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土地局客户短借六百万有63亩土地做抵押,还款来源好,Tell:一三六八八一四一六八八/

《巴蜀四帅》:丰功永存,风范长留
1997年我还有幸参与制作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巴蜀四帅》》(获四川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四川省广播电视厅“五个一工程奖”),至今仍感到十分欣慰。但现在网上却没有相关记载。所以,我还是把这个剧本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
《巴蜀四帅》通过采访多位重要历史事件亲历者和见证人,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再現了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四位开国将领的伟大人格与崇高风范,再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许多伟大历史时刻,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风范。从这些革命历史的叙述中,温故知新,饮水思源,让我们不断萌发出对先辈英雄的崇敬和向往之情,“巴蜀四帅”的不朽功勋,是铸造中国革命和建设伟业的一座历史丰碑,“巴蜀四帅”的重要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巴蜀四帅”的崇高风范,是提升中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面光辉旗帜。
“巴蜀四帅”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
&&&&&&&&&&&&&&&&&&&&&&&&&&&&&&&&&&
&电视系列专题片
&&&&&&&&&&&&&&&&&&&&&&&&&&&&&&&&&&&&&《巴蜀四帅》
&&&&&&&&&&&&&&&&&&
总编导:王岳军& 编导:康庆良、章邦鼎&
&&&&&&&&&&&&&&&&&&
总撰稿:康庆良
&&&&&&&&&&&&&&&&&&
撰稿:罗宗荣、张继禄、龚自德、章邦鼎、侯德邻
&&&&&&&&&&&&&&&&&&&摄像:蔡尚伟
&&&&&&&&&&&&&&&&&&
制片人:李鸥
&&&&&&&&&&&&&&&&&&
四川广播电视厅、四川电视台、四川有线电视台、
&&&&&&&&&&&&&&&&&&
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四川辉煌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录制)
&&&&&&&&&&&&&&&&&&&&&&&&&&&&&&&&&&&&&
&&&&&&&&&&&&&&&&&&&&&&&&&&&&&&&&&&&&&&&
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人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
在革命战争中,我们的将领和士兵,血铸中华,天涯寻路,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为新中国的十位元帅受勋,其中有四位来自巴蜀大地,他们是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推出集名)
&&&&&&&&&&&&&&&&&&&&&&&&&&&&&&&&&&&&
&&&&&&&&&&&&&&&&&&&&&&&&&&&&&&&&&&
&第一集 年少立志
巴蜀大地的四位元帅,都诞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纪最大的朱德,诞生于日,最小的陈毅,诞生于日,他们的年纪相差就在6岁——15岁之间。
这时期正是清王朝即将崩溃,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中国的日子。国破山河在,千秋尚凛然。幼年、童年,留给他们的是社会的不平、人生的坎坷。
历史是一面明镜,它照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朱德出身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他诞生时全家人只住了一间14平方米的小宅。在朱德的记忆中,他有5个弟妹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养活而死去。
朱德9岁那年,地主家在年关要强行加租,他们家无力交纳,除夕夜那天,地主逼迫他们一家人退佃搬家。这给朱德幼小的心灵留下无比的愤恨。
(朱德纪念肖馆长谈& 朱德小时候:)
当朱老总出生的时候,头顶别人的天,脚踏别人的地,这样一个佃农家庭,所以非常贫穷。当朱老总出生的时候,他前面已经有了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是男性排行第三,这时家庭已经18个人了。家庭生活非常艰苦,经济环境更说不上。吃的穿的如朱老总说的那样,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家里非常贫穷。因为家庭的贫穷,而且世世代代没有一个读书人,本本份份的庄稼人,造成了他家里需要有一个人,出来支撑门户。
&刘伯承的家世,同样有着一番苦难的经历,他对旧社会人间不平的认识,在孩子朦胧的幼童年时期就开始产生。
日,刘伯承诞生在四川省开县赵家场附近的张家坝。据《刘氏家谱》记载,刘伯承的祖先住在湖北荆州江陵县,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他家的祖先迁到了四川省云阳县的长江边,世代以农耕为业,到他的祖父一代,因交不起佃金,佃不到土地耕种,被迫从长江边移到了开县浦里河畔开荒度日。刘伯承四、五岁时,他父亲就捧着《刘氏家谱》教他读书、认字、记事,他的父亲把自己的意愿、主张,倾注在“家史”里向刘伯承灌输,期望刘家子弟能“贤哲挺生”“簪缨叠起”,“令宗祧生色,普牒增辉”,把光宗耀祖的希望全寄托给刘伯承了。
刘太行(刘帅之子):
我记得在延安的时候,我刚懂事不久,父亲从前线回来,把我接回去,给我讲了两个对我印象非常深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教育我不要骗人,要实实在在诚实地待人。另外一个故事是讲他自己,小的时候学习不努力,人很聪明,有一天放学回来以后,妈妈让他背书,他知道奶奶不认识字,那天正好爸爸躺在蚊账里,他没看见。背完以后爷爷很生气地站起来,对他说:好!你这么小就开始骗你妈妈。这件事对他教育很深。他不只一次给我讲过这件事,要实实在在好好做人。当然从这件事过后,他学习很努力,而且一直在学校都是比较好的学生。
刘伯承从小发奋读书,14岁他考入了今奉节县的官立中学。可是就在他15那年,父亲因患肺病,加上劳累和贫困的折磨去世了。他辍学回家,生为长子的刘伯承,打短工,挑煤炭,承担了供养母亲、抚养六个弟妹的家庭重担。
刘伯承从小接受的家训是严格的。
(刘帅故居管理所所长李启富 谈家训:)
刘帅小时候尽管家境贫寒,他还刻苦学习。特别是父亲刘文炳在家训当中就告诫他:诫听枕边言,量思宏、犯思忍、劳思先、功思让、坐思下、行思后、名思悔、位思婢、守思忠、退思早,在功名利禄面前,不要考虑太多。
比起朱德、刘伯承的苦难童年,陈毅的幼年开初还算幸运,日他诞生在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就受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熏陶。
陈毅七岁那年,他的外祖父出200两银子,捐得了湖北省利川县建南司“巡检”的小官,负责捕盗贼、审案子的职责。外祖父上任需要帮办,就把自己的女婿——陈毅的父亲带去当文书,而且还要求带一个外孙一同前往。这样,七岁的陈毅就在父亲、外公身边开始接触官场。
接触官场的日子,给陈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陈毅回忆说:“这两年的生活,给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印象很深,特别是看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自发地同情劳动人民。”他说:“官府中腐败黑暗的情况,引起我极端的厌恶。”
(陈昊苏 谈家史:)
有一次他老爷要审案子。他是他老爷的外孙子,他老爷的下人周怀对他说:今天老爷要审案子,到时候请你出去求个情。为什么求个情呢?他开始不明白。在现场老爷一定要被审的招供,经常有好多时候是冤案,人家不招供,没有此事,那不行,不行就得打,要动刑,打得皮开肉绽,那是非常残酷的。你(陈毅)出去替被审人求情。他就非常愿意去求情,别打了。老爷也借此说,那好吧,饶你这一遭吧,把人犯拉下去。他后来才明白,他外祖父审案子是没有权利打死人,打死人自己要吃官司的,他要找人替他转换弯,用孙少爷来求情,转弯,就下台了。我父亲后来回忆到这些事情,官场审案子毒打犯人,给他年幼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同情这些被打的人,他后来也明白,所谓求情也是官老爷一种手腕。所以他那个时候,对官府中的勾心斗角、虚伪、腐败,开始在他年幼的心灵中,就有了很深的印象。
陈毅11岁那年,他家的经济遭受了突然的变故。早在两年前,他们家把乐至县的50亩土地全部抵押后,举家迁到成都租佃地主家的田耕种,这时恰逢川西遇到三年大旱、
(陈德琦谈陈毅:)
三年受灾就交不出地主的租,地主就告到官府。告到官府,官司打了四年,陈毅就亲眼目睹。因为地主贿赂了官府,陈毅就亲眼看到他们大伯被官府用脚镣手铐牵上街,又是吐口水,又是唾骂,进行人身的侮辱。因此,在陈毅及其我父亲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社会不平的种子,因此他们就发愤努力学习,改变这个不平等的社会。后来由于官司失败以后,倾家荡产才赔偿了债务,陈家就沦为赤贫。
&&&&陈家沦为赤贫,后来又被迫迁回老家。因房产早已变卖,一家人就挤在这陈家祠堂里。除夕夜,陈毅给陈家祠堂抄了这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不事、事不成,事事不成事事成
横批是:春待来年
比陈毅长两岁的聂荣臻,诞生在日,他们家在江津市的吴滩镇石院子。
聂家的祖辈从江西迁到贵州,再从贵州迁到江津。他在回忆录中写过:“我出生的时候,家庭已经破落了,从我记事时候起,打下深深烙印的……是日月的艰辛,农村的动荡和农民生活的苦难”。
这时期,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聂荣臻上中学时他积极组织和领导全校同学在江津县城掀起了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
灾难深重的中国,为多少志士仁人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天地。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在年少的心灵里,始终萌动着冲出樊笼的天地,录求报国图强的真理的愿望,他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不满,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慨,对军阀混战的厌倦与反感,促使他们寻找革命的人生道路。
朱德10岁那年,清政府割地赔款的消息传到了闭塞的山村。&&
朱德儿时崇敬的席骋三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了1894年发生的中日海战,清政府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上签字,赔偿白银两亿两,还把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肖馆长谈席老师对朱德的影响:)
朱老总本人谈,那个时候席老师经常给我们摆太平天国、白莲教。白莲教起义距马鞍只有20华里,天台山就有白莲教起义。那些事情一下子通过席老师,那种除暴安良的思想也传给了朱老总,造成了朱老总比较小的时候就想为穷人出口气,为打击旧世界出点力量。
1906年,朱德离家考入顺庆府的官立中学(即今天南充市的学校),学校校长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张澜老师。张校长常对学生们讲,现在要亡国灭种了,好男儿要牺牲身家性命,去救国家。朱德“读书不忘救国”的思想从这里开始了,他决心去成都求学。5天时间,步行370公里,终于考入了四川省城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一年以后,由于家乡办学的需要,他回到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今天的金城小学)教授体育课兼管学校后勤。
他在教书的日子,向学生传播新思想被封建顽固势力污蔑为“有伤国粹”,体育课他要求学生穿短褂、短裤,又被诬蔑为“有伤风化”。朱德认识到,不彻底打垮社会上的旧势力,清除封建社会的劣根性和腐朽性,中国就没有希望。于是萌生了一条新路——投笔从戎。他立志改变旧中国,临行前奋笔疾书:
“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1909年4月,朱德报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刘伯承走上军事生涯的道路,既是生活所迫,又是人生追求。人一但有了奋进目标,他就会披荆斩棘奋不顾身地闯下去。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以后,他渐渐感到,武力是一种神圣的力量,它能摧毁旧的政权,对抗旧的势力,挽救国家的危亡。于是,他决心到万县参加反对清政府的学生军。
乡间的亲朋好友曾以“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思想劝慰他莫去闯那“刀丛火海”,刘伯承婉言谢绝了,他慷慨激昂地说:
“大丈夫不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就这样,19岁的他剪掉了辫子,于1911年的冬天走向了军营。他比朱德从军仅仅晚两年。
&(刘伯承纪念馆原馆长陈子君谈刘伯承:)
他受过良好的进步思想的教育,除了私塾而外,还进入了高等小学,还进入了夔府中学,接受了进步思想影响。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促成了他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毅然参加了反清学生的讨袁将弁学校。
&与朱德、刘伯承相比,陈毅的从军道路显得更加曲折、漫长。1915年,正当朱德、刘伯承已分别从军六年、四年之后,陈毅在成都上完了高等小学。这时“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思想对陈毅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反对袁世凯窃国称帝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而陈毅又酷爱文学,小时候作文课成绩优异。这段时期的陈毅,学工、关注政治和倾心文学,成了他发展道路上并行的三个方面。
(匡世锬谈陈毅读书:)
(陈毅)当时在我们学校学的是印染专业,我们学校是一所四川省最早的一个实业学校。陈老总在校学习,是报着一种实业救国的宏大志愿来参加学习,但在学习当中他非常勤奋,而且接受革命思想,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9年——1921年,陈毅在法国勤工俭学,因发动和领导中国留学生为“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进行斗争,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
日,陈毅回国后,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大量抨击时弊的文章、诗词,但结果被四川军阀杨森下令“克日出川,礼送出境”。
1923年的11月,陈毅在北京中法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巴蜀四帅中继聂荣臻、朱德之后第三位加入共产党的。
1926年3月,他参加国民反日大会,声讨日军炮击大沽口的罪行,就在段祺瑞政府所在的铁狮子胡同门前,段祺瑞政府制造了向请愿民众开枪的“三?一八”惨案。陈毅被群众挤在了两挺机关枪之间,游行群众纷纷伤亡倒地,他幸免未负伤。
民众运动的失败,使陈毅认识到,革命的潮头乃是南方国共两党联合的武装国民运动。受中共北方局和李大钊的派遣,1926年8月,他来到万县做四川军阀杨森的工作,动员杨森参加国民革命。从这时开始,陈毅走入了军界,而且就在万县,陈毅和朱德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在这里相见了。
一直信仰“实业救国”的聂荣臻于1920年1月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在争取“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的运动中,他积极参加。当一批中国同学在里昂被法国当局关押时,他多次进军营去探望,而且还凭借自己的一张通行证巧妙地救出了赵世炎等三名同学。就在这些活动中,他认识了陈毅。
聂荣臻在法国和比利时留学的4年中,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1923年初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9月他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三个月后,他又秘密地被选送到苏联红军学校去学习军事。1925年9月,回国后他受党中央派遣,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
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走向了军界,他们一个个都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唱出一首首革命的胜歌!展示出一代军人的光彩!
&&&&&&&&&&&&&&&&&&&&&&&&&&&&&&&&
第二集&& 武装起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的兵运史上,人们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暴动、百色起义都较为熟知。其实在南昌起义之前,还有一次我们党直接领导的“泸顺起义”。泸、顺是指今天四川的泸州和南充。据一些史学家说,泸顺起义是我党第一次试图掌握革命武装的尝试,它为南昌起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泸顺起义的直接领导人就是朱德、刘伯承、陈毅。
说到泸顺起义,得先了解朱德和刘伯承的从军历史:1909年,朱德投笔从戎,报考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两年后,他分配到云南蔡锷的部下当司务长,不久就接替了连长。1911年11月,为了援助四川人民抗击清王朝端方的军队,云南军政府决定挥师北上,援助四川起义军。朱德以排长的身份随军入川,直至1920年,他断断续续在四川驻防5年,成为闻名遐迩的一代川中名将。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蔡锷组织讨袁护国军,朱德率军担当主力,在四川泸州激战北洋军阀曹锟的军队。
今日棉花坡,还留下了80年前的战壕。
&(刘显仕谈棉花坡大战:)
这个战壕当时朱老总亲自率领护国军在这里打仗。这里已经失守三天,经过七块田的战斗,把这块阵地夺回来,朱老总亲自到过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叫七块田。朱老总来的时候,据说是下雨,天上雨很大,戴起斗笠。事后战斗结束以后,据老百姓讲,发现朱老总斗笠上还有弹孔。
1916年以后,朱德一直在四川泸州驻防,并升任为少将旅长。
北洋军在棉花坡一仗被朱德打散之后,大都在当地沦为土匪,据《泸州县志》记载“土匪惊人勒索……乡民无法务农,城镇不能经商”,为了民众的安宁,朱德奉命清剿。他宣布:“歼首要,赦协从,缴械投诚者免死,仍给枪价。”只用了一个多月就扑灭了匪徒嚣张气焰。
这块刻有“除暴安良”四个大字的碑,还隐藏着这样一段故事:八十年前,朱德在泸州况场一带清除了土匪,民众得以平安度日,老百姓自觉地为朱德树起了一块石碑。在这群土匪中,有个叫徐宽成的小头目,朱德派人抓住他后,他以为必死无疑。谁知朱德把他教育一番就释放了,鼓励他自食其力,当个好老百姓。这块碑就是他组织乡亲们树的。
(徐宽成孙子讲爷爷投诚、护碑:)
原来我公(爷)在八十年前参加过土匪,后来当上个小头目。朱总司令在这里清乡时,自己主动来投诚,后来经过朱总司令的严格审讯,发现他确实是个穷苦人,就把他放了。放了以后,我们公为了感谢(朱德),就自己出钱和当地群众(一起)立了个除暴安良碑。
文化大革命中,当地造反派把歌颂朱德功绩的这块丰碑砸成两段,徐宽成等普通老百姓悄悄地把它接好树在这里。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这块碑沉淀着泸州人民对总司令的无限怀念。
朱德在泸州驻防期间,除了保一方平安之首责以外,他一直打电报给他的上司——云南滇军的唐继尧,请求出川同北洋军阀作战,保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果,但他的一封封电报都石沉大海,渺无回音。他虽再三请缨,看到的却是军阀们霸占四川的野心。他失望了,在治军之余他只好博览群书,而且穿上长袍马褂,与泸州的文人名土一起谈诗论文,以“泄腹中牢骚,忧国忧民;舒心中锦绣,讽人讽事”。平静的生活使朱德有足够的时间冷静地思索过去几年的经历,他陷入了苦闷和怀疑的状态,但是救国救民的初衷却没有改变。这时期他曾写诗言志:
推开黑幕剑三尺,痛饮黄龙酒数杯,
西蜀偏安庸者据,逐鹿中原是雄材。
1920年,朱德卷入川滇之间军阀混战的漩涡。
他第一次从戎报国的希望破灭了,他要寻找新的人生之路,1922年8月,他在上海叩开了陈独秀的大门。陈独秀对他说:“参加共产党……对你这样行伍出身的旧军人来说,恐怕需要经过一个脱胎换骨般的思想转变哩。”“朱先生,我看这事,是不是以后再说”。朱德后来回忆说:那时我真是“一只脚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他决心到德国、到马克思的故乡去寻求革命真理。
1922年11月,他在德国找到了周恩来,加入了共产党。1925年的7月,他离开柏林,前往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几个月后,又到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农庄接受军事训练,学习了城市巷战、游击战术,1926年的7月,朱德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受党的派遣回到了祖国。近四年的国外生活,成了他人生旅途的重大转折点。那时,他已不再是旧军人,而是共产主义战土;他不仅是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员,而且是具有中外军事理论武装的革命家、军事家。
朱德回国以后,北伐战争已经开始。盘踞在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其军阀的政治背向,是影响北伐军是否能在长江流域打胜仗的重要因素。陈独秀代表党中央派他回四川做四川军阀杨森的工作,从而提供了他在万县与中共北方区委派来的陈毅共事的机遇。
日,也就是陈毅和朱德相会的第四天,运送杨森军饷的两艘木船,被英国人开快船掀大浪沉没,损失白银8万5千元,枪支56支,子弹5500发,淹死官兵56人。
&(采访陆露峰:)
杨森由于军饷被浪沉非常恼火,朱德向他出主意,把船扣起来,英国人要打就给他打。当时万县的军事地位是很重要的。吴佩孚盘踞在武汉,宜昌是由吴佩孚的亲信卢军山占据。杨森如果是接受了国民政府的任命,就可以东下对吴佩孚形成威胁。朱德利用这一时机主张杨森扣船,于是杨森扣了两条英国的商轮。
1926年的9月5号下午5点,三艘英国军舰悍然开炮,疯狂轰击万县城区,炸死炸伤我万县军民1000余人。杨森的军队奋起反抗,于渊开枪击毙了英舰副舰长,在重炮轰击下,英舰先后负伤,拖着浓烟逃走。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长江上游向英舰作战而迫使其逃遁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江上游直接领导的一次抗英斗争!
如今,保留在万县市弹痕累累的城墙,留下了英军当年的暴行,也记录着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
1912年,刘伯承从将弁学堂提前毕业后,参加了四川讨伐袁世凯的战争。1914年,他参加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并受孙中山的委派,在涪陵展开了讨袁护法战争。
&(何孝义谈刘伯承在涪陵组织护国军:)
1916年春,孙中山派刘伯承回川组织护法讨袁武装。刘伯承回川后,在万县涪陵一带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以涪陵为中心,迅速组织了1000余人的川东护法军第四支队。他们组织起来以后,于三月中旬末进发长寿,当时长寿县城没能打下,进而就进攻丰都。
刘伯承率涪陵起义军攻占丰都,他奋勇当先,亲临第一线,毙敌百余人。就在敌军退却,起义军攻打城门时,他头部连中两弹,一弹擦伤头颅,另一弹从右边“太阳穴”射人,穿透右眼而出,他倒在了血泊之中。
&(陈庆根谈刘伯承受伤:)
刘伯承在攻城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士兵脑袋抬得太高了,很危险,他就叫这位士兵把头低下来,但是这位士兵没有听到,他跑过去用手把这位士兵的头按下来,用身子护在这位士兵的脑袋上,突然一个冷枪打过来,子弹打在城墙上,反弹过来打在刘伯承的右眼上,就把刘伯承右眼打伤了。
1916年春夏之交,刘伯承被秘密送到德国人在重庆开的一家宽仁医院,为了不使脑神经受到损伤,刘伯承坚决不让医生用麻醉药。主刀的德国医生沃大夫对他说:“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人不用麻药做这样的手术,即使我敢做,你也受不了。”刘伯承说:“沃大夫,敢不敢是你的胆量问题;受不受得了,是我的忍耐力问题。你们西方人忍受不了,我们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未必就忍受不了。做吧,不怕!”
1918年,刘伯承在泸州认识朱德,共同结成“军事同盟”,对付北洋势力。这是他们在旧军队的营垒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1923年秋冬,刘伯承在成都医治大腿的枪伤,认识了吴玉章。通过吴玉章的介绍,又认识了中共重庆地下党的领导人杨闇公。这时候,刘伯承看到了许多介绍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书籍,他的思想明显地向共产主义接近。
1926年5月,经吴玉章、杨闇公两人介绍,刘伯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的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为了稳定四川军阀,减轻北伐军进攻武汉三镇的压力,国民政府委以刘伯承“国民党中央党部特派员”的名义,全、面负责四川军运工作;中共中央同时决定,由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组成中共重庆地委军委,统一领导全川的军事斗争。
为了利用川军矛盾,在四川建立革命的武装,杨闇公、朱德、刘伯承决定,1926年底,发动泸州、顺庆(即今南充市)的起义,组建自己的军队。
这时期,陈毅认识了刘伯承。他们研究在起义后创建革命根据地,陈毅到合川做旧军队的工作,迎接起义队伍。
(顺庆起义纪念馆党史办赵主任& 谈起义过程:)
这是四川南充果山公园。日,刘伯承在合川带领黄慕颜部队到这里来与顺庆起义军汇合,10号就在这里召开了一万多人的大会。台子上两旁写的是:英吉利、美利坚赶快缩头;小日本、法兰西各自滚蛋;对联是秦汉三亲自写的。这个军民联欢会很热闹,南充的军民都来参加,推举刘伯承为各路总指挥。然后就是刘伯承总指挥上台讲话,大家掌声雷动:欢迎!欢迎!欢迎!
起义军在南充城坚守了20多天,由于四川军阀纷纷派兵围剿,起义军寡不敌众,刘伯承指挥他们突破防线向开江县转移,进入杨森的防区。由于朱德、陈毅在杨森部进行工作,起义军到开江得到了补给和休整。
后来,顺庆起义军队的余部到了湖南、湖北,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转移途中,刘伯承总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途中下雨,他卷起裤腿同战士一块走路,遇水探路,总是带头下水探出前进的路途。
泸州起义的矛头指向盘据市中心的反动军阀李章甫,此人在泸州暴戾横征,百般阻挠国民革命。刘伯承指挥进步力量和中间力量联合,于1926年的12月1日,激战一天,将泸州城占领。泸州保卫战打响不久,反动军阀刘湘在重庆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三一”惨案,当场开枪打死打伤无辜群众1000多人,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也就此牺牲。这时中共四川地下党的领导担子实际上落到了刘伯承身上。
重庆“三?三一”惨案不久,蒋介石又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大屠杀。不久,四川反动军阀,以刘湘为首,以10倍于起义军的兵力围剿泸州起义军。
刘伯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率领起义军坚守4个半月之后,他离开了泸州险境,到武汉接受了准备南昌起义的任务。
&(张清满& 谈泸顺起义:)
泸顺起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试图掌握武装力量的一次尝试。刘伯承到泸州以后,首先是整顿军队,第一次在旧军队中建立政治代表制度就是搞党代表,这是刘伯承同志的创建;而且组织军队学习有关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论、阶级斗争论一些新的政治课本,并且逐步对旧军队进行改造。泸州保卫战打响以后,刘伯承就在这一片部署了起义军部队。刘湘的川黔联军攻打了很多天,攻不上来,急得没有办法,于是在四月下旬在这里组织了敢死队。刘伯承在前线亲自组织指挥,和当时起义军战士一起,喊口号鼓动大家。起义军将士看到刘总指挥都亲自到前线指挥了,而且都知道刘伯承是川中名将。他都来了,精神大振,大家都说总指挥来了,我们都不怕死,定要把敢死队打下去。从下午打到晚上,就把敢死队打败了。
日凌晨两点,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昌起义正式爆发。当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的朱德是主要的领导成员之一。刘伯承被任命为参谋长,负责制定起义的行动计划,聂荣臻被任命为前敌军委书记。
陈毅晚于他们到达南昌,几天后追上了南行的起义队伍,分配在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作指导员。
巴蜀大地的四位元帅,他们都在南昌起义中战斗在一起了。
&(南昌起义纪念馆馆长郑传云& 谈起义过程:)
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诞生了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南昌起义,宣告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一个伟大的、崭新的时代的开始。“八?一”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巴蜀四帅”和起义军的英雄们一道,从这里跨越千山万水,用枪杆子去缔造新的人民共和国。
&&&&&&&&&&&&&&&&&&&&&&&&&&&&&&&
&&&&&&&&&&&&&&&&&&&&&&&&&
革命摇篮&&&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这首诗是朱德90高龄的时候写的,它记忆的是南昌起义后,他和陈毅如何率领那支经历磨难的队伍走过的艰苦历程。
南昌起义后,为了保存革命火种,起义军撤离南昌。
&(南昌起义纪念馆部长郑传云谈:)
南昌起义后,他(朱德)首先带队出发。因为南昌起义后,任命他为第九军副军长,他熟悉江西的情况,所以他首先打头阵,为起义军后续部队做一些准备工作。特别是粮食、住宿这些方面的准备工作。他一直走在前头,而且他一路上不仅做好这个工作,还参加了几次重要战斗。比如他亲临前线和贺龙、刘伯承同志一起指挥,很快地打退了敌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而且朱老总在这个当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根据前委的决定,带了25师和第九军的一部分留守三河坝,避免敌人从北面进攻汕头。这样他在三河坝带领部队激战了三天三夜,然后主动撤出战斗。
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由原来的两万多人只剩下朱德率领的4000人了,这4000人奔向何方,他不得不当机立断,独立负责,决定立即甩开敌人重兵,摆脱险恶处境,把队伍带到敌人力量薄弱的湘粤边界地区。部队进入江西,情况更加严重。这时候,与上级党和地方党都完全失掉了联系,两眼抹黑。时至深秋,官兵们穿的还是南昌起义时的单衣单裤,饥饿和疾病严重地威胁着这支革命的队伍,有些指战员成班、成排地离开部队,自寻出路。就在这个时候,部队到达了江西省安远县的天心圩,这时三河坝分兵时的4000人的队伍,仅仅只剩下800多人。
朱德和陈毅自告奋勇,把部队召集到这棵大树下。
(赣州地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凌步机谈:)
到了安远天心圩这个地方,原来起义部队剩下的2500多人剩下不到800人了。军心涣散,部队领导骨干相继离去,师一级干部、团一级干部多数离开部队。按照当时的说法,留下来的团以上的政治工作人员就剩下陈毅一个人了。眼看这个部队就要垮了,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和陈毅挺身而出,召集排以上干部召开军官大会。朱德讲愿意革命的跟我走。陈毅是政治工作人员,他在会上也挺身而出,他跟大家讲: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他协助朱德将部队的军心稳定下来了。
天心圩的整顿,使许多人又燃起了心中的希望之火。
部队继续行军,于日来到江西省的信丰县,开展了第二次整顿。
&(邹鸿光& 谈信丰整军:)
朱德和陈毅同志把部队带到信丰来了。来到信丰以后,因在三河坝地区一路上打仗都打败仗,部队士气低落、思想混乱。所以来到信丰以后,有一些士兵当时就不太遵守纪律,有些人就到当铺里拿出手榴弹在柜台上一放,拿出刀子说:老板你称称,这个手榴弹值多少钱?老板一看就慌了,这手榴弹一炸就不得了了,就赶快拿出钱来。发现这些情况以后,马上告诉陈毅,集合部队拉出城外去整顿。他在会上号召大家,要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同时号召大家,愿意革命的跟我走。同时他还在会上宣布:从今天开始这支部队就由我和陈毅来领导。朱德讲话之后就是陈毅同志讲话,陈毅同志讲:我们八一南昌起义是失败了,南昌起义的失败,并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国革命还是要成功的。&&&
&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南昌起义保留下的革命火种,在天心圩整顿了思想,在信丰整顿了纪律,在大余县又整顿了组织。
1927年的10月27日,起义军来到大余,这时军阀混战已经开始,他们顾不上派兵追剿这支起义的部队。就在这时,朱德和陈毅把已经成为空架子的军、师、团建制撤销,把现有的800多人分编为一个纵队。为了隐蔽,他们打着“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的番号,朱德为纵队司令,陈毅为纵队指导员(即担任党代表),王尔琢为纵队参谋长。
&(赣州地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凌步机& 讲大余整顿:)
在大余整编期间,陈毅着重抓党团组织的整顿。因为党团员,当时在基层连队基本没有,团以上有少量的党团员。根据这个情况,陈毅决定将整个部队的党团员编成一个支部。当时剩下的党团员是60多人,陈毅将60多名党员分别派到各个大队里、各个中队里担任骨干,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党团员在部队里面的作用。赣南四整,为我们党保留革命火种,保留了革命军队,为我们后来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成长壮大奠定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它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应该说,它同毛泽东领导下的三湾改编具有同等重大的革命意义。
大余整顿之后,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的队伍继续行军,往湘南前进,朱德为部队行军的安全,他带领很少的人往前探路。一天晚上,他们的住地一下被当地一股土匪包围,朱德也受到了土匪的追查盘问。
&(赣州地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凌步机&
讲伙夫头的故事:)
当时有几个土匪用枪对准朱德问:你是什么人?朱德这时候很沉着,他顺手拿起一条围巾围在身上,拿起了一把菜刀,他对着几个土匪讲,我是做饭的,我是伙夫头。土匪又问:朱德到那里去了?你们的司令到那里去了?朱德往后一指(说):在后面。土匪就按照朱德的指引到后面去找来德,朱德就乘势跳出窗外,脱离了危险。他脱险以后,大家找不到朱德,很着急,最后朱德冲出重围,给其他同志会合在一起,脱离险境。从这以后,伙夫头这个称号就在部队传开了。
1928年1月,起义军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他们领导了湘南起义。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以武装暴动建立了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县、安仁等六个县的苏维埃政府,陈毅担任了湘南苏维埃主席。革命风暴遍及二十几个县,约有一百多万人参加起义。
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共12000人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合。
当时的井冈山,有袁文才的部队600人,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1000人,朱德、陈毅带上10000多人上山,革命武装人数一下增加了近6倍。
这次历史性的会合,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毛泽东和朱德两个伟人这一历史性的握手,开创了井冈山道路,就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光辉道路,从而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为了纪念这次会师,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在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日,在宁冈砻市召开的庆祝两军胜利会师的大会上,陈毅以大会执行主席的身份正式宣告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朱毛会师井冈,震动了蒋介石政权,他先后电令湖南、江西和广东的国民党军队“连日会剿”,之后连续发生了对井冈山区的三次“会剿”。在黄坳一战,陈毅率领以宜章农军为主的二十九团打垮了装备精良的敌军一个营,创下了农民地方武装战胜装备精良正规军的一个范例。接着朱德、陈毅、王尔琢乘胜追击,取得一打永新的首次大捷,十多天后,赣军再度来犯,朱德、毛泽东命令二十八团撤出永新,退回根据地,让敌军疲于奔命,采用“声东击西,敌进我退”的战术,再度打败杨如轩的部队。红军作战的16字决,也由毛泽东和朱德共同总结出来。
井冈山上的茅坪,是革命摇篮中存放明灯的地方,日,湘赣边界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毛泽东在这里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问题。朱德、陈毅同毛泽东同住在这八角楼里,思考着同敌人的斗争,他们在井冈山上的许许多多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井冈山烈土陵园管委会主任陈钢& 讲朱、陈的故事:)
1928年10月间,一次打仗回来,很晚了,那天下雨,把一身都淋湿了。淋湿了以后,朱德同志就坐在火房里,去烤烤衣服。烤衣服的时候,不小心就把上面烧开水的壶烧穿了以后,在当时,朱德同志感到很对不起群众,就马上拿出自己的伙食尾子要警卫员去赔给老表(老乡),所以老表都很感动。你天天为我们打仗、流血流汗,烧坏一个壶还要赔钱,不肯收下。但是朱德同志说:这不行,这是我们的纪律,我们一定要赔偿,红军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我要带头执行。
蒋介石对井冈山的四次“会剿”,不仅没能消灭红军,反而使红色区域一天天扩大,……到1930年10月,赣江两岸已联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在逐步形成。1931年的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为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人民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
就在这片广阔的广场上,中国工农红军接受了党和军队领导人的检阅。随着嘹亮的军号声,一队队披着战火硝烟、威武雄壮的红军战士,沐浴着东方曙光,精神抖擞地通过了检阅台。无坚不摧的钢铁红军,在这里显示出神异的光彩。
朱德作为军事委员会的主席、战略指挥家,但他的作风仍然同普通士兵一样。
(钟久传科长谈朱德与他父亲一事:)
当时我的父亲在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当炊事员,经常为中革军委的同志们煮饭。有一次他到河边去挑水,把扁担就撞在朱老总的肩头上,我父亲说对不起,朱老总就说不要紧没关系。&&&
人民政权从最初开始就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生活,像和煦的朝阳照遍了苏区大地。
1931年11月初,刘伯承受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委派,到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和朱德就把进一步办好红军学校这项紧急而又有长远意义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他,让他担任中央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治委员。他在百忙中翻译了大量苏军教材,至今有的还保留在瑞金。1933年,以中央红军学校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为红军输送了大批军政人才,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无产阶级将领。
(红军大学遗址现场采访:)
问:当时红军大学办学就在这一片呀?
答:就在这片桔子林当中,现在是桔子林,当年就是大森林。1933年红军大学成立以后,刘伯承任校长,自己亲自动手在这里盖起这座大学,用当时的树林支撑起房子。
问:前前后后在这里学习的红军战士大概有多少?
答:一共办了四期。
问:每一期有多少学生?
答:每一期有一、二百人。第一次是150多人,后面就有较多了。
南昌起义后。聂荣臻任第十一军党代表,以后他参与争取国民党第二十六军的宁都起义和争取第二十一军军长吉鸿昌与我党联合抗日的活动,都取得了成功。
(赣州地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凌步机& 讲聂荣臻:)
作为聂荣臻同志来到(中央苏区)以后,开始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两个月时间。1932年3月中旬以后就担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红军长征,他是红军的主要政治工作者。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为我们红军的政治工作积累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为红军的政治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巴蜀四帅又在中央苏区战斗在一起了!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召开宁都会议,由于王明操纵,撤消了毛泽东的红军总政委的职务。当会议举手表决时,朱德巍然不动,坐在那里,他没有举手,毅然投了反对的一票。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朱德仍然坚决贯彻他和毛泽东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所推行的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迎接战斗,打击敌人,使蒋介石嫡系精锐的3个师全部土崩瓦解。
粉碎四次“围剿”后,红军乘胜前进,扩大苏区版图10余万平方公里。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决议: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第一方面军总司令。
尽管当时蒋介石把他的对手——穿布衣草鞋的红军总司令放在藐视的地位,但是,南昌起义五年后,蒋介石发现“剿共”的结果,乃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红军在全国发展到三十万之众。
&&&&&&&&&&&
&&&&&&&&&&&&&&&&&&&&&&&&&&&&&&&&&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巴蜀四帅中的三位元帅朱德、刘伯承、聂荣臻随中央红军一起长征,陈毅被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就在这座山的附近,他得到了不能随主力部队长征的消息。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长征象征着艰苦生活,象征着革命意志。然而,对巴蜀四帅来说:还象征着如何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制定和实施各民族平等的政策,在党内军内开展有理有节的路线斗争,以及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
左倾路线导致了中央苏区的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被迫转移。
中央红军被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转移时如何突围?作为总司令的朱德不得不为此深谋远虑。这封信是朱德写给广东军阀陈济棠的。1934年10月,朱德巧妙地利用了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派潘汉年、何长工去谈判,达成了互相借道的秘密协议。红军西征时陈济棠履行诺言,在防区内为红军西征让道2公里。朱德的这封信,使红军离开苏区时减少了许多伤亡。
红军长征第一渡,就是从于都县城的这条河开始的。朱德、刘伯承、聂荣臻先后在日——18日渡过了这条河。聂荣臻后来回忆到:“过于都河,正当夕阳西下,我像许多红军指战员一样,心情非常激动,不断地回头,凝望着中央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告别在河边送别的战友和亲人们。”
(采访于都县委宣传部长谭年清:)
红军开始渡河的时候,我们县城有三座浮桥。当时于都人民为了支持红军渡河,把所有的木料、门板、店铺板,有的甚至把棺木板拿出来了,搭了三座浮桥,东门、南门、西门三座浮桥。当时群众对红军过河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都是依依不舍的,大家呢站在两旁欢送,有的拿鸡蛋、红薯,慰劳红军战士,依依不舍送别红军战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从16号傍晚到20号傍晚,五个兵团先后从我们于都顺利地渡过了于都河。渡过了于都河,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之后,国民党军队才知道我们的中央红军走了。
刘伯承在中央苏区眼看主力红军的失败,常常与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发生争吵。1934年10月,他的总参谋长职务被撤销,但长征一开始,红军断后的任务却又叫他去完成。他顾全大局,协助五军团通过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直到遵义会议前才恢复了他的总参谋长职务。
刘伯承亲自指挥部队突破乌江,进军遵义,并兼任遵义城警备司令。&&&
日,在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会上,朱德、刘伯承、聂荣臻都支持毛泽东出来担任领导工作。会后朱德写了这样一首诗缅怀这次会议:“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中央红军改由毛泽东领导以后,很快改变了被动的局面。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日,刘伯承指挥军委纵队干部团在皎平渡一举偷渡成功,并找到了七条船。
(采访金沙江边农民龙福洪:)
红军来了,船都到四川这边来了,只有些烂船在那边,而且都是沉了水的。红军来了,就买了几匹布撕成条条,把船缝塞好,就渡过来,把大船弄过去了。&&
1935年的5月3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从这个渡口渡过金沙江,渡江以后毛主席就住在江北岸的山洞里,朱德很歉疚地对刘伯承说:“主席打老远的地方到我们四川,我们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给他找到。”主席笑呵呵地说:“老总呀,我住在这山洞里很好,能指挥我们红军渡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刘伯承被委以红军先遣队司令的职务,聂荣臻被委以先遣队的政委,这两位故乡战友,就一直在最艰苦的道路上为红军开路。
大小凉山是人类历史上保存奴隶制社会最久的地区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这里还是奴隶制社会。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进一步加深了彝汉人民之间的矛盾,可是刘伯承充分运用党的民族政策,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喝血酒,在彝海边上对天盟誓:永结兄弟。实现了彝族同红军的和好,保证了红军顺利通过凉山。
红军过了凉山,毛主席问刘伯承:“你跟小叶丹结拜真的跪在地上起誓吗?”刘伯承说:“那当然,彝人最讲义气,他看我诚心诚意,才信任我们。”这时周恩来则风趣地说:你刘伯承、聂荣臻简直把彝区赤化了。
过了彝区就是强渡大渡河。17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渡河的时候,刘伯承、聂荣臻从掩体工事里站了出来,站在岸边观察。他们为了17勇士渡江的安全,故意在岸边暴露目标,让敌人往自己身上打枪,而岸边的干部战土,为了他们的安全又争着朝前站,把刘伯承、聂荣臻挤在后面保护起来。
大渡河强渡成功了,但因船小、船少,大部队不能从这里过河,必须循河而上抢占泸定桥。
&(采访王东保:)
朱总司令、毛泽东就交代任务,前面有座桥,泸定桥是铁索桥,要去抢那座桥。这个河这么一条船,一天一夜过不了,敌人就来了。所以要我们四团急行军,白天晚上都要走,不停地走,不能走爬也要爬起走,继续往前去抢泸定桥。我们就跟着首长,四团就走在前面。当时距离有多远?200多里路,要一天一夜赶到。又没有吃的,又非常疲劳,确实是每人都摔了不少跤。确实能爬的就爬,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用最后的一份气力往前赶,这是个关键。
日下午5点,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泸定桥很快被攻下来。刘伯承和聂荣臻不顾鞍马劳顿,在夜色朦胧中他们走上泸定桥,对着滚滚激流,无限感慨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化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过夹金山与四方面军在小金县的达维会师。中央作了继续北上的决定,将一、四方面军统编为左路军和右路军,聂荣臻分在右路军,随毛泽东、周恩来一起北上了。朱德、刘伯承分在左路军,左路军由张国焘和朱德共同率领。中央要北上,张国焘要南下,在阿坝州桌木碉召开的会议上,张国焘要朱德明确表态。亲身经历这次会议的陈明义讲到:
&(陈明义讲朱德:)
朱德同志原话就这样说:朱毛、朱毛,在全中国、全世界都是有名的。今天在这个会议上,你叫我这个朱来反对毛啊,那是不行的。红军是整个的,北上方针是中央确定的,我不能反对。我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中央确定的这个任务。总司令表态以后,接着就是刘伯承同志表态,他就说,两个方面军会合很不容易,这次会合,一、四方面军两支红军的会合是个很大的胜利。我们会合之后力量大了。中央两河口会议、毛尔盖会议确定红军北上,我们红军应该是维护这个力量。两支红军有力量共同北上,这是一支很大的力量。如果两支红军力量分散了,这对革命不利呀!
&朱德、刘伯承的表态使张国焘非常不满。张国焘架空朱德,不叫刘伯承管事。但朱德、刘伯承仍然坚持做动员红军北上的工作,而且还为四方面军的指战员讲解战略战术。
&(采访陈明义:)
有个别同志思想糊涂,张国焘就支持他来给总司令无理取闹,搞得难看。有个别干部给总司令吵嘴,总司令都是采取教育的方法,解释、教育、不发脾气。我们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志怎么样呢?他调到红军大学,到甘孜、道孚,占领道孚,炉霍、甘孜这一路他都给部队讲课。在这一路上,我们怎么才能打胜敌人啦,敌人强呀,我们弱呀,我们怎么打呀,指挥官怎么指挥呀,部队应该怎么动作呀。他讲课、大家喜欢听,说他讲课讲得好。
在张国焘带兵南下屡遭失败的同时,北上的红军又接连取得胜利。聂荣臻参与指挥的直罗镇战役,奠定了中央红军在陕北扎根的基础。
1936年的7月1日,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率领下,在长征中同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决定了共同北上的方针。为摆脱张国焘的控制,朱德指示刘伯承随二、六军团组成的二方面军北上,同时还从另一方面对张国焘起制约作用。
最后,毛泽东对朱德的同张国焘的斗争给予高度评价,说他斗争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今天的海量亭,就是为称颂朱总的度量而修建的。
朱德、刘伯承、聂荣臻在长征岁月的艰难日子里,留在赣粤边区的陈毅却更加艰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陈毅右腿受伤,行动艰难,他留在苏区,显然是凶多吉少。但他却很坦然,认为革命本身就是艰难的事,就在这时,他还写了一首诗赠给同志们:
“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
1935年2月一1937年9月,陈毅一直在赣粤边界坚持领导游击战争。现在在江西和广东交界的梅关,还保留着陈毅当年住过的窝棚。
(当年曾同项英、陈毅一起坚持游击战争的刘建华说:)
敌人烧山是经常的事。有一次确实很是危险,敌人要来大剿山,大山中我们感到不安全,我们就转到外山。外山没有大树林,全是些茅草山,有一天,就发现大火。烧起来怎么办呢?我们有点着急了,快要烧到我们面前了,周围烧起来就要烧死了,想了个什么办法呢?就是大家动手把自己旁边周围的茅草割掉,把茅草割得干干净净。没有茅草了,弄了个隔火墙,劈开火路。又遇到那一天,天老爷保护,下了场大雨,结果把火灭下去了。三年基本上没有喝过开水,三年睡觉也没有离开过枪,就这样过日子。艰苦是很艰苦的,我们同红军不一样,同长征不一样。敌人剿山我们很困难,老百姓上山也难上来,吃野果、酸枣呀、杨梅呀。吃野菜,还有马蜂,山上的蜂子烧死,吃蛹。山上的蛇,抓住蛇也可以吃,你们看过的赣南游击词不是写到:“捉蛇二尺长”,的确有这个故事。我们住在一个棚子里,蛇钻到我们棚子里来了,大家都拿着棍子打,把它打死了。蛇呢,肉也吃掉了,皮也吃掉了,又煮了一锅汤。
1936年的11月,陈毅在梅山上被敌人围困20余日,他自己都估计难以脱身,于是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豪迈的诗篇,真如空谷响雷,群山震荡,旌旗挥舞,万马千军席卷而来。
巴蜀四帅都随革命的征途渡过了各自的艰难岁月,等待他们的是抗日的烽烟。
&&&&&&&&&&&&&&&&&&&&
&&&&&&&&&&&&&&&&&&&&&&&&&&&&
第五集&&抗日烽烟
红军长征结束不久,在全国人民的抗日浪潮下,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十分不满。日,他们趁蒋介石来到西安,实行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反共,一致抗日。日的卢沟桥事变,把中国共产党人推向了抗日战争的前沿,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同其他将帅一样,走向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
改编,对每一个红军战土来说,意味着要摘下红军帽,换上国民党的帽徽,战士们想不通啊。刘伯承对九千将士说:“换帽子算不了什么,红军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采访王东保:)
五星帽徽是红布剪的,缝在帽子上的。要把这个去掉,换上国民党青天白日的帽徵。这个确实不简单。所以有的有牢骚,有的骂娘。多数是讲,党讲的总是正确的,它总是要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封建阶级地主阶级总要打倒的。只要他们革命,他们抗战,党的政策是正确的,坚决拥护,多数人拥护,少数人也就同意了。抗战开始了,打响了。把红星帽子帽徽打在被包里作为永久的纪念。党也同意。
身为总指挥的朱德,带领全体出征将士宣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
这是东渡黄河的一个渡口,许多八路军出征战士就从这里走向抗日前线。
&(采访干思贤:)
我们步行过了黄河,冒雨行军走了15天,到了候马上了火车。上了火车,火车老是开得很慢。当时我认为开得慢是因为沿途有人欢迎我们。过了太原,火车简直不走。怎么也不走?驾驶员跑了。火车停了,怎么办呢,我们旅长是徐海东,徐海东原来是我们红军的军团长,他下来就给我们说,难不倒我们,非要到抗日前线去不行!所有的部队都下来给我推火车,上至旅长下至688团团长,一直到我们两千多名红军战士,一律下来给我们推火车,从山坡那里一直推了三公里多。到了原平,五架飞机在上空绕了几家伙,没有扔弹就跑了。我们在高梁地里到处找驾驶员,把驾驶员找到了,找到了用两支枪把他逼住,又把我们往前面开了15公里。到了原平县以后,我们就叫驾驶员回去了。我们下了火车就步行,往平型关走。
115师作为先遣队开往山西前线。9月中旬,林彪、聂荣臻就把部队带到日军占领的五台山地区,开始了在敌人后方的作战。平型关战斗打响之前,朱德作了战前动员。
&(王东保谈朱德的战前动员:)
当时朱总司令给我们讲话,主要讲抗战形势:日本鬼子先占了我们东三省,以后又在卢沟桥、台儿庄那边向我们内地进攻,要灭亡我们全中国。它不到一万万人口,要把我们四万万同胞灭亡,把我们的民族灭亡、文化灭亡、语言灭亡,成为日本的奴隶国殖民地。你们干不干?!&
当然我们不干!因为大家先前动员有基础,大家一致高举手,坚决不干!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誓死与日本鬼子血战到底!他这么一号召,情绪都起来了。接着他又讲当前的情况,当前的情况讲了平型关的地势,这平型关我看是个很好打伏击战的地方。打埋伏我们都会打的,打过许多胜仗,一定能消灭很多敌人。
9月25日,鼓舞中国人民抗日士气的平型关战斗打响了。
(王东保谈平型关战斗:)
敌人来了200辆汽车左右,有摩托车,过去我们叫电驴子,有汽车、炮也不少,有骑兵,它行军纵队,前面我们都观察,各个营各个连都想尽一切办法偷偷地看,看它钻到沟沟里面来了。前面是骑兵后面是步兵,步兵坐汽车的,再后面是辎重队是后勤,前面先头部队,它炮兵都准备好了,步兵都下了汽车。战斗队开向平型关冲锋,国民党军就在那里等着,我们一冲出去以后,和敌人打了一两个小时。那完全是白刃战斗,刺刀、手榴弹我们突然出击,它也招架不了,一下把它打散了,才把1000多敌人消灭。
抗战期间,朱德在军事理论上提出的《论抗日游击战争》,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作了重要贡献的。朱德的抗日战争游击战,同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一直指导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在朱德等人的策划下,八路军的兵工工业也有了很大发展。黄崖洞是朱德亲次踏勘,在敌后为八路军建的第一个修械所所在地。
在朱总的关心下,兵工厂从最初每月生产100多支步枪,发展到一年生产军火可装备16个团。
&(解说员申淑红介绍兵工厂:)
一提起咱们的黄崖洞兵工厂,我们不能不想起当时的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将军了。我们兵工厂的厂址,就是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将军亲自勘察的。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勘察比较之后,才把厂址选在这个黄崖洞山中。39年兵工厂迁到这里,40年投入生产。首批建成的是55式步枪,因为制成这个枪支时正好是朱总55周岁,所以故名为55式步枪。相继生产的又有八一炮、八一式步枪、50炮50式炮弹,它可以装备16个团,鼎盛时期可以装备44个团。我们的兵工厂从40年的10月就遭到敌人多次的袭击。40年11月11日,敌人聚集了5000多人,大举进攻我们的黄崖洞兵工厂,这就是我们的黄崖洞八昼夜血战就开始了。经过八天八夜的血战之后,我们的伤亡比例是敌我伤亡6:1,敌人伤亡1000多,我们是144,其中牺牲的是44人。
&当敌人残酷扫荡,敌后根据地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时,朱德又提出了南泥湾垦荒,使军队和人民渡过了难关。
朱德不但带头组织八路军总部人员在南泥湾办了一个农场,老百姓称为“总司令农场”,而且还亲自参加垦荒。当时,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每人要开三亩荒,种三亩地,朱德硬是和战土一样半分不少地完成了任务。
&(朱德抗战时警卫康励志讲 南泥湾垦荒:)
1941年边区大生产,我们机关也搞生产,种一些菜、南瓜,还有一些包谷呀,一些菜叶子都叫拣回来,可以喂猪。当时我们喂了两头猪,而且老总是四川人,把猪杀了腌腊肉。从前方回来的叶帅、聂帅、陈帅到了朱总司令那儿,就像到了家一样很随便,就说老总:我们今天到你这儿来,要吃腊肉,而且他们吃腊肉要吃肥的,而且块头还要大一点。
刘伯承率领的129师,就在平型关大捷后的第六天,即1937年的9月30日,开赴了山西抗日前线。
日夜,129师所属的769团,摸到代县日军占领的阳明堡机场,用伤亡10人的代价,烧毁日军飞机20余架,歼敌100多人。
129师根据中央的命令,又在山西东南建立了晋冀豫根据地。1938年初,邓小平接任师政委,刘伯承与邓小平从这时起就一起开始了他们长达13年之久的合作。
(山西武乡县党史办主任李志宽主任讲& 长乐村战役:)
那是1938年春天,日本鬼子看到八路军主力开到太行山,&
日本鬼子就发动了九路(围攻)。从邯郸、邢台、长治等分九路侵犯八路军。朱总发现这个问题后,以英明的战略指挥(大家),他说游击战就是要游,好像一条游龙,游准了就好好击它一下。这是咱们129师四个主力团,从早上6点打到晚上6点整整打了一天,消灭了日军108师团,一共2200人。&
(反)九路围攻在太行山上是一次很有名的战斗,这次战斗在抗战史上是继平型关之后,又一次出色的战斗。如果不能粉碎九路围攻,太行山根据地就有被摧毁的危险。粉碎九路围攻后,二三十座县城成立了工农群众将近30万人团体。这次战斗可以说是太行山根据地典型的游击战斗。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日子,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部队帮助群众生产渡荒,至今还为河北涉县人民使用的这条漳南大渠,就是抗战期间刘、邓首长在那里领导人民兴建的。
日军的封锁,使敌后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极度困难,一片纸在刘伯承的手里竟要反复使用四次。
(李德庆谈用纸:)
一张纸用四次怎么个用法呢?第一次先用铅笔写,写完第一面反过来才写第二面。写完第二面后反过来再用毛笔写,毛笔写完这一面以后,反过来再用毛笔写,所以就这样一张纸用四次。一个信封用两次:来了信以后,不要随便撕,小心翼翼地把它拆开以后,再反过来再用一次。
平型关大捷以后,党交给聂荣臻一个更艰巨的任务:留守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聂帅秘书周均伦& 谈建立抗日根据地:)
战争年代,作为聂帅最有特色的是创建了模范抗日根据地,这是敌后第一个模范抗日根据地,非常不容易。因为在敌人后方,他到晋察冀的时候只带了3000人,3000人到晋察冀开辟根据地,他就抓了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武装部队。作为一项政策,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团结各个方面的人。正因为他能高度地根据党中央的政策来执行,所以发动群众也好,扩大武装也好,建立政权也好,一系列的工作都比较好,所以在敌人后方能站住脚,而且不断地巩固发展壮大。
在以后的反扫荡中,聂荣臻亲自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被称为“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指挥官阿部规秀,震动了全国。毛泽东赞誉晋察冀根据地为“抗日模范根据地”。
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聂荣臻还组织60多个武装宣传队,深入敌后,携带数以百万计的宣传品,开展对敌政治攻势。
&(干思贤谈& 用笔杆子、嘴巴子同敌人战斗:)
聂荣臻副师长给我们作报告,他又给我们讲了如何打日本鬼子。打日本鬼子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用枪杆子,第二个办法是用嘴巴子,嘴巴子笔杆子,三支枪同时向敌人射去。当时我们怎么理解呢?怎么用枪杆子打了以后,还用嘴巴子笔杆子?我们要学日语,用日语对日军喊话,用日语编成歌子,在战场唱给日本人听,争取日本人在战场上起义。我现在还记得几句,对日本人喊话,大意是“缴枪不杀”(德扣扣娄萨达依)光念这几句话,念会以后在战场上向日本人喊话。另外还学了一首日本歌子,大意是这样子:不要替天皇卖命,要回到人民方面来。
陈毅被国民党围困到1937年7月,他从香港报纸上间接得到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信息。这是从1935年3月以来第一次间接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他和项英根据联合抗日的精神,同江西的国民党政府进行了艰苦的谈判。8月,国民党被迫承认了南方各省共产党和游击队的合法地位,9月,他终于下山了,参加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
(采访温观生:)
1937年陈毅在这一带打游击时,出山的第一站就是在这个地方。组织游击队的干部在这里开会,整编整编以后就到池江,在池江带领大部队抗日。
1938年5月,陈毅带领一支新四军深入到被日军占领的江苏省南部的茅山地区,开始了抗击日寇的战斗,他亲自创作的新四军军歌激励着一个个抗日蒋土。&&&
新四军的第一个漂亮仗,是在江苏镇江附近的韦岗打响的。
&(傅奎清谈韦岗战斗:)
1938年6月的一天,晚上埋伏,第二天中午敌人来了。这一仗,我们部队事先组织好了,敌人来了一下命令,四面出击,一下把敌人围住了,围住以后一个敌人也没跑掉。这个战斗很有意义,是新四军在江南第一仗,后来蒋介石不得不给我们发奖状,我们中央当然就更加表扬。
新四军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打败了国民党反共顽固势力韩德勤的进攻,打开了苏皖敌后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局面。
1941年皖南事变后,在危难之际,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的代军长,他指挥新四军,开辟了牢固的华中根据地。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蒋介石要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巴蜀四帅还得率领八路军、新四军保卫人民的成果。
&&&&&&&&&&&&&&&&&&&&&&&&&&&&&&&
第六集&& 逐鹿神州
八年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拼命运兵到东北、华北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挑起内战。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他连续下了六道命令,要求解放区人民军队“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
朱德总司令,针锋相对连续发布七道命令,要求各解放区的军队迅速收缴敌人的武器,接受日伪投降,“如遇抵抗,应坚决消灭之”。
这架美国飞机,在叶剑英的精心安排,于45年的8月25日,把20位中共的高级将领从延安运到了太行山,这当中有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由于这次飞行,使他们提前两个月赶到保卫人民成果的前线。
陈毅回到了华中,立即向新四军团以上的干部们传达了中共“七大”的精神。
&(傅奎清谈& 陈老总传达“七大”精神:)
很早我们就在陈毅领导下工作,很想见见他,听听他讲话。因那时我在路西,始终没有见着他。这一次见着他了很高兴,见着他以后他就讲:今天给你们讲话,没有其他讲的,第一,讲讲延安七大,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开得很好。目前任务就是接受鬼子投降。那么,同志们有想法了,胜利了,我们休息、休息,同志们:不能休息,现在国民党顽固派想夺胜利的果实,要抢桃子,摘桃子,我们不能让他们摘。
为使革命立于不败之地,朱德和刘少奇征得毛泽东、周恩来的同意,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战略方针,为争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8月,正值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的时候,闫锡山部派三万多人,侵入太行山腹地的上党地区,给晋冀鲁豫解放区构成了心腹之患。邓小平、刘伯承请示中央军委同意,决定对来犯之敌针锋相对。战斗从1945年的9月10日发起,到10月12日结束,这一仗,歼灭敌军三万四千人,给进犯的国民党军以迎头痛击,加强了中央在重庆谈判的地位。
国民党在战场上得不到便宜,往往要做出“和平”的姿态,妄图以假和平的手法来迷惑共产党人。
&(金冶谈&&
陈毅与王跃武谈判:)
那是1946年2月底,我们接到个通知,中央通知华东要陈老总到济南。通知的意思是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三人小组到济南听取陈老总(汇报)。王跃武请吃饭,宴会。王跃武首先讲:我为国民党、共产党的和平干杯。陈老总马上讲:我们为了永久的真正和平而干杯。当时我就知道这话里有话,你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陈老总的话给我印象很深很深。那天喝了酒了,我们问他:你今天喝得是不是喝多了?他说:不!我们同国民党打仗要打胜仗,谈判也要打胜仗,喝酒也不能输给他,也要打胜仗。
为了更好地保卫解放区,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解放区的主力部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这支部队称为刘邓大军。全面内战后,刘邓大军在陇海路南北先后九次与国民党军队较量,九战九捷,打出了刘邓大军的威名。
而担任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也在津浦前线作战胜利,使国民党打通津浦路的企图终告失败。
国民党要用铁路运送他们的军队,我们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当时破坏铁路也是斗争的一种手段。
(李天贵讲& 发动群众撬铁路:)
刘伯承、邓小平亲自指挥下,投入战斗打平汉路。最后深入到陇海路,就发动陇海路一条线的穷苦老百姓,还有地下党、地下民兵就破坏铁路,破坏国民党的铁路。破坏的方法,就是一破坏就是两、三百公里,用电话指挥,把电话线一牵两、三公里长,喊一、二、三,老百姓呼的一家伙,每个老百姓都有那么粗一根杠,一家伙就把铁轨翻转来。
在华北战场指挥的聂荣臻和贺龙,在自卫还击中也打得积极主动,他们先是主动撤离张家口把包袱甩给敌人,继而组织了正太、清沧、保北战役,从1946年6月一1947年7月,晋察冀军区就歼敌13万多人。
1947年春天,朱德东渡黄河,到第一线指挥解放战争。这年的7月10日,他和彭德怀联名发表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由此实现了一个新的转折。
在毛泽东、朱总的指挥下,刘伯承、陈毅、聂荣臻都在各自的战场为彻底捣毁蒋家王朝展现出元勋的风采:
千里挺进大别山,实现了我人民解放军从内线作战到外线作战的战略转移,这一转移,给蒋介石在中原大地插进了一把尖刀,为解放战争的最后决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基础。
美国军事顾问魏德迈将军日离华前,曾对蒋介石直言不讳地说:这一月来我在中国看到了什么呢?看到共军一枪不发而攻破了足抵“40万大军”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李佳珍谈& 过淮河:)
过淮河就因为他(刘帅)从实际出发,实际看看究竟这个淮河有多深。他自己拿根竹竿,坐个船在河中间捣来捣去。他看见下游有个战士牵匹马过去了,他赶快写条子到江北来,到淮河北边来,他说他看见有人过去了,我用竹竿探也可以过。所以部队很快就过了,过去了,不一会儿洪水就来了。
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前前后后,华东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在陈毅等人的率领下,在鲁南战役中歼灭蒋军5万多人。孟良崮的战斗,又歼灭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74师等部3万2千人,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使中原战局正朝着有利我军的方向发展。
1947年,在朱德的部署下,聂荣臻指挥部队攻克了石家庄,歼灭守敌2万4干人。攻打石家庄是我军从南昌起义以来,由游击战、运动战转向攻坚战的战略转变,是“夺取大城市之创例”,是“技术加勇敢”的结晶。这是当年蒋军扼守石家庄的最后据点,最中间的桥洞为守敌指挥部,负隅顽抗的敌人最终也没逃脱覆灭的下场。
(采访尹进保主任:)
石家庄解放战斗是我军从建军以来,从游击战运动战发展到夺取大城市战斗的第一次尝试。对我军以后的战略转移和解放全中国有伟大的意义。当时的国民党部队有联防沟、联防村,而且还有联防铁路,在铁路旁还有联防装甲车。这个战斗是相当残酷的,我军是通过挖地道进来的,从东南西北,有聂帅、杨成武,好多部队参战,有三纵、四纵、华北军区,一共打了将近一个月时间。
石家庄战役以后,朱德总结出攻坚战的基本经验:连续爆破、坑道作业、对壕作业、集中兵力火力突破一点,穿插分割。后来他写诗赞道: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是的,两鬓风霜的总司令,看到了我军从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阵地战、城市攻坚战的历程,我军将向大规模成建制消灭敌人的方向发展。
1948年4月上旬,毛泽东离开陕北来到了由聂荣臻领导开辟的晋察冀解放区,由于特务的告密,蒋介石派飞机来轰炸,毛主席差点遇险。聂荣臻对此心中一直不安。
20年后,江青曾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诬陷聂荣臻,说他暗害毛主席。
(王喜生谈炸城南庄:)
还在安静的时候,突然山上的警报机又响起来了。这时候李银桥跑到卧室里来,站在主席身边,一边喊,一面对主席说:主席、主席、主席,他有点紧张,说话有些颤抖,他说又来飞机了,请你快到防空洞吧。他这一惊动,主席醒过来了,主席说什么事啦?他说有飞机,请你快到防空洞吧。主席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无非给咱们丢两块钢铁,咱们好打几把镢头。
毛泽东安全脱险,暗藏的特务也被聂荣臻清除。毛泽东在西柏坡部署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11月2日,辽沈战役刚刚结束,淮海战役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人的直接指挥下又打响了,历时65天,顺利结束,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在长江以北歼灭国民党重点集团的预定目标。
(淮海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张明莉谈& 淮海战役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连续打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碾庄歼灭黄伯韬兵团,第二阶段在双堆集这个地方歼灭了黄维兵团,第三阶段在陈官庄地区歼灭了杜聿明集团。整个战役历时三个阶段,65天激烈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是55万5千余人。
淮海炮声还未停,平津战役就已拉开帷幕。
为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聂荣臻曾几次与傅作义的代表谈判,人民解放军攻克天津,迫使傅作义接受了条件,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聂荣臻兼任了北平市的第一任市长。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刘邓率领的二野和陈毅率领的三野百万雄狮,在西起九江、东到江阴的千里江面上,破浪扬帆,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对岸发起猛攻。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刘伯承就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和首任市长。&
(江苏省政协文史办主任吴志明谈:)
号,解放军渡江胜利以后,南京解放了。24号,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首长来到旧总统府,听说进驻总统府的解放军对文物没有很好的保护很生气。而且在总统府的大院里,把马也牵到里面来了,屎呀,搞得一塌糊涂。邓小平很生气,叫他们立即出去,叫卫队保护好文物。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陈毅就任了上海市首任市长。
要在战争中保存一个完整的上海可不容易,国民党军死守高楼大厦不退却怎么办7
(上海市党史办原主任马福龙谈迟浩田攻上海:)
当时部队提出不能用重炮,不能用重武器。&
(进攻)国民党军队占踞的几个踞点,比如说上海大厦,还有邮政局的大厦,当时国民党部队居高临下(控制),使我们的部队不能过桥,部队有很大的牺牲。原来有部队提出来,轰几下嘛、轰几下就过去了嘛。但是在陈毅的领导下,坚决不行,不能用重武器,只能用迂回的办法。我们现在的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他当时是一个营的教导员,他就是在苏州河的另外一个地方,从通到河底深处的阴沟里从桥南钻到桥北。他率领很多战士,一下子从阴沟里出来了,全身都是污泥,国民党军队看见,吓坏了,这那里来的?一下子把当时的据点占领了,用很少的兵力消灭了敌人。
胜利之师进了上海,是做功臣,摆架子,还是继续做人民的子弟兵,陈毅对刚进城的解放军指战员作了严格的要求。
&(金冶谈部队进上海:)
当时陈老总有个规定,部队进到上海以后,没有找到营房以前统统睡马路。师团干部进行讨论,大家不同意。有的讲太过份了,我们过去打仗还不是住老百姓家里。我们部队走后,打扫院子把水缸挑满水,大家反映很好嘛。我们到上海为什么住马路?陈老总说这件事不能变。大家反对,陈老总把这事报告总前委,报告毛主席,邓小平、刘伯承都同意,毛主席看见报告以后,在上面写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四个字,表示同意陈毅让部队睡马路(的意见)。荣毅仁听这么讲,他就亲自去看,确实看见部队睡在马路上,他非常感动。这件事很快传到香港,又从香港传到国际上,影响很大很大,这是陈老总倡导的。&&&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巴蜀四位元帅从20世纪初开始,就走上了寻求中国人民独立解放的道路。他们戎马倥偬,整整三四十年,如今一个崭新的新中国由他们和他们的战友共同缔造出来了,然而新的任务还在等待着他们。&&&
&&&&&&&&&&&&&&&&&&&&&&&&&&&&&&&&&&&
&&&&&&&&&&&&&&&&&&&&&&&&&&&&&&&
第七集& 进军西南
苍天在上,大西南尽有完美无缺的天然屏障,北有秦岭,西有青藏诸峰,东有大巴山余坡,南有云贵高原。自古兵家必争,大多取道北方,翻秦岭,越剑门而下,秦始皇统一中国,司马懿伐蜀走的金牛道,三国纷争,晋归一统,邓艾偷渡,走的也是由北而南的阴平道。
1949年5月,毛泽东、朱德做出了解放大西南的决定。也许是历史的安排,进军西南的任务,又历史地落在了西南出身、四川养育的巨星们的身上。据说,陈毅曾主动争取率领三野进军西南,把华东那片鱼米之乡让给刘邓统帅的二野,但毛泽东的最终决策还是让刘邓大军完成大西南的最后一战。
蒋介石对天然屏障还寄予一线希望。在川东一带,有白崇禧的10万余人的部队;在秦岭山区及川陕一路,还有胡宗南的几十万部队;在川南有宋希濂的数万人的部队。如刘邓大军进军太慢,蒋军退守一处,将延长进军时间。
刘邓大军从湖北、湖南、广西拉开了500多公里的大包围战线,杨勇兵团向南迂回,进入贵州,截断了敌人南逃的道路,又一次在中国的军事舞台上摆出了“关门打狗”的架式。
刘伯承没有忘记旧部,他派人找到原国民党的邓锡侯、黄隐,并携带电台和密码同他们取得联系,向他们致以问候和希望,希望他们脱离国民党政府尽早归向革命阵营。
位于武隆县的白马山,是名不虚传的川东门户,山大沟深,中间一条乌江横亘阻隔。为守住西南,守住川东,蒋介石派宋希濂的8万人驻守这里,妄图与进川解放军部队决一死战。蒋介石还亲自给宋希濂等兵团的将领写信,派蒋经国带上金条等前来鼓气、督战。
&(何孝义谈蒋经国:)
蒋经国到江口后,看见全军混乱不堪,大势已去,无法挽回败局。在江口召集了高级将领会后仓惶离开江口,返回重庆。
&刘邓大军是神兵,在川东的武隆县白马山一战,消灭了宋希濂部队8万人。&&
(何孝义谈白马山:)&&
解放军49年11月7号一举解放了川东南门户秀山县。解放秀山县,揭开了解放四川和大西南的序幕。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解放了酉阳县、黔江县。
白马山一战,打开了重庆的大门,11月30日,三兵团轻取重庆。
蒋介石乘坐的飞机还在跑道上加速,解放军先头部队已经冲进白市驿机场。
他在临逃跑前,再次凶残地下令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杨虎城、宋绮云、江姐等一大批优秀战土,尽管已经听到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炮声,但最终未能看见五星红旗在西南上空飘扬。1949年的11月27日,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的革命志士,绝大多数惨死在狱中。
蒋介石妄图盘踞成都决一死战,49年11月30号,他从重庆飞到成都,在成都周围地区集结了以胡宗南为首的国民党军30多万人。由于刘邓大军和贺龙、李井泉率领的一野第十八军团从东南西北向成都逼近,国民党军准备从新津、蒲江、邛崃逃向西康和云南。
(采访原成都军区百科编审室主任& 邹成业:)
成都战役是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作战当中的重要战役,是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亲自指挥的祖国大陆的重大战役。号,重庆解放以后,蒋介石命令,在川康地区的以胡宗南为首的国民党军,迅速集结成都地区,准备打一场成都保卫战。根据敌我态势,刘邓首长于12月21号下达对胡宗南集团围歼的命令,明确指出,我军截断邛崃以后,完全截断了向西康、云南的退路,敌人必然要依靠成都地区作困兽之斗。我军追击阶段已经结束,绝对不能试图用一、二次冲锋解决问题,要严防轻敌乱碰,因为当前部队出现了轻敌麻痹,准备很快消灭敌人的急躁情绪。所以提出在战法上,仍然是要先打热点,集中力量,隔开敌人,一口一口吃的办法。遵照刘、邓首长的命令,人民解放军进一步逼近成都地区,胡宗南见形势不妙,于23号坐飞机跑了。25号李文亲自组织第五兵团主力向解放军发起反复突击,准备突围,遭到了解放军勇猛的反击。激战了整整一天,李文部队溃不成军,失去了控制,李文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连夜派代表向解放军请降。第二天27号,李文5万余人,向解放军投降。这个时候,在成都城内及周围地区的其他部队也先后宣布起义,成都战役胜利结束。成都战役并没有在成都打!是在新津这一带地方打的。
刘邓指挥的大陆最后一战,把敌人逼向了远离成都几十公里的地方,成都人民没有看见弹痕累累的街道而迎进了解放大军。
(马识途谈了迎接大军:)
49年快解放的时候,地下党的同志派我到解放区去迎接大军,到四川来解放四川。我曾经先到了南京,到邓小平、刘伯承他们那里去汇报,并且欢迎他们入川。后来我又到了西安找贺龙,我后来是跟着贺龙入川,到了这个地方的。到了新都以后,要准备入城了,举行入城式这个时候我跟贺龙说,我先进城去给地下党作个布置,发动群众组织欢迎。当时还有国民党部队在城里,我冒险地进了城。进了城以后,把地下党所有头头召集到一起,我们就开会布置怎么迎接。第二天我们到了省政府,&
(伪)市长就来交权了。当时我就带着张经武到城里各处去看了看,把战略要地占了,后面大军就从北门进来了。国民党的兵非常多,在川西也有几十万人,城里也很多,他们当时也站在两边表示欢迎。那时国民党的部队都起义了,表示欢迎,那时满街上不知有多少人。群众欢欣鼓舞的心情难以形容,那一种百万群众以迎王师的景象,我是亲自经历过的。
成都解放时,除开红军长征那段时期,朱德离开四川23年,刘伯承离开四川22年,陈毅离开四川23年,聂荣臻离开四川29年。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家乡终于在他们直接和间接的浴血奋战中解放了。
血雨腥风,悲壮艰辛,胜利与荣耀他们都领受了。
刘伯承担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是:要改造90万旧军人;要改善6000万贫苦人民的生活;要把60万进川部队变为工作队,创造和建设新的大西南。
&(采访胡康民:)
刘伯承、贺龙、邓小平都在这里住过。当时西南局首长住在这里时,严格遵守当时的作息制度,严格执行增产节约,节约水电,所以每天晚上一到10点钟,所有宿舍的灯都熄了。我的老师给我讲,我的老师是一个老地下党员,他在对面住的时候,只看见几个房间的窗前的办公桌上的台灯还亮着,首长们还在昼夜办公。&&&
满载着四川人民辛酸和悲壮历史的成渝铁路,在他们的组织与关怀下于1950年动工,1952年顺利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共产党领导人兴修的第一条铁路。为捍卫中国人能在自己土地上修建铁路的权利,邓小平、陈毅、聂荣臻年曾在法国参加“拒款运动”斗争。
西藏,祖国的神圣领土,大西南的屏障,这是一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非常特殊的地区。当时还是封建农奴制,它有自己的嘎厦政府,有自己的军队。外国帝国主义总是死死地盯住这块地方。西藏人民在内外反动势力的统治、压榨下,境遇非常悲惨。
1950年元月,中央作了“进军西藏”的决定,并明确把任务交给西南局。
&(陈明义讲& 进军西藏;)
我们1950年1月,刘邓通知我们到重庆去开会。刘帅主要是讲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讲进军西藏的重要性。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我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要解放全中国。我们从西南来说,我们任务是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保卫国防,保卫祖国领土完整。这是说的第一点。第二点进军西藏很艰苦。任务很光荣,但很艰苦。因为西藏交通不方便,没有公路,没有飞机场,原来到四川、青海的道路很不好走。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根据敌情,根据道路,根据西藏的出产供应情况,从全面情况来衡量。我们是采取多路进军,18军从四川出发,其他从其他地方走。体现多路进军。
一面修路,一面进军,一面进藏,解放军纪律严明。人民解放军不住民房,不进佛堂,不借民具,宁愿风餐露宿,宁愿日晒雨淋,把铁的纪律带进了西藏,把党的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把尊重宗教习惯、信仰自由的政策带进了西藏。
(陈明义讲:)
进军的部队自己背粮食,除武器弹药外,一个人要背几十斤粮,一个人平均背七八十斤,个别同志上百斤。一般的都在五十、六十到七八十斤,连女同志都背东西。&&
刘邓大军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嘱托,把五星红旗插到了雅鲁藏布江,插上了喜马拉雅山。
刘邓大军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奋战,同10多万藏汉民工一起,终于把全长31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修通了。这条公路翻越了21座高山,跨越了近20条大河,平均海拔在3000公尺以上。公路给西藏人民带去了繁荣、幸福、吉祥。藏族人民唱过这样一首歌:我愿身上的双臂,化做一对翅膀,我要展翅高飞,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1954年12月通车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帮助西藏人民实现了这一愿望。
1956年,陈毅元帅率中央代表团进藏,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成了他们往返的桥梁。
1956年,陈毅元帅率中央代表团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
(采访张向明:)
他(陈毅)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祝贺成立的。当时交通不便,经过青藏公路坐汽车进来,一路上很辛苦。达赖、班禅当时对他是最高的最隆重的接待,也是诚心诚意地欢迎老总。老总到西藏那段时间,解决了西藏一些重大的问题。重大问题主要是达赖和班禅之间的问题。西藏的反映很好,西藏官员反映很好,他们甚至希望陈老总回北京向毛主席反映他们的心情。这次进藏的效果是很好的。他去参观农场的时候,当时还不知道,到参观农场的时候,他拿出一个苹果种子(苗子),这个苹果种子在内地来说就是香蕉苹果、红香蕉苹果。他带来红香蕉苹果,栽下以后,我很长时间是管农业的,所以我也经常去看红香蕉。当时我们给它(苹果)取了个名字叫红元帅,取了个红元帅这也有纪念陈老总的意思。
“红元帅”苹果,已在西藏遍地开花,红元帅深深地留在藏族人民的心里。
&&&&&&&&&&&&&&&&&&&&&&&&&&&&&&&&
第八集& 新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艰苦更伟大的“执政建设”的重任又摆在面前,
“四帅”又都肩负起新的历史重任,继续前进,革命终身!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虽年事已高,但他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为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辛苦操劳。他参与领导了空军、海军、装甲兵等兵种的组建工作,先后从陆军中抽调大批骨干充实到这些部队,他在各军兵种的许多重要指示中,一再指出把我军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历史性变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刻不容缓的大事。
作为党的第一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他以身作则,清廉律己的作风是始终一贯的。&&
&(朱德女儿、女婿谈朱德:)
老人家55年授衔以后,他从来就是只拿国家一级工资,没有拿元帅的工资。元帅的工资就要高一些,所以对子女的要求也是严格的。他自己没有什么太特殊的要求,有一条他要求子女好好学习,不能搞特殊。他说我呢,因为工作需要,国家对我有照顾,你们就不一样了,你们用的是我的工资,这个工资是有限的,你们跟普通人的一样,应该过普通人的生活。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他对经济工作十分重视。他关心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还提出要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手工业的观点。他多次去全国各地工厂、农村视察,对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
(采访马尚志:)
我是1954年的秋天到1958年的秋天,这4年在总司令那儿做卫士长工作。这期间正好是我们建国以后,进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总司令对苏联援助的(重点)项目,他基本上都走遍了,都去视察过,调查研究。你比如说他到包钢,这是苏联援助的项目,新的钢铁基地,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荒凉的草原。总司令不辞辛苦到田野里去,为了能够了解这钢厂的建设,他利用一个大卡车(站在)车厢中,听工程(关于)规划的介绍,总司令一边用望远镜往前边观察,一边听介绍。
日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会议上,朱德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从此他在这个岗位上前后工作共十七年。主持了一百七十多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定了几十项重要法令,听取并讨论各部门的工作报告,做了大量工作,真正是革命到底。
建国以后,人民军队建设进入到高级阶段,即建设诸兵种合成军队和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阶段。为适应这个转变,创办军事院校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1950年,刘伯承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主动请缨去办学。&&
(李佳珍谈刘帅:)
刘帅对军队建设有战略眼光的。他说治国必治军,治军必治校。一个国家没有军队不行,但这个军队非要办好。没有军事教育,不办军校是不行的,他这是有战略眼光的。所以他从全国解放以后,让他到总参当总参谋长。他说,让我去办院校吧,他就是出自这个战略的想法,并不是想到军校轻松。他有他的想法,因为他年龄也大,他应该为办校作点贡献。
历史把创建正规化、现代化高级指挥学府的使命,放到了刘伯承的肩上。
1951年,军事学院在南京隆重开学。
当时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代表中央军委向军事学院授旗。
刘伯承这以后的八年,为使一批放牛娃出身的勇猛战将,具备现代军事家的素质,为培养一大批陆、海、空兵种的高级指挥员所付出的一切,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这是刘伯承撰写、翻译和校正的上百万字教材的一部份,至今还有一些保留在瑞金中央苏区纪念馆,其光辉的军事思想在战场上曾战胜过数以万计的敌人。这是右眼受伤致残,左眼视力极其微弱的刘帅,付出多少辛劳而写成的。
刘帅的司机丛琪发保存着刘帅当年用过的放大镜,他就是利用这个放大镜,把自己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军民的心熔铸在一部部军事著作里,熔铸在军事教育里。
1958年刘伯承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说他在教学中犯了军事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他作检查。陈毅知道了,跑去看他,对他说:“你写啥子检讨嘛!要写,我替你写,写一百个字就行了!”
(李佳珍谈不公正批判:)
反对教条主义的时候,我们是很不高兴的。说实在的,写《刘伯承传》的时候,到广东去,我就讲过,这一条无论如何要解决,安在他头上是不公道的。抗战的时候,他把合纵战术翻译出来了,在军事训练的时候,他又把《苏联红军野战条令》校译出来了。他很注重学习外国经验,这个理论的东西,外国经验的东西,他是很重视的。他自己提出了,反对经验主义,防止教条主义。他和苏联顾问有不断争吵的,这点我是知道的,有争吵。但是他很注重我军经验总结,要所有来学习的人都要写一篇战例汇编。&
(他)派军事学院的人到朝鲜去搞现场调查研究,而且很注重军事演习。所以我很拥护邓小平写的一篇文章《悼伯承同志》,最后就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空放短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