为“背包银行”、“山区的流动银行”。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有很多的做法备受国内外业界和专家的关注,特别是小额信贷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成效成果等,得到了国际国内相关机构、部门和领导的认可;该合作会于2005年在中国NGO国际扶贫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被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确定为联系单位,成为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会员单位。该合作会3名员工先后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和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小额信贷奉献者一等奖和二等奖,通过合作会小额信贷扶持起来的5位农民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和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奖,其中2人获一等奖。
1、发展概况。2008年前,开县农户自主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注册资本金为5万元,资金规模3000万元,全部为农业银行给予的扶贫贴息贷款,有乡镇分会20个,从业人员80人,由于点多面广,规模效益差,机构年年亏损,只能靠政府补贴生存。2008年,开县农户自主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推行股份制改革,43名职工入股76万元。2008年8月,“开县农户自主能力建设支持性服务社”更名为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简称民丰互助会),后经过5次增资扩股,发展到2012年7月中旬的73个自然人股东,注册资本金2019万元,总资产1.1亿元。改制后,民丰互助会资金规模迅速增长,实现了年年有盈利,在全县8个远边山区乡镇修建了自己的办公场所。2012年7月中旬,民丰互助会内设财务部、稽核部、信贷部和办公室,在一些乡镇和村所在地设有10个分会,有从业人员54名。授信会员3万余户,有效会员12000余户,累计发放各类借款14亿元。受益农户达15万户次,帮助50万人实现增收。
2、创新借款模式
(1)合理确定借款种类及额度。合作会主要扶持农村中等收入以下的会员农户发展生产,进行创业,重点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小商业、贩运业、房屋改造及美丽乡村建设等。会员借款3万元以下的实施信用借款,3至5万元实行“三权”抵押借款(农村房屋产权、林权、土地经营权)。
(2)借款期限:一般分为3至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具体由借款会员根据发展项目确定。
(3)资金占用费标准:按照略高于当地银行贷款利率标准执行,目前资金占用费在12&左右。
(4)借款申请办理程序:借款人提交书面申请书和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会员证、借款证等。老客户随到随办,新客户2个工作日内办结。
(5)还款办法:实行按季结付资金占用费,到期还本,费随本清的方式。
(6)加强借款回收,控制资金风险。多年来,合作会始终坚持农户借款调查,发放,回收责任制,做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每笔贷款由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控制贷款风险,除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造成损失外,其余借款损失由责任人赔偿。合作会多年来借款回收率均达99%,不良借款率保持在1%以内。
3、实行会员制
为简化借款程序,加强农户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互助会在授信评级的基础上推行会员制,所有资金服务只在会员内开展。针对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遵纪守法、诚实信用和有致富愿望的农户,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农民会员不承担风险责任的原则,每户可由1名当家理财的人提出申请,缴纳100至1000元身份会费,办理会员证,成为互助会会员。会员身份会费原则上两年内不予退还,两年后,如会员与互助会无经济往来,会员可以自愿退会,互助会按银行两年定期存款利率支付身份会费的资金占用费。互助会坚持在乡镇分会行政区域内会员互助、合作、发展、共赢为目的,入会会员在互助会借款只需要10分钟就能办结,同时会员还可以享受项目服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可以参加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2012年7月底,互助会已发展农民会员10338人。
4、对农户评级授信
在全县73个村级农户自治中心分别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宣传小额信贷的基本做法,逐户调查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劳动力状况、生产资料及财产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负债能力等,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建档立卡,评级授信(1-5级分别授信5万元、3万元、2万元、1万元、0.5万元),并对那些守信的农户给予重复借款和信用升级而获得更大贷款额度的机会,由此建立起了一种激励农户还款的机制,有利于实现较高的贷款偿还率。截止2012年7月底,互助会授信评级28863户农户,授信评级面占互助会业务覆盖范围内农户总数的61.5%,其中一至五级授信农户分别占比28.27%、49.44%、21.93%和0.36%。
5、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试点
2006年,互助会被重庆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确定为农户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试点参与单位,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银监办、县人民银行、县农业银行等部门的配合下,对农户发放小额贴息贷款,从互助会得到贷款的贫困农户,可以获得财政资金的贴息。小额到户贷款扶贫贴息必须直接到农户,用于贫困村农户发展生产,支持贫困村确定的扶贫支柱产业发展要求,互助会筛选相对贫困的白泉乡、关面乡、满月乡、大进镇、河堰镇、敦好镇、紫水乡、九龙山镇等8个乡镇的75个行政村作为贷款贴息发放范围,截止2011年底,共发放小额到户贴息贷款4318万元、3500户,贴息151万元,3362户(其中:建卡贫困户2500户,占贴息农户总户数的74%),累计应收借款12969万元,实收借款12941万元,资金到期回收率达99.1%。充分发挥了到户贴息资金的“造血”功能,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6、“三权”抵押借款试点
2011年,县委县府把开县民丰互助合作会作为农村金融创新,开展“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单位之一。合作会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即组织人员开展培训,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等工作。从7月开始在8个乡镇投放三权抵押借款,当年投放农户万元增收借款213户、860万元(其中:林权抵押借款132户,借款530万元;土地经营权抵押借款79户,借款322万元;农户房屋产权抵押借款2户,借款8万元),已完成全年计划投放2000万元的43%。
7、指导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
自2006年以来,互助会承担重庆市在开县实施的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帮助扶贫协会宣传发动、组织培训、完善制度、监督管理等,已帮助发展76个村级扶贫协会,为重庆市扶贫办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模式,帮助重庆市扶贫办授课培训1130人次。同时互助会还承担了大进镇、河堰镇、敦好镇、九龙山镇和关面乡等5个乡(镇)的14个贫困村的互助资金托管任务,降低贫困村互助资金行政管理成本并提高防风险能力。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地占贵州国土面积93%,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艰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依然存在盲区,一些种养户往往就差一点资金就能成功,但因缺乏抵押物被一些商业拒之门外,“开行小额农贷”正好破解这个难题,国务院扶贫办将这种“银政企农”合作共赢,推动农业产业开发扶贫的工作模式称为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贵州模式”。
1、为何选在石阡推广?据介绍,日,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在武陵山片区召开扶贫攻坚试点会议,随后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年)》,其中贵州涉及16个县。为落实相关精神,2011年11月底,国开行贵州分行与贵州省扶贫办签订《开发性金融支持贵州省开发扶贫实施方案》,日,国开行总行与贵州省签订支持贵州扶贫攻坚的备忘录,决定向贵州扶贫攻坚重点领域融资300亿元,主要用于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移民搬迁和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及农业产业化等领域。国开行贵州分行会同贵州省扶贫办赴铜仁市茶产业重点县??石阡县调研后,将其纳入双方扶贫攻坚的合作项目,全面启动茶产业开发扶贫。
2、何为“石阡模式”?石阡县茶叶管理局局长周胜维对“开行小额农贷”的“石阡模式”进行了解读,他说地方政府是组织推动者,国开行贵州分行是贷款人,石阡县国资公司是借款人,石阡县泉都担保公司是担保人,农户、合作社及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是用款人,石阡县茶叶管理局和国资公司是贷款业务的管理人,贵州省扶贫办对国开行贵州分行茶叶贷款贴息。其流程是农户首先申请贷款,村和乡进行认定,然后报国资公司、茶叶管理局及扶贫办备案评审,最后担保公司出具担保函,农户申报贷款的时间最长不超半个月。
3、试点效果如何?自2012年4月项目启动以来,国开行贵州分行授信2.5亿元,目前已申报贷款万元,其中茶农贷款2593户,金额万元;企业贷款9户,金额3020万元;茶叶专业合作社11家,贷款3340万元。经国开行贵州分行和省扶贫办联合行文批复确认的贷款金额万元,其中茶农贷款1805户,金额万元;企业2户,金额660万元;茶叶专业合作社11户,金额2170万元,其余资金正在审核中。通过国开行贵州分行贷款,保障了石阡县茶产业发展资金,茶叶面积从2007年的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2.5万亩,今年全县茶叶产量和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倍。
河南濮阳农村贷款互助社2006年合作社成立,截至2013年6月末,合作社总资产突破2亿,有9家分支机构,参与群众1.5万户,累放贷款9.1亿元。其中解决农民生活、生产困难的贷款占了很大一部分,包括生病住院、孩子上学、婚丧嫁娶、过节修屋等不一而足。被外界称为“国内首家农民互助贷款组织”、“农村金融探路先锋”、“新型合作金融探索样本”。
1、许文盛的金融梦。许文盛的金融梦想来源于他的工作经历。2004年从农行工残休息后,自筹资金,依托中国社会科院小额信贷试验基地创办了合作社。经过两年多的奔波,合作社终于在2006年7月艰难“诞生”。
2、组织架构。合作社采取“总社+分社+互助中心”的组织架构,目前已经有9个分社,608个互助中心,采用“公司治理+乡村治理”的模式。
3、资金来源。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员投入的原始股、投资股和资格股。据许介绍,原始股承担合作社经营风险,分红据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定,近年来平均每年的分红约在30%;资格股是社员获得较低利息贷款权利的前提,收益参照定期存款利率;投资股类似于公司的优先股,收益参照央行贷款基准利率。
4、风险控制。贷款的风控主要依靠乡村的熟人社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每笔贷款首先要通过互助中心的村民对借款人的“人品”进行考察,考察后再报给分社的客户经理。客户经理进村对贷款人和担保人的家庭收入进行调查,提交分社审批后再办理贷款手续,最后放款。2006年、2007年、2011年年末数据显示均未有逾期贷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年逾期贷款占比分别为0.96%、0.12%和
0.01%,贷款发生风险的概率较低。按照小额信贷机构广泛运用的风险贷款率衡量,截止2011年底,合作社的风险贷款比率为0.78%。
5、利率。社员的贷款额度可以放大到股金的5-10倍,并享受一定的利率优惠。据介绍,社员贷款的年利率约为10.8%-16.92%,非社员的贷款利率约为14.4%-23.4%。
6、身份难题。合作社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其机构的合法性长期以来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性组织,不属于金融机构,但却在从事着资金组织、贷款这种金融活动,这种法律地位不明确的状况严重影响了贷款合作社的社会信誉度、融资能力以及与其他经济主体的缔约能力。许文盛的目标是创建可以和孟加拉乡村银行媲美的“农民互助银行”,但要想进入体制内,成为“合法”的金融机构,似乎总有一面看不见的墙阻挡着,让他无法突破。
四川南充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是1996年3月在县民政局注册成立的一个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组织(NGO)。其宗旨是:以人为本的乡村扶贫与可持续发展。协会获得李连杰壹基金100万元的典范工程资助金和《2009中国慈善导航行动》“最具公信力示范项目”奖,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秘书长高向军入选
“2009《华西都市报》十大年度致敬人物”,曾两次向联合国专家提出小额信贷方案修改意见,她让世界关注仪陇乡村发展。
1、业务范围。协会主要活动领域是:农民组织建设、小额信贷服务、乡村扶弱济困与妇女参与、社区能力建设与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协会现有职工23人,内设3部1室,下辖7个分会。服务由7个分支机构直接执行。县总部负责统一组织、控股经营和进行贷款监控和余缺调剂,并对分支机构实行内部二级核算管理。自2005年起,在县政府配股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协会选择了17个行政村,协助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村级农民资金互助社。协会的发展部负责辅导互助社进行组织建设,各分支机构对互助社进行业务指导与培训,财务支持与监控,帮助互助社的贷款员做好小额贷款服务。互助社则通过分支机构实现资金的调剂与拆借。互助社与协会分支机构之间形成了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益的双向互动关系。协会以农村金融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建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小额信贷。仪陇协会第一笔金融资产始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5年试点时期投入的294万元,经过13年的努力,成功地建立起了无需担保抵押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商业运作模式,吸引了众多国际机构纷纷投入资金达478万元,加上职工投入的个人股金40万元,迄今(2007年)协会的金融资产已经达到812万元。在国际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仪陇协会开发和建立了小额信贷财务和管理软件系统和集信贷操作、日常管理、财务监督、风险控制于一体的协会贷款管理系统。建立了信贷资本金保全经营管理制度并有效运行。既实现了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无需任何担保、抵押的金融服务,同时又实现了机构的自负盈亏和资本金的保全经营。自2004年9月至2007年10月,协会累计发放贷款4689笔,金额229万元,准时还款率达98.93%,贷款拖欠率为0.63%。获得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小信贷评估评级组织M-CRIL的高度评价。
3、帮助建立互助社。为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协会提出了以建立村级资金互助社为纽带把农民组织起来增收的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试点自2005年启动,三年多以来,共在17个村推动了1667户农户加入互助合作社,在政府为一般社员配股、为低收入社员赠股的政策支持下,17个村的资金互助社建立起村级基金共198.6万元,2007年累计发放贷款1323笔,金额478.34万元。各村资金互助社结合自身条件,通过资金的借贷、汇聚和融通,推动了本村特色产业发展,如燎原的肉鹅、昆山的生姜、万兴的柑橘等。协会帮助各村的资金互助社形成联合购销行动网络。截止2007年年底,17个互助社已联合购进玉米、水稻种子5000余斤;联合购进各类肥料700余吨。此外,17个社还联合销售蚕茧50多吨、商品兔10000余只、生猪2000余头;组织饲料加工服务近10吨。
2013以来,国开行陕西分行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陕西省勉县政府合作,探索建立起了“村组选点、产业推链、县区成面,点链面结合”的金融扶贫模式,累计承诺勉县扶贫贷款2.2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村组选点 做好对口帮扶
  勉县同沟寺镇照壁山村是国开行陕西分行的扶贫工作对口帮扶单位。该行针对照壁山村实情,搭建机制,创新模式,融情帮扶,融智筹划,融资支持。
  充分发挥金融小额贷款的作用,联合勉县发改、财政、就业、扶贫、镇村等部门,建立风险分担、资本补偿、公示监督以及财政贴息等机制,打造“四台一会”联合“互助资金协会”扶助贫困农户的“银行+政府+互助协会+农户”的开发性、造血式统贷扶贫模式,动员了互助资金协会的参与意识,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为该村15名贫困农户发放贷款58万元,支持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二)产业推链 发挥规模效益
  油脂、魔芋、茶叶是勉县农民增收的重要禀赋产业,但受自身条件等限制,融资困难、生存艰难,长期得不到发展壮大。国开行陕西分行将支持这些优势产业发展作为勉县扶贫攻坚、脱贫致富的重要推手,结合当地油脂、魔芋、茶叶企业的实际,发挥“龙头企业+协会+订单+农户”的联结机制、系统作用和规模效益,构建持续的资金进入机制和健康的商业运行模式,实现优势产业壮大升级,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在油脂产业领域,形成以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春光油脂公司为核心的“油脂循环经济产业链”贷款模式,累计提供贷款1.5亿元,建立起覆盖汉中6县1区的油菜籽种植基地60万亩,发展订单农户30万余户;在魔芋产业领域,形成以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锦泰魔芋公司为核心的魔芋产业链贷款模式,累计提供贷款0.3亿元,建立起魔芋种植基地1万亩,发展订单农户4万余户;在茶叶产业领域,形成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清波农业公司、卧龙茶叶公司、华阳实业公司等为核心的茶叶产业链贷款模式,累计提供贷款0.49亿元,建立起茶叶种植基地1万亩,发展订单农户3余万户。
  (三)县区成面,推进扶贫攻坚
  国开行陕西分行注重将农村安全饮水、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教育、农村医疗等作为重点建设和帮扶内容,从多个方面助推勉县扶贫攻坚。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承诺勉县贷款项目30个,金额8.06亿元,涉及基础设施、保障住房、教育医疗、水利环保、中小企业、助学贷款、抗灾救灾等领域。
  其中,县域项目15个共计5亿元,中小企业项目14个共计2.86亿元,助学贷款0.2亿元,惠及3486人次贫困大学生。此外,国开行陕西分行组织青年员工赴勉县开展“垄上行”“捐资助学”等活动,解民情、知民意,进行文化扶贫,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丰富扶贫工作内容,使扶贫帮困薪火相传,为扶贫工作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农行内蒙古分行围绕政府出台的贷款补偿担保金政策,以金融扶贫富民为出发点,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建立有效风险防控机制为支撑,积极创新信贷产品。针对贫困旗县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研发了“金穗强农贷”产品,针对农牧民研发了“金穗富农贷”产品,切实解决贫困旗县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民的担保难、贷款难问题,放大扶贫资金效益,做大做强扶贫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到2013年9月末,该行在57个贫困旗县所在地支行的各项贷款余额近200亿元,增幅达10%,增长近16亿元。
附: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8337”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全区扶贫攻坚工程,以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工作为龙头,在全区38个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和其它19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扶贫富民为出发点,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建立有效风险防控机制为支撑,以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解决农牧民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放大扶贫资金效益,做大做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
二、实施范围
从2013年开始,“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把我区38个省级领导联系的贫困旗县(以下简称38个重点旗县)作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兼顾其它19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以下简称其它19个贫困旗县),同步展开,实施期为五年。
三、合作单位
2013年先确定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行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金融合作单位,自治区扶贫办与其就“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进行全面合作。从2014年开始,积极支持和鼓励其它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并执行相同政策。38个重点旗县和其它19个贫困旗县也要参照自治区的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择优选择当地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四、贷款及投资规模
从2013年起,农业银行连续5年安排县域扶贫专项投放,第一年度(按照完整年度计算)专项投放50亿元,以后逐年递增,5年累计投放不低于500亿元,确保38个重点旗县平均每个旗县第一年度不低于1亿元、其它19个贫困旗县第一年度不低于5000万元、以后逐年递增,用于支持“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投放计划落实到每个旗县,并由农业银行按月统计贷款发放情况。自治区从2013年开始,每年拿出4.75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38个重点旗县和其它19个贫困旗县“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的补偿担保本金;从2014年开始从增量扶贫资金中拿出不超过2.1亿元,并每年在上年基础上增加约2.1亿元用于贴息。
五、支持对象
“金融扶贫富民贷款”主要支持38个重点旗县和其它19个贫困旗县贫困嘎查村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农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扶贫互助组织)、扶贫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乳、肉、绒、薯、菜、粮油、饲草、瓜果、药材、旅游及民族用品等十大扶贫产业以及能够安置大量贫困农牧民就业的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扶贫产业、企业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由旗县扶贫部门确认。
六、支持产品
农业银行结合业务实际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发放专门信贷产品,主要包括“金融扶贫富民农户贷”和“金融扶贫富民产业贷”两个产品,分别用于支持个人类和公司类客户。其中用于支持农牧民到户的贷款原则上占当年“金融扶贫富民贷款”总额的70%左右。
(一)“金融扶贫富民农户贷”
1.主要用途:用于农牧民生产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融资需
求,主要包括:
(1)从事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流通等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
(2)从事运输、多种经营、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链带动下的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活动。
2.贷款金额:单户贷款起点1000元,最高额度为5万元(含),从事专业化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最高为300万元(含)。
3.贷款期限:应根据贷款项目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贷款对象综合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不超过3年。从事林业、果业等回收周期较长作物种植的,可适当放宽贷款期限,但最长不超过5年,并可随借随还、周转使用。
(二)“金融扶贫富民产业贷”
1.主要贷款对象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扶贫互助组织)、扶贫龙头企业。
2.贷款额度主要根据客户提供抵押担保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贷款真实需求、信用状况等因素确定,原则上最高额度为5000万元。
3.贷款期限比照“金融扶贫富民农户贷”并按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确定。
4.要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带动作用,鼓励采取“公司+基地+农牧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等多种模式,建立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链接机制,实现风险共担、互利双赢和贷款的最大效益化。原则上扶贫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金融扶贫富民产业贷”按照辐射和带动贫困农牧户的比例给予贴息。
七、贷款利率
农业银行本着保本微利、让利于农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及管理成本、贷款方式、风险水平等要素,在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内实行最优惠利率,并最终由各旗县金融分支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最高不超过40%。
八、贷款贴息
“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由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贴息。其中,“金融扶贫富民农户贷”贷款年贴息率5%;“金融扶贫富民产业贷”贷款年贴息率3%。贴息期限与贷款期限一致。
“金融扶贫富民贷款”采取间接贴息方式。农业银行按合同约定向贷户正常收取贷款利息,扶贫资金按年向贷户补贴利息。贴息资金项目经旗县扶贫办汇总核实,经旗县财政局审核后,联合上报盟市扶贫和财政部门审核审定。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根据盟市扶贫、财政部门上报的申请报告,在规定额度内下达资金。财政贴息资金要确保专款专用。
九、担保补偿
自治区连续5年给38个重点旗县每个旗县年均注入担保补偿金1000万元,给其它19个贫困旗县每个旗县年均注入担保补偿金500万元,用于“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的担保补偿本金。农业银行按照担保补偿金总额的10倍左右放大贷款额度。38个重点旗县和其它19个贫困旗县扶贫、财政部门将“金融扶贫富民贷款”担保补偿金存入农业银行进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与农业银行签署担保补偿协议。
建立担保补偿的激励和退出机制,自治区根据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开展情况,对每年按期完成足额放贷计划任务、并有效化解风险的旗县,采取以奖代投方式逐年增加担保资本金投入;对不良贷款率连续3个月超过3%的旗县,停止该项贷款业务,组织清收,直至不良贷款率降至3%以内,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后再行开展该项贷款业务。
十、贷款程序
农业银行按照与扶贫部门签订的贷款合作协议,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贷款发放对象和金额最终由农业银行自主确定。具体贷款程序在农业银行“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管理办法中规定。贷款发放要遵循“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旗县扶贫、财政部门对贷款对象的担保、贴息资格及扶贫效益进行评估、审核、确认。同时要充分发挥村委会、乡镇政府的作用,与农业银行共同做好贷款推荐把关、贷后管理、贷款偿还及贴息等工作。农业银行按季向自治区扶贫办报送“金融扶贫富民贷款”投放总额及分盟市、旗县、客户、产品、金额明细。
十一、贷款风险补偿管理
“金融扶贫富民贷款”形成的贷款本息损失,由旗县扶贫、财政部门共同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核。经审核确认金融机构无道德风险和管理责任的前提下,由担保补偿资金进行补偿。担保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担保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十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政府成立由扶贫、财政、相关金融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协调与管理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相关旗县比照建立相关组织。
(二)明确工作责任。本着“旗县主体、盟市协调、部门支持”的原则,旗县承担“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的主体责任;盟市负责做好协调服务、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自治区主要负责政策制定、资金筹措、检查指导、考核评比等相关工作。
(三)健全管理制度。农业银行按照自身职责制定“金融扶贫富民贷款”管理办法,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制定担保补偿金管理办法和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自治区扶贫办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各相关旗县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并与当地农业银行等合作金融机构签订具体合作协议。
(四)做好协调联动。按照方案要求,由自治区领导小组牵头,组织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和金融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
(五)完善风险防控。建立健全“金融扶贫富民贷款”风险分
担、防控机制,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金融部门积极引导相关保险公司出台与“金融扶贫富民贷款”对接的专属保险产品,制定优惠政策,对出现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事故的风险进行补偿,有效分散、转移贷款风险。
(六)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考核目标,把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对考核指标的运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控、督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当的旗县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落实到位、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旗县进行表扬、表彰。建立奖惩机制,每年的担保补偿资金本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投入,并通过有奖有罚、调剂放大等多种方式方法促进工作落实,逐步形成外有压力、内有动力,督事、评绩、考人“三位一体”的考核机制,真正发挥扶贫专项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
互助资金”金融创新扶贫工程的“宁夏模式”
2011年宁夏开始启动“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扶贫工程。计划用5年的时间,按照分期进入、有序推动、稳定发展的思路,将全区1000多个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社”全部纳入“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扶贫项目,从而实现农户贷款额度突破和资金放大的金融扶贫效果。
1、联手捆绑式扶贫。“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扶贫由宁夏扶贫办与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发起,以村级“资金互助社”为平台,以互助社社员为服务对象,实行村级资金互助社与农村信用联社“两个法人主体”联手,互助资金与信贷资金“两个金融产品”捆绑模式。运行两年以上的A类资金互助社的社员,经互助社推荐和农村信用社审核,可获得5倍于互助资金借款额度的小额担保贷款,突破了资金互助社3倍贷款的上限限制。一是实现贷款利率优惠与财政贴息并行。对符合条件的互助社社员,农村信用社普遍采取较低贷款上浮比率。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还对一定数额内“捆绑贷款”给予贴息,有效增强了“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项目的吸引力。二是有效提高透明度和办贷效率。通过向农户公开贷款种类、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和贷款程序等,使农户清楚了解互助资金贷款的基本信息。同时,进一步简化办贷流程,开辟互助资金贷款“绿色通道”,优先发放互助资金贷款,确保项目村贫困农户能及时获得信贷资金。三是不断强化制度管理与风险防范。建立完善入社农户管理、贷款发放和收回相关制度,持续跟踪关注贷款发放对象个人、家庭及相关项目进展,有效降低互助资金贷款的违约风险。四是强化项目运行和贷后管理。互助资金管委会不定期调查了解贷款农户项目发展情况。贷款到期前管委会通知贷款人还款日和金额;贷款到期一定期限内,由贷款人持还款通知书,将贷款本息存入当地农村信用社互助资金专户。农户持信用社确认后的通知书,在管委员会办理还款协议。超过还款日期,由管委员会负责催收;超过一个月,管委会将未还款人名单在全村范围内公示,并按照贷款协议依法强制回收,两年内不再安排任何扶贫项目。
2、实施效果。宁夏19个县(市、区)、268个项目村的1.38万名互助社社员获得了“千村信贷?互助资金”贷款支持,即全区86%以上的县域和24%的乡镇已纳入“千村信贷?互助资金”贷款项目区。2013年,新增贷款近3亿元,新增受益农户9295户。同时,在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引导项目村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下,信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户按期还款意识显著提高。
3、农业银行助推。一是与甘肃省财政厅联合,创新推出了“双联惠农贷款”专属产品。从2012年9月起,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共投入300亿元,支持甘肃省58个贫困县的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款产品兼具“输血”和“造血”两方面功能??5年投放300亿元贷款,是帮助农民“造血”;贷款执行基准利率,财政全额全程贴息,则是为三农“输血”。甘肃省财政按基准利率6%全额贴息,每年60亿元贷款,5年就要贴息18亿元。两笔加起来,相当于给农民让利近30亿元。至2013年11月末,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已发放“双联惠农贷款”67亿元,惠及10万户农户。二是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零距离服务三农。近两年,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已在省内建成惠农金融服务点1.1万个,布放ATM、POS机、转账电话等自助机具2.39万台,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惠农金融服务网络体系,能够为全省70%的行政村、90%的农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银行账户查询、转账、小额取现、自助循环贷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弥补了农村网点少、服务能力弱的问题,基本消灭了甘肃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推出三农金融辅导员制度,扶贫更扶“智”。贫困地区发展慢,不仅是缺资金,还缺知识、缺信息、缺技术。为此,2013年8月,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建立了三农金融辅导员制度,采取业务同步辅导和集中宣讲辅导两种方式,依托产品推介、专题营销、客户维护、聘请农科专家集中宣讲等活动,向农民宣传讲解三农政策、生产经营技术、基础金融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致富案例等,为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培育他们的金融意识、市场意识,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和金融生态。目前,全省农业银行已开展辅导700余场,辅导人数近7万人,受到地方党政的重视支持和农民朋友的广泛赞誉。
山西省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全省96个县(市)中57个是贫困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5个。全省3400万人口,其中2400万是农民。由于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给人的印象是低利润、高成本、高风险,一度时期各大银行纷纷从农村撤离,新兴的商业银行又迟迟不愿进入。如何帮助众多贫困县脱贫致富,解决大多数贫困农民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问题,是新形式下扶贫工作对金融机构提出的新课题。农行山西分行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在信贷扶贫的同时,努力构建“点、线、片、面”四位一体的金融扶贫助农新模式,通过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支持百万棚设施蔬菜,构架了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在新的形势下实现了金融扶贫工作突破。
(一)实施“村村通”工程,金融服务全面覆盖山西贫困地区
  2010年开始,农业银行山西分行开始实施“机到村、卡到户、钱到账”的“村村通”工程:向贫困地区布放转账电话,具备条件的每个村少则一部,多则九部;向农民发放惠农卡,每户最少1张;用惠农卡代理发放新农合、新农保及各项惠农补贴,确保资金到账。为了改善农民金融民生,对装机户和农民实行“五免费”服务,免费布放转账电话,免收惠农卡工本费、免收年费、免收省内转账手续费、免收小额账户服务费。年已投入2亿元,全面实施“村村通”全覆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爱。与省联通公司合作,向“村村通”转账电话装机户推出“两免两优惠”服务,免收新装固定电话工料费、手续费,免收惠农转账电话刷卡(含查询、转账、消费)通信费,将月租费调整为最低消费,不限时免费拨打同城联通电话等;向惠农卡用户推出免费赠送联通手机卡一张及50元话费,以村乡为单位组建综合语音VPN网等“一免一优惠”服务,多方合作,给广大农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实惠。到2011年12月末,已在全省布放转账电话49657部,按全省28253个村测算,平均每村1.76部;发放惠农卡682万张,覆盖具备发卡条件农户的99.42%,惠及全省2000多万农民,基本实现了“机到村、卡到户”两个全覆盖
  (二)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支持百万棚设施蔬菜建设,成片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2011年,农业银行山西分行坚持把连片脱贫致富作为主战场,把扶贫开发作为主途径,坚持扶贫开发与全省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城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相结合。以晋中为重点,推进大同、晋中、运城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百万棚设施蔬菜建设,制定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关于支持全省百万棚设施蔬菜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关于支持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金融服务方案》,更好地指导了金融扶贫工作的加速推进,做到了结合区域优势重点突破。在大同、晋中和运城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408个项目中,优先支持一批条件成熟、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实施信贷倾斜政策,对39个项目与客户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已发放贷款10423万元,其中:企业贷款6051万元,小额农户贷款4372万元。截止2011年12月底,全行共有36家支行开办了设施蔬菜贷款业务,其中含国定、省定贫困县11个。当年共发放设施蔬菜贷款5867.7万元,余额达到8698.7万元,共支持设施蔬菜面积7312亩,2804棚室,共覆盖66个乡镇的216个村庄,支持农户2326户和1户法人客户。
  (三)以构造产业链金融为着力点,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打通脱贫致富“线”
  陕西海升运城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浓缩果蔬汁生产加工企业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运城设立的生产基地,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小时加工苹果100吨,日加工苹果2400吨。2011年,农业银行山西分行抓住海升果业的苹果加工产业链,针对其原材料分布于万荣、夏县等贫困地区的实际,为果农在产销各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发放惠农卡与布放转账电话满足果农日常生活、生产的消费和小额支付金融需求。同时,抓住农户主要参与的种植、收购、仓储等环节,提供了2.375亿农户生产经营贷款,通过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支持合作社社员1000多户农户,农户小额贷款3000万元,采用海升担保+应收账款质押的模式向海升公司合同户授信1.5亿元用于发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已向59户合同户发放了5770万元贷款,户均贷款97.8万元。目前,正在探索冷库经营者+农户的担保模式,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在为产业链各个节点提供存款、结算、信贷支持的同时,使金融服务融于整个产业链,打通了果农脱贫致富“线”。
  (四)探索银企扶贫新模式,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点”
  山西凯盛肥业有限公司是运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成立于日,注册资金5000万元,主营复合肥、叶面肥、种子、冲施滴灌肥、氨基酸有机肥的生产和销售业务。2011年该企业在农业银行山西分行的信贷余额达3600万元,在农业银行山西分行金融支持下,取得了超常发展,扶贫带动作用明显:2008年以来,企业为残疾人进行技术指导10万余人次,扶植百积100万亩以上,扶持投入累计650余万元,残疾人增收总额累计达2亿元。2011年凯盛肥业实施100户残疾人种植示范户工程,累计赠送各种肥料100余吨,价值18万元,优惠供肥1000余吨,举办技术讲座80余场次。2011年,农业银行山西分行与该企业联手组织开展了“农行结算点点通,银企惠农百万行”活动。为山西凯盛肥业有限公司所有在运城市各县(市)区的生产资料经销点和关圣农产品合作社服务部安装转账电话1000部,惠及农民100万(100万农民学会用惠农卡通过转账电话进行支付结算),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除凯盛肥业外,还向运城德信隆化工有限公司发放信贷资金1300万元。向全省132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发放惠农卡9.1万张,布放转账电话200部,通过支持这些扶贫龙头企业,带动22万户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
  (五)抓住大型连锁超市供应链,创新扶贫“路”
  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连锁百强企业,在太原乃至山西零售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太原市有38家连锁门店,2010年销售金额达21.98亿元,与省内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有业务往来。2011年,农业银行山西分行以与美特好签订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推动“农超对接”,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在贫困地区第一批选择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作为其供应商,构建“银、农、超”三方有效对接,做到了每一个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开立结算账户,开通企业网银,布放转账电话;每个合作社的社员(或经纪人)都持有惠农卡;美特好对合作社的每笔货款都通过农业银行网银支付,合作社对社员的结算款通过农业银行结算渠道支付。实现了结算渠道从无到有,方便了贫困地区金融结算,促进了农民增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精准扶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